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育方法。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提供相关研究证据支持。
优势与益处1.知识共享: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新的见解和理解。
2.互相扶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团队精神和互相扶持意识,减少竞争压力,使每个成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过程。
3.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和项目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沟通技巧: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支持研究证据1.罗宾逊和威尔斯(1995)的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就感。
2.罗斯和布雷特(2008)的研究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瓦尔德洛夫(2010)的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业表现。
可能存在的挑战1.不均衡贡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对工作负责度不均衡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一些成员承担过多或过少的工作量。
2.冲突管理:由于个体差异和意见分歧,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会面临冲突问题。
有效解决冲突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或其他指导者的介入和引导。
结论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和益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然而,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管理,并关注解决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实施和影响。
参考文献: - 罗宾逊, 卡罗琳, & 威尔斯, 罗宾. (1995). “Broadening the Agenda of Group Learning in Business Schools.”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 罗斯, 菲利普, & 布雷特, 伊丽莎白.(2008). ”Does Active Learning Pay Off?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ctive Teaching Method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Higher Education. - 瓦尔德洛夫, 麦克斯. (2010).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成为共识。
我市推出的“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更是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宗旨,那么,“合作学习”就更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当每个小组希望成为班里最出色的团队时,他们就会努力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的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汲取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或者平时积累的相关经验、知识详细地讲给大家听,取得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和汲取集体的智慧,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双基”能力。
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墓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要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则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性,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2.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协作、沟通、分工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从他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1.存在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难以控制学习进度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会遇到学习进度不一致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速度较快,有的学生学习速度较慢,这样就会造成学习进度的不协调。
3.可能出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为意见不合、分工不明确而产生矛盾,影响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1.设置合适的小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风格等情况设置合适的小组,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激励措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比如可以设置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老师要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避免因学习速度不一致而造成的不协调现象。
4.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沟通,解决矛盾,保持小组合作的良好氛围。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为了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与应注意问题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与应注意问题引言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也是很多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数学的难度逐渐增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掌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带来以下几种有效性:互帮互助: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帮互助的精神,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解决。
这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参与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他们需要一起思考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集体行动。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2.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组内不和谐:有时候小组内部可能会出现人际冲突或者合作不和谐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组员不同贡献度:在小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组员付出较多,而有的组员付出较少的情况。
这样会导致不公平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制定评分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理论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而“分组合作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课堂管理行为之一。
合理而恰当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师生、生生在多边交流互动中共同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应用价值小组合作教学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人人平等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小组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 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越来越发现较强的合作精神,过硬的团队意识是赢得竞争的必备条件。
于是与新一轮课改相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3.创新程度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的得到强化。
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育模式,它通过组织学生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
通过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重点探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和策略。
1. 为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参与度高的合作活动,学生会感到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
尤其是在小组内部,学生们可以互相激励和支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实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好小组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能够相互补充和协作的小组。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期待结果,使小组合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制定合理的分工安排,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讨论解决方案等,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支持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协作工具或者电子白板,方便学生组内交流和协作。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机不当、小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几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科学合理分组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一般为4人,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知识水平小组分为ABBC三层,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C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
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C同学质疑解疑,BB同学补充,A 同学总结。
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二、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下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讨论:
1. 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
研究问题,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学习效能。
学生在小
组中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
能力,达到积极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同伴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学生
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降低学生之间的隔阂。
同时,也能够培
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在社会中的相互协
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成果,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4. 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每个学生的
优势,整体提高小组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
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同
伴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全面素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组成小组协助彼此学习的一种教育策略。
在小组内,成员相互协作、互相支持、相互完成一些具体任务,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千变万化,比如分角色讨论、对策、小组展示、任务型学习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种竞争合作的氛围,从而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组中,学生能够获得比独自学习更多的反馈和支持,从而更容易形成学习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小组合作学习迫使学生参与到自我思考的过程中。
