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完整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钻孔灌注桩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前,都需要提前安装钢筋笼。
钢筋笼安装在钻孔的泥浆内,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在浇注桩基混凝土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钢筋笼上浮,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以下是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钢筋笼上浮的可能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1引起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处置措施1.1钻孔底部沉渣清理不合格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如果孔内沉渣过厚,孔底的泥块和碎岩没有完全搅碎并被泥浆带出孔外,就将钻头、钻杆卸掉,安装灌浆导管。
在浇注水下混凝土时,沉渣、泥块一起被混凝土向上顶起,在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造成钢筋笼子的上浮。
对应的处置措施: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
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泥浆拥有足够的护壁和携带碎块沉渣的作用。
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必须进行清孔,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渣层。
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完成水下混凝土浇注。
1.2钢筋笼质量不合格钢筋笼焊接时,未能保证钢筋平顺;分段焊接搭接时,主筋没有保证同心,都容易导致钢筋笼出现弯曲变形,下入井孔后,易发生偏向一边的现象,混凝土灌注时,提升导管,容易造成导管挂住钢筋笼,导致钢筋笼上浮。
对应的处置措施:钢筋笼焊接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钢筋平顺,盘绕箍筋时,拉紧贴平,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及时点焊到位;分段对接时,应保证轴线一致;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孔口扶正;导管下入井孔应缓慢进行,保证居中,保证导管各节轴线一致。
1.3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合理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如果灌注速度过快,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同时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当钢筋笼在导管口以下有足够埋深后,如果灌注速度太慢,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则会逐渐失去塑性,并且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在后续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就有可能随这部分混凝土一起上升。
钻孔桩钻孔桩灌注中出现浮笼现象处理方法
钻孔桩钻孔桩灌注中出现浮笼现象处理方法非通长配筋钢筋笼的上浮的形成原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由于灌入的混凝土自导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压力较大,拖动了钢筋笼上浮或由于混凝土因浇筑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非通长配筋钢筋笼上浮的措施:1、减少沉渣厚度:沉渣过厚尤其块状粘土,和混泥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使钢筋笼上浮。
当钻进到设计孔深时,应冲孔1小时左右把钻头上携带的粘土块、孔底残留的粘土块搅碎,清干净。
2、混凝土一定要搅拌好:当混凝土塌落度偏小或易和性差时钢筋笼上浮,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制、塌落度,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
3、导管埋深的影响:混凝土灌注快到钢筋底部时,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现有人认为导管埋深的越大对导管的冲力越小,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导管埋深越小越不容易浮笼)。
4、尽可能减少浇注时间:减少灌注时间,争取在最短的灌注结束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表面形成硬壳带动钢筋笼上浮。
5、当混凝土灌注到钢筋底部时,应缓慢放料:缓慢放了减少对钢筋笼的冲力,直到埋住钢筋笼并且导管也在钢筋笼内时方可加大混凝土放料速度。
6、应考虑运输的距离、气候因素等;在夏季或运输距离较长时,应加入混凝土缓凝剂,气温高,运输距离远,混凝土容易初凝,以至于灌注时混凝土抱裹导管,提拔导管时带动钢筋笼上浮,遇到这种情况应经常提动导管,加快灌注速度。
7、导管的配置要好:导管的配置要使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不需要拆导管。
导管口距离钢筋笼底部距离较远,拆除导管后导管在钢筋笼底部以上。
不可配置成拆除导管后,导管应在钢筋笼底部附近。
8、法兰盘导管注意挂笼:法兰盘导管容易挂笼,当导管提升困难时应及时旋转导管,不可硬提。
9、可在主筋上焊“倒刺”的方法来防止钢筋笼的上浮,结合现场实际实施方法可行,钢筋笼同一截面焊接3~4根“倒刺”即可,每钢筋笼设两道即可。
钻孔桩钢筋笼上浮地原因与处理措施
钢筋笼上浮的其他原因分析(一)操作不当1、钢筋笼的上端吊筋在孔口未固定牢,当提升导管时容易被导管挂住而一同提起,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2、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上返到达钢筋笼底端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混凝土灌注量相对过大,导致混凝土上返速度过大,产生很大的上冲力,从而托起导管和钢筋笼上浮。
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内之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二)混凝土品质差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钻孔内已灌注混凝土的上部,一旦混凝土出现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等质量问题,时间稍长就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使上部的初灌混凝土出现凝固的趋势。
