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4.1~4.3) (习题)—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四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周周练(第四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黔南中考)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2.如图所示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30°B.60°C.90°D.120°3.(百色中考)从远处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虚像且大小不变B.虚像且逐渐变大C.实像且大小不变D.实像且逐渐变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D.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5.(贵港中考)“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上明月”是光的反射现象B.“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C.“一叶障目”是光的反射现象D.“一叶障目”是光的折射现象6.(嘉兴中考)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7.(遵义中考)下列事例及现象中,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B.海市蜃楼C.在公路的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能帮助司机提前知道弯道前方的情况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8.(齐齐哈尔中考)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9.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10.(龙岩中考)图1所示的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反射造成的;图2所示的是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图案变形的领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图1 图211.(泰州中考)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________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______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______(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12.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光的诗句,请你欣赏:“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潭清疑水浅”说的是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中说的是______现象.13.(丹东中考)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14.(贺州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在白纸上竖立的G是;实验时,小高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通过调节跟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果他将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移动2 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他的正确操作是 .15.(长沙中考)小军和小刚一起做“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的实验,当他们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某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测得折射角为40°.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16.(常州中考)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 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17.(苏州中考)图中,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4分,共28分)18.(宁德中考)小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A、B是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1)实验中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现将玻璃板靠近A蜡烛一些,为了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蜡烛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A蜡烛;(2)如果移去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3)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______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19.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参考答案周周练(第四章)1.B 2.D 3.A 4.C 5.A 6.B 7.B 8.D 9.实像光的直线传播10.漫折射11.反射虚上12.人的影子酒杯中的像折射反射13.红、绿、蓝红外线14.玻璃板将未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向后平移2cm(或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平移 1 cm).15.远离16.17.18.(1)相同靠近(2)不能(3)3 19.(1)B、D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五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五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2.(海南中考)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B.幻灯机C.照相机D.近视眼镜3.(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4.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5.(河北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D.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6.(资阳中考)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7.(雅安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8.(河南中考)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9.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10.小琦拿着奶奶的眼镜对着太阳光,移动眼镜看见在地上有很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奶奶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好奇心强的小琦又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对着太阳光,不管怎样移动眼镜都看不到很亮的光斑,小琦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11.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透镜______侧________处的范围才能得到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12.(十堰中考)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20 cm的透镜甲放在距发光体50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接下来她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小芳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她将光屏远离透镜,又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13.小明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甲和乙所示,小明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______照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露珠相当于________,通过露珠而形成的______(填“虚”或“实”)像.第13题图14.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是_____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第14题图三、作图题(第15题6分,第16题4分,共10分)15.(通辽中考)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平面镜前的人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从平面镜后的P点射出(P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请你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完成光线a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10分)17.(沈阳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线处.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五章)1.C 2.C 3.B 4.D 5.B 6.B7.B8.A9.放大增大10.凸凹11.右大于70 cm倒立、放大12.缩小靠近发散13.乙凸透镜虚14.左远凸15.16.17.(1)缩小(2)(3)远视(4)80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周考物理试题(II)卷

