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cf78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b.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每次阅读这首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磅礴霸气之感,便仿佛让我忽感穿越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忽感仿佛正在鸟瞰着那浩浩汤汤的大明江山。
现在想来,明朝的创建似乎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了至尊,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管辖着上百个附属国,创造了对世界及其有影响力的朝代……是的,要不是有如此之多的历史记载,谁会去相信呢?可就像明月先生所说的一样,“纵观历史,总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
”对于一个在揭去皇帝的面具后,身份是一个和尚的人。
我们不得不发问: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用自己一手创造的朝代统治我们276年呢?他到底做出了什么卓越的事情,被历史如此牢牢地铭记呢?那就不妨在下说说我眼中的大明太祖朱元璋。
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有大智慧、大谋略、目光十分长远的.勇敢的人,因为他善于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善于将各种手段运用到各种地方。
他也没有张士诚和徐寿辉那种足以导致自己死亡的“小富即安”的心理,在称王天下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导演着一幕幕“惨剧”。
而且就像明月所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也是他永不改变的人生信条。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足以置人于死地而无声的可怕之处——喜怒不形于色。
你永远拿捏不准朱元璋面对着你时他的心里正在琢磨些什么,你甚至不知道你是怎样被朱元璋害死的。
这也是我后来莫名的觉得朱元璋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
但认真看看他称王之后导演的洪武四大案,也不得不发出如此感慨!农民终究是农民!无论后世的借口再怎么“堂皇”,事实就摆在那里,他无法做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宽厚,而只能和同他一样是农民出身的刘邦一样大杀功臣。
“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在酒宴上的一番话总是时不时的跃然我的眼前。
同样,他的另一个缺点也同样突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试图用自己的制度控制着整个大明的生生世世。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c56b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f.png)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是一本生动描绘明朝历史的小说,通过作者以平凡的视角还原了一个真实、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时期。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明朝历史的壮阔和丰富,也对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本书以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方孝儒作为视角,讲述了从明太祖朱棣朱元璋的夺取帝位开始,到明成祖朱棣的执政时期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身世交错的经历和情感纠葛,作者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明朝的兴衰荣辱,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这本书的魅力之一就是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和细腻描写。
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和详实的情节安排,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以及其中的人物、背景、情节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赵光义的起义,还是太子朱橚和皇兄的明争暗斗,作者都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真实。
同时,这本书也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明朝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帝王还是臣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权谋、情感和追求,他们的行为并非单纯的好坏之分。
作者很好地呈现了这些复杂性,让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思考人性的探索和历史的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而辉煌的时期,但也是一个充满内外困境和悲壮的时代。
它的兴起和衰落,并不仅仅取决于帝王之间的争斗,更与社会制度、民生状况以及外部势力的影响密切相关。
这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历史的复杂性,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综上所述,《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阅读中体会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复杂性。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历史描写,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历史,并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认识历史中的智慧和教训,为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ddf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d.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1】童年的我,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而这本书,像是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美丽而全新的风景。
识得它,只是一个偶然。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们结束了上海的旅行,返程途中,在火车上,从一位素不相识的哥哥那里,我借得了一本书,本只是想打发旅途无聊的时光。
没想到,只是几页,我的眼睛和心灵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回家后不久便将全套书籍收入囊中。
它——《明朝那些事》便这样偶然的走进了我的世界。
以至于后来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它。
《明朝那些事》全套共有七册,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史事。
全书用独特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诸多人物进行了细致刻画和全景展示。
有人说:经典名著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普通小说传达的则是故事情节的魅力。
其实,历史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更不是那些发黄的书本,生涩的文字,历史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
然而,如今,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或是只限于史料,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或是脱离正史,天花乱坠、荒诞不经。
《明朝那些事》算是一个突破。
它以正史为地基,以一些笔记杂谈为支柱,以小说笔法为砖瓦,以个人评论、感受为雕饰,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故事情节的魅力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筑成了一座坚实牢固而又华丽精美的大厦。
它的语言质朴平实,不故作高深,语调轻松愉悦,巧妙运用许多现代流行语汇,通俗易懂;多是幽默风趣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
