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优秀家长的四大育儿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附中优秀家长的四大育儿心得
和孩子建立感情---育儿心得之一
由于住房条件差、工作忙,我在父母家休了4个月产假就把孩子留给两位老人抚养,孩子3岁半的时候我父母才把孩子送到北京和我一起生活,期间我只回父母家看过3次,孩子和我及我丈夫没有感情是很自然的,刚和我们相处时,经常叫我“阿姨”。
为了培养和孩子的感情,我晚上带孩子睡、白天陪孩子玩,但是每天睡到半夜孩子总是哭喊着要睡到他外婆床上去,白天也总是依偎在他外公外婆身边。
看到这种情况,我父母觉得他们继续待在我这里可能会影响孩子和我们的感情,决定提前离开。
我和丈夫独自抚养孩子后,面对当时和我们没有感情的儿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1)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和相处时间最长的抚养人关系最为亲近。
我父母离开我们回老家后,孩子经常暗自神伤,电话里总是哭着问外婆什么时候回来。
每当看到孩子流露出思念之情或情绪低落时,我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他;当他告诉我想念外公外婆的时候,我告诉他我也很想念我的爸爸妈妈,等我有空的时候,一定会带他去看他的外公外婆。
可能孩子觉得我和他有同样的感受,愿意向我表达他的情感,日久相互间也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我的体会,“感同身受”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一步。
(2)包容孩子的行为
刚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时,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多地方和我们格格不入,说话也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说实话,看不顺眼的地方不少。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也受抚养人的影响,因为他从小没有和我们一起生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很自然的。
对孩子的所有“毛病”,我首先是包容,然后根据情况慢慢矫正。
老人抚养的孩子难免娇惯,我在刚和孩子相处的时期尽量维持原状,对我看不惯的地方不急于纠正,若是原则性的问题,则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并及时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
有时候孩子会说,他的一些行为是外婆外公教他那样做的,面对这种情况,我通常告诉他,他那样做没错,但改进一下会更好。
(3)平等地对待孩子
孩子离开他熟悉的环境,初到一个“陌生”的家中生活,如果对他居高临下,简单地命令他做一些事情、要求他服从父母的意志,孩子的内心一定会觉得孤立无助和委屈,也容易形成和父母对抗的局面。
考虑到这一点,我和孩子说话时,总是尽量蹲下来,首先从身体上表示对他的尊重、和他拉近距离。
要求他做事情时,先征求他的意见,孩子同意后再督促他行动。
对孩子平等需要耐心,有时候时间比较紧,事情比较急,孩子的工作一时做不通,例如在早上去幼儿园或在商场的玩具柜台时,很容易失去耐心。
当我想要对孩子发火时,总会很快想到和孩子间的感情,对孩子粗暴的言语很可能把辛苦建立的亲子关系毁坏。
每天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我首先会问他在幼儿园过得是否快乐,让他描述发生的事情,我也会和孩子讲我当天在单位经历的事情,甚至请他给我出主意。
尽管孩子还小,对很多成人的事情难以理解,但他似乎很高兴我把他当朋友,很多事情和他沟通和商量。
看着不到4岁的儿子,一本正经地让我和他聊聊我单位的事情,真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和我一起生活8个月后,我带他回我父母家。
我妈妈逗他,让他不要回北京了,他当即表示一定要跟我回家。
大家一起外出时,我妈妈要牵他的手,他马上拽住我的手说:不用外婆牵了,我妈妈牵我挺好的。
看到这一幕,我妈妈对我说,原来她一直担心孩子跟我们感情有隔阂,现在放心了。
前些年我曾经问我儿子,对他小时候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是否有负面的感受,他说已经不记得那时的感觉了。
当年把孩子留给我父母抚养时,我曾坚信,一旦把孩子接回我身边,我会和孩子建立感情的。
现在回想这些历程,深感孩子和父母血浓于水,只要父母耐心付出,孩子终究会感觉到,最亲的人是爸爸妈妈。
本文为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