当流动性差甚至凝结的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极易托起钢筋笼上浮。
(三)地层条件不利当地层中存在粉细砂层时,若泥浆密度偏小,塌落的粉细砂则会铺在混凝土面上,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垫层,垫住钢筋笼。
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同样会托起钢筋笼一起上浮。
防止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根据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的受力状态和上浮原因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实践,采用下述措施可有效防止钢筋笼上浮。
(一)机具控制1、用活动刚性压杆固定钢筋笼。
施工前,用直径为d、长度为L、上端以钢筋焊接成长度为a且均分为若干小段的“笼头形”距离调节段的钢管制成压杆。
a—调节段长度,均分成若干段;l—钢管长度;d—钢管直径。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首先将两根钢管对称地下到钢筋笼顶的预留筋中,随同钢筋笼和吊筋一同下入钻孔内。
当钢筋笼下放到位时,根据控制标高的要求,另用一根直径较小的钢管穿过压杆上端的调节段,并将其两端在孔口固定。
当混凝土灌注使钢筋笼上浮时,钢管就会通过笼顶的“笼头形”距离调节段向钢筋笼提供下压力(人为加压),使钢筋笼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钢筋笼无法上浮。
2、当钢筋笼的直径减小时,会降低钢筋笼的上浮速度,使其不易发生上返。
但是,混凝土浇注用导管的直径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措施实例
we a t h e r e d s nd a s t o n e a n d d e n s e b r o w n c l a y , Th e p r o j e c t l a t e
s u p p l e me n t o f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a s b e e n a c h i e v 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 S c o mp ny a ,a nd t h e f o l l o wi n g i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ua t t i o n o f t h e e n g i n e e i r n g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o n l y .
而 当 混 凝 土 面 和 导 管 底 端 都 进 入钢 筋 笼 内 之
后,如果 导管埋深过大 ,也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
【 Ke y wo r d s 】 r o t a t i n g d r i l l , r e i n f o r c i n g c a g e , l f o a t i n g c a g e , p e
e ng i ne e ing r i s s t a b l e
,
w h i c h g i v e s p i r o i r t y t o wi t h s t r o n g
在 混 凝 土 灌 注 过 程 中 , 当混 凝 土 面 上 返 到 达 钢 筋 笼 底 端 时 , 由于 导 管 埋 深 较 浅 ,低 于 规 范 中 最 小 埋 浅深 度 2 m ,混 凝 土 灌 注 量 相 对 过 大 , 导 致混 凝 土 上 返 速 度 过 大 ,产 生 很 大 的上 冲 力 ,从 而 托 起 导 管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处理措施本文针对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从形成原因、防止措施和处理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深根底型式,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快速开展,作为一种根底形式,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性强、本钱适中、后期质量稳定、承载力大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防止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
本文仅对京沪高铁三标段二工区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处理经验作总结,供同行交流。
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了钢筋笼上浮的现象。
具体的经过如下:首封料下去后,混凝土上升高度为3.3米,导管悬空为40cm,导管埋深为2.9米。
在灌注的过程中,罐车油门加到最大,下料的速度较快,翻浆正常,下料时的声音也无异常。
首封料灌完后约10分钟,第二车料开始下料,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就在这时却意外的发现钢筋笼上浮到液面以上,上浮的高度经过计算为〔孔深H-h钢筋笼的长度31.5-29.7=1.8〕1.8米。
1非通长配筋钢筋笼上浮的形成原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压力较大,托动了钢筋笼上浮;或由于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外表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非通长配筋钢筋笼上浮的防止措施:〔1〕减少沉渣厚度:沉渣过厚尤其块状粘土,在和混凝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使钢筋笼上浮。
当钻进到设计孔深时,应冲孔1小时左右,并把钻头上携带的粘土块、孔底残留的粘土块搅碎,清干净。
〔2〕混凝土一定要搅拌好:当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和易性差时钢筋笼易上浮,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坍落度,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
〔3〕导管埋深的影响:混凝土灌注快到钢筋笼底部时,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有人认为导管埋深离导管越远对导管的冲力越小,但在实践施工中发现埋深越小笼子越不容易上浮〕。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对策
钢筋笼上浮对策用全套管法成孔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时钢筋笼会发生上浮,其原因及相应对策如下:①套管底部内壁黏附砂浆或土粒,由于管的变形,使内壁产生凹凸不平,在拔出套管时,将钢筋笼带上来。
此时,应注意在成孔前,必须首先检查最下部的套管内壁,当堆积大量粘着物时,一定要及时清理。
如确认有变形,必须进行修补,待成孔结束时,可用张大锤式抓斗,使其反复升降几次,以敲掉残余在管内壁上的土砂,确保孔底水平。
②当钢筋笼的外径及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有时套管内壁与箍筋之间夹有粗骨料时,会发生钢筋上浮现象,出现这种问题处理的方法是,使箍筋与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要大于粗骨料的最大尺寸的2倍。
