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问题练习题
折叠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折叠问题练习题1.点O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沿对角线AC 把正方形ABCD 折成直二面角D -AC -B . (Ⅰ)求EOF ∠的大小;(Ⅱ)求二面角E OF A --的大小. 解法一:(Ⅰ)如图,过点E 作EG ⊥AC ,垂足为G ,过点F 作FH ⊥AC ,垂足为H ,则2EG FH ==,22GH =.因为二面角D -AC -B 为直二面角, 22222cos90EF GH EG FH EG FH ∴=++-⋅222(22)(2)(2)012.=++-=又在EOF ∆中,2OE OF ==,22222222(23)1cos 22222OE OF EF EOF OE OF +-+-∴∠===-⋅⨯⨯.120EOF ∴∠= .(Ⅱ)过点G 作GM 垂直于FO 的延长线于点M ,连EM .∵二面角D -AC -B 为直二面角,∴平面DAC ⊥平面BAC ,交线为AC ,又∵EG ⊥AC ,∴EG ⊥平面BAC .∵GM ⊥OF ,由三垂线定理,得EM ⊥OF .∴EMG ∠就是二面角E OF A --的平面角. 在Rt ∆EGM 中,90EGM ∠=,2EG =,112GM OE ==, ∴tan 2EGEMG GM∠==.∴arctan 2EMG ∠=. 所以,二面角E OF A --的大小为arctan 2. 2.(2009福建卷文)(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DAB ︒∠=,2,4AB AD ==将CBD ∆沿BD 折起到EBD ∆的位置,使平面EDB ⊥平面ABD(I )求证:AB DE ⊥(Ⅱ)求三棱锥E ABD -的侧面积。
(I )证明:在ABD ∆中,2,4,60AB AD DAB ︒==∠=2222222cos 23,BD AB AD AB AD DAB AB BD AD AB DE∴=+-⋅∠=∴+=∴⊥又 平面EBD ⊥平面ABD平面EBD 平面,ABD BD AB =⊂平面ABD AB ∴⊥平面EBDDF ⊂ 平面,EBD AB DE ∴⊥ (Ⅱ)解:由(I )知,//,,AB BD CD AB CD BD ⊥∴⊥从而DE D ⊥在Rt DBE ∆中,23,2DB DE DC AB ====ABCDEFOOFABCDEC DMHGO FA BEGHMABCDEFO1232ABE S DB DE ∆∴=⋅=又AB ⊥ 平面,EBD BE ⊂平面,EBD AB BE ∴⊥ 14,42ABE BE BC AD S AB BE ∆===∴=⋅= ,DE BD ⊥ 平面EBD ⊥平面ABD ED ∴⊥,平面ABD 而AD ⊂平面1,,42ADE ABD ED AD S AD DE ∆∴⊥∴=⋅=综上,三棱锥E ABD -的侧面积,823S =+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3,AA 1=4,M 为AA 1的中点,P 是BC 上一点,且由P 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到M 点的最短路线长为29,设这条最短路线与C 1C 的交点为N 。
矩形的折叠问题(专题)
→ Bx
D
,故OE= 。
练习8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 ∠C=90º ,沿着B点的一条直线BE折 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 一点D重合。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 点D恰好是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 B 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 明D为AB中点。 条件:∠A=30º
E D A
证明:由轴对称可得,△BCE≌△BDE,∴ BC=BD , 在△ABC中,∵ ∠C=90º,∠A=30º, ∴ BC= ∴ BD =
答案:矩形的长为10,宽为8。
D F E A
C
B
4、求线段与面积间的变化关系
例5 已知一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 10,B和C都为锐角,M为AB上的一动点(M与A、B 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 (1)用x表示△AMN的面积SΔ AMN。 (2)Δ AMN沿MN折叠,设点A关于Δ AMN对称的点为A¹ , Δ A¹ MN与四边形BC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①试求出 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 少?
矩形的折叠问题
(复习课)
练习1 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 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沿 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 重合,求CD
A E C B D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点D 落在BC边上点F处,已知AB=8, BC=10,求EC的长 D A
E B F C
练习2 如图,在梯形ABCD中, DCAB,将梯形对折,使点D、 C分别落在AB上的D¹ 、C¹ 处, 折痕为EF。若CD=3,EF=4, 则AD¹ +BC¹ = 。
折叠数学练习题
折叠数学练习题一、折纸问题折纸问题是一个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张纸,初始状态下它是平铺在桌子上的。
现在我们要对这张纸进行一系列的折叠操作。
1. 折叠一次:将纸的左下角折叠到右上角。
这样纸上面会有两个角,下面会有一个角。
2. 折叠两次:再将纸的左下角折叠到右上角。
这样纸上面会有四个角,下面会有一个角。
3. 折叠三次:再将纸的左下角折叠到右上角。
这样纸上面会有八个角,下面会有一个角。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发现每次折叠,纸上面的角的数量都是前一次折叠的两倍。
假设我们折叠纸的次数为n,那么最终纸上面的角的数量是2^n。
二、应用折纸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它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1. 地图折叠:在地图制作过程中,为了将较大的地图装入更小的空间,常常需要对地图进行折叠。
折纸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折叠后地图上角的数量,从而设计更紧凑的地图。
2. 空间展开:在一些工程领域,为了研究或测试某些结构的性质,需要将其展开成平面状态进行观察。
折纸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展开后的结构上角的数量,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材料优化:通过折纸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索如何将一定面积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根据角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材料的面积,并进行优化。
三、拓展问题除了折纸问题,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拓展问题。
1. 折纸长度:相信许多人在小时候都玩过将一张长方形纸张对折,然后剪开,得到两个等长的矩形纸张的游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有一张长方形纸张,以及一段给定的长度,该如何通过折叠来得到这段给定长度的纸张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折纸问题的原理进行解答。
2. 折纸形状:如果我们将一张纸对折多次,能否得到一个特定的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或者五角星等。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折纸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折纸数学练习题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你对折纸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激发你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2章 三角形折叠问题专题练习(答案)
三角形折叠问题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处,如果∠A=26°,那么∠CDE度数为()A.71°B.64°C.80°D.45°【答案】A2.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答案】B3.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阴影部分剪掉,把剩余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答案】A4.学剪五角星:如图,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①的虚线对折,得到图②,然后将图②沿虚线折叠得到图③,再将图③沿虚BC剪下△ABC,展开即可得到一个五角星.如果想得到一个正五角星(如图④),那垂直A.B.C.D.A.126°B.108°C.100°D.90°【答案】A5.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的点A′处,折痕为CD,则∠A′DB等于()A.40°B.30°C.20°D.10°【答案】C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6 B.6 2 C.2 3 D.32【答案】D【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C=6,∴BD=ED=3,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2BD=2×3=32,故选D.7.如图,把等腰直角△ABC沿BD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AB=BE B.AD=DC C.AD=DE D.AD=EC【答案】B【解析】由折叠知△BAD≌△BED,∴AB=BE,AD=DE.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45°.DEC=90°,∴∠EDC=∠C=45°,∴DE=EC,∴AD=EC.∵CD>DE,∴CD>AD,故选B.8.如图所示,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A.1B.2C.3D.4【答案】D9. 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长AC =6 cm ,BC =8 cm ,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如图),则CD 等于( )A .254cmB .223cmC .74cmD .53cm【答案】C【解析】设CD =x cm ,则AD =BD =(8-x )cm ,又AC =6 cm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62+x 2=(8-x )2,∴x =74.二、填空题10.把一张纸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AOB ′=70°,则∠BOG =__________.【答案】55°11.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B 点落到了B'点处.若∠1+∠2=80°,则∠B'=__________.【答案】40°【解析】由外角定理可得∠1+∠2=2∠B',∴∠B'=40°.12.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D 的位置,且ED ⊥BC ,则∠EFD =__________.【答案】45°【解析】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FE =∠EFD .∵△ABC 为等边三角形,∴∠B =60°,∠C =60°,∠A =∠EDF =60°. ∵ED ⊥BC ,∴△EDC 为直角三角形.∴∠FDB =30°.∴∠AFE +∠EFD =60°+30°=90°. ∴∠EFD =45°.13.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沿直线MN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MN 与AC 交于点D ,已知∠DBC =15°,则∠A 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50°14.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将边BC 沿斜边上的中线CD 折叠到CB ′,如果∠B =50°,那么∠ACB ′=__________.【答案】10°15.如图所示,把△ABC 沿EF 翻折,折叠后的图形如图所示.如果∠A =60°,∠1=95°,那么∠2=__________.【答案】25°【解析】∵把△ABC 沿EF 翻折, ∴∠BEF =∠B ′EF ,∠CFE =∠C ′FE . ∴180°-∠AEF =∠1+∠AEF , 180°-∠AFE =∠2+∠AFE .∵∠1=95°,∴∠AEF =12×(180°-95°)=42.5°.∴∠AFE =180°-60°-42.5°=77.5°. ∴180°-77.5°=∠2+77.5°.∴∠2=25°.16.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DE ∥BC ,将△ADE 沿DE 翻折,点A 落在平面内的点A ′处,若∠B =50°,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80°【解析】∵DE∥BC,∴∠ADE=∠B=50°.∵∠ADE=∠A′DE,∴∠A′DA=2∠B.∴∠BDA′=180°-2∠B=80°.17.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A=50°,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点B处,折痕为DE,则∠CBE=__________.【答案】15°18.如图,△ABC中,D是边AB上的一点,过D作DE∥BC交边AC于点E,过点A作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A',连结A'D交AC于点O,A'D与AC互相平分.若△DOE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A'OEDCBA【答案】1819.如图,在Rt△ABC中,∠C=90°,沿过点B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D处,则∠A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答案】30°【解析】由题意得,BC=BD=AD,∴在Rt△ABC中,BC=12AB,∴∠A=30°.20.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F处,若∠B=50°,则∠BDF=__________.【答案】80°【解析】由折叠得AD=DF,又AD=BD,∴BD=DF,又∠B=50°,∴∠BDF=180°-50°×2=80°..如图,一副三角板拼在一起,O为AD的中点,AB=a.将△ABO沿BO对折于△A′BO,M为BC上一动点,则A′M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6-24a2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且点A'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cm.A'CABDE【答案】3【解析】折叠问题的实质是“轴对称”,解题关键是找出经轴对称变换所得的等量关系.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所以AD=A'D,AE=A'E,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等于BC+BD+CE+A'D+A'E=BC+BD+CE+AD+AE=BC+AB+AC=3cm.45︒60︒A′BMAODC。
