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技办字〔2011〕205号附件6——有线电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技办字〔2011〕205号附件6——有线电视

附件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分级保障原则 (1)第四条电视节目分类 (2)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 (2)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2)第五条外部电源 (2)第六条供配电 (2)第二节信号源系统 (3)第七条前端信号源接收 (3)第八条卫星接收安全监控系统 (3)第三节数字前端播出系统 (3)第九条编码系统 (3)第十条复用、加扰系统 (4)第十一条调制器 (4)第十二条传输适配器 (4)第十三条SI生成子系统 (4)第四节模拟前端播出系统 (4)第十四条视音分 (4)第十五条模拟调制器 (4)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 (4)第十六条播出信号监测 (4)第十七条设备运行监控 (5)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 (5)第六节机房环境 (5)第十九条机房环境 (5)第二十条机房安全防范 (6)第二十一条通讯设施 (6)第七节维护器材 (6)第二十二条备品备件 (6)第二十三条维护工具 (6)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二十四条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章有线分配网配置要求 (7)第一节分前端 (7)第二十五条外部电源 (7)第二十六条供配电 (7)第二十七条设备配置 (8)第二十八条监听监看 (8)第二十九条机房环境 (8)第二节光、电缆传输系统 (8)第三十条前端至下级前端、分前端的信号分发系统 (8)第三十一条前端、分前端至光节点的信号分配 (9)第三十二条光缆敷设 (9)第三十三条网络监控 (9)第三十四条分配网的安全措施 (9)第三节维护器材 (10)第三十五条备品备件 (10)第三十六条维护工具 (10)第四章 MMDS系统 (10)第三十七条外部电源 (10)第三十八条供配电 (11)第三十九条设备配置 (11)第四十条天馈系统 (11)第四十一条监听监看 (11)第四十二条机房环境 (11)第四十三条维护工具 (11)第五章运维与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行管理 (11)第四十四条运行指标 (11)第四十五条技术指标 (11)第四十六条规章制度 (12)第四十七条运行流程 (13)第二节维护管理 (13)第四十八条维护质量要求 (13)第四十九条维护计划 (13)第五十条维护操作规程 (14)第五十一条维护分工、分界 (14)第五十二条抢修管理 (14)第五十三条备件管理 (14)第五十四条代维管理 (14)第三节技术管理 (15)第五十五条技术改造与网络优化 (15)第五十六条设施保护 (15)第五十七条试播期管理 (15)第五十八条临时停传管理 (15)第五十九条运行变更管理 (16)第六十条施工管理 (16)第六十一条应急预案 (17)第六十二条重要保障期 (17)第六十三条事故管理 (17)第六十四条报表管理 (18)第六十五条技术资料 (18)第六十六条运维分析 (18)第六十七条技术安全 (18)第六十八条检查考核 (19)第六十九条风险评估 (19)第七十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19)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一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20)第七十二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0)第七十三条安全防护措施 (20)第七十四条数据安全 (20)第七十五条监控与响应 (20)第六章附则 (21)第七十六条本实施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21)第七十七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22)第七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 (22)第七十九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2)附表1: 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网测试项目和周期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电视机原理

电视机原理

电视机原理联系地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联系人:冯启明老师转载时间:yekai: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电视技术启蒙书。

我校正了文中的部分错别字和部份错误信息,增加了少部分信息。

绪论第一章黑白电视原理1.1 光和视觉特性1.2 黑白电视系统组成原理1.3 电视扫描与同步1.4 黑白全电视信号1.5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第二章色度学与彩色电视2.1 光与颜色2.2 颜色的计量系统2.3 电视中彩色的分解与重现2.4 电视RGB计色制与彩色正确重现第三章彩色电视制式3.1 概述3.2 兼容制彩色电视基础3.3 NTSC制3.4 PAL制3.5 SECAM制简介第四章电视摄象与发送技术4.1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4.2 电视摄像机4.3 摄象器件4.4 电视图像信号的处理4.5 同步信号的形成4.6 PAL全电视信号的形成4.7 电视信号的发送第五章电视接收技术5.1 电视接收技术概论5.2 高频调谐器5.3 图象通道电路5.4 解码电路5.5 同步分离电路5.6 扫描电路5.7 显象管及其附属电路第六章电视新技术概论6.1 卫星电视广播6.2 数字电视6.3 高清晰度电视(HDTV)6.4 共用天线电视(CATV)系统6.5 电视多工广播6.6 立体电视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地讲述电视原理及其最新实用性技术的新作。