③钢筋笼自身弯曲,钢筋笼之间的接点不好、弯曲,箍筋变形脱落,套管倾斜等,使得钢筋与套管内壁的接触过于紧密时,也将造成钢筋笼上浮。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提高钢筋笼加工、组装的精度,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工程中的碰撞等因素引起的变形。
在沉放笼时要确认钢筋笼的轴向准确度等,不得使钢筋笼自由坠落到桩孔中,不得敲打钢筋笼的顶部,在贯入套管时,必须注意汽锤制度。
④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当此类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⑤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
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
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
⑥除此之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将套管稍稍往上提一点,以确认钢筋笼是否存在上浮现象。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和加固措施
控制钢筋笼焊接质量
原因
钢筋笼焊接过程中,部分焊接点质量不符合要求,如焊缝不饱满、焊渣未清除等,导致其稳定性不足 。
处理方法
加强钢筋笼焊接质量的控制,确保每个焊接点都符合要求。对于不合格的焊接点,应重新焊接或补焊 。同时,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应逐节进行焊接,并确保每节之间的连接牢固。
04
加固措施
增大钢筋笼直径
会发生移动。
某高速公路施工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在某高速公路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 件复杂,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上 浮现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高速公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但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 了严重的上浮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采 取了多种加固措施,包括在钢筋笼上增加压重块和在 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等,最终成功地将钢筋笼固定在 正确的位置。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钢筋笼浮笼现象是钻孔灌注桩 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对工程质 量具有潜在威胁。
浮笼现象通常与施工操作、地 质条件和混凝土性能等因素有 关。
采取有效的处理和加固措施可 以降低或消除浮笼现象对工程 的影响。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混凝土性能对钢 筋笼浮笼现象的影响。
总结词
增大钢筋笼直径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措施 ,可以显著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
VS
详细描述
通过增加钢筋笼的外径,可以增加钢筋与 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握裹力,从而增强桩 基的承载能力。此外,增大钢筋笼直径还 可以提高桩基的水平承载能力,防止侧向 位移和沉降。
增加钢筋笼长度
总结词
增加钢筋笼长度可以扩大桩基的承载面积,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如何处治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的问题
如何处治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的问题钻孔灌注桩是一项隐蔽性工程,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施工条件不一,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
钻孔灌注桩的设计中,往往采用非全配筋型桩型,这样,既可满足桩身受力的要求,又能节省钢材。
然而,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由于钢筋笼在桩孔中处于悬挂状态,浇灌水下混凝土时,时常会发生钢筋笼上浮,从而使桩身配筋发生改变,影响成桩质量。
某大桥钻孔桩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适当增加钢筋笼的固定压重后,仍然没能有效地阻止钢筋笼的上浮,最后不得已试图强行施压把钢筋笼压到设计高程,但因压力过大使钢筋笼失稳,产生较大变形,变形后的钢筋碰撞孔壁,造成坍孔,被迫停工,给工程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保证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何有效预防及处治钢筋笼上浮的问题,应当引起施工方和监理方的足够重视。
1、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1.1 混凝土面在钢筋笼底部以下此时,钢筋笼受合力作用,包括重力G、吊筋悬挂力N、泥浆浮力F1和泥浆上返作用力F2,此时G=N+F1+F2。
在正常情况下,若泥浆密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且没有泥团包裹钢筋笼,上式可简化为G≈N。
1.2 导管底端在钢筋笼底端以下,混凝土面刚进入钢筋笼混凝土从导管底端向上返,由于其密度较高,容重较大,当钢筋笼被埋超过一定深度时,混凝土上返就产生一个很大的携带力F3(动态浮力),使钢筋笼上浮。
其上浮大都发生在下面受力条件下:G<N+F3。
1.3 混凝土面、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导管底端以下,钢筋笼受压持力F4、导管底端以上钢筋笼受力作用(1.2),当钢筋笼上浮时,F4就表现出来了,以而大大减小了钢筋笼上浮的机会,此时受力条件为:G=N+F3-F4。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混凝土灌注的实践证明,钢筋笼上浮大都发生在 1.2的受力状态下,1.3受力状态下较少发生,1.1受力状态下根本不发生(除提升导管挂笼外)。
理论计算证明:钢筋笼长度L、箍筋间距增大或钢筋笼直径D、钢筋直径减小,就会使钢筋笼不易上浮;混凝土容重rC和阻力系数C减小,也会使钢筋笼不易上浮;在混凝土灌注中,控制导管、钢筋笼的公共埋深和混凝土上返速度,可使钢筋笼不上浮。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 2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钻孔灌注桩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轻者上浮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重者上浮数米,甚至全部浮起,对于工程质量有很大危害。
