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出路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在改革初期,中国的粮食市场调控主要是由政府来实施,通过粮食收购和补贴等手段来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开始逐渐放开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自由化和多元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粮食市场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实行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价格补贴政策来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和农民的利益。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稳定和有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由于政府的垄断性和干预性较强,粮食市场调控出现了一些弊端,如粮食价格扭曲、农民收入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逐步放开粮食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来调控粮食生产和流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粮食市场调控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和粮食生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导致了粮食市场的国际化,国内粮食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粮食进出口贸易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障粮食供应和农民收入的稳定。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我们需要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
粮食市场调控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政府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监管和引导,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和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粮食市场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需要加强与企业和农民的沟通和合作,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研究与探讨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研究与探讨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已经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一大趋势。
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粮食购销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对其发展的建议。
二、市场化的定义和特点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指粮食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一种模式。
市场化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影响1.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市场化可以刺激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 优化粮食供需关系:市场化通过灵活调整市场价格,实现供需平衡,解决了粮食过剩和短缺问题。
3. 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市场化鼓励农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化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粮食购销市场化面临的挑战1. 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化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来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交易的顺利进行。
2. 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往往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造成市场运作效率低下。
3. 政策调整风险:政府政策的频繁调整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和市场不稳定。
4. 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一些大型粮食企业可能通过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使市场化发展受到阻碍。
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建议1. 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 提升信息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3. 健全政策体系:政府应该稳定政策,避免频繁调整,以减少市场预期波动对粮食市场的影响。
4. 加强合作机制:建立粮食企业、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
六、结论粮食购销市场化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优化粮食供需关系、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导 ,既符合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 的 方 法 论 ,也 符 合 我 国 的 国 情 和 粮 情 ,对 于优 化 农 业 结 构 布
局 、推 进 产 业 化 经 营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减 轻 财 政 负 担 ,搞 活
二是加 快机制转 变。 快 加
国有 粮 食 企 业 改 革 , 购销 市 是
维普资讯
国务 院 《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关
粮食 流通体制改 革 的意见 》国 发 [o 1 2 2 o ] 8号 文 件 中 , 粮 食 对
主 产 区 和 主 销 区 实 行 分 类 指
们 的工 作 尽快 摆 脱 计 划 经 济 的束 缚 和 传 统 思 念 的影 响 , 逐 步 适 应 宏 观 调 控 下 的 粮 食 购 销 市 场 化 , 筑 粮 食 工 作 的新 构
取 消 、三 放 开 ” 为 主要 内容 的
租 包 ;对 一般 性 中小 企 业 , 力 争 2 3年 内 国有 资 本 逐 步 退 —
出; 对有 产品优 势 、 场发展 市 前景 的企 业要 进行 资产 重组 , 进 一 步 做 大做 强 。 通 过产 权 要 制度改革 , 实现投 资主体多元化 。对按 市场 运作方式转换 的 国有资产所 得 , 于分流人 用 员 、 困发 展 。要 大 力 鼓 励 系统 内 有 经 营 才 解
场化 改 革 的迫 切要 求 , 是粮 食
工作 省 长 负 责 下 的 市 、 长 负 县 责 制 的 重 要 内 容 。 们 要 以逐 我
粮食 流 通 ,提 高 企 业 效 益 都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和 深 远 影 响 。我 们
一
定 要 结 合 工 作 实 际 ,认 真 研
步建 立 符 合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和 现 代 企 业制 度 要 求 的企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研究与探讨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研究与探讨市场化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指国家粮食市场主体有序自主、公平竞争进行粮食购销活动的状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粮食购销市场化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背景1.1 农业供需结构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田面积减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种粮面积减少,粮食需求相对增加,农产品供需结构发生变化。