共分六章:前三章讲述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象的基本原理与彩色电视制式,并包括与学习电视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光度学和色度学等知识;四、五两章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例,系统地讲述电视图像信号的摄取、处理、发送、接收与图像重现的原理及其实用性电路;第六章介绍电视新技术,如卫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电缆电视和电视多工广播等。

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书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凝聚了现代电视技术的主要最新成就。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电视科研、生产、运行、维修的人员阅读;也适宜于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青年作为自学读物。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1:广播电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怎样?人们对广播电视并不陌生。

其一,广播电视和亿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其二,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

其三,广播电视是一种与人们接触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

但人们对广播电视又是陌生的。

因此人们需要增加对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情况的了解。

专业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更是如此2:什么是广播电视?人们往往从以下不同角度看待广播电视这一事物:由于广播电视是依赖现代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和文字信息的,而且拥有庞大的技术系统,人们把它作为通讯技术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以及它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人们把它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可以是一种最为普及、通俗、方便的教育途径,并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人们把它作为舆论宣传和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以一种独特的也是最易为人们接受的艺术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审美欣赏和娱乐消遣,人们把它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一部分;由于广播电视不仅成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传播信息的方式促进社会物质生产,还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人们把它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当然,说广播电视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传送声音和图像节目,人们往往不太容易理解。

所以也可以通俗和具体的表述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节目”3:广播电视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大众媒介的发明和运用时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相对原已存在的各种传播方式而言,广播电视不仅是“看”和“听”这些简单的传播形式的延伸,更是一个质的伟大飞跃,他使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业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普及、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的高速度发展,给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变革,也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并日益发生着新的层出不穷的变化。

(整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

(整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IPTV集成播控平台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写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 (1)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1)第三条外部电源 (1)第四条供配电系统 (1)第二节直播系统 (2)第五条系统功能 (2)第六条信号源 (2)第七条信源接入模块 (2)第八条信源分配 (2)第九条接收单元 (2)第十条编码 (2)第十一条输出链路 (3)第十二条直播节目单 (3)第三节点播系统 (3)第十三条系统功能 (3)第十四条节目内容库管理模块 (3)第十五条内容编排与管理模块 (3)第十六条节目上下线 (3)第十七条数字版权管理 (4)第十八条迁移分发 (4)第四节轮播系统 (4)第十九条系统功能 (4)第二十条节目迁移 (4)第二十一条节目技审 (4)第二十二条编单软件 (4)第二十三条节目IP流 (4)第二十四条播控软件 (5)第五节外部接口 (5)第二十五条传输链路 (5)第二十六条数据交互及管理控制 (5)第六节 EPG系统 (5)第二十七条系统功能 (5)第二十八条系统性能 (5)第二十九条集成播控平台管理服务器 (5)第三十条EPG模板发布 (5)第三十一条EPG模板安全 (6)第三十二条EPG系统接口 (6)第三十三条边缘EPG系统 (6)第七节业务运营管理系统 (6)第三十四条系统功能 (6)第三十五条系统接口 (6)第三十六条话单服务器 (6)第三十七条第三方系统 (6)第三十八条统计分析 (6)第八节灾备与应急播出 (7)第三十九条灾备与应急播出系统 (7)第三章基础支撑平台 (7)第一节网络架构及设备 (7)第四十条网络架构 (7)第四十一条网络设备通用要求 (7)第四十二条核心交换机配置 (7)第四十三条核心交换机性能 (7)第四十四条协议支持 (7)第二节服务器 (8)第四十五条服务器类型 (8)第四十六条数据库服务器 (8)第四十七条关键业务应用服务器 (8)第四十八条其它服务器 (8)第三节存储 (9)第四十九条存储设备类型 (9)第五十条NAS存储服务器 (9)第五十一条磁盘阵列 (9)第四章辅助系统 (9)第一节机房环境 (9)第五十二条机房环境 (9)第五十三条消防设施 (9)第五十四条安全防范 (9)第二节播出及电力、环境监测 (10)第五十五条播出监测 (10)第五十六条电力和环境监测 (10)第三节产品测试系统 (11)第五十七条系统功能 (11)第五十八条产品测试系统设计原则 (11)第五章运维及技术管理 (11)第一节运维管理 (11)第五十九条运行指标 (11)第六十条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 (11)第六十一条运维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流程 (12)第六十二条维护管理 (12)第六十三条工具、器材和备品备件管理 (13)第六十四条维护器材 (13)第六十五条代维管理 (13)第二节技术管理 (14)第六十六条试播期管理 (14)第六十七条点播节目管理 (14)第六十八条应急预案管理 (14)第六十九条重要保障期管理 (14)第七十条临时停播管理 (15)第七十一条运行变更管理 (15)第七十二条施工管理 (16)第七十三条事故管理 (16)第七十四条报表管理 (17)第七十五条技术资料管理 (17)第七十六条技术安全管理 (17)第七十七条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 (17)第七十八条安全播出风险评估 (18)第三节信息安全管理 (18)第七十九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18)第八十条信息安全管理 (18)第八十一条运行监测 (18)第八十二条安全测试 (18)第四节人员管理 (19)第八十三条岗位设置 (19)第八十四条人员要求及培训 (19)第六章附则 (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IPTV集成播控平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广电系统