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周考物理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 . 对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机械所做的运动,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人不属于机械,所以人走路不是机械运动C.物体的一切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D.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3 .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下列成语中描述路程的是()A.风驰电掣B.疾如雷电C.一箭之遥D.蜗行牛步4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B.正常人脉膊跳动的频率约为70HzC.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8m/s5 . 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步行的是图中AB段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s6 . 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A.2100km B.35km C.70km D.32.5km7 . 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 gB.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C.昆明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 ℃D.中学生100 m短跑成绩约为7 s8 .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名初中生质量是50g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56cm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4m/sD.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9 . 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5:9B.5:4C.4:5D.9:510 . 一短跑运动员10s内跑完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200m/min,那么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11 . 在马航失联搜救中,我国某搜救小组为看清海面情况,飞机急速下降,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名搜救队员看到大海向他迎面扑来,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远处的白云B.他乘坐的飞机C.海面的巡逻舰D.大海12 . 华林和他爸爸开车去铜仁,发现前面一辆正在开往铜仁的卡车向他们“倒退”过来,华林一定不是选()作为参照物A.他自己B.他爸爸C.地面D.小车13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5,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3:1B.2:15C.6:5D.3:214 . 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从窗外走过的工作人员D.黑板前的讲台15 .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甲: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B.乙:在t1~t2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丙: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pa=pb=pcD.丁:开瓶器是省力杠杆二、多选题16 . 甲、乙汽车均位于平直公路上,其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10s,甲、乙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10s~1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C.0~10s,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D.0~15s,甲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8m/s三、填空题17 .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b、c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________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________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18 . 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1423225________________7433021.679.4101(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_____,致使停车距离变_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9 .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20 . 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骑行2.7 km路程,用了 0.5 h,则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遵义中考)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扬州中考)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3.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 ℃和38.5 ℃ B.36.5 ℃和37.5 ℃C.37.5 ℃和38.5 ℃ D.38.5 ℃和38.5 ℃4.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 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5.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6.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 D.乙是蜡烛7.(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8.(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其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min.13.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60 ℃即可凝固,蛋清在80 ℃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水温在________℃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三、简答题(第14题5分,第15题9分,共14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15分,第17题9分,共24分)16.(青海中考)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17.“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2)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________.(3)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可多选).A.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B.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6 ℃C.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以将水和酒精分开D.从实验结论中可以推想,冬天雨雪天后,可通过向马路上撒盐等方法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避免路面结冰造成交通意外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B 2.D 3.C 4.D 5.B 6.B 7.A 8.C 9.35 ℃~42 ℃39.2 10.凝固熔化有11.熔化吸收12.乙70 10 13.60~80 14.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15.(1)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3)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16.(1)固体受热均匀(2)B (3)晶体9 固液共存17.(1)-6 (2)能(3)BC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发现游码在标尺上2g处,始终无法调平天平,于是,她在左盘内放了1g 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开始称量物体时,她在右盘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并将游码移到4g处,天平刚好再次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49g B.48g C.45g D.47g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④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5.如图所示,人眼处在合适位置,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图②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图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图④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河消融B.仲夏,绿叶挂珠C.深秋,红叶落霜D.寒冬,滴水成冰8.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周周练试题试题

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周练四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一、填空题(每空1分,一共26分)1.物体_____ ____________叫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___,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2在密度单位中,lg/cm3=_________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l80cm3,那么苹果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3.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局部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局部后,容器中剩余气体密度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4.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质量为900 g的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为__________kg,体积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5.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17所示的图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 g/cm3。
假设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是______ g。
6..有一长方体木块底面积是10 cm2,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如图18所示,那么高度是________ cm,假设这木块质量为14 g,那么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 kg/m37..如右图20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