在写到一些复杂问题时总会旁征博引,或采用推论手法,解释真相。
如今,我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那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他才写出了这样一套书——一部真实的小说,一部轻松的史书,这样的书,又怎能不被读者喜爱呢?历史是精彩的,但历史亦是复杂的。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于一件事,一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的记载观点和评价,唯有跳出个人爱憎,以客观严谨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精品9篇)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精品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d023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7.png)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精品9篇)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篇1《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由“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历史通俗读物,以独特的视角,轻松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明朝历史。
全书共分为九章,从朱元璋的出生讲起,娓娓道来,如同讲述一个熟悉的朋友的故事,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以朱元璋为主线,描绘了他从一个草根人物,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直至成为一代帝王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作者表现出了朱元璋的智慧、勇气和残忍,以及他与其他明朝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处理叛乱和外敌入侵等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明朝历史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明朝历史的热爱。
作者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将历史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十分轻松和愉悦,让我更加愿意去了解明朝的历史。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
作者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语言来描绘历史,使得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作者也表现出了对明朝历史的热爱和尊重,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在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元璋的成长历程。
他从一个贫穷的放牛娃,一步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种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本质。
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十分愉悦和轻松,使得我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篇2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读书时间:2023年3月1日-3月30日“流水账”般的阅读体验,没有太多深刻印象,或许是我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太多的认识,又或许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并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1d462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9.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2】只见那人,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缕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长笑:我本淮右布衣,江山于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大明史上的第一幕完美谢场。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我认识了很多人,领悟了很多道理。
瘦弱的于谦教会我:秉持着信念的军队不会畏惧任何敌人,是不可战胜的!他的手下败将也先让我知晓: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会失败。
狡诈的严嵩的成功史也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压上所有的筹码。
郑和七次下西洋让我深深感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朱重八的逆袭记让我晓得: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让朱棣吃了不少亏的弱书生铁铉用命教我感知: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是发黄的书卷,是宫廷中永无止尽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宠夺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却也隽永着几丝清流——穿越那被仇恨、偏见纠缠不清的岁月,在被俘虏的朱祁镇与伯颜帖木儿之间,我看到的是真挚无私的友情!在万贵妃大权独揽的情况下,我却看到了:最底层的人们放弃私欲和阴谋,保守秘密。
也正是他们,大明史的历程得以延续,大明史上才能有得朱佑樘的辉煌统治。
欺骗,背叛,恶毒的人心,歹毒的计谋,善良的灵魂,这些一丝一缕的交织着,错杂着,在一切斗争都尘埃落定后,只见朱见深衣袖一挥,算了,饶恕了他们吧。
这一次,不再是软弱,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前总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的人,才是正人君子,那是值得敬佩的人。
现如今却发现,能够为了天下,为了他人站在风口浪尖被人戳着脊梁骨也在所不惜的人,才是好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是英雄,坚守心中的善意而敢于挑战权贵的一位为皇帝梳头的太监,我认为也是英雄。
没有青史留名又如何?我已不负天下!不负自己的初心!此生已足矣。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861f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5.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最新5篇《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
每一章节以充足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个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进行叙述。
下面给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明朝那些事儿》,由当年明月创作的史学小说,叙述了百余年前曾经鼎盛一时的明王朝种种的血雨腥风。
当历史老师第一次向我介绍它的时候,我便爱上了这本勾人心弦的小说,我一直为它牵挂。
一次偶然,我同学在书城里发现了它,把它收入囊中。
一天后,她将它带到了我的面前,我兴奋不已!喊着求着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过来。
那一晚上,我都是兴致盎然的读着它。
它在我心里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了,而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着明朝的过往烟云。
当年明月不愧于他的那些头衔荣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实写成了故事,让不懂历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
我仔细地看着他写出来的字里行间,每次有历史逻辑的时候,他都要向人们解释明白,这些话语虽然浅显易懂,但这才是最难得的,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思索表达方式时那眉头紧皱、处处堪忧的样子。