广电系统

电视原理与系统第一章导论一、电视实现过程中主要涉及哪些问题?1、电视扫描原理及方式2、光—电—光转换过程3、电视中的同步问题1.扫描逐行扫描:按时间顺序扫描隔行扫描:把一帧画面分成两场来扫描,第一场扫描奇数行1、3、5…….第二场扫描偶数2、4、6……两场扫描行组成的光栅相互交插构成一整帧画面。

扫描目的:实现电视图像的分解与复合,扫描是电视实现的基本思想。

行数:我国电视标称扫描行数为625,有效行数只有575条件:2.光—电—光转换过程摄像管的光电装换:光电效应显像管的光电转换:荧光效应这样的光---电---光转换是电视系统所独有的。

3.同步问题:行、场扫描同频同相,收发两端才能同步二、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1、广播电视系统(1)发射部分①电视中心台②电视发射台③传输网络(2)接收部分—接收机2、有线电视系统(1)电缆电视①前端台②信号分配网③用户终端(2)光缆电视3、卫星电视系统(1)地面发送站(2)广播卫星(3)地面接收站第二章视觉特性及电视图像参量一、图像参量和系统参量电视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确定电视图像和系统参量的依据。

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是尺寸、亮度、色度、对比度、灰度、清晰度、连续性、稳定性、等,这些又决定了电视系统的基本参量,如像素数、行数、帧数、扫描方式、信号特征、频谱、频带以及传输特点和方式。

1、图像对比度:景象中最高处亮度和最暗处亮度的比值。

2、灰度:电视图像从亮到暗之间的亮度层次未灰度。

3、亮度:指图像的平均亮度4、清晰度:电视图像上某方向为人眼所看到的像素数。

5、电视系统分解率:电视系统分解图像的能力,成为电视系统分解率。

6、电视图像清晰度:电视图像上某方向为人眼所看到的像素数。

7、电视系统分解力:电视系统分解像素的能力。

分为垂直分解力和水平分解力。

电视系统沿垂直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称为垂直分解力。

电视系统沿图像水平方向所能分解的像素数为水平分解力。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第一章中外广播电视史一、概念题1.广播系统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多媒体移动广播服务。

优点是提高了音频信号的传递质量,有很高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

2.调幅答: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答: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是于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最初电台呼号为XKM),后改为XGZ,发射功率为500瓦。

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后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直接管辖,是国民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一。

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和娱乐等类。

1932年5月国民党当局又建成一个新的广播中心,同年11月12日,广播中心正式启用,中央电台的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位的无线广播电台。

4.PAL制答:PAL制,又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1967年开始正式广播。

PAL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

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要高。

5.孤岛抗战答:孤岛抗战是指在日寇占领上海非租界地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凭借租界的特殊地位,利用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矛盾,展开了一场特殊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和坚持抗日的爱国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利用日寇对英美商人办的报纸不作检查的机会,以外商名义先后办起的一批抗日爱国的报刊。

信号与系统——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概论(1)

信号与系统——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概论(1)

图1-1 各类信号:
二、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如图1-1(c)所示,周期信号是按某一固定周期重 复出现的信号,它可表示为
f (t ) f (t nT )
其中,T为周期,任何周期信号都可表示为仅在 基本周期内取非零值的有限长信号的周期延拓, 即
f (t ) t 0, T f1 (t ) f (t ) f1 (t nT ) t 0, T 0 n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概论
学习要点: 1.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重要性; 2. 信号的概念、分类与运算; 3. 系统的概念、分类与联接形式; 4. 系统的线性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的定 义与判断。
§ 1-1 引