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折叠问题》培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折叠问题》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 )A.50°B.60°C.75°D.85°2.如图,将长方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人D于点E,若∠DBC=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3.如图,将矩形ABCD沿EM折叠,使顶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N上.若AB=6,AD=9,则五边形ABMND的周长为( )A.28B.26C.25D.224.如图,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AB=8,AD=6,将纸片折叠,使得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沿DE向右翻折,AE与BC的交点为F,则△C EF的面积为( )A.12B.98C.2D.4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将矩形的一角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的B ´点处,若AB /=4,则折痕EF 的长度为( )A.8B.4 5C.5 5D.106.将矩形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 ,EG ,FG 为折痕,若顶点A ,C ,D 都落在点O 处,且点B ,O ,G 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 ,O ,F 在另一条直线上,则AD :AB 的值为( )A.65B. 2C.32 D. 37.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33,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现将△PCD 沿直线P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1处,则点B 到点C 1的最短距离为( )A.5B.4C.3D.28.将一张宽为4cm 的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A.833cm 2B.8cm 2C.1633cm 2 D.16cm 2二、填空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3,0),连结AB,将△AOB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10.将正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对折,使边AD与BC重合,折痕为EF,连接AE,将AE折叠到AB上,折痕为AH,则BH:BC的值是.1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在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点G在AF上,将△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上的点H处,有下列结论:①∠EBG=45°;②△DEF∽△ABG;③S△ABG =32S△FGH;④AG+DF=FG.其中正确的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a,点E在边BC上,且BE=35a.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若点B的对应点B′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a的值为.13.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ACB=90°,AB=10,AC=6,点D为BC边上的任一点,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直角顶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则CD的长为.14.如图,把一个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 轴上,连接OB,将纸片O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D的位置上.若AC=5,OC=2BC,则点D的坐标 .三、解答题15.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叠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结AG.(1)求证:△ABG≌△AFG;(2)求BG的长.16.将矩形ABCD折叠使A,C重合,折痕交BC于E,交AD于F,(1)求证:四边形AECF为菱形;(2)若AB=4,BC=8,求菱形的边长;(3)在(2)的条件下折痕EF的长.1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18.小王剪了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操作一:如图1,将Rt△ABC沿某条直线折叠,使斜边的两个端点A与B重合,折痕为DE.(1)如果AC=6cm,BC=8cm,可求得△ACD的周长为;(2)如果∠CAD:∠BAD=4:7,可求得∠B的度数为;操作二:如图2,小王拿出另一张Rt△ABC纸片,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若AC=9cm,BC=12cm,请求出CD的长.19.矩形AOBC中,OB=8,OA=4.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BC边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边AC交于点E.(1)当点F运动到边BC的中点时,求点E的坐标;(2)连接EF、AB,求证:EF∥AB;(3)如图2,将△CEF沿EF折叠,点C恰好落在边OB上的点G处,求此时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0.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1)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2)如果M为CD边上的任意一点,设AB=2a,问△CMG的周长是否与点M的位置有关?若有关,请把△CMG的周长用含DM的长x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21.如图,抛物线L:y=﹣x2+bx+c经过点A(1,0)和点B(5,0),已知直线l的解析1式为y=kx﹣5.的解析式、对称轴和顶点坐标.(1)求抛物线L1(2)若直线l将线段AB分成1:3两部分,求k的值;(3)当k=2时,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点P是抛物线位于直线上方的一点,当△PMN面积最大时,求P点坐标,并求面积的最大值.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折叠到x轴下方,将这部分图象与原抛物线(4)将抛物线L1剩余的部分组成的新图象记为L2①直接写出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x的取值范围;有四个交点时k的取值范围.②直接写出直线l与图象L2答案1.C2.D3.A.4.C.5.C.6.B.7.C.8.B9.答案为:y=﹣12x+32.10.答案为:52﹣12.11.答案为:①③④.12.答案为:53或53.13.答案为:3或24 7.14.答案为:(﹣0.6,0.8)15.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90°,AD=AB.由折叠可知,AD=AF,∠AFE=∠D=90°,∴∠AFG=90°,AB=AF.∴∠B=∠AFG=90°.又∵AG=AG,∴Rt△ABG≌Rt△AFG(H.L.).(2)解:∵△ABG≌△AFG,∴BG=FG.设BG=FG=x,则GC=6﹣x,∵E为CD的中点,∴EG=x+3,在Rt△CEG中,由勾股定理,得32+(6﹣x)2=(x+3)2,解得x=2,∴BG=2.16.证明:(1)∵矩形ABCD折叠使A,C重合,折痕为EF,∴OA=OC,EF⊥AC,EA=EC,∵AD∥AC,∴∠FAC=∠ECA,在△AOF和△COE中,∴△AOF≌△COE,∴OF=OE,∵OA=OC,AC⊥EF,∴四边形AECF为菱形;(2)①设菱形的边长为x,则BE=BC﹣CE=8﹣x,AE=x,在Rt△ABE中,∵BE2+AB2=AE2,∴(8﹣x)2+42=x2,解得x=5,即菱形的边长为5;②在Rt△ABC中,AC=45,∴OA=12AC=25,在Rt△AOE中,AE=5,OE=5,∴EF=2OE=25.17.解:(1)△AED≌△CEB′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B′C=BC=AD,∠B′=∠B=∠D=90°,又∵∠B′EC=∠DEA,∴△AED≌△CEB′;(2)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AC=∠CAB,∵CD∥AB,∴∠CAB=∠ECA,∴∠EAC=∠ECA,∴AE=EC=8﹣3=5.在△ADE中,AD=4,延长HP交AB于M,则PM⊥AB,∴PG=PM.∴PG+PH=PM+PH=HM=AD=4.18.解:操作一:(1)14 (2)35º操作二:∵AC=9cm,BC=12cm,∴AB=15(cm),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C=AE=9cm,∴BE=AB﹣AE=6cm,设CD=x,则BD=12﹣x,DE=x,在Rt△BDE中,由题意可得方程x2+62=(12﹣x)2,解得x=4.5,∴CD=4.5cm.19.解:(1)∵四边形OACB是矩形,OB=8,OA=4,∴C(8,4),∵AE=EC,∴E(4,4),∵点E在y=kx上,∴E(4,4).(2)连接AB,设点F(8,a),∴k=8a,∴E(2a,4),∴CF=4﹣a,EC=8﹣2a,在Rt△ECF中,tan∠EFC===2,在Rt△ACB中,tan∠ABC==2,∴tan∠EFC=tan∠ABC,∴∠EFC=∠ABC,∴EF∥AB.(3)如图,设将△CEF沿EF折叠后,点C恰好落在OB上的G点处,∴∠EGF=∠C=90°,EC=EG,CF=GF,∴∠MGE+∠FGB=90°,过点E作EM⊥OB,∴∠MGE+∠MEG=90°,∴∠MEG=∠FGB,∴Rt△MEG∽Rt△BGF,∵点E(,4),F(8,),∴EC=AC﹣AE=8﹣,CF=BC﹣BF=4﹣,∴EG=EC=8﹣,GF=CF=4﹣,∵EM =4,∴=,∴GB =2,在Rt △GBF 中,GF 2=GB 2+BF 2,即:(4﹣)2=(2)2+()2,∴k =12,∴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12x . 20.证明:(1)DE 为x ,则DM =1,EM =EA =2﹣x ,在Rt △DEM 中,∠D =90°,∴DE 2+DM 2=EM 2x 2+12=(2﹣x)2x =34,∴EM =54.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由(1)知,DE =34,DM =1,EM =54∴DE :DM :EM =3:4:5;(3)△CMG 的周长与点M 的位置无关.证明:设DM =x ,DE =y ,则CM =2a ﹣x ,EM =2a ﹣y ,∵∠EMG =90°,∴∠DME +∠CMG =90°.∵∠DME +∠DEM =90°,∴∠DEM =∠CMG ,又∵∠D =∠C =90°△DEM ∽△CMG ,∴△CMG 的周长为CM +CG +MG =. 在Rt △DEM 中,DM 2+DE 2=EM 2即x 2+y 2=(2a ﹣y)2整理得4a 2﹣x 2=4ay ,∴CM+MG+CG==4a.所以△CMG的周长为4a,与点M的位置无关.21.解:(1)∵抛物线L1:y=﹣x2+bx+c经过点A(1,0)和点B(5,0)∴y=﹣(x﹣1)(x﹣5)=﹣(x﹣3)2+4,∴抛物线L1的解析式为y=﹣x2+6x﹣5对称轴:直线x=3顶点坐标(3,4);(2)∵直线l将线段AB分成1:3两部分,则l经过点(2,0)或(4,0),∴0=2k﹣5或0=4 k﹣5∴k=52或k=54.(3)如图1,设P(x,﹣x2+6x﹣5)是抛物线位于直线上方的一点,解方程组,解得或不妨设M(0,﹣5)、N(4,3)∴0<x<4过P做PH⊥x轴交直线l于点H,则H(x,2x﹣5),PH=﹣x2+6x﹣5﹣(2x﹣5)=﹣x2+4x,S△PMN =12PH•x N=(﹣x2+4x)×4=﹣2(x﹣2)2+8∵0<x<4∴当x=2时,SPMN最大,最大值为8,此时P(2,3) (4)如图2,A(1,0),B(5,0).由翻折,得D(3,﹣4), ①当x ≤1或3≤x ≤5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②当y=kx ﹣5过D 点时,3k ﹣5=﹣4,解得k=13, 当y=kx ﹣5过B 点时,5k ﹣5=0,解得k=1,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在BD 之间时有四个交点,即13<k <1, 当13<k <1时,直线l 与图象L 2有四个交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技巧》练习题(附带答案)类型一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三角形的折叠问题1.如图 △ABC 中 ∠ACB =90° AC =8 BC =6 将△ADE 沿DE 翻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 则CE 的长为 .思路引领:设CE =x 则AE =BE =8﹣x 在Rt △BCE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62+x 2=(8﹣x )2 即可解得答案.解:设CE =x 则AE =BE =8﹣x在Rt △BCE 中 BC 2+CE 2=BE 2∴62+x 2=(8﹣x )2解得x =74故答案为:74.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 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2.(2021秋•介休市期中)如图所示 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C =90° AC =8cm BC =6cm 将斜边AB 翻折 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 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cm .