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答案 第10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2e3e1284ac850ad0242c3.png)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3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9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5第五章参数估计 37第六章假设检验 49第七章方差分析 62第八章非参数检验70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8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89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101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三章统计决策120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128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1.1 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1.2 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1.3 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1.4 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1.5 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1.6 总体、样本与个体1.7 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1.8 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1.2 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知识点:1.3 答案:D)A.数理统计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1.4 答案:B)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1.6 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C)A.10个企业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1.6 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及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5265976529647d27285273.png)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统计学高教版第9章统计指数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高教版第9章统计指数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e27cfef705cc1755270931.png)
A企业
B企业
C企业
D企业
E企业
产品销售率
77.35
92.33
97.97
92.74
87.61
15
资金利税率
90.04
104.06
99.63
84.87
103.32
30
成本利润率
90.37
112.96
99.88
101.07
82.05
15
增加值率
87.24
100.00
98.28
87.59
92.07
10
劳动生产率
第9章统计指数课后习题答案
9.1(1) ;
(2) 。
(3)略。
9.2(1) 。
(2)略。
9.3(1) ;(2) ;(3) ;(4)略。
9.4 ; ; 。
9.5⑴ ;⑵ ;
⑶ ;⑷ 。
9.6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
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标准比值法)
参评指标
标准比值或个体指数(%)
84.62
60.00
15
增加值率
29.00
25.30
60.00
100.00
94.59
61.08
75.14
10
劳动生产率
7250
5400
68.65
79.89
100.00
90.27
60.00
10
资金周转率
2.10
1.60
60.00
80.00
100.00
84.00
76.0020ຫໍສະໝຸດ 综合指数────
65.50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168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4.png)
社会统计学第三版第10章课后答案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分值: [单选题]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正确答案)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2.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分值: [单选题] *A.信息职能(正确答案)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3.“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分值: [单选题]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正确答案)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4.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分值: [单选题]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正确答案)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分值: [单选题]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正确答案)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6.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分值: [单选题] *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正确答案)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7.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分值: [单选题]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正确答案)8.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分值: [单选题]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正确答案)9.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分值: [单选题] *A.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正确答案)B.人的年龄是指标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某家庭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10.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7f1c0fccbff121dc368300.png)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cfb5af121dd36a22d8238.png)
一、单选题1、质量指标指数∑p1q1/∑p0q1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A.q0p1B.q1p1C.q1p0D.q0p0正确答案:B2、某公司报告期增加了很多新员工,为了准确反映全公司职工劳动效率的真实变化,需要编制劳动生产率的A.总平均指标指数B.结构变动影响指数C.固定构成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正确答案:B3、某企业三种不同产品的出厂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了5%、7%和12%,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2000万元、2600万元和400万元,则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了A.6.6%B.7.96%C. 8%D.6.57%正确答案:D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股票价格指数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D.农产品产量总指数正确答案:D5、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A.确定被比对象B.确定对比基期C.计算个体指数D.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正确答案:D6、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所采用的方法是A.拉氏综合指数B.固定权数调和平均指数C.派氏综合指数D.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指数正确答案:D7、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A.109%B.9%C.108.1%D.8.1%正确答案:C8、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B.