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5篇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b14c2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d.png)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5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中的知识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孙子兵法更是我国古代军事巨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一我这天读了一本书,名叫《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因为书比较厚,所以我只看到了第十三篇,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最精彩的一篇吧!那一篇讲的是蜀争夺汉中之战: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益州,与占据黄河流域的曹操、占据江南的孙权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公元215年,曹操消灭了西北的马超、韩遂势力后,亲率大军进军汉中的张鲁,占据了汉中。
汉中地处益州,曹操的进军汉中,使刘备感到自我在四川的统治权及其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刘备争夺汉中之战发生了。
刘备用“知迂直之计”转败为胜,迫使曹军退出四川。
我读完十三篇之后,明白了打仗不仅仅要有兵力,还要有计策。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我理解就是要明白自我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竞争谋个位置或者某个目标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你的同事中哪个最具有竞争力,对你最有威胁,他的长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然后衡量一下自我是继续与他争下去,还是另谋他就,还是韬光养晦,应对现实,调整为其他更实际的目标。
《孙子兵法》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就是道义,就是要坚持正义,做官要正直,这样你才能在道义上占有优势,才能上上下下都支持你,天就是天时,你时机没到,就不要急,就不要跃跃欲试,锋芒毕露,欲速则不达,你时机到了,接把握住机会,略做努力,一切水到渠成;地就是地利,位置与位置是不一样的,你在有利的位置上争取下一个目标就有利的多,反之则很吃力或者根本没有期望;将就是自身的潜力,没有潜力再好的天时地利也只能白白浪费;法则是工作方法,如何团结同事,加强群众基础。
《孙子兵法》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3414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f.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1今天我读的文章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隆美尔的疑兵计》里面讲了一名德国二战指挥官隆美尔与英法联军战斗时,所有武器寥寥无几时偷袭英法联军的故事。
隆美尔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沙漠战中,获得了无数次胜利,他还是希特勒的主力干将,因此隆美尔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沙漠之狐”。
但这时因燃料所剩无几,可从敌人正面还会被敌人打死伤无数,就想出了这一招名为疑兵计。
他的疑兵计是让所剩无几的.坦克在沙漠中横冲直撞,发出声音,让敌人措手不及,落荒而逃,这个策略果然让敌人措手不及,隆美尔就不费一枪一旦就打退了英法联军,并且这个词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浑水摸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难的事不要随便放弃,只要像隆美尔一样想想办法,就一定能成功。
我还想揭秘隆美尔的其他故事,但我只能说一个:其实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赢了,因为英国人的聪明机智,夺得了北非会战的胜利。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2前几天看完动画片后,自己果断的买了一整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我认为,无论是一个创业者或者是一位企业家,他首先应该是一位军事家,就像之前听说过的一句话“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在战场上,你的炮架应该摆在哪里”没错这就是战略。
特别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把握全局观,如果你的逻辑思路是错误的,如果你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课本上,那你只会离终点(目标)越来越远。
所以,我选择《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作为自己的战略启蒙老师,学习古人在军事上的战略,我个人认为才是最本质的,最真实的。
这篇文章首先从整体上介绍《孙子兵法》的架构,日后,我大概会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天更新一部分,我对《孙子兵法》的读后感或者是所学所得,来分享给大家,也作为自己反思学习的一种手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d409ed85a8102d277a22f14.png)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称谓叫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书,让
我知道知道了很多面对困难以后的方法。
《三十六计》是一部浓缩了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
经验的兵书,是一本“策略”大全。
有一些计策的名称来自于历史典故,如“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有些来自真实的战争事例,如“欲擒故纵”、“走为上计”等;还有一些是来自于民间流传的成语,如“抛砖引玉”、“打草惊蛇”等。
在三十六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走为上计》,这个计策的
含意是遇到强敌或陷入困境时,以离开分清为最好的策略。
采用这个
计策最为著名的事例是《鸿门宴》,剧情这个故事讲的是项羽邀请刘
邦去鸿门赴会,想乘机除掉刘邦,但在宴会上项羽次次手软,没有抓
住机会,最后,韩信假意去上厕所,叫上能樊哙乘机逃走了。
后来刘
邦的势力越来越大些,一举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
鸿门宴是夺权
项羽铲除对手刘邦、独霸天下的最好本钱,结果被刘邦阿蒂希县,是
他最后走向惨败的一个重要开端。
这个故事告诉我:当我们遇到实力
第一天悬殊的对手前一天,切不可硬拼,要保存自己的实力,然后努
力地稳步发展,耐心等待机会。
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计策,比如《顺手牵羊》,讲的是敌人
即使出现再小的漏洞,也要加以利用;又比如《釜底抽薪》,讲到实
施的是不要直接和对方进行正面的对抗,要以柔克刚。
《三十六计》这本书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很多计策,还让我们
学到了很多建筑史故事。
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心得札记
![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心得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086b6f9b9b6648d7c0c746bf.png)
