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本质

合集下载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功效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功效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功效(一)学生音乐的基本特征学生音乐教育是以声音为传播媒介,从中诠释艺术的鲜明,生动,神秘,难以形容,音乐艺术不是以一种直接的形式表达,它以其声音的魅力以及人们的联想结合,向人们诠释其所含深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生命之间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它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其理性的一面,而且一些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以某种材料制成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人们加以了解以达到跨物种之间的沟通,然后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传递出其他物种与人类之间的交流。

学生音乐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她还与语言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因为喜欢音乐,从而学会不同的语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音乐具有与其它艺术不一样的的根源所在,也是音乐许多艺术特征形成的根源所在。

音乐差别于口技,差别于戏剧、影视中的"音响效果",音乐的表现力极强的。

这首先是因为她生存的方式不同于其他的声音,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而留下来的,承载着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她源于自然和社会,却又不同于自然和社会。

结合上述,声音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

音乐是以感情为主要表现内容。

通过情感的表达,使音乐具有生命力。

最终诉诸于听觉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二)学生音乐教育的性质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道教创始人曾经说过:“道来自无”1,说这句话便是老子。

然而,在我理解而言,就是你是谁?从哪里来?人们的智慧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

故,赋予了艺术生命的人们一定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的存在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类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人类的发展为什么要和音乐要和艺术相结合?跟着这个思路我们一直追寻下去。

就会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它对人与人生又有什么重要意义的一系列问题。

学生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了解和赏析。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增进学生们对知觉,感觉,对审美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主观情绪的审美完善,现今社会,有许多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孩子早期的感知,情感,语言,思维方式以及行为等多方面有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

音乐教育的本质特

音乐教育的本质特

2、音乐教育的协调效应
• 作为美育主要内容、途径、手段的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 智育、体育之间存在着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 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协调效应。 • 一是辅德,即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 • 二是益智,即音乐教育能补益智育发展,对发展学生的智 力起积极作用。 • 三是健体,即音乐教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 ,对学生身心健康协调起积极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如今,越来越受到中外各国重视
• 1999年3月5日,美育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 告》。 • 1999年6月,被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写入我国教 育方针----充分说明美育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 位
音乐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很广泛
• 学校的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普通音乐教育
(以审美活动为核心)
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
3、音乐教育的文化效应
• 即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 •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教育也是一种现象,它们 都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 • •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音乐文化的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选择音乐文化的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整理音乐文化的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作用。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
1.3.1音乐的社会功能
1、音乐的审美功能。 (1)美化心灵的作用 (2)细节情感的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
2、音乐的认识功能 (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 (3)信号象征的作用
3、音乐的教育功能
(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际关系和谐化的作用
4、音乐的娱乐功能 (1)愉悦养性的作用
谢谢大家!!!
(2)怡情健身的作用
(3)参与自娱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功能是音乐社会功能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 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明显区别。音乐教育的功能包含明 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有序性、其教育效果比自发的 音乐活动有明显增值的效应。

凸显音乐本质 彰显实效课堂

凸显音乐本质 彰显实效课堂

凸显音乐本质彰显实效课堂前言在音乐教育领域中,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强调音乐的技巧和表现,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本质。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在技能上得到短暂的成就,而难以在音乐的本质方面取得真正的长期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课堂方法,能够凸显音乐本质,彰显实效,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欣赏音乐。

课堂方法关注音乐本质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的核心:音乐本质。

音乐并不仅仅是一些旋律和歌词的组合,它还有其内在的特点和对情感的影响。

我们应该将学生从简单的表面听感中引导出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本质。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演奏和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内在特点和意义,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演奏或歌唱,而在于情感和意义的传递。

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可能在传统的课堂中感到沉闷或乏味。

我们可以尝试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让学生合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教学上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其对音乐的内在理解。

合作学习在教学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帮助。

小组之间的比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并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音乐合奏需要成员之间相互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合理沟通,提高合作能力等。

实践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采用上述的音乐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音乐本质的讲解。

学生在参与这种音乐课堂后,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更容易对多种类型的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开始欣赏音乐的内在特点和意义。

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引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结论音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任务,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采用上述的课堂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表面上感受音乐,进而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内在特点和意义。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哲学观对于培养具有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方面,探讨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旨在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音乐教育哲学观是指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观点和价值观。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方面,探讨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