综合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正确答案:C9、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都固定在基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正确答案:A10、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A.7.1%B.7%C.11%D.10%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表明A.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方向B.商品销售品种的变动C.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的影响D.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正确答案:A、C、D2、若以q表示出口数量,p表示出口价格,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p1q1/∑p0q0表示出口额的相对变动程度B.∑p1q1−∑p0q1表示由于出口价格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绝对量C.∑p0q1/∑p0q0表示出口量的变动而使出口额变动的程度D.∑p1q1−∑p0q0表示出口量的绝对变动量正确答案:A、B、C3、某农产品报告期的收购额为120万元,比基期增加了20%,按基期收购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收购额为115万元,则计算结论正确的有A.收购价格提高了4.35%B.收购量增长15%C.由于收购价的提高使农民增收5万元D.由于收购量的增加使收购额增加15万元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若P为产品价格,q为产品产量,则∑p1q1−∑p0q1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正确答案:√2、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的作用。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196dd3b9f3f90f76c61b1a.png)
区分指标与标志,总量指标分类、分配数列、上限不在内原则、各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平均发展指标!计算可能考的公式有: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结构(比例/比较/强度/动态)相对指标、各种平均数算法、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偏态和峰度、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总指数(很重要)、平均指标指数、重要经济指数的编制(上证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总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贾俊平版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A1414B2121C3232D1818E1515合计100100(3)条形图(略)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119927.527.522.522.5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25~30 30~35 35~40 40~45 45~5046159610.015.037.522.515.0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660~670 5 5670~680 6 6680~690 14 14690~700 26 26700~710 18 18710~720 13 13720~730 10 10730~740 3 3740~750 3 3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分组天数(天)-25~-20 6-20~-15 8-15~-10 10-10~-5 13-5~0 120~5 45~10 7合计60(3)直方图(略)。
(完整版)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47f1e0029bd64793e2c87.png)
指数分析一、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现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和。
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和两种。
3.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
4.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5.平均指标指数等于标志水平指数乘以指数。
二、单选题1.甲产品报告期产量与基期产量的比值是110%,这是()。
A.综合指数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数指数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物价指数B.平均工资指数C.销售量指数D.销售额指数3.某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0%,产量增长20%,则单位成本增长()。
A.10%B.8.33%C.50%D.80%4.某企业产品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A.增长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我国股票价格指数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平均指数B.综合指数 C.固定权数平均指数 D.实际权数平均指数三、多选题1.综合指数是()。
A.总指数的一种形式B.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C.可变形为平均指数D.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E.一切现象的动态相对数 2.某市商品物价指数为108%,其分子与分母之差为100万元,这表明()。
A.该市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8%B.该市由于物价上涨使销售额增加100万元C.该市商品物价上涨108%D.该市由于物价上涨使商业多收入100万元E.该市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使居民多支出100万元3.零售物价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固定权数物价指数D.实际权数物价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4.指数体系的作用有()。
A.对现象进行综合评价B.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C.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D.可以测定复杂现象的综合变动E.分析总体数量特征的长期变动趋势5.我国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包括()。
A.上证综合指数B.深圳综合指数C.上证30指数D.深圳成分指数E.股价平均指数四、判断题1.总指数使反映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具有平均的意义。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f36669be23482fb4da4c5b.png)
第四章 统计描述【4.1】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
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45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即产量超额完成12.5%。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即成本超额完成3.16%。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85%.101100%8%110%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1.85%。
【4.2】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210253574=⨯⨯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26.75%。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4.3】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要求:(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2)是比例相对数;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13800≈;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21670≈(3)%37.251%)451(2824851353≈-+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25.37%。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c4badce031b765ce04081441.png)