1.2 农业市场体系改革为了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我国不断深化农业市场体系改革,推动农业产权、农产品流通、价格形成和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市场化。
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意义2.1 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机制,可以实现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粮食需求。
2.2 促进农民增收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中,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种植品种和数量,享受合理的收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2.3 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可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三、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问题与挑战3.1 市场不规范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存在价格不透明、竞争不充分以及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有效推进。
3.2 市场主体缺乏竞争力目前,粮食市场主体多为个体农民或小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粮食购销市场化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制约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四、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对策4.1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价格监测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提高市场规范化程度。
4.2加强市场主体培育通过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市场主体经营能力。
4.3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溯源,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化形势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研究
市场化形势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研究我国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一大国,粮食流通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补贴方式、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粮食流通的金融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及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等。
主要研究内容为: 1.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以制度变迁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对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分析评价了我国粮食流通的制度变迁过程以及国外粮食流通体制的特点,总结了国外粮食流通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思路。
2.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分析了粮食市场结构和粮食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并通过对我国粮食供求因素、粮食价格波动以及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研究,提出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的思路。
3.粮食风险基金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在剖析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粮食风险基金政策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通过我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主要政策及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归纳了直接补贴政策执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粮食直补的对策。
4.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归纳了影响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实现粮食安全和节约储备成本为目标,建立了粮食储备规模模拟模型,分析可供选择的我国专项储备粮应保持的适宜规模。
同时剖析了我国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为主体的粮食储备体系的特征和缺陷,进而提出健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对策建议。
5.粮食流通的金融支持。
农业发展银行是粮食信贷资金发放与管理的主办银行,通过分析粮食信贷资金管理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提出粮食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战略,探索了粮食信贷的营销与管理方式创新的途径,对需要协调的粮食信贷资金管理中的重大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浅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改革潮流。
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企业实行收购放开、价格放开、市场放开、取消定购粮“三放开、一取消”政策,彻底改变了粮食部门过去垄断购销、独家经营的局面,一方面,使每个职工切实感受到危机,触及了每位粮食职工的切实利益,没有了“皇粮”、“大锅饭”,粮食企业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粮食购销的市场化,凡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粮贩、用粮单位、加工企业、包括广大消费者,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决定了大家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进入市场购销粮食,参与市场竞争,粮食购销渠道的开放型,四通八达,可流向四面八方,给粮食企业增添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总体看,国家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它有利于拉动粮食价格的合理回升,能够逐步实现顺价销售;有利于产区扩大粮食销售;扩展营销市场;有利于产区资源优势与销区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粮食职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因此,粮食企业应该真正在做到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满怀信心地大胆创新,创造企业美好的前景。
在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形势下,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县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头,各种矛盾交错,历史的包袱和现实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
