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合集下载

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严怡;何晓阳
【期刊名称】《教师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为应对社会对培养人才质量提升的要求,西南大学进行了三学期制改革。

经过五年的探索与推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三学期制,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增强办学实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然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研究认为:三学期制的改革前瞻主要应从加大投入以增加教学资源、加大研究及观念改变力度、完善制度特别是配套制度、强化监督和管理及建设有效的信息对等机制等方面努力。

【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严怡;何晓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
【相关文献】
1.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J], 高冬东;
2.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J], 高冬东
3.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J], 严怡;何晓阳
4.“三学期制”视阈下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维度探究 [J], 张晓刚;
5.实践育人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创新研究 [J], 于苗;魏玉娟;岳庆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三学期”制的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

高校“三学期”制的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
( 6 : 9 — 4 7 6 ) 43 9.
了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 目的。 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模拟真实病例的 影像诊断过程, 首先提供病例申请单, 然后提供病例影像资料,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是否正常?如 为正常, 可看到那些正常结构并分析其影像表现。如为异常, 有 哪些基本病变, 主要的影像特征是什么, 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是
什么, 病变定位何处, 依据是什么,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依据是什
E ]陈 卫 国 , 2 张雪 林 , 信 华 . . 内 P S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策 黄 等 国 AC 略 E]. 射 学 实 践 。0 2 1 () 3 4 3 5 J 放 2 0 ,74 :6 - 6. E]李 颖 嘉 . 声 诊 断 学 教 学 中 P L 教 学 模 式 应 用 初 探 . 3 超 B 山西
作用
次课时可以阅读 4 -5 个病例。又如脑内: 0 0 每个病例的影
像学检查图片(T、 I 的胶片量多, C MR 等) 采用 P C A S教学可全 部提供给学生阅看。以便对比, 并且每次上课时能很方便调取
分析、 综合思维能力存在于对每一病例的诊断过程, 比较 思维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 是临床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
认识, 使其有一个整体的影像学 习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情
况, 以适当的提问或提示将知识点加以联系, 实践教学时除介 绍疾病的C 、 T 超声表现外同时还横向联系其它影像学表现加 以学习, 并比较各种影像手段对具体疾病诊断的优势与不足,
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和掌握。
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在于发挥 “ 问题” 对学习过

基于“6天学习制”的三学期制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6天学习制”的三学期制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 力培养 为核 心 , 能实训 为重 能 技 点的三位 一体 ” 人才培养 模式 , 出高职教育 特色 , 突 我校 实施 了“ 长一短 ” 两 三学期 教学 改革 。改 革形 式 为每学
年第 一学 期 1 , 9周 第二 学期 1 , 三学期 5周 , 7周 第 全学 年总计 4 1周教学周 ,1 1 周假期 。小学期全部用于安排技 能实训课 程。 第二次改革 :0 6年—— 至今。 20 20 0 6年 , 我校经过科学 、 系统 的论证 , 实施 了 和方式 , 出学生 社会适 应 学 突
能力 , 体现 “ 知行 和一 ” “ 、 学做 交替 ” 理念 , 于 “ 基 6天 学 习制” 的三 学期 制改革 。该 “ 三学 期制 ” 20 与 0 3年实 施 的三学期制完 全不 同 , 它采 用 “ 长短 长” 学期 模式 , 个 两 长学期均是 l , 8周 短学期为 6周 , 与寒假 时间衔接 , 假 寒 6周 , 暑假 4周。“ 短学期” 为学 生专业社会 实践学期 , 每 学期 1学分。 二 基于“ 6天 学 习 制 ” 的三 学 期 制 改 革 模 式
驱动力 。围绕这个核 心 , 据学 生专业 社会 实践学 期 的 根
反馈信息 , 各专业积极 自主地开展 了课程体 系改革 、 课程
内容改革和考核 方式 改革 , 完成 了 由“ 我改 ” 要 向“ 我要
基 于“ 6天 学 习 制 " 三 学 期 制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的
崔 学 文
摘 要: 首先 简要介绍 了鸡西 大学 学期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 阐述基 于“ 在 6天学习制” 的三学期制 改革模 式基础上 , 对其进行 了可行性分析论证 , 总结 了基于“ 6天 学习制 ” 的三 学期 制的优 势所在 , 最后 通过 实践 证 明“ 6天 学习制” 学改革在教 学理念 、 学管理 、 学建设、 学质量提升等方 面均取得 了较 大成绩 。 教 教 教 教 关键词 : 学改革; 教 学期制改革 ; 6天学 习制 中图 分 类 号 :6 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关于大学学期制改革的调研及三学期制前景分析默认分类2007(精)