很明显这本书证明他想通了,他顿悟了——其实,小说不需要华丽的修饰词,也不是写给某个人看的,它是给予每个人的,每个热爱它并为之着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众的热爱,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当年明月成功!当一个想要服务大众的人明白这些道理了之后,他就可能成功了!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我非常爱看的历史读物,尤其是第一部。
这一本书先是由朱元璋的农民出身开始讲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为止。
叙述了明朝人民起义军艰难的开国过程。
名将如云的朱元璋pk拥有千军万马的陈友谅,龙虎之间的战争,刀光剑影,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惊天动地的太湖大决战。
卧榻之侧埋恶虎,用计铲除器小的张士诚。
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势如破竹,乘胜逐北直破北元王朝。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精选4篇)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40261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f.png)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精选4篇)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精选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1一个王朝的衰败,造就了另一个王朝的兴起。
随着元朝的衰败,明朝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出现在历史长河中。
明朝共有十七位皇帝,朱祁镇便是其中之一。
朱祁镇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从皇权在握的御驾亲征之威风到被俘、到被亲人抛弃的落魄、再到从新复位时的感慨。
之间的人生跌宕起伏就像没有发生一样,似乎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其中的辛酸,又哪是常人可以的?由于父亲朱瞻基的早亡,年仅九岁的他便登上了这个神圣的宝座。
说起朱祁镇,也许有的人会对他恨之入骨,但我认为他虽算不上一个明君,不过可称得上一个好人。
王振,一个深得英宗宠幸的太监,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抱负,将深信他的人,推向了深渊。
英宗亲征的鲁莽,似乎铸就了这场战争失败的结果,而此时的王震却沉浸在青史留名的美梦之中,不能自已。
就这样,英宗将朝中之事托付给弟弟,便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土木堡之战,明军惨败。
王振以错误开头,为脸面不知悔改,最终死在了樊忠的铁锤之下,用错误结尾。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而这时,朱祁镇又是生是死呢?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朱祁镇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散奔逃,而是镇定地坐了下来,等待着自己的命运时刻的来临。
经过瓦剌君臣的商议,朱祁镇活了下来,他们要让朱祁镇成为向大明索要钱物的人质。
原本伯颜帖木儿认为这个被俘的大明天子是何等的无能,但事实上,他错了。
朱祁镇的才能就像他的人缘,年仅二十三岁的他,谦谦有礼,温润如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竟让伯颜帖木儿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而此时的皇宫里,已乱成了一锅粥。
那个深爱着他的女人——钱皇后,早已急的不成样子,整日以泪洗面。
若英宗看见他所爱之人的痛苦,在当初,他应该会选择留在她的身边,默默守护着她吧!此时的文武百官早已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而他的弟弟朱祁钰也早已手足无措。
明朝那些事第一卷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第一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1277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2.png)
明朝那些事第一卷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第一卷读后感如下: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是我在这个寒假中读完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了明朝的历史。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在于当年明月先生的文字表达。
他的文字轻松而有趣,读起来让人心情愉快。
他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得这些历史事件仿佛就在眼前重现。
在书中,我特别喜欢他对历史人物的描述。
他并没有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而是以一种客观的视角,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仿佛真人一般。
当年明月先生的勇气也是我所敬佩的一点,他在书中不仅使用了正史的资料,还敢于引用野史中的一些记载,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他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也让我深感新颖和独特。
整本书的结构严谨,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无论是故事的铺陈,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充满了生动和张力。
这种写作风格让我仿佛置身于明朝的世界中,让我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在我看来,《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既有趣又严谨的历史书籍。
它将复杂的明朝历史讲得深入浅出,让人易于理解;同时又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元素,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被它深深地吸引住。
1/ 1。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e16c9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a.png)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1》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当年明月。
这部小说以其精彩的文笔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历史功底赞叹不已。
首先,小说的情节安排非常丰富多彩,让人读来过瘾。
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使得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有趣。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崛起,到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再到明英宗的统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尤其是书中对明成祖朱棣的描写,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英明决策和对国家的忠诚,让人感叹不已。
同时,书中对于明朝社会生活的描写也非常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使得他们在小说中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明太祖朱元璋的刚毅和果断,明成祖朱棣的英明和仁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们的命运起伏和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小说的语言优美,文笔流畅。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古文词汇和句式,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古代的气息。
同时,作者的文笔也非常流畅,让人读来非常舒畅。