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心得札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我在暑假里读的第一本书,已经看了两遍了,第一遍没怎么看懂,第二遍就深深喜欢上了这本书。
我在看《孙子兵法》这一部分时我还查了些资料:这本书是我国古老最杰出的一本书,一本伟大的兵书,历来备爱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
《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从计篇到间篇,差不多讲得都是孙子的生平史迹,军事思想等。
每一篇都很不一样,每一篇都有它不一样的味道,我呢,比较喜欢《作战篇》,它主要讲了六点:
一、战费问题;
二、给养问题;
三、保持战斗力及补充问题;
四、中立各国的向背问题;
五、激励士兵站战斗的方法问题;
六、处置战利品及俘虏问题;
《作战篇》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说的一些也非常主要,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我却对这一篇充满了兴趣。
我还学到了一句话: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之主也。
译文:战争以速胜为贵,不宜久拖不决。
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他们既是百姓生死的掌控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这句话我很喜欢,和郭化若先生的一句话不谋而合:“《孙子》
只强调进攻,而少谈防御;只强调速胜,而反对持久。
”
看《三十六计》部分我也查了些资料,据说《三十六计》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呢!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三十六计可分为六个部分,胜战、敌战、攻战、并战、混战、败战等一些经典的事例告诉这本书的读者们。
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两者之间,我还是比较喜欢《孙子兵法》。
这本书真不愧是历史上的璀璨明星,也是最杰出的兵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9b5dfc90c69ec3d4bb7525.png)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三十六计》读后感1《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计者多胜——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感。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因此被人们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向、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它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伟大军事家孙武。
因为这本书内容丰富,所以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这本著名的书籍同样也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我也捧了厚厚的一本回家。
打开书,我就不禁迷上了,这本古籍里,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既介绍了本经,又介绍了相关的译文和历史的故事,不像以前的书一样百读不得其解,过于深奥,用计者多胜——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感。
读了一会,我就读懂了计篇所蕴含的深刻含意: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重要问题,必须深谋远虑,多用计谋,才能保住国土,保持繁荣富强。
除了本篇计篇之外,《孙子兵法》部分中还有着:形篇、势篇、作战篇等等。
翻到《三十六计》部分,这儿不仅有了先前的介绍,历史讲述,还新增了现代的可用之途和仁人志土用此计谋成功的经历。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感触颇深:原来一个人精兵法计谋是多么重要,可以稳定民心,掌控大局,促使国家逐渐强大、繁华,但并非一件容易之事,所谓看花容绣花难,必须日夜攻读,才能牢记在心,随时随地地发挥,倘若没有读通读懂,就会变成一无所用的知识。
所以,看过一两遍的我决定现多看几遍,将其读通读懂,便于灵活利用。
《三十六计》读后感2《三十六计》读后感3一天,我对书店里的一部书《三十六计》,大感兴趣,就把它买回家品读。
我细细品读完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美妙绝伦啊。
有巧妙的“瞒天过海”,有环环相扣的“走为上计”,还有最后的“走为上计”……书上还写了这些计谋的由来和典型的例子,使这本书更加充实,耐看,有趣,还充实了我的历史知识,令我大开眼界。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3b21e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7.png)
这是一本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兵家的智慧结晶,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孙子兵法里可分为计篇、作战篇、谋功篇、形篇每篇文章都有讲作战的重要因素。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
战争想要大获全胜必须具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将军也应该具备,智、信、仁、勇、严。
也应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意思是哪一方得国君政治清明,哪一方占得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队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
三十六计可分为六套战绩。
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都有经典的事例来告诉我们。
每一本书都可以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知识。
打战靠得不是武力,而是智慧。
要有勇有谋才行。
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
![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b2a0105f0e7cd1842536ae.png)
《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之<始计篇>》有感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篇《兵法》定江山。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文化和军事的瑰宝便都包含于此。
刚开始读不久,仅仅读了前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顿时感觉自己似乎错过了很多东西,该了解的,该知道的,都没有去看过,读过。
古人以《孙子兵法》为依据去打江山、定江山;现代人则以《孙子兵法》为指导,去从事政治、经济,管理科学以及社交等活动。
作为一个学管理科学的学生的我来说,就不可推辞的要看看这本书。
《始计》篇中,第一:提倡的“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
实际上就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作战的方针,政策。
用到管理中来,我觉得所对应的便是,要把企业内外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环境的变动来制定企业的计划,即管理者,如何利用管理思维正确的做出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的决策;第二:”得民心者的天下“古时候都认为,统治者只要能安抚百姓,是人民富足,安居乐业,就能得民心,他的统治就会延续下去,国富民强。
