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思维发展教案

幼儿园思维发展教案

幼儿园思维发展教案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制定一个合适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幼儿园儿童的思维发展教案,帮助他们在认知、社交、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对于认知的需求很高,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是无止境的。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活动:1. 视觉探索: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

2. 音乐启蒙:使用简单明快的音乐,帮助孩子们发展音乐感,学会节奏感。

3. 数字游戏:通过数数、比较大小,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沟通、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有效的语言发展教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推荐以下活动:1. 绘本分享:选取内容适合的绘本,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分享绘本故事。

2. 角色扮演: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唱歌学习:通过唱歌学习,帮助孩子们记住单词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社交发展幼儿园是儿童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通过社交发展教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活动:1.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团队合作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

2. 情感培养:通过讲述故事、共享快乐和困难,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意识和同理心。

3. 自我管理:教导孩子们如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整理玩具、穿衣服等。

四、动手能力发展动手能力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以下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发展:1. 绘画手工: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手工创作。

2. 植物培育:让孩子们亲手种下种子,照顾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3. 拼图拼插:提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拼图,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音乐与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儿童表现和释放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下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1. 舞蹈表演:组织儿童舞蹈表演,让孩子们学会合作、集中注意力和表达情感。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幼儿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2. 掌握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和特征;3. 探讨如何增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导学过程1. 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感性性,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幼儿思维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容易受到自身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而产生主观判断;- 幼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他们难以理解逆向推理和逆向思考的观点。

2. 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表现出直观性和感性性;- 前操作阶段(2-7岁):幼儿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逆向推理和逆向思考,但仍然存在不可逆性。

3. 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体验,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认知体系;- 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社交交往,增进其情感和社会发展,从而增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幼儿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增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悉数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和理解,有任何疑问或意见都可以随时提出。

祝大家进修愉快!。

学前儿童的思维【精选文档】

学前儿童的思维【精选文档】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

把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3。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思维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9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2。

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但是,可以根据发现的线索进行推断.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能起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没有感知或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二、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

直观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

早教全脑开发思维课教案

早教全脑开发思维课教案

早教全脑开发思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认知发展,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 语言发展,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数学发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科学发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5. 艺术发展,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社交发展,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脑开发。

2.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4. 合作教学法,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情景,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活动,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5.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 能够运用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导学内容:一、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2. 幼儿思维是感性的和具体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进行思维活动,是比较具体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3. 幼儿思维是行为导向的: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4. 幼儿思维是直观的和片面的:幼儿的思维倾向于直观、片面和感性,缺乏全面、系统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 感觉期:出生至2岁特点:主要依靠感官接受事物,缺乏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任务:培养幼儿的感官觉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体验。

2. 意象期:2岁至7岁特点:逐渐发展出形象思维,能够通过感性形象来认知事物。

任务: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经验,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意象和概念。

3. 具体概念期:7岁至11岁特点: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任务:引导幼儿学会抽象思维,发展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能力。

4. 形成抽象思维期:11岁至15岁特点: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任务: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导学任务:1.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2. 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3. 通过实际案例或观察,总结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思考题目:1. 为什么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2.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意象和概念?3. 在日常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后,可以选择网上下载更多相关资料,拓展幼儿思维发展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2. 掌握幼儿思维的特点和表现;3. 能够运用适合的方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

3. 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a. 直观动作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被动到主动3.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a. 游戏化教学b. 情境教学c. 启发式教学d. 操作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及教育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教具:PPT、教学卡片、游戏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授课:a. 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b. 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c. 介绍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活动。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讨论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程度、教育方法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 实践法: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课件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

教学课件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
流畅性(fluency):心智灵活顺畅,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多个不同的观念,能使用较多的文字,能形成较多的联想。 【练习】 请说出报纸的用途,看谁说得多。 变通性(flexibility):思维方式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练习】请想想老鼠有什么“贡献”。
发散思维的特性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它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三、思维的分类
思维的内容: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Guilford,1967) 思维的分析水平: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创造程度: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Wertheimer,)
聚合思维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添加标题
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添加标题
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添加标题
三人的共同点: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添加标题
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概括为交通工具
3、思维是对人脑原有事物的重组的反应
3、思维是对人脑原有事物的重组的反应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思维的影响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意义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 经齐全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表现,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入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话题。