第九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增长水平:简称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
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到的结果,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增长速度:是根据增减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数量增减的方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
加法模型:假设各构成部分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是可加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序列Y表示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叠加而成的。
乘法模型:假设四个因素变动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则时间序列各期水平的数值就是四种因素相乘的乘积,其分解模型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乘积而成的倍比关系。
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一个第一次指数平滑。
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大α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用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小α值。
季节变动:由于季节气候(春、夏、秋、冬、晴、阴、雨等)和社会习惯(春节、端午、重阳等)等原因,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季节变动影响(服装的销售量,农作物的生长,旅游人次;等等)。
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主要在于测定季节指数,常用的测定季节指数的方法有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循环波动:循环波动的周期在一年以上且长短不一,可采用剩余法对循环波动进行分析。
二、单项选择1~5:D A B C D 6~10:B A D C D三、简答题1、根据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别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予以说明。
《统计学》-第9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9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6f57143323968011c92f4.png)
第九章 统计指数 思考与练习1. 何谓统计指数?它有哪些特性和作用?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用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数量变动程度和方向的相对数,都称为统计指数;从狭义上讲,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是用来表明复杂总体数量特征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统计指数具有相对性、综合性和平均性的特点,能够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能够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2. 简单指数分哪两类?它们是如何编制的?各有什么优缺点?简单指数分为简单综合指数和简单平均指数,以价格指数为例,i P 0和i P 1(i =1,2,3,……n )分别表示第i 种商品在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价格,则简单综合价格指数为: ∑∑=++++++++=0103020101312111)(1)(1PP P P P P nP P P P n I n np ΛΛΛΛ,简单平均指数为:x n P P P P P P n P P p n n -=+++=∑11110112021010()()ΛΛ。
简单综合指数方法存在两个缺点:(1)易受价格较高的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2)没有考虑各种商品的经济重要性。
简单平均指数先求比率再平均,克服了简单综合式价格指数的第一个缺点。
但它仍存在着与简单综合式价格指数相同的第二个缺点,难以准确地反映物价变动的一般水平。
3. 加权指数分哪两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加权指数区分为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两种,其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两种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此时两者在经济意义和数学性质上完全一致。
如果计算两种指数时所依据的资料也完全相同,则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
其区别在于:编制加权综合指数的基本问题是同度量因素问题,而加权平均指数不存在这个问题;编制加权综合指数需要全面资料和计算假定值,而加权平均指数不要求使用全面资料,也不计算假定值,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1fcc7f7a6137ee06eef9187a.png)
第10章统计指数——练习题●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销售量 ( 公斤 )销售价格 (元/公斤)品种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白菜550560 1.60 1.80黄瓜224250 2.00 1.90萝卜308320 1.000.90西红柿168170 2.40 3.00合计12501300────⑴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⑵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⑶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销售量×价格qp = q×p于是,对已知表格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销售价格销售量(公斤)(元/公斤)q0p0q0p1q1p0q1p1品种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q0q1p0p1白菜550560 1.6 1.88809908961008黄瓜2242502 1.9448425.6500475萝卜30832010.9308277.2320288西红柿168170 2.43403.2504408510合计12501300──2039.22196.821242281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 10002124104.16% ,2039.2q q p L q p===∑∑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12196.8107.73%2039.2p q p L q p===∑∑ 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 1112281103.83%2196.8q q p P q p===∑∑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 1112281107.39%2124pq p P q p===∑∑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可见:拉氏指数>帕氏指数 在经济意义上,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统计指数分析 习题及答案
![统计指数分析 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dc1a2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6.png)
第五章 统计指数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指数: 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对数,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化程度特殊相对数。
2. 总指数: 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3. 综合指数:通过综合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4. 同度量因素:计算总指数时起媒介作用和权数作用的因素。
5. 平均指数: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
6. 指数体系: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组成的整体。
二、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广义指数。
( √ )2. 总指数的平均性是以综合性为基础的,没有综合性就没有平均性。
( √ )3. 01q q K q =是总指数。
( × ) 个体指数4. 影响因素指数是有两个因素同时变动,并从属于某一现象总体指数的相对数,属于广义指数。
( ×)两个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变动,狭义指数 5. 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平均指数。
( × ) 综合指数6. 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