他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既准确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这种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文笔,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读完《明朝那些事儿1》让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当年明月这位作家的才华赞叹不已。
他通过这部小说,将历史和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类似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e716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0.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尽管有所畏惧,却能驱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
by巴顿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这部长篇巨著《明朝那些事儿》,为碰到好书而高兴。
我个人也比较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而从历史中可以读到先贤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阅历,而阅历可以提升个人素养,增长能力。
俗话说“读史,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了解历史是怎样前进的,有助于自己的人生成长。
书中的历史很有趣,尽管明朝的大人物都听说过,但不同于正史和教科书的古板,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样的分类,而是通过历史中的人物来书写历史,很有《史记》的风范。
大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出过王侯将相,出过忠臣逆贼,出过爱国者与叛国者,出过天才和笨蛋。
各种人物轮番上场,演绎了汉族所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书中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像感慨于谦之死、悲于崇祯皇帝时运不济、喜于宦官下台,为书生意气而打动……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多灾多难也挺了过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数至始至终在发挥作用,但中华民族气数未尽,从未尽过。
诚如书中所讲,我们这些人中总有人在坚守气节,捍卫民族精神,从来不识时务、一根筋到底。
国难当头时,总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来报国。
历史也告诉我们,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来!历史总是在书写新的篇章,因为每个人都有新的剧本。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前段时间迷上了这本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
勾起我读书的兴趣的是网络,是一个叫林子的网友,她最近正在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在网上也很火。
于是,我便对着我的同学说,谁看过《明朝那些事儿》。
果然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而且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
于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来读书。
读这本网友写,网友读,网友藏的书。
读历史书,向来是枯燥的。
特别是那些正史,资治通鉴我看过几个章节,二十五史我有台湾文白译本,但都没有通读,因为看着看着就升入半空的烟花,在坠落中熄灭。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例外,我可以不上网,可以不吃饭,可以晚上读到十二点以后,可以早晨四点起来接着读,可以读着读着就咧开嘴笑,可以读着读着就皱起来眉头,可以读着读着就眼睛湿润,情感都在其中。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b2b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2.png)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明朝那些事儿1 篇1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
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
《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
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明朝的诞生,开国治国,叔侄反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奋斗”。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经过许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奋斗下打下的江山,是用无数条生命铺出走向皇位的路。
那么就先从朱元璋的一生说起吧。
朱元璋从苦难的童年——从一个放牛娃开始。
长大后在饥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为僧,维持生计,却被人指谋反,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义军对抗元朝。
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击败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
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无敌军舰”殊死一搏,在易守难攻的“第一坚城”平江与张士诚斗智斗勇,最终将自己最大的敌人——元朝击败,北伐肃清北元获得全盘胜利。
朱元璋用他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将天下征服。
他一直尽心尽力,想要管理好国家,打击、杜绝,用残酷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后明朝却成为历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为了保证天下永远在他的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劳心劳力,将后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测——夺去兵权、斩杀许多开国功臣。
但历史这个不被人力左右的编导,却让朱元璋呕心沥血铺好的路在百年内尽殆。
终究,皇位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朱棣从孙子朱允炆的手上夺走了。
如此,即使你机关算尽,但还是不能改变未来这个不可抗拒的结果,未来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总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却无法避免,命运之神总是出人意料。
接下来的这个人,他在父亲朱元璋的基础上,虽然谋权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还是将大明发扬光大,成为万国朝拜的“帝国”,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他就是双面人——朱棣。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370b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4.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明朝的文官集团十分猖狂,朝政官员、皇帝的私生活,啥都要干预,尤其是言官,沽名钓誉,没事儿找事儿的太多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一个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能臣,事成之后还要被一群“战时未见其功,闲时但见其骂”的小人们弹劾,心里真是愤懑难平。
但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嫉妒心强的小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公道自在人心。
下次去杭州,一定去于谦祠拜祭下这位在污浊世界里依然坚守操守的英雄。
当年明月花了很大篇幅写徐阶,说他如何忍辱负重,斗倒严嵩为自己的恩师夏言报仇,我不敢苟同。
严嵩掌权20年,下台的时候已经86岁高龄,在我看来严嵩的倒台更多来自于气数已尽,徐阶的所为不过是顺应形势。
严嵩贪污,徐阶也不干净;严嵩的儿子受贿,徐阶的儿子占地;严嵩独揽大权,徐阶也是如此;但严嵩怠工,徐阶干活,所以徐阶比严嵩好得多。
可是在严嵩掌权的那些年,他未替忠臣言一语、未救百姓于水火,所谓的隐忍等待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我更敬佩戚继光和胡宗宪这类人,在昏暗的世道下竭尽所能寻找救济天下的`方法。
