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稻纵卷叶螟重在适期用药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气候的变化,防治药剂的改变,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频次提高,防治难度加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稻农的经济效益。笔者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认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关键是在防治适期(卵孵盛期—1-2龄幼虫盛期)内施药,其次是药剂品种和施药质量。稻纵卷叶螟难防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在最佳防治适期内用药。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自北向南一年1—11代,在江苏、安徽北部一年发生3—4代,主害代为五(3)代和六(4)代,在田间世代重叠。苏皖北部均为单季中稻区,五(3)代发生时正值水稻分蘖末期,叶片嫩绿,营养丰富,极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六(4)代发生时水稻处于破口抽穗期,此时水稻叶片已经出齐,稻纵卷叶螟为害功能叶片,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五(3)代和六(4)代为防治的重点。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苞为害,幼虫在苞叶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下表皮造成白叶。由于幼虫结苞为害,药剂很难喷洒到虫体上,因此,一般的药剂防效较差,必须掌握在卵孵盛期,幼虫结苞为害之前施药。

由于稻纵卷叶螟是远距离迁入害虫,迁入地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每年各有不同,每年的防治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能在卵孵高峰期用药,而是看到大量结苞白叶时再用药,此时虫龄已大,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

二、施药质量差。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目前主要是以各家各户分散防治为主,许多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搞管理的多是中年妇女或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了节省体力,每亩仅喷15—20公斤的药液。由于水稻田的特殊环境,行走困难,很难喷洒均匀。因而,漏治情况较多,而补治时虫龄已大,防治效果下降,所以有连续多次用药治不死虫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一些农民不是喷细雾,而是将喷头摘去直接喷水柱,这样防效更差。弥雾机施药有快捷、雾细的优点,防治效果很好,但许多弥雾机手不懂田间施药操作规程,也造成施药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三、防治适期内和防治高龄虫用药不匹配。

当稻纵卷叶螟处于卵孵盛期和1龄虫盛期时,虫体小,没有结苞,抗药性很小,此时使用传统的杀虫单、杀虫双、乙酰甲胺磷等药剂和复配剂也能取得很好的防效,但幼虫2—3龄后,结苞为害,食量大,抗药性强,如果还使用这类农药,防治效果就大大降低。

在苏北稻区,五(3)代主要是迁入虫源,代次分明,蛾峰明显,便于预测,防治效果好。六(4)代是五(3)代转化和迁入蛾源共同组成,世代重叠,田间成虫、卵、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并存,防治上比较困难,因此,六(4)代必须使用高含量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酰胺等高效药剂。

四、追求速效。

总是希望施药后立即死虫,造成诸如敌敌畏、辛硫磷、三氟氯氰之类的触杀剂的大量使用。但幼虫已经结苞,很难将药液直接喷洒到虫体上,

农民看到立即死亡的只是很少的一部份,多数没有被打死,而且使用后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迅速提高。因而,防治效果也差。

五、施药时段选择不当。

很多农民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选择清晨施药,这时虽然天气凉爽,但田间大量的露水,将药液直接带入地表,而叶片上附着的药液太少,也使防治效果下降。

六、稻纵卷叶螟本身对常规药剂抗性提高。

有资料介绍,经有关部门测定,螟虫对杀虫双的抗性增强了580多倍,对菊脂类农药的抗性也大大增强,这些也是害虫难防的原因之一。七、长期的药海战术,天敌的作用完全丧失。

由于长期使用的高毒农药大量地杀伤了天敌,如稻田中青蛙的数量不及15年前的1%,蜘蛛、绒茧峰、姬小蜂等有益天敌数量大为减少,有的田间根本见不到,这可能也是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猖獗的原因之一。八、盲目追求高防效。

很多农民朋友期望值太高,总是追求百分之百死虫。哪怕百穴之中发现几个活虫,还是要坚持再用药,往往是药钱花去很多,体力消耗很多,时间浪费很多,结果还是没有达到他们追求的“完美”,一再埋怨农药质量不好,药假了,稻纵卷叶螟难治。

实践表明,防治稻纵卷叶螟应该采取“准确预测、适期用药、综合治理”的原则,广泛地进行科普宣传,正确地指导农民选择农药,提高施药质量,才能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一、准确预报,适期用药。

由于稻纵卷叶螟是远距离迁飞害虫,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在迁入地搞长期预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作中长期预报难度很大,也不准确,只有搞好时时监测成虫的迁入期和迁入量,才能掌握该地区的发生情况,做出短期预测,指导农民用药。

可以选择2—3块长势较好的稻田,用1.5米长的竹杆自6月20日开始(苏、皖北地区)每天早晨到田间拨动2×33平方米的稻株,计录当天见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并推算出每亩蛾量,当田间蛾量突然大量增多时即说明有迁入高峰来临,继续赶蛾,找出迁入高峰日。在蛾高峰期后7—10天即为卵孵盛期,也是用药适期,这个时期用药效果最好。

二、正确选择药剂品种。

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虽然有明显的峰次,但并不完全整齐,总是有先入蛾量和后续蛾量,我们捕捉到的只是高峰,约占迁入总量的70—80%,特别是在大发生的年份,总有一部分或早或晚迁入的虫子不在防治适期之内。在药剂的选择上就应考虑速效与迟效的结合才能提高防效。

当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程度发生时,可以在卵孵高峰期至1、2龄幼虫期用药,用药品种以毒死蜱、杀虫单、阿维菌素、Bt等药剂,单用或复配使用;当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至大发生时,就要使用防治效果更好,药效时间长的药剂,如:阿维菌素、甲维盐、氟铃脲、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这些药剂死虫高峰一般在48小时以后,不但可以杀死大龄虫,而且药效时间长。

如果错过了防治适期,就应选择触杀性强、渗透性好的高效药剂,如: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近来年,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使用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尤其对大龄幼虫效果很好。

三、提高施药质量。

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的好与差。首先是确保用水量,使用手动喷雾器施药的,亩用水量一定不得少于30公斤,以45公斤(约3桶水)喷细雾最好,力求均匀周到,不留死角。弥雾机施药亩用药液量不得少于20公斤,要严格按弥雾机田间操作规程施药。

其次是选择上午9点后12点前和下午4点后施药,避开早晨露水和中午高温时段即可。

四、坚持按防治指标施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为害程度是随其数量和为害时期决定的,应当按照防治指标进行,而不是见虫就打药。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以产卵后至产卵高峰期的百穴卵、虫量为标准。第四(2)代:百穴150—200粒、头;

第五(3)代:百穴100—150粒、头;

第六(4)代:百穴100—150粒、头。

由于年度间的雨温条件对稻纵卷叶螟的适宜程度不同,纵卷叶螟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存活率有较大波动;如天气多阵雨,危害会加重,防治指标从紧,高温干旱,防治指标可以适当放宽。同一虫量对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危害程度也不同,所以确定防治指标时,分蘖期从宽、孕穗至齐穗期从紧、齐穗以后从宽。

五、复配用药、交替用药,保护天敌,延缓抗性。

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基础上,还应选择对环境友好型的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