思路引领:根据勾股定理可将斜边AB 的长求出 根据折叠的性质知 AE =AB 已知AC 的长 可将CE 的长求出.解:在Rt △ABC 中∵∠C=90°AC=8cm BC=6cm∴AB=√AC2+BC2=10cm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AB=10cm∵AC=8cm∴CE=AE﹣AC=2cm即CE的长为2cm故答案为: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翻折问题将图形进行折叠后两个图形全等是解决折叠问题的突破口.3.(2020秋•金台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点E F在边AB上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1)求∠ECF的度数;(2)若CE=4 B′F=1 求线段BC的长和△ABC的面积.思路引领:(1)由折叠可得∠ACE=∠DCE=12∠ACD∠BCF=∠B'CF=12∠BCB' 再根据∠ACB=90°即可得出∠ECF=45°;(2)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41设AE=x则AB=x+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E2+CE2=AB2﹣BC2即x2+42=(x+5)2﹣41 求得x=165得出AE的长和AB的长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S△ABC.解:(1)由折叠可得∠ACE=∠DCE=12∠ACD∠BCF=∠B'CF=12∠BCB'又∵∠ACB=90°∴∠ACD+∠BCB'=90°∴∠ECD+∠FCD=12×90°=45°即∠ECF=45°;(2)由折叠可得:∠DEC=∠AEC=90°BF=B'F=1 ∴∠EFC=45°=∠ECF∴CE=EF=4∴BE=4+1=5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C=√BE2+CE2=√52+42=√41设AE=x则AB=x+5∵Rt△ACE中AC2=AE2+CE2Rt△ABC中AC2=AB2﹣BC2∴AE2+CE2=AB2﹣BC2即x2+42=(x+5)2﹣41解得:x=16 5∴AE=165AB=AE+BE=165+5=415∴S△ABC=12AB×CE=12×415×4=82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22秋•安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 重合.(1)若∠A=34°则∠CBD的度数为;(2)当AB=m(m>0)△ABC的面积为2m+4时△BCD的周长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若AC=8 BC=6 求AD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折叠可得∠1=∠A=3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6°进而得到∠CBD=22°;(2)根据三角形ACB的面积可得12AC•BC=2m+4 进而得到AC•BC=4m+8 再在Rt△CAB中CA2+CB2=BA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的长进而得到△BCD的周长;(3)根据折叠可得AD=DB设CD=x则AD=BD=8﹣x再在Rt△CD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2+62=(8﹣x)2再解方程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AD的长.解:(1)∵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 使△ADE 与△BDE 重合∴∠ABD =∠A =34°∵∠C =90°∴∠ABC =180°﹣90°﹣34°=56°∴∠CBD =56°﹣34°=22°故答案为:22°;(2)∵△ABC 的面积为2m +4∴12AC •BC =2m +4 ∴AC •BC =4m +8∵在Rt △CAB 中 CA 2+CB 2=BA 2 AB =m∴CA 2+CB 2+2AC •BC =BA 2+2AC •BC∴(CA +BC )2=m 2+8m +16=(m +4)2∴CA +CB =m +4∵AD =DB∴CD +DB +BC =m +4.即△BCD 的周长为m +4故答案为:m +4;(3)∵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 使△ADE 与△BDE 重合∴AD =DB设CD =x 则AD =BD =8﹣x在Rt △CDB 中 CD 2+CB 2=BD 2x 2+62=(8﹣x )2解得:x =74AD =8−74=254.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 以及勾股定理 完全平方公式 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 以及折叠后哪些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5.(2021秋•章丘区期中)(1)如图① Rt △ABC 的斜边AC 比直角边AB 长2cm 另一直角边BC 长为6cm 求AC 的长.(2)拓展:如图②在图①的△ABC的边AB上取一点D连接CD将△ABC沿CD翻折使点B的对称点E落在边AC上.①AE的长.②求DE的长.思路引领:(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即可求解;(2)①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C=∠DBC=90°DE=DB EC=BC=6cm于是得到答案;②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可求DE的长.解:(1)设AB=xcm则AC=(x+2)cm∵AC2=AB2+BC2∴(x+2)2=x2+62解得x=8∴AB=8cm∴AC=8+2=10(cm);(2)①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C=∠DBC=90°DE=DB EC=BC=6cm∴∠AED=90°AE=AC﹣EC=4(cm);②设DE=DB=ycm则AD=AB﹣BD=(8﹣y)cm在Rt△ADE中AD2=AE2+DE2∴(8﹣y)2=42+y2解得:y=3∴DE=3(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长方形的折叠问题6.(2022•纳溪区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 AD=3 点E为BC上一点把△CDE沿DE翻折 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F 处 则CE 的长为 .思路引领: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F 的长度 再利用折叠的性质 在△BEF 中求解BE 的长 即可得出CE 的长度.解:在矩形ABCD 中 AB =5 AD =3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F =DC =AB =5∴AF =√DF 2−AD 2=√52−32=4∴BF =AB ﹣AF =5﹣4=1设CE =x 则:EF =CE =x BE =BC ﹣CE =3﹣x在Rt △BEF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12+(3﹣x )2=x 2解得:x =53∴CE =53故答案为:53.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AF 求出BF 的长度.7.(2021•郯城县校级模拟)如图 在长方形ABCD 中 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 使点D 与点B 重合 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cm 2.A .12B .10C .6D .15思路引领:由长方形的性质得BAE =90° 再由折叠的性质得BE =ED 然后在Rt △ABE 中 由勾股定理得32+AE2=(9﹣AE)2解得AE=4(cm)即可求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BAE=90°∵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9=AE+DE=AE+BE∴BE=9﹣AE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32+AE2=(9﹣AE)2解得:AE=4(cm)∴S△ABE=12AB•AE=12×3×4=6(cm2)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2020春•余干县校级期末)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试说明B'E=BF;(2)设AE=a AB=b BF=c试猜想a b 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折叠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即可说明;(2)根据折叠的性质将AE、AB、BF都转化到直角三角形△A'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 b c之间的关系.(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得:B'F=BF∠B'FE=∠BFE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D∥BC∴∠B'EF=∠BFE∴∠B'FE=∠B'EF∴B'F=B'E∴B'E=BF.(2)解:a b c之间的关系是a2+b2=c2.理由如下:由(1)知B'E=BF=c由折叠的性质得:∠A'=∠A=90°A'E=AE=a A'B'=AB=b.在△A'B'E中∵∠A'=90°∴A'E2+A'B'2=B'E2∴a2+b2=c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利用折叠的性质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9.(2020秋•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起来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D 与G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 宽AB为4 求:(1)DE的长;(2)求阴影部分△GED的面积.思路引领:(1)设DE=EG=x则AE=8﹣x在Rt△AEG中根据AG2+EG2=AE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过G点作GM⊥AD于M根据三角形面积不变性AG×GE=AE×GM求出GM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1)设DE=EG=x则AE=8﹣x在Rt△AEG中AG2+EG2=AE2∴16+x2=(8﹣x)2解得x=3∴DE=3.(2)过G 点作GM ⊥AD 于M则12•AG ×GE =12•AE ×GM AG =AB =4 AE =CF =5 GE =DE =3 ∴GM =125∴S △GED =12GM ×DE =18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不变性 灵活运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正方形的折叠问题10.(2019•黔东南州一模)如图 将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 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 点C 落在点Q 处 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为( )A .32B .3C .94D .154思路引领:由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EF =DE AB =AD =6cm ∠A =90° 由勾股定理可求AF 的长.解:∵将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 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EF =DE AB =AD =6cm ∠A =90°∵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3cm在Rt △AEF 中 EF 2=AF 2+AE 2∴(6﹣AF )2=AF 2+9∴AF=9 4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是本题的关键.11.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思路引领: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NE由中点的性质可得EC=4cm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D=90°;设CN的长度为xcm则EN=DN=(8﹣x)cm接下来在直角△CEN中运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CN的长度.解:∵四边形MNEF是由四边形ADMN折叠而成的∴DN=NE.∵E是BC的中点且BC=8cm∴EC=4c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设CN的长度为xcm则EN=DN=(8﹣x)cm由勾股定理NC2+EC2=NE2得x2+42=(8﹣x)2解得x=3.故选:A.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问题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第二部分专题提优训练1.(2022秋•慈溪市校级期中)在Rt△ABC中∠B=90°AB=4 BC=8 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将△ABC沿着DE进行翻折点A和点C重合则EC=.思路引领:设EC =x 在Rt △ABE 中 由勾股定理得42+(8﹣x )2=x 2 即可解得答案.解:设EC =x 则BE =8﹣x∵将△ABC 沿着DE 进行翻折 点A 和点C 重合∴AE =EC =x在Rt △ABE 中 AB 2+BE 2=AE 242+(8﹣x )2=x 2解得x =5∴EC =5故答案为: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 能应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2.(2021秋•靖江市期中)如图 在Rt △ABC 中 ∠C =90° D 是AB 的中点 AD =5 BC =8 E 是直线BC 上一动点 把△BDE 沿直线ED 翻折后 点B 落在点F 处 当FD ⊥BC 时 线段BE 的长为 .思路引领:分点F 在BC 下方 点F 在BC 上方两种情况讨论 由勾股定理可BC =4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BD AD =BP BC =DP AC =12 求出FP 由勾股定理可求BE 的长. 