假设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石块密度为×103kg/m3〕8.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21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实心金属球质量为4.74 g,体积为0.6 cm3,它可能是_____做成的,假如把它截去一半,那么剩下局部的质量是__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__kg/m3.10.将120 g煤油倒入量筒中,液面将与150 ml刻度线相平,将100 g的石块投入煤油中,液面上升到190 ml的刻度线处,那么煤油密度是__________g/m3,石块的体积是_____m3,石块密度是_____kg/m3.二、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20分)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任何物体都有质量,没有质量的物体是不存在的B.一个铜球放在空气中或者放在水中,质量是不同的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根本单位是克D.宇宙飞船里的苹果其质量为零12.以下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水全部结成冰B.瓶中的液化石油气用去一半C.铝块拉制成铝线D.将月球上的岩石带到地球13.一杯水凝固成冰块,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它的状态不变,质量改变B.它的状态改变,质量不变C.它的状态和质量都改变D.它的状态和质量都不变14.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者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15.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本质是〔〕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B.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D.以上说法都对16.托盘天平调节好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这时应〔〕A.向右盘中添加砝码 B.将游码向右挪动C.减少盘中的砝码 D.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17.已经调好的天平,因某种需要移到另一张桌子上,那么〔〕A.不必调整就可称量B.只需调整桌面程度就可称量 C.只需调整横梁平衡就可称量D.桌面程度和横梁平衡都要调整才能称量18.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是后,还剩半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蜡烛质量减半,密度也减半B.蜡烛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C.蜡烛体积减半,密度为原来的2倍D.蜡烛质量、体积均减半,但密度不变19.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水,那么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的以下哪种物质〔〕A.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20.把一样质量的水、酒精、盐水分别注入完全一样的三个杯子里,那么液面最高的是〔〕A.水B.酒精 C.盐水D.无法判断三、实验题(21题5分,22题4分,23题6分,一共15分)21.(5分)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上完好.(2)比拟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__.(3)比拟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一样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_________;(4)比拟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_____.22、张华在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时,选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
周周练(6.1~6.3)(习题)—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周练(6.1~6.3)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质量是0.05吨的物体可能是(C)A.一个苹果B.一辆卡车C.一个中学生D.一头牛2.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90 g的水密封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A)A.仍是90 g B.大于90 gC.小于90 g D.不能确定3.(南宁中考)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A.8∶1 B.4∶3C.4∶1 D.2∶14.(宜昌中考)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A)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5.如图所示,木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木雕是木头经过雕刻、镂空、钻磨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B)A.体积B.密度C.质量D.以上都发生改变6.用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B)A.偏小B.偏大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7.有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小球,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测得如下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与其他三个球材料不同的是小球(D)小球 A B C D体积/cm3 5 18 12 8质量/g 10 36 24 20A.A B.B C.C D.D8.若乙物体的体积是甲物体体积的13,当把它们分别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左右两盘时,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两种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A.1∶3 B.3∶1 C.1∶9 D.1∶1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9.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的质量__不变__(填“不变”“增加”或“减少”).10.(贵港中考)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使用前,将__游码__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取砝码时,必须用__镊子__夹取.11.请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__g__;(2)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0.2__kg__;(3)一辆坦克的质量大约是20__t__.12.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 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7.9×103__kg/m3,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__不变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3.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物质的密度最__小__(填“大”或“小”),c物质的密度等于__2__g/cm3,合__2×103____kg/m3.14.(眉山中考)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 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2.5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500__cm3.(ρ冰=0.9×103 kg/m3)15.(安顺中考)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0.8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55__g.实验次数 1 2 3 4液体体积V/cm315 22 50 8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67 72.6 95 119三、实验探究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共20分)16.(潍坊中考)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甲乙(1)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__73.4__g.(2)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__40__mL.(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 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__0.81×103__kg/m3.(4)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17.(滨州中考改编)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__水平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__16.2__g.(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 cm 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为60 cm 3,则小物块的体积为__20__cm 3.(4)小物块的密度ρ=__0.81__g/cm 3.(5)实验中如果将(2)、(3)两操作步骤倒过来,则小物块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大__一些. 四、计算题(10分)18.如图所示,端砚——中国四大名砚,始于唐,盛于宋,端砚的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黑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为了测定端砚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出磨钮(研磨的器具,与砚材料相同)的质量为140.7 g ,再把它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46.9 g .(ρ水=1.0×103 kg/m 3)(1)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若测得整个砚台的质量为159 g ,则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解:(1)已知排开水的质量m 水=46.9 g ,ρ水=1.0×103 kg/m 3=1.0 g/cm 3 则由ρ=mV 可以求得排开水的体积,即磨钮的体积:V 磨=V 水=m 水ρ水=46.9 g1.0 g/cm3=46.9 cm 3 材料的密度:ρ材料=m 磨V 磨=140.7 g 46.9 cm 3=3.0 g/cm 3(2)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 V =m ρ材料=159 g 3.0 g/cm3=53 cm 3。
【最新】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3节)(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最新】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3节)(新版)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1 / 6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一个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透镜可能是凹透镜B.此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可认为光斑与透镜中心的距离是该透镜的焦距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光斑处的纸变焦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故宫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10 c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B.大于10 cm小于20 cmC.小于20 cmD.等于20 cm3.(南通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 cm移至120 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 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第3题图第4题图4.(厦门中考)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5 cmC.20 cm D.40 cm2 / 65.