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认为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1.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原则和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组织形式等。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1.2 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规范。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教学能力分析2.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能力。
这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的能力。
这包括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评价与反馈能力评价与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的能力。
这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过程、分析评价结果、给出反馈建议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评价与反馈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真题(81道)整理
1:辨析: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简单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辨析题: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期经验,教育和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
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素质决定的结论。
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级全民现身多个星球)(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二级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一级两传选新促文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4,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全民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族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求。
(2)义务性,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 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5,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知识简答题
1 / 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简述课程理论的流派。
【答案要点】(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2)活动中心课程论。
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
(3)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2.简述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
【答案要点】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1)权威型教养方式。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掌控。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3.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案要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案要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要点】(1)关注学生发展。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亮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别能同意教育和同意啥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有用性别被重视,要紧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经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举行的,别思考结合儿童的身心进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进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一般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纳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养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别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别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进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进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治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治理;(2)教务行政治理;(3)教学工作治理;(4)总务工作治理。
6. 学校治理的常用办法(1)行政治理办法;(2)法律、法规治理办法;(3)经济治理办法;(4)思想教育办法;(5)数理统计办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妨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具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如今,在别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别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基本上各别相同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1.简述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习惯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挑选教育内容、教育办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所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全然依据。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全然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习惯时代进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进展条件下的个性进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素养教育,算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XXX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进展。
(5)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养教育的时代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
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别抱多大希翼(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
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与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共有3道简答题,每道题10分,总共30分。
以下是近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23年下半年2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22.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23.根据桑代克理论,简述学习实质和学习律。
参考答案21.①导向功能;②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④激励功能;⑤管理功能;⑥发展功能;⑦甄别功能;⑧鉴定功能。
22.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教育;④法制教育;⑤心理健康教育。
23.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o桑代克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规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当学习者有准备且可以进行活动,则会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能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炀恼。
(2)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则会减弱。
(3)效果律:指“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023年上半年21.简述美育主要任务。
22.简述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23.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24.简述美育主要任务。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5.简述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1)队会。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精选全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手段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7.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教学③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①具有顺序性,所以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具有阶段性,所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同的③具有互补性,所以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④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⑤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0.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遗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②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会、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都是积极主动的③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师范;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要点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2、简述贯彻教育妨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具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妨碍的延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进展。
3、简述学生心理进展的基本特征(1)延续性与时期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别平衡性;(4)差异性。
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
5、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举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妨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具长期的、反复的、别断前进的过程。
7、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办法(1)创设咨询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操纵作业难度;(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举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9、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0、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的明确,打算精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2)生动爽朗,灵便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或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体现其政治功能。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
(4)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作出有价值的取舍。
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文化观念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①文化观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②文化观念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2)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都是社会统治阶级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产物。
社会文化类型和文化传统不同,教育目的也有所不同。
(3)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内容。
2023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旳制约作用1.生产力旳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旳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旳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旳规模、速度4.生产力旳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构造5.生产力旳发展制约着教学措施、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旳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旳性质决定着教育旳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旳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旳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旳旳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旳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旳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旳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旳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旳一种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旳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顿、传递和保留文化旳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旳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发明文化旳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旳规律1.次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旳持续不停旳发展过程。
2.阶段性, 个体在不一样年龄阶段体现出身心发展不一样旳总体特性及重要矛盾面临着不一样旳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旳同首先以及不一样方面发展速度不一样。
4.互补性, 机体在某首先旳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赔偿。
5.个别差异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原因旳不一样, 其身心发展旳实际面貌总会体现出一定旳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旳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旳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旳、有计划、有组织旳培养人旳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旳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旳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旳多种原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旳体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旳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旳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旳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旳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旳旳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 请简要解释条件反射是什么?条件反射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无条件刺激(例如食物)与条件刺激(例如响声)共同出现,经过多次重复后,无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的现象。
2. 请解释一下塞宾斯基认知理论。
塞宾斯基认知理论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将信息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来加工和理解新的信息。
根据认知结构与新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人们能够将新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
3. 请简要说明自我概念是什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在身体、认知、情感和所属群体等方面的了解和评价。
4. 请解释一下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的区别。
固定心态指个体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而成长心态则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改变和发展的。
