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孔子音乐养成法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孔子跟师襄子学习练琴,一连十天,没有再学新的内容。
师襄子说:“可以学习新的内容啦。
”孔子回答:“我虽然练习了这支曲子,但是它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它的技巧你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领悟出它的主旨呢。
”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道:“现在乐曲的主旨你已经领悟到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呢。
”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弹奏中,孔子由于受到乐曲的感染,有时进入深沉的境界,有时感到心旷神怡,胸襟开阔。
于是说道:“我体察到作曲者的为人了。
他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远瞩,好象有统治天下的帝王气魄。
除了文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师襄子听了,立刻从坐席上站起来,向孔子施礼道:“我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这正是文王谱写的《文王操》啊!”
博学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太多的人却只注重了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摆龙门阵,侃大山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他的这些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些可以卖弄的谈资而已。
在这样一种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人会养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毛病,在较深入的地方也难以沉潜下去。
天天哲理
术业有专攻,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死抱住自己的专业不放松,这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你尽可以花时间精力去掌握本专业的新发展,对其他领域,顾得过来的情况下,开阔一下眼界和思路足矣。
孔子学琴的故事及感悟

孔子学琴的故事及感悟孔子学琴的故事及感悟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
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我们学习应如“孔子学琴”般深入。
有些人看书总是看一半,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另一本……这样一来,书桌上摊满了要读的书,可是一本也没有读完。
曾国藩说:“桌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无书。
”否则,桌上放的书太多了,说明你心不专一,肯定学不好、学不精。
有人可能问:“既然读书要专一,那我们上学时,同时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好几门功课,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
刚开始学文化知识时,需要对各种学问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但到了最后,还是要专学,像现在的大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
实际上,学佛也要如此。
刚进入佛门时,对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知识,都要广闻博学,以博采众家之长。
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一门专修,要么念佛,要么参禅,要么修大圆满。
就像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后,上大学时可以钻研自己的'专业,因为他已经学过了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故从中选出一门“专”学即可。
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他从未学过数理化,那即使让他去“专”,他也不一定“专”得进去。
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先要通过广泛闻思,遣除相续中的各种怀疑,然后闻思到量之后,就应像无垢光尊者所说,所知犹如天上繁星般学不尽,故应选择最具有实义的法,终身行持。
孔 子音乐思想及音乐实践刍议

孔子音乐思想及音乐实践刍议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中国古代,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对音乐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他始终坚信音乐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对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将音乐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他看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培养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孔子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
他认为好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情感,使人变得更加仁爱、友善和有道德。
通过音乐的熏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社会的礼仪规范,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他所推崇的《韶》乐,相传是舜帝时期的音乐,其旋律优美、节奏和谐,充满了祥和与美好的情感。
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认为其在艺术形式和道德内涵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孔子强调音乐应当与“礼”相结合。
“礼”是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准则,而音乐则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在孔子的观念中,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演奏方式都应当符合“礼”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出音乐的庄严和肃穆。
例如,在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所演奏的音乐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彰显其庄重和神圣。
这种将音乐与“礼”紧密结合的思想,反映了孔子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在音乐实践方面,孔子本人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演奏者。
据记载,他曾向师襄学琴,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技艺的提高。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更反映了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传达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孔子还注重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他整理了古代的诗歌和音乐,使之得以保存和流传。
他所修订的《诗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在当时都是可以演唱的。
通过对《诗经》的整理和传播,孔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然而,孔子的音乐思想和实践在当时并非一帆风顺。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些人追求功利和欲望,忽视了音乐的精神内涵和教化作用。
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