(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虚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6.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B.光的反射一定成虚像,光的折射一定成实像C.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7.(成都中考)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C.幻灯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时,被照着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8.小明用凸透镜先后观察手指和窗外远处的景物,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所成的像变大;图乙中所成的像变小B.图甲中手小明看到的是实像;图乙中小明看到的是虚像3 / 6。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兰州中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2.(常德中考)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磨掉一个角 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3.托盘天平调好之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应当(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C.把游码向右移 D.把砝码换小些4.下图的各现象中,可作为“物质质量与体积有关”事实依据的有( )A.(1)与(2) B.(2)与(3) C.(2)与(4) D.(1)与(4)5.(黔东南中考)小明同学阅读了如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6.(苏州中考)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该液体质量为60 g第6题图第7题图7.商店常用如图所示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有关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B .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C .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D .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8.装载500 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 kg/m 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 m 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就将500 t 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A .41B .42C .33D .3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9.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 左右.其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其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一天,墨墨买了一个质量为3 kg =________t 的哈密瓜,他将哈密瓜切成小块后,再次称量,发现哈密瓜的质量没变,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10.(扬州中考)在“用天平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测出100枚回形针的质量为m ,则一枚回形针质量是________.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临夏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________ρ乙(填“>”“<”或“=”);质量为1.8 kg 的乙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dm 3.12.(黑河中考)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 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__cm 3.(ρ冰=0.9×103 kg/m 3)13.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并写出该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m =________.14.酒精、硫酸.请根据表格通过公式V =mρ判断出甲杯中盛的是________,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6分,第16题18分,共24分)15.几个同学在探究泥沙水的含沙量与其密度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两种方案: a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清水,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和含沙量x ; b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泥沙,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及含沙量x. 他们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泥沙水的密度随泥沙水的含沙量的增大而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同学们实际采用的是方案________(填字母).16.李明和张斌在做“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1)比较________(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填“无关”或“有关”).(3)达珍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________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四、计算题(10分)17.(义乌中考)随着人们节水意识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进入了百姓家庭.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升的节水型洁具,替换了原来每次耗水量为9升的普通型洁具.(1)以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计算,每天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2)洁具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可达十多年,若节水型洁具价格为600元,而普通型洁具价格为300元,水费平均为3元/吨.试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是否合算?(每月按30天计算)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A 3.C 4.D 5.D 6.D 7.B 8.D 9.3×10-3形状 10.零刻度线 左m10011.> 2 12.2.5 50 13.0.8 g/cm 3·V 14.硫酸 酒精 盐水 15.(1)增大 (2)a 16.(1)1、2 相同 不同 (2)无关 (3)不变 (4)a 17.(1)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节约水的体积V =(9 L -5 L)×15=60 L =60 dm 3=0.06 m 3 由ρ=m V 得,每天可节约用水的质量:m 1=ρV =1.0×103 kg/m 3×0.06 m 3=60 kg (2)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300元钱相当于节约水的质量m 2=300元3元/吨=100吨=1×105kg 节水型洁具节省100吨水所用的时间是t =1×105kg60 kg ×360≈4.6年<10年,所以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合算.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2.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三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三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2.(宜宾中考)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3.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4.(青岛中考)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5.(益阳中考)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6.(眉山中考)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7.(襄阳中考)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8.(雅安中考)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海南中考)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 357酒精-117 7810.(云南中考)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 ℃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________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11.(佛山中考)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热.12.(广州中考)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第12题图13.(衡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min,该过程中晶体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第13题图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4.(大连中考)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15.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20分)17.(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第6 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5.0 6.0温度T/℃35.0 45.0 51.0 55.0 58.0 60.5 62.5(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该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18.(牡丹江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 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______℃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三章)1.B 2.A 3.B 4.C 5.B 6.B7.A8.C9.98水银10.沸点液化11.液化蒸发吸12.汽化吸热13.503吸收14.干冰温度远低于0 ℃,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放热降温.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15.(1)加快沙中水的蒸发.(2)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16.(1)升华、液化;(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17.(1)48(2)(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18.(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2)汽化(3)升高99不变吸热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全册(新版)新人教版