二、音乐教育的本质1. 艺术性: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人文性: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育性:音乐教育具有教育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4. 社会性: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通过举办各类音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三、音乐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四、音乐教育的方法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音乐剧等,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音乐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

本质论音乐教育实践

本质论音乐教育实践

摘要:本质论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本质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音乐教育理念。

本文从本质论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原则和实践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质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以音乐本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本质论音乐教育的实践,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本质论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1. 音乐本质论音乐本质论认为,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音乐的本质包括音乐元素、音乐结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等方面。

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本身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关注音乐的本质属性。

2. 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应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教育理论认为,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教育。

本质论音乐教育以艺术教育理论为基础,强调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本质论音乐教育的实践原则1. 以学生为本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音乐本质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本质,关注音乐元素、音乐结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教学。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属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强化审美教育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激发创新精神本质论音乐教育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论音乐教学的本质诉求

论音乐教学的本质诉求


音 乐 教 学 要 凸 显 音 乐 性
发展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 现 代 音
音 乐是 一门 声音 的艺术 、 间的艺 术 。它 以流 动 乏音 乐性 .那 注定 是一 堂没 有生机 与 活力 的音 乐课 , 时
的音 响为 物质 材 料 , 音 高 、 值 、 量 、 色 、 度 、 将 音 音 音 速 力度 等 各 种 声 音 要 素 , 用旋 律 、 拍 、 节 调式 、 声 、 和 曲 式、 调、 复 肢体 等 音 乐组 织 手段 , 和 谐 、 按 比例 、 称 、 对
表现 中把 情 感 完全 融入 乐 曲之 中 , 累丰 富形 积 正走进 孩子 的心 灵 , 成为 我们 当前音 乐课 堂 教学 亟 体验 、 则 从而 为音 乐表现 和 创 造能 力 的进 一步 待 解决 的重大 问题 。针 对 以上 问题 , 我们可 尝试 从 以 象 的感性 经验 . 下几个 方面 着手进 行 。
情感 , 反映现 实社 会生 活 。我们将 上述 构 成音 乐 的声 神 圣殿 堂 。 音乐课 堂 上每个 学生 都应仿 佛 是展 开翅 在 膀 的天使 , 自由翱翔 于音 乐带 给他 们 的美妙 世 界。既 音要 素与组 织手段 称之 为 “ 音乐语 言 ” “ 或 音乐 的表 现 我们就 应该 从音 乐 的 要素 ” l 中“ 。【 _ 其 力度 、 速度 、 色 、 音 节奏 、 律 、 声 ” 旋 和 并 然 音乐 有着 它 自身 的本 质规律 , 称为 音 乐 的六大 基 本 表现 要 素 。在 所 有 的 艺术 门 类 特殊 性人 手研 究其 教学方 法 。
是一 堂极 其失 败 的课 堂 。 些音乐 教师所 热衷 的流于 一 表面 形式 的花 哨教 学 , 往给 人一 种蜻 蜒点 水式 的华 往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音乐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审美过程。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这给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然而,有了合理的课程设置,还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达到音乐课程改革的目的,这就需要大量音乐素材为音乐教学提供资源服务。

一、学科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思路(一)学科的建设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学科的教学重点不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的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在音乐素材资源库中每个知识点下素材都分为文字、声音、影视、动画、图片等媒体类型。

根据一线教师的经验和教育专家的研讨中小学教学策略,而设计了相应媒体类型下的素材类型(如分析与交流型、讲授型、体验与实践型、实践与应用型等)。

满足教师备课时按不同教学策略组织素材。

音乐素材资源库结合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信息计术手段,在教学环境的支持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研究出教学模式,即启发式、探索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远程学习等。

讲授-> 交流-> 实践(有指导)-> 巩固、提高(无指导)-> 测评讲授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困难.兴趣.抽象变形象.宏观、微观转化为正常观.丰富性、系统性、有效性.讲授内容随机关联.资料的实时性实践与巩固中主要有以下困难面向性过程可控性动态评测方式(探索式、导引、协作)运行环境:在机房在网络环境下(二)学科的建设思路1.音乐学科以综合知识体系为核心。

音乐学科分类——具体分五大项:器乐;中国音乐作品;外国音乐作品;中国音乐家;外国音乐家等(如下表)。

外加现代钢琴曲和现代音乐作为扩充素材。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音乐教学过程其本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要素构成的。