2.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30分钟)a.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b.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并汇报讨论结果。

c.教师提供相关的视频、图片、故事等材料,让学生观看、阅读、思考,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3.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0分钟)a.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包括感知思维、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等。

b.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解。

4.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30分钟)a.学习了解相关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或想法,讨论如何运用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c.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教育方法,编写小组报告,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相关教育方法,进一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六、课后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学前儿童的思维表现。

七、板书设计: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3.相关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思维
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初涉内涵)
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但还不能区分本质
和非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扩展)
(3) 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 如:手口一致点数;基数和序数不能互换……
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3-5岁) 如:能说出总数、序数;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 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 --------- 即数量守恒。
需要考虑物体大小、方位……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中期):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 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 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 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 例:
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处于萌芽状态。 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论式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属于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的测验材料可以是几何图形、实物照片、语词,也 可以是数字。
类比推理的几种基本关系: (1)工具和功用关系(如:笔/写字,/切菜); (2)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3)对立关系(高/矮,粗/); (4)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5)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6)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月晕而知有风; 础润而知有雨。
这是人类长期观察发现得出 的结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引导儿童进行思维发展的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儿童思维发展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引导儿童进行思维发展的方法。

3. 观察和评价儿童思维发展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引导儿童进行思维发展的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评价儿童思维发展的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第一章: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阶段1.1 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1.2 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1.3 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第二章:引导儿童进行思维发展的方法2.1 讲解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2.2 介绍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2.3 分析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儿童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维活动第三章:观察和评价儿童思维发展的技巧3.1 讲解观察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自然情境观察3.2 介绍评价儿童思维发展的工具:思维发展量表和思维发展评价标准3.3 分析如何有效地评价儿童思维发展,并提供评价实例第四章:认知发展理论在思维发展中的应用4.1 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4.2 分析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协同学习和支架教学4.3 讲解艾瑞克森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和认知发展任务第五章:思维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5.1 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刻板等5.2 讲解解决思维发展问题的策略: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儿童进行有效学习、提供个体化的辅导等5.3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儿童思维发展中的问题六、第六章:思维游戏与创造性思维发展6.1 介绍思维游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姓名:孟兆华班级:12学前教育2012 级学前教育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2013 年2 月27 日任教:孟兆华教材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心理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特征。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的含义,意义和内容;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4、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依据和各年龄目标,学会制定数学教育活动具体目标;5、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数学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方案。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目的、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22 学时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2、合理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正规数学教育活动。

3、合理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4、合理设计和安排日常生活及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活动。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14 学时第四章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

2、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

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4、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大班思维启蒙教案: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思维启蒙教案: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创造力

幼儿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

幼儿园大班是学前教育的一年,这个时期是幼儿的一个成长发展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充满创意,更懂得自我思考。

这篇文章将围绕着启蒙教育学科,介绍一些帮助幼儿思考和激发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幼儿园大班的思维启蒙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一、启发幼儿思考1. 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传统的幼儿教育注重的是灌输性教育,即靠教师的指导让幼儿去理解学习。

而要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则应该适当打破这种模式,改变教学方式。

开始让幼儿自主探索,思实际问题。

例如,要教幼儿如何洗衣服,可以放一些干净和脏的衣服在一起,让幼儿自己思考如何分辨。

让幼儿自主探究,思考展示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和思路,让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建立幼儿自主思考的意识。

2. 提供足够的启发问题教师应该尝试着提供足够的启发性问题,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更能够扩大思维空间。

