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精品公开课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精品公开课课件
达成学习目标 1
等温线的概念
等温线:气温相等 的点连成的线。同一 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 温相等。
等温线分布图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 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像这样呈封 闭形状时,如果中心 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低温中心;反过来,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
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 等温线大致沿东西 方向延伸,说明南北 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气温差异小。
(1)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
温最低的大洲;你生活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2)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年均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气温约降低0.6℃。
点击
讨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因素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达成学习目标 2
1.[目标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
观测时间各部相同.如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 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
(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你能 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7月大陆气温高。
海洋与陆地性质不 同,海洋受热慢、散 热慢;陆地受热快、 散热快。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 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 降,海拔每上升100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

《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气温1.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概念: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单位:摄氏度,记作___。

(3)气温的观测:观测仪器主要是放在百叶箱里的_______、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_____和_____气温不同,夏季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气温高。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达标检测】下表是某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读后完成2~3题。

时间8时14时20时2时气温(℃)10 18 15 61.该地日平均气温是()A.12.25 ℃B.13 ℃C.11.25 ℃D.13.25 ℃2.该地气温日较差()A.等于12.25 ℃B.等于12 ℃C.小于12 ℃D.大于12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B.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D.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4.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气温变化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6.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拓展阅读】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主要考虑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对百叶箱所测气温的修正。

5.2.1+气温和降水+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5.2.1+气温和降水+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冬暖夏凉
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都相同吗?
A< B
规律三: 同纬度的地区, 海拔越高气温越 低(-0.6℃/100m)
(地形因素)
AB
南岳衡山祝融峰的海拔约为1300米,山麓海拔约为200米,此时山麓的气温 为3.6℃,请问山顶的气温为多少?(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3℃
祝融峰(1300m)
南岳大庙(200m)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 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海陆因素) 规律三: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0.6℃/100米)
(地形因素)
比较南北两条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 南 半球等温线更加平直,因为南半球几乎全部是 海洋 (海洋/陆地)
一、气温
1.概念: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 )表示。 2.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温的差异,是自然景观、生存环境差异
的主要原因。
图1-7 滑雪
图1-8 冲浪
3.气温的测定:
我们可以利用气象园中的百叶箱来测定气温。如果没有百叶箱,也可以 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对气温的观测,通常选择 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测量四次。
④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 ⑤年较差=月最高温-月最低温
P87活动② 有时候,我们人体感受到的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
最低气温会有明显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气温指的是离地面1.5米高的百 叶箱里测得的温度,测温必须在 比较空旷的地方完成,气象学上 所说的气温,即大自然状态下的 空气流动温度。
南北各异的景色

4.2.1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4.2.1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
湘教版七上 第四章第二节
课程标准(2022)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 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泼水成冰
冰天雪地
气温
气温 指大气的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一般用 ℃ 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的主 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A
B
1月,A地气温为 -20℃ ;B地气温为 0℃ 。说明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 海洋气温。
(2世)界同纬气度温的的陆地分,A布和B哪个气温高?哪个气温低?为什么?
同纬度情况下,B气温高,大于10度;A气温低,小于0度。原因:A处为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
(世3)界重气庆温海拔的约分26布0米,七月平均气温为28度,峨眉山海拔约
D.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5.①气温地高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半球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
课堂检测
为了对比南北半球气温分布状况,科学家们依据观测资料,绘制了北半球1月(图1) 和南半球7月(图2)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为( C)
A.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A.0℃—10℃
B.10℃—20℃
C.20℃—30℃ D.20℃
3.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
课堂检测
如图是世界局部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D)
A.等温线陆地比海洋平直
B.等温线北美洲较南美洲稀疏
C.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公开课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公开课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课题:气平和降水(第一课时)种类:校公然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气温的测定方法2、认识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散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域散布的规律。

3、能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气温散布图,能够说出生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

增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升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

利用图表剖析地理问题, 训练形象思想与抽象思想相联合的学习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课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均匀气温散布图教课难点:经过阅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能够说出生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学情剖析:关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观点,有的学生一直理解不了,这关于理解等温线、的观点较难,学生的逻辑剖析能力较差,读图剖析时不可以要求太高。