是教学系统中有序运作的一种程式,是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转化、变换过程的时间流程。

其基本特征是:1、音乐教学过程的复杂性(1)由于音乐教学过程是由诸多基本要素构成的,因而就产生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传授知识的多少、讲解过程的快慢、都与教学的“主体”发生某种作用,磨擦碰撞,显露出教师传授的容量,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容量的矛盾;(2)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教材出版周期的限制性,与时代新的信息知识存在差别,由于教材有版面的容量的所定性,与学生的现时需求的多少存在差别,暴露出把教学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3)教学与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音乐的器材有种依赖性,在现阶段有条件的地方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之间的矛盾。

2、音乐教学过程的多元性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音乐教育、教养、养成的重要途径。

音乐的教育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个性,健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音乐的教养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感悟,音乐的养成过程则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觉习惯和主动意识。

3、音乐教学过程的可变性音乐教学过程会因为构成要素之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一个动态的活动组织,它会受来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教师要善于驾驭把握这种变化的过程,因势利导,排除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二)基本特征是?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它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接近、达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所可能实施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致活动安排程序。

在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操作新教学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理解、设计、把握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新理念、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音乐教育基础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章音乐教育基础一、1、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是一种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其本质是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

3、学校的音乐教育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

二、音乐学科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三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所谓“学”“论”“法”哪一个体系更完整、而在于其研究对象有宽窄之别。

三、1、世界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表现在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实践两个方面。

2、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有哪些?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体系。

3、国际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和突出特点是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

4、“美国音乐教育”之父洛威尔·梅森、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卡尔·西肖尔、著有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学校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默赛尔和格连。

5、提出“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的是德国的丹克玛尔·维努斯。

四、1、1901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是我国最早设立音乐课程的一所学校。

2、1950年8月,《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一各年级都开设音乐课。

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2课时,其他各年级每周1课时。

3、1981年3月3月国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学计划,调整了音乐课时,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均开设音乐课,每周2课时,初中一至三年级音乐课每周1课时。

4、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小学一、二年级每周音乐课达到了3课时。

5、1994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开设音乐选修课、五、1、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在欧洲被称作节奏教学法,在北美洲被称作律动舞蹈体操,在我国被译为体态律动教学法、和乐动作。