1、原因分析1.1钢筋笼的上端吊筋在孔口未固定牢,当提升导管时容易被导管挂住而一同提起,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1.2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上返到达钢筋笼底端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混凝土灌注量相对过大,导致混凝土上返速度过大,产生很大的上冲力,从而托起导管和钢筋笼上浮。
1.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内之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1.4、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钻孔内已灌注混凝土的上部,一旦混凝土出现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等质量问题,时间稍长就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使上部的初灌混凝土出现凝固的趋势。
当流动性差甚至凝结的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极易托起钢筋笼上浮。
1.5、当地层中存在粉细砂层时,若泥浆密度偏小,塌落的粉细砂则会铺在混凝土面上,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垫层,垫住钢筋笼。
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同样会托起钢筋笼一起上浮。
2、预防及处理措施2.1、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
2.2、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要求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公共埋深,最深不超过6m。
当导管底端提到安全距离以上时要适当控制导管埋深,这时只要混凝土流动性好,钢筋笼一般不会上浮。
2.3、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上返的速度,减小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
2.4、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浇注水下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泛浆”。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和加固措施
2023-10-30•引言•钢筋笼浮笼现象概述•钢筋笼浮笼处理方法目录•加固措施•工程实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钢筋笼是钻孔灌注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和固定对于桩基承载力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筋笼浮笼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桩基质量。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通过对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有效的处理和加固措施,以提高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研究意义通过对钢筋笼浮笼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桩基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钢筋笼浮笼现象的研究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法。
文献综述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钢筋笼浮笼现象的实际发生情况和影响程度。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钢筋笼浮笼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提出的处理和加固措施进行验证和优化。
02钢筋笼浮笼现象概述钢筋笼浮笼现象是指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钢筋笼未能沉至设计标高,而是漂浮在水面上方的现象。
钢筋笼浮笼现象是一种严重的施工问题,可能导致桩基承载力下降、桩身完整性受损等问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根据钢筋笼浮笼的程度,可分为部分浮笼和全部浮笼两类。
部分浮笼是指钢筋笼的一部分在水面上方,而另一部分沉至设计标高的现象;全部浮笼是指整个钢筋笼都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钢筋笼浮笼现象产生原因多种因素可能导致钢筋笼浮笼现象的产生,如钻孔垂直度不佳、钢筋笼加工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埋深不当等。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钢筋笼浮笼现象的发生,如提高钻孔垂直度、加强钢筋笼加工质量控制、合理控制混凝土灌注时导管的埋深等。
03钢筋笼浮笼处理方法保持泥浆比重总结词通过保持泥浆比重,可以有效地减少钢筋笼上浮的概率。
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关于‘灌注桩’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一、灌注桩浮笼原因分析:
1、泥浆质量影响:包括比重、含砂率、粘度各指标是否合格。
不合格的泥浆会影响桩身灌注、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钢筋笼上浮等严重质量问题;
2、混凝土质量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格,初凝时间是否过
早,塌落度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的混凝土也是导致浮笼的关键因素;
3、钢筋笼重量影响:根据现场施工经验总结,钢筋笼重量
轻的浮笼率较高;
4、埋管深度影响:灌浆管埋深一般控制在2-6m,埋管过多
容易浮笼;
5、灌注速度的影响:灌注速度过快,混凝土上涌快,加大
了混凝土与钢筋笼的摩擦力与上浮力;
6、孔底沉渣:沉渣多会造成桩身夹泥,钢筋笼上浮等严重
质量事故。
二、处理钢筋笼浮笼的措施:
1、严重控制泥浆质量,特别是开灌时的泥浆指标,不合格者
不浇注;
2、现场检测混凝土塌落度,查看有无离析现象,杜绝使用不合格混凝土;
3、控制灌浆管埋深在2-6m,杜绝超埋现象;
4、剪球后的灌注速度不能过快;
5、开灌前要检测孔底沉渣厚度;
6、对钢筋笼重量较轻者,可采取笼低加焊锚筋,或者用钢筋
将笼顶与护筒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7、钢筋笼上浮之后,应当放缓灌注速度,检测混凝土面高度,
验算埋管深度,然后在允许的高度上下活动灌浆管,直到
钢筋笼下沉至设计高度为止。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钻孔灌注桩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轻者上浮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重者上浮数米,甚至全部浮起,对于工程质量有很大危害。