周周练 1(第一章 机械运动)、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泉州中考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 .实心球成绩为 40 mB .立定跳远成绩为 10 m 跳绳 1 s 跳 100 次1 000 m 跑步用时 4 min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山B .船C .地面D .河岸4.到 2020 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 30 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 5 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 (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 ) 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卫星 1 相对于卫星 2是运动的 B .卫星 1 相对于卫星 2 是静止的C .卫星 1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卫星 2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 (成都中考改编 )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 6 月 12日的步行情 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C .D .C .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泰州中考 )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A .小李的身高大约为 170 dmB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3 000 m D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则他在这 3 秒内 ( )A .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 m/sBC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7 m/sD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10 m/s.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 米,第 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7米,.后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7.( 玉林中考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 v - t 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A.甲 B .乙 C .丙 D .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 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 ___ c m ;该同学在 1 000 m 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 18 km/h ,合 _ m /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 A 、B ,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13.( 凉山中考 ) 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 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4 m/s ,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6 m/s ,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s.14.如图所示,“ 40”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____ min.三、实验探究题 (第 15题 9分,第 16题 12分,共 21分) 15.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学成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1 2 3 4 5测量值(cm)17.7217.69 17.7 17.1817.71(1) 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C . 8 cm/sD . 7 cm/s 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24 分) 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5 ______ ;一个10.( 烟台中考 )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 运动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 ,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m/s ,当 t =4 s 时,物体 A 、 B 之间的距离为 m.A . 10 cm/sB .9 第 10 题(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1) 小球在做 _____ ( 填“匀速”或“变速” ) 直线运动.(2) 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mm ,小球从 B 点运动到 D 点的路程是 ______ cm ,平均速度为______ m/s.(3) 小球在 _____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 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__ .四、计算题 (第17题9分,第 18题6分,共 15分) 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上车 13: 41 下车 13:56起步价 10.00 元 路程 7.2 km金额 ××××元(1)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 10元,限 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 2.60 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 (保留到 1 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 10 m/s 的速度向前方 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知:鹰在野兔后方 110 m 处以 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 )1. D 2. C 3. B 4. A 5. C 6. B 7. B 8. B 9. min m/s 10. 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 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 17.55 5 12. 1 4 13. 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 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 40 km/h 12 15. (1) 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如图:(2) 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 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 17.72 cm + 17.69 cm +17.71 cm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 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cm. 16. (1) 变速 (2)1 4.00 0.1 3 13: 41 上车, 13: 56 下车,出租车行驶= 13: 56-13: 41=15 min = 0.25 h 元; 2 km ~ 7.2 km 共计 5.2 km ,按照 ≈24 元 18. 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 (3)EF (4)C 17. (1) 小明 s 7.2 km v = = = 28.8 km/ht 0.25 h2.60 元/ 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 s 50 m (2) 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 0~2 km ,10.00 10.00 元+5.2 km ×2.60 元/ 千米= 23.52 元 t =v =10 m/s =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 Δv =30 m/s - 10 m/s = 20 m/s ,则 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 s =Δv ×t =20 m/s ×5 s = 100 m<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周周练 2(第二章 声现象)1.A .、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 苏州中考 ) 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 黑龙江中考 )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3.B .C.D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 聊城中考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 常州中考 ) 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 .超声波清洗机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C . D .A.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5.(南平中考)如图所示,.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6.( 陕西中考 )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 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7.( 荆门中考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 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8.( 常州中考 )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 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 .方向性好B .穿透力强C .能量集中D .遇物反射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32 分)9.( 徐州中考 )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 ___ .10.( 泉州中考 ) 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 喇叭,这是在 _____ 减弱噪声.11.( 盐城中考 )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______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___ 发生改变. 12.( 黄冈中考 )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 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 ( 如图 ) .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 填“高”或“大” )些.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13.