例如,农民老张怎样种植百合花,让幼儿进行百合花种植实验,通过实践来获取百合花种植的学习知识。

这样就可以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

3. 实验课的开展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实验课的开展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来学习,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创造力1.采用游戏活动法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画画、模玩、剪纸等手工制作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手工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品味素养。

2.鼓励幼儿讲故事讲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启示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排自己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思维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进步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迅速的进步。

了解幼儿思维的进步规律,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次课程将盘绕幼儿思维的进步展开谈论,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幼儿认知进步的特点和规律。

二、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幼儿思维的进步特点和阶段,精通幼儿认知进步的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沉思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同砚对幼儿思维进步的熟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同砚对幼儿认知进步的爱好,培育同砚对幼儿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幼儿认知进步的基本特点2. 幼儿思维的进步阶段3. 幼儿思维的培育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幼儿的思维进步视频或图片,引导同砚谈论幼儿思维的进步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幼儿认知进步的基本特点,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进步规律。

引导同砚沉思幼儿认知进步与平时生活的联系。

3. 案例分析:结合详尽案例,分析幼儿思维的进步阶段,如感觉期、运动期、操作期等。

让同砚通过案例了解不同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表现形式。

4. 谈论互动: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幼儿思维的培育方法,如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如何激发幼儿的创设力等。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思维的进步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鼓舞同砚乐观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幼儿思维的进步规律。

2. 观察身边的幼儿,记录他们的思维表现,并进行分析。

3. 沉思如何在实践中增进幼儿思维的进步,写一份教育方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同砚对幼儿思维的进步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培育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培育同砚的观察和沉思能力,增进他们对幼儿认知进步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进步特点;2. 精通幼儿思维进步的各阶段及其特点;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思维的培育和进步。

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计划

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计划

作为幼儿的重要成长阶段,幼儿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发掘幼儿的潜能并培养其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一份思维培养教案计划,以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以3-6岁幼儿为对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教案计划。

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幼儿时期,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很强的形象直觉性。

为了培养幼儿自由、创造性的思想,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把物事理性地分解,抽离出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和要素,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

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活动来培养幼儿们的抽象思维能力:1.玩积木积木是培养幼儿抽象思维和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让孩子自由拼装新的形状、设想新的物品,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局限性,开拓思路。

2.制作画面让幼儿通过“画面”来想象不同的场景。

比如,教导孩子们画一幅繁忙的市场场景,引导他们发现市场的元素、不同商品的交易、商贩的表情等。

绘画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智力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激发并锻炼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棋类游戏,三角形拼图等等。

以上整个过程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在无物体的情况下进行思维的单独运算。

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

我们需着重培养幼儿的固定式逻辑思维,让孩子们能够遵循按照固定规律推导出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向去解决问题,建立这样的思维习惯。

比如,通过如下方法进行训练:1. 画图法图画法是教育一个孩子逻辑思维的好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准确识别事物,也能帮助他们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强化知识系统。

2.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乐于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模拟商场购物、遇到挑战时探索游戏的规则、解决问题等。

3.PBL教育法PBL教育法(基于问题学习)是通过实际和生动的案例、经典问题和个性化学习来促进幼儿的逻辑思考的一种新方法。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2. 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3.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幼儿思维的培养。

导学内容:一、幼儿思维的特点和规律1. 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片面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

2. 幼儿思维的规律:幼儿思维发展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规律。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 感知期:出生至2岁。

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思维活动以感觉为基础。

2. 意象期:2岁至7岁。

幼儿开始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够通过内部表象来思考问题。

3. 具象期:7岁至11岁。

幼儿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4. 形象期:11岁至15岁。

幼儿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活动。

三、幼儿思维培养的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感觉体验,增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2. 提供具象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 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导学活动:一、观看视频《幼儿思维的发展》,了解幼儿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二、小组讨论: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分享自己在幼儿园时期的思维特点和经历。

三、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感知、意象、具象和形象思维的不同特点。

四、思维训练:给幼儿出一道简单的逻辑推理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五、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理解,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反思总结:引导幼儿反思今天的进修活动,总结自己在思维发展上的进步和不足的地方。