1、原因分析1.1钢筋笼的上端吊筋在孔口未固定牢,当提升导管时容易被导管挂住而一同提起,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1.2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上返到达钢筋笼底端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混凝土灌注量相对过大,导致混凝土上返速度过大,产生很大的上冲力,从而托起导管和钢筋笼上浮。
1.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内之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1.4、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钻孔内已灌注混凝土的上部,一旦混凝土出现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等质量问题,时间稍长就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使上部的初灌混凝土出现凝固的趋势。
当流动性差甚至凝结的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极易托起钢筋笼上浮。
1.5、当地层中存在粉细砂层时,若泥浆密度偏小,塌落的粉细砂则会铺在混凝土面上,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垫层,垫住钢筋笼。
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同样会托起钢筋笼一起上浮。
2、预防及处理措施2.1、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
2.2、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要求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公共埋深,最深不超过6m。
当导管底端提到安全距离以上时要适当控制导管埋深,这时只要混凝土流动性好,钢筋笼一般不会上浮。
2.3、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上返的速度,减小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
2.4、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浇注水下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泛浆”。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钢筋笼上浮是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应结合引起浮笼的实际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a) 钢筋笼太轻,在浇灌混凝土时容易浮起。
轻钢筋笼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焊接固定。
b) 浇灌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过大而使钢筋笼上浮。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 m 较好,小于1 m易产生拔漏事故,大于6 m易发生导管拨不出。
c) 浇灌混凝土速度过快而使钢筋笼上浮。
这种情况下要放缓混凝土浇灌速度,甚至停顿浇灌10~15 min ,待钢筋笼稳定后再继续浇灌。
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如果出现了钢筋笼上浮的现象,首先就应该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计算出上浮的高度,当上浮的高度较小时可以通过钻机护筒控制它的上浮,然后提拔导管使导管的埋深控制在1米左右,但是不能提得过多,以防导管进水,接着可以按照正常的速度灌注。
不过这些措施需要征求监理的意见,会同设计代表进一步确定钢筋笼上浮后桩基的强度及受力是否仍符合要求。
当上浮的高度过大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吊起钢筋笼重新清孔。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首先可以在满足设计的条件下适当的减少钢筋笼底部箍筋的间距和数量以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击力,另外应做钢筋笼的定位措施,可以接长四跟主筋,并把他们焊接固定在护筒上阻止它的上浮。
最好控制大斗封底,间隔时浇筑不能下料过快,容易产生空气泡,埋深够就换小斗继续浇筑,如一直用大斗浇筑是产生浮笼的主要因素,钢筋笼上浮一般是在封底时出现的。
目前工地都采用预拌混凝土灌注,控制不好节奏的话,钢筋笼上浮的几率更高。
钢筋笼的上浮可能出现的不止一次,或多或少都有伏笼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灌注过程中应该要提高警惕,作好预防措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钻孔灌注桩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钻孔灌注桩的存在的问题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上浮、预防及处理措施引言: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迄今为止很少有一个工程的全部工程的桩从未发生过钢筋笼上浮事故的。
钢筋笼上浮程度的大小对桩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同。
轻微上浮一般不致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但钢筋笼上浮过大会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灌注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 一般是不能纠正的, 所以应当了解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了许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方面的经验,所以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和避免钢筋笼上浮事故。
一、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钢筋笼“浮笼”事故在桥梁钻孔桩施工中很常见,特别是钢筋笼长度少于孔深或者是钢筋笼重量较轻时发生频率更高,产生的原因与混凝土的顶推力、泥浆比重、混凝土灌注速度等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钻孔后清孔方面的问题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必须进行清孔, 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淀层。
如果孔底沉淀层厚度过大, 则钢筋笼不能下达到设计高程。
