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一、内容综述土传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及抗药性的产生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拮抗菌在土传真菌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明确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特点。
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筛选出具有抗病作用的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拮抗菌。
接着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包括拮抗菌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拮抗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拮抗菌在田间应用的效果,包括拮抗菌的施用方式、用量、施用时间等因素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拮抗菌的筛选规律和生防效果,为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传真菌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
土传真菌病害不仅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拮抗菌以控制土传真菌病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拮抗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病原菌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拮抗菌的防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筛选出具有良好生防效果且适应性强的拮抗菌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拮抗菌的抗性或提高其生防效果,将有助于实现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拮抗菌进行筛选,发掘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微生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手段。
浅谈土传病害与土壤消毒的研究进展
浅谈土传病害与土壤消毒的研究进展摘要:土传病害种类繁多、防治效果差,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
土壤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国内外植物土传病害与土壤消毒的研究现状,从加强土壤消毒与综合防治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当前土壤消毒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土传病害土壤消毒的研究前景,为全面综合防治土传病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土传病害、综合防控、灭杀病菌、土壤消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一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大量、不恰当的施肥、打药,导致土壤中的病菌不断积累,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土壤中的病害也迅速蔓延,土壤中的病害一直被认为是常见的最难根治的病害之一。
它的广泛传播造成农作物减产、降质等一系列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土传病害还具有具有隐蔽性、爆发性、毁灭性等特点,治理难度相对较大,一旦发生土传病害,传统的治理方法治理效果较低,因此最好从土壤消毒开始,以防止土传病害为切入口。
同时由于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多种土壤消毒法迅速进入学者的视线,成为当前国内外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热点。
一、土传病害治理难点1.市场导向,导致过于追求作物产量中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作物的经济价值不同,为追求短期更高的利益,常常忽视土壤乘载力连续种植同种作物。
作物的连年栽培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传病害越来越重。
有研究表明,在作物连续栽培3-5年后,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如辣椒、黄瓜、白菜、西瓜、茄子、番茄连作导致死棵、烂殃逐年加重,产量品质下降。
2.单一的杀菌剂控制土传病害,效果甚微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差异,部分农户为追求高杀菌效果,长时间使用单一杀菌剂。
单一杀菌剂容易使土传病害对抗杀菌剂。
有研究表明,大量施用单一杀菌剂不仅对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土传病害防治效果不理想,还会使一些致病菌产生特异抗药性,在增加土传病害防治难度的同时,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和土壤结构性质改变。
3.专业农业知识普及率不高,土传病害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农民诊断土传病害种类不清,凭经验施药,药不对症。
生防菌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现状及抗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新兴 经济增长 点、探索未 知学术领 域研究 等多方 面迫切 需求 , 针对植 物病 害的生物防治研 究得 以广泛开展 。 生 物防治作 为一
种 替代传 统化 学 防治方法 应用 于土 传真 菌病 害 防治 的研究 已 吸 引了全世界 的关注 。生 防菌可在 作物植 株及根 际定植 生长 , 形成 生物屏 障保 障作物 免受 病原 菌侵害 ; 其代 谢生 物活性 物质 方 面抑制 杀死病原真 菌 ,另一方 面诱导植 株提 高病 害抗性 。 菌 株所 分解 和转化 的营 养元素又 被作物加 以利用 , 转而 提高作 物 品质 、 增加产量 。 正是基 于微生 物产品环境 友好型 的特点 , 具 有使 用后促进 植物生长 、 控 制植物病 害并且 促进 营养元 素的 良 赵晓宇 1 , 2 , 孟利强 1 , 2 , 沙长青 好 循环 等诸多 优势 , 得到 广泛 的认 同 , 被认 为是 解决 危机 的有 ( 1 . 黑 龙江省 科学 院高技术研 究 院 , 1 5 0 0 2 0哈尔滨 ; 效 方法 。生 物防治是环 境友好 的防治方法 , 并有修 复土 壤生 物 2 . 黑龙 江省科 学 院微 生物 研究所 , 1 5 01 0哈尔滨 ; 多 样性 的作 用 , 极 具开发潜 力 , 成为 当今研究 和开发 的热点 。 美 3 . 黑龙 江省科 学 院 , 1 5 0 0 0 1 哈尔滨 ) B 0 3 、 MB 1 6 0 0 、 Q S T 7 1 3和 F Z B 2 4 4株 枯 草芽 孢 杆 菌 生 摘要: 本 文论述 了以细茵为主要 生防 菌株 防治作 物土传真 菌病 国 已有 G 害的现状 。 并对 真茵病 害起主要 防治功 能的 细菌代 谢产物 的种 防菌 获得 环 保 局 商 品化 生 产 应 用许 可 。澳 大 利 亚 开发 的 且 类进 行 综合评 述。 s bt u i  ̄A 一 1 3 对麦类 和胡萝 卜 的立枯病 以及其 他土 传病 害具有 很好 的 防效 , 并对 作物有一 定的增产作 用 。 日本东 京技术 研究 关键 词 : 生物防 治 ; 抗 性物 质 中图分 类号 : ¥ 4 3 2 . 4 文献 标识码 : A 所的B . s u t } t / / / s R B 1 4和 B .s u b t / / / s N B 2 2分 别 对 R h i z o c t o n i a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探究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探究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快的状态,并且我国目前在第一产业方面实行的是三农政策,农业和园林除了正常的种植作物以外,更加重视规划、健康、美感等方面。
截至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农业园林作物的生产方面,土传病害发现较多,危害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是阻碍我们国家农林园艺在作物方面发展的“绊脚石”。