面对这一新形势和任务,本文结合××县粮食企业实际,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针对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对国有粮食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现状××县粮食企业的改革,也同全国、全省一样真可谓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年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开始,粮食企业开始“断奶”到年实行国家定价和粮食部门统一收购粮食后,又重新回到了吃“大锅饭”的粮改政策,到了年,粮食企业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二项政策一项改革为内容的粮改政策出台后,同时对粮食企业进行了收储与附营业务的分离,组建了收储公司和经贸公司,将政策性业务与附营业务完全分离,从而完成了改制的又一个阶段,但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走出瓶颈大多数企业仍然没能脱贫,而且陷入了新的困境,老包袱未卸,新包袱又背起,严重困绕企业的发展,直至今日,粮改步入新的从阶段,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粮食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企业 的收 购资 金十分 困难 , 发行 农
粮食 购 销市场化 后 , 食购 销 粮
0公 斤 ( 同 ) 15 下 7 . O元 、 1 、 6元 规 定 ,粮食 购销市场 化后 ,粮食企 市场 全 面放开 , 当粮 食市 场购销 形 每 5 粮食 收购 、 运竞争 十 5 贩 2元 , 晚稻 为 7 . 0 、 6元 、 7 65 元 6 5 业 收购 资金 贷款 ,要 有资 产抵 押 。 势较 好时 , 有 照 、 照 收 再加 上几 年来 的贷款利 息 、 保 要 办理 抵 押 贷 款 。农 发 行还 规 定 分 激烈 , 证 ( ) 无证 ( ) 购 、 元 ,
款 先交 价差再 销售 。 其银 行利 息名 算 一 次 性 包 干 需 要 资 金 2 9万 加工 集团进 行联 姻 , 8 建立 长期的 购
为挂 帐 , 但在 企业 实施 贷款 时 , 农 元 。 些经 济新包 袱是 在粮食 企业 销关 系 。 两年来 厦门 的某 粮食 加 这 近
甚 其成 本价平 均高 于市场 销 “ 以销定 贷 、 以效 定贷 、 价 定贷” 贩 运户 统统 出笼 。 至走 村 串户抢 管 费用 . , 0元 我 贷 与不贷 , 多贷 少 , 么 时候贷 购 ;当市 场粮食 滞 销时 ,私营 粮商 价 8—1 。 县 目前库存 周转粮 贷 什
一
要销 售先 来, 粮食企 业 的经营效 益 是雪上 抢 购一 空 。 为严 重 的是粮食 商贩 强 调没有 顺价 不能销 售 , 更
o I
l … +
维普资讯
市 场化改革
交差价 , 了及 时抛 售 .为 了争取 遗 属 补助对 象 6 为 0人 ,这 四种 对象 径 和办法 . 如在粮 食消 费城市寻 求 效益 , 粮食 企业 只好 向职工集 资借 按 现行 企 业 负 担 部分 发 放 十 年计 有 经济实力 的粮 库 ( 储备 库 ) 粮 食 、
明溪县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2 国有粮食 购 销 企 业经 营 存在 的 困难 、 和 问题 。 由于各种 因素 ,国有 粮食购 销企 业 历史包 袱 沉重 ,在 粮 食 购 销 市 场 化 的竞 争
植结构 ,但粮食生产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种 植方式落后 ,市场 信息 闭塞 ,粮食 品种单 且农 村多是散 户 种植 ,种粮大户 少 ,无
收购资金贷款 ,就将直接影响到粮食购销企
响。
从明溪县情、粮情和企业实际看 ,பைடு நூலகம்食 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生产与流通,粮食
购销 企业 的生存 与发展 将面 临诸 多困难和 问
题。
一
、
存在 的困难和 问题
1 、粮食 生产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困难 。 明溪 县属 国家和省 商 品粮 基地 县之一 ,每年 粮食 总产量 9 2万 吨 ,农 民 收 入 的三 分 之 一 多 . 来 自粮 食生产 。粮食 购销 市场化改 革后 ,放 开 了粮 食收购 ,放开 了粮 食购销价 格 ,放 开 了粮食 市场 ,农 民虽 然有 了农业生 产经 营 自 主权 ,可以按 照市场 导 向经 营 ,调整 农业 种
盘子作为粮食企业的扶持资金,用于粮食的 收 购定金 、种子 和化 肥 ,农 药 等补贴 。为扶 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必须对粮食加工厂
原有设 备 进行 技 改 ,新 添 色选 机 、抛光 机 、
电子称等设备,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办
法 。建 议 由企 业 自筹 一部分 ,上级财政 贴息 借款一 部分 ,无偿支 持一部分 。 2 、减 轻企业 包袱 .增 强 参 与 市 场竞 争 力 ,以达 到 “ 装 上 阵 ” 和 “ 水 养 鱼 ” 轻 放 的 目的 。一是 历年亏损 挂帐 的处理 。建议 对 19 98年 以前 经 审计 确认 的 政 策性 亏 损 挂 帐
2024年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一、项目背景2024年,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传统的粮食购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粮食购销企业在2024年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步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二、项目目标本次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优化粮食购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优化粮食购销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创新粮食购销的模式和方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粮食购销企业在2024年进行了以下工作:1. 优化组织结构: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建立信息化系统: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粮食购销的全程追溯和数据分析,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3. 创新购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构建创新的购销渠道,提供多样化的购销服务。
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品质。
4. 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应对,加强对合规政策的研究和执行,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5. 提升员工素质: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购销服务。
四、工作成果通过粮食购销企业的第二步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果:1. 组织结构优化: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流程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了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粮食购销的全程追溯和数据分析,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
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引言:2024年,我国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对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行总结,主要从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引导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
