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件】货币与货币流通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 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 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
•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 统一性: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 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 商业信用的特点:
•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 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 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 商业信用的局限:
•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 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 制。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 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流通中商品 赊售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产生后 W---G---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3.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贮藏货币的“蓄水池”功 能
流通中的货币
货
货
币
币
需
需
求
求
增
减
加
少
贮藏货币
4.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 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 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等的职能。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4、纸币
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货币符号。它的产生是由于铸币流通时具有可
能性(不关心铸币本身价值)、现实性(不能排除不足值铸币,仍作足值铸
币流通);加上政府强制性。产生过程是:足值铸币-→不足铸币-→纸币。 可能性
1 足值铸币 (1克)
自 然
现实性
1 不足值铸币 (0.9克)—公差
强 制
强制性
1 纸币 (0 克)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
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
▲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
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
懂得货币问题。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 000
年左右的历史。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
至下节
三、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 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
用来交换的两种 商品必须具有相同 的价值。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
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 或圣人先哲发明的。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 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
展中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和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高 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这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学
典型的足值货币——贵金属
本质:(1)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2)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 世界
的一切商品相交换;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
2.代用货币
即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 兑现为金属货币的一种纸质符号。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 过渡性的货币型态。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法定货 币)。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 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 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
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信用货 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 币形态,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 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的计价通 货。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 币金属按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铸造的铸币,其面值与市场金属价值一致。
➢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只是流通中的商 品价值符号,货币当局要尽力保证本位币 代表的价值是稳定的。
第二节 货币制度
➢ 特点:
1. 本位币自由铸造和熔毁的规定。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二)确定货币单位 ➢ 货币制度要明确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
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 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 的单位为“元”,元以下为“角”、 “分”。 ➢ 货币单位又被称为价格标准,是货币标示 商品价格的基准。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三)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 1.本位币
[经济学]货币概述
双本位制: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 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 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9
2019/5/13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三、货币的定义及本质
(一)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涵义
其主要代表性涵义有三种: 其一,常指通货。
你认为什么 是货币呢?
其二,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同义语。
其三,把货币等同于收入。
10
2019/5/13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22
2019/5/13
第二节 货币的计量
四、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它能够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
流通结构图,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层次的货币 领域之内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它有助于中央银行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 在中国,由于金融管理比较严格,金融工具不仅种类较 少而且也较少变动,从而各层次货币供给间的界限也比 较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更有利于中央银行的 监测和调控。
贮藏手段——指货币思退考出:流通领域世,界作货为币社:会财富的代 表支而付贮手藏段或—保 —存当起货来币价么。作值?为是价什值运动钱的周可独游以立世陪形界你式进行单方
面的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
14
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20际19/化5/13。
28
2019/5/13
第三节 货 币 制 度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
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 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或条件有: (1) 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即作为货币单位及价格标 准。 (2) 白银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兑换及输入与输出。 (3) 银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4) 银币的面值与其所含的白银价值相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61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P45-48答:1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①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只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④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和工资等的职能)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3、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57-59答: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2公式:①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②在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金属货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3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
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2020/5/16
4
4、支付手段 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
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5、世界货币
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的五个职能之间,存在着 有机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 基本职能。
2020/5/16
5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2020/5/16
15
以K代表货币乘R
2020/5/16
16
2、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1)社会公众持有通货还是存款的决策; (2)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的规定; (3)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决策。
2020/5/16
17
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1、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2020/5/16
12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一、货币的层次
1、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般将货币分为几个层次: M0 = 现金(纸币和硬币) M1 = M0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
10
3、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第一,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三,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
国际间的移动; 第四,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 第五,外汇储备; 第六,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
变动的重要指标。
2020/5/16
11
4、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一,影响进出口; 第二,影响国内就业; 第三,影响利率水平; 第四,对本国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第五, 影响外汇储备; 第六,对国际资本流动有影响。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3)短期资金的国际移动 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反之,汇率 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 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 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 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 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 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 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 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自由地购买商品,这 样货币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 藏货币的欲望。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 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 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这个变化不是 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 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生产 者只要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其劳动就获得了社会承认。 不过,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 上,它因时因地而异。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 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