本文主要是描述了我们国家目前在农林园艺的作物上,土传病害的现实情况,研究土传病害防治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我国目前的防治措施,探讨可以提高的方向,为我国今后的农林园艺作物的发展和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园艺作物;土传病变;防治对策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支持多元化发展,积极开展各个产业,平衡城市农村的发展,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从而可以减少农业人工方面的不足,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除此之外我过不断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绿化措施,使得我们的耕地逐渐减少,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人多于土地的情况。
耕地的减少,使得农业用地必须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一年实现多次耕种,一次耕种实现多种作物共同生产。
这样就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加大土地的压力,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成为“坏土”,从而容易引发土传病害,出现的概率和频率都有所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渐加大,这会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减少收益,一定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实现土地的多元化使用,因此,土传病害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真正能够进行治理土传病害的对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概述1.1特点土传病害,顾名思义就是在土壤传递到农作物的病害,主要是传递到作物的茎部或者根部,产生病害,较轻的病害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作物产量减少,严重的会导致作物直接死亡,零产量。
土传病害的媒介除了土壤之外,还有肥料和水,所以要加以重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土传病害,这样就会避免作物大面积的死亡。
土传病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隐藏性强、传染性强和爆发性的毁灭。
生防细菌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天津农业科 学 耐 i gi l rl c ne nA r ut a S i cs c u e
・植 物 保 护
2 0 1 ()3 一 2 0 8,44 :8 —
生 防细 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治 土传病 害 的研 究进 展
杨 秀 荣 , 水 芳 , 淑 琴 , 义 学 , 学 文 , 惟 刘 孙 刘 张 张
土壤 中有 益生 物减 少 ,土 壤 自身 的修 复 能力 减 弱 ; 3 引 起 该 类 病 害 的 病 原 菌 一 般 为 多 寄 主 微 ()
( 天津市 植物 保护 研究 所 , 天津 3 0 1 ) 0 12
摘
要 : 绍 了土传 病 害危 害程度及 生 防细菌 的种 类 、 介 作用 机制 、 防治 土传 病 害 的研 究 概况 , 出 了 目前利 用 生 防细菌 防 提
治 土传病 害存 在 的问题 及应 用前 景 。 关键词 : 土传病 害 ; 防细 菌 ; 生 作用 机制 ; 前景
Ab t a t Ha m x e to ol b r e d s a e a d t e tp , c in me h n s sr c : r e t n fs i— o n ie s n h y e a t c a im,r s a c t t so o t l n ie s f a t- a t r o e e r h sau fc n r l g ds a e o n i b c e i oi a we e e p u d d i h a e , n h x s n r b e n o e r u d t r v n i g s i— o e d s a e w r u g se . r x o n e n t e p p r a d t e e it g p o lms a d f r g o n o p e e t ol b r i s e e s g e t d i n n e Ke r s o l b r e d s a e; n i b c ei a t n me h n s ;o e r u d y wo d :s i— o ie s a t a tra; c i c a im fr g o n n — o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郑俊强;高增贵;庄敬华;陈捷
【期刊名称】《玉米科学》
【年(卷),期】2005(13)1
【摘要】土传病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其中茎基腐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发生尤为严重。
由于土传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给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
选育抗病品种和种衣剂包衣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和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将成为玉米土传病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对玉米土传病害的化学与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总页数】5页(P111-114)
【关键词】生物防治;生物型种衣剂;玉米;土传病害
【作者】郑俊强;高增贵;庄敬华;陈捷
【作者单位】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31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土传病害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J], 于长平
2.植物根围微生态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曹中恺;马金慧;闫海霞;
杨威
3.植物根围微生态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曹中恺;马金慧;闫海霞;杨威;
4.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J], 李兴龙;李彦忠
5.人参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J], 张玉姣;叶强;郑英杰;方文宇;张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防治对于玉米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2 2 4 ・
农林 科研
生物 防治对于玉米主要病害 的研 究进 展
摘 要: 在我 国各 玉米产 区主要 的病 害有 4种 , 即茎基腐病、 丝黑穗病、 纹枯病和全蚀病。 自 从2 0世纪 7 0年代初期 , 全 国开展 玉米病 害联 合攻关研 究以来, 在病原茵种类、 致病机理、 流行规律 、 抗病 育种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做 了大量的工作 , 取得 了一定成绩。但近些年来 , 随着耕作 和栽培制度的改变 , 品种轮 换及 高油、 高淀粉 品种 大面积种植 , 玉米的土传病 害有逐年加 重的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 大约在 1 0 % 3 0 %严重年份甚 至可以达到 6 0 % ̄ X 上, 产量显著 降低。所 以土传病害 已成 为玉米稳产、 高产的主要 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就玉米主要病 害 和现今 的生防方法进行初步探 讨。 关键词 : 丝黑穗病; 茎腐病; 假 单胞 茵; 芽孢杆 茵 1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微生物作为生防菌剂的研究进展 镰刀菌 、 串珠镰刀菌 、 肿囊腐霉 、 禾生腐霉 、 瓜果腐霉¥ 等 引起 的。近 1 . 1 细菌 。常见的对土传病害具有生物 防治作用 的细菌主要有 2 O年来 , 对茎腐病生防研究较多 , 多数 生防菌是 从根表或根 围土壤 两大类群 : 假单胞菌( P s e u d o m o n a s ) 和芽孢杆菌( B a c i l l u s o 中分离 的对镰刀菌和腐霉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 、 真菌和放线菌 。在 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根际 ,具有突出的防病 增产 的作用 , 上述 拮抗菌 中有的 已开发成 生物制剂 , 如B G 一 2 ( 含B u r c h o l d e r i a和 其 中以 P . l f u o r e s c e n s 等细菌的不同菌株研究最为广泛。假单胞菌属 G l i o c l a d i u m v i r e n s ) , S o i l g a r d ( 含G l i o c l a d i u m v i r e n s ) 等。 