解:若点F 在BC 下方时 DF 与BC 交于点P 如图1所示:∵D 是AB 的中点∴BD =AD =5∴AB =2AD =10∵∠C =90° BC =8∴AC =√AB 2−BC 2=√102−82=6∵点D 是AB 的中点∵FD ⊥BC ∠C =90°∴FD ∥AC∴BD AD =BP BC =DP AC =12 ∴BP =PC =12BC =4 DP =12AC =3∵△BDE 沿直线ED 翻折∴FD =BD =5 FE =BE∴FP =FD ﹣DP =5﹣3=2在Rt △FPE 中 EF 2=FP 2+PE 2∴BE 2=22+(4﹣BE )2解得:BE =52;若点F 在BC 上方时 FD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P 如图2所示:FP =DP +FD =3+5=8在Rt △EFP 中 EF 2=FP 2+EP 2∴BE 2=64+(BE ﹣4)2解得:BE =10故答案为:52或10.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 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 在Rt △ABC 中 AC =6 BC =8 D 为BC 上一点 将Rt △ABC 沿AD 折磨 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E 点 求BD 的长.思路引领:由勾股定理求出AB=10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CD=DE∠C=∠AED=90°AE=AC=6 得出BE=AB﹣AE=4 ∠BED=90°设CD=ED=x则BD=8﹣x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Rt△ABC中AC=6 BC=8∴AB=√62+82=10由折叠的性质得:CD=DE∠C=∠AED=90°AE=AC=6∴BE=AB﹣AE=4 ∠BED=90°设CD=ED=x则BD=8﹣x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BD=8﹣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18秋•襄汾县校级月考)如图在Rt△ABC中∠C=90°AC=8 BC=6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边AB上的点C'处求AD的长及四边形BCDC′的面积.思路引领: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 C′D=CD然后求出AC′设AD=x表示出C′D、A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A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四边形BCDC′的面积.解:∵∠C=90°AC=8 BC=6∴AB=√AC2+BC2=10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BC=6 C′D=CD∴AC′=AB﹣BC′=10﹣6=4设CD=x则C′D=x AD=8﹣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即42+x2=(8﹣x)2解得x=3即CD=3∴AD=8﹣x=5;由折叠可知:S△BCD=S△BC′D∴四边形BCDC′的面积=2S△BCD=2×12×CD•BC=3×6=1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2021春•厦门期中)在矩形ABCD中AB=3 BC=4 E是AB上一个定点点F是BC上一个动点把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B的对应点B′落在矩形内部.若DB′的最小值为3 则AE=53.思路引领:连接DE则DB′+EB′≥DE由EB′=EB为定值故当D E B′三点共线时DB′最小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解.解:如图1 连接DE由折叠性质可得:EB′=EB∵DB′+EB′≥DE∴DB′≥DE﹣EB′=DE﹣EB∵点E为定点∴EB为定值∴当D E B′三点共线时DB′最小且最小值为3∴DB′=3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A =90° AD =BC =4设AE =x 则:EB ′=EB =AB ﹣AE =3﹣x∴ED =EB ′+DB ′=3﹣x +3=6﹣x在Rt △AED 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x 2+42=(6﹣x )2解得:x =53∴AE =53故答案为:53.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 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6.(2021秋•城阳区校级月考)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 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 折痕为EF .若AB =3cm BC =5cm 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 )cm 2.A .2B .3.4C .4D .5.1思路引领:由矩形的性质得AD =BC =5cm CD =AB =3cm ∠A =90° 再由折叠的性质得A 'D =AB =3cm ∠A '=∠A =90° AE '=AE 设AE =xcm 则A ′E =xcm DE =(5﹣x )cm 然后在Rt △A 'DE 中 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 解方程 进而得出DE 的长 即可解决问题.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3cm BC =5cm∴AD=BC=5cm CD=AB=3cm∠A=90°由折叠的性质得:A'D=AB=3cm∠A'=∠A=90°AE'=AE 设AE=xcm则A′E=xcm DE=(5﹣x)cm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D2=ED2即x2+32=(5﹣x)2解得:x=1.6∴DE=5﹣1.6=3.4(cm)∴△DEF的面积=12DE•CD=12×3.4×3=5.1(cm2)故选:D.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2017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交CD于点F结果发现F点恰好是DC的中点若BC=2√6则AB的长为?思路引领:连接EF由折叠性质得AE=EG∠A=∠EGB=90°BG=AB则∠EGF=90°易证EG=DE由矩形的性质得AB=CD∠C=∠D=90°推出∠EGF=∠D=90°由HL证得Rt△EGF≌Rt△EDF得出FG=FD求得CF=DF=FG=12CD=12AB BF=BG+FG=32AB由勾股定理得出BC2+CF2=BF2即可得出结果.解:连接EF如图所示:由折叠性质得:AE=EG∠A=∠EGB=90°BG=AB ∴∠EGF=90°∵点E是AD的中点∴AE=DE∴EG=D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C=∠D=90°∴∠EGF =∠D =90°在Rt △EGF 与Rt △EDF 中 {EG =ED EF =EF∴Rt △EGF ≌Rt △EDF (HL )∴FG =FD∵F 点恰好是DC 的中点∴CF =DF =FG =12CD =12AB∴BF =BG +FG =AB +12AB =32AB在Rt △BCF 中 BC 2+CF 2=BF 2即:(2√6)2+(12AB )2=(32AB )2 解得:AB =2√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2018春•新抚区校级期中)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已知AD =10 AB =8 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 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 求CE 的长.思路引领: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 =BC =10 AB =CD =8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 =AD =10 EF =DE 在Rt △ABF 中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 =6 则CF =BC ﹣BF =4 设CE =x 则DE =EF =8﹣x 然后在Rt △E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x 2+42=(8﹣x )2 再解方程即可得到CE 的长.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10 AB =CD =8∵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 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AF=AD=10 EF=DE在Rt△ABF中∵BF=√AF2−AB2=6∴CF=BC﹣BF=10﹣6=4设CE=x则DE=EF=8﹣x在Rt△ECF中∵CE2+FC2=EF2∴x2+42=(8﹣x)2解得x=3即CE=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9.(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将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设折痕为EF(如图(1));再沿过点D的折痕将∠A翻折使得点A落在线段EF上的点H处(如图(2))折痕交AE于点G则EG 的长度是()A.8﹣4√3B.4√3−6C.4﹣2√3D.2√3−3思路引领:由于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 所以将正方形ABCD对折后AF=DF=1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DH=2 AG=GH在Rt△DFH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HF的长进而求出EH的长再设EG=x在Rt△EG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将正方形ABCD对折后AE=DF=1∵△GDH是△GDA沿直线DG翻折而成∴AD=DH=2 AG=GH在Rt△DFH中HF=√HD2−DF2=√22−12=√3∴EH=2−√3在Rt△EGH中设EG=x则GH=AG=1﹣x∴GH2=EH2+EG2即(1﹣x)2=(2−√3)2+x2解得x=2√3−3.∴EG=2√3−3.故选:D.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题.10.(2020秋•新都区校级月考)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 那么以线段BE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6B.72C.12D.18思路引领:由题意易得BD=CD=DE=3 再求出∠BDE=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最后由正方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解:∵D是BC中点BC=6∴BD=CD=3由折叠的性质得:CD=DE=3 ∠ADC=∠ADE=45°即∠CDE=90°∴BD=DE=3 ∠BDE=90°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BE=√BD2+DE2=√32+32=3√2∴以BE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3√2)2=18故选:D.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折叠问题
01 角度的计算
例1、如图1,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 ∠1=500,求∠AEF的度数。
边长的计算
02 边长的计算
例2、如图2,沿折痕AE折叠矩形ABCD的 一边,使点D落在BC边上一点F处。若 AB=8,且⊿ABF的面积为24,求EC的长。
3、如图3,是一矩形的纸片,其中AD=2.5,
例2、把图2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 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已 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 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
例3 如图3,矩形纸片ABCD中,AB=3cm, 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 平,设折痕为EF,则重叠部分△AFE的面 积是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1.5。按下列步骤折叠:将其对折,使AB
落在AD上,折痕为AE,再将⊿ABE以BE为折
痕向右折叠,AE与DC交于点F,则CF的长是( )
A.0.5 B.0.75
C.1
D.1.25
03 折痕的计算
例4、有一矩形纸片,其中宽AB=6cm,长 BC=8cm。现按如图4所示的方法作折纸游 戏,将它折叠使B点与D点重合,求折痕EF 的长。
06 矩形的折叠与阴影部分的面积
矩形的折叠问题,一般是关于面积等方面的计算 问题,其在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解决与矩形折叠有关的面积问题,关键 是将轴对称特征、勾股定理以及矩形的有关性质 结合起来.请看几例.
例1、如图1,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 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答案1、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顶点D重合,折痕为EF.若∠CDF=38°,则∠EFD的度数是( B )A.72°B.64°C.48°D.52°ABCD沿AE向上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点F处.若△AFD的周长为18,△ECF的周长为6,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 B )A.20B.24C.32D.48解:由折叠的(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性质知,AF=AB,EF=BE. 所以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等于△AFD和△ECF的周长和为18+6=24. 故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24.3.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M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AE⊥MNB.AM=EMC.∠BNO=∠FNOD.∠OEF=90°解: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BAM和∠FEM是对应角,所以∠BNO=∠FNO,∠BAM=∠FEM=90°,4.如图,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EF,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B 折叠到折痕EF,使点A,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MGD=90°B.∠DGF=∠MGEC.DG=CGD.∠BCN=∠GCN解:将A,B折叠到折痕EF,使点A,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则直线MD,NC 分别是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中,(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5.图1的长方形ABCD中,点E在AD边上,AD∥BC,∠A=∠D=90°,∠BEA=60°.(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现分别以BE,CE为折线,将A,D向BC的方向折过去,图2为对折后A,B,C,D,E五点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图.若,则∠BCE的度数为( D )A.30°B.32.5°C.35°D.37.5°解:分别以BE,CE为折线,将A,D向BC的方向翻折,则直线BE,CE分别是对称轴,6.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于D,交AC于E,连接AD,若AE=4cm,则△ABD的周长是多少cm.( D )A.26B.16C.18D.22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得AD=CD,AE=CE.7.如图,在△ABC中,AB=AC=20cm,将△ABC对折,使A与B重合,折痕为DE,(电子版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若△BCD的周长为27cm,则BC的长为多少cm.( C )A.10B.9C.7D.138.在Rt△ABC中,CD=3cm,现将直角边BC沿直线B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BE重合,△ABD的面积是12cm²,则AB的长是多少cm( A )A.8B.4C.9D.3。