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
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
的活期存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是指应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在支付时,既不需要 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
第2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
货币
经 形态
济
学 院
的演
变
1、 足值 货币
2、 表征 货币
3、 信用 货币
4、 电子 货币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计量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
经 济
M0 = 流通中现金
学
院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短期票据等。
经 济 学 院
辅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 的小额通货,供小 额周转使用,通常 用贱金属铸造。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 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中国的辅币
经 济 学 院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关系。
5、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 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 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
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学习要点
6.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 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500多 年。 中 国的先秦 时期,牲 畜、兽皮、 珠玉、贝、
1500年, 商代已有 铜贝币; 早在殷商 时代,金 属货币就
800年, 春秋初期 已有青铜 铸造的布 币和刀币;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共81页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价值作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没有充分 得到表现。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它一系 列商品上。
形式:1只绵羊=2斤茶叶,或=50斤小麦, 或=2把斧头,或0.2盎司黄金,或X量其 它商品。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 形式上的商品(绵羊)的价值从质上和 量上表现得更充分。
四、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
品价值的尺度。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
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的职能。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
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 的职能。
一种商品的价值在性质上真正表现为 与其它任何商品相同 。在数量上,劳动 时间作为价值量的尺度表现得更加准确。
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是不充分的: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有许多种; 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特殊等价物。 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价值作 为商品界无差别性质仍未得到表现。
这一缺点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 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最简单的价值表现,如20码麻布=1件 上衣,就已经提出了等价形式的迷让人 们去解决。
——马克 思
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所具有的神秘性不 是来自它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与其它 商品的关系。
简单价值形式所反映的两个商品间 的关系,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 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的外部对立。
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使用价值
金融学课件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的特点与作用:
(1)货币的支付手段只能一般发生在赊买赊卖的商品交易中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买卖双方关系发展成复杂的信用关系
(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买卖的先后)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潜在着使社会在生产过程发生中 断的可能性
1-26
练习:
1、马克思认为,货币本质是__________
2、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___________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_
4、货币发挥()职能可以使用观念上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 分期付款购房
B 饭馆就餐付款
C 缴纳房租、水电费 D 企业发放职工工资
1-27
1. 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15
1.关于货币的含义
• 1.2货币的本质
• A.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传统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货币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中,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 价物,即货币可以与任何商品和劳务相交换。
• B.货币债务论的观点。认为货币本质上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一种债 权,持有货币者成为债权人,发行货币者成为债务人。货币作为一 种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21
特点 -货币在执行这一职能时,是想象中或观念中的货币
-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 价格标准——货币单位的“名”: – 货币单位的“值”:
• 以上内容第五节讲述
1-22
2.货币的职能
2.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的职能。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与货币流通课件
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国库券等短期债务凭证。这些工具 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低等特点。
详细描述
同业拆借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缺 口。商业票据是由企业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主要用于商品交易中的支付和融资。国库 券是由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安全性。这些交易工具都具有期限
。
主要国际货币及其汇率制度
美元
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由 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欧元
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由 欧洲央行设定并维持汇
率。
日元
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 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
人民币
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央行对汇率进行
适度干预。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改革方向
建立更加多元化、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
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和虚 拟货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型 数字货币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和虚 拟货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型 数字货币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同时,随 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也将 逐渐成为未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虚拟 货币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扩大,不仅限于游戏、社交 网络等领域,还将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
建议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监 管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
的话语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详细描述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短期融资,同 时也为政府和其他机构提供了调节资金供 求的手段。根据交易工具的不同,货币市 场可以分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 券市场等。这些市场的交易工具包括同业 拆借、商业票据、国库券等短期债务凭证 。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最新课件.ppt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最新课件
(四)汇率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一,当一国的汇率上浮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国民收入会减少;反之国民收入会增加
第二,若一国的汇率上浮,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这样国内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受阻,从 而国内就业量会减少,反之亦然
整章的结构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2
货币量最新课件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 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 值形式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最新课件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2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把自 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 在另一种商品上)
其次是国际支付手段,可避免国 际支付中支付黄金,结余交易费 用和有利交易安全,促进国际贸 易发展
再次,是国际储备资产,可以弥 补国际收支逆差
最后,是调节国家资金余缺的手 段,可促进货币信用的国际化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最新课件
(二)外汇汇率的含义及其分类
•1、外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 • 汇率是一种价格,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 也就是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所以汇率又称汇价。 • 各个国家货币的币值不同,两国货币兑换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比 率来进行,因此,汇率又称兑换率。
B、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通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不是固 定不变的,是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动浮动的。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最新课件
浮动汇率的分 类
浮动汇率可以细分为自 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 率
浮动汇率还可以根据浮 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单 独浮动汇率、盯住单一货 币汇率、盯住一揽子货币 汇率和联合浮动汇率
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1 复习笔记一、货币1.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产生过程(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其中,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主动地要表现价值;表现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这样,商品的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较,扩大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就商品全体来说,其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
从扩大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
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分离出来的商品来表现,因此,它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充分地表现出来。
(4)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固定地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所不同的只是黄金处于固定地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地位,它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