(√ )7.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虽然形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 ) 8. 在单位成本指数∑∑1011qz qz 中,1011q z q z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 × ) 表示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减的绝对额9.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独立的应用意义。
(√)10.加权平均总指数的编制,实质就是计算个体指数(或类指数)的平均数。
(√)11. 算术平均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
(√)12. 在建立指数体系时,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统计指数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b2c85ae76c66137ef061985.png)
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b. %c. %d.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c. 恩格尔系数d.人均消费支出 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固定的因素是(c )。
a .指数化指标 b.个体指数 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4.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c )。
a .1010p q p q k q ∑∑;b.1111p q p q k q ∑∑;c.000p q p q k q ∑∑; d.101p q p q k q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a )。
a. 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b.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c.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d.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 a .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相对指标7.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 d.平均指数 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解:(1+20%)/110%-100%=%-10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1+20%)=24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391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第⼗章统计指数⼀、填空题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4.指数按其采⽤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种是指数,⼀种是指数。
7.按照⼀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般⽅法是:指数是按拉⽒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是掌握,⼆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是掌握,⼆是掌握。
20.在零售物价指数中,K表⽰,W表⽰。
21.平均指数既可依据资料编制,也可依据资料编制,同时还可⽤估算的权数⽐重进⾏编制计算。
22.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23.总量指标⼆因素分析是借助于来进⾏,即当总量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时,才可据此进⾏因素分析。
24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是结果指数的分⼦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统计学》练习题(3)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48a20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b.png)
《统计学》练习题(3)答案《统计学》练习题(3)第9章1.下面的陈述错误的是(D )。
A.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B.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D.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2.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错误的是(C )。
A.-0.86 B.0.78 C.1.25 D.0 3.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错误的是(A )。
A.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B.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C.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绝对值不会大于14.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C )。
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5.在回归模型y=β0+β1x+ε中,ε反映的是(C )。
A.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部分B.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部分C.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D.由于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6.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C )。
A.相关系数的显著性B.回归系数的显著性C.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C )。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8.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 C )。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9.下面关于判定系数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B.取值范围是[-1,1]C.取值范围是[0,1]D.评价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一个统计量10.下面关于估计标准误差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D )。
1A.均方残差(MSE)的平方根B.对误差项ε的标准差σ的估计C.排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后,y随机波动大小的一个估计量D.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11.残差平方和SSE反映了y的总变差中(B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f80b9fd25022aaea998f0fcc.png)
第二章、练习题及解答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 要求:(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生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灯泡的使用寿命频数分布表3.某公司下属40个销售点2012年的商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解:(1)频数分布表(2)茎叶图第三章、练习题及解答1. 已知下表资料:试根据频数和频率资料,分别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
解:根据频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687034.35200xf x f===∑∑(件) 根据频率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34.35fx xf==∑∑(件)结论:对同一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资料计算的变量值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统计学》-第10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10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ca7a5f46527d3250ce054.png)
1•收集我国31个省(区、市)2007年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八项指标的数据,具体采用的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居民消费水平、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并对这八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