课前准备:上本节课前将学生疏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状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中间。

天气状况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时间第一天次日教课方法:读图剖析、启迪式发现法教课、讲练联合、分组议论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讲堂种类:综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企图教课过程复习前一节课复习发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点?什么是天气?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天气的主要特点?辨识常有天气符号。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学生活动学生回想回答创建情境,引入而后新课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学生积极讲话,是风力,阴天、晴日,仍是气温?活跃讲堂此刻天气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要穿上大衣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课件展现不一样呀?所以,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的景观图片,指引学生察看图片,说出致使图片中景观差异的原因。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时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个性化修改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天气和气候》梯级评价(教师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天气和气候》梯级评价(教师版)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项目天气气候含义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时间长短 短时间 长时间 特点 多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描述用词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严寒、干燥、湿润、昼夜温差大相同点 两者都是描述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质疑判断】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描述的是天气。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气候。

(×)3.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越有利于人们户外运动。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卫星云图的判读方法: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2.天气预报:(1)内容: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2)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

请填出常见天气符号含义。

3.空气质量日报:(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2)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漫画思考】今后外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答:及时查看天气预报,提前增减衣物。

探究主题影响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冬季来临,雾霾天气增多。

某实验中学七年级三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开展“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课题的调查。

下列表格是研究性学习小组跟随环境监测站在不同监测点检测到的PM2.5浓度活动的结果。

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μg/m3)学校人员集中,绿化好60步行街大型超市,交通拥挤100居民区车流量较小78汽车站车流量、人流量极大140造纸厂紧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北有燃煤发电厂460雾霾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PM2.51.五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学校,污染程度最重的是造纸厂。

2.请写出造纸厂采样点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机动车尾气、燃煤发电厂排放的烟尘和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气温1.概念:指空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2.观测:(1)观测方法:百叶箱或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

(2)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四次气温平均值即日平均气温。

3.气温变化:·画图在图中圈画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时间。

·填图填写出对应的气温数值。

(1)气温日变化。

①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年变化。

①变化规律。

地表状况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陆地7月1月1月7月海洋8月2月2月8月②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漫画助学】天冷了又到了洗澡不敢开始开始了就不敢结束的日子了【史说地理】世界历史最高气温非洲利比亚的埃尔阿奇亚地区,1922年9月13日,当地气温高达57.8 ℃。

世界历史最低气温1967年初,挪威在极点附近测得-94.5 ℃的低温。

【质疑判断】1.月平均气温就是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加之和。

(×)2.北半球陆地上某地区的气温年较差通常就是7月平均气温与1月平均气温的差。

(√)3.世界年平均气温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地点用线连接起来,就是等温线。

2.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的判读原则图示解析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温差相等,如图是4℃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密集,温差大(如图中C )稀疏,温差小(如图中D )根据等温线的闭合状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高温中心(如图中A )低温中心(如图中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大于20 ℃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

(2)北半球。

①1月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②7月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总结: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3)图中北半球10 ℃等温线在亚欧大陆中部向南凸出,发生大的弯曲,因为这里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总结: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低。

【漫画助学】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散发热量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是出现在12时,而是出现在14时。

2.夜晚失去太阳热量供应的地面热量不断散失,到第二天日出前后,地面热量散失殆尽,故温度最低。

【名师提醒】南半球比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原因是南半球陆地较少,气温受海陆因素和地形的影响小。

【妙招巧记】等温线弯曲的规律比同纬度气温等温线形状夏季陆地高凸向高纬冬季海洋夏季海洋低凸向冬季陆地低纬探究主题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开展“你出行,我策划”课题的调查。

将全班分为三个旅行策划组:“南极科考组”“海上探险组” “珠峰测量组”, 分别完成下列任务。

平均气温分布等温线1.1月份,去南极考察,他想象着要带的行李,却不知道沿途要穿什么衣服,请你帮他出谋划策,并说明理由。

答:羽绒服等防寒衣物,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2.“海上探险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等温线并没有完全与纬线平行,而是发生了弯曲,如果我们沿着同一条纬线观察,会发现海、陆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异,南、北半球中,中纬度地区等温线分布更密集的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3.珠峰测量组活动方案中除了提示大家要携带防晒用品、雨具之外,还特别强调:切记备好稍厚外套。