中考数学复习《折叠问题》真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折叠问题》真题练习(含答案)(2017贵州安顺第7题)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D =4cm ,把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E处,AE 交DC 于点O ,若AO =5cm ,则AB 的长为( )A .6cmB .7cmC .8cmD .9cm【答案】C .(2017江苏无锡第10题)如图,△ABC 中,∠BAC =90°,AB =3,AC =4,点D 是BC 的中点,将△ABD 沿AD 翻折得到△AED ,连CE ,则线段CE 的长等于( D )A .2B .54 C .53 D .75(2017新疆乌鲁木齐第9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F 在AD 上,点E 在BC 上,把这个矩形沿EF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G 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3且60,2AFG GE BG ∠==,则折痕EF 的长为( C )A .1B .3 C. 2 D .23(2017重庆A 卷第18题)如图,正方形ABCD 中,AD =4,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DE ,过点E 作EF ⊥ED ,交AB 于点F ,连接DF ,交AC 于点G ,将△EFG 沿EF 翻折,得到△EFM ,连接DM ,交EF 于点N ,若点F 是AB 的中点,则△EMN 的周长是 .(2017河南第15题)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 AC =,21BC =+,点M ,N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动点,沿MN 所在的直线折叠B ∠,使点B 的对应点'B 始终落在边AC 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 .【答案】1或212+. (2017江苏苏州第18题)如图,在矩形CD AB 中,将C ∠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C B 的对应边C ''B 交CD 边于点G .连接'BB 、CC ',若D 7A =,CG 4=,G ''AB =B ,则CC '='BB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745. (2017海南第17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cos ∠EFC 的值是 .【答案】35.(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连接MC,将菱形ABCD翻折,使点A落在线段CM上的点E处,折痕交AB于点N,则线段EC的长为﹣1.(2016·吉林·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下列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则△DEF的周长为3a(用含a的式子表示).(2016河南)如图,已知AD∥BC,AB⊥BC,AB=3,点E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沿AE 折叠,点B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点M,N.当点B′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时,BE的长为或.(2017甘肃兰州第26题)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G BE∥,交BC于点G,连结FG交BD于点O.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若6AB,8AD,求FG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 152.【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折叠特性判断;(2)①根据已知矩形性质及第一问证得邻边相等判断;②根据折叠特性设未知边,构造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1,根据折叠,∠DBC=∠DBE,又AD∥BC,∴∠DBC=∠ADB,∴∠DBE=∠ADB,∴DF=BF,∴△BDF是等腰三角形;(2)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FD∥BG,又∵FD∥BG,∴四边形BFDG是平行四边形,∵DF=BF,∴四边形BFDG是菱形;②∵AB =6,AD =8, ∴BD =10. ∴OB =12BD =5. 假设DF =BF =x ,∴AF =AD ﹣DF =8﹣x .∴在直角△ABF 中,AB 2+A 2=BF 2,即62+(8﹣x )2=x 2, 解得x =254, 即BF =254, ∴FO =222522()54BF OB -=-=154,∴FG =2FO =152.(2017浙江金华第23题)如图1,将ABC ∆纸片沿中位线EH 折叠,使点A 的对称点D 落在BC 边上,再将纸片分别沿等腰BED ∆和等腰DHC ∆的底边上的高线EF ,HG 折叠,折叠后的三个三角形拼合形成一个矩形,类似地,对多边形进行折叠,若翻折后的图形恰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这样的矩形称为叠合矩形.(1)将ABCD 纸片按图2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AEFG ,则操作形成的折痕分别是线段_____,_____;:ABCDAEFG S S=矩形 ______.(2)ABCD 纸片还可以按图3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EFGH ,若5EF =,12EH =,求AD 的长.(3)如图4,四边形ABCD 纸片满足,,,8,10AD BC AD BC AB BC AB CD <⊥==.小明把该纸片折叠,得到叠合正方形....请你帮助画出叠合正方形的示意图,并求出,AD BC 的长.【答案】(1)(1)AE ;GF ;1:2;(2)13;(3)按图1的折法,则AD =1,BC =7;按图2的折法,则AD =134 ,BC =374.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2观察可得出答案为AE ,GF ,由折叠的轴对称性质可得出答案为1:2;(2)由EF 和EH 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FH 的长度,再由折叠的轴对称性质易证△AEH ≌△CG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 的长度;(3)由折叠的图可分别求出AD 和BC 的长度.(3)解:本题有以下两种基本折法,如图1,图2所示.按图1的折法,则AD =1,BC =7. 按图2的折法,则AD =134 ,BC =374.(2015年河南3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6,点E 在边AB 上,AE =3,点F 是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 沿EF 折叠,点B 落在B ′处,若△CDB ′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 ′的长为 ▲ .【答案】16或45.(2015年江苏泰州3分)如图, 矩形ABCD 中,AB =8,BC =6,P 为AD 上一点,将△ABP 沿BP 翻折至△EBP , PE 与CD 相交于点O ,且OE =OD ,则AP 的长为 ▲ .【答案】245. (2015湖北鄂州第8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12,点E 是BC 的中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点B 落在点F 处,连接FC ,则sin ∠ECF =( )A .B .C .D .【答案】D .(2015•四川自贡,第10题4分)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边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B 'EDA BCFA . 2102-B .6C .2132-D .4(2015•绵阳第12题,3分)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 :DB =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 :CF =( B )A .B .C .D .(2015•四川省内江市,第14题,5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C =90°,E 为CD 上一点,分别以EA ,EB 为折痕将两个角(∠D ,∠C )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若AD =2,BC =3,则EF 的长为.(2015•浙江滨州,第17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 .【答案】(10,3)。
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折叠问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折叠问题》练习题与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35°,则∠2的度数为( )A.20°B.30°C.35°D.55°2.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4cmB.6cmC.8cmD.10cm3.如图,将▱ABCD沿过点A的直线l折叠,使点D落到AB边上的点D′处,折痕l交CD边于点E,连接BE.若BE平分∠ABC,且AB=5,BE=4,则AE=( )A.2B.3C.4D.54.在△ABC中,AB=10,AC=12,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A.9.5B.10.5C.11D.15.55.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B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交BC,AB于点D,E.如果AC=5cm,△ADC的周长为17cm,那么BC的长为( )A.7cmB.10cmC.12cmD.22cm6.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 )A.8 cmB.5 2 cmC.5.5 cmD.1 cm二、填空题7.如图,在▱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2°,∠DAE=20°,则∠FED′的大小为.8.如图,将菱形ABCD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菱形的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EF.若菱形的边长为2 cm,∠BAD=120°,则EF的长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沿直线AE折叠(点E在边DC上),折叠后端点D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处.若点D的坐标为(10,8),则点E的坐标为10.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若AB=6cm,BC=8cm,则线段FG的长为11.如图,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AB=8,AD=6,将纸片折叠,使得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沿DE向右翻折,AE与BC的交点为F,则△CEF面积为________.12.把图一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AB=32cm,BC=40cm,求CE的长.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将矩形ABCD沿CE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 处.(1)求EF的长;(2)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15.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如图②沿EF折叠使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16.如图,将长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长方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ABC中,∠BAC=45°,AD⊥BC于D,将△ACD沿AC折叠为△ACF,将△ABD沿AB折叠为△ABG,延长FC和GB相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AFHG为正方形;(2)若BD=6,CD=4,求AB的长.18.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19.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AE与BF相交于点G.(1)如图1,求证:AE⊥BF;(2)如图2,将△BCF沿BF折叠,得到△BPF,延长FP交BA的延长线于点Q,若AB=4求QF的值.20.