在首批混凝土灌注时, 如果混凝土下灌过快, 导管内泥浆会冲击孔底使沉渣上翻, 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冲出浮托作用; 如果孔内的泥浆稠度较大, 流速较大的泥浆在孔内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大, 极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2、混凝土灌注速度和间歇时间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尽量放慢灌注速度,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 如果灌注速度过快, 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 同时井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 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 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桩基钢筋笼浮笼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在桩基施工中,桩基钢筋笼浮笼是指钢筋笼没有完全沉入混凝土桩中,而是浮在桩孔内。
这种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桩孔土层稀疏:如果桩孔内的土层比较松散或是含有较高的水分含量,钢筋笼在沉入桩孔时可能会受到土层的抵抗力不足,导致浮笼。
2. 钢筋笼设计或制作问题:如果钢筋笼的尺寸、重量或形状与设计不符,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都可能导致钢筋笼浮笼。
3.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操作或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未及时控制钢筋笼的下沉速度或没有使用振捣工具进行密实,都可能导致浮笼现象。
处理措施如下:
1. 重压钢筋笼: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重物或其他合适的设备将钢筋笼压实,使其沉入混凝土桩中。
2. 调整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下沉速度、使用振捣工具进行密实等,确保钢筋笼能够完全沉入桩孔中
3. 修正钢筋笼尺寸或形状:如果钢筋笼的设计或制作存在问题,需要对钢筋笼进行修正,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浮笼问题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但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由专业的工程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桩基钢筋笼浮笼问题。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原因及处理措施
钢筋笼浮笼原因及处理措施钻孔灌注桩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轻者上浮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重者上浮数米,甚至全部浮起,对于工程质量有很大危害。
一、原因分析1、钢筋笼的上端吊筋在孔口未固定牢,当提升导管时容易被导管挂住而一同提起,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2、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上返到达钢筋笼底端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混凝土灌注量相对过大,导致混凝土上返速度过大,产生很大的上冲力,从而托起导管和钢筋笼上浮。
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内之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4、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钻孔内已灌注混凝土的上部,一旦混凝土出现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等质量问题,时间稍长就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使上部的初灌混凝土出现凝固的趋势。
当流动性差甚至凝结的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极易托起钢筋笼上浮。
5、当地层中存在粉细砂层时,若泥浆密度偏小,塌落的粉细砂则会铺在混凝土面上,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垫层,垫住钢筋笼。
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同样会托起钢筋笼一起上浮。
二、防止钢筋笼浮笼措施1、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
2、加大吊筋直径及根数,并在井口加配重,并可焊在护筒上。
3、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要求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公共埋深,最深不超过6m。
当导管底端提到安全距离以上时要适当控制导管埋深,这时只要混凝土流动性好,钢筋笼一般不会上浮。
4、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上返的速度,减小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
5、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浇注水下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泛浆”。
钻孔桩灌注钢筋笼防浮及浮笼处理措施
钻孔桩灌注钢筋笼防浮
及浮笼处理措施
一、钢筋笼防浮措施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
2、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3、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 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4、用钢管套入钢筋笼顶口主筋,钢管上压枕木、土袋等,孔口常备15~30个土袋;
5、第一、二、三车砼在现场停留时间不得大于30分钟,防止砼坍落度损失过大;
6、控制好导管位置,以防导管挂住钢筋笼。
二、钢筋笼上浮处理措施
钢筋笼一旦上浮,除极个别情况外将无法复位,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若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停止浇筑;
2、用钢管套在钢筋笼口主筋上,顶住钢筋笼钢箍并在孔口用枕木、土袋压住钢管;
3、测量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则拆除一节导管后继续缓缓浇筑砼;若不够拆除一节,则放慢砼浇筑速度,直至钢筋笼埋深达到6m及以上,并且不再上浮后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技术措施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防止上浮的技术措施一、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的原因:(1)钻孔底部泥渣清理不符合要求。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孔内沉渣过深,桩底的泥块也没有完全搅碎和冲出孔外,就将钻头、钻杆卸掉,安装导管。