导学案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幼儿对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培养幼儿思维的方法。

希望幼儿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不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做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创新思维培养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思维培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份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培养教案,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

1. 概述创新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教学重点-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观察和思考;-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故事情景营造,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奇妙的画面或物品,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联想、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4.2 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设置各种观察任务,例如观察动物、观察植物等,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同时,通过推理问题和逻辑推理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4.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前儿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

例如,搭建简单的积木,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方式搭建结构,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4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环境,鼓励学前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活动等,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启发。

5.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评估可以基于学前儿童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6. 总结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任务,通过专门的教案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前儿童发展创新思维。

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儿童思维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乎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发展潜力。

教学中如何引导和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每位幼儿教育从业者非常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给出一份儿童思维发展的教学案例。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1.创新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儿童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观点,以及探讨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游戏:在游戏中增加创造性因素,游戏的规则可以是灵活的,让儿童可以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

3.创意绘画:给儿童提供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主题,建立开放式的创意绘画活动,鼓励儿童随心所欲的创作,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二、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1.逻辑游戏:提供一些逻辑游戏,例如填字游戏、推理游戏、数字游戏等,引导儿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2.相关性游戏:通过相关性游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

以物品分类为例,让孩子们将几个物品分为两组或三组并解释其中的相关性,进而培养孩子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教育数字推理:运用数字游戏、字谜游戏、智力拼图等教育数字推理,提高儿童数字逻辑推论和计算能力,加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1.抓住关键点:在儿童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令儿童抓住关键点,推动他们进一步思考,以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提供不同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观点、一组或多组相反的事实,以此激励儿童思考和分析,加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为儿童提供解决方案:在实际问题中,多与儿童交流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让儿童自己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需要合理掌握方法和技巧,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教案主题: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

2.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和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2.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材料、互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思维发展的概念(1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2.解释思维发展的概念,指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Step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25分钟)1.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发展、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等。

2.讨论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如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运转比较简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等。

Step 3: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30分钟)1.介绍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活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一种思维发展活动,例如给出一些形状的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Step 4: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0分钟)1.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比如给学生一些废旧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Step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展望下节课教学内容,介绍更高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已经初步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儿童思维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思维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思维发展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培养和促进儿童的语言、认知、社会情感和身体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本教案将以儿童思维发展与学前教育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小节进行论述。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6岁这个阶段,思维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善于模仿和探索世界。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和运动思维,概念思维和逻辑思维逐渐形成。

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儿童思维发展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在儿童最为敏感和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进行的,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积极刺激和引导儿童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引导儿童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四、儿童思维发展与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和重视儿童的思维发展需求。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儿童的思维发展潜力。

五、儿童思维发展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共同学习,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家长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通过展示幼儿的思维活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幼儿思维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幼儿思维的理解和看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什么是幼儿思维?- 幼儿思维是指幼儿在认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2.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具有感性、形象性、片面性、不可逆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

3. 幼儿思维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进修经验等都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 案例一:小明在做拼图游戏时,总是无法正确组合。

- 请学生分析小明的思维特点,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案例二:小红在进修数字时经常健忘数数的顺序。

- 请学生讨论小红的思维发展情况,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思维拓展活动(15分钟)1. 通过游戏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思维挑战任务。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思考,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六、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幼儿的思维表现,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进修。

七、课后反思(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的地方。

2. 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为其未来的进修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 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

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

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外部的、展开的→内部的、压缩的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表面的、片面的→间接化、深刻化
任务三:学前儿童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坚持创造性原则
坚持互动性原则
坚持启发性原则
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活动的组织
(一)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结合图片讲解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结合图片讲解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结合图片讲解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1.丰富幼儿的表象
【例】新闻:4岁起爸爸带女儿环游世界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例】《小蓝和小黄》绘本故事延伸: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例】爸爸带女儿放风筝
三、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结合图片讲解(二)通过活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八: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