关于大学学期制改革的调研及三学期制前景分析默认分类2007(精)

关于大学学期制改革的调研及三学期制前景分析默认分类 2007-10-17 18:30:33 阅读 453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西南财经大学第四届本科生科研项目关于大学学期制改革的调研及三学期制前景分析《关于大学学期制改革的调研及三学期制前景分析》课题组2007年 3月目录一、选题意义(一背景介绍(二问题的提出二、各大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探索简介(一西南财经大学三学期制的实施(二厦门大学为何再度推行三学期制(三浙江大学的四学期制(四其他大学的学期制改革状况1、北京大学2、上海大学与复旦大学三、三学期制的起因其及其优劣势分析(一三学期制改革的起因(二三学期制的优劣势分析四、各界人士对学期制改革的看法(一业内意见(二专家观点(三学生说法(四总结五、针对西南财经大学的调研情况(一对教务处的访谈(二对教师的访谈(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四总结与建议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七、调研总结八、参考文献及网站九、附表摘要:学分制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高校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学校自身的条件, 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分制改革, 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而改革传统的学期制, 实行三学期制又是学分制的必然要求。

三学期制推行不仅是学习时间安排上的改变, 更是一种学习制度、教育思想上的改革,与实施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针对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对原有的两学期制进行改革的现状, 我科研小组通过各种方式对一些高校的学期制改革状况进行了调研, 本文将根据调研结果对学期制改革及实行学年三学期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学期制改革特别是我校的三学期制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三学期制;高等学校;学期制改革;学分制一、选题意义(一背景介绍:当前,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实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新要求, 现代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 更需具备多元的经验与能力, 特别是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且了解社会, 关注社会现实与发展,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模板】

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模板】

XX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践行“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育人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综合改革目标,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并在借鉴2015年暑期第三学期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学校决定自2016-2017学年度起全面推行“三学期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三学期制”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长学期周数的缩短要求教师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和结构进行调整,精炼教学内容,压缩课程学时,实现精讲多练,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搭建平台。

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配合更深入的学分制和选修课、跨专业选课制的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XX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开设双学位课程、辅修专业课程和重修课程,实现个性化培养。

2.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国(境)内外交流交换学习,拓宽视野。

实施三学期制是为了与国内外一流大学接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调整后的三学期为学生参与学期交换学习、小学期交流活动、跨学科暑期学校等项目提供了便利,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有效避免―1―了在原来两学期制情况下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带来的学期不对等的相关问题。

从学校层面而言,还可以利用夏季学期邀请更多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讲学、作报告,特别是充实我校通识教育课程。

3.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设立夏季学期,不仅避免了长学期理论加实践课的高强度覆盖,而且便于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其他创新创业活动等。

在夏季学期中,实践教学相对集中,容易协调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活动与课程冲突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实践环境中体验自主学习和来自教师、学长的指导,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升华。

西南大学“2+1”学期制改革的调查研究

西南大学“2+1”学期制改革的调查研究
成效有: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 ,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 自 主性和其学习效能感:学生的暑假有 了更实质性的用处等。其
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个 问 题是 由学校 、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造成的,文章在探讨和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 上,也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学校方面要开设出有价值、多样化
的课程,注意与之配套的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教
师方面加强要 自 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管理人员和师生观 念要转变观念;学生方面要加强自我效能感,积极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