国内生产 的 许 多 细菌 菌 株 ,可 以有 效 地抑 制 P y t h i u m s p p , G a e u m a n n o m y c e s — 生物型种衣剂 Z S B , 对玉米茎腐 病和纹枯病苗期和成株期 的防治 均 g r a m i n i s v a r . t r i t i c i , S c l e r o t i u m r o l f s i i , F u s a r i u m , E r w i n i a c a r o t o v o a r 等 多 有一定效果 。田间试验表 明: 1 : 4 0的种子包衣量为最佳 。粉锈宁与 种真菌和细菌引起 的根部病害。对假单胞菌生防机制研究 表明 , 不 Z S B 混用 比单用粉锈宁拌种 防治茎腐病的效果好 。 同种 的防病机制是不 同的, 这些机制包括拮抗 、 诱导抗病 、 营养竞争 2 . 3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 是我国各玉米产 区普遍发生 的土 和寄生等 。 传性病 害 , 近年来 日趋严重 。 引起该病 的丝核菌主要有 3 个种 , 即立 虽然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受到的关注 比假单胞菌少 , 但鉴 枯丝核菌 ( R . s o l a n i ) 、 玉蜀黍 丝核菌f R . z e a e ) 和禾谷丝核菌( R . c e r e a l i s ) 。 于它们具有内生芽孢 、 抗逆性强 、 繁殖速度快 、 营养要求简单 和易 于 目前 ,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农业 防治 和化 学防治为 主 , 辅 以 生物防治 的药剂有 2 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 剂 , 其 防效 较 在植物根圈定殖的特点 , 在生防中也被广 泛地研究 和应用 。 目前用 生物防治 , 于生 防的芽孢 杆菌种类有 : 枯草芽孢杆菌 ( B . s u b t i l i s ) 蜡状芽孢杆菌 稳 定 。 3问 题 与展 望 f B . c e r e u s ) 和巨大芽孢 杆菌 f B . me g a t e r i u m ) 等. 1 . 2真菌 。 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 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 木霉 土传病 害是植物 的顽疾 , 治理困难 , 通常使用 化学种衣剂 , 但 因 ( T i c h o d e r ma s p p ) 是一类 分布 广 、 繁殖 快 、 具有 较高 生防价值 的真 其污染环境及频繁发生药害, 使其大面积推广受 到了较大 的限制 。 菌 。We n i n d l i n g( 1 9 3 2 )发现 ,在离体条件下木素木霉 ( T i c h o d e r m a 生物种衣剂 , 由于缺乏高效价的拮抗菌株 、 作用靶标单一 、 易受环境 l i g n o mm) 与立枯 丝核 (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 共培 养 时 , 木素木 霉 的菌 因素影响 防效不稳定等原 因, 使农 民不愿意使用 。 丝缠 绕着立枯丝核菌 , 使其菌丝原生质凝结 、 细胞液泡 消失及菌丝 生防微 生物产业化进程发展较慢 。生 防菌剂发展滞后 的原 因不 解体 。毛壳菌 ( C h a e t o m i u m s p p ) 通常存在于土壤 和有 机肥 中 , 可 以 仅与生防菌的作用发挥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关 , 而且也与某些生防菌 有效 降解 纤维素和有机 物 ,并对土壤 中的某些微生 物产生抑制作 剂成本高 , 难于推广有关 。因此 , 在致力 于生防菌的遗传改 良的 同 用 。近年来 , 利用非致病镰刀菌菌株的交叉保 护作 用防治由镰刀 菌 时 , 也应考虑生防菌剂 的成本 。 另外 , 可 以考虑将多种生 防菌混和使 引起 的土传病害也得到广泛 的重视 。 马平等( 2 0 0 1 ) 从棉花铃 内部分 用 , 这样就能够实现多种生 防机制 ( 拈抗 、 竞争 、 诱导抗性 、 寄生 ) 同 离到两株 非致 病镰 刀菌 V L 一 1和 V L 一 2 ,通过空间竞争 和营养竞 争 时起作用 ,避免单一生防菌应用而引起 的病 原微 生物产生抗性 , 但 有效 地抑制黄萎病菌 的生长 ,对棉花黄萎病 的相对 防效分别达 到 混用的前提要保证这些生防菌互不排斥 , 而且作用结果最好是协 同 8 7 , 9 %和 6 6 . 4 %。 最近 , 也有关 于淡紫拟青霉 、 厚壁孢 子轮枝菌 、 小盾 或加性效应 。 壳霉 和菌根真菌具有生防作用 的报道 。 生防菌 的遗传学研究 己相 当广 泛和深入 ,但 也存在一些不 足。 1 . 3放线菌。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土壤 和植物根际等环境 中 , 作为 例如 : 重组微生物可能会发生基 因任意扩散 , 因此 , 需进一步完善对 生防菌已在生产上被成功的应用 。 如2 0世纪 7 0 年代澳大利亚 K e r r 基 因工程微生物安全性的评价和完善基 因环境释放 的监测方法 。 由 从 土壤 中分离到土壤放 线杆菌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 r a d i o b a c t e r K 8 4利 用 质粒控制的异源基 因与染色体修饰的异源基 因相 比稳定性 较差 , 易 其活菌制剂及其产 生的抗生素 A g r o c i n 8 4可有 效防治桃树 根癌病 ; 向土著微生物 转移 , 因此 , 生 防菌 的遗传 改 良要从质粒转入 染色体 最近 ,王琦等 ( 2 0 0 3 )从菜丛根病株 根面和根 内分离 3株链霉 菌 修 饰 研 究 。 ( S t r e p t o my c e s ) , 该菌的代 谢液能够 抑制 甜菜 坏死 黄脉病毒( B N Y V V ) 植物 内微生物是近年来 发展起来 的很 有应用前 景的一类 有益 的传毒介体 甜菜多粘 菌( P l y m y x a b e t a e ) 的休眠孢子 萌发 , 使游动 孢 微生 物 , 它们与植物在进 化过程中建立 了一种和谐 的关系 , 可 以提 子泳动减缓。酶联免疫检测表明 , 拮抗 菌处 理的根系 内 B N Y V V数 供植 物所需要 的营养物 质如 N 源 及一些 激素参 与植 物的 防卫功 量低 于对 照 。 能 。而 内生细菌可 以从植物体内获得充分的生长营养 , 受到植物 的 2接着介绍几种玉米主要土传病 害的生物防治 保护 , 使其免遭外部恶劣环境 的影 响。由于内生细菌系统地存在 于 2 . 1 玉 米丝黑穗 病 。玉米 丝黑穗 病是 由玉米 丝轴 团散 黑粉 菌 植物 的细胞间隙或细胞 内, 相对于其它生防 因子而 言 , 有很 大 的优 ( S p h a c e l o t h e c a r e i l i a n a )  ̄ l 起 的一种幼苗侵入 的系统性病 害, 主要危 势 。若能将生防菌 的抗生素合成基因导人某些内生菌内 , 借助 内生 害雌穗 和雄穗 。侵入前是 防治 的最适时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根 细菌与植物建立的紧密联系 ,生防基因可以在植 物内部发生作用 , 据 植 物 营 养 学 和 土 壤 生 态 学 原 理 研 制 开 发 的 阿姆 斯 生 物 肥 可 明 显 效应更 为直接 , 免去 了转 基因植物研究 的复杂程序 , 将是很 有应用 降低 玉米丝黑穗病 的发生 , 同时能使玉米增产 。 该肥 中含��
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危害植物的侵染性病害有3万多种,其中相当多的真菌和细菌病害,以及几乎所有的线虫病害是土传病害。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植物土传病害造成的损失超过500亿美元。
用化学药剂防治土传病害不仅难度大、费用高,且有污染水源和破坏土壤微生物区系之弊。
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利用植物的对抗作用防治土传病害1.抗病品种的利用采用抗病品种控制土传病害是经济有效的措施。
国内外在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绩。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60——80年代是我国各主产棉区的主要病害,病日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31.26%。
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以中棉12为代表的一系列抗病、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已基本上控制了枯萎病的危害,减轻了黄萎病的损失。
1990年全国种植抗病品种达3540万亩,增加收益15.9亿元。
花生青枯病曾在广东、广西、山东等花生产区流行,70 年代以来,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先后选育出协抗青、鲁花3 号等抗病品种,在病区推广后使花生青枯病得到控制。
2.诱捕作物和拮抗植物的利用有的作物对某些线虫的侵染不敏感,能产生分泌物刺激线虫卵的孵化,幼虫亦可进入植物体内,但不能发育成成虫和产卵,因而最后死亡,这样的作物称为诱捕作物。
用诱捕作物与线虫的正常寄主作物轮作能大幅度降低土壤中的线虫密度。
据报道,猪屎豆可诱捕根结线虫的幼虫,龙葵可降低金线虫的群体数量。
通过种植高感植物,在线虫侵入后、成熟前消毁所有植株,也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拮抗植物是指能向土壤中释放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毒物质而对线虫产生拈抗作用的植物。
研究发现,天门冬、万寿菊等与线虫敏感作物混植,可降低土壤中及敏感作物根际的线虫数量,减轻危害。