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答:有必要,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 气温低。

地区分布规律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陆差异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地势差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半球差异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半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降低(2020•怀化学业考)怀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成“探究水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如图,读图完成1、2 题。

1.实验数据中缺了夜晚砂石温度,你认为夜晚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B)A.24℃B.12℃C.21℃D.26℃2.该实验原理可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A)A.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喜欢到游泳池游泳B.暑假期间,小贝的爸爸带他去雪峰山避暑C.摄影爱好者老佘3 月份在怀化拍摄油菜花,7 月份赶到青海湖拍摄油菜花D.暑假期间,小聪喜欢早上帮父母干农活【思路破解】(1)先识别砂石和水的代表海陆性质不同。

(2)知道海陆的气温差异。

(3)依据实验原理,解释相应的地理现象。

【得分破解】(1)水升温降温慢,砂石升温降温快。

白天砂石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夜晚砂石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所以夜晚砂石的温度低于17℃。

(2)根据水陆气温差异的原理,炎热的夏季,游泳池中的水温比较低,所以孩子们夏季喜欢游泳。

(3)暑假期间去雪峰山避暑,影响因素是地形;怀化和青海湖的油菜在不同时间开花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暑假早上干农活是因为早上气温最低。

【触类旁通】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B.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约0.6℃C.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气温完全一致D.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气温1.(2020•铜仁学业考)铜仁市5月1日天气预报:晴,气温22℃~26℃,其中22℃大概出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B)A.午夜B. 日出之前C.日落之后D. 早晨8时(2020•银川学业考)读“银川市2020年6月27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银川市2020年6月27日气温变化曲线图2.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A)A.午后两点左右B.正午前后C.日出前后D.日落前后3.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D)A.2℃B.6℃C.10℃D.14℃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特点是(C)A.日平均气温高B.气温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大D.年平均气温低5.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A)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是7月,南半球是1月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6.(2020•青岛学业考)信息时代人们查阅天气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图是某日小明通过手机查询的青岛市最近五日的天气信息截屏。

从“今天”到周四的五天中,气温日较差的最大值是(B)A.6℃B.9℃C.10℃D.5℃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7、8题。

7.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A)A.北半球夏季B.南半球夏季C.南半球7月D.北半球1月8.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B)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2021·平顶山质检)读等温线图,完成9、10题。

9.图中标注的温度数据有一个地方不正确,请你找出不正确的数据(C)A.28℃B.20℃C.10℃D.8℃10.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地是高温中心B.丙地是低温中心C.乙地是高温中心D.丁地是低温中心11. (2021·钦州质检)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甲地为北半球的陆地B.乙地为北半球的陆地C.甲地为南半球的海洋D.乙地为南半球的海洋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0 ℃以下,全球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D.洋流(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4)南半球20 ℃等温线大致与南回归线平行,穿过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位置可互调)。

(5)图中A、B、C三地相比,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是B地,判断依据是B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

13. (2021·福州质检改编)实践探究背景: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洲一岛屿测得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超过20℃的气温值。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目的:了解气温年(季节)变化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题:气温的时间变化。

资料:某地区某年各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4.3 2.4 5.612.820.223.524.22.917.610.14.0 -1.6思考:(1)根据资料,在图中补充绘制该地区气温曲线图。

(2)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位于北(南/北)半球。

(3)请归纳该地区气温的年(季节)变化特点: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4)请简析该地气温年(季节)变化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写出一点)。

答:夏季气温高,利于森林、牧草、农作物的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温低,草木枯黄,容易发生冻害,影响农业生产;人们衣着厚重等。

(5)在我国旅游爱好者总结出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

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

请分别说明原因:“北上”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 ,“下海”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海洋上夏季气温低于大陆),“上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