[ 关键词] 2 一 期 改 ; 南 学 调 研 “+ 学 制 革 西 大 ; 查 究 1 调查研究设计

( 调查目的。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适应社会对人才 培养的新要求,实现个性化、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 目 标,各高校 纷纷举起改革的旗帜,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学 期制 作为整个教育体制 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成为改革关注 的重要内 容 。西南大学在 结合 本校实际的基础上 ,广泛汲取国 内外众 多高校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 于是 乎,“ +l 学期制在该校应运 而生。 2 西南大学实旖 “ + ” 21 学期制 已有三年 , 虽然还处 于刚起 步阶段, 但其中必有做得好的方面,也存在有所欠缺的地方。为了深入了解 西南 大学实施 “ +l 学期制 改革的情况 , 2 ” 特开展 了此 次调 查研 究, 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调查。旨在分析总结西南大学学期制改革取得 的成 就以及其 中还存在 的问题 ,并进 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 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 )调查 内容与方 法。 1问卷 调查。参阅文献 ,并结合 西南 二 . 大学进行 “ +1 2 ”学期制改革的实际情况,经过选择、修订于补充 设计 出一套有 l 道题的 问卷 。 O 设计调查 问卷 的主要 目的是了解西南 大学实施学期制改革后各方面的情况,并从中得出学期制改革后的 成效及不足。问卷调查的内容维度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校方面 的情 况;教师方面 的情 况;学生的态度及 对 “ +1 2 ”学期制 的利用 度。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 ECL进行数据分析。2访谈。以了解 XE . 西南大学 在校学生对 “ +1 2 ”学期制 改革 的认识和态度为 目的,同 时为 了对 问卷调查的结果作 补充说 明,对 一些进 行过第三学期学 习 的学生进行 了访谈。访谈记录 以笔录 为主。 ( )调查对象 。本研 究采用随 机抽 样的方法 ,调 查对象 主要 三 是从 西南 大学在校本科生 中随机抽 查的 3 0 0 名学 生。共 发放 调查问 卷 30份 ,回收 问卷 23份 ,有效 问卷 25份,回收率为 9 .% 0 9 8 77, 有效率 为 9% 5。在有 效样本中男生 占 4 .9 O o,女生占 6.9 6 O 0;文 科学 6 生 占 5 .9 8o ,理科学生 占 4.忽视 ,应该 追寻其深层原因 。 ( )进行 “+ ”学期制改革 后教师的情况 。 三 21 通过 问卷调 查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西南大学等6所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西南大学等6所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西南大学等6所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08.06.15
•【字号】渝教高[2008]45号
•【施行日期】2008.06.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同意西南大学等6所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渝教高〔2008〕45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渝教高〔2007〕22号)和《关于高等学校申报开展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08〕4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在各高校申报基础上,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开展了重庆市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评议工作。

经研究,同意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等6所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

各有关高校应严格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工作目标,完善试点方案,在政策支持范围内努力探索实践,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取得成效。

市教委将牵头组织专家对试点院校的试点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实现试点目
标的学校,继续作为试点院校予以支持;改革和试点成果不理想者,将取消试点资格。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物价局
重庆市财政局
二○○八年六月十五日。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改革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改革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改革作者:邓湘琳汪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年第05期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强调方法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了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常规的课程。

然而作为热门实践课程的社会调查,其教学效果却日益受到法学教育专家的批评,乃至法科学生的抵制。

笔者希望借本校启动“三学期制”模式的改革契机,结合本人多年社会调查、法律辩论等实践教学经验,探索出有益于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方法,促进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系统化、高效化。

一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地位关于社会调查课程之于现代法学教育的意义,专家学者已经达成一致,其研究成果也已浩如烟海,本文不再赘述。

然而鲜有学者从实践教学的整体出发,研究在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这一系统中,社会调查课程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法学实践课程的关系。

目前,各大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法律见习、法律辩论、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其课程设置基本如下:第二学期法律见习,第三学期法律辩论,第四学期社会调查,第五学期学年论文,第七学期毕业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论文。

从课程设置的时间顺序来看,社会调查属于中间环节,从法律人职业技能培养的逻辑来看,社会调查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法律见习的教学内容是观摩法院、检察院、律所等机构核心业务的实际运行流程,教学目标是让接受多年基础知识教育的大一新生,对法学职业执业情况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跳出僵化的书本知识和单一的课堂环境,逐步适应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素养教育,调整心态面对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趣味性比较强。

法律辩论的教学内容是选择法学各专门学科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专题,让学生自愿结组形成正反两方,并就各方主要观点展开对辩。

该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法学前沿知识的涉猎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思维能力和论辩能力。

论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的落差

论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的落差

作者: 李永东[1];李智兰[2]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文学院;[2]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14-1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三学期制;改革;效果
摘要:进行学期制变革的中国高校,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三学期制,其基本构成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形式。

三学期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探索或试行性质,在实施、运行过程中,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之间存在落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短学期缩水严重;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教师教学和科研矛盾依然存在。