信号与系统是在电工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并随着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与 完善。 在信号与系统学科的发展中,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理论,傅里叶(Fourier)变换、 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离散傅里叶 变换和Z变换等正交变换理论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系统论、信息论 与控制论极大地推动了信号与系统学科的 发展。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判断方法

判断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方法: 先计算信号能量,若为有限值则为能量信号, 同时也必是功率信号;否则,计算信号功率,若 为有限值则为功率信号;若上述两者均不符合, 则信号既不是能量信号,也不是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能量:E

f (t ) dt
2
1 连续时间信号功率:P lim T 2T
+ -

T
T
f (t ) dt
2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细则(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网络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于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本细则中的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

第三条网络广播电视台主要由信源采集、内容生产、内容发布、增值服务、传输分发网络、业务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监控辅助等子系统构成。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总体网络架构第四条网络广播电视台内部网络应根据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流向和播出安全相关度进行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应有清晰的层次,以便于进行网络逻辑隔离、访问控制、结构调整和应急处理,不同网络边界之间应设置网络访问控制。

第五条核心网络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应具备冗余空间;应为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重要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冗余,避免关键点存在单点故障,要定期对冗余配置进行验证测试。

第六条内部网络应根据业务类型、功能、重要性、工作职责、信息等级、服务流程、终端用户和物理位置等因素划分安全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业务边界应清晰;各安全域应当按照面临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和措施;后台管理、数据库、播出等相关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

第七条应采取措施使管理链路和数据交换链路隔离,通过专用内部管理网络访问管理设备,防止密码和管理信息泄露;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来自非授权IP地址的用户登陆管理网络设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实现数据安全交互。

任何用户的终端设备不应直接接入核心层网络设备;第八条当与外部网络互联时,应在网络边界系统设置病毒防范和防止网络攻击装置;应采取网络入侵防范和访问控制措施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内容制作系统、内容分发系统和内容传输分发网络之间应通过(虚拟)专网建立连接,以形成相对封闭的专用线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2014年10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2014年10月

附件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〇一四年十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电视台、节目集成平台、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以下统称电视中心)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电视中心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所播出节目的覆盖范围,电视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电视中心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省级以上电视台(不含付费电视频道)及其他播出上星节目(不含付费电视频道)的电视中心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二)播出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的播出系统、总控系统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其他系统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三)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电视台、节目覆盖全省或跨省、跨地区的非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四)地市、县级电视中心及其他非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五)以下将“三级保障电视中心”、“二级保障电视中心”、“一级保障电视中心”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四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宜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至少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五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播出系统和总控系统的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三)二级应设工艺专用变压器;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同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或与供电部门签订应急供电协议,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播出系统和总控系统的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应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互为备用的工艺专用变压器;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同工艺专用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播出系统和总控系统的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UPS供电回路。

第一章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上一页 返回
1.2电子扫描技术

电视是一种视觉设备,电视技术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经 过电子扫描,用光电转换的方法来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电 视技术与电影技术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采用的是图片投 影成像,而电视技术的成像是逐个对像素扫描成像,因此, 首先要建立像素的概念,理解电子扫描成像的工作原理,并 了解在电视机中实现电子扫描的器件,偏转线圈的结构及工 作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纵观电视的发展,它经历了机械黑白电视、电子黑白电 视和彩色电视三个阶级。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 (Nipkov)做出了第一个电视装置;1925年英国的贝尔 德(Barid)表演了实用的机械电视;1936年英国贝尔德 电视公司首次进行电子黑白电视广播,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子 广播电视的新时代。 1940年美国的哥德马克(Goldmark)发明了场顺序 制彩色电视,由于它不能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没有得到推 广。1953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制 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1960年以后法国和德国针对NTSC制 的缺点,发明了另两种兼容彩色电视,它们分别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 送到远方。1883年圣诞节 ,“尼普柯夫圆盘”问世,它是 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为这 项发明申请专利。他称这项发明可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 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 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像分解 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应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 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应用人的视觉惰性 这个过程在眼中融合为一。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无线发射转播台(以下简称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发射台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发射台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二)其他省直属发射台、地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三)县级发射台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县以下转播台宜达到三级保障要求;(四)以下将“三级保障发射台”、“二级保障发射台”、“一级保障发射台”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二章系统配置要求第一节供配电系统第四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宜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暂时做不到两路外电的,应配置自备电源;(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调频、电视发射台和发射总功率小于1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应配置自备电源。