二、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1.抗菌作用的利用早在1960年大岛就用“生菌散”(木霉菌素,Trichodermin)防除白绢病获得成功,生菌散成为世界上微生物农药登记的第1号。
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Ke r s poetdaessi b redsae boo c oto ywo d rtce ra :ol o ies ;ilg a cnrl — n il
当 土壤 内 部 条件 适 宜 时 , 活在 其 内 的线 虫 、 菌 、 生 真 病 毒 、 菌等 侵 入作 物体 内 引起 的病 害统 称 为土传 病 害 。 年 细 近 来 , 菜 的集 约化 种 植 、 护 地 产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作 时 间 蔬 保 连
Y G i l K G h o j AN L -i AN S a - i e
(h n i h ninAcd myo A r utrl co ilg , a g u nS a x 0 5 0 ) S a x S u t a e f gi l a Mirbooy Y nq a h n i 4 2 0 a c u
花 I 番 茄翻 辣椒 [ 小 麦[ 茄子[ 玉米 [ 水 稻同 甜 瓜 [ 植 1 J 、 、 3 1 、 4 1 、 5 3 、 6 3 、 、 8 1 等 物 上得 以成 功 应用 。 此 , 极 采 取综 合 防 治措 施 , 强保 因 积 加
Ab t a t S i—b m eds a ei e ea e in to o h p e d o a tds a e s d o h ola du . e atcer sa c e he sr c ol o ie s Sag n r ld sg ain frte s r a fpln ie s sbae nt es i same im Th ril e e r h d t p o r s h ilgc l o to fs i- o n ie s sfo mul pea ge ,ncu igt era o so ol bo ed s ae c ur d i oe tda e s, r ge si teb oo ia nr l ol b r ed sa e m t l n ls i l dn h e s n fs i— r ie s so c re nprtce ra n c o r i n s i—b r e die s s tp s f cin lba tra s e is wh c o l e t c he s i-b r e ds a e p n n p e e t n a d c nr lme h ns ol on s a e y e ,un to a ce p ce , ih c ud r sr tt ol on ie s sha pe i g, rv ni n o to c a im. i i o F n ly,h rb e ff n to a cei n ds a e p e e to n r ame to rt ce ppiain n or s o dn o ne me s r s we e i al t e p o l mso u cin lba tra i ie s r v n in a d te t n fp oe td a l t s a d c re p n ig c u tr au e r c o ds u s d. ic s e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探究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探究摘要: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迎来了质的飞跃。
在经济发展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绿色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凸显了农林园艺行业的发展前景,但土传病害对农林园艺工程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对农林园艺工程的经济利润造成了损害。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农林园艺作物的土传病害现状,提出有效的土传病害防治措施,希望可以解决农林园艺工程的土传病害问题。
关键词: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防治现状;对策探究引言土传病害是由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病原菌侵染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一般是通过土壤、有机肥料、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播,病菌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危害作物的根和茎,破坏植物维管束,阻断植物对水分与营养的输送通道,造成植物很快干枯死亡。
1农林园艺作物中土传病害现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在进行农林园艺种植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病害问题,其中土传病害往往存在较多,这种病害的存在证明对植物的正常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还可能整个的农作物产量进行不断的降低,严重有可能出现不再收获的情况。
但是在具体的农林原作物种植防治的过程中,很难对此种病毒危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
此外对于各种农药的滥用,情形不仅会对此种病害起不到良好的根治效果,同时还可能对我们所存在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如果农作物被农药所侵袭,甚至有可能出现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情况。
对种植农作物的有效实施是主要实现高产优产的良好目的,如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相应的措施表现不出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将会对土传病害进行加剧产生。
当下我国在进行传统种植的过程中,由于能够有效应用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少,所以导致农作物种类种植稀缺,如果发生此种病虫害的侵袭,那么将会大面积的扩散传播。
当下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中,使得各种农业机械化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为农作物的收割运输都带来良好的便利性,但是这种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土传病的危害传播进行了一定的加速,同时对于农作物利用车辆进行一定的传输运输,那么也将会加快病原体的不断繁殖产生。
探讨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 陈莹
探讨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陈莹摘要: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而引起的植株病害。
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土传病害的病原物,由这些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疫病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同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自身的修复能力降低,因而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土传病害的预防与治疗势在必行。
关键词:土传病害;防治现状;措施植物土传病害是发生在植物根部或茎部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病害的统称,包括根腐病、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黄萎病等病害种类。
这类病害的病原物其生活史一部分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病原物萌发并侵染植物根部或茎部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壤微生物区系紊乱,农作物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发展。
1 我国土传病害发生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农林园艺作物的病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土传病害的发生愈来愈烈,直接导致农林产品产量大幅度下跌,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