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以来的经验 表明, “ 三学期制 ” 虽 然可 以在 很多方面 改善现 有的教学 弊端 , 程, 需要与高等数学一样 , 做一定 的课 堂练 习才能够完全 掌握 , 而在学 时大 已不允许 有课堂 练习 , 大 量练 习必须 由学生 自己在课 外 但 要充分 发挥这 一制度 的优势 , 尚需解决 很多 问题。正如文献 [ 3 ] 指 出的 幅度压缩条件下 , 那样 : “ 三学期制 ” 的实施是一项 系统工程 , 绝 不 是 简 单 地 把 两 学 期 拆 分 为 完成 , 结果是这两门课程 结束后试卷测试不及格率骤然上升。 三 学期那么简单 ” 。事实也 的确如此 , 一些 已经实 行“ 三学期 制” 的高 校实
践表 明, 实行 “ 三学期制 ” 会给现有的教学资源分配、 师资力量 、 课 程 设 置 体 4 . “ 短 学期” 中缺 乏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养课 程及 手 段
虽然“ 三学期 制” 是一种 弹性学期 制 , 各高校在 实际实 行时做法各 异 ,
系、 教 务管理 等带来 不同程 度的压 力和影 响, 只有 根据本 单位 实际教 学条 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 , 那就是在 短学期 中开设 一定数 量 的个 性选修 课 , 件, 主动开展 教学改革才能逐步解决 这些问题。本文根 据贵州大学办 学实 这些课程的确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 了平台。但问题是 , 当代 社会需要 的不 际, 分 析了高校 实行 “ 三学期制 ” 面临 的一些主要 问题 , 并对 这些 问题 的成 仅仅是有个性的专门人才 , 而是 对人才接受其它专业知 识的能力也提 出一
新 能 力培 养 ” “ 教 师科 研 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增 强 ” “ 学分制进一步 完善” “ 教 学 管 理 水 平

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

2.、利于自主学习:三学期制的每个学期只 有10个周,而教学内容必须完成,所以要求 教师必须精简教材内容,精讲知识要点,把 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 习惯。我们学校提倡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正好符合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3、签订合同很顺利,实践实习长见识:对不 足三个月的实习生,不少单位不签订用工协议。 而我们的假期长达4个月,学生都能顺利地和 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毕业生在自己心仪的单位 进行几个月的实习,如果双方愿意,学生可以 在答辩前,确定将来的工作单位。非毕业生可 以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工作的艰辛,体会到父 母养育自己的艰难;通过实践,学生提前了解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回到学校会更针对性 地学习。
(三)有利于推动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学期制”实施后,学校和各院系可利用短学期延 聘国内外知名学者驻校或来校讲学,使学生有更多的 机会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三学期制”还为学 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性 实验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如果 将短学期和暑期连通利用,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尽 早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教学实习、就业实 习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 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短学期的设置, 使教学工作的安排更具灵活性,既需要教师完善和更 新课程结构和授课内容,也使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选 择教学时间,可能有更多的集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 时间。
一有利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深化教学制度改三学期制着眼于解决学校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本科教育中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不太明显等实际问题通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调整重构课程设置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使现有学期制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得以缓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VIP专享]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VIP专享]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变化,解决或缓解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等学校纷纷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了改革,许多重点高校更从教育教学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期制是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期制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其适宜与否,却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学期制的改革日益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国内外高校学期制的现状(一)国外学期制概况国外大学学期制可谓五花八门,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实行学年两学期制为主,而英、美等国则是两学期制与多学期制并存。

英国有90多所大学及52所大学分校,大部分采用三学期制。

1月至3月为春季学期,4月至6月为夏季学期,10月至12月为秋季学期。

秋季是高校接收新生的主要学期。

通常在学期过半时设有10天左右的假期,此外还有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假期,暑假颇长,从7月下旬到9月上旬。

在美国,全国通用的学制有三种:学期制、学季制和三学期制。

(1)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

秋季学期通常在8月底或9月初开学,直至圣诞前两星期结束。

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通常从1月开始,5月底或6月初终止。

(2)学季制。

每学年分为三季,每季10周。

秋季从9月开始,12月中旬结束;冬季从1月开始,4月结束;夏季学期从4月开始,8月结束。

(3)三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11周。

秋季学期从8月开始,12月结束;冬季学期在1月开学,4月结束;夏季学期4月?8月。

另外,许多学校还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

(二)国内学期制概况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年两学期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举起学期制改革的大旗,积极探索学年多学期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困境与思考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困境与思考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困境与思考本文以南华大学为例,分析了三学期制度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实施后的弊端。