5. 请简要说明下面概念:亚琛实验、条件性恐惧、情感智力、心理动力学。
亚琛实验是由门捷列夫·伊万诺维奇·帕夫洛夫提出的,通过在狗的消化管上植入氧胆石以测量狗的唾液分泌量,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性恐惧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下,经历了恐惧刺激与特定刺激的配对后,对该特定刺激产生恐惧的现象。
情感智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动力学是指弗洛伊德和其信徒们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关注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冲突和动力。
二、教育学理论1. 请简要解释主体教育观是什么?主体教育观是指以人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个体主体性的独立性、开放性、能动性的教育观念。
2. 请解释一下分级教学的原理。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或组别,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请简要说明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阶段,通过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并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
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它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学科知识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份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供大家参考:1、什么是小学教育?答:小学教育是为儿童打下基础,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的一种教育。
2、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3、小学教育的原则是什么?答:小学教育的原则包括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它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注重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联系。
4、小学课程包括哪些内容?答:小学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其中学科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则是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以主题或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5、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答:小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6、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答: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评价与反思、沟通与协作等多种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耐心、责任心和爱心。
7、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包括权威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8、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9、小学德育的方法有哪些?答:小学德育的方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多种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德育目标和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10、小学美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为未来的文化生活做好准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00道)1. 什么是教育?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3.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何不同?4. 教育系统包括哪些层次?5. 什么是教育理论?6.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7. 合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什么?8. 如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9. 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0.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1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2. 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13. 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应该如何教育学生?14.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15. 教师的角色在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16.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17.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18.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19. 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20. 学校中应该有哪些课外活动?21.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2.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23.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24. 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考试压力?25.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6. 如何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27. 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28.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9. 如何利用教育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30.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1. 如何受益于移动学习技术?32. 如何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3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4. 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特殊需求?35. 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36. 如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7. 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38. 学校中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欺凌问题?39. 如何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4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1. 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42. 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的家长合作?43.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4. 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5. 如何教育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46. 如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47.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48. 如何在学校中传播健康生活方式?49.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0. 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1. 如何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52.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3.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54. 如何培养学生的扎实学习基础?55.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教育游戏?56.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理财技能?57.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58.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9.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读书活动?6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61. 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62. 如何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63.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64. 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65.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健康饮食习惯?6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67.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升学压力?6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69. 如何教育学生发展正确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7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参与公益活动?71. 如何鼓励学生发展体育锻炼习惯?7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73.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科学实验活动?74.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友善?75.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76.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评和自我评价能力?77.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媒体素养?78.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亲友圈压力?79. 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80. 学校应该如何开展社区服务活动?81. 如何教育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82.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STEM教育?83. 如何培养学生的执着和毅力?84. 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85.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6.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核心素养?87.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文化差异?88. 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89. 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有趣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9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91.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92.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性别平等教育?93. 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好奇心?94.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95.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传播和分享知识?96. 如何鼓励学生发展志愿者精神?97.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聆听能力?98. 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9. 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100. 学校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不同职业和人才?1.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态度来提升个体的智力、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口诀:全民现身多个星球二.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口诀:法国仪式三.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五.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六.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幼。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数果较好。
3.学楼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九.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规范,塑个性十.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文化传统;(4)人口。
2.人的依据(1)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1)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十一.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十三.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十四.美育1.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2.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3)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是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美的喜悦中学课程一.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口诀:个人经验,打破界限二.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享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口诀:学生在社会上学知识四.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1)概述: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课程计划由课程设置(核心和首要)、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3)作用: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学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概述: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2)构成: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和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制定教材的依据。
3.教材(1)概述: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主体:教科书、讲义)(2)作用: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五.简述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六.简述教材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
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体现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教材体现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
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易懂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容的叙述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教材。
4.理论与实践统一。
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
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来论证理论。
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
5.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6.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
七.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智力。
2.逻辑一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口诀: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八.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九.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十.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十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十二.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中学教学一.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德智体美二.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转化的机制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3)两者有机结合*口诀:舰长传教三.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