第五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调频、电视发射台的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宜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播出负荷应设置备用变压器,主备变压器应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发射控制设备和信号源设备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规章制度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规章制度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广播电视行业技术管理,确保广播电视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国内广播电视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广播电视设备设施维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应遵循“安全、准确、高效、方便”的原则,确保广播电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广播电视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第四条广播电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设施的保管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更新。

第五条广播电视设备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报废检查,对老化设备及时更换,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第六条广播电视单位应当将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编制设备设施维护报告,并及时提出维修计划。

第七条广播电视设备设施的存储应当符合相关安全规定,防止设备被盗或损坏。

第八条广播电视单位应当建立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确保设备设施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规定第九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当符合相关审核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当注意选材,严禁使用不符合道德规范的素材,确保节目内容健康向上。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当注重节目效果,注重画面和声音的协调配合,确保观众的视听体验。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当注意节目时长的控制,严格按照编排计划制作,不得擅自延长或缩短节目时长。

第十三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出现违法违规情况。

第四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维护规定第十四条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维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相关资格认证。

第十五条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维护应当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和情况,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六条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维护人员应当做好设备设施的清洁工作,保持设备设施的整洁和卫生。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广播电视单位及相关人员,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9991012 223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章技术系统配置第三条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至少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四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应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其中至少一台为工艺专用变压器;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同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或直流电源供电,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UPS或直流电源供电回路。

第五条应有至少两路不同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的信号源,且能够实现不同信号源的自动、手动切换和应急跳接。

应具备一路带台标的应急信号源。

第六条上行链路应符合以下规定:(一)编码器、复用器、调制器、上变频器、高功放等设备均应配置在线热备份;上行链路中单节点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应接入跳线板或配备应急跳接装置;(二)上行链路应至少具备2个切换环节,且上行链路中各主备设备均能通过所设置的切换环节实现自动、手动切换;(三)主备高功放配置应符合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且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设备额定输出功率。

第七条应配置上行功率控制系统,实现实时判断异常情况,自动、手动提升上行功率,并具备异地接收、自环检测等防止功率误提升的技术措施。

第八条天馈线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应配置主用和备用上行天馈线系统,主用上行天线口径应不小于9米,备用天线口径应不小于7.3米,主备天线均应配置天线自动跟踪控制系统;主、备天线应可进行切换;(二)天线与高功放距离不宜过长,C波段和Ku波段高功放系统输出口至主用天线馈源网络端口间的馈线损耗应分别不超过2dB 和3dB;天馈线系统应能够在高功放最大输出功率状态下持续正常工作2小时以上;(三)应配置波导充气机,并保持开启有效状态;(四)在可能出现冰雪天气的地区,应具备切实可行的除冰雪手段;(五)天线场区应设置防雷设施。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规范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规范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M波)VHF的规范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M波)的规范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

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

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日期】2021.10.08•【文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2021年第9号•【施行日期】2021.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2004年7月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5号公布根据2021年10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第三批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健康发展,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以下简称视频点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以实时点播、准视频点播(轮播)、下载播放等点播形式供用户自主选择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业务活动。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视频点播业务的管理,制定全国视频点播业务总体规划,确定视频点播开办机构的总量、布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视频点播业务的管理。

第四条国家对视频点播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开办视频点播业务。

禁止外商投资的机构申请开办视频点播业务,但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的除外。

第二章业务许可第五条开办视频点播业务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

第六条《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分为甲、乙两种。

持有《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可在许可证载明的行政区域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

持有《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乙种)》的机构,可在许可证载明的宾馆饭店内从事视频点播业务。

第七条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甲种)》:(一)经批准设立的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二)经批准设立的广播影视集团(总台);(三)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运营服务机构。

第八条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乙种)》:(一)三星级以上或者相当于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二)具有同时为 10 家以上三星级或者相当于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提供视频点播业务能力的机构。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天波传播 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约六、七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的 高空中),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或宇宙射线的激发,空气 分子和原子发生了电离,形成了带电荷的离子,它们构成了 所谓的“电离层”。它对无线电波特别是广播用的中波和短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波,能像镜子对可见光一样进行反射。随季节、昼夜、地理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环境、太阳黑子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高低和密度的变化,所 以往往也影响到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受。
第三节