首先,国家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为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国家注重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了法规和制度,保护了农民和粮食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了粮食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发展。
再次,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了粮食购销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深度对接,建立了公平、透明的采购机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营能力。
二、市场机制建设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注重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强与市场的对接。
首先,政府支持推动了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为粮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市场监测的手段。
粮食企业通过参与市场交易,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提高粮食的销售效益。
其次,国家鼓励粮食购销企业加大对粮食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粮食的附加值,拓宽粮食的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再次,国家加大了对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建立了粮食进出口的管理体系,为国有粮食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管理体制改革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注重优化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首先,国家推行了市场化的薪酬制度,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其次,国家提高了对粮食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管控。
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内部流程,提高了企业的运营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
粮食购销市场化粮企的问题与出路
不到 现钱 ,他们不仅 牢骚 满腹 ,而且惜粮 待 售 目前 ,粮 食 收 购 资 金 短 缺 已 成 为 制 约 粮
食 收 购 的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赖 以生存须 臾不可离 开 的重要商 品 ,是 稳定
市 场 、巩 固安 定 团结 政 治 局 面 的 重要 物 资 。 现 在 粮 食 收 购 一 下子 从 国 家 收 购 变 为 市 场 收 购 ,从 一 统 天 下 变成 放 开 市 场 ,一 些 潜 在 的 阴影 正在 困扰着我们 。 粮 田面 积 越 来 越 少 粮 源基础 越来 越缺 种 田投 入 越 来 越 大 粮食 收购靠 什么?
失 , 土 壤 贫 瘠 ;五 是 纷 纷 “ 地 ” 、 “ 围 框 田 ,搞 试 验 区 、经 济 开 发 区 ,大 批 粮 田被
占用 了 。
化迈进 ,这是 我省粮 食工 作史上 的一次 重大
变 革 。 民 以食 为 天 ,无 粮 则 乱 。 粮 食 是 人 类
土地 是 农 民 的 “ 根 子 ” ,农 民 手 中 没 命 有 田怎 么 能 长 出粮 食 来 ? 以 ,搞 好 收 购 粮 所 食 市 场 化 ,首 要 的 是 稳 定 粮 田 面积 ,坚 决 制 止 乱 占 和 滥 用 耕 地 ;要 进 一 步 扩 大 农 业 投 入 , 防 止 粮 食 发 生 滑 坡 ;要 减 轻农 民 负 担 ,
维普资讯
圜!
为应 这样做 :
一
! 兰 兰 竺 ! 苎
种粮 积极性 ,引导农 民跃入 市场 ,认 真扎实 地 与农 民做好 签订 收购粮食合 同工作 ,以市 场 为导向 ,以法规范 , 自主 自愿 ,确 保能 产
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范文
____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范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运作不灵活、管理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____年进行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本文将对这次改革进行总结,总结范文如下。
二、背景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效率低下、运作不灵活、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流通效率的提高,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三、改革目标本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市场竞争: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竞争,降低企业垄断程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2. 提高效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简化流程,提高运作效率;3. 降低运作成本:优化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费用;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对企业运作的监督和管理。
四、改革措施本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 引入市场化机制: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的市场准入,允许社会资本参与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2. 优化企业管理机制:简化企业层级,压缩管理人员,提高决策效率;3. 提升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粮食流通的全程可追溯;4. 优化流通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费用;5.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加强对企业运作的监督和管理。
五、改革成效经过一年多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主要包括:1. 市场竞争力提升:引入市场化机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逐渐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 流通效率提高: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流通渠道建设等措施,提高了粮食流通效率;3. 运作成本降低:通过优化流通渠道和简化流程,运作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4. 监管力度加强:建立了健全的监管体制,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流通行为进行了有效监督和管理。
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现状谈改革思路论文
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现状谈改革思路论文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作为粮食生产和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改革思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现状,并提出改革思路,以期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在中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分布广泛,从种植、收购、储存到销售等环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存在冗杂而庞大的情况。
为了满足各级政府对粮食企业的管理需求,许多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机构设置过于繁琐,人员配备也显得过多。