而大多数农民在进行土传病害的防治中使用的药物不恰当,用药不恰当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食品受到污染,以及公众健康水平下降等多种问题。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都追求高产、优产以及高效,但传统的种植制度不能满足当前阶段的实际需要,不仅导致了生态失衡,还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发生病变是一种常态,这有利于促进物种的进化以及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农业产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求,但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界的原有面貌,为植物发生病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农户们追求的是稳产,由于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作物的种类较少,种植面积没有进行扩大,因此病害即便发生也不会成灾,但在现代化农业中,基本情况发生了变化,现代化农业为了追求高产,让已经被完全驯化的植物已经不能在自然界进行生存,现代化设备虽然方便了生产与运输环节,与此同时也让大面积的病原体扩大,长距离运输与频繁农产品的交易也加速了病害的大量繁殖。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
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前言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
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
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1.1、真菌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还能促进植物生长,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木霉对病原菌的重寄生现象[9],同时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欧冠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经有商品化的木霉制剂问世,如美国的Topshield(h哈茨木霉T-20)和以色列的Trichodex(哈茨木霉T39)。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杨珍;戴传超;王兴祥;李孝刚【摘要】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 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 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 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 有利于从微生物种群、功能代谢和抑病物质等研究找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关系, 探讨了土传病原真菌致害机理, 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 很多是由不同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 其致害机理较为复杂.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植物根际微生态抗性, 是防控土传病害途径之一, 应加以重视.现有研究多偏向根际促生微生物, 而忽视了根际有害细菌与病害发生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系统评估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归类土传真菌病原菌类型、深入研究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理以及研发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Soil-borne diseases have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restr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in China. Rhizosphere is a window displaying how efficiently a crop uses soil nutrients, a key micro-domain of plant-soil-microbe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a major scene where soil-borne diseases develop. Today when metagenomics is developing so rapidly, any knowledge about interactions betwee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nd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conducive to exploration for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oil-borne diseases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metabolic function, and disease suppressan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databases ofScopus, Web of Science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 review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ummari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discussing pathogenesis of soil-borne disease fungi, and pointing out shortag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focal points for future researches. Currently, the incidence of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very high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incidence of most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the result of complex infections of a variety of pathogens. Oriente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hizospher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ir antagonism to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for control of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s. So it is a noteworthy method. So far, quite a number of papers ar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ddress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hizosphere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and health and growth of plants, but few are exploring impacts of harmful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on incidence of soil-borne diseases and crop growth. Studies in future should be oriented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incidence and damage of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classify soil-borne pathogens by type, explore in depth micro-ecological mechanism of rhizosphere in incidence of soil-borne diseases,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cal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soil-borne diseases.【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9(056)001【总页数】11页(P12-22)【关键词】土传真菌病害;根际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防控技术;作物抗性【作者】杨珍;戴传超;王兴祥;李孝刚【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
