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0之间的整数,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加减法的特点,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乘法口算,乘法竖式计算,以及乘法表的记忆。

4.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进行除法口算,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5. 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数的奇偶性,数的前后序关系,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6.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7. 时、分和秒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概念,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运算。

8. 简单的数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包括数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
1. 加减法:
- 使用小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乘法:
- 理解乘法是多个相等数的加法;
- 用乘法表记忆乘法口诀;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除法:
- 理解除法是分为相等的几部分;
- 初步了解整数除法;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单位换算:
- 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分数:
-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 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6. 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 认识二位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 进行二位数的比较,包括大小比较和顺序比较。

7. 分组与列竖式:
- 掌握数的分组方法;
- 了解列竖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8. 图形与排列:
- 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排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粗最短,秒针最细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mm)作单位。如数学书厚6(毫米)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 ,物体的 长度就是几。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 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 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 )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
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方法2: 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 再 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方法1: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 加 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 :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1大格是5秒钟,走一圈是60秒钟。

2. 时、分、秒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 = 3×60 = 180分;120秒 = 120÷60 = 2分。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也可以用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来计算经过时间。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完成,经过时间为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28,可以先算35 + 20 = 55,再算55+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同样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先算56 - 30 = 26,再算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80+270,个位0+0 = 0,十位8+7 = 15,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50。

-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540 - 360,个位0 - 0 = 0,十位4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4 - 6 = 8,百位4 - 3 = 1,结果是180。

三、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厘米 = 10毫米,例如: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术语和符号:理解并正确使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术语和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2. 数数和认识数:从1数到100,理解数的读法,认识和比较数的大小。

3. 加法和减法:进行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4. 分解数:将一个数分解为几个数的和,如将10分解为5+5。

5. 乘法和除法:进行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掌握乘法和除法的乘法公式、除法公式,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

6. 精确和估算:学会精确计数,同时也学会估算数的大小。

7. 二维图形:认识和描述平面图形,如直线、曲线、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8. 长度和重量:认识和测量长度和重量,学会使用厘米和千克进行测量。

9. 通用计量单位:认识和使用通用计量单位,如小时、分钟、千克、克等。

10. 时钟和日历:认识和读取时钟和日历,学会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并能进行时间的计算。

11. 有序数列:认识和延续有序数列,如顺序数、逆序数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 千、百、十、一、万等计数单位的认识及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2. 100以内数的组成。

3. 100以内数的顺序。

4. 100以内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
1. 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及综合练习。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名题。

4. 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及对运算结果的认识。

第三单元:量与计量的复习
1. 常用的量及单位间的进率。

2. 重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3. 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4. 简单工具的使用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几何初步知识复习
1. 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4. 三角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5. 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6. 圆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7. 球、圆柱、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8.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9. 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第五单元:简单的统计
1. 数据收集的方法。

2. 数据记录的方法。

3. 数据统计的方法。

4.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

5. 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数到10001. 数数:从1数到1000。

2. 数的读法:认识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并读出正确的数。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只有一个不同的数字的大小来排序数。

4. 数的前、后:通过数的前面或后面的数字来比较大小。

5. 数的顺序:将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 数的位置:找出一个数在数表中的位置,并说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第二章:加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进位加法:在加法运算中遇到进位的情况,进一位继续计算。

3. 缺数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加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第三章:减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借位减法:在减法运算中遇到借位的情况,借一位继续计算。

3. 正确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减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第四章:乘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开阔思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大小比较: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结果的大小。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五章:除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2. 想一想:通过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余数和真数:在整除的情况下,找到商和余数,并计算出原来的数。

4. 判断除法: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除法的结果。

第六章:大数加、减、乘、除法1. 大数加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大数减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大数乘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

4. 大数除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除法运算。

第七章:简便计算1. 掌握计算技巧:通过运用一些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前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秒的认识1.计堂很短的时间用秒作单位。

2.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易错探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先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个位数U易错点:①笔算D才数位没有对齐a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口算:把儿百儿十肴作儿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a2,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②笔算加法时,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应向前一位进I t③笔算退位减法时,要记得减去退的1,举例探析:判断对错:匠底%&督金三位数加、减法估算将要算的数肴成与其最接近的整百薮或几百几十敛再进彳亍计算;探析:①相同数位没有对齐;②十位满十没有向百位进1;③百位上数没有减1。

正确式子应为:辱薛廖励善勤睇圈i@a®asi ffi保加滞第三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富米、分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粘确时,逋常用毫米作单位,2.直尺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3.10厘米的长度是1分米,1分来=10厘米,10个1分来的长度是1米,1表=10分表。

千米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1000米吨的认识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弦,通常用吨(t)作单位.〉1吨=1000千克2…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易错探析易错点:①用尺子测堕长度时操作错误,0刻度线没有对齐。

②非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举例探析:①判断:L cm D(x)探析:0刻度线没有对齐,实际长度比2cm长。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部分《时分秒》复习内容长度单位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 、(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9.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第二部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要从十位退1再减。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用估算解决问题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每两个数字之间有一个大格,即5个小格。

3.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或者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个大格是5秒钟或者走一个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钟,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一个小格,秒针要走1圈,即60秒钟,分针走1圈,时针要走720圈。

6.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和9点整。

8.进率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时间计算公式: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减经过时间等于开始时刻,开始时刻加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事项:加法要对齐相同数位,从个位开始加,满十进一;减法要对齐相同数位,从个位开始减,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借。

2.在连续退位时,中间的“10”只剩下“9”,例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加减法公式: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加数加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被减数减减数等于差。

6.加法验算方法: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验算方法:可以用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与运算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是数的认识和运算的阶段。

数的认识是指学生应该了解自然数和零,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表示、理解和比较数字。

数的运算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加法和减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然数和零学生应该知道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依次是1,2,3,4,5…n。

而0则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没有大小之分,是一个几何点和数学符号。

2.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能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看懂并阅读数字,同时能够写出数字的基本格式。

3.数字序列的认识学生应该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和学习数字序列。

例如,利用数线、百分号线等图形来了解数字序列,比较数字大小关系。

4. 加法运算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能够应用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减法运算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能够应用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的认识和比较在数的认识和比较中,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自觉、严密地运用大小比较符号。

学习的重点还包括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基础几何知识。

1.数字的大小比较学生应该能够通过不同的比较方式,自觉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常用的比较方式包括数量关系、距离关系、时间关系等。

2. 数字和基本几何图形学生应该认识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三、计算机的认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育还包括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即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特点、使用方法等。

1. 计算机的特点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包括高精度、快速计算、存储和处理信息等。

2. 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包括开机、操作、关闭和维护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间有0时,可以读出这个0,但不要重复读出。

3、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4、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减数和被减数竖着写,对齐各位,然后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不够减时要向前借1.5、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6、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有三个数进行加减运算。

7、万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的加减法是指在一个算式中的数都在万以内进行加减运算。

8、应用题应用题是指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题目。

9、口算口算是指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大脑计算出结果的方法。

10、练题练题是指用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题目。

可以通过练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数的比较和近似数当数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0时,只读一个0.要比较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数大。

而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如果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看这个数的最后一位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五入法,如果是5-9就用五舍六入法。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___,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在做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在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再减。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3.减法的公式和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或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
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6、 A项 B项
只会A C项只会B
即会A又会B
(1)求总人数: A + B - C
(2)求会A或会B的一共有多少人:A + B – C – C 或 ( A – C ) + ( B –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