(娄底中考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 ( 如图所示 ),它 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 6.75 k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第 5 题第 6 题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14.由于雾霾严重,小明咳嗽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音诊断疾病,是因为声可以传递__ ;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加湿器利用声波传递___ 将水打碎形成小水滴.15.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如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_______ 是乐音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三、简答题 (第16题 8分,第 17题 5分,共 13分)16.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 __ 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 传来的,乘客主要是利用_____ 来区分出是钟声的.17.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四、实验探究题 (15 分 )18.(上海中考 )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 1所示,其中 a、b、c、d 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选择 b、d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 2 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 C点后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_____ 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 点.参考答案周周练 (第二章 )1.B 2. D 3. D 4. B 5. C 6. D 7. B 8. D 9. 振动 声波 噪声 10. 空气 声源处 11. 振动 响度 音 调 12. 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 13. 液体 9 14. 信息 能量 15. a 波形振动有规律 16. (1) 上 (2) 振动 空气 音色 17. 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 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18. (1) ①长度 ② a b (2)A B周周练 3(第 1节 第 2节)一、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遵义中考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2.( 扬州中考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3.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 37.5 ℃,若没有甩过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 36.5 ℃和 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 )A . 36.5 ℃和 38.5 ℃B . 36.5 ℃和 37.5 ℃C . 37.5 ℃和 38.5 ℃D . 38.5 ℃和 38.5 ℃4.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B .只有熔化过程5.用质量相等的 0 ℃的水与 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 .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6.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D .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A .只有凝固过A.甲在第 2 min 时是固态C.甲的熔点是 48 ℃甲在 ab 段不吸热7.(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A.缓慢加热 B .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 .缩短实验时间8.(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 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5 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22 分) 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 ℃.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无” )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 )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 12.(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熔化过程需要_____ min.13.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 60 ℃即可凝固,蛋清在 80 ℃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水温在_℃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三、简答题(第14题 5分,第 15题 9分,共 14分) 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 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 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 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 (第 16题 15分,第 17题 9分,共 24分)16.(青海中考 )如图 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2)如图 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 (填“ A”“ B”或“ 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 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 态.17.“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 2 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的温度值记录如下: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8 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固固(1)该混合物的凝固点是____ ℃ .(2)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__ .(3)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 可多选 ) .A.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B.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 6 ℃C.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以将水和酒精分开D.从实验结论中可以推想,冬天雨雪天后,可通过向马路上撒盐等方法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避免路面结冰造成交通意外参考答案周周练(第 1节、第 2节)1. B 2. D 3. C 4. D 5. B 6. B 7. A 8. C 9. 35 ℃~ 42 ℃ 39.2 10. 凝固 熔化 有 11. 熔化 吸收 12.乙 70 10 13. 60~ 80 14. 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 降到 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 15. (1) 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 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2) 长时间坐在凉垫 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 (3) 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 16. (1) 固体受热均匀 (2)B(3) 晶体 9 固液共存 17. (1) - 6 (2) 能 (3)BC周周练 4(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40 分)1.( 宿迁中考 )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1 度”B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2.( 宿迁中考 )关于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 .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 .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3. (天津中考 )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D .第 10 min 时物质处于液态第 4 题图4.( 邵阳中考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 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 如图) ,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 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 .液化放热B .蒸发吸热C .凝固放热D .升华吸热5.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水分能快速蒸发的主 要原因是 ( )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 ( )A 该物质为非晶第 3 题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6.(盘锦中考)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8.(凉山中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24 分)9.(广东中考)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图 1 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_______ ℃,如图 2 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_ (填“晶体”或“非晶体” ).10.(宁波中考)2016 年1月 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 ℃ .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冰凌.11.(广东中考)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 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 100 ℃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 减小而降低.1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 热量.13.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______ (填“高”或的沸点低” ).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___ 和 _____ 两种物态变化.