组内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形式,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想法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以及缺陷,并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小组中自主学习,并协作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小组的成员需要协调合作,精诚团结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及时得到自我控制和反馈。
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1.任务型学习设计一些小组任务,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协作完成,如完成一道数学题,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制作一个小合唱等等。
小组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学习、交流、进步。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组长、财务人员、文案撰写人员等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积极和有所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投入度。
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合理的任务分工,共同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交流和合作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实际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科学实验水平。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扩展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反思,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方法研究成果汇编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方法研究成果汇
编
引言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和交流,提高研究效果和成绩。
本文汇编了一些研究成果,以探讨
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1. 共同目标设定
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之一是设定共同目标。
通过为
小组成员共同设定目标,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研究表明,共同目标设定有助于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2. 角色分配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角色分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明
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研究发现,角色分配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助,提高研
究成果。
3. 合作研究任务
合作研究任务是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计适合
小组合作研究的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研究表明,合作研究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4. 小组讨论与反馈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小组讨论和反馈是促进学生研究的关键环节。
通过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反馈,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
知识的共享。
研究发现,小组讨论和反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
果和成绩。
共同目标设定、角色分配、合作研究任务以及小组讨论
与反馈是实现小组合作研究的关键教学方法。
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可
以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引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并分享实验成果与心得体会。
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锻炼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分享,学生们可以获得不同的思路和见解,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小组分享环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
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合理组建小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组建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均衡性和协作性。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学习,不断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教师应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工合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分享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效益。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实施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关键因素以及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实验、讨论和分享,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想法,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践中,学生们可以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验中相互协作、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
学生们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氛围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时,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分享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更加高效。
二、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实验任务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需要考虑实验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实验任务,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分享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时,需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更加顺利。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一、引言1.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互相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实验操作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实验需要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数据记录,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们在小组中可以相互讨论实验现象和数据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且需要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
这样的合作分享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学科交流能力1.组建小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共同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
2.组织小组分享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分享学习。
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并且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学科交流和讨论。
3.鼓励小组合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得出结论时,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心得和结果。
小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互相鼓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去。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互相促进,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五、结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学科交流能力,使得学生们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与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一)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参与能够从如此几个维度来透视分析:(1)从参与的范围分,可分为部份参与和全员参与。
在学习中,性格爽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取得较多的参与机遇,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
假设组织不行,调控不妥,会产生活动中的“马太效应”。
(2)从参与的表现分,可分为外在参与和内在参与。
在学习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踊跃性,因此也常常受到教师、同窗的关注。
但也有一些学生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外部反映并非强烈,但却喜爱沉思冥想,口讷心慧,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方式,却很有见地,耐人寻味。
事实上后者也在参与,乃至是实质性的深度参与。
在目前的学习中,咱们往往对前一部份学生引导、调控不够,对后一部份学生关爱、鼓舞不够。
(二)有效的合作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一起的爱好、特长等个性偏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不同,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
组内交流,组际竞争。
要想实现“有效合作”,组内常常开展交流是超级必要的,小组合作若是缺乏交流或交流不顺畅,合作进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乃至合作难以维系。
合作小组内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功效展现或彼此互换等。
通过交流能增进明白得,联络情感,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
通过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形,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彼此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
