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句子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知识大全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

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人生自古谁无死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留取丹心照汗青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3.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明月松间照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投石冲开水底天

4.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六、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

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七、对联和作官道德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等。一副对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事了。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和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写了这样的对联: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有5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嘉靖年间有位叫钱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上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作诗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立意是:我不判错案,你也别错告人: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权益极大,他的道署对联就是要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也很艺术: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

五曰政绩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