三、简答题 (每题 5分,共 10 分)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 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 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1) “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 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15.在零下 20 度左右的无风严寒天气里,走出室外吹出一个肥皂泡,当肥皂泡轻轻落在雪地上时,你会看到肥皂泡已经冻成水晶球,里面还有晶莹剔透的冰花,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水晶球内的冰花形成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 (第 16题 16分,第 17题 10分,共 26分)16.(娄底中考 )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 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 .(2)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 温度上升速度较 ( 填“快”或“慢” ) ,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 将 温 度 计 插 入 试 管 中 时 , 温 度 计 的 玻 璃 泡 在 放 置 上 有 什 么 要 求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4) 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_ (填序号 ).A .水蒸气B .小水珠(5) 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 __ ( 填“晶体”或“非晶体”),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2.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主要原因是()A.水蒸发吸热B.水降温,凝固放热C.水的凝固点较低D.水可以保持菜湿润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6.(常德中考)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 ℃时,地沟油变成了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密度B.硬度C.凝固点D.沸点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8.(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广元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其中两条: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在12~18 min内是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三、简答题(第14题7分,第15题10分,共17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9分,第17题12分,共21分)16.(北京中考)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______℃.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min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 1 2 317.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D 3.D 4.B 5.B 6.C7.A8.D9.凝固10.凝固熔化有11.熔化吸收12.该物质是晶体该物体的熔点是80 ℃13.B45吸热14.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15.(1)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3)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16.(1)26(2)晶体017.(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试管内物质受热不均匀,温度升高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位置放得不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图中读数为1.20 mm3.(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4.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成都中考改编)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7.(玉林中考)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___;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___.10.(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________cm;该同学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 km/h,合________m/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第12题图第14题图13.(凉山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1)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是________c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第17题9分,第18题6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上车13:41 下车13:56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金额××××元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D 2.C 3.B 4.A 5.C 6.B 7.B 8.B 9.min m/s 10.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17.55 5 12.1 4 13.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5.(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图:(2)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 =17.72 cm +17.69 cm +17.71 cm 3=17.71 cm. 16.(1)变速 (2)1 4.00 0.1 (3)EF (4)C 17.(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 =13:56-13:41=15 min =0.25 h v =s t =7.2 km 0.25 h=28.8 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 km ,10.00元;2 km ~7.2 km 共计5.2 km ,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10.00元+5.2 km×2.60元/千米=23.52元≈24元 18.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 ,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t=20 m/s×5 s=100 m <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一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当你乘坐出租车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木B.路旁的楼房C.出租车的座椅D.迎面驶来的小汽车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B.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正常能骑行300 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3 m/s3.(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 cm B.12.34 cmC.12.35 cm D.12.36 cm4.(咸宁中考)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5.(荆州中考)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6.(杭州中考)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 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7.(广安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C.C与D D.B与C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 s的时间,小华跑得较快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9.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的参照物是________;“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________;“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________;“立柱向我迎来”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10.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______球;你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判定的.11.(无锡中考)无锡地铁1号线将于2014年6月正式通车,1号线全程30 km,列车运行时间60分钟,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当列车驶离站台时,若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台是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12.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13.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4.为了监测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情况,电子装置会自动记录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并算出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若某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为55 s,隧道长1 100 m,则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若隧道限速60 km/h,则该车辆______(填“有”或“没有”)超速.15.遵义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为了宜游,正在加快建设遵义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遵赤”高速由三段组成,已建成的遵义到白腊坎30 km,设计最大时速100 km/h,白腊坎到仁怀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正在建设的仁怀到赤水1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我们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遵赤”高速全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遵义到赤水最快需________h.三、实验探究题(8分)16.小明在课后设计了一个“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1)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路程/cm 运动时间/s 运动速度/m·s-1全程s1=60t1=0.5v1=上半程s2=30t2=0.3v2=下半程s3=s1-s1=30t3=t1-t2=0.2v3=(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填“<”“=”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四、计算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共26分)17.