论音乐教学的本质与方式

论音乐教学的本质与方式

2音乐语言学 习是音 乐教 学的必要方式
到 目前为止 ,音 乐学术 界在 运用音乐语言概念在 内涵上 是有 区别的 ,就是说还未给 出一个较科学和 明确 的定义 。根 据笔 者收集的有关音乐语言 的一词运用 ,可概 括为 以下三种 含义 : 第 一种情 况,音乐作 品在表现 中所运用 的一切 组织 质与方式
庄柏 臣 浙 江 省 宁波市 鄞州 区同济 中学 浙 江 宁波 3 1 5 0 0 0
摘要 :当下 以音 乐审美为核 心的基 础音 乐教育,如何更加 深刻 而集 中地探 索出与之相适应的一条指导教学与实践的形 式与内 容 的明确道 路,仍 旧摆在一 线的广大音 乐教 育工作者 面前 。重新理解 与界 定关于音乐审美与音乐教 学两个概 念是突破解决问 题 的 关键 。 因此 , 阐 述 了这 两个 概 念 的 内涵 , 即 音 乐审 美 本 质 是 音 乐情 绪 与音 乐 思 维 的 交 互作 用 :音 乐教 学 本 质 是 音 乐思 维 教 学,且这 种教 学集 中于音 乐语言的形态学 习上 ,而音 乐语言形 态最丰 富的地 方是 中外民族的经典作 品中。 关 键 词 : 音 乐审 美 ;音 乐教 学 :音 乐情 绪 :音 乐 思维 中 图分 类号 :G6 2 3 . 7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1 - 5 8 6 1 ( 2 0 1 5 ) 0 2 — 0 2 4 1 — 0 1 根据心理科学分析 ,情绪与思维是一种相互作用 的产物 音乐文化作为心理 的产物 ,最初 同样也是一种情绪与思维 的 相互作用, 其结 果累积到某 -N作者运用 高度 组织化 的音乐 语言体系把它表现 出来 ,其 中包含 的审美体验 性情绪称之为 音乐情绪;把那种音乐表现层次 结构 形式过程称 之为音乐思 维,音乐 思维集 中外现 于音乐语言形态中。在 具体 的音乐教 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情绪与思维交流 内容转化为 音乐情绪 与音 乐思维形式流动,在其逐渐生长 中学会音 乐情 绪与音乐 思维认知 能力 ,进 而上升为音乐的审美能力 。 1音 乐的情绪与音乐思维 的辩证统一 从元 情绪形式分 析,它可划分 为分化形 式和复合形 式。 由它 转化 而来 的音乐 情绪在 音乐 形式表 现为 音的 高底 转调 及其节奏等变奏形态 。尽管音乐 的过程是混沌 的,然而在音 乐的乐汇 、乐句结构分界处 ,尤其是在乐段终止时 ,基本 的 情绪概念会 出现在一般 的思维中。正因为有结构与段落 的分 层与连接 ,音乐的思维就反映 出来 了。其实 ,人们在音乐创 作中正常使用 的曲式模式等变化手段 ,既是一种技术 ,也是 种 音乐思维模式 。所谓音 乐情 绪与音乐思维的交互作用反 映在 音乐的审美本体上 , 也指 的是这种 意义的过程 中 因此 , 我们 提出音乐教学必须重视与关注音乐情绪体验 ,分析音乐 思维 形式能力培养 ,指 向的是音乐能力 的本质培养 。 所谓 音乐思维的共 同性 ,指的是在不 同的时空 中,不同 的地 区与 民族 ,都不约而 同地在 音乐作品中,出现 了相 同和 类似 的音 乐语 言思维形式,它 的形式表现在音 乐要 素的组织 形式 ,如 曲式 中的重 复、调 性转化等 规律 ;所 谓相 异性,不 但表现为常用 的调 式、调性 不同,选 择音色、和声、节奏也 有差异 。总之 ,音乐中的情绪与思维源头来 自于生活 中的一 般情绪 ,它是 一般 情绪与思维积蓄到一定程度用音乐语 言组 织合理化 的结果 ;其内部既 内涵一般哲理化规律又遵循 审美 化综合处理 。

音乐教师教育理念演讲稿

音乐教师教育理念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音乐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未来音乐人才的重任,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育理念。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我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情感。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使其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使他们在音乐创作、演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教育的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比赛、排练等,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 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发展。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音乐教育要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音乐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音乐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浅谈音乐教学的实质

浅谈音乐教学的实质

浅谈音乐教学的实质摘要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在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大纲题材中都有概况。

音乐教学已经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认识音乐教学的实质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教学的实质;音乐教学的认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学科的普及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所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到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大纲的问世,我国音乐学科课程的设置已经基本实现了中低层教育的全覆盖,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接受。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育者来说,如何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有利于每位受教育者的发展?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被每一位受教育者所接受?这是我所关注的,它是反映音乐学科效果的基础,是反映音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手段,更是评估教学质量的准绳。

下面,我将从五点认识浅谈音乐教学的实质:一、认识音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主观能动意识音乐教学富有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复杂的发展题材,它可以是音乐独立学科教学,例如:声乐,钢琴等。

也可以是混合学科教学例如:音乐教育学,歌曲创作,音乐欣赏等,它的教学可以单指某一领域的教学,更可以是多领域的教学,这就反映了音乐教学它不仅题材形式多变,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认识音乐教学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要认识到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立而又混合交叉的学科,它的独立体现在它已经以单一的学科来设置课程,它的混合交叉则体现在它必须付诸于人的身体,建立在一些器材,实物,设备之上来展现它的美,来实现它的价值。

其次,音乐是以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手段的,其承载的便是音色,节奏,旋律等一系列的音响效果,通过音色得好坏,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和主题背景的渲染使音乐题材产生韵律美与意境美。

正是这些的渲染造就了音乐的实质魅力与主观能动性。

二、认识音乐教学的导向性与哲学性,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导向基础与音乐思想音乐教学不仅是内部狭义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仅是常说的教唱歌,教弹琴的教学,它是一系列教学模式的结合。

以“趣”激学探索音乐教学的本质

以“趣”激学探索音乐教学的本质

以“趣”激学探索音乐教学的本质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音乐的情景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

