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
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
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2002年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一直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进出口贸易占全国52.3%。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43.8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17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额为942.0亿美元,进口额为832.1亿美元;珠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达2069.7亿美元,是长江三角洲的1.8倍,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出口额为1126.1亿美元,进口额为943.6亿美元。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2.3%,其中长江三角洲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珠江三角洲占33.3%。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比长江三角洲高14.4个百分点。
5.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江三角洲,两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24.9%。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818.9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珠江三角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1.6倍;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326.9倍。2002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珠江三角洲的2.7倍。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9%,其中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18.2%,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6.7%。
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是全国平均的1倍以上。
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499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239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820.6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11686.1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
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在过去的20多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