还有张居正,他不是个道德品质多么高尚的人,他是个缺点很多的俗人。
但他靠着自己的天资和努力,好不容易从平民爬到了最高位时,本可以占土地、聚钱财、养党羽,趁机搜刮一波,也为将来留好退路,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改革(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将矛头对准了能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给百姓带去了福音。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这本书分两个部分来写,第一个部分写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政治家的故事,第二个部分是援助北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0e9b9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6.png)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当代作家当年明月。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动的叙事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后,我深深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吸引,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首先,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安排非常丰富多彩。
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的深入研究,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动描写融入到小说中。
无论是朱元璋的崛起、永乐大典的编纂,还是靖难之役、宦官专权等历史事件,作者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将这些历史事件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明朝的兴衰和社会风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朱元璋、洪武帝、永乐帝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还是虚构的角色如小桂子、方孝孺等,作者都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们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内心世界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明朝的历史现场,与这些人物一同经历风风雨雨。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叙事手法也非常吸引人。
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有序,引人入胜。
无论是悲壮的战争场面、激烈的宫廷斗争,还是朝野百姓的生活琐事,作者都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我不仅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希望能够继续阅读《明朝那些事儿》的后续部分,继续领略历史的魅力,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1aa36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3.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
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
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
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
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
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
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
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9211d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1.png)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1》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当代作家当年明月。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对明朝历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小说中的历史背景描绘得非常丰富多彩。
作者通过对明朝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在书中,我看到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统治政策、宦官专权、外族入侵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这些都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印象深刻。
朱元璋、陈友谅、徐达等历史人物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刻画,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明朝的历史之中。
在书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奋斗和失败,这些都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再现,将明朝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征战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
在书中,我看到了朱元璋的崛起、明朝的建立、外
族入侵等一系列精彩的情节,这些都让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加深入
的了解。
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1》,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同时,
我也深深地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对历史小说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继续关注明朝历史,深入了解这一
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自己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7056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2.png)
《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喜欢历史,这次我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讲的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一生很伟大,他从一个穷苦的放牛娃造反至一个皇帝的故事,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朱元璋:别名朱重八,家庭出生为贫农,出生为公元1328年,逝于公元1398年,他的出生历程: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贫民家庭,主要工作就是为刘德这个大地主放牛。
自此他就为刘德放了12年的牛,后来天下大饥荒,朱元璋的亲人几乎全部饿死了,他只能去寺里当和尚。
公元1344年,17岁的朱元璋去了寺里干杂活,不到50多天,寺里也渐渐缺了粮食,所以只好去化缘,说的好听叫化缘,其实就是讨饭。
在讨饭的途中,他受尽了侮辱和白眼。
公元1347年,在外漂泊,讨饭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了故乡的皇觉寺里,继续开始了他的和尚生涯。
在寺中打水、做饭,擦佛祖的金身,而且还要伺候以前的老和尚。
当时的和尚能喝酒吃肉,而且还能娶老婆,整天佛不拜,游手好闲。
这些脏活累活当然由新来的朱元璋干。
公元1352年,从这一年开始,朱元璋就进入这一生中最光耀的时刻,也就是造反。
朱元璋先投奔了驻守在濠州,但是他觉得在郭子兴这种肚量小的`人混下去,肯定不能征服天下。
于是自己带了24个人出去打天下,后来他的势力越来越强,打败了他争取皇位的最强敌人——陈友谅。
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帝号为洪武大帝,但是朱元璋却开始杀戮功臣。