数据请见2012ChinaEcoDevp.asv。
该数据是2012年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大中型工业资产总值(亿元)、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居民消费水平(元)、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这八项指标。
SPSS各选项操作是按照课本中的步骤,此处省。
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最大的值能达到0.965,所以对该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有意义的。
表一相关矩阵按登记注册类镇私营地区居地区生型分全单位就货物周居民消商品零地区居民消费民消费水平产总值社会固业人员转量(亿费价格售价格水平(亿元)定资产平均工吨公里)指数指数(元)投资(亿资(元)(元)元)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1.000 .374 .074 .721 .595 1.000 .374 .074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374 1.000 .879 .340 .575 .374 1.000 .879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074 .879 1.000 .120 .504 .074 .879 1.000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721 .340 .120 1.000 .216 .721 .340 .120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595 .575 .504 .216 1.000 .595 .575 .504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044 -.311 -.389 .090 -.229 .044 -.311 -.389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417 -.112 .007 -.313 -.072 -.417 -.112 .007 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元).449 .965 .826 .407 .580 .449 .965 .826表2是SPSS俞出的一项表格,称为“解释的总方差”。
统计学第10章习题
![统计学第10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9941fcf524ccbff12184de.png)
一、 单项选择题:1. 某单位的营业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A) 5120 (B) 4120 (C) 5200320 (D)42003202. 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的指标是( )(A)逐期增长量 (B)累计增长量(C)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3.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 (A)na a ∑=(B)na a a a a a n n 2 (21321)+++++=-(C)12 (21321)-+++++=-n a a a a a a n n(D)∑-=--++++++=11112321212...22n i in n n f f a a f a a f a a a4. 某厂近四个月来的产品销售额如下:200万,210万,230万,270万,则平均增长速度 ( )(A)4200270 (B)3200270 (C)12002704- (D) 12002703-5 增长量是指(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B)基期水平与报告期水平之差(C)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减1(D)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6. 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8%,13%, 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 ) (A)4%13%8%5%3⨯⨯⨯ (B)4%113%108%105%103⨯⨯⨯(C)4%13%8%5%3⨯⨯⨯-1 (D)4%113%108%105%103⨯⨯⨯-17.某商店五年的营业额为:20万,30万,35万,45万,50万,则 平均增长速度为( )(A)530 (B) 430 (C)120505- (D) 120504-二、单项选择题1、 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 )A 、趋势B 、季节性C 、周期性D 、随机性2、某银行投资额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10%,2005年比2003年增长了15%,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 )A 、15%÷10%B 、115%÷110%C 、(110%×115%)+1D 、(115%÷110%)-13、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A 、15%B 、15.5%C 、4.8%D 、5%4、如果某月份的商品销售额为84万元,该月的季节指数为1.2,在消除季节因素后该月的销售额为()A、60万元B、70万元C、90.8万元D、100.8万元5、在以下资料中,应该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年平均数的是()6、某市近五年各年体恤衫销售量大体持平,年平均为1200万件,7月份的季节比率为220%,8月份月平均销售量比7月份低45%,正常情况下8月份的销售量应该是()A、1452万件B、121万件C、220万件D、99万件7.如果采用12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A、 12项数值B、 6项数值C 、5项数值D 、4项数值二、下列各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产品的销售与季节因素有关,现根据各年的季销售量数据测定季节变动,若某季的销售量明显受季节变动影响,则该季的季节指数肯定大于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统计指数——练习题●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⑵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⑶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销售量×价格qp = q×p于是,对已知表格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 10002124104.16% , 2039.2q q p L q p===∑∑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0102196.8107.73%2039.2p q p L q p===∑∑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 11012281103.83% 2196.8q q p P q p===∑∑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 1112281107.39%2124p q p P q p===∑∑ 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可见:拉氏指数>帕氏指数 在经济意义上,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销售量总指数说明消费者为保持与基期相同的消费价格,因调整增减的实际购买量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消费者为购买与基期相同数量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帕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计算期。
销售量总指数说明消费者在计算期购买的四种蔬菜,因销售量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价格总指数说明消费者在计算期实际购买的四种蔬菜,因价格的变化而导致实际开支增减的百分比。
●2.依据上题的资料,试分别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理想公式和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然后,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采用埃奇沃斯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1011011101()()212422814405103.9896%2039.22196.84236q q pp q p q p E q pp q p q p++==+++===+∑∑∑∑∑∑采用理想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103.994869%q F ===采用鲍莱公式编制销售量指数为:1011000111()()22104.16%103.83%104.00%2q q q q p q p B L P q p q p =+=++==∑∑∑∑与拉氏销售量指数和帕氏销售量指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q q q q q L B F E P >>>>即拉氏销售量指数最大,鲍莱销售量指数次大,理想销售量指数居中,埃奇沃斯销售量指数较小,帕氏销售量指数最小。
