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答案)
上海市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6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749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2.png)
2016年闸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2016.1)(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蜂蝶纷纷过墙去, 。
((《雨晴》) 2. . ,落日故人情。
,落日故人情。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 . ,匹马戍梁州。
,匹马戍梁州。
,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 4.草枯鹰眼疾,疾, 。
((《观猎》)5.黄发垂髫,黄发垂髫, 。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6.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2分)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分)A .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
B .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
C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
D .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作者是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朝代)的(朝代)的 (人名)(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精品】2016上海市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6上海市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eb97ef705cc17552709a5.png)
虹口区2016年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2016-1(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2、,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5、,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9分)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
(6分)①文学常识②实词解释③句子翻译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 名之者谁?名: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16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6.1)【精校打印版】
![2016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6.1)【精校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56f4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f.png)
2016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6.1)【精校打印版】上海市虹口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2016.1)【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院》)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的人憔悴。
(《蝶恋花》)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人名),他是(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16区全,综合运用篇)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16区全,综合运用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c4bf44f01dc281e53af036.png)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综合运用篇【奉贤区】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11分)从2014年秋季开始,全新的供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写字〃硬笔字》《写字〃毛笔字》教材进入上海市中小学课堂。
从此,学写字、练书法成为上海中小学的“必修课”。
翻开写字教材会发现,硬笔字部分完全以上海市语文教材为基础,其目录与语文教材目录完全一样。
新的《写字》教材也打破了以往只有练写的形式内容,硬笔字部分增加了书法经纬、说文解字等栏目,毛笔字部分增加了书法大观园、海派书法家等栏目,其中“书法综合实践”板块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本土的文化,体现了上海地方特色。
此外,教材的语言和图片清晰,知识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呈现了很好的梯度,可以说,这是一套集规范“教本”、阶梯“学本”和情趣“练本”为一体的多功能教材。
24、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两项是()()(4分)A、《写字》教材目录与上海语文教材目录完全一致。
B、《写字》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练本”。
C、《写字》教材体现了上海地方特色。
D、《写字·硬笔字》教材有书法大观园、海派书法家等栏目。
25、开设写字课以来,学生的书法水平明显进步。
为此,学校开展一次师生书法作品展,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
要求2-6个字,包含一个“墨”或一个“书”字。
如:“翰墨扬贤风”。
(3分)作品展活动名称:某某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书法作品展26、下列几种书法字体中,你最欣赏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分)(1)楷书(2)隶书(3)行书我最欣赏的字体是:_____理由:_____ (要求50字左右,从结构形态和审美感受两个方面说理由,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徐汇区】 学校计划将1月18——22日这几日定为文学艺术活动日。
请你协助策划相关活动。
25.下面的宣传海报中缺一项内容,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
(3分)A.明朝航海家郑和最后一次出航(1431年1月19曰)B.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诞生(1665年1月19日)C.汉武帝刘彻登基(公元前140年1月19日)D.英国科学家瓦特诞生(1736年1月19日)26.学校想将王安石作为文学名人介绍给同学们,你觉得以下哪几项不必提及,可以删去。
上海黄浦区2016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黄浦区2016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429be6195f312b3169a58a.png)
黄浦区2016年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2016-1(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人名)。
(2分)7、下列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揭示的哲理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孔孟论学(节选)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选文的作者孟子是时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孟子所说的关于弈秋的故事,意在告诫齐宣王:。
后来从以上节选部分还延伸出一个成语:(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
最新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共37页)
![最新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共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8a8475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3.png)
精品资料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y uèdú)汇编(15区含答案)........................................长宁区白雪(bái xuě)的墓园(节选)迟子建①父亲(fù qīn)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
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
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
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
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
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国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国。
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jiēzhe)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
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地出去跟踪。
我的心绞了一下,火苗旺盛(wàngshèng)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huí lái)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
”我如释重负。
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一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
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我总觉得(jué de)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
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qīxī在母亲(mǔ qīn)的眼睛里。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guò〃nián)。
上海市嘉定区2016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2016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941134b35eefdc8d333fa.png)
2016年嘉定区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饯塘湖春行》)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4.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5.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句,完成第6-7题(4分〉【甲】酒酣胸胆尚开张,鬂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6.以上作品都属于___ __(体裁)(2分)7.下列对以上作品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都反映了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悲愤。
B.都表现出作者对前途无望的悲观。
C.都以鬓发的渐白衬托内心的悲叹。