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琴,弹一支名曲,十日不换。
师襄子建议他换支曲子,孔子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弹奏它的技术。
”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这支曲子的技术,可以弹别的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
”
又过了一段日子,孔子仍在弹奏那首曲子。
师襄子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呢!”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默然有所思,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非常惊讶的说:“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从此孔子对音乐钻研得更深了,他不仅以音乐陶冶情操,还从音乐中能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后来,他还整理出了六经之一的《乐经》。
我们周遭,信息爆炸,门户网站众多。
随便登上去看看新闻快讯、八卦糗事、围观吐槽,顺带转发一下以资朋友们消遣。
根本无需担心长夜漫漫,下午无聊,旅途时间太长而无可适从。
习惯性的,我们不去思考这件事的真假,背后的原因,发展下去导致的后果,更不去想是谁发了这条“新闻”,其用意何在?
一个个明星的八卦丑闻,一条条感天动地的转发扩散,都似流水般汹涌而来,悄然而去,剩下的'还是那饱受填充却仍然空虚的无聊。
看看孔子,好琴而勤练不辍,竟从琴中感受到作曲者的内心,后来还整理出《乐经》。
他不会弹完一首立刻换下一曲,这样的话,相当于什么都没做。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珍惜培养,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事物上,就不会让寂寞无处可依。
最后用韩寒的一句话结尾: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转载:名人与音乐的故事

转载:名⼈与⾳乐的故事1. 古代教育家孔⼦的故事孔⼦在很⼩的时候,他的妈妈觉得男孩⼦应该学点⾳乐,于是就送他去学⾳乐。
孔⼦对⾳乐痴迷,“闻韶乐⽽三⽉不知⾁味”,就是记载他和⼤师学⾳乐,每天沉酣于⿎瑟齐鸣的仙乐中,使⾃⼰的⾝⼼受到了极⼤愉悦,⽽长时间不吃⾁也没有感觉出怎样的故事。
在孔⼦的教学内容中就有⼀项是⾳乐。
孔⼦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2. 科学巨⼈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个位科学巨⼈,我们今天能看电视,能使⽤⼿机通信,都和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分不开,但他还会⼩提琴、钢琴。
许多⼈都喜欢听他演奏的⼩提琴曲。
作为⼀名⼤科学家,⾳乐伴随了他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
”3. 艺术巨⼈达·芬奇的故事达·芬奇被称之为艺术巨⼈,他是科学家、画家,⼜是⾳乐家。
随便扔给他⼀个他从没见过的乐器,他会⽴即演奏出乐曲来。
他是左右脑结合最完美的典范。
4. 化学家鲍罗丁故事俄罗斯化学家、博⼠、⼤学教授鲍罗丁是⼀位业余⾳乐家。
他是古典⾳乐作曲家排⾏榜中50⼈之⼀。
5. 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位⾳乐专业⼈⼠说,钱学森的⾳乐造诣⽐他们搞专业的⼈都深。
钱学森的夫⼈蒋英是中央⾳乐学院的声乐教授。
⽣活在⾳乐中的钱学森,把他的⼤脑发挥到及⾄,为我国“两弹⼀星”事业做出了巨⼤贡献。
6. 中国核物理之⽗邓稼先的故事⼀次,邓稼先的夫⼈拿着随⾝听,在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上说,邓稼先在临死的时候,还在听⾳乐。
7.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活在⾳乐的家庭,他的夫⼈是钢琴家,据说他的数学问题都是在钢琴声中完成的。
8.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地质学家。
湖北黄冈⼈。
李四光的⾳乐造诣相当深厚,尤好⼩提琴。
他在巴黎写的⼀⾸⼩提琴曲《⾏路难》,是中国⼈创作的第⼀⾸⼩提琴曲。
李四光回国后曾请⾳乐家萧友梅过⽬提意见。
这⾸提琴曲写于1920年,在近北京⼤学百年校庆的晚会上,第⼀次得到公开演奏。
孔子弦歌不辍的故事