在浇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将沉渣、泥块一起向上顶起,而泥块再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造成钢筋笼子的上浮。
(2)浇注混凝土速度过快。
当混凝土面接触到钢筋笼子时,如果快速浇筑混凝土,则钢筋笼子在上升的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整体上浮。
(3)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浇注桩基的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泛浆”。
否则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不好,浇筑桩基将是十分困难的,先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快要凝固成整体,而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从而引起其上浮。
(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挂住钢筋笼的加强筋上,提拔导管时,将钢筋笼带起。
(5)混凝土灌注漏斗过高,储料斗体积大,且卸料口正对导管口,促使砼灌注速度过快,在砼面接近钢筋笼底时,砼的冲力造成钢筋笼上浮;(6)导管底和钢筋笼底距离较近,当导管底在钢筋笼底以下不足 1.5m,或笼以上不足1m时,砼从导管底往上翻时带动钢筋笼上浮;(7)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或不连续性,或砼有离析现象,已灌注砼表面形成硬壳,所灌砼上升时托带钢筋笼上浮;(8)导管内球塞在底口预留净空过大,在第一斗砼上升时,砼与净空范围内泥浆及孔底沉碴混合,一部分砼夹杂了泥浆、沉碴成为桩尖,从而降低了桩尖砼强度;而另一部分砼因离析而分离成砂石和浮浆,形成硬壳托带钢筋笼上浮;(9)泥浆比重过大和含砂率偏高,一方面泥浆对钢筋笼的浮力增大,另方面部分泥砂握裹着钢筋笼,当砼上升时,泥浆和钢筋笼一起被往上挤出,造成钢筋笼上浮;(10)砼导管偏斜和法兰盘不圆顺,触及钢筋笼箍筋,在提起导管时,将钢筋笼带起上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钻孔灌注桩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钻孔灌注桩的存在的问题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上浮、预防及处理措施
引言: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迄今为止很少有一个工程的全部工程的桩从未发生过钢筋笼上浮事故的。
钢筋笼上浮程度的大小对桩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同。
轻微上浮一般不致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但钢筋笼上浮过大会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灌注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 一般是不能纠正的, 所以应当了解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了许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方面的经验,所以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和避免钢筋笼上浮事故。
一、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
钢筋笼“浮笼”事故在桥梁钻孔桩施工中很常见,特别是钢筋笼长度少于孔深或者是钢筋笼重量较轻时发生频率更高,产生的原因与混凝土的顶推力、泥浆比重、混凝土灌注速度等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钻孔后清孔方面的问题
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必须进行清孔, 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淀层。
如果孔底沉淀层厚度过大, 则钢筋笼不能下达到设计高程。
在首批混凝土灌注时, 如果混凝土下灌过快, 导管内泥浆会冲击孔底使沉渣上翻, 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冲出浮托作用; 如果孔内的泥浆稠度较大, 流速较大的泥浆在孔内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大, 极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2、混凝土灌注速度和间歇时间
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尽量放慢灌注速度,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 如果灌注速度过快, 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 同时井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 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 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当钢筋笼在导口以下有足够埋深后, 应适当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 因为如果灌注时间过长,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增加。
如果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则会逐渐失去塑性, 并且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 在后续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就有可能随这部分混凝土一起上升。
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同样会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粘聚力增加, 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增加, 引起钢筋笼上浮。
3、孔斜原因造成钢筋笼上浮
在成孔过程中,钻机的摆放、地盘的坚实度、钻头连接的松紧度、地层(土层中夹有大孤石等)等原因都可以造成钻孔偏斜。
由于钻孔偏斜,钢筋笼下放时,挂蹭支于孔壁,下放不到位。
另外,由于钻孔
的偏斜,在起拔导管时,导管很容易挂着钢筋笼,使钢筋笼向上产生了位移,造成钢筋笼上浮。
4、灌注过程中导管底口位置不当造成
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附近时,此时导管的埋深控制很关键,其实,也就是导管底口距钢筋笼底部的距离,该距离在一米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很大,并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推动钢筋笼上浮。
