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理综四川卷(附答案)

2016年高考理综四川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 • 物理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物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其中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 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 ,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 动能增加了1 900 JB. 动能增加了2 000JC. 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D. 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2. 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 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他条件不变,则( )A. 小灯泡变亮B. 小灯泡变暗C. 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D. 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3. 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1a ,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2a ,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3a ,则1a 、2a 、3a 的大小关系为( )A. 213a a a >>B. 321a a a >>C. 312a a a >>D. 123a a a >>4. 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ef 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

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10.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答案】C 【解析】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B【答案】【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解析】试题分析: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离子检验,元素化合物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该题型是选择题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常见题型。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逐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简约性和环保性;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分析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是否存在逻辑关系。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要分析、理解到位,包括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题目难度中等。

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含答案及解析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答案】D【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 A 正确。

B 、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 B 正确。

C 、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 C 正确。

D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故 D 错误。

因此,本题选 D 。

8.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 AB 、1 mol N 2 与 4 mol H 2 反应生成的 NH 3 分子数为 2N A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 AD 、标准状况下,2.24L 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 A【答案】A【解析】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C 4H 9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10.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 Cl 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 2【答案】C【解析】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 2SO 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Na +和 SO 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 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

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燃料燃烧产物是CO2,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合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 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异同比较如下:①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②“上一下一,有进有出”是取代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都进来”是加成反应的特点;③一般来说,烷烃、苯、饱和醇、饱和卤代烃往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或苯环的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2016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全国Ⅱ卷)答案考点解析讲解

2016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化学)(全国Ⅱ卷)答案考点解析讲解

7.以下相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燃料焚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整焚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取代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 .燃料不完整焚烧排放的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 B考点:考察燃料焚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8.以下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响的是A .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答案】 B【分析】试题剖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响,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好发生取代反响,不可以发生加成反响,答案选B。

考点:考察有机反响种类9. a、 b、c、 d 为短周期元素, 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 b2-和 c+离子的电子层构造同样,d与 b 同族。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 与其余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 . b 与其余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起码两种二元化合物C. 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 .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1 -【答案】 A考点:元素的推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10.分子式为C4H 8Cl 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7 种B.8 种C.9 种D.10 种【答案】 C【分析】试题剖析:分子式为C4H8Cl 2的有机物可当作是丁烷C4H10中的两个H 原子被两个Cl 原子取代,C4H10有正丁烷 CH 3CH 2CH 2CH 3和异丁烷CH 3CH(CH 3)CH 3两种,正丁烷中 2 个 H 原子被 Cl 原子取代,有 6 种构造,异丁烷中 2 个 H 原子被 Cl 原子取代,有 3 种构造,共有9 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11. Mg — 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负极反响式为-2+ Mg-2e =MgB.正极反响式为Ag ++e-=AgC.电池放电时 Cl -由正极向负极迁徙D.负极会发生副反响 Mg+2H 2O=Mg(OH) 2+H 2↑【答案】 B【分析】试题剖析:依据题意,电池总反响式为: 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响为:2AgCl+2e-= 2Cl-+ 2Ag ,负极反响为: Mg-2e - =Mg 2+, A 项正确, B 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 项正确;因为镁是开朗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响Mg+2H 2O=Mg(OH) 2+H 2↑, D 项正确;答案选B。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四川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四川卷)

专题12 电化学基本原理1.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答案)B(解析)a、d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剩余造成的,故A项正确;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B项错误;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故C项正确;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

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借助于电流而发生。

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Pt、C之外的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Au、Pt、C等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Ag+>Hg2+>Fe3+>Cu2+>H+,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

因此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注意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

2.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为电池的负极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电池工作时OH 向负极迁移(答案)AD(解析)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 +6e−+ 8H2O ===2Fe(OH)3+10OH−,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正确;故选AD。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1.(2016 四川 1)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亲密有关。

以下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冲洗剂B分析 : 观察化学与生活。

A 项中 Cl 2+H2O HClO+HCl,生成的 HClO拥有强氧化性,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 项中硅胶仅起到吸水干燥的作用,不波及化学变化;C项中 SO2可对纸浆进行漂白,这个过程波及化学变化; D 项中被蚊虫叮咬会产生蚁酸HCOOH,肥皂水显碱性,涂抹肥皂水发生酸碱中和,可冲洗叮咬处。

应选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考点定位 : 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名师点睛: 此题以生活中常有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色是有新物质生成;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两者缺一不行。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2.(2016 四川 2) 依据以下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响产生的石灰水变污浊该溶液中必定含有 CO3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必定酸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响C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该食盐中必定没有增添KIO3D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污浊同样条件下,乙酸的酸性必定比苯酚强D分析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响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积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响,错误; 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响,碘单质碰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响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2021年整理)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2021年整理)

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r52 Mn55 Ge73 Ag108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2分)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解答】选D.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解答】选A.解:A。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B 【解析】 考察化学与生活. A 项中22Cl H OHClO HCl ++,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 项中硅胶仅起到吸水干燥的作用,不涉及化学变化;C 项中2SO 可对纸浆进行漂白,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 项中被蚊虫叮咬会产生蚁酸HCOOH ,肥皂水显碱性,涂抹肥皂水发生酸碱中和,可清洗叮咬处.故选B 。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考察实验操作和物质鉴别。

A 项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2CO 和2SO ,故原溶液中可能含有23CO -、3HCO -、23SO -、3HSO -;B 项中常温下铁片浸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 C 项中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并不是遇碘元素变为蓝色,故不能证明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3KIO ;D 项中发生反应653653C H ONa CH COOH C H OH CH COONa +→+,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可以说明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故选D.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 +、Cl -、4MnO -B .pH 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 +、4NH +、23SiO -C .2Fe +与H 2O 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222Fe H O 2H ++++=====322Fe 2H O ++D .稀硫酸与Ba(OH )2溶液的反应:224H SO Ba OH +-+-+++=====42BaSO H O ↓+【答案】C 【解析】考察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精校版】2016年高考真题四川卷理科化学试题(含答案)