(云南中考)如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1)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2)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18.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C 2.D 3.C 4.A 5.C 6.C 7.D 8.C 9.地面 树木 自行车 自行车或自己 10.乙 在相等的时间里,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 11.30 运动 12.18.00 0.036 运动 13.变速 1.9 14.20 有 15.汽车 3.05 16.(1)小车下滑的时间较长 (2)1.2 (3)< 加速 17.(1)由图可知,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1 200 m 40 s =30 m/s. 18.(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 s ,且在这段时间内保持15 m/s 的原速前进.所以s 车=v 车t =15 m/s ×1.2 s =18 m ;(2)汽车从A 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 总=t 反+t =1.2 s +1 s =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 人=v 人t 总=1.5 m/s ×2.2 s =3.3 m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 制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扬州中考)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2.(柳州中考)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A.刻度尺B.量筒C.钟表D.天平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 g、20 g和10 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 g B.78.6 gC.78.2 g D.81.8 g4.(梧州中考)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5.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6.有一体积为3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 g,则(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7.9 g/cm3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7.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物质状态变化时密度不变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较大8.装载500 t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 kg/m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 m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就将500 t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A.41 B.42C.33 D.3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9.小华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10.小赵同学在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时非常热,他为了快点喝到冷的饮料,急急地将一听汽水放入冰箱的冷冻柜中,但一转身忘了.数小时后想了起来,赶紧拿出来一看,可不得了,汽水的听罐被胀得严重变了形!他感觉非常奇怪,上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汽水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所以饮料听罐被胀坏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黑龙江中考)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__ρB(填“>”“<”或“=”).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 mL,内有0.2 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石块密度为2.6×103 kg/m3)第12题图13.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ρ酒精<ρ水<ρ盐水)14.如图,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盐水、酒精、硫酸,请根据图形通过公式V=mρ判断出甲杯中盛的是________,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丙杯中盛的是________.物质密度(kg/m3)盐水 1.03×103酒精0.8×103硫酸 1.8×10315.______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图乙、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三、实验题(12分)16.(安顺中考)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漏填的三个数据: 、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写出可得出的结论: .(写一个即可)(3)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请写出此关系.四、计算题(12分)17.一个商人为了赢利,用一个最多能装5 kg 水的塑料桶装豆油,当作5 kg 豆油卖给顾客,如果按每千克豆油7.00元计算,顾客买一桶豆油要多花多少元钱?(豆油的密度是0.9×103kg/m 3)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C 2.D 3.B 4.D 5.D 6.B 7.D 8.D 9.左 减少 83.2 10.不变 变大 11.正比 > 12.250 cm 30.65 kg 13.千克每立方米 不能 大于 14.硫酸 酒精 盐水 15.左 32.4 50 16.(1)78、10、7.8 (2)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3)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17.由ρ=mV 得出桶的容积为:V =m 水ρ水=5 kg 1.0×103 kg/m3=5×10-3 m 3,实际桶内最多装豆油的质量m 油=V 油ρ油=5×10-3 m 3×0.9×103 kg/m 3=4.5 kg ,每桶豆油多花的钱数为:7.00元/kg ×(5 kg -4.5 kg)=3.50元.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练(4.1~4.3)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B)
A.闪闪发光的钻石
B.通电中的手机屏幕
C.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
D.波光粼粼的水面
2.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的是(C)
,
,A.小孔成像) B.激光引导推进方向)
,
,C.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D.手影)
3.如图是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已知光线1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线1、2、3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B.线3、平面镜4可以不垂直
C.入射角等于60°
D.反射角等于30°
4.同学们在课下的实践中做这样一个实验,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垂直照射到“”形孔上,去观察地面上的光斑是(C)
A.“”形B.“△”形
C.圆形D.无法判定
5.(嘉兴中考)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B)
A B
C D
6.晚上安安同学的妈妈对着镜子涂化妆品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妈妈让安安同学打开小手电筒来照一下,为了使妈妈在镜中的脸看得更清楚,下列哪种小手电筒的照射方式更好(D) A.对着镜子照
B.从妈妈身后照
C.由下往上对着妈妈脸照
D.正对妈妈脸照
7.如图所示是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的一辆汽车的车牌,则汽车的实际车牌号为(C)
8.(绵阳中考)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A)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角度来看,月亮__不是__(填“是”或“不是”)光源,他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__直线传播__形成的.10.橘子洲头的烟花给长沙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每次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观看.我们在湘江岸边欣赏时,先看到烟花爆炸而后才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
__快__(填“快”或“慢”).烟花发出的光1 s内传播的距离约为__3×108____m.
11.擦过鞋油的皮鞋看起来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鞋面发生__镜面__反射,光射到桌面的白纸上会发生__漫__(以上两空填“漫”或“镜面”)反射,这些反射__遵循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 m,它的“倒影”距桥面__6__m.当湖水上涨时,彩虹桥的“倒影”大小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7:25__.
甲乙
13.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从而使光在不断地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__增大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要向__右__(填“左”或“右”)侧移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14.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解:
15.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解:
16.(黄冈中考)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
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解: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共27分)
17.(苏州中考)“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垂直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顺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C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18.(南充中考)如图是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薄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大小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
的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 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16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