如图1,在△OAB中,∠OAB=90º,∠AOB=30º,OB=8.以OB为一边,在△OAB外作等边三角形OBC,D是OB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交OC于E.(1)求点B的坐标;(2)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FG,求OG的长.21.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 cm,AD=20 cm,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求菱形BFEP的边长;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出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图1 图2参考答案1.A.2.A3.B.4.D.5.C.6.A7.答案为:36°.8.答案为:3(cm).10.答案为:3cm.11.答案为:2.12.答案为:28.8.13.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40cm,DC=AB=32cm;∠B=90°由题意得:AF=AD=40cm;DE=EF(设为x),EC=40﹣x;由勾股定理得:BF2=402﹣322=576∴BF=24,CF=40﹣24=16;由勾股定理得:x2=162+(40﹣x)2,解得:x=23.2∴EC=32﹣23.2=8.8.14.解:(1)设EF=x依题意知:△CDE≌△CFE∴DE=EF=x,CF=CD=6.∵在Rt△ACD中,AC=10∴AF=AC﹣CF=4,AE=AD﹣DE=8﹣x.在Rt△AEF中,有AE2=AF2+EF2即(8﹣x)2=42+x2解得x=3,即:EF=3.(2)由(1)知:AE=8﹣3=5∴S梯形ABCE=(5+8)×6÷2=39.15.解:(1)证明:由折叠知△AEF≌△GEF,△BCE≌△HCE∵AE=A′E=BC,∠AEF=∠BCE∴△AEF≌△BCE∴△GEF≌△HCE∴EG=CH;(2)∵AF=FG=2,∠FDG=45°∴FD=2,AD=2+2;∵AF=FG=HE=EB=2,AE=AD=2+ 2∴AB=AE+EB=2+2+2=2+2 2.16.解:(1)(3,4);(0,1)(2)点E能恰好落在x轴上.理由如下:∵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BC=OA=4,∠AOC=∠DCE=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BC﹣CD=4﹣1=3,AE=AB=OC=m.如图,假设点E恰好落在x轴上.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C=22,则有OE=OC﹣CE=m﹣2 2.在Rt△AOE中,OA2+OE2=AE2,即42+(m﹣22)2=m2,解得m=3 2.17.证明:(1)∵AD⊥BC∴∠ADB=∠ADC=90°;由折叠可知,AG=AF=AD,∠AGH=∠AFH=90°∠BAG=∠BAD,∠CAF=∠CAD∴∠BAG+∠CAF=∠BAD+∠CAD=∠BAC=45°;∴∠GAF=∠BAG+∠CAF+∠BAC=90°;∴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解:(2)∵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BHC=90°又GH=HF=AD,GB=BD=6,CF=CD=4;设AD的长为x则BH=GH﹣GB=x﹣6,CH=HF﹣CF=x﹣4.在Rt△BCH中,BH2+CH2=BC2∴(x﹣6)2+(x﹣4)2=102,解得x1=12,x2=﹣2(不合题意,舍去) ∴AD=12∴AB=6 5.18.证明:(1)由题意可得,△BCE≌△BFE∴∠BEC=∠BEF,FE=CE∵FG∥CE∴∠FGE=∠CEB∴∠FGE=∠FEG∴FG=FE∴FG=EC∴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又∵CE=FE∴四边形CEFG是菱形;(2)∵矩形ABCD中,AB=6,AD=10,BC=BF∴∠BAF=90°,AD=BC=BF=10∴AF=8∴DF=2设EF=x,则CE=x,DE=6﹣x∵∠FDE=90°∴22+(6﹣x)2=x 2,解得,x =103 ∴CE =103∴四边形CEFG 的面积是:CE •DF =103×2=203. 19.证明:(1)∵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边BC ,CD 的中点 ∴CF =BE在△ABE 和△BCF 中∴Rt △ABE ≌Rt △BCF(SAS)∴∠BAE =∠CBF又∵∠BAE +∠BEA =90°∴∠CBF +∠BEA =90°∴∠BGE =90°∴AE ⊥BF ;(2)解:∵将△BCF 沿BF 折叠,得到△BPF∴FP =FC ,∠PFB =∠BFC ,∠FPB =90°∵CD ∥AB∴∠CFB =∠ABF∴∠ABF =∠PFB∴QF =QB设QF =x ,PB =BC =AB =4,CF =PF =2∴QB =x ,PQ =x ﹣2在Rt △BPQ 中∴x 2=(x ﹣2)2+42解得:x =5,即QF =5.20.解:(1)∵在△OAB 中,∠OAB =90º,∠AOB =30º,OB =8 ∴OA =43,AB =4.∴点B 的坐标为(43,4).(2)∵∠OAB =90º∴AB ⊥x 轴∴AB ∥EC.又∵△OBC 是等边三角形∴OC =OB =8.又∵D 是OB 的中点,即AD 是Rt △OAB 斜边上的中线∴AD =OD∴∠OAD =∠AOD =30º∴OE =4.∴EC =OC -OE =4.∴AB =EC.∴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3)设OG =x ,则由折叠对称的性质,得GA =GC =8-x. 在Rt △OAG 中,由勾股定理,得GA 2=OA 2+OG2 即,解得,x =1. ∴OG 的长为1.21. (1)证明:∵折叠纸片使B 点落在边AD 上的E 处,折痕为PQ ∴点B 与点E 关于PQ 对称∴PB =PE ,BF =EF ,∠BPF =∠EPF.又∵EF ∥AB∴∠BPF =∠EFP ,∴∠EPF =∠EFP∴EP =EF ,∴BP =BF =EF =EP ∴四边形BFEP 为菱形.(2)解: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20,CD =AB =12,∠A =∠D =90°.∵点B 与点E 关于PQ 对称∴CE =BC =20.在Rt △CDE 中,DE =CE 2-CD 2=16∴AE =AD -DE =20-16=4.在Rt △APE 中,AE =4,AP =12-PB =12-PE∴EP 2=42+(12-EP)2.解得EP =203∴菱形BFEP 的边长为203cm. ②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E 离点A 最近,由①知,此时AE =4.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如图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12 ∴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 cm.。
椭圆形中的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自选)附答案
椭圆形中的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自选)附答案椭圆形中的折叠问题专项练题(自选)附答案问题一在给定的椭圆形纸张上,如何折叠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答案:1. 将椭圆形纸张对折,使得两个焦点对齐。
2. 将纸张按照对折线的方向再次对折,使得椭圆形的长轴与纸张的边缘重合。
3. 沿着纸张的边缘剪去多余的部分。
4. 打开剩下的部分,即可得到一个正方形。
问题二在给定的椭圆形纸张上,如何折叠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答案:1. 将椭圆形纸张对折,使得两个焦点对齐。
2. 将纸张按照对折线的方向再次对折,使得椭圆形的长轴与纸张的边缘重合。
3. 沿着纸张的边缘剪去多余的部分。
4. 打开剩下的部分,即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问题三在给定的椭圆形纸张上,是否可能通过折叠得到一个完全相同的椭圆形?答案: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不可能通过折叠得到一个完全相同的椭圆形。
因为折叠会改变原始纸张的形状和曲率,无法完全保留原始椭圆的特征。
问题四把一个椭圆形纸张沿着其中一条轴线折叠,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答案:把一个椭圆形纸张沿着其中一条轴线折叠,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因为椭圆的两个轴线长度不同,所以沿着一个轴线折叠后,就可以得到一个长短边不相等的长方形。
问题五椭圆形的纸张能否折叠成一个正五边形?答案: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椭圆形的纸张无法折叠成一个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的内角是108度,而椭圆形的内角都大于180度,无法通过折叠达到正五边形的角度要求。
以上是关于椭圆形中的折叠问题一些专项练习题及其答案。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折叠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4:折叠问题【典例引领】例: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直线BC上,连接AE.将△ABE沿AE所在直线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DC于点F.(1)当点F与点C重合时如图(1),易证:DF+BE=AF(不需证明);(2)(2)当点F在D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当点F在C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线段DF、BE、A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强化训练】1、数学活动: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角形纸片的折叠、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探究线段长度的有关问题.动手操作: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BAC=90°,AB=6,AC=8.将三角形纸片ABC 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步:折叠三角形纸片 ABC 使点 C 与点 A 重合,然后展开铺平,得到折痕 DE ;第二步:将△ABC 沿折痕 DE 展开,然后将△DEC 绕点 D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DFG ,点 E ,C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F ,G ,射线 GF 与边 AC 交于点 M(点 M 不与点 A 重合),与边 AB 交于点 N ,线段 DG 与边 AC 交于点 P.数学思考:(1)求 DC 的长;(2)在△DEC 绕点 D 旋转的过程中,试判断 MF 与 M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问题解决:(3)在△DEC 绕点 D 旋转的过程中,探究 下列问题:① 如图 2,当 GF ∥BC 时,求 AM 的长;② 如图 3,当 GF 经过点 B 时,AM 的长为③ 当△DEC 绕点 D 旋转至 DE 平分∠FDG 的位置时,试在图 4 中作出此时的△DFG 和射线 GF ,并直接写出 AM 的长(要求: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保留 作图痕迹,标记出所有相应的字母)2.(2016内蒙古包头市)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CB ,其中∠ACB =90°,AC =4,BC =3,E 、F 分别是AC 、AB 边上点,连接EF .(1)图①,若将纸片ACB 的一角沿EF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且使S 四边形ECBF =3S △EDF ,求AE 的长;(2)如图②,若将纸片ACB 的一角沿EF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且使M F ∥CA . ①试判断四边形AE M 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求EF 的长;(3)如图③,若F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CN =1,CE =47,求AFBF 的值.3.如图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1)填空:与的数量关系为;(2)求的值;(3)将沿翻折,得到(如图2),连接,与相交于点.若,求的长.4.Rt△ABC中,∠ACB=90°,AC=3,BC=7,点P是边AC上不与点A、C重合的一点,作PD∥BC交AB边于点D.(1)如图1,将△APD沿直线AB翻折,得到△AP'D,作AE∥PD.求证:AE=ED;(2)将△AP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P'D',点P、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P'、D',①如图2,当点D'在△ABC内部时,连接P′C和D'B,求证:△AP'C∽△AD'B;②如果AP:PC=5:1,连接DD',且DD'=√2AD,那么请直接写出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专题4:折叠问题【典例引领】例: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直线BC上,连接AE.将△ABE沿AE所在直线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DC于点F.(3)当点F与点C重合时如图(1),易证:DF+BE=AF(不需证明);(4)(2)当点F在D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当点F在C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线段DF、BE、A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答案】(2)图(2)的结论:DF+BE=AF;图(3)的结论:BE﹣DF=AF;证明见解答.【分析】(1)由折叠可得AB=AB′,BE=B'E,再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易证B'E=B'F,即可证明DF+BE=AF;(2)图(2)的结论:DF+BE=AF;图(3)的结论:BE﹣DF=AF;证明图(2):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接AG,需证△ABE≌△ADG,根据CB∥AD,得∠AEB=∠EAD,即可得出∠B′AE=∠DAG,则∠GAF=∠DAE,则∠AGD=∠GAF,即可得出答案BE+DF=AF.