对应到现代企业中,应该是领导者、管理者如何妥善处理好员工的问题,包括社会福利,奖惩制度,工作的安排,人员的任用与提拔。
更为重要的是要是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对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有认同感,能使有能力的人得到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的舞台。
再者,就是要凭借自己的专长和影响力来吸引、号召自己的下属,最后达到完成企业计划的目的;第三:”兵者,诡道也“说的是要灵活多变,而有能把握住性质。
要在重道德基础上来诡道。
故有,兵者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命名看似对立,实则互不矛盾之说;第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军事上这是决胜千里的重要因素,在商业界,管理界里这也是应酬帷幄的,保证决策能够顺利实施,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
在商业界里只有自己能事先发现新领域,新的发展空间,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即要有变通思想,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又要结合实际才能使自己,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出其所不趋,趁其所不意。
《三十六计》观后感
![《三十六计》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96f9b42b160b4e777fcfc6.png)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观后感今天终于看完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部连续剧.全剧总共分为三十六集,一集一个故事.围绕着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一系列战争而展开.孙子兵法由孙子所著,送给了他的好友鬼谷子,然后由鬼谷子传给了孙膑.孙膑利用孙子兵法与庞涓进行了一些列的斗争,不断的总结经验,写成了自己的孙膑兵法,流传于世。
而三十六计则是后人根据孙膑和庞涓之间展开的一些列战争而总结出来了,都是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总共通过三十六个故事详细的阐述了三十六计的具体应用和来源。
看完后感触颇深,虽然早已看过两本兵家著作,但是第一次通过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来展示的还是第一次。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悬,深动的刻画了每一计谋的使用。
使我惊叹于孙膑的沉着冷静,忍辱负重,足智多谋,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是古今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同时使我看到了邹忌,庞涓等人的狭隘心胸,阴险狡诈,因为嫉妒而做出的一切损坏国家,损坏他人的种种悲劣行径,那种算心病狂,唯利是图的心理和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当然在赞叹孙膑的同时,我想假如我是那时候的孙膑,我能忍受那种膑刑吗?我能忍受天天睡猪窝,吃猪食的日子吗?我能在各种干扰和困惑面前我能冷静的去思考破敌之策吗?我估计我是不能,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的。
这就是我和他的差距.但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启迪,看到了希望,相信他的兵法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一定会有大的作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很生动,很形象,也很符合人的本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只不过在努力的为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一样,导致了不同的世界观和财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了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不同。
透过这部电视剧,我想象庞涓和邹忌等人的狭隘心胸,自私自利等缺点就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折射。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才能奋斗的有意义,有价值,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问心无愧,加油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借用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战国著名谋略家孙膑和庞涓二人斗智斗谋的故事,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融为一体,形象地演绎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
孙子兵法36计观后感
![孙子兵法36计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7cc8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8.png)
孙子兵法36计观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精妙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管理等领域。
在阅读《孙子兵法》后,我深受启发,触动内心深处,并对其中的36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孙子兵法》一书从争斗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战争中的一系列计谋和战略思想。
阅读这本书,我感觉到作者的睿智和独到的洞察力。
他将战争比作一场较量,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变幻无常。
这让我想到生活中的竞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有一定的战略和智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让我印象深刻。
它强调了隐蔽和伪装的重要性,通过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从而得到一种主动权。
这个计谋在生活中同样适用。
有时候,我们需要隐藏自己的意图,以不让对手轻易看穿。
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我们的成功几率。
在第五计中,我看到了“声东击西”这个战略。
它强调以假象来引诱对手,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制造出虚拟的威胁。
这个计谋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欺骗手段,将对手引入歧途。
同样,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手的焦点,从而捕捉到他们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孙子兵法》中的每个计谋都非常精妙,但其中有一个计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第八计,“声东击西”。
它强调了隐蔽和伪装的重要性,通过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