5、灌注导管埋深过大造成钢筋笼上浮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果导管起拔不及时,埋深过大,其上层混凝土因浇筑时间较长,就接近初凝,开始硬化。
这样,在混凝土表面就形成了和易性极差的一层硬壳,表面形成的硬壳混凝土对钢筋笼有相当大的握裹力,新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中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推动钢筋笼上浮。
6、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钢筋笼上浮
灌注混凝土质量差,对于易离析、坍落度偏差过大的混凝土,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其原因是,混凝土离析层和易性极差,形成一层石块堆积层,它裹卡着钢筋笼,新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中流出后,同样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带动钢筋笼上浮。
7、钢筋笼及导管下放偏位造成钢筋笼上浮
无论是钢筋笼或导管,向孔内下放时,位置都不能发生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起拔导管时,很容易发生导管挂钢筋笼的情况,从而造成钢筋笼上浮。
二、钢筋笼子上浮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提高钢筋笼自身抗浮能力
在钢筋笼的制作中,将对称的4根主筋的下部各加长3~4m,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
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适当减少钢筋笼下部的箍筋和加强筋的数量。
钢筋笼就位后,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2、保证钻孔灌注桩清孔到位
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适当的范围内,在1.5~2.0 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
且清孔应尽量彻底。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泥浆比重。
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并在混凝土上升时浮浆会裹着钢筋笼上升。
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选用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品种,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含砂率采用40%一50%,而且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
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8~22cm
范围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混凝土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
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在不利的施工条件下,推广用缓凝剂,以推迟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增加其和易性。
4、规范钻孔桩灌注要求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1.5m 桩时保证有2.7m3的蓄料斗;灌注¢1.2m 桩时保证有2.0m3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10cm 的方法来保证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导管底口时流速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不断进行,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严格限制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一般不超过去时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5、合理控制导管埋深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用测绳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并做好记录,据此确定导管已埋深多少,及时提升并拆除导管,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及时调整导管的埋深,控制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向上翻升速度,减少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
考虑到灌注中后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与钢筋笼及导管壁的摩阻力大为增加,应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一般不少于2m。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的法兰盘卡挂钢筋笼,
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笼后,移到钻孔中心。
三、浮笼处理措施
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应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
切不可因浮笼问题而把导管拨出混凝土面,而造成断桩。
如果钢筋笼还是降不下去,则只能进行拔笼重钻处理,混凝土的浇筑方量不多,或者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埋深比较浅,关键是钢筋笼及时拔出减少了施工损失,对桩身的重新开钻工作也很有利。
四、总结
在桩基施工中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对称孔、清孔质量和混凝土的浇注过程控制比较重视。
而主观上对钢筋笼上浮不太关注,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忽略心理,1米左右能处理下去,超过1米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而其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半笼、和一些桩长、桩径比较小,钢筋笼采用的钢筋直径较小的桩基础,在采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方法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比较容易发生,产生较大的质量事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