D.都应以深沉、悲壮的情感来朗读。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題(9分)【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乙】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丙】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积累表。
(6分)A.甲段改为“为人五,窗八,篛,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表达效果更好。
B.乙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而已”二字可以删去。
C.丙段交代了和作者一同游小石潭的还有哪些人,这是古人写游记作品常用的一种格式。
上海市2016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6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067fa51e79b896802267f.png)
上海市虹口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6.1)(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 分)(一)默写( 分)满面尘灰烟火色, 。
(《卖炭翁》) ,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不见去年人, 。
(《生查子·元夕》)潭中鱼可百许头, 。
(《小石潭记》)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题( 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分)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分)✌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 “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题( 分)醉翁亭记(节选)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完成下列基础题:( 分)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第①段中介绍了醉翁亭的秀丽风景以及交代自己建造醉翁亭这件事。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综合运用篇)含答案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综合运用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e3694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c.png)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综合运用篇【奉贤区】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11分)从2014年秋季开始,全新的供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写字·硬笔字》《写字·毛笔字》教材进入上海市中小学课堂。
从此,学写字、练书法成为上海中小学的“必修课”。
翻开写字教材会发现,硬笔字部分完全以上海市语文教材为基础,其目录与语文教材目录完全一样。
新的《写字》教材也打破了以往只有练写的形式内容,硬笔字部分增加了书法经纬、说文解字等栏目,毛笔字部分增加了书法大观园、海派书法家等栏目,其中“书法综合实践”板块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本土的文化,体现了上海地方特色。
此外,教材的语言和图片清晰,知识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呈现了很好的梯度,可以说,这是一套集规范“教本”、阶梯“学本”和情趣“练本”为一体的多功能教材。
24、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两项是()()(4分)A、《写字》教材目录与上海语文教材目录完全一致。
B、《写字》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练本”。
C、《写字》教材体现了上海地方特色。
D、《写字·硬笔字》教材有书法大观园、海派书法家等栏目。
25、开设写字课以来,学生的书法水平明显进步。
为此,学校开展一次师生书法作品展,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
要求2-6个字,包含一个“墨”或一个“书”字。
如:“翰墨扬贤风”。
(3分)作品展活动名称:某某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书法作品展26、下列几种书法字体中,你最欣赏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分)(1)楷书(2)隶书(3)行书我最欣赏的字体是:_____理由:_____(要求50字左右,从结构形态和审美感受两个方面说理由,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综合运用(11分)24、A (2分)D (2分)25、如:“墨韵”、“墨香校园”、“翰墨书香”等(3分)26、如: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和部首分布均衡,起笔收笔果断有力,笔法精到,骨力刚健, 每一个字都犹如铁画银钩,遒劲有力,入木三分。
上海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记叙文汇总
![上海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记叙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5785d0aa76e58fafab00391.png)
奉贤(16-1):(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9分)最美的对视(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
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gong__。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
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
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
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
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
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
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
老人固执己见。
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眼角膜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
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
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各区试卷及按题型分类汇编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各区试卷及按题型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50617c833d4b14e852468ac.png)
2016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院》)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的“予”指的是___ ____(人名),他是___ ____(朝代)哲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第○2段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
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16区全_记叙文篇及答案)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16区全_记叙文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740cfd15abe23482f4ddb.png)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记叙文篇【徐汇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转场的哈萨克(1)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2)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
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父亲已经年mài(),需要人去帮他。
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
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
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
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3)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
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
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
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4)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
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
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
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5)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
为了转场,工作丢了。
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
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
‛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
‛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
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6)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
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7)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
【精品】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答案)
![【精品】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69337f242336c1eb95eb6.png)
虹口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22分)爱是一朵无声花①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
?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
?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上海市2016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汇总
![上海市2016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cd5f80f8e9951e79a892725.png)
上海市2016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汇总上海市浦东区2016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告别题目:告别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范文:已经两天了,我在烟雨的江南盘桓,触摸江南的灵气。