孔子弦歌不辍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音乐修养非常高,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非常喜欢弹琴唱歌,他的学生子路曾经问过他弹琴的技巧,孔子说:“音乐能够让人快乐,也能让人悲伤,能够让人忘记忧愁,也能够让人恢复精神。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孔子的音乐观。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桃园中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只好躲在一座亭子里。
雨越下越大,孔子看到弟子们都被淋湿了,心里非常着急。
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琴,弹奏了一首曲子,以此来缓解大家的心情。
孔子弹琴非常投入,他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弟子们也跟着琴声唱起了歌。
弹奏完之后,孔子看到弟子们都被琴声和歌声吸引了过来,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
孔子感到非常欣慰,他说:“音乐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啊!通过音乐能够让大家的心情得到放松,也能让大家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于是孔子开始用音乐来教育自己的弟子们,他不仅教他们弹琴唱歌,还教他们如何去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哲理。
孔子弦歌不辍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久,它告诉我们音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音乐不仅能够愉悦人的心情,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音乐的培养和传承,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孔子弦歌不辍的故事还启示我们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孔子在弹琴唱歌方面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的精神,从不间断。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孔子弦歌不辍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音乐的力量、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音乐的培养和传承,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孔子学习,保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不懈努力。
孔子时代的“成于乐”论

孔子时代的“成于乐”论在人们经见的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等,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
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一位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哲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有七十二位灿若群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来自南方,名叫言子。
就是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国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
孔子生前就曾经说过,有了言子,“吾道南矣。
”在言子的行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礼乐弘扬“路不拾遗”的道德,以弦歌教化“夜不闭户”的民风。
所谓弦歌者,就是用动听的琴曲,配合诵读与歌唱。
古代诗人咏常熟,曾有过这样的名句:“言公家在旧琴声”。
由此可见,常熟一地早就与中国古琴有着很深的渊源。
当然,与中国古琴有着不解之缘的,并不仅仅是言子,因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
可以说,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创时期,便已在中国古琴的音乐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调。
孔子时代的“成于乐”论孔子时代视为普通乐器的古琴,在阴阳学的笼罩下成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器”,它被追溯为神农、伏羲制琴,其形制上圆而敛下方而平视作“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七弦的宫、商……名称“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也”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温柔居中”表现音乐,既是道德修养准则也是艺术修养准则,这在两汉时期又给予了深化。
对于道德修养,从“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
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孔子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是音乐家,《论语》、《史记·孔子世家》中载,他能“弦歌不衰”、“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能“击磬于卫”、“取瑟而歌”、“学鼓琴于师襄子”,曾作琴曲《陬操》,整理《诗经》音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中《孔子世家》)。
如此谙熟音乐又自幼习礼的孔子,却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故他将“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视作己任,在“歌乐者,仁之和也。
精益求精圣人孔子是如何学琴的

精益求精,圣人孔子是如何学琴的?
严循东 2021年6月7日
历史上的名人和智者之所以能够流芳万世,定有其过人之处。
现代人都讲求“精益求精”,人人
急功近利地追求心中的成功,而圣人孔子用练琴的实例告诉后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精益求精”?如何离成功更近?
有一段时间,孔子跟鲁国的乐师师襄子学弹七弦琴。
这一天,师襄子教完了一支乐曲,要他独
自练习十天,然后再教新曲。
可是十天过去了,孔子仍然埋头苦练老曲子,似乎把学新曲的事忘记了。
师襄子提醒他说:“你已经把这首曲子弹熟了,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却说:“不行啊,我只是刚刚把音律弹熟,技法还很生疏哩!”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的技法熟练了,可以学新曲了。
”不料孔子又说:“不行啊!我还没
有明白它的内容呢!这不能说是真会。
”于是又埋头弹起来。
再过了好几天,师襄子又提醒他说:“好啦,你不仅熟悉了它的音律、技法,连它的内容也明
白了,可以弹新曲子了!”孔子仍然摇头说:“不行呀,我依然算不得真会,我还没有体会到作
曲者的为人呢!”
师襄子觉得言之有理,也就不再催促他练新曲了,只是耐心地等待着。
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天。
这一天,孔子正埋头弹琴,弹着,弹着,忽然抬起头来两眼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对师襄子说:“好啦,我知道作曲家是怎样一个人了!这个人高高的个子,黑黝黝的脸,眼睛炯炯有神,是
个具有王者气质的人。
莫非这曲子是周文王所作?我想除了他,别人是作不出这样好的曲子来的!”
师襄子对孔子佩服不已,身不由己地躬身相拜。
孔子急忙回礼,说:“我现在可以学弹新曲了!”。
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孔子将音乐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他在《论语》中提到:“教之乎其和,使之乎其乐。
” 他认为,通过音乐,可以引导孩子们遵守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孔子提出了“教乐法”,即用音乐来教育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孔子认为,音乐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感情、思维和行为。
他认为,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激励他们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音乐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使他们保持安定;音乐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帮助他们衡量行为是否道德合理。
除此之外,孔子还认为,音乐能够引导孩子们做出良好的决定,避免做出不良的选择。
因此,孔子提倡将音乐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帮助孩子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孔子学琴故事内容