这使得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下,决策和执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的冲动。
同时,由于政府对粮食价格、购销政策等方面有过多的干预,企业的自主权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应对市场的波动。
再者,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资金运作困难。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粮食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较多,一些企业依赖补贴过多,严重依赖财政资金。
这导致企业缺乏资金运作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最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由于人才流失、科技投入不足等原因,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企业的产能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二、改革思路要解决上述问题,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以下是几点可能的改革思路。
首先,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简机构设置,减少冗余人员,提高决策的敏捷性和执行的效率。
同时,合理配置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政府应当适度减少对粮食企业的干预,放权给企业,允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
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推动企业发挥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分析6300字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分析6300字摘要:文章简要说明了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现状、改革历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的困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和出路。
毕业关键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困境;出路一、引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政府实施宏观粮食管理的载体,承担着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政府职能。
自2002年在我国范围内进行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成果,2007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47年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改革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体现也更加明显,2009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5753亿公斤,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3264亿公斤,占总数的57%。
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经营效率低下、企业体制机制不活、企业内部员工参与性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等仍然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历程粮食一直被看作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
(一)逐步确立主导地位的国营商业的早期发展(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十分低下,1949年的粮食产量比解放前最高产量下降1/4,私营商业占粮食流通的3/4以上,因而投机倒把现象严重,粮食价格不稳定。
政府在流通领域采取了诸如自上而下成立国营粮食经营系统和管理组织体系、积极组织粮源、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和确立粮食消耗标准等主要措施,稳定了粮食的价格,并逐步确立了国营粮食系统在粮食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据资料显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量占全社会的比重由1950年的23%上升到1952年的73%,销售比重由20%上升到51%。
这一时期,私营商业和国营粮食系统共同参与粮食的流通,国家也未对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统购统销”时期(1953-1984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以及粮食短缺问题,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实行粮食的计划统购。
2024年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一、引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物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粮食的重要流通渠道,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规范管理,____年我们开展了第二步改革工作。
本文对____年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改革目标、改革措施、改革成效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二、改革目标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进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企业自主经营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完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三、改革措施1.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合作,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引进更多的优质粮食产品与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改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责边界,加强内部协同和信息共享。
3.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引进先进的粮食仓储和运输技术,提高仓储、运输和物流效率。
推广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
4.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改革成效1.企业形象提升:经过改革,企业的市场形象得到了提升,拥有了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
2.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显著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粮食购销业务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壮大。
3.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得到了优化完善,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提高,决策效能得到提升。
4.技术装备先进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企业的仓储、运输和物流效率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得到提升。
5.人才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使得企业的人才储备不断增加,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粮食购销体改出路何在?
粮食购销体改出路何在?