但是今天,我不得不与你告别,我挚爱的江南。
从小就读过“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优美诗句,心中便藏下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无限向往。
去年暑假,忍不住诱惑,便报了旅行团,来到了我魂牵梦萦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喜欢江南的质朴宁静,蒙蒙水汽间,绿水人家绕。
白墙黑瓦的老屋一座连着一座,古朴得宛如唐诗宋词的意境。
细雨蒙蒙中,偶尔有一两个打伞的人从石桥上走过,那半圆的桥洞恰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一个完美的整圆,构成一幅唯美的水墨江南画。
江南的水清柔,如同绸缎般,清柔得能一眼望到底,没有任何遮拦和悬念。
这水该不会是江南女子的衣裳吧?你看,屋舍前,石桥下,田野里,到处都是水的影子。
有了水,江南才充满光鲜、灵气;有了水,江南才会成为可人的小家碧玉。
悠闲地飘荡在这静静流淌的碧绿的水上,时间的脚步也放慢了,杂芜的心事逐渐淡远,思想和灵魂仿佛被洗涤一新:人生何尝不是一湾清水,浮躁和喧哗,功名与利禄,皆会飘然而去,平平淡淡才是最真。
喜欢江南的院落,江南的院落与北方不同,青砖、碧瓦、白墙、木雕、石刻,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青青光滑的石板路,爬满青藤的院墙,狭窄悠长的小巷,再配上九曲十八弯的水溪,吱呀转动的古老水车、五颜六色飘摇的扎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素描。
院落都不大,与北方院落相比,甚至显得有些狭窄,但都一律地干净整洁,渗透着古朴和典雅。
细心的主人,将院落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过,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不仅如此,听导游说,每一个院落还都曾有过一个动听的故事呢。
月落乌啼霜满天,乌篷船仍荡漾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静谧的夜里,江南更显得风情万种。
桨声、灯影、箫声、流水声,再加上船上人的笑语声,我完全陶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口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22分)爱是一朵无声花①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
”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
”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很想你。
”11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12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呢!”13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14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8.根据第⑦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细细端xiáng ( 详 )19.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内容上描写了天气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和后文中母亲不畏严寒来邮局给儿子拍电报形成对比,体现出母亲的伟大(2分)13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7分)20.根据文章第○3-○21.阅读第⑥⑦段,“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的原因是:(1)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年龄在六十上下,满脸皱纹(苍老)(1分)(2)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时时关心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2分)22.对第○13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A.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
B.“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
C.“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及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
D.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切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
(A项情感错,不是关心“我”;B项时间长错了,和握手时间长没关系;D项对鸟语花香理解错。
〉23.从全文看,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的好处是(4分)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为喻,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表现了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悄然无声),深沉而美好的。
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
(20分)父亲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寒冬,天黑漆漆的,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
②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禾和我上路了。
③“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寒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空旷。
④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⑤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老乡,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⑥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⑦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
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⑧“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
”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⑨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
”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18.文章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1)父亲摸黑上山砍柴(2)父亲卖柴为我筹测试费(3)父亲叮嘱我读书考大学19.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冰凉的酸”既写出了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也表现了“我”对家境贫困、父亲操劳的忧伤及辛酸感情。
(4分)20.第⑦段“父亲愣愣..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请说..地站着,……缓缓说加点词的语言表现力。
(4分)“愣愣”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受辱后惊呆而生气的神情。
“缓缓”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气愤又无可奈何的动作。
21.第⑨段划线句“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是环境描写,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3分)A.寄情于景,以“银装素裹”描写家乡县城冬天壮丽的美。
B.表现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送我念书考大学的决心之大。
C.渲染父亲既沉重也轻松的心情;象征父亲对我的爱。
D.及开头写到故事发生时间“二十年前”、“寒冬”相照应。
22.本文及《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共同之处。
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
(5分)答案示例:《背影》中父亲吃力地跨过月台为我买来橘子后故作轻松的情景,《父亲的嘱托》中父亲忍辱捡起买家的五元钱的镜头,都是以细节描写揭示了不一般的父爱情深。
静安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一只背袋(有删改)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1)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
奇怪的是,男人对女人的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
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泪都不懂。
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2)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3)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他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
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他,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
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
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4)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
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
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5)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
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一袋子好吃的东西。
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
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6)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我们房间的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
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
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7)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
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8)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
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 )背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9)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
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
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家信,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