该文从保护地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害的种类、制约病害发生的功能菌种类、防治机理等方面综述了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菌在保护地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当土壤内部条件适宜时,生活在其内的线虫、真菌、病毒、细菌等侵入作物体内引起的病害统称为土传病害。
近年来,蔬菜的集约化种植、保护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连作时间的延长等为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给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不仅对植物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生态平衡得到保护,被称为绿色防治方法。
目前,已在棉花[1]、番茄[2]、辣椒[3]、小麦[4]、茄子[5]、玉米[6]、水稻[7]、甜瓜[8]等植物上得以成功应用。
因此,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的研究、预防,势在必行。
1保护地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保护地蔬菜栽培,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轮作倒茬困难,连作周期长,内部温度、湿度大等条件都有利于各种致病菌的存活、繁殖,并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传播,所以对于土传病害的防治难度就相当大。
近年来,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1.1连作、重茬现象严重目前,保护地蔬菜栽培普遍向规模化和单一化方向发展,植物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场所因为连作现象而得到保证,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如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和瓜类的枯萎病、青枯病等。
保护地土壤障碍一般在种植后第3~4年出现。
一方面是由于作物对某种元素单一性吸收,打破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种植同一作物,根系分泌物或自身残体分解产生的物质中存在阻碍后续作物根系发育的克生物质,使得生物酶活性会下降[9-12]。
轮作用于药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bso )抗 病 品种 和 易感 病 品 种 的 比较 发 现 ,抗 病 ai l ca 品种根 际球 杆 菌 和芽 孢 菌 较 易 感 病 品 种 数 量 多 ,说 明根 际分泌 物 通 过影 响根 际 微 生 物 群 落组 成 ,增 加
拮抗菌 的数 量来 抑制 病 原 菌 的生 长 。通 过丹 参 与 油菜 一小 麦轮 作 的研 究 表 明 ,细菌 和放 线 菌 的数 量 随着 轮作 年 限 的增 加 而 增 加 ,真 菌 降低 ,生理 细菌 类生 物 多样 性 指 数 呈增 加 趋 势 ,土壤 生 态 系统 平 衡
病 害的影 响 ,白术 、贝 母 、芍 药 、 百 合 、地 黄 、玄
时间 ] 。不 同前 茬 对药 材病 害影 响显 著 ,合 理选 择
前 茬 ,可 明显 提高产 量 ,抑制 土传 病害 。
2 轮 作 防治病 害 的作用 机制
参 、人 参 、 三 七 、红 花 等 多 种 药 材 易 发 生 土 传 病 害 … 。通 过合 理 轮作 ,不 但 能 增 加 土 壤 营养 和 增 强 保 水能 力 ,而且 是控 制 土传病 害 的重 要措 施 J 。
D A序 列相 似程 度高 达 0 578 N .6 ,而 与对 照土壤 间 的 相似 程度 分别 为 0 365和 0 324,两 种 轮作 处 理 .4 .1 的黄瓜产 量 也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 P<00 ) .5 ,说 明轮 作
可 以很好 地改 变土 壤 微生 态 环境 _ 1 。植物 是 根 际土
年 ,少数 可 达 7~ 8年 。在此 期 间 ,如果 遇 不 上其 他 寄 主 ,就 会逐 年 消灭 或 在数 量 上 少 到 不 引 起 植 物 发 病 。 因此 ,抗病 药 材 与 容 易感 染 这 些 病 虫 害药 材 实
农业病理学论文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结合水稻纹枯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危害情况,重点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几个方面介绍了纹枯病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其中着重就生物防治方法及利用研究进展从拮抗微生物方法使用、次生代谢物质利用、稻鸭共养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症状;防治;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由立枯丝核菌(Rhzioeotniasoalni)引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一般可以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高发病时减产50%[1]。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也日益加重,其中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尤为严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纹枯病已成为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
目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随着环保以及病菌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化学防治受到严峻的挑战。
高产、矮秆、多蘖良种以及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纹枯病的为害有普遍加重的趋势。
但抗纹枯病育种至今尚未发现免疫或高抗品种。
近年来,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纹枯病呈现良好的前景,发现了大量对水稻纹枯菌有拮抗作用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2]。
1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症状及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zioeotniasoalni),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
水稻整个生育期纹枯病均可发生,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容易发病,以分蘖期和抽穗期危害最重。
水稻纹枯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叶片、茎秆和稻穗。
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
病斑边缘明显,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
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瘪谷、白穗[3]。
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
土传病害生防菌哈茨木霉菌剂生产工艺的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 引言 • 哈茨木霉菌剂概述 • 生产工艺流程 • 工艺参数优化 • 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 重影响。
02
哈茨木霉菌作为一种生防菌,具有防治土传病害的潜力,受到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优化干燥工艺参数。
05
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产品质量标准
菌种纯度
确保哈茨木霉菌剂中只含有目标菌种, 无其他杂菌和有害微生物。
活菌数量
规定每克或每毫升哈茨木霉菌剂中活 菌的数量,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生物 活性。
孢子萌发率
要求哈茨木霉菌剂中孢子的萌发率达 到一定标准,以保证产品在使用时的 有效性。
湿度控制
分析湿度对菌株发酵过程 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湿度 条件。
pH值调节
通过实验确定菌株生长的 最佳pH值范围,并设计合 理的调节方案。
提取与精制工艺优化
提取方法选择
对比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提取方法。
分离纯化技术
采用适当的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萃取等,提高产品纯 度。