●3.某企业共生产三种不同的产品,有关的产量、成本和销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⑴⑵ 试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具有何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意义?解:设产量为q ,单位成本为p ,销售价格为r ,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产值=产量×价格 , 总成本=产量×单位成本 qr = q × r , qp = q × p⑴*以单位产品成本p 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P q :选择已知表格中的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数据,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 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于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1119450092.83% 101800qq p P q p===∑∑*以销售价格r 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P q再选择已知表格中的价格和产量数据,标注符号,并利用Excel 计算帕氏产量指数的构成元素如下:于是,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为 110111710093.27% 125550q q r P q r===∑∑⑵ 比较说明两种产量指数不同的经济分析意义: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导致总成本增减的百分比。
以销售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的该企业的帕氏产量指数说明,按计算期计算的三种产品,因产量的变化而导致总产值增减的百分比。
●4.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⑶ 再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⑷ 比较三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 ,价格为p ,则个体价格指数为i p ,销售额指标、销售量指标、价格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销售量×价格 qp = q × p⑴ 求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 ∑∑=00qp q p i A pp作Excel 表格计算公式元素:用基期加权的算术平均价格指数为:%73.1072.20398.219600===∑∑qp q p i A pp ;⑵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 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价格指数公式为 ∑∑=ppiq p q p H 1111作Excel 表格计算公式元素:即得用计算期加权的调和平均价格指数为:%39.107212422811111==∑∑=p pi q p q p H⑶ 用基期加权的几何平均指数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课本无此内容)●5.利用第4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试建立适当的指数体系,并就蔬菜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解:对总量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案为 qpq pVL P V L P =⨯∆=∆+∆⎧⎨⎩,亦即,⨯+⎧⎪⎛⎫⎛⎫⎪⎨⎛⎫ ⎪ ⎪ ⎪⎪ ⎪ ⎪⎝⎭ ⎪ ⎪⎪⎩⎝⎭⎝⎭物值指数=物量拉氏指数物价帕氏指数按拉氏指数计算按帕氏指数计算物 值=的因物量变化引的因物价变化引总增量起的物值增量起的物值增量 或者为:111011000010110010001110()()()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根据第4题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得:1011111104.16%107.39%111.86%q p q pq p q p q pq p⨯=⨯==∑∑∑∑∑∑100011101100()()84.8157241.8()q p q p q p q p q p q p -+-=+==-∑∑∑∑∑∑上述关系说明:四种蔬菜的销售量增长4.16%,使销售额增加84.8元;价格上涨7.39%,使销售额增加157元。
两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使销售额增长11.86%,增加总额为241.8元。
●6.已知某地区1997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360亿元,1998年比上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2%,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5% 。
试考虑,1998年与1997年对比:⑴ 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⑵ 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 ⑶ 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 ⑷ 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保持协调一致。
107.01%p p G ∑=解:这是因素分析题型,应该应用qpq pVL P V L P =⨯∆=∆+∆⎧⎨⎩指数体系,题中,农副产品收购总额、收购量与收购价格的关系为: 收购总额=收购量×收购价格 qp = q × p 则已知360q p=∑,V =1+12%,105%p P =,⑴求1998年与1997年对比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的收入额,亦即收购总额的增量11V q p q p∆=-∑∑:由已知得 110036012%43.2V qp q p ∆=-=⨯=∑∑ (亿元) ⑵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百分比为q L : 由指数体系得 112%106.67%105%q p V L P +===, 农民因此增加的收入,亦即为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导致收购总额增加量qL ∆: 由于 100q q pL q p=∑∑,得到1000q q pL q p =⨯∑∑于是, 1000000q L q q p q pL q p q p ∆=-=⨯-∑∑∑∑ 0(1)360 6.67%24.0qq p L=⨯-=⨯=∑ (亿元)⑶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5%,亦即105%p P =,农民增加的收入pP ∆, 由于 1110000pP q q p q pV q p L q p ∆=-=⨯-⨯∑∑∑∑ 000q p q L P q pL q p =⨯⨯-⨯∑∑(1)q p L P q p=⨯-⨯∑360106.67%5%19.2=⨯⨯= (亿元)⑷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由于 106.67%105%112q p L P ⨯=⨯= 而 112% ,V =对比得 q p V L P =⨯ 又由于 24.019.243q p L P ∆+∆=+= 而 43.2V ∆=, 对比得 q pL P V ∆+∆=∆可见,指数体系qpq pVL P V L P =⨯∆=∆+∆⎧⎨⎩成立,说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保持协调一致。
7.给出某城市三个市场上有关同一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数;⑵ 建立指数体系,从相对数的角度进行总平均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⑶ 进一步地,综合分析销售总量变动和平均价格变动对该种商品销售总额的影响。
解:⑴3483.220904908, 6967.220905636 , 3816.21960466810======假定x x x ⑵3816.26967.23483.26967.23816.23483.2=⨯,%23.113%84.114%60.98=⨯ ⑶3816.26967.21960209046685636⨯= %23.113%63.106%74.120⨯= , 6.6586.309968+≈8.下表是某工业管理局所属五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资料:排序。
解: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标准比值法)9.依据上题的有关资料,试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并按综合效益的好坏对其进行排序。
比较上面两种方法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并就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借以加深对有关综合评价方法的认识。
解:依据有关公式列表计算各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表: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览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上面两种方法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表现在D、E两个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排名不同。
原因在于两种方法的对比标准不同(以下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