这个计谋在生活中同样适用。
有时候,我们需要隐藏自己的意图,不让他人看破我们的真实目的。
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主动权。
阅读《孙子兵法》不仅让我对战争和竞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领导智慧的重要性。
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和智慧,善于发现对手的弱点和自身的优势,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其他领域,如商业、政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智慧,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应对挑战,取得成功。
读三十六计有感范文(通用27篇)
![读三十六计有感范文(通用2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f6683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4.png)
读三十六计有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十六计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十六计有感篇1在假期里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书中凝聚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
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聚合了无数人的心血,古人通过分析和总结,写出了这一本书。
《三十六计》这本书不仅可以用在战场上,更可以用在商场和官场上,成为人们成功的一把钥匙。
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
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计是“李代桃僵”。
很多人都害怕失败,所以就拼命求胜,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失败之处。
但事实证明,失败是允许出现的,并且也是应该出现的,不过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好的,那么,有一点点瑕疵也是毫无影响的。
“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李代桃僵”的道理。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常与齐威王及王子们举行赛马活动,并且每次赌得很高。
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的多,赢的少。
有一天,军事家孙膑陪同他一起赛马,孙膑说:这场比赛,你的马与王子们的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马,你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劣于王子的马,但是各等马的足力其实相差并不多,只要采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赢得比赛。
等到这一场比赛开始时,孙膑就如是建议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马对王子的上等马;然后,用自己的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其下等马。
田忌听从了这一建议。
结果,第一场,田忌以下等马对上等马,最后惨败;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对王子的中等马,获胜;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王子的下等马,同样获胜。
这样,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获胜。
在这次赛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谓被孙膑运用得恰如其分,牺牲下等马对王子上等马的比赛,目的是获得上等马及中等马对王子中等马及下等马的胜利,从而获得比赛的总胜利。
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fc6a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9.png)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1很多人都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了。
其实,《三十六计》是后人在《孙子兵法》的“谋”中演变而来的。
《孙子兵法》更注重的是“计”而不是“奇谋”,这是计算的“计”。
就是通过SWTO的综合分析,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五事七计”,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谋略则次之,以少胜多的战例毕竟少数。
是否有你开明的政治,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否装备上领先,是否有严明的治军,是否赏罚分明,是否有强力的执行力,这些综合的因素才是致胜法宝。
我们中国人喜欢诸葛亮式的“奇谋”,放大了这些“奇谋”的作用,其实这偶尔的“灵光乍现”对最后的战局胜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火烧赤壁中,曹操兵败赤壁就是因为中了“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再加上火攻。
所以做好战前双方实力的计算,才行。
粟裕大将打仗就深得《孙子兵法》的精华,他每次打仗之前对地形地势都摸的非常透彻,他常常能发挥现有兵力的最大战斗力,打了无数的胜仗。
还有远一点的,打仗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都做到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的原则。
同样,《孙子兵法》还表现出唯物主义、辩证思想。
我们都知道,古时打仗前都会求神问卜辩吉凶,《孙子兵法》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批判。
打仗靠的战略战术,而不是这种“可预知胜负”的迷信,这些胜负因素都是客观的,人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但是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还有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普遍联系,这也是孙武辩证思想的体现。
孙武还认为战争的双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国家是不利的,所谓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孙武能看透这样的本质也真是让人叹服的。
不仅如此,根据孙武对战争过程中的矛盾转变的观点,我能看出其对于事物发展的认可。
36计读后感(精选24篇)
![36计读后感(精选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19712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2.png)
36计读后感(精选24篇)36计篇1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学全书,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
全书按照计策顺序排列,共分为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全书共三十六计。
书中还配有“用计锦囊”,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出了计谋的应用要诀。