干燥工艺改进
4. 验证优化后菌剂对土传病害的防治 效果。
02
哈茨木霉菌剂概述
哈茨木霉菌剂简介
哈茨木霉菌剂是一种生物农药, 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备而成,
主要成分是哈茨木霉菌株。
哈茨木霉菌剂具有无毒、无残留、 无污染等特点,符合绿色环保的
要求。
哈茨木霉菌剂的生产过程相对简 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生
产和使用。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传播的病虫害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基因研究
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对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进行基因组测序,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土壤传播病虫害的基因进行改造,降低其危害性或增强植物的抗 性。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研究
研究土壤传播病虫害的抗药性机制,了解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抗药 性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度。
土壤消毒
1
土壤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或生物方法对土壤进行 灭菌和杀虫,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2
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包括喷洒农药、蒸汽消毒等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土壤消毒虽然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但同时也可 能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时 需要权衡利弊。
05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研究进 展
土壤传播的病虫害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 录
• 土壤传播病虫害概述 •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 土壤传播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01
土壤传播病虫害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土壤传播的病虫害是指病原体或 害虫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土壤传 播扩散,感染植物根部或近地面 的茎叶部分的病虫害。
雨水传播
雨水冲刷可以携带病原菌和害虫,将其传播到其他地方。
雨水传播通常发生在雨季,病原菌和害虫在雨水的冲刷下扩散,导致更大范围的危害。
气流传播
气流传播是指病原菌和害虫通过空气流动进行传播。
气流传播的距离较远,可以跨越地理障碍,如山丘、河流等。
昆虫传播
一些昆虫可以携带病原菌和害虫,并 在植株间进行传播。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27(4)433-440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11年11月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李世东1,缪作清1,高卫东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加重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总结了土传病害发生和为害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土传病害防治措施的优点和弊端,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予加强的课题和技术。
关键词:土传病害;发生;防治;中国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9261(2011)04-0433-08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Obligations in Management ofSoilborne Plant Diseases in ChinaLI Shi-dong1, MIAO Zuo-qing1, GAO Wei-dong2(1.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Crop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AAS, Beijing 100193; 2.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Soilborne diseases are greatly limi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China. Author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s of the diseases, analyzed factors favorable to the diseases in crop production, outlined the features of the diseases, summarized present management approaches, and suggested priorities for researches in this area.Key words: soilborne plant disease; occurrence; management; China土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史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物在条件适宜时萌发并侵染植物而导致的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
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前言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
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
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1.1、真菌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还能促进植物生长,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木霉对病原菌的重寄生现象[9],同时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欧冠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经有商品化的木霉制剂问世,如美国的Topshield(h哈茨木霉T-20)和以色列的Trichodex(哈茨木霉T39)。
截止2004年,国内外就已经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多达50种,利用这些拮抗性的木霉制剂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或苗床,可以防治多种植物土传病害[6],如核盘菌(Sclerotinia)、疫霉(Phytophthora)、腐霉(Pythuim)、丝核霉(Rhizoctonia)、镰孢霉(Fusarium)、轮枝霉(Verticillium)等等。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防发展,已经开始从生化、代谢和分子水平上对拮抗木霉菌的生防机制进行研究,并有较大的突破。
1.1.2、毛壳菌(Chaetomium spp)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有机肥中,可以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有机物,并对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8]。
近年来,利用非致病镰刀菌菌株的交叉保护作用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也得到广泛的重视[4]。
马平等(2001)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非致病镰刀菌VL-1和VL-2,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病菌的生长。
关于淡紫拟青霉、厚壁袍子轮枝菌、小盾壳霉和菌根真菌具有生防作用的也有报道[5]。
据文献记载,球毛壳(C.globosum)、卷毛壳(C.cochliodes)、粪生毛壳(C.funicola)和铜生毛壳(C.cupreum)等能产生毛壳素(chaetomin)、球毛壳素(chaetoglobosin)等多种抗生素,具有抗真菌和细菌活性。