《孔子学琴故事内容》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
他特别喜欢音乐,尤其是弹琴。
有一次,孔子听说有一位很厉害的琴师,弹的琴特别好听。
孔子就决定要去跟这位琴师学习弹琴。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孔子非常认真。
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练习,就算手酸了也不停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已经能把曲子完整地弹下来了。
可是他觉得自己弹得还不够好,就继续练习。
他一遍又一遍地弹,仔细地听着每一个音符,想着怎么能弹得更动听。
有一天,孔子弹着弹着,突然明白了这首曲子表达的意思。
他高兴极了,就更加努力地练习,想要把这种感觉弹出来。
小朋友们,孔子是不是很努力呀?《孔子学琴故事内容》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不停地练习那首曲子,连吃饭、睡觉都在想着怎么弹得更好。
他的朋友们来找他玩,他都顾不上,一直在弹琴。
后来,孔子终于把这首曲子弹得非常非常好了。
可是他还是不满足,又去跟琴师学习新的曲子。
有一次,孔子在一个很大的场合表演弹琴。
大家听了他的琴声,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停地鼓掌。
小朋友们,孔子这种一直努力学习的精神是不是很棒呀?《孔子学琴故事内容》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孔子学琴。
孔子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曲子,每一首都弹得特别好。
有个小朋友问孔子:“您为什么能弹得这么好呀?”孔子笑着说:“因为我一直用心去感受音乐,不停地练习呀。
”还有一次,孔子在路上走着,突然听到了一阵好听的琴声。
他就站在那里,认真地听,一直到曲子结束。
小朋友们,孔子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你们记住了吗?。
名人故事 孔子音乐养成法

名人故事孔子音乐养成法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
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
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整日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音乐的感染力有这么强!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他弹一支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十天。
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
孔子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依然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
孔子说。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方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就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
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孔子是个爱学习的老师,不辞万里拜师襄子学琴,那你知道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继续反对说:“我还要掌握如何领会演奏音律时的意境啊。
”这样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催促说:“你已经领会到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则肃穆地回答:“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
”然后又过了段时日,不待师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说:“我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发,帝王之相,古时的圣贤之王啊。
这只能是周文王的乐曲吧。
”师襄子闻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赏道:“您说的很对,这首乐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并不是从出生后就是圣人,他也曾经拜师学习。
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大思想家老子门下学习学问,并且据传,他还曾拜一个被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儿童为师,虚心向其学习,而孔子作为圣人却不耻下问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重和传颂。
孔子年轻时即使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老师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为拜师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找大思想家。
孔子的家乡与洛阳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孔子一路风尘仆仆,日夜赶路,终于在几个月后走到了洛阳。
在城外,孔子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站在马车旁的七十多岁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孔子觉得这样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找的老师了,就上前行礼并询问老人是否是老子先生。
孔子学乐的故事