卞正瑶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1995(000)008
【摘要】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必须紧跟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继续坚持其市场取向,用改革的方式探索和建立新的粮食购销体制: “保量”是
基于国情和粮情的实际而确立的,是政府掌握必需的粮源,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保量”要实现双重意义:一是要求农民保证每年向政府提供大约1000亿斤的定
购粮食;二是政府要保证向2亿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卞正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相关文献】
1.国有粮食企业如何在市场经营中走出低谷——湖南省临武县粮食购销形势调查[J], 周文良
2.“两难”选择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出路何在 [J], 孙健;吴东升
3.粮食安全战略与粮食购销市场化--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J], 任柏强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粮食购销公司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J], ;
5.粮食价格改革的难点与出路——广西玉林市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 [J], 曹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和思考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初期的粮食市场调控主要以计划经济为基础。
国家通过粮食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粮食生产、销售、储备等环节进行全面调控。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控制过严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市场调控逐渐转向市场化。
1993年,国家实行了粮食市场化收购政策,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了粮食市场的发展和调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4年,国家取消了中央储备粮收购的统一指标,实行地区差异化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粮食市场的市场化。
市场化调控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市场化调控模式下,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农民的收入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市场化调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我国粮食监管机构建设还不完善,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在思考粮食市场调控问题时,首先需要关注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粮食供应是国家的责任。
要确保粮食市场的供应稳定和安全,需要加强粮食储备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粮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要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粮食价格和收购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要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建立完善的粮食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粮食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实现粮食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及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革。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严格控制到市场化经济时期的放开调节,中国的粮食市场调控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演变入手,探讨其历程,并对未来粮食市场调控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实行配给制度和计划购销制度对粮食市场进行严格控制。
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国家垄断的方式来购销粮食,实行农产品上调的政策,给农民以一定的政策保障,同时保障城市的粮食供应。
这种模式下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政府难以精确预测粮食市场需求,导致粮食供需严重失衡;由于国家垄断不完善,农产品价格过高,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计划经济时期的粮食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我国农业市场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粮食市场调控方面,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逐步放开粮食市场,实行市场化调控。
首先是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粮食收购计划,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的粮食收购和交易体系。
而对于粮食价格的调控也逐渐放开,并试行了直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粮食市场调控的过程中,中国还试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农产品收储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逐渐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市场化调控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压力;市场化调控下的粮食市场竞争激烈,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与此粮食市场调控中还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在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还需要深入思考未来粮食市场调控的方向和策略。
粮食购销市场化调研报告
粮食购销市场化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和消费量一直在全球排名前列。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经济发展,粮食购销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市场化的粮食购销逐渐成为主流,供需双方均在市场化中寻找更优质的交易伙伴和更多的商机。
二、供应链粮食供应链主要由农民、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
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则是主要的销售渠道。
在供应链中,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环节的运作情况对粮食市场的供应和价格具有直接影响。
三、市场化程度随着市场化的逐渐深入,粮食购销市场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超市、电商平台等各类销售渠道层出不穷,为粮食购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市场化也促进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行业动态与传统的粮油市场相比,新兴的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正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渠道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同时,一些新技术、新模式也在粮食购销市场中得到应用,比如农村电商、农产品溯源等。
这些新动态正在为粮食购销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五、问题与展望尽管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小、设施简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了市场的信誉和消费者信任。