此外,用毛壳处理种子或植物,壳促进植物生长并获得高产。
毛壳霉(Chaetomium spp)在田间已经被应用于防治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epualis)引起的苹果黑星病,苹果黑腐皮壳(Vals a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和由茄丝壳属(Rhizoctonia solani)和尖镰孢属(Fusarium oxyporium)等引起的松苗猝倒病。
1.2、细菌常见的对土传病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细菌主要有: 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芽抱杆菌(Bacillus)1.2.1、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根际,具有突出的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等细菌的不同菌株研究最为广泛[3]。
假单胞菌属许多细菌菌株,可以有效地抑制Pythium spp, Gaeumannomycesgraminis var.tritici, Sclerotium rolfsii, Fusarium, Erwiniac arotovora等多种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根部病害。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这类细菌中的许多菌株已经作为植物病害的生防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于应用。
目前美国上市的假单胞菌类PGPR生物制剂[10]就有8种以上,并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罗宽利用拮抗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spp.)在温室防治番茄、烟草、花生青枯病,效果较好,单未用于大田。
日本的Wakimoto用颖壳假单胞杆菌(P.glumae)的一个无致病力菌株防治番茄青枯病,防效较好。
何李远和康耀卫用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JF1菌株对花生种子浸泡诱导接种,菌液对土壤中青枯病的侵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1.2.2 芽抱杆菌(Bacillus)虽然芽抱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受到的关注比假单胞菌少,但鉴于它们具有内生芽抱、抗逆性强、繁殖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和易于在植物根圈定殖的特点,在生防中也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目前用于生防的芽饱杆菌种类主要有:枯草芽抱杆菌[7] (B. subtilis)、蜡状芽抱杆菌(B. cereus)和巨大芽抱杆菌(B.negateriu m)等。
杨合同等在小区试验中用芽孢杆菌BI30制成的泥炭制剂对生姜青枯病取得了100%的防效。
王雅平用分离自丝瓜土壤的枯草芽孢杆菌TG26浸根处理防治烟草青枯病,苗期达到100%的防效,田间试验防效为79.6%,并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1.3、放线菌放线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根际等环境中,作为生防菌已在生产上被成功的应用[1]。
如70年代澳大利亚Kerr从土壤中分离到土壤放线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K84,利用其活菌制剂及其产生的抗生素Agrocin84可有效防治桃树根癌病;王琦等(2003)从菜丛根病株根面和根内分离3株链霉菌(Streptomyces),该菌的代谢液能够抑制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传毒介体甜菜多粘菌(Plymyxa betae)的休眠抱子萌发,使游动抱子泳动减缓。
酶联免疫检测表明,拮抗菌处理的根系内BNYVV数量低于对照。
2、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土传病害的生防机理主要有:抗菌物质的产生,营养物质(如碳素化合物、氮素、三价铁等)和定殖位置的竞争以及诱导抗性等几个方面。
以上几种作用不相互排斥,而且可以同时起作用。
因此,利用一种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可以包括多种作用方式。
以下主要讨论抗菌物质产生和定殖位点竞争2个方面[2]。
2.1 抗菌物质的产生2.1.1 细菌素细菌素是由细菌的某些菌系所产生的对该种细菌的另外一些菌株或关系较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非复制性的含蛋白的抗菌物质。
利用细菌素防治土传病害的例子很多。
如Chen(1981)发现,产细菌素无致病力的青枯假单胞菌可以防治烟草青枯病。
任欣正等(1988)发现,ABPS 菌株MAT和noE-104对细菌素敏感的毒性菌株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不敏感菌,说明细菌素在生防中起重要作用。
此后,章键、任欣正(1993)从noE-104中提纯出生物活性的细菌素,分子量为9000Dalton,该细菌素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含有16种氨基酸。
吴健胜、梁晶丹等用来自水稻的产生小分子性质细菌素的菊欧文氏菌(Erwiniachrysanthemi)防治小麦纹枯病、番茄早疫病、水稻白叶枯病、辣椒疫霉病等多种病害都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60%以上。
细菌素的作用范围有限,一般是对相应细菌起作用,不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其他有益微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2.1.2 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机能,从而对敏感微生物产生抑制或致死作用。
通过产生抗生素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发挥作用的细菌(不包括放线菌)多集中在以下几个属: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布克氏杆菌属(Burkholderia)。
在这些抗生素产生菌中,假单胞杆菌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产抗生素的能力最强,相关研究也最多,布克氏杆菌和芽孢杆菌也有一定的产抗生素的能力。
由于抗生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具有专一性,内吸渗透力强,防病效果稳定,因此,常以抗生素的产量作为生防菌筛选的重要指标。
2.1.3 其他抗菌物质生防微生物产生的其他抗菌物质还包括铁质素、胞外裂解酶等,它们在细菌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生态位点的竞争作用生物世界里,微生物之间的竞争非常强烈,主要包括营养物质的争夺,物理和生物位点的抢占,以及氧气的竞争。
但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最重要的是生态位点的竞争。
因为只有迅速占领植物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点,才能在这些地方有效地发挥与病原物在氧气、水分和营养等方面的竞争作用。
在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一个好的生防菌株在寄主根围能否占据有利位点而定殖,也是取得理想防效的关键。
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能力,包括在根(内部或表面)和根际土壤中定殖,生防菌定殖多少根,密度为多大,定殖需要的时间等尚无严格标准。
生防细菌应能在自然土壤中沿植物根分布繁殖,并能在自然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竞争中存活几周。
3、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微生物发挥作用的因素生防菌在土壤中定殖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使其适应能力、定殖能力、拮抗物质的产生能力以及与拮抗作用相关基因表达功能下降等[1]。
3.1 环境因素土传病害生防菌生存的环境一植物根际是每时都发生着剧烈变化的微环境。
某些因素,如下雨或日照引起盐浓度、土壤pH、渗透性、水分及土壤粒子结构的变化以及植株根的增长、季节变化、化肥和农药的施人等均能改变根际微环境,从而也将导致根际微生物种类组成结构的改变。
这样势必引起释放在土壤中生防菌的数量发生波动,最终导致其生防能力的改变。
对不同理化性质土壤的适应性,将导致菌株生防作用的区域局限性。
3.2 生物因素植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生防菌株的生防作用,某些植物根系分泌物可能支持或诱导生防菌来抑制病原菌,而其它一些植物则可能表现出排斥反应。
3.3 营养因素生长在含不同的碳源或氮源的环境中,生防菌株的生防能力也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