这本书里面的计谋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联,但我细看还是能得到启发,就像我们平常学习一样,可不能“浑水摸鱼,瞒天过海”不懂装懂,这样可害了自己。
读完使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需稍微开动脑筋,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36计读后感篇2我最近读了一部中国十大名著之一《三十六计》。
读完之后我又很大的感受。
《三十六计》是一部书写兵法和智谋的奇书,它概括了中国历代只会谋略的全部精华,共六套战略: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每套战略有分为六个计策,共有三十六计。
我在这本书中懂得了:小小的疏忽很可能会招致失败,往事都要谨慎,要保证自己稳操胜券,经量减少损耗。
在局势即将货已经对我方有利时,要扩大胜利的战果。
我们在生活之中也要吸取支部书中的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生活之中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博学。
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他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让人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博学。
36计读后感篇3我从历史书上读了一篇让我回味无穷的文章——《空城计》。
文章主要叙述了三国时期,卫国的大都督司马懿带领几十万精兵,向蜀国守卫的阳平大举进攻。
而这时城中的守兵却只有几十人,他们吓得一个个大惊失色,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只有诸葛亮沉着冷静,他不慌不忙的来到城楼上,弹起了琴弦,司马懿听到琴声,认为城中定有埋伏,就慌忙带兵撤退了。
诸葛亮巧妙运用了计策。
保住了全城人的性命。
这就是历史闻名的空城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要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这样才能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4377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3.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智慧和策略思想。
通过阅读这两部典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军事战争的策略和战术,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
在读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战争、生活以及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孙子兵法》,我深刻体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孙子在书中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而对自己的了解同样重要,只有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弱点,才能在战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生活中。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的道路。
而对于他人的了解同样重要,只有了解他人的动机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通过阅读《三十六计》,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等计谋,无不体现了灵活变通的策略思维。
在战争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术,只有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才能战胜敌人。
同样,在生活中,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读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军事智慧与人生智慧的相通之处。
在战争中,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在生活中,同样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而读书正是获取智慧的最好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军事智慧,更学到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之旅。
总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智慧和策略思想。
通过阅读这两部典籍,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军事智慧,更学到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一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一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c4370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a.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一篇读后感篇一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哎呀,读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波涛汹涌!可能你会说,不就是两本书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嘿,你可别小瞧了这俩“老家伙”,它们里面的智慧,那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先来说说《孙子兵法》,这书就像是一个智慧的老神仙,给你指点迷津。
它里面讲的那些战略、战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许你觉得这就是一句简单的话,可真要用起来,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咱在考试的时候,要是能先了解清楚考题的类型和自己的强项弱项,这不就等于“知己知彼”了嘛,那考个好成绩的可能性不就大大增加了?再讲讲《三十六计》,那更是花样百出。
像“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淡定弹琴,吓退司马懿大军,这得多牛啊!我就在想,要是我遇到啥难题,能不能也来个“空城计”,虚张声势一下,说不定还真能把问题给解决了呢。
不过,读着读着我也有点纠结。
这些计谋用好了能成事,可要是被心术不正的人拿去,那不就成了害人的工具?我觉得吧,智慧这东西,得用在正道上,不然可能会惹出大麻烦。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啥时代了,还看这些老掉牙的东西。
但我可不这么认为,经典永远是经典,就像老酒,越陈越香。
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照样能给咱不少启发。
你们说,我理解得对不对呢?反正我觉得,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是收获满满!篇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俩货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其实心里还犯嘀咕,这都啥年头了,看这些老古董能有啥用?结果一读进去,哎呀妈呀,真香!你瞧那《孙子兵法》里说的,“兵者,诡道也”。
啥意思?就是打仗得玩儿心眼儿!这让我想到了咱平时和同学竞争班干部,是不是也得有点策略,不能傻愣愣地往前冲啊。