广播电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 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 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NTSC、PAL、SECAM。 • 以上三种制式的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美、德、法三国在技 术上激烈对抗的结果。 • 我国电视使用PAL-D制;美国使用N制;法国使用S制;
广播电视概论
主讲:栾青
课程介绍
《广播电视概论》,又称“广播电视学”,是广播电视 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对中外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广播电视发展规律、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及社会功能、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广播电视 传播语言、广播电视界面人物、广播电视生产制作、广播电视 事业管理、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变革等方 面有关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及发展 过程,了解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对广播电视的基本形态、基 本知识、基本概念有宏观的了解和掌握,对广播电视学科有初 步的认识。 为进一步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尤其是广 播电视新闻的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吉林省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吉林省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第二十三条检验或测试验收部门向承担有线电视设计安装的单位或个人收取检验或测试验收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物价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公布前已经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有线电视设计安装工程的单位或个人,自本规定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按着本规定重新办理有关手续。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视情节由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分别给予或并处责令停建、工程总造价20%罚款、吊销《设计安装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没收非法所得。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或指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责令限期改装、赔偿经济损失、罚款、收缴《吉林省有线电视设计安装资格技术证书》、《设计安装证书》、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
吉林省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有线电视管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有线电视(亦称闭路电视),系指可在一定区域内传送或自办电视节目(含录像节目)的有线电视系统。
第五章 处罚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警告、责令停建、罚款、查封设备。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设备。
第十五条承揽有线电视工程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拥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拥有安装、调试有线电视技术系统的仪器、设备。

卫星通信课程第一章教案 - 第一章 概论

卫星通信课程第一章教案 - 第一章 概论

第1章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概述本章重点1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2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本章内容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1.2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1.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一、无线通信特点及采用卫星通信的原因1、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地波、天波、直射波2、高频电波特性:主要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其传播距离受到地球表面曲率的限制和高山大川的阻隔。

3、解决地面电视广播覆盖问题的主要办法:1)通过架高发射和接收天线,2)设立为数众多的电视差转站,3)建立微波中继传输网络等。

4、存在问题:所有这些手段,都存在数量庞大、经济代价高、信号传输分配环节多、图象质量下降等问题。

5、利用卫星解决上述问题的原理:高空中继站二、卫星通信的概念1、卫星的种类及其特点:低轨道卫星、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1)人造卫星的实现原理:由普通物理知:要使卫星处在轨道上运行,必须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式中,m为卫星的质量,v为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r为地球轨道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h为卫星与地球表面(赤道)的距离。

2)同步卫星的要求: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T,即由此可得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的距离为:将T=23小时56分4秒=86164秒,r=6378公里,g=9.8米/秒2 代入上式可计算得:h=35786公里。

3)同步轨道参数:位于地球上空距赤道约35786公里处,与赤道平面相交的一条圆形轨道。

三、我国卫星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加入通信卫星组织:1976年参加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3、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并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利用德、法联合研制的“交响乐”等卫星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4、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4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现了对新疆、西藏、内蒙等边远地区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62号令修订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62号令修订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09年12月1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公布根据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21年3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第二批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开展的系统建设、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第六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从事广播电视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相关活动。

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依据本规定,建立安全播出工作奖惩制度。

第二章基本保障第九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工作岗位和人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人员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第十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二)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曲线表示为
2 亮度感觉 亮度(luminance):是表示光源发光面或反射 面明亮程度的物理量,亮度的单位是cd /m2 (坎德 拉/平方米、 烛光/平方米),也称尼特(nit)。 人眼的亮度感觉是一个主观量。关于亮度感觉 说明几点: (1)由于人眼的适应性,人眼所能感觉的亮度 范围很宽。 明视觉(锥状细胞)的亮度感觉范围为1尼 特到106尼特 ,暗视觉(杆状细胞)的亮度感觉范 围为千分之几尼特到几尼特,人眼所能感觉的亮度 范围109:1。
(5) 亮度感觉是一个主观量,人眼亮度主观 感觉用亮度级差S 表示。
人眼所能感觉到的最小亮度差ΔBmin, 为1级亮度差(亮度级差为一级)
必需指出:不同亮度B,人眼能觉察到的最小亮 度变化ΔBmin (亮度级差)是不同的,B大, ΔBmin 也大。在相当的亮度范围内,ΔBmin/B为 常数。
ΔBmin/B称为对比度灵敏度阈,用δ表示,通常 为0.005至0.05,一般取0.05,即亮度差5%,人 眼感到1级亮度差。 实验证明:亮度感觉S和物体亮度B的对数成 正比:

