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及固有肌层,为早期结直肠癌。
1 进展期腺瘤及cT1癌的内镜处理
术前处理:
内
应用超声内镜、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分期,排除浸润达到/超过
镜 术
肌层、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 无淋巴结转移,并且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部位预计能够一次性切除的早期结
直肠癌是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
前
综合应用pit pattern分型、Sano分型和NICE分型、黏膜下注射是否有抬举
量
的浸润视为蒂浸润,相当于黏膜下深层浸润,已不是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b.当有蒂病变的黏膜肌可以定位时,按扁平病变处理浸润深度。
1 进展期腺瘤及cT1癌的内镜处理
追 ①基底切缘阳性
加 ②组织学呈分化差的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 癌 、黏 液 腺 癌等)
手 术
③ 黏 膜 下 浸 润 深 度 ≥1 000 μm ④脉管侵犯阳性;肿瘤出芽
的
下切除,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对内镜下不可切除的异型增生病灶、高 度异型增生或多灶性异型增生,结肠切除术仍为首选。
外
科
预
防
1 进展期腺瘤及cT1癌的外科处理
遗
传 性 结 直
1.对于携带Lynch 综合征相关错配修复基因,特别是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 诊断标准的家系中的个体,可选择性地考虑外科手术预防。对于尚未患癌的携 带者,由于其一生患肠癌的风险为70%左右,应加强肠镜监控。目前对携带者 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等外科手术能否获益,尚无证据。
断 标
型采用Sano分型,电子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采用JNET分型,仅有电子染色 内镜无放大内镜者宜对病变采用NICE分型
准
4.影像学检查分期
影 像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告, 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为 6 7 . 9万例, 死亡病例 4 9 . 8 万例,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 我国
3 ] 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 4 2 . 6 %和 4 5 . 0 %[ 。因
·9 2 ·
C h i n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8 ,V o l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 ( 2 0 1 7年, 上海)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㊀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㊀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㊀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㊀㊀一、 前言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 康。近数十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良好饮食习惯 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 p ) 的根除等因素, 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 但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 瘤第四 位, 死 亡 率 位 居 第 三 位, 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 2
1 0 ] 人群进行胃癌普查 [ 。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 高危人群” 的
此, 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 健康问题, 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 9 0 % 属于进展期, 而胃癌的预 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 疗, 5年生存率仍低于 3 0 %
[ 8 ] 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2 0 1 4年 4月·长沙) 》 , 确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
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
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
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
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
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
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得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得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作用,推荐有条件得单位将尽可能多得结直肠癌患者,尤其就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得诊疗纳入MDT得管理。
B、MDT得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得专家共同分析患者得临床表现、影像、病理与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得一般状况、疾病得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与预后作出全面得评估,并根据当前得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得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得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得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得变化、肿瘤得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得生存期、提高治愈率与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得诊断原则2、1无症状健康人群得结直肠癌筛查2、2、1结肠癌得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得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得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3)直肠指检:推荐对 未行结肠镜检查的直肠
肿瘤可疑患者行直肠指
检,可以发现下段直肠 的病变,但一些较为平 坦的病变亦较难发现。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最有 效的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前病变
腺瘤(包括锯齿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 瘤性息肉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结直肠 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 膜内癌(M期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称为黏膜下癌 (SM期癌)。
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1.常规结肠镜检查
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2.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 推荐有条件者对结直肠病变宜应用全结肠喷洒0.4%靛 胭脂+0.2%醋酸和/或电子染色内镜或结合放大内镜对可疑 病变进一步观察,通过对黏膜腺管开口以及毛细血管的观 察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和浸润深度。 推荐结直肠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分型采用Pit pattern 分型,黏膜毛细血管分型采用Sano分型,仅有电子染色内 镜无放大内镜者宜对病变采用NBI下结直肠病变国际化内 镜分型(narrow 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NICE)。
2019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
2019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给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对结直肠癌指南进行了更新。
这一更新对于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结直肠癌指南的更新如此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对于结直肠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旧的指南可能无法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定期更新指南可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最前沿、最适宜的治疗。
在 2019 年的 CSCO 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中,有几个方面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在诊断方面,更新后的指南对于影像学检查的推荐更加精准。
例如,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强调了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并对检查的频率和操作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直肠癌局部侵犯程度方面的应用,也给出了更详细的指导。
治疗方面的更新更是引人瞩目。
在手术治疗方面,对于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指南也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推荐。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指南纳入了更多新型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 KRAS 野生型的患者,推荐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而对于 BRAF V600E 突变的患者,则推荐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
这些更新使得药物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提高了治疗效果。