1.改变座位模式,充分利用空间。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知生识,学生则只是机械地分组分排坐好,彼此被一道道整齐的"桌山、椅河"所隔,成为孤零零的“小岛”,没有一点新意,时间一长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趣,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而打破这种传统的座位法,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彼此之间具有渲染力,就是一种常见的创设情景法。

例如在上唱游课时,可以让学生坐成圆圈,以便游戏时有更大的空间。

上合唱课时,可以按照合唱队的位置四横排坐。

而上综合课时,可以让学生变换几种位子的坐法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对他们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多种手段展现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

音乐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现情景,使学生在情节中学音乐,又在旋律中听故事犹如身临其境,如在教歌曲《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录像《二小放牛》的故事,使他们了解故事始末,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使他们有了对敌人的憎恨和对二小的崇拜之情后,再让他们听录音,听听歌曲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情感的。

接着让学生跟着钢琴一起来学唱歌曲,当学习不同的旋律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学具如铃鼓、响指分别打奏出来。

学生会唱后,我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唱,其他同学用演戏的形式把它表演出来。

整堂课我利斯用录像、录音、戏剧表演,跟钢琴演唱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内容重复,但重复中不断变换形式,透露新意,学生自然学得乐在其中。

二、多种艺术元素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情趣音乐基本理论提倡学科结合,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教学应是多种艺术的结合。

音乐教育本质论案例范文(2篇)

音乐教育本质论案例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以某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探讨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一个美丽的沿海城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音乐教育。

该校拥有一支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开设了丰富的音乐课程,如合唱、器乐、音乐欣赏等。

以下是该校音乐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该校五年级(2)班的学生,共40人。

在学期初,班主任和音乐老师共同分析了班级学生的音乐素养现状,发现部分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音乐基础薄弱,班级整体音乐氛围不浓厚。

2. 教育目标(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3)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育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音乐老师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器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编自唱歌曲,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如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开展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差异针对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音乐老师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法。

对于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更高难度的音乐活动;对于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五年级(2)班的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班级整体音乐氛围浓厚;(2)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得到加强,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积极,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案例分析1. 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这个案例中,音乐老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生命化音乐课程及教学本质、特征及意义

生命化音乐课程及教学本质、特征及意义

生命化音乐课程及教学本质、特征及意义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而正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就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向生命,以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为己任。

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却缺少对生命的体认,缺少对生命的应有尊重,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在功利主义及工具理性的指引下,偏离了人的发展目标,成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

叛离了生命内涵的教育,使受教育本身不是源于生命的内在需要,而是异化为外在的需要,把完整的人变成单向度的人,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生命的忽视,甚至漠视。

例如,我国中小学体罚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对学生常常进行“语言暴力”,这些均对学生的心理构成持续的阴影,影响学生的自尊,导致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这反映了教育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受网络、影视中不良信息影响的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关于中小学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案件也层出不穷,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则表现了对他人生命与自身生命的漠视。

从教育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而言,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教育对生命漠视和无助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反思。

珍视生命现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研究命题,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颇为丰厚的成果,这对于改善我国教育中生命缺失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概括地说,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而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是使生命教育理念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教育活动,是随顺人的自然和个性化的教育活动。

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

因此可以说:音乐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而生命化音乐教育则是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状态或程度的音乐教育活动,它不仅使音乐教育直面人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目标。

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是一种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也就是审美教育。

培育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

是一种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

音乐奇教育着重培养的是艺术教育特有的,能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如:审美情操、理想趣味、能力、想象力、创作能力,它同样应该遵循审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惊醒,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银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音乐教育的功能;一、审美功能;能够美化心灵、细节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

二、认识功能;能够超越现实、振奋精神、信号象征。

三、教育功能;能够健全大脑、健康心理、人际关系和谐化。

四、娱乐功能;能够愉悦养性、怡情健身、参与自娱。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

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

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

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

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所以我们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

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

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教学感悟-谈音乐教育的本质

教学感悟-谈音乐教育的本质

谈音乐教育的本质
高中音乐教育与六个模块紧密相连的,与社会的环境也是紧密相连的。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苏格拉底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亮一盏灯。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孩子们天生就喜欢音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会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向往美好的音乐可以说是趋近人的本能了,音乐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但是,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非常强调秩序和规则。

在教师的设计和要求下,孩子被动机械地唱歌、做动作,所有的环节都如教师所愿“顺利”完成;在学习乐器时,强调技巧,越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越被视为合格的弹奏。