【精校版】2016年高考真题四川卷理科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四川卷理科化学总分数 100分时长:90分钟题型单选题综合题题量7 4总分42 58第Ⅰ卷(共7题 ,总计42分)1.(6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 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 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2.(6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3.(6分)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B. 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C. 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D. 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H++SO42- +Ba2++OH-=BaSO4↓+H2O4.(6分)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 g Mg在足量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 标准状况下,5.6 L 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C. 氢原子数为0.4N A的CH3OH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D. 0.1 L 0.5 mol/L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 A5.(6分)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 =LiCoO2+C6(x<1)。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e-=xLi++C6C. 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D.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 =Li1-x CoO2+xLi+6.(6分)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1 Word版 含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全国卷1 Word版 含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参考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错误;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2,D错误,答案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6 四川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B解析:考察化学与生活。

A项中Cl 2+H2O HClO+HCl,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项中硅胶仅起到吸水干燥的作用,不涉及化学变化;C项中SO2可对纸浆进行漂白,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项中被蚊虫叮咬会产生蚁酸HCOOH,肥皂水显碱性,涂抹肥皂水发生酸碱中和,可清洗叮咬处。

故选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2.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D解析: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

解析:考察实验操作和物质鉴别。

A项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和SO2,故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B项中常温下铁片浸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 C项中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并不是遇碘元素变为蓝色,故不能证明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项中发生反应C6H5ONa+CH3COOH→C6H5OH+CH3COONa,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可以说明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离子检验,元素化合物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该题型是选择题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常见题型。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逐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简约性和环保性;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分析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是否存在逻辑关系。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要分析、理解到位,包括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题目难度中等。

3. (2016 四川 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C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B.pH=2的溶液呈酸性,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D.离子的配比数不符合反应的实际。

解答:解:A.MnO4-是紫色,不可能存在无色溶液中,故A错误;B.pH=2的溶液呈酸性,硅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错误;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 O2+2H+═2Fe3++2H2O满足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D.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比例应为2:1,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离子共存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的性质,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睛:解离子共存问题要注意:①审清题目的隐含信息:颜色、酸碱性、特殊反应和题目的要求,如“一定能”、“可能”、“一定不能”等,②理清哪种离子和哪种离子间发生何种反应,如复分解、氧化还原反、络合和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③结合要求作出正确判断。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注意“七查”。

1.“一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二查”“反应条件”“连接符号”“↑”“↓”是否使用恰当。

3.“三查”拆分是否正确。

4.“四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5.“五查”是否符合三个守恒(1)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3)得失电子守恒。

6.“六查”是否符合离子配比。

7.“七查”反应物的“量”——过量、少量、足量等。

4. (2016 四川 4)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镁在足量的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标准状况下,5.6 L 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C.氢原子数为0.4N A的CH3OH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D.0.1 L 0.5 mol/L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 AB解析:A、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2.4/24=0.1 mol,反应中失去0.2 mol电子,故错误;B、标准状况下5.6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5.6/22.4=0.25 mol,含有的氧原子为0.5 mol,故正确;C、甲醇的结构为CH3OH,氢原子数为0.4N A的甲醇分子为0.1 mol,含有5molσ键,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相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型为新课标高考的常见题型。

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5. (2016 四川 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 C6(x<1)。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 e-= x Li++ C6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 e-=Li1-x CoO2+Li+C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C6,C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得到电子,则Li1-x CoO2为正极,Li x C6为负极,L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变成Li+,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放电时的反应为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C 6,C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 得到电子,则Li 1-x CoO 2为正极,Li x C 6为负极,L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变成Li +,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A.放电时,负极Li x C 6失去电子得到Li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Li +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故A 正确;B.放电时,负极Li x C 6失去电子产生Li +,电极反应式为Li x C 6-xe -═xLi ++C 6,故B 正确;C.充电时,石墨(C 6)电极变成Li x C 6,电极反应式为:xLi ++C 6+xe -═Li x C 6,则石墨(C 6)电极增重的质量就是锂离子的质量,根据关系式:xLi +~~~xe -1mol 1mol可知若转移1mole -,就增重1molLi +,即7g ,故C 错误;D.正极上Co 元素化合价降低,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 1-x CoO 2+xLi ++xe -═LiCoO 2,充电是放电的逆反应,故D 正确;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明确电池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注意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合,在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装置中有自由移动的Li +,C 选项考查学生的仔细程度,难度适中。

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名师点睛:电化学问题分析思路: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和装置确定考查的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然后根据反应类型、电子和电流方向、电解质中的离子流向、电极材料和实验现象等确定装置的两极,结合电极材料和离子种类、放电顺序确定放电的微粒,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确定电极反应式,进一步确定总反应进行作答。

涉及电化学计算要紧抓电子守恒,涉及酸碱性分析要根据电极反应分析电极周围的pH 变化,根据总反应分析整个过程中的pH 变化。

6. (2016 四川 6)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设起始n (H 2O )n (CH 4)=Z ,在恒压下,平衡时ϕ(CH 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ΔH >0B.图中Z 的大小为a >3>bC.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n (H 2O )n (CH 4)=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ϕ(CH 4)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图可知,T 升高时φ(CH 4)减小;B.由图可知,以n (H 2O )n (CH 4)=3时作比较,结合平衡移动可知n (H 2O )n (CH 4)越大,甲烷的含量越小; C.起始n (H 2O )n (CH 4)=3,结合温度升高对平衡移动判断;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因素、图象分析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