孔子学乐的故事
嘿,咱来说说孔子学乐的故事哈。
听说啊,孔子那时候可喜欢音乐了。
有一回,他听到一首特别好听的曲子,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孔子就开始跟着人家学这首曲子。
他学得可认真了,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遍又一遍地练。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也是这样。
一开始怎么都骑不好,老是摔倒。
但是我不服气啊,就一遍又一遍地练。
孔子学音乐的那股劲儿,就跟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一样。
孔子学这首曲子,不只是简单地学会怎么弹,他还想理解这首曲子背后的意义。
他就不停地琢磨,不停地问别人。
有一次,他去请教一个懂音乐的人。
那个人就给他讲了这首曲子的来历和内涵。
孔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首曲子还有这么深的道理呢。
孔子学了好久好久,终于把这首曲子学会了。
而且他还能弹出自己的风格,让人听了特别感动。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像孔子一样,对一件事情这么认真,这么执着,那该多好啊。
后来,孔子把他学音乐的故事讲给他的学生们听。
他告诉学生们,做事情要有耐心,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就像他学音乐一样,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我觉得孔子学乐的故事真的很有启发。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孔子一样,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认真对待,努力去追求。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智慧的导师,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据传说,孔子小时候就开始学琴,但是他的琴艺一度不如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和一位学生比赛琴艺,结果孔子输了。
孔子感到很惭愧,他决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琴。
孔子练琴的时候,总是非常认真地调弦,磨指甲,而且每弹一次就听一次,并且不断地反复练习。
孔子坚信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最终,孔子的琴艺得到了提高,他甚至成为了当时的一位著名琴师。
他的琴音悠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孔子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无论是学习琴艺,还是学习其他技能,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 1 -。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前479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和教化作用。
孔子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他会弹奏许多乐器,并会击磬、鼓瑟、弹琴、作曲、唱歌。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自己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孔子把音乐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他自己弹琴,并且在门人弟子中提倡弹琴,把习琴看作是重要的乐教。
《孔子家语辩乐解》记载:“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 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 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
”孔子还作有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也是孔子的作品。
按照周代的礼制,“士无故不撤琴瑟”,《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儒家师徒喜爱琴瑟“弦歌不辍”的榜样,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所倾慕,使得琴乐的古老传统代代传习,不断发扬光大。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兼教育家,并不是由于他聪明过人,而是由于他不耻下问,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几乎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他曾经“往见郯子而学焉”,又曾经“访乐于苌弘”、“问礼于老聃”、“学琴于师襄”,甚至向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孩子项橐求教。
他自己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喜欢弹琴,曾学琴于师襄,孔子学琴,绝不像有些人那样“囫囵吞枣”,而是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求其融会贯通。
他的这种精神,使师襄大为感动。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学琴于师襄。
在师襄教授了一支曲子后,孔子一连反复弹奏练习了十天,专心致志地练习,并没有要求再添加新的曲子进行学习。
师襄感到奇怪,就说:“这一曲调你已经完全掌握了,你可以换支曲子练练了。
”孔子说:“我虽然已经熟悉了这首乐曲,但是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还需要继续练习。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孔子音乐养成法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孔子音乐养成法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养成法,将音乐教育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音乐养成法以及它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主要是指通过音乐来培养个人的自然、人文和道德素养。
按照孔子的说法,音乐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情、心态和思想,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
因此,音乐教育是教育整个人的重要环节。
孔子认为,音乐养成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选择适合人的音乐、强调音乐的学习以及通过音乐来培养人的德行。
第一个方面是选择适合人的音乐。
按照孔子的说法,音乐应该是和人的性情相适应的。
例如,柔和、优美、温情的音乐适合性格温和的人。
而富有节奏感、激情、豪放的音乐则更适合性格豪放、勇敢的人。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选择适合不同性格孩子的音乐来进行教育。
第二个方面是强调音乐的学习。
孔子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像其他学科一样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系统的课程内容。
他强调要学习音乐的意义、音乐的形式和构成、音乐的演奏方法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第三个方面是通过音乐来培养人的德行。
孔子认为,音乐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来影响人的心灵和精神。
例如,他认为《国风》中的《关雎》和《蒹葭》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人文素养,而《韶》和《武》则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个性。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正确的歌曲选择和培养,可以影响个人的道德和品德。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个人的性格和情感进行教育,同时注重学习和德行的培养。
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特点,也成为了后来的音乐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孔子的音乐养成法被誉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今天,音乐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孔子音乐养成法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孔子音乐养成法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养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除了思想教育之外,孔子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养成法。
孔子认为音乐对于培养人的性格、涵养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他将音乐分为乐、宫、商、角、徵、羽六个音阶。
孔子认为乐曲的节奏、音调、乐器的使用等都应该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养成性格和涵养情操的目的。
孔子提倡的音乐养成法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注重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他认为音乐的内容应该是崇高的,高尚的,能够启发人的灵感和思考力。
他也提出了一些音乐的要求,例如曲调应该舒缓优美,音韵应该和谐动听,乐曲的结构要合理流畅等。
二是注重学习音乐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认为学习音乐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要具备刻苦耐劳的精神。
他还提到要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学习音乐来培养人的品德和性情。
三是注重音乐的实践和应用。
孔子认为学习音乐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艺和能力。
他鼓励人们多参加音乐活动,多演奏、多欣赏音乐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儒家学派,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教育。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和修身养性的目的,提倡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对于培养健康、积极、阳光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是一个独特而宝贵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帮助人们培养了优秀的音乐文化,也培养了人们的品德修养。
孔子的音乐养成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音乐养成法,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古文学音乐的故事