音乐此时更像是宋体的汉字,每一笔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更像是数学题,有着严密的逻辑,唯独缺乏想象力。

我对此感触颇深,如果我们看不到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感受,热情地表达,自由地想象,那么,这样的音乐教育算是成功吗?
音乐是听觉艺术,又是表演艺术,必须在活动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直接亲身的体验、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的本质
【摘要】音乐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

每个人今后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工作者,但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审美能力和基本的鉴赏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脱离这个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力;鉴赏力;教育本质
“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是新课标所揭示的音乐教育的本质。

1. 广泛涉猎优秀作品,提高学生鉴赏力音乐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教师提供优秀的作品来熏陶学生,就像人在儿童时代需要加强营养一样。

所以,我们提倡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培养高尚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从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美的教育。

1.1 接触名作是培养自己美感能力的途径。

称得上名作的,都是真正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和谐地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反映出来。

广泛接触优秀作品,有意识的拓宽自己的文化素养,是鉴赏音乐作品乃至于其他艺术品的基础。

如鉴赏音乐作品时,我们不管它是民歌、历史歌曲、艺术歌曲,还是轻音乐、歌剧、室内
乐、交响乐以及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曲艺等,都有传世的范作,都应该涉猎。

只有这样,才能对所欣赏的艺术对象进行分析评论,去粗取精,融化吸收。

艺术鉴赏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艺术修养是再创造过程所必需的。

人们审美趣味的发展,同鉴赏者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

就拿鉴赏音乐作品来说吧,严肃的演奏(唱)者是处心积虑的把优秀的艺术作品贡献给听众。

帮助听者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社会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欣赏这类作品时,可以随着作者一起领略一切美好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变得更美好、更高尚。

即使有些作品表面上看来不能体现时代的音调,但能够唤起人们的美感共鸣,能够陶冶情操。

1.2 通过分析具体的名家名作,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音调雄壮、感情深厚的大型声乐作品。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演奏(唱)内容和形式,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团结战斗、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心,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感、责任感。

我在组织教学时,首先简单介绍作品的词、曲作者的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介绍作者时,重点讲解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凝聚一生心血的诗歌、戏剧、散文、评论等作品,以及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事迹,推荐学生课外阅览书目为《张光年文集》;重点讲解曲作者冼星海短暂一生,创作出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黄河大合唱》是他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他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现出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作品分析时,重点讲解《黄河大合唱》组歌,共分八个乐章,以配乐朗诵加以贯穿,采用混声合唱、独唱、对唱、重唱等多种演唱、演奏形式,各乐章既有独立性,又有对比性。

分析时要把乐章吸取的音调素材、借鉴的曲目、节奏的变化以及旋律走向等,向学生讲解。

从这些曲式变化和反映内容中,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内在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如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吸收了船工号子的音乐素材,采用四部混声,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描绘出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象征着革命战争正在艰苦顽强地继续着;第二乐章《黄河颂》,曲调雄伟、壮阔、热情、奔放,节奏扩展而富于变化,采用男声独唱形式,热情的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吸收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素材,采用三弦伴奏,配乐诗朗诵,叙述了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等等。

通过对作者生平简历、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歌曲的曲式、曲调、表现手法、演奏方式等等讲解,使学生从直观体验乐曲内涵,提高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趣味之目的。

2. 审美教育应蕴含在音乐教学中我觉得,音乐教学活动应重在
审美体验,重在感受。

其教学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2.1 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

而我们的学生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之下,只能说是爱音乐而不是爱音乐课。

老师把“双基”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或唯一目标,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又如何去审美,如何去体验,如何去创造。

音乐的美也就永远无法体现在课堂之中,也就永远无法去感染学生。

2.2 让学生保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我想,既然要把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权力和方法交给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绝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不是搞“精英教育”。

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淡化“双基”,把注意力转向对学生兴趣、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审美体验为教学核心,让学生时刻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要努力营造这一种和谐轻松、师生双向交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各种音乐审美活动中,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我们只有端正自己的认识,以科学、辨证的眼光来对待音乐教育,还音乐教育“审美”的本质,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爱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审美意识和情趣,最终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里曼.h 音乐美学基础{j} 音乐艺术2002.
[2]宋谨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3]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