认为这些困难和弊端源于在没有充足的准备情况下就实施三学期制;同时指出,三学期制度并非每个大学都必须实施,只有高校有强烈的实际需要,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才能利大于弊。

标签: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困境;实例;启示三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1736 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

后来其他国家(如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全部或者部分高校采用。

[1]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

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

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

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

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

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

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

[VIP专享]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VIP专享]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

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变化,解决或缓解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等学校纷纷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了改革,许多重点高校更从教育教学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期制是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期制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其适宜与否,却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学期制的改革日益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国内外高校学期制的现状(一)国外学期制概况国外大学学期制可谓五花八门,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实行学年两学期制为主,而英、美等国则是两学期制与多学期制并存。

英国有90多所大学及52所大学分校,大部分采用三学期制。

1月至3月为春季学期,4月至6月为夏季学期,10月至12月为秋季学期。

秋季是高校接收新生的主要学期。

通常在学期过半时设有10天左右的假期,此外还有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假期,暑假颇长,从7月下旬到9月上旬。

在美国,全国通用的学制有三种:学期制、学季制和三学期制。

(1)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

秋季学期通常在8月底或9月初开学,直至圣诞前两星期结束。

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通常从1月开始,5月底或6月初终止。

(2)学季制。

每学年分为三季,每季10周。

秋季从9月开始,12月中旬结束;冬季从1月开始,4月结束;夏季学期从4月开始,8月结束。

(3)三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11周。

秋季学期从8月开始,12月结束;冬季学期在1月开学,4月结束;夏季学期4月?8月。

另外,许多学校还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

(二)国内学期制概况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年两学期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举起学期制改革的大旗,积极探索学年多学期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西南大学举起学制改革大旗

西南大学举起学制改革大旗

西南大学举起学制改革大旗酝酿每学年3学期西南大学日前发布文件,宣布从今年开始实行“2+1”学期制。

新增加的一个学期为夏季学期,只有6周时间,主要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培养。

高校的传统模式为两个学期,即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西南大学决定进行“三学期”制改革。

新增加的一个学期为夏季学期。

实行“三学期”制后,原来的秋季和春季学期为19周,夏季学期教学时间为6周。

据介绍,夏季学期教学内容根据学院、老师和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夏季学期安排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全校通选课、双学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教师教育专业、专业选修课程、重修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短期培训和社会实践等。

举起学制改革大旗瞄准国内一流大学目标,专家称三学期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一学年,再增加一学期好不好?昨日,来自西南大学的消息称,该校目前正在研讨每学年三学期的教改方案,这不仅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学分制教学的推进和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业内分析认为,西南大学这次举起学制改革的大旗,显示了它打造国内一流大学的决心。

大多分为“两长一短”据了解,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年两学期制,但为适应社会新要求,厦门大学今年夏季已开始实行三学期制,收到良好成效。

吉林大学准备从明年开始实行三学期制。

我国实施三学期制的高校中,大多数是将三学期制分为“两长一短”的。

就是将一学年分秋、春、夏三学期。

其中秋春学期各有18周,即所谓“两长”;而夏学期有8周即所谓“一短”。

夏学期有“两大优点”在“一短”夏学期的教学内容中,一般第一学年安排新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4周,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4周;第二、三学年安排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8周。

专家表示,夏学期有“两大优点”。

改成三学期制后,有利于学分制教学的推进和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摘要】现代高校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快节奏社会的需求,提出了采用“三学期制”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这种制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时间、促进课程紧凑度具有积极意义。

也面临着优势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如学生适应新制度的困难、教师教学负担增加等问题。

在实施该制度时,需要进行实质性的可行性分析,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后再做决定。

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调整、教师培训等方面。

通过国内外高校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三学期制”在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影响。

建议在实施该制度时应关注学生和教师感受,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未来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意义,优势,挑战,可行性分析,具体举措,案例分析,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而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也亟待改革和创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三学期制”改革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优势、挑战,分析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同时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案例,为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改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学制下,学生通常分为秋季入学和春季入学两种方式,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课程设置固定,学生学习节奏单一,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三学期制”改革,将一年分为秋、春、暑三个学期,每学期长度相当或不相等,更灵活地安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实施“三学期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教师课程安排、学生学习压力及课程重叠等问题需要解决。