也许得像打仗一样,先观察对手的弱点,然后再出击,这才能提高胜算,对吧?还有那《三十六计》,什么“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听起来就很刺激。
我就在想,要是把这些计用到生活中,比如和爸妈谈判多要点零花钱,是不是也能奏效呢?哈哈,开个玩笑啦!不过说真的,读着读着我又有点迷茫了。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6b42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a.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经典,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两部书籍不仅对古代的军事战争有着深刻的剖析和总结,更是对人生、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两部书籍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书之一,它以“兵”为主题,阐述了战争的原则、策略和战术,对于军事战争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总结。
但是,我在阅读《孙子兵法》时并没有将其局限在军事战争方面,而是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等原则,都是对于处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竞争。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理工作中运用一些策略和战术,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成功。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之一,它以“计”为主题,总结了三十六种计策和战术,对于军事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在阅读《三十六计》时并没有将其局限在军事战争方面,而是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三十六计》中提到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计策,都是对于处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理工作中运用一些计策和战术,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成功。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处理竞争和危机时,运用一些计策和战术,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竞争。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深感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两部书籍不仅对于军事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对于人生、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运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的智慧和原则,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竞争,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成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88de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3.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读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一部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为基础,结合现代战争理论和实践,讲述战争智慧和策略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观后感:战争的残酷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详细阐述了战争的本质和残酷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人类最悲惨的事情之一。
在战争中,无数的生命消失,家庭破碎,国家沦陷。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战略的重要性:书中通过大量的战例分析,让我明白了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战略可以扭转战局,而一个糟糕的战略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因此,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制定合适的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智慧的力量:《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强调了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个聪明的将领能够运用智慧,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制定出最佳的战术。
这让我认识到,智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变通的策略:《三十六计》中的每一条计谋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这让我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团结协作的力量:书中多次提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这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学会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智慧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11篇)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b7755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png)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11篇)三十六计心得体会(精选11篇)三十六计心得体会篇1快乐而又短暂的暑假又过去了,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很多有意义的课外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课外书是《三十六计》。
这本书凝聚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
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全书共分六套谋略,即胜战计、敌战计、功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百战计。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走为上这一计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见别人说:“三十六计,走为上”。
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吗?为什么还是上计呢?于是,我第一个看了这一个计。
原来,走为上指的是,敌人兵势强大,不可抵挡,已经占据了中,我方不能战胜他,那么留给我们的出路就只有三条:要么投降敌人,要么请求讲和,要么撤退逃走。