【解答】解:(1)由折叠可得AB=AB′,BE=B'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C=DF,∠CB'E=45°,∴B'E=B'F,∴AF=AB'+B'F,即DF+BE=AF;(5)图(2)的结论:DF+BE=AF;图(3)的结论:BE﹣DF=AF;图(2)的证明: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接AG,需证△ABE≌△ADG,∵CB∥AD,∴∠AEB=∠EAD,∵∠BAE=∠B'AE,∴∠B'AE=∠DAG,∴∠GAF=∠DAE,∴∠AGD=∠GAF,∴GF=AF,∴BE+DF=AF;图(3)的证明:在BC上取点M,使BM=DF,连接AM,需证△ABM≌△ADF,∴∠BAM=∠FAD,AF=AM ∵ΔABE≌AB'E∴∠BAE=∠EAB′,∴∠MAE=∠DAE,∵AD∥BE,∴∠AEM=∠DAE,∴∠MAE=∠AEM,∴ME=MA=AF,∴BE﹣DF=AF.【强化训练】1、数学活动: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角形纸片的折叠、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探究线段长度的有关问题.动手操作: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BAC=90°,AB=6,AC=8.将三角形纸片ABC 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步:折叠三角形纸片ABC 使点C 与点A 重合,然后展开铺平,得到折痕DE;第二步:将△ABC 沿折痕DE 展开,然后将△DEC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DFG,点E,C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F,G,射线GF 与边AC 交于点M(点M 不与点A 重合),与边AB交于点N,线段DG 与边AC 交于点P.数学思考:(1)求DC 的长;(2)在△DEC 绕点D 旋转的过程中,试判断MF 与M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问题解决:(3)在△DEC 绕点D 旋转的过程中,探究下列问题:①如图2,当GF∥BC 时,求AM 的长;②如图3,当GF 经过点B 时,AM 的长为③当△DEC 绕点D 旋转至DE 平分∠FDG 的位置时,试在图 4 中作出此时的△DFG 和射线GF,并直接写出AM 的长(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标记出所有相应的字母)【答案】(1) DC=5;(2)相等,理由见解析;(3)①AM=3;②AM=74;③AM=10 3√5【分析】(1)理由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MF=ME.证明Rt△DMF≌Rt△DME(HL),即可解决问题.(3)①如图2中,作AH⊥BC于H,交FG于K.由KM∥CH,推出AK AH =AMAC,求出AK,AH即可解决问题.②证明BM=MC,设BM=MC=x,在Rt△ABM中,根据BM2=AB2+AM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③尺规作图如图4-1所示.作DR平分∠CDF,在DR上截取DG=DC,分别以D,G为圆心,DE,CE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DFG即为所求.如图4-1中,连接DM,设DG交AC于T,作TH⊥CD于H,作DK平分∠CDG交TH于K,作KJ⊥DG于J.易证△DEM≌△DHK(AAS),推出EM=HK,只要求出HK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DE⊥AC,∴∠DEC=∠A=90°,∴DE∥AB,∵AE=EC,∴BD=DC,在Rt△ABC中,∵AB=6,AC=8,∴BC=√AB2+BC2=√62+82=10,∴CD=12BC=5.(2)结论:MF=ME.理由:如图1中,连接DM,∵∠DFM=∠DEM=90°,DM=DM,DF=DE,∴Rt△DMF≌Rt△DME(HL),∴MF=ME.(3)①如图2中,作AH⊥BC于H,交FG于K.易知AH=AB⋅ACBC =245,四边形DFKH是矩形,∴DF=KH=3,∴AK=AH-KH=95,∵KM∥CH,∴AKAH =AMAC,∴95245=AM8,∴AM=3.②如图3中,∵DG=DB=DC,∴∠G=∠DBG,∵∠G=∠C ,∴∠MBC=∠C ,∴BM=MC ,设BM=MC=x ,在Rt △ABM 中,∵BM 2=AB 2+AM 2,∴62+(8-x )2=x 2,∴x=254∴AM=AC-CM=8-254=74.故答案为74.③尺规作图如图4-1所示.作DR 平分∠CDF ,在DR 上截取DG=DC ,分别以D ,G 为圆心,DE ,CE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 ,△DFG 即为所求.如图4-1中,连接DM ,设DG 交AC 于T ,作TH ⊥CD 于H ,作DK 平分∠CDG 交TH 于K ,作KJ ⊥DG 于J .易证△DEM ≌△DHK (AAS ),推出EM=HK ,只要求出HK 即可.∵TE ⊥DE ,TH ⊥DC ,DG 平分∠CDE ,∴TE=TH ,设TE=TH=x ,在Rt △TCH 中,x 2+22=(4-x )2,∴x=32, ∴DT =√32+(32)2=32√5, ∵DK 平分∠CDT ,KJ ⊥DT ,KH ⊥CD ,∴KJ=KH ,设KJ=KH=y ,在Rt △KTJ 中,y 2+(32√5−3)2=(32−y)2∴y =3√5−6,∴EM=3√5−6∴AM =AE −EM =4−(3√5−6)=10−3√5.2.(2016内蒙古包头市)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CB ,其中∠ACB =90°,AC =4,BC =3,E 、F 分别是AC 、AB 边上点,连接EF .(1)图①,若将纸片ACB 的一角沿EF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且使S 四边形ECBF =3S △EDF ,求AE 的长;(2)如图②,若将纸片ACB 的一角沿EF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且使M F ∥CA . ①试判断四边形AE M 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求EF 的长;(3)如图③,若F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CN =1,CE =47,求AFBF的值.【答案】(1)52;(2)①四边形AE M F 为菱形;②4√109;(3)32. 【分析】试题分析:(1)先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EF ⊥AB ,△AEF ≌△DEF ,则S △AEF ≌S △DEF ,则易得S △ABC =4S △AEF ,再证明Rt △AEF ∽Rt △ABC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得到AE 的长;(2)①通过证明四条边相等判断四边形AEMF 为菱形;②连结AM 交EF 于点O ,如图②,设AE=x ,则EM=x ,CE=4﹣x ,先证明△CME ∽△CBA 得到==,解出x 后计算出CM=,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M ,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EF ;(3)如图③,作FH ⊥BC 于H ,先证明△NCE ∽△NFH ,利用相似比得到FH :NH=4:7,设FH=4x ,NH=7x ,则CH=7x ﹣1,BH=3﹣(7x ﹣1)=4﹣7x ,再证明△BFH ∽△BAC ,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x=,则可计算出FH 和BH ,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 ,从而得到AF 的长,于是可计算出的值.【解答】(1)如图①,∵△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AB边上的点D处,∴EF⊥AB,△AEF≌△DEF,∴S△AEF≌S△DEF,∵S四边形ECBF=3S△EDF,∴S△ABC=4S△AEF,在Rt△ABC中,∵∠ACB=90°,AC=4,BC=3,∴AB==5,∵∠EAF=∠BAC,∴Rt△AEF∽Rt△ABC,∴=()2,即()2=,∴AE=;(2)①四边形AEMF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②,∵△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AB边上的点D处,∴AE=EM,AF=MF,∠AFE=∠MFE,∵MF∥AC,∴∠AEF=∠MFE,∴∠AEF=∠AFE,∴AE=AF,∴AE=EM=MF=AF,∴四边形AEMF为菱形;②连结AM交EF于点O,如图②,设AE=x,则EM=x,CE=4﹣x,∵四边形AEMF为菱形,∴EM∥AB,∴△CME∽△CBA,∴==,即==,解得x=,CM=,在Rt△ACM中,AM===,∵S菱形AEMF=EF•AM=AE•CM,∴EF=2×=;(6)如图③,作FH⊥BC于H,∵EC∥FH,∴△NCE∽△NFH,∴CN:NH=CE:FH,即1:NH=:FH,∴FH:NH=4:7,设FH=4x,NH=7x,则CH=7x﹣1,BH=3﹣(7x﹣1)=4﹣7x,∵FH∥AC,∴△BFH∽△BAC,∴BH:BC=FH:AC,即(4﹣7x):3=4x:4,解得x=,∴FH=4x=,BH=4﹣7x=,在Rt△BFH中,BF==2,∴AF=AB﹣BF=5﹣2=3,∴=.3.如图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1)填空:与的数量关系为;(2)求的值;(3)将沿翻折,得到(如图2),连接,与相交于点.若,求的长.【答案】(1)∠BAD+∠ACB=180°;(2);(3)1.【分析】(1)在△ABD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BAD+∠ACB=180°;(2)如图1中,作DE∥AB交AC于E.由△OAB≌△OED,可得AB=DE,OA=OE,设AB=DE=CE=CE=x,OA=OE=y,由△EAD∽△ABC,推出,可得,可得4y2+2xy﹣x2=0,即,求出的值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DE∥AB交AC于E.想办法证明△PA′D∽△PBC,可得,可得,即,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如图1中,在△ABD中,∵∠BAD+∠ABD+∠ADB=180°,∠ABD+∠ADB=∠ACB,∴∠BAD+∠ACB=180°,故答案为∠BAD+∠ACB=180°.(2)如图1中,作DE∥AB交AC于E.∴∠DEA=∠BAE,∠OBA=∠ODE,∵OB=OD,∴△OAB≌△OED,∴AB=DE,OA=OE,设AB=DE=CE=CE=x,OA=OE=y,∵∠EDA+∠DAB=180°,∠BAD+∠ACB=180°,∴∠EDA=∠ACB,∵∠DEA=∠CAB,∴△EAD∽△ABC,∴,∴,∴4y2+2xy﹣x2=0,∴,∴(负根已经舍弃),∴.(3)如图2中,作DE∥AB交AC于E.由(1)可知,DE=CE,∠DCA=∠DCA′,∴∠EDC=∠ECD=∠DCA′,∴DE∥CA′∥AB,∴∠ABC+∠A′CB=180°,∵△EAD ∽△ACB ,∴∠DAE=∠ABC=∠DA′C , ∴∠DA′C+∠A′CB=180°,∴A′D ∥BC , ∴△PA′D ∽△PBC ,∴,∴,即∴PC=1.4.Rt △ABC 中,∠ACB =90°,AC =3,BC =7,点P 是边AC 上不与点A 、C 重合的一点,作PD ∥BC 交AB 边于点D .(1)如图1,将△APD 沿直线AB 翻折,得到△AP 'D ,作AE ∥PD .求证:AE =ED ; (2)将△AP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P 'D ',点P 、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P '、D ', ①如图2,当点D '在△ABC 内部时,连接P ′C 和D 'B ,求证:△AP 'C ∽△AD 'B ;②如果AP :PC =5:1,连接DD ',且DD '=√2AD ,那么请直接写出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176或536 【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 =∠ADP =∠ADP ',即可得AE =DE ;(2)①由题意可证△APD ∽△ACB ,可得APAC =ADAB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P =AP ',AD =AD ',∠PAD =∠P 'AD ',即∠P 'AC =∠D 'AB ,,则△AP 'C ∽△AD 'B ;②分点D '在直线BC 的下方和点D '在直线BC 的上方AP′AC =AD′AB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求PD =356,通过证明△AMD '≌△DPA ,可得AM =PD =356,即可求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解答】证明:(1)∵将△APD 沿直线AB 翻折,得到△AP 'D , ∴∠ADP '=∠ADP , ∵AE ∥PD , ∴∠EAD =∠ADP , ∴∠EAD =∠ADP ', ∴AE =DE(2)①∵DP ∥BC ,∴△APD∽△ACB,∴APAC =ADAB,∵旋转,∴AP=AP',AD=AD',∠PAD=∠P'AD',∴∠P'AC=∠D'AB,AP′AC =AD′AB,∴△AP'C∽△AD'B②若点D'在直线BC下方,如图,过点A作AF⊥DD',过点D'作D'M⊥AC,交AC的延长线于M,∵AP:PC=5:1,∴AP:AC=5:6,∵PD∥BC,∴APAC =PDBC=56,∵BC=7,∴PD=356,∵旋转,∴AD=AD',且AF⊥DD',∴DF=D'F=12D'D,∠ADF=∠AD'F,∵cos∠ADF=DFAD =12D′DAD=√22ADAD√22,∴∠ADF=45°,∴∠AD'F=45°,∴∠D'AD=90°∴∠D'AM+∠PAD=90°,∵D'M⊥AM,∴∠D'AM+∠AD'M=90°,∴∠PAD=∠AD'M,且AD'=AD,∠AMD'=∠APD,∴△AD'M≌△DAP(AAS)∴PD=AM=356,∵CM=AM﹣AC=356﹣3,∴CM =176,∴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176若点D '在直线BC 的上方,如图,过点D '作D 'M ⊥AC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M ,同理可证:△AMD '≌△DPA , ∴AM =PD =356,∵CM =AC +AM , ∴CM =3+356=356,∴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356综上所述:点D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176或536;。
圆柱体中的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自选)附答案
圆柱体中的折叠问题专项练习题(自选)附
答案
考虑一个圆柱体,我们将在此文档中讨论与其折叠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专项练题,每个题目后面都附有答案。
希望能帮助大家
加深对圆柱体折叠问题的理解。
练题一
假设一个圆柱体的高度为 h,底面圆的半径为 r。
将这个圆柱
体沿着高度方向折叠,让两个底面圆紧密贴合。
那么折叠后的形状
是否仍然是一个圆柱体?如果不是,请说明折叠后的形状。
答案:折叠后的形状不再是一个圆柱体,而是一个圆锥。
圆柱
体被无限延长的底面圆所转换,变成了一个圆锥。
练题二
继续考虑一个圆柱体的高度为 h,底面圆的半径为 r。
将这个
圆柱体沿着高度方向折叠,使得两个底面圆不仅紧密贴合,而且重合。
那么折叠后的形状是什么?
答案:折叠后的形状是一个圆盘或圆盖。
两个底面圆完全重合,形成了一个平面。
练题三
假设一个圆柱体的高度为 h,底面圆的半径为 r。
将这个圆柱
体沿着底面圆的直径方向折叠,使得两个底面圆紧密贴合。
那么折
叠后的形状是否仍然是一个圆柱体?如果不是,请说明折叠后的形状。
答案:折叠后的形状仍然是一个圆柱体。
底面圆沿着直径方向
折叠,不会改变圆柱体的形状。
...