电视扫描原理
在电视系统中,发端的摄像器件(早期)是由 电子束在光敏面上移位实现扫描的,收端也是由 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移位实现扫描的。
在电视系统中,采用匀速、单向、直线扫描 方式,自左向右,自上向下,一行一行,一帧一 帧的扫描。单向是指自左向右(水平扫描的正 程),自上向下(垂直扫描的正程)传送图像信 息,自右向左(水平扫描的回扫),自下向上 (垂直扫描的回扫)不传送图像信息。
人眼对于不同波长的光不仅有不同的颜色感觉,
波长 nm 色别 780~ 630 红 630~ 590 橙 590~ 530 黄 530~ 495 绿 495~ 475 青 475~ 430 兰 430~ 380 紫
而且有不同的敏感度,即对于不同波长但辐射功 率相同的光有不同的光亮感觉。人眼的这一特性 称为视敏特性。人眼的视敏特性用相对视敏函数 表示。
(3) 扫描参数 水平(行)扫描参数: 行正程时间TH t 、行逆程时间TH r 、 行周期TH、行逆程系数α、行频fH。 TH = TH t + TH r ,行逆程系数α = TH r / TH , fH = 1/ TH 垂直(帧) 扫描参数: 帧正程时间TF t 、帧逆程时间TF r 、 帧周期TF、帧逆程系数βF 、帧频fF 。 TF = TF t + TF r ,帧逆程系数βF = TF r / TF , fF = 1/ TF
根据电视图像清晰度不同,电视分为标准清晰 度电视(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 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另外,电视信号又有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 视信号。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质量、通过数 据压缩来节省带宽、存储、节目制作等方面都优 于模拟信号,不久,数字电视广播将代替模拟电 视广播。 电视系统数字化的过程:中心台部分设备数字 化----中心台全面数字化-----标清数字电视广播----高清数字电视广播。
传输方法采用顺序传输制-----将所有像素的亮度等信息转 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后,按时间的顺序逐个传送。
只需一个通道。 但要求:轮流的速度足够快----每个像素每秒传多少次? 收发要同步
关于同步扫描 扫描----- 顺序传输像素的方法(顺序分解像素和组合 像素的过程)。 实用的扫描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行一行, 一幅一幅的传输。 扫描的实质---是将空间、时间多维变化的函数变成只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同步----收发两端扫描规律完全一致, 即收发两端行、幅扫描同频同相。 同频是指收发两端扫描速度一致,在相同时 间内扫完一行和一幅。 同相是指收发两端每行、每幅的起始位置一致。
行周期TH和帧周期T F的关系 为使各帧图像的光栅能精确重合, 要求T F = ZTH ,(即fH = Z fF) Z为一帧的扫描行数,称为标称行数。 有效行数Zˊ-----帧扫描正程的行数 有效行数zˊ=(1- β)z 。
(4) 扫描频率的选择 原则:兼顾图像质量和电路的复杂性。 (A)帧频的选择 考虑:图像有连续感、无闪烁、不易受电源 干扰和频带宽度四个因素。 (a) 要使重显图像有连续感 为使重显静止图像有连续感,换幅频率 只需20赫以上。 为使重显的运动景物没有跳 跃感,换幅频率要比20赫更高一些。 (b)要使重显图像无闪烁感 要求 fF > fC 临界闪烁频率, 在一般亮度下, fF选48赫以上。
相对视敏函数值在0~1之间, 表示人眼对不同 波长光有不同敏感程度的函数。 相对视敏函数分明视觉(锥状细胞)和暗视觉 (杆状细胞) , 明视觉相对视敏函数的最大值1在555nm (黄绿光)处。
相对视敏函数值在0~1之间, 表示人眼对不同波长 光 有不同敏感程度的函数。 相对视敏函数分明视觉(锥状细胞) 和暗视觉(杆状细胞) 。 明视觉相对 视敏函数的最大值1 在555nm(黄绿光) 处。
(3)人眼的亮度感觉不仅取决于景物的亮度值, 而且还与环境亮度有关 比如: 路灯 (4)在不同的平均亮度环境中,人眼所能感觉 的最大亮度Bmax 和 最小 亮度Bmin是不同的,但 它们的比值Bmax / Bmin,即对比度却基本相同。 对比度C:景物或重现图像(人眼所能感受 的 )最大亮度Bmax 和 最小 亮度Bmin的比值 B max C B min
在中等亮度和中等对比度条件下,观看静止 图像的分辨角为1ˊ~1.5′。 关于分辨力的表示:1/θ。 分辨力和景物的照度、景物相对对比度有关, 和观看的距离无关。 另外,对于运动景物,如果相邻两幅画面中 的物体移动的距离过大, 会有跳跃式感觉。原 因是:物体运动超出人眼分辨力所对应的距离 , 但人眼对运动图像分辨力较低,只要前后两幅 图像中, 物体 移动的距离相对于人眼的张角不 超过7.5分时,就会产生连续平滑的感觉。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