未来,应该加强对粮食购销市场的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提高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粮食购销市场化将继续加大市场化程度,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步伐,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粮食的生产和消费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规划和引导,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
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结在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生了重大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粮食市场的竞争性,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提高粮食产业的效益和质量。
首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加强了市场导向。
过去,国有企业主导了粮食购销市场,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但是,在新改革下,国有企业需要和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没有特殊待遇。
这种市场导向有助于激发各个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粮食供应的效率。
其次,改革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过去,国有企业占据了粮食购销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小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但是,新改革下,引入了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
这样的多元化结构有助于优化粮食产业链,将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和质量。
第三,改革推动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过去,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企业和农户的沟通不便。
但是,在新改革下,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了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分析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202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在市场导向、产业结构优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改革措
施有助于提高粮食市场的竞争性,促进粮食产业的现代化,为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出路探析2008-06-10 08:19:00 新闻来源:第一食品网京“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拨,根拨则本颠”(汉崔是做渤)。
基于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历代执政者都把粮食放在为政之要的首选位置。
改革开放三十年,粮食购销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中走出,经过 1978年至1984年的松动;1985年取消三十年统购,代之合同定购、国家定购与市场收购的双轨购销体制;直到1988年取消“粮票”,1993年取消“购粮本”,完成新旧体制摩合,终于在1998年正式提出“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央和地方责权分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1998年4月27日一29日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
粮食购销体制走上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市场化改革之路,至今十年,市场化方向已被锁定,基础工程正在夯实。
可以说一波三折,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比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的改革要曲折复杂得多。
目前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经营秩序紊乱,市场缺陷被激活放大,市场调节和政策管制不合拍,面对人世后过度期结束,跨国粮商对国内粮食产业链渗透的步伐加快,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加深,一直作为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面临背水一战的严竣局面,整个粮食购销体制出路何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注民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一粮食安全确实令人担忧。
市场化粮食购销体制何时才能走向成熟?如何走向成熟?不能说不是一个“神圣的忧思”。
据此,本文从分析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的现实出发,通过正确判断改革现状和态势,找准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整治的应对药方,抛砖引玉,引起同仁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实施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粮食运行机制性变化及其存在问题。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通过双轨制渐进过渡,从1985年到1997年,长达十三年时间,循着一条“放松一管制一放松一再强化管制”的小心翼翼的路子,改革似乎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涩涩,粮食形势好的年头,市场化呼声气壮如牛,稍有不测又销声匿迹,政府管制又过头。
即使从1998年4 月,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正式确认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至今十个年头,仍然在市场化和政府管制的力度之间“按下葫芦爬起瓢”,先是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国家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必须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政策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随之出台的“四不一保”政策(即不得拒收、不得限收、不得停收、不得打白条,确保收购资金),这一系列的政策实际上是强化政府管制。
如同1995年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恢复对粮食市场的管制,财政补贴大幅度上升,政府负出极大代价一样,这一次,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食迅速膨胀,以宜良县为例,库存八千多万公斤,贷款高达一亿多元,利息负担无法承受,企业不得不按市场规律。
“得罪”政策,促销压库,以保生存。
直到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政府管制过度的政策才得予纠正。
同年,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国务院下发国发(2004)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2006年5月13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06)16号文件<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确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
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艰苦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的雏形已经凤凰涅??。
从1996年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以来,十年粮食产量较上一个10年增长10%以上,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市场丰富,满足了各阶层的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国家粮食储备足以应付灾荒引发的市场波动,粮食安全机制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国有粮食企业走向市场化迈出了新步伐。