原因是因为怕他们造反,只留下了几个只会守,但不会进攻的武将。
公元1398年,70岁的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伟大,但是到了最后,他杀戮功臣的事让我很不满,就是因为害怕自己王朝不稳,难道就像这样忘恩负义地杀戮?。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后感十篇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后感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0078eb58fafab069dc02a6.png)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后感十篇《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是一本由当年明月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后感(一):从这本书开始爱上读明史2017年,一部正能量主流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那就是《人民的名义》,仔细看过电视剧的朋友一定在心里默默记住了两本书:《天问》和《万历十五年》。
电视剧借用高书记的一席话,点出了研究明史的无限乐趣及其以古鉴今的深刻含义。
于是顺藤摸瓜地读了《万历十五年》,如果说《万历十五年》是以学术的角度旁征博引又鞭辟入里地解答了明朝由盛转衰中各个因素的联动,那《明朝那些事儿》则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不过也是普通人,用平白如话却十分实用的原理解释了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历史的行驶方向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必然。
其实早在好几年前,就在图书馆翻了翻这本书,但不得不说,《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优秀白话历史读物缺少一个精彩四射的开头,这大概是历史作家在书写中表现出来的文学性不足,因为这个开头我放下了这本书,一放就是好几年,直到后来再次的遇见。
2018年初,我简单但也分门别类地订制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决定在地铁上用kindle电子书的形式开始阅读这套书,利用碎片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想到每天这来回20分钟的时间,在日积月累后,也让我看完了这套书的第一本,希望今年能在地铁上看完这套书。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读后感(二):朱元璋到朱棣过年前买的书,放假在家看完了第一本,说实话有点慢了,没办法,过年是比较忙的。
虽说比较喜欢历史,但看的书好像是关于别的朝代居多,对明朝的印象大概就只有朱元璋、崇祯比较耳熟。
清朝的皇帝可以从第一个数到最后一个,可是明朝的就不行了。
起码看完这套书,我可以数一遍了。
朱元璋的名字还挺有来历的,以前叫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后来改成了诛灭元朝的尖锐的玉,有意思。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100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100](https://img.taocdn.com/s3/m/e63680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f.png)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100
一、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的内容概述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永乐大帝朱棣篡位的历程。
书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
作者通过讲述这段历史,让读者对明朝的兴起、发展和动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读后的感悟与思考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
在权力斗争中,许多人物都展现出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推荐的读者群体
我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既适合历史爱好者,也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无论您是想要了解明朝历史的读者,还是想要在轻松愉快的文字中感受历史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对于那些想要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读者,这本书也是很好的教材。
四、结尾
总结一下,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读物。
它以生动的语言、独特的叙事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明朝历史画卷。
我相信,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您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知识和感悟。
不妨拿起这本
书,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c3d2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c.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刚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儿,把里面的人作为研究主体,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前期朱元璋带领一大堆将领攻城略地,后期朱元璋将他们一一屠杀的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飞鸟和良弓的前半生辉煌和后半生落寞。
读完之后,不满足于现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现象背后的根源,于是做了如下思考。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性格决定命运,在常遇春屠杀投降的士兵的时候,在常玉立了战功骄奢狂妄的时候。
但是,真的是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吗?将所有的大臣作为一个全集,搜索他们的交集,会发现性格迥异,真正的共同点是——在前期打敌人的时候表现过于优秀,被朱元璋怀疑一旦自己不在,这些人要反起来,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结构性冲突。
他们前期的表现,就决定了后期的结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败,总是可以找个借口干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决的方法大概也是从结构性冲突入手,只要将自己彻底废掉,变良弓为废柴,比如成功之后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级趣味。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说起读书,那真是我的最爱。
但要问最爱读的一本书,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儿》。
打开第一页,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书具有一种别的书没有的魔力。
那诙谐而又严肃的语言,令我哭笑不得,我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明朝而欢呼雀跃,又被王振,那个惹人恨的奸相气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坏人魏忠贤与许雪纯的罪行甚至让我流下眼泪,杨涟等人组成的东林党为道统而战,却无可奈何的死在一帮为权力和钱财甘愿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
还死的那么不明不白,令人心酸。
历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过学历史,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3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总共七册,共计96万字。
书的内容是从朱元璋的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整本书都是以小说的笔法,通俗、易懂且很富有幽默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书
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
时势造英雄!