通过交流,还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能够踊跃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育团队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判(一)有效性的大体理念(1)互动观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派学习任务,操纵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彼此启发、彼此帮忙。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定义、优点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指在小组内,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学习,并且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小组合作和互相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优点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传递信息,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向小组其他成员分享。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陈述能力;学生之间通过分享互相学习,从其他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思考中获取到新的信息和思路,提高了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实验探究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实施方法1. 小组成员的选择: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小组成员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组合,或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保证小组内成员的能力和兴趣分布均衡。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引言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在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中合作完成,通过讨论和互相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和协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个体的认知和学习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一般以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广泛的知识结构。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概念的讨论、数学方法的比较等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最后向全班汇报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估1. 学术成绩评估可以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的学术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 学生态度调查可以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或访谈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估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估简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和互动,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
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探讨其优点、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优点1.提高学生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社交技能:通过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角度,这样可以促进多元化的思考和创新。
4.互相支持和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鼓励,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增加自信心。
缺点1.自由载体分配不均衡:在小组合作中,有时会出现某些成员承担过多任务而其他成员贡献较少的情况。
2.管理困难:小组合作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以及有效的团队管理,否则可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3.个体意见被忽视:在小组讨论中,个别成员的意见可能会被掩盖或忽视,导致决策的失衡。
4.学习速度差异:在小组学习中,某些学生可能比其他人更快或更慢,这可能导致进度上的不一致。
适用场景1.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需要多种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情景。
2.社区建设: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共同实现社区发展目标。
3.跨学科学习:小组合作有助于帮助学生跨越不同学科领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
总结:通过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我们能够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社交技能、多样化思维方式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分配不均衡、管理困难等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问题解决、社区建设和跨学科学习等场景中,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分享和反思的教学方式。
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体现。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交流、互相帮助,并通过互动形式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交提供基础。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提出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
1.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并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分工合作,例如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思考等。
这样可以鼓励每个学生的参与,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可以将小组成果展示给全班,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和反馈。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是一种极具有效性和积极意义的教学形式。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概念1.学生参与度高。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并且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学生自主性强。
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合作能力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分享交流效果显著。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实验心得和成果,互相交流学习,从而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学生都处于一个小组之中,需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合理组织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地组织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有所发挥和充分合作。
2.明确任务和分工。
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中,教师应该明确每个小组的实验任务和分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
4.及时总结评价。
在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
具体到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人数结构的合理。
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
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二)认知结构的合理。
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
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助互学,齐头并进。
(三)情感结构的合理。
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
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
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要讲究合作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衔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教师要考虑这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这节课中的第四题时,题目的要求是要找一个比我高的人、比我矮的人、和我差不多高的人。
在这里,必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找出符合条件的人。
如果这题没有限定是在小组内进行活动,会导致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查找,这样就会导致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三、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去商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购物活动,小组同学轮流当售货员,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
在这个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十分明确:(一)学生要进行购物活动。
(二)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
(三)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
教师这样一布置完,各组都忙开了,先选出谁是售货员,再轮流进行购物活动,如果售货员把应找回的钱算错了,其余的同学帮助纠正。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在有的顾客和售货员计算钱数时,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自己对同学的计算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当同学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
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学生要明确个人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
在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见解时,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替组长发言。
(二)切中重点,有序动作。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
如: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问题,或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个别自学示疑,再小组合作议疑。
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要留给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
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
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六、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
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前者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统计》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出庆祝“六一”儿童联欢会,班级应买几种水果。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学生就忙开了,商量应采取什么调查方式?组员应怎么分工?要绘制哪种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采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如态度、情感、交往的方式,然后再从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中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负责什么工作,通过工作又学习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七、规划一个合理的学生发展蓝图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内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在课堂上,出现过“优”生不屑于与“差”生合作的情况或“差”生在小组内的工作由“优”生代劳了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选准苗子,培养典型。
实验伊始,教师应把力气下在十几位组长身上,得给时空,给任务,给方法,精心培育,使他们不但拥有很强的预习、质疑、思疑、议疑、解疑等自主自学能力,而且是一个巧于组织,善于团结,乐于助人的称职的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小老师。
(二)一一对应,共同进步。
这要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组长带领中上水平的组员,作为第一梯队,重点扶持,使其尽早脱颖而出,达到与组长并驾齐驱的水平。
然后,再由他俩各带一个组员作帮扶对象。
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政策向“西部”倾斜,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时空,让他们从台后移向台前,而组长则从台前走向台后。
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脱手,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
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努力。
(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九、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
教师要做到:(一)多给学生帮助。
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
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
(三)要鼓励不同的观点。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
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