如果是投降,就等于彻底失败了;如果是讲和,敌人必定会提出苛刻的条件,所以我们也等于失败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么并不代表我们失败了,而是为以后的胜利积蓄力量,寻找转机。
比如在楚庄王在位的时候,为了成就霸业,发兵攻打附近的庸国。
一开始没有进展,后来,楚国的师叔决定用“走为上计”来灭庸国。
楚国一交战就站退,接连七八次,庸国以为楚国很弱就骄傲起来一直追杀楚国。
这时,楚庄王赶来包围了庸国,歼灭了庸国。
在这次战役中,楚国巧妙地运用这一计策使庸国骄傲,然后一举击败庸国,真是妙用啊!但是,现在我们通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似乎是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
比如在我们不想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这句话。
三十六计心得体会篇2我最近读了《三十六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声东击西”这一计,主要讲的是公元 200年曹操与袁绍的一次战争,就是历史有名的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拥有大量人马,而曹操的人马少得可怜,无法与袁绍正面交锋。
正在此时,袁绍的一名大将颜良带着一万人马进攻白马城,白马城是战略要地,救还是不救,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谋士荀攸说:“我们可以假装攻打邺城,袁绍去救时我们就回救白马城。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1c3c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b.png)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1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三十六计》,其中有一篇是空城计,有一小段故事叫李广智退匈奴兵。
他讲的是在汉景帝时,有一个将军叫李广。
一次李广为了追几个骑兵,进了敌人的领地,发现敌人有几千铁骑兵,而他们自己只有一百名士兵,有的士兵看敌人兵强马壮就想逃跑,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李广沉着镇定,他冷静的分析了形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下去。
他使用了一个计谋——空城计,利用匈奴的错觉,让匈奴相信这一百多人是来诱惑敌人进入埋伏圈的诱兵。
这样匈奴兵就不敢发动进攻了,最后凶饿得匈奴兵不敢进攻,还偷偷的逃跑了。
这段巧计退敌的故事,充分的表现了李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和随机应变的军事才能。
我以后也要像李广那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多思考。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2近来,我正在读一本书。
就是《三十六记》。
书中介绍了六套战记,分别是:胜战记、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记。
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攻战计中的借尸还魂之死诸葛吓跑活司马。
故事的内容是:诸葛亮因为长期日夜操劳,身体很不好。
司马懿心想:过不了几天,诸葛亮一定会病死在军营中。
到时候,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得打败蜀军了!没过多久,诸葛亮就病死在军营中。
司马懿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去攻打蜀国。
不料,他看见,树林中有一辆小车。
车上端坐的正是传说已去世的诸葛亮。
司马懿被吓得魂飞魄散,马上带兵撤退。
这一招,使蜀军侥幸的逃过了一劫。
《三十六计》快读完了,从中我知道了,要善于发现“无用之人”的“有用”之处。
三十六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六篇3最近,我读了一本《三十六计》,其中,里面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品兵法,悟兵计——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
![品兵法,悟兵计——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8e441af90f76c660371a40.png)
品兵法,悟兵计——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有感夜色阑珊,高楼上隐隐约约殷虹的灯光伴随着悠然的乐声,显得有些奢侈与颓废。
合上手中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眼睛始终有些疲倦。
但心中的技法却没有忘记。
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向我们展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草船借箭再一次展现了诸葛亮超乎常人的头脑;引入文书的曹刿论战让我们明白战斗的技巧……这些全是一本书带给我的知识,那就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读了孙武写的这本《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后,我深有感触。
不仅是书中的兵法,计谋,还有文中金典的例子,都用它独特的方式感染了我。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这样说道:“我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吸收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的精髓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事业当中。
” 如今的人们似乎忘记这本书的存在。
就拿我玩游戏这一方面来说吧,很多游戏并不是非常困难,但并没有很多人会玩。
其实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的思想的不同。
但精通很多游戏的我对热门的《王者荣耀》并不擅长。
不是因为我的技术有限,而是有些思想让我想完成反杀的行为,但我总会因为战力不足而失败。
但我的思想正是这本《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带来的身心感受。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自这本书中,你明白的不仅仅是战斗技巧,还有那份坚决求胜,不得不求胜的心。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这本《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深刻地讲述了如何取胜,如何取心。
这本书虽然我没有看完,但我任然被它的内容所震骇到,我会继续读下去。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兵法,但同时也代表对战对手时,我们应有的战斗技能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退不为退,进不为进。
虽然我没有丰富的人身阅历,但我却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产生的独特的技巧与魅力。