朱元璋这个皇帝是被逼上梁山的。
他只不过一个地主老财家
的放牛娃儿,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是年,父母双双被饿死:四
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
日母亲饿死。
这一年是个灾年,黄河泛滥,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
为难民,继之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
这种灾年在建国前
也算司空见惯。
中国有句话“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
即使
到了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全国共有个省(区、市)受灾,受灾面积3.亿亩,成灾面积1.亿亩,受灾人口2.亿人,死亡人,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解放军官
兵“严防死守”,守住了最后的防线。
俗话说洪水猛兽,真是丝
毫不夸张。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朱元璋看到一个个亲人倒下,恳求地
主东家给一块地掩埋亲人而不可得。
为了能活下去,为了能有口
饭吃,朱元璋出家了。
但和尚也没有饭吃,要去化缘,其实就是
要饭。
所以后世也有说朱元璋是要饭花子。
后来,一位名叫汤和
的儿时同伴给他来了一封信,劝他去当兵,才迫使他开始从军。
因为这封信如果被检举,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自从追随了郭子兴,朱元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能再做
一名普通人。
朱元璋这个名字也是在部队中取的。
璋,一种尖锐
的玉器,诛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
看来,朱元璋从军后就立下
了远大的理想,有点类似于毛主席在小学时就敢说“春来我不先
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鸿鹄之志。
(注明一下,鸿鹄读作hong hu,呵呵)。
也是在军中,朱元璋娶了“马大脚”,好像评书《明英烈》中她被妖魔化了,说她不但害死了元帅徐达,火烧“庆功楼”,勾
结形成“韩马奸党”,架空了年老多病的朱元璋。
简直和刘邦的
老婆吕后、李治的老婆武则天,属于一个级别的坏女人。
但本书
中说的一件事,却让我印象深刻:朱元璋被郭子兴的儿子投入监狱,不给饭吃,马大脚把刚烙好的烙饼揣在怀里,每次胸口都会
被烫伤,救了朱元璋的命。
这样的人,应该是个善良的人。
到后来,真实的历史是马皇后在朱元璋诛杀忠良的时候,进行劝谏。
“朱元璋要杀朱文正,她劝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
大功,请你不要杀他。
朱元璋要杀李文忠,她劝告朱元璋,李文
忠是你外甥,也是您的养子,留他一条命吧。
朱元璋要杀宋濂,
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师,老百姓尚且尊师,何况帝
王呢。
”总体说来,她,是一个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
贤后。
呵呵,演义不能随便相信的!
之后的朱元璋,先败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再灭不思进取的张
士诚,北伐幽州夺回丢失多年的燕云十六州,远征沙漠,建立大明帝国,改制去宰相,发扬科举制,从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诛杀一切可能危及朱家天下的英才,尽管因太子朱标早亡,未能遂他的意愿,但毕竟成就了大明近年的辉煌。
大明的真正意义在于驱逐了胡虏,使汉文化重归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