(继续添加其他练题及其答案)
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帮助您加深对圆柱体折叠问题的理解。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折叠练习题
折叠练习题一、基础折叠概念理解a) 折叠线b) 折叠角度c) 折叠方向d) 折叠顺序a) 正方形纸片b) 长方形纸片c) 圆形纸片d) 等边三角形纸片a) 相邻面b) 对立面c) 相邻的侧面d) 对角面二、二维图形折叠成三维图形4. 将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小正方体,需要折几次?5. 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长方体,需要折几次?6. 将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折叠成一个四面体,需要折几次?a) 矩形b) 正方形c) 平行四边形d) 梯形8. 将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正方体,请描述折叠的步骤。
9. 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圆柱体,请描述折叠的步骤。
10. 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成一个圆锥体,请描述折叠的步骤。
三、三维图形的折叠与展开a) 正方体b) 长方体c) 圆柱体d) 球体12. 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需要几个正方形?13. 将一个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需要几个矩形?14. 将一个圆柱体展开成平面图形,需要几个圆形和几个矩形?a) 正方体b) 长方体c) 圆柱体d) 四面体四、折叠技巧与应用16. 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等边三角形?17. 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等腰梯形?18. 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心形?19. 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玫瑰花?20. 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飞机模型?五、折叠与数学计算21. 一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0厘米,折叠成一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的边长是多少?22. 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折叠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是多少?23. 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的边长为15厘米,折叠成一个四面体后,四面体的底面边长是多少?24.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将其展开成平面图形,展开图的面积是多少?25.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50平方厘米,将其展开成平面图形,展开图的面积是多少?六、折叠与空间想象26. 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后,请描述正方体各个面的相对位置。
图形的折叠问题 小学数学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1. 如图,把一个正方形沿虚线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后从处剪开,得到一个五边形。
这个五边形中有两个钝角,这两个钝角都是()。
A.45°B.120°C.135°2. 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对折不能重合。
A.B.C.D.3. 将下图从虚线处按要求折叠,可以得到图形()。
A.B.C.4. 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3次,可以得到()°的锐角。
A.30 B.45 C.60 D.755.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展开,其中任意两条折痕()。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重合D.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6. 像下图那样折纸,折出的角是( )。
7. 如下图,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得到的折痕互相( ),接着再对折一次后,形成的角是( )度。
8. 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后再展开,最多可得到( )个小正方形。
9.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后,得到的图形可能是( ),也可能是( )。
10.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折出的可能是哪些图的样子?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
11. 如图所示,将一条底边长为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对折,此时,图中阴影部分是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那么线段FD长多少厘米?12. 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1米,这根绳子全长多少米?13. 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如图)。
你能直接从图④中找出45°、90°和l35°的角吗?14. 如图,这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
其中°中,那么是多少度?。
折叠角度练习题四年级
折叠角度练习题四年级在四年级学习几何的过程中,折叠角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练习折叠角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度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折叠角度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巩固这项知识。
练习题一:锐角折叠1. 取一张正方形纸片,将纸片的一个顶点对折到对角线上,使得折痕经过这个顶点。
2. 打开纸片,将另一个顶点对折到对角线上,使得折痕经过这个顶点。
3. 观察两个折痕的交点,使用直尺连接这个交点与另一个顶点,形成一个锐角。
4. 测量这个锐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练习题二:直角折叠1. 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将纸片的一个短边对折到另一个短边上,使得折痕与这两条边的交点重合。
2. 打开纸片,将一条长边对折到另一条长边上,使得折痕与这两条边的交点重合。
3. 观察两个折痕的交点,使用直尺连接这个交点与另一个短边的中点,形成一个直角。
4. 测量这个直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练习题三:钝角折叠1. 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将纸片的一个短边对折到另一个短边上,使得折痕与这两条边的交点重合。
2. 打开纸片,将一条长边对折到另一条长边上,使得折痕与这两条边的交点重合。
3. 观察两个折痕的交点,使用直尺连接这个交点与另一个短边的顶点,形成一个钝角。
4. 测量这个钝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练习题四:锐角、直角、钝角混合折叠1. 取一张正方形纸片,将纸片的一个顶点对折到对角线上,使得折痕经过这个顶点。
2. 打开纸片,将另一个顶点对折到对角线上,使得折痕经过这个顶点。
3. 观察两个折痕的交点,使用直尺连接这个交点与另一个顶点,形成一个锐角。
4. 测量这个锐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通过以上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折叠角度的理解。
同时,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也能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折叠的过程和角度的变化,促进他们主动思考与总结。
总之,通过折叠角度练习题,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折叠问题强化练习
折叠问题强化练习1.如图,将一张边长为8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MN的长为()A.10 B.4C.D.2.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是菱形;②EC平分∠DCH;③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④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2.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个.A.1B.2C.3D.4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如图,在Rt△ABC中,∠C=90°,AC=,BC=1,D在AC上,将△ADB沿直线BD翻折后,点A落在点E处,如果AD⊥ED,那么△ABE的面积是()A.1B.C.D.5.已知:如图,四边形AOBC是矩形,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0,3),∠OAB=60°,以AB为轴对折后,C点落在D点处,则D点的坐标为()A.B.C.D.6.小明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发现,将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E处,还原后,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这样就可以求出67.5°角的正切值是()A.+1 B.+1 C.2.5 D.7.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A′、D′处,且A′D′经过点B,EF为折痕,当D′F⊥CD时,的值为()A.B.C.D.8.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若CF=1,FD=2,则BC的长为()A.3B.2C.2D.29.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MN,连接CN.若△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则的值为()A.2B.4C.D.10.如图,已知△ABC中,∠CAB=∠B=30°,AB=2,点D在BC边上,把△ABC沿AD翻折使AB与AC重合,得△AB′D,则△ABC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B.C.3﹣D.11.如图,在直角△ABC中,∠BAC=90°,AB=3,M是边BC上的点,连接AM.如果将△ABM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在边AC的中点处,那么点M到AC的距离是()A.1.5 B.2C.2.5 D.3 12.矩形纸片ABCD中,AB=5,AD=4,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折痕为AE.延长B′E交AB的延长线于M,折痕AE上有点P,下列五个结论中正确的有()个①∠M=∠DAB′;②PB=PB′;;④MB′=CD;⑤若B′P⊥CD,则EB′=B′P.A.2B.3C.4D.5 13.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A.1B.2C.3D.4二.解答题(共12小题)19.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1)求证:∠APB=∠BPH;(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设AP为x,四边形EFGP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操作发现: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 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2)问题解决: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的值;(3)类比探求: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nDF,求的值.21.问题解决: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点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当时,求的值.类比归纳:在图(1)中,若,则的值等于;若,则的值等于;若(n为整数),则的值等于.(用含n的式子表示)联系拓广:如图(2),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点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设,则的值等于.(用含m,n的式子表示)22.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研究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原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1)思路梳理∵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ADC=∠B=90°,∴∠FDG=180°,点F、D、G共线.根据,易证△AFG≌,得EF=BE+DF.(2)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等量关系时,仍有EF=BE+DF.(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猜想BD、DE、EC应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23.如图,矩形ABCD中,∠ACB=3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放在两对角线AC,BD的交点处,以点P为旋转中心转动三角板,并保证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边AB,BC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分别为E,F.(1)当PE⊥AB,PF⊥BC时,如图1,则的值为;(2)现将三角板绕点P逆时针旋转α(0°<α<60°)角,如图2,求的值;(3)在(2)的基础上继续旋转,当60°<α<90°,且使AP:PC=1:2时,如图3,的值是否变化?证明你的结论.24.阅读材料如图①,△ABC与△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F=90°,且点D在AB边上,AB、EF的中点均为O,连结BF、CD、CO,显然点C、F、O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BOF≌△COD,则BF=CD.解决问题(1)将图①中的Rt△DEF绕点O旋转得到图②,猜想此时线段BF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③,若△ABC与△DEF都是等边三角形,AB、EF的中点均为O,上述(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不成立,请求出BF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④,若△ABC与△DEF都是等腰三角形,AB、EF的中点均为0,且顶角∠ACB=∠EDF=α,请直接写出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出来)25.问题情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E并延长,交射线DC于点F,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坐在点B′处.自主探究:(1)当=1时,如图1,延长AB′,交CD于点M.①CF的长为;②求证:AM=FM.(2)当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如图2,此时CF的长为,=.拓展运用:(3)当=2时,求sin∠DAB′的值.26.如图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的边AB、AE(AB<AE)在一条直线上,正方形AEFG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α.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只有点A重合,其它顶点均不重合,连接BE、DG.(1)当正方形AEFG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求证:BE=DG;(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连接FC,直接写出∠FCD的度数;(3)如图3,如果α=45°,AB=2,AE=,求点G到BE的距离.27.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5,AD=,AE⊥BD,垂足是E.点F 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连接AF、BF.(1)求AE和BE的长;(2)若将△ABF沿着射线BD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B沿BD 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分别平移到线段AB、AD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3)如图②,将△ABF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0°<α<180°),记旋转中的△ABF 为△A′BF′,在旋转过程中,设A′F′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交于点P,与直线BD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Q两点,使△D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已知:Rt△A′BC′≌Rt△ABC,∠A′C′B=∠ACB=90°,∠A′BC′=∠ABC=60°,Rt△A′BC′可绕点B旋转,设旋转过程中直线CC′和AA′相交于点D.(1)如图1所示,当点C′在AB边上时,判断线段AD和线段A′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Rt△A′BC′由图1的位置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Rt△A′BC′由图1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120°),当A、C′、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旋转角的度数.29.问题情境:如图1,直角三角板ABC中,∠C=90°,AC=BC,将一个用足够长的细铁丝制作的直角的顶点D放在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AB上,再将该直角绕点D旋转,并使其两边分别与三角板的AC边、BC边交于P、Q两点.问题探究:(1)在旋转过程中,①如图2,当AD=BD时,线段DP、DQ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AD=2BD时,线段DP、DQ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③根据你对①、②的探究结果,试写出当AD=nBD时,DP、DQ满足的数量关系为(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2)当AD=BD时,若AB=20,连接PQ,设△DPQ的面积为S,在旋转过程中,S 是否存在最小值或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或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图①,已知在△ABC中,∠ACB=90°,AC=BC,点D为直线AB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CD逆时针旋转90°得到CE,连接BE,试探索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组展示:“希望”小组展示如下:解: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B=BE+BD.证明:如图①∵∠ACB=90°,∠DCE=90°∴∠ACB=∠DCE∴∠ACB=∠DCB=∠DCE﹣∠DCB即∠ACD=∠BCE∵CE是由CD旋转得到.∴CE=CD则在△ACD和△BCE中,∴△ACD≌△BCE(依据1)∴AD=BE(依据2)∵AB=AD+BD∴AB=BE+BD反思与交流:(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依据1:依据2:(2)“腾飞”小组提出了与“希望”小组不同的意见,认为还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你根据他们的分类情况直接写出发现的结论:①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三条点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②如图③,当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三条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3)如图④,当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若CD=4,线段DE的中点为F,连接FB,求FB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如图,矩形ABCD中,AD=5,AB=6,点E为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AE折叠,点F为CD上一个动点,把△BCF沿BF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和点C的对应点都落在点D′处时,EF的长为________.
15.如图,在矩形 中,将 绕点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 的对应边 交 边于点 .连接 、 ,若 , , ,则 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6.已知将一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顶点A与C重合,折痕为EF.
(1)求证:CE=CF;
(2)若AB=8 cm,BC=16 cm,连接AF, 写出求四边形AFCE面积的思路.
A. 3 B. 4 C. 5 D. 6
5.如图,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D,沿DE所在)
A. B. 4 C. D. 8
(5)(6)(7)(8)
6.如图,在Rt△ACB中,∠ACB=90°,AB=10,BC=6,点N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将△ACN沿AN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当△NC'B是直角三角形时,CN的长为________.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AD,E为AD边上一点,且AE= AB,连结BE,将△ABE沿BE翻折,若点A恰好落在CE上点F处,则∠CBF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4.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AD=8,折叠该纸片,使得AB边落在对角线AC上,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则线段EF的长为( )
折叠问题
1.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DEC的大小为( )
A. 78° B. 75° C. 60° D. 45°
(1)(2)(3)(4)
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DA与对角线DB重合,点A落在点A′处,折痕为DE,则A′G的长是( )A. 1 B. C. D. 2
13.已知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点Bˊ处,DBˊ,EBˊ分别交边AC于点F,G,若∠ADF=80°,则∠EGC的度数为________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3,点E为射线BC上一动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B′E.若B′恰好落在射线CD上,则BE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在△ABC中,∠C=90°,AC=BC=2 ,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的周长不变;③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0.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________ cm.
(10)(11)(12)(13)
11.如图,在▱ABCD中,AB= ,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 ________.
1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的度数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