古文学音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众所周知。
孔子是位大大的数育家。
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
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
《韶》相传是尧舜时的的乐舞。
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
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廷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
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
以至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第二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
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唤温如春。
幼时即好琴。
长大了。
自然也能露那么几手。
某次,他到山西去旅游,在一座寺庙前看到一个闭目打坐的道人。
道人旁有一布袋。
袋口些微露出古琴的角儿。
温如春大奇:“这老道也会弹琴?”。
就上前大大咧咧地发问:“请间道长可会弹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师。
”道人微睁双目。
语气十分谦恭。
“那就让俺来弹弹吧。
一曲终了许久,温如春方如梦初醒。
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礼,拜请为师。
孔子的音乐人形象

孔子的音乐人形象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音乐人。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而他的音乐人形象也是相当迷人的。
从古代到现代,孔子的音乐人形象一直存在,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音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孔子的音乐人形象,以及他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我们要了解孔子是如何成为一个音乐人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君子。
在他的思想中,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方式。
他认为,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情操,使人具备正直、仁爱和道德观念。
他将音乐看作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擅长音乐的人。
在孔子的著作《论语》中,有关于音乐的引述。
其中有一句名言:“夫子饴月。
”这句话就是孔子对音乐的评价。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音乐被看作是一种修养自己的方式。
在孔子的思想中,音乐是一种可以陶冶人的心灵、调整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
他一直致力于推崇音乐,将其与教育相结合。
孔子本人也是一位擅长音乐的人。
据史书记载,孔子是一位歌唱家,他精通乐器,能够弹奏古琴、箫等各种乐器,并且有很高的音乐造诣。
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孔子所做的很多事情也有音乐的身影,比如他曾在寺庙里弹奏古琴,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他还会在教育弟子的时候,通过音乐来教导他们,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他的理念。
由于孔子本人对音乐的热爱和造诣,他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音乐人形象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许多关于孔子的音乐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表现了孔子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的高度认可。
孔子的音乐人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音乐。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很多音乐作品都是以孔子的思想和音乐为灵感创作的。
比如古琴曲《孔子登东山》,这是一首名古琴曲,是古琴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曲子中,古琴艺术家用音乐表现了孔子登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和歌颂。
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孔子的音乐人形象也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孔子音乐养成法
孔子音乐养成法
颜徵在是孔子的母亲。
由于她教子有方,培养出了万世传颂的孔圣人。
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
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
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整日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音乐的感染力有这么强!”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他弹一支名曲,连续将它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弹了十天。
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
”孔子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依然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
”孔子说。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方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就是周文王。
”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
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乐的启示下,他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一定要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
这就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
他的这一套儒家学说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