分两篇 第一篇 电视原理 包括模拟黑白电视、模拟彩色电视和 数字标清、数字高清电视原理。 第二篇 摄录编技术 包括数字摄像技术、数字录像技术、数 字切换和特技、联机线性编辑、非线性编 辑和其它视频存储技术。
第 一 篇
电 视 原 理
什么是电视
电视是将实际的或记录的活动图像和伴音变 换成电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送至远处,即时重 显的技术。 最简单的电视系统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电转换、声电转换 (2)视频、音频信号的传输(直接或经调制) (3)电光、电声转换 电视有黑白和彩色之分。黑白电视,只传送景 物的亮度,彩色电视不仅要传送景物的亮度,而 且要线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 码和调制标准已确定,现正在开发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地面广播标准,计划2003年确 定,2005年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包括 SDTV和HDTV,2015年全面实现电视广播 的数字化。
第 一 章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的视觉特性 电视系统的设计和有关参数的选择都是根据人 眼的要求进行的 。 黑白电视系统的设计要涉及的视觉特性 : 视敏特性、亮度感觉、视觉惰性、闪烁感觉和视 觉锐度等。 1 视敏特性 可见光是波长范围为780至380nm 的电磁波。
(2) 闪烁感觉 ----人眼对频率不够高的周期性重 复的脉冲光源会产生一明一暗的闪烁感觉。 临界闪烁频率fC-------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 低重复频率。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最大的有 两个: 对 于通常的亮度,要使电视图像不闪烁,其换 幅频率应高于45.8Hz。大于融合频率。
5 人眼的分辨力 (1) 视角、分辨角、分辨力 视角: 观看物体时,人眼对该物体所张开的角 度。 双眼且眼珠转动时,水平视角接近180°, 垂直视角接近120°。 双眼不转动时,清晰观看出物体内容的 视场区域约为35°×20° 。 分辨力: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 辨力,分辨力用分辨角衡量。 分辨角(视敏角):人眼刚刚能分辨两个黑点形 成的张角θ
电子束的偏转来源于磁场力,称为磁偏转,比如在 显像管的管颈套上两个偏转线圈,分别产生磁场让电子 束作水平和垂直移位。让电子束作水平移位的偏转线圈 称为水平偏转线圈;让电子束作垂直移位的偏转线圈称 为垂直偏转线圈。 水平偏转线圈产生垂直磁场;垂直偏转线圈产生水平 磁场。 为实现匀速、单向、直线扫描,两个线圈必须通以锯 齿波电流。当水平偏转线圈通入行扫描频率的锯齿波电 流,电子束将沿水平方向来回偏转;而当垂直偏转线圈 通入帧扫描频率的锯齿波电流,电子束将沿垂直方向来 回偏转。
另外,黑白电视要传输考虑明视觉视敏函数的 景物亮度信息。
亮度层次 亮度层次n:画面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间可分 辨 的亮度差级数(也称灰度层次)。 对比度大,可分辨的亮度层次多,使图像明 暗层次丰富,柔和细腻。亮度层次和对比度的对 数成正比 在一定对比度下,人眼所能分辨的亮度层次 还与对比度灵敏度阈δ有关, 经计算, 若δ=0.05 , C=30,则n=68。 3
S K lg B K 0
人眼对景物亮度感觉的适应性,以及亮度感觉 和环境有关,这些视觉特性给景物影像的传输重 现带来方便: (1)电视无须重显景物真实的亮度,只需保持(人 眼所能觉察的)最大亮度Bmax和最小亮度Bmin 的比值C(对比度)相同,并能重显其中的亮度级 差即可,此时,重显图像和实际景物的主观感觉 是一样的。比如白天景物亮度200—20000尼特, 显像管2---200尼特即可(当然层次不能失真); (2)人眼不能觉察的亮度差别不必显示。
4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1)视觉惰性----是指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 人眼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包括视觉建立过程和视觉暂留过程。 建立时间短,暂留时 间长,暂留时间为 0.05秒至0.2秒。 光线消失后,视觉 暂留现象称为视觉 暂留。视觉暂留 为电影和电视成为 可能。
结论:由于视觉暂留,如果景物以间隙 性光亮重复出现,只要重复频率大于20Hz , 视觉上便始终保留有景物存在的印象, (静止图像有连续感)这一重复频率称为 融合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