作为人类兵书经典的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权威巨著;作为中外伟人瞩目的世界谋略家必读的东方奇书;它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的收藏至宝;它是史料珍贵,案例精彩,取胜之道历久弥新的实用典藏兼具。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观后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0be9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观后感《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观后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两部重要著作,对于军事战略和策略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阅读完这两部兵书,让我对军事智慧和策略思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主要阐述了战争的原则、策略和战术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以“计”、“举”和“行”三大篇章详细阐述了军事战略的优劣、兵法的应用以及胜败的因素。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孙武精辟地总结了很多军事智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战争战术的重要原则,如“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运用到现代军事和商业领域中。
而《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策略和战术的宝典,作者不详。
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战争经验和智慧,以三十六种具体计策的形式进行了阐述。
每一种计策都源于对古代战争历史的总结和洞察,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卓越。
《三十六计》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不仅在军事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应用在政治、商业和个人发展等领域中。
阅读完《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和竞争领域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明智地运用各种策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比如,孙子所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原则,强调了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了解敌人的实力和弱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术和计策。
另外,《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这一计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当你的对手有所警惕或害怕时,可以采取逆向思维,装出无害或者放松警惕的样子,从而悄然无声地抓住对手的机会。
这一计策不仅适用于战争,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竞争场景,如商业谈判、个人发展等。
通过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计策,我认识到战争和竞争中的胜利并非只靠武力和力量,更少不了智慧和策略的辅助。
此外,《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也强调了对于时间、地势和情势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之<始计篇>》有感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篇《兵法》定江山。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文化和军事的瑰宝便都包含于此。
一部《孙子兵法》震撼无数军事,政治家的内心。
刚开始读不久,仅仅读了前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顿时感觉自己似乎错过了很多东西,该了解的,该知道的,都没有去看过,读过。
古人以《孙子兵法》为依据去打江山、定江山;现代人则以《孙子兵法》为指导,去从事政治、经济,管理科学以及社交等活动。
作为一个学管理科学的学生的我来说,就不可推辞的要看看这本书。
《始计》篇中,第一:提倡的“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
实际上就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作战的方针,政策。
用到管理中来,我觉得所对应的便是,要把企业内外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环境的变动来制定企业的计划,即管理者,如何利用管理思维正确的做出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的决策;第二:”得民心者的天下“古时候都认为,统治者只要能安抚百姓,是人民富足,安居乐业,就能得民心,他的统治就会延续下去,国富民强。
对应到现代企业中,应该是领导者、管理者如何妥善处理好员工的问题,包括社会福利,奖惩制度,工作的安排,人员的任用与提拔。
更为重要的是要是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对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有认同感,能使有能力的人得到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的舞台。
再者,就是要凭借自己的专长和影响力来吸引、号召自己的下属,最后达到完成企业计划的目的;第三:”兵者,诡道也“说的是要灵活多变,而有能把握住性质。
要在重道德基础上来诡道。
故有,兵者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命名看似对立,实则互不矛盾之说;第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军事上这是决胜千里的重要因素,在商业界,管理界里这也是应酬帷幄的,保证决策能够顺利实施,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
在商业界里只有自己能事先发现新领域,新的发展空间,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即要有变通思想,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又要结合实际才能使自己,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出其所不趋,趁其所不意。
即要有大胆的,果敢的决断能力,敢其所不敢,试其所不敢试。
最后,诡诈藏形,令敌失备。
(商业秘密)对待同行业、同领域的人,要在道德的约束下,进行正当的竞争,应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击败竞争对手;第五:”庙算者胜“。
首先,先算胜后算,成大事者必三思而后行,举大兵者当先计而后动。
商业界内不动便吧,动则比成,故而动前必先庙算;其次:多算胜少算。
就是要知道运筹帷幄,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要想别人所不想,三思而后行,方可运筹帷幄;最后得算多胜得算少。
超前一招的市场开拓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多谋多算,才能正确的估量分析竞争各方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只有懂得事物转化的辩证法,促成竞争双方优势与劣势的转化,是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得算更多,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商业界有云,商场如战场,一不留神,倾家荡产(国破家亡)。
这是自己读了《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的一点感受,《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军事书籍,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商业,经济,管理科
学,政治都有深刻影响的古典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