西南大学分制改革

西南大学分制改革

附件:西南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为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要求,推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充分挖掘和优化教育资源,更好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并建立更具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为宗旨,立足国际视野和学校办学实际,高起点统一规划,求实效分步实施,积极探索既开放灵活又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学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分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建立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包括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2+1”学期制等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学分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积极建设和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四、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为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校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共享教学资源,实施按类培养,加强基础学科教育,突出研究性课堂教学,体现综合大学培养人才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南大学2+1学期制改革实施办法1

西南大学2+1学期制改革实施办法1

西南大学“2+1”学期制改革实施办法西南大学合并组建以后,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对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汲取国内外学期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2+1”学期制改革方案。

一、学期构成与时间安排1.一个学年分为“2+1”学期,“2”即传统的秋季和春季学期,“1”即在秋、春季学期之间,设立选择性的夏季学期。

2.秋季学期、春季学期教学时间为19周,夏季学期教学时间为6周,构成“19周+19周+6周”的“2+1”学期模式。

二、课程安排与学分计算1.秋、春季学期按18周安排教学活动,1周安排考试,夏季学期按6周安排教学和考试。

2.3个学分以下的课程,各学院(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分段教学:即秋、春季学期按9周安排教学,夏季学期按3周安排教学。

3.所有课程按18学时计为1个学分。

三、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1.夏季学期教学内容根据学院、教师和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主要内容:全校通选课、辅修专业课程、双学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重修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短期培训、学生社会实践等。

四、夏季学期的管理模式夏季学期实行灵活务实的管理模式,凡涉及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能事先做好工作方案,并安排好相应的值班人员,负责常规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以确保夏季学期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时间及2006年教学时间安排1.“2+1”学期制从2006年开始实行。

2.2006年教学安排见附表。

六、其他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表:注:2006年9月2日、3日两天学生注册,9月4日开课,9月9日、10日两天新生报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改革论证报告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变化,解决或缓解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等学校纷纷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了改革,许多重点高校更从教育教学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期制是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期制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其适宜与否,却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学期制的改革日益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国内外高校学期制的现状(一)国外学期制概况国外大学学期制可谓五花八门,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实行学年两学期制为主,而英、美等国则是两学期制与多学期制并存。

英国有90多所大学及52所大学分校,大部分采用三学期制。

1月至3月为春季学期,4月至6月为夏季学期,10月至12月为秋季学期。

秋季是高校接收新生的主要学期。

通常在学期过半时设有10天左右的假期,此外还有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假期,暑假颇长,从7月下旬到9月上旬。

在美国,全国通用的学制有三种:学期制、学季制和三学期制。

(1)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

秋季学期通常在8月底或9月初开学,直至圣诞前两星期结束。

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通常从1月开始,5月底或6月初终止。

(2)学季制。

每学年分为三季,每季10周。

秋季从9月开始,12月中旬结束;冬季从1月开始,4月结束;夏季学期从4月开始,8月结束。

(3)三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11周。

秋季学期从8月开始,12月结束;冬季学期在1月开学,4月结束;夏季学期4月?8月。

另外,许多学校还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

(二)国内学期制概况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年两学期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举起学期制改革的大旗,积极探索学年多学期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采用的学年多学期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分时段的三学期制这种模式以上海大学为代表。

早在1994年,上海大学就开始沿袭原上海工业大学的三学期制。

这种学期制度就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有10周的教学时间和两周的考试时间。

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没有期中考试)。

如果期末考试未通过,不进行补考,而是让学生在下一学期补选该课程。

2.长短三学期制这种模式是目前采用最多的。

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等众多高校。

基本做法是将一个学年分为春、夏、秋3个学期。

春、秋两个学期为长学期,夏季学期为短学期。

长学期一般在14周至18周,夏季学期一般在4至8周。

有的学校直接把夏季学期称为暑期学校。

3.四学期制目前,主要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少数学校实行。

浙江大学于2004?2005学年开始试行“四学期制”。

该校从原来的一学年“两长一短”三学期改为四学期,分别成为“秋学期、冬学期、春学期、夏学期”。

四学期的时段划分在不改变原两学期教学时间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五一”长假、春节等因素,将每个学期平均等分为9周。