回顾改革历程,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我们看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出现了五个机制性的变化:一是国有粮食企业可按市场规律自主收购、自主经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二是粮食生产者农民可按市场自主调节种植结构;三是粮食收购主体增多,国有粮食企业面临背水一战的严竣形势;四是粮食主管部门职能发生深刻变化,重心移向全社会粮食流通行业管理,监控粮情走势,管理粮食储备,稳定粮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确保粮食安全;五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缺陷必须加以纠偏和校正。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什么导向,受国家调控的市场给.农民什么信号,将从根本上决定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的走向。
这五个机制性变化是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说明粮食靠政策推动的历史已经为市场推动为主所取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政策如何跟上市场变化。
处理好这个问题,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利益关系:政府与粮食企业、政府与粮农、粮食企业与粮农。
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同时,又要顾及粮食产业自身弱势,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需求弹性相对刚性强且具有非经济性。
的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良性循环,必然成为客观要求。
处理上述三个层面的利益关系,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目前粮食问题的大局之所以能稳定,应该说得益于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粮食企业与粮农的利益关系,以市场为准绳,应该说没有多少问题。
而政府与粮食企业的关系及二者作用于粮食市场,扬市场之长,抑市场之短上却显得步履蹒跚。
粮食购销体制出现了以下四大难题:一是粮食企业的体制改革参差不齐,70---80%的粮食企业尚属国家独资,即使是改成国家控股的,机制也并未转变,改为民营股份制的尚为极少数,市场主体的发育显得极不充分。
二是进入市场购销主体一窝蜂而起,国有、国家控股、民营股份制、个体、私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活力是强了,但显现小、散、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脆弱。
三是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
粮食市场网络不健全,市场交易不规范;管理水平差,多头管理,市场监管不力和过多干预并存,政出多门,工商管市场,质监管质量,粮食管收购;硬件设施落后;市场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需要,服务功能不强,以电子商务和期货为代表的现代交易发展缓慢,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约。
最为令人担忧的是市场竞争无序,混乱中假冒伪劣乘隙而入,导致价格无序波动,价格传导机制受阻,市场信号失真,对企业导向、企业行为产生扭曲,形成恶性循环。
给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物质基础构成潜在威协。
四是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强化政府管制又会挫伤企业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从而增加财政负担,出力不讨好;放松管制,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会无穷大地扩张,粮食是安天下的特殊商品,在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和谐问题提上日程的今天,会成为敏感的神经,牵一发动全身,造成经济恐慌。
2006年11月,粮价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3.7%,专家分析,这不是一个短期趋势,而是一个长期趋势。
由于食品占消费物价指数CPI约三分之一的权重,粮价的长期上涨趋势,决定了消费物价的走势。
不得不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2007年以来已多次出台调控措施。
上述四大难题,不得不引起政府和粮食战线的密切关注和神圣忧思。
二、粮食购销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粮食行业改革是整个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缩影。
分析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不得不放在整个改革大背景中去考证。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购销体制是统购统销,满山的麦子归一个磨眼,相对稳定的供给适应相对稳定的需求,确保人人有饭吃,尽管计划价格背离价值规律,也不反映供求关系。
但人为地制造了供需的均衡,即便是五十年代末,三年自然灾害,毛泽东主席形容:“赤地千里。
”也还是挺过来了。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购销体制是三放开(市场放开、购销放开、价格放开),满山的麦子,甚至国际市场的麦子归千千万万个磨眼,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在粮食生产方式仍然以小户分散为主的生产条件下,如果再加上购销主体的分散、弱小,供给价格弹性必然大于需求价格弹性,竞争始终在供给方展开。
生产和购销供给方激烈的生存竞争,必然导致生产、供给的不稳定,激烈竞争、价格波动幅度大,必然挫伤生产、购销供给方的积极性,甚至威胁其生存,从而导致供给量的大幅减少,最后殃及消费者,殃及社会的稳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可用蛛网理论说明,如右图:需求曲线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弹性相对稳定,供给弹性则因价格变动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与需图中,供给S弹性和需求D弹性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供给S弹性等于需求D弹性的关系,交于均衡点E,均衡价格3.25元,均衡供需量2.3亿公斤。
A→B→C→D呈循环型供求关系。
(2)供给S1弹性小于需求D弹性,A→B1→C1→D1,呈收敛型供求关系。
离均衡点E越来越近。
(3)供给S2弹性大于需求D弹性,A→B2→C2→D2呈发散型供求关系,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求曲线D弹性相等,粮食价格4元,供给者利润多,供给量由1.5亿公斤移向3.1亿公斤,当供给量增为3.1亿公斤时,供大于求,价格回落到2.5元,当2.5元的价格使供给者亏损时,供给量减为1.5亿公斤,此时供不应求,价格回升到4元,回到原起始点A。
此为循环型供求关系,并且围绕均衡点E(愿供给价,愿接受价,愿提供量和需求量相等)。
二是供给曲线Sl的弹性小于需求曲线D,运行线路变为收敛型,不断逼近均衡点E。
三是供给曲线S,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运行线路变为发散型,离均衡点E越来越远,价格波动越来越大。
供给量必然大起大落,粮食供给量大起大落必然殃及社会经的济稳定。
由上述理论模型验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存在上述问题的机制成因就在于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问题出在流通领域的购销体制,而深层次的原因是:1、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已经打破,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购销体制不尽成熟。
人为计划的供需均衡被初级市场发育的自由竞争所打乱,新的调节市场供求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吻合的机制尚未形成。
2、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滞后,即使改了的也不彻底。
国家控股,资产人格化的机制在哪里?又受制于政府职能转换的行政体制改革,即使少部份改制成为民营股份制后,传统政企父子关系的根深蒂固,企业遇到的问题比国有时可能还有过之而不及,市场主体的翅膀何时才能长硬?3、粮食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劢>早就明确规定:“所有粮食企业都要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不再承担粮食的行政管理职能”,“独立行使经营管理权,承担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