从目前各高校改革的情况来看,虽然无论三学期制还是四学期制都不可能完全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尽善尽美。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项改革是成功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其中,北大从2002年9月开始实施三学期制,“短学期”的时间界定在7月初至9月中旬,为期两个半月。

学校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校内优质资源的同时,大量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教师来校教学,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

清华的夏季短学期主要让以工科为主的大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

南大的暑期学校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了数学建模等竞赛培训,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

厦门大学的短学期主要安排较为有个性化的课程: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修读提高性、研究性课程;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短学期补修或重修课程;鼓励各个学院开设一部分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

所有课程以选修的方式进行,实施效果颇佳。

二、我校实施学期制改革的必要性客观地说,一种体制实施效果的好坏,既要看体制本身科学与否、健全与否,也要看这种体制是否在合适的时候在适宜的地方实施。

从其他高校学期制改革的情况来看,总体效果是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多学期制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西南大学组建之初,就确定了“建设一所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公认的学术声誉,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

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学是我校的中心工作,在当前两校融合与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个性发展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解决学生学习需求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学校教学安排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矛盾以及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与学校同质化人才供给的矛盾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传统的学年两学期制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不断深入,汲取国内外高校的学期制改革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我们认为在我校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改革是必要的。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有利于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推进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学分制在国外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效果是非常好的,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我校原师大校区从1994年开始,也进行了学分制改革。

在过去10余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学分制培养方案,部分专业实施了按大类招生、分层次培养;同时,除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校也集中了各方面的资源,先后开出了近300门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基本达到了学分制教学的要求。

但是,学分制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三学期制”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为全面推行学分制创造更好的条件。

1.“三学期制”可带来更充足的课程资源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实施学分制首先必须要有充足的课程资源。

就目前全校学生的规模来说,学分制实施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优质课程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按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课程的现实要求。

实行“三学期制”,对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进行了分流,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让更多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无疑有助于推进学分制改革。

2.“三学期制”可带来更多的选课机会就目前的学期制度来说,所有学生即使中途不耽误,选择课程的频次也是非常有限的。

按照目前的情况,学生在参加军训学期、毕业实习学期以及就业和考研工作的最后学年,选课均受限制,致使学生选课的频次和数量非常有限。

一般来说,对一个本科生而言,只有6次较为充分选课的机会。

按照目前各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50学分来看,学生选课的压力非常大。

在现有课程安排中,能够保质保量地修满学分是非常困难的。

“三学期制”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流,可以增加学生选课的次数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二)有利于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紧张是国内各大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我校而言,原有师大和农大都是学生逾万的高校,合并以后的学生规模达到50000余人,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在:从教学硬件设施上看,现有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都是非常有限的,教室里整天排满了课程,自习教室越来越少;实验室难以满足学生做各种实验的需要;图书馆人满为患,图书资料数量少而且很陈旧……从软件资源来看,课程资源、学术报告以及专题讲座等非常有限,教师数量也难以满足需要。

但是,即使如此有限的教学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例如:一方面学生没有充足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却是一些讲座和学术报告甚至高水平的专家讲座也没多少同学去听;学校想方设法增开的全校通选课,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以及开放性实验室等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对不可理解的矛盾,其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学校教学资源的有限是相对的。

要解决这个现实矛盾,必须多管齐下。

一方面,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来达到目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国家和各高校经费的投入总体上逐年增加,教学资源数量上在不但增长,质量上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增加是逐步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自习教室的紧张为例,据考务科统计,学校教室的利用率已经达到80%以上,这就说明教室资源已经接近了满负荷运转,即使再投入一大笔经费将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多媒体教室能够成为学生自习教室的时间依旧很少。

因此,探索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成为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相对有限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

实施“三学期制”改革,可以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可以将新生军训、全校通选课、双学位课程等培养方案中相对集中的教学内容和各种短期培训安排到第三学期,一方面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为本科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个性发展鲜明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就学生本身来说,要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面前、在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前有所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但是,传统的两学期制在时间安排和课程安排上都比较固定,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或实践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

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以及自主进行科研开发能力弱的“通病”,许多高校利用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重点开展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科研训练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学期制”的实施不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优质课程,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深入社会实际的机会,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

具体说:一方面,将进一步带动我校实践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我校在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和鲜明的特色,而这种特色的保持和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