此外,指南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也进行了优化。
明确了不同阶段患者随访的时间间隔、检查项目等,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那么,这些更新对于临床实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于医生来说,指南的更新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
2、改善生活习惯和合理使用药物可以降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风险。
3、腹腔用药是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其疗效与用药种类 和方式有关。
4、腹腔用药应结合全身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腹腔用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6、对于无法耐受腹腔用药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分 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参考内容
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 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年龄、性别、家族病史以及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结直肠 肿瘤的发生。为了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本次演示将就其综合 预防措施提出共识意见。
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是结直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者的发病率比不吸 烟者高2~3倍。
总之,预防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 务。通过早期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改善生活习惯和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可以降 低腹膜转移的风险;通过腹腔用药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腹膜转移的发 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希望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加强结直肠癌腹 膜转移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
2、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是预防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措施。尽量减少吸烟和饮 酒的次数,同时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3、饮食结构调整:保持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富 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品摄入。适当控制肉类、煎炸食品等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4、保持肠道健康: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久坐等不良姿势。定 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
一、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预防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专家认为,预防结 直肠癌腹膜转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
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控专家组;吴静;王宝华;陈波;厚磊;姬一兵;王宁;冯雪菲;周金意;郭晓雷;冯石献;王华东;周信【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学杂志》【年(卷),期】2024(14)4【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中国CRC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CRC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CRC早期筛查可以有效地早期发现CRC,促进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为进一步推动和改进中国社区居民的CRC筛查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循证证据,针对中国社区人群特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形成本共识,旨在明确筛查人群、简化判断流程,针对不同风险人群制定不同的CRC筛查策略,包括筛查起始年龄、首选及备选筛查技术方法、筛查周期及筛查结果管理等方面,为社区居民CRC的规范化早期筛查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总页数】13页(P273-285)【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控专家组;吴静;王宝华;陈波;厚磊;姬一兵;王宁;冯雪菲;周金意;郭晓雷;冯石献;王华东;周信【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慢病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R730.1【相关文献】1.上海市周家桥社区居民2013年结直肠癌筛查2.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认知及肠镜检查依从性分析3.合肥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及其患病危险因素分析4.深圳市社区成人居民糖尿病筛查与糖尿病前期医学干预专家共识5.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认知及肠镜检查依从性影响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筛查产品国内外现状及临床评价要求
结直肠癌筛查产品国内外现状及临床评价要求2020年11月9日国家药监局基于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批准了体外诊断试剂创新产品“KRAS基因突变及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和便隐血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胶体金法)”上市应用,预期用于对肠镜依从性差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产品技术审评报告在器审中心网站同步公开。
该产品的获批上市受到医疗器械行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筛查”产品广泛的受众将带来高额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更多的原因在于临床对于癌症“早筛早诊”的强烈需求。
本文将对国内外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及批准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特别针对FIT-DNA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及风险受益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临床需求对结直肠癌筛查产品的临床评价要求进行总结。
一、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及国内外现状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
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大肠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疾病转归及预后与病变的分期紧密相关,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早诊早筛将显著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疾病经济负担。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施针对全国人口的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将其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图1)。
而在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J I ■I I S I I ! I I疑¥普虞M 承虐法V-ea r 口I da图1:大规模筛查使美国肠癌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 Rebecca L. Siegel, Kimberly D. Miller, Ahmedin Jemal. Cancer Stati stics, 2017[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7,67(1):7-30.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多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在筛查人群、筛查程序的建议上各有侧重,但主要的筛查方法基本类似。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
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
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
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
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
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
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摘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适当筛查方法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从而通过适宜临床干预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疾病。
肠镜为公认的筛查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无法成为大规模筛查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及近年来新的无创实验诊断技术,介绍了各项技术在结直肠癌早诊和癌前病变筛查方面的优缺点,旨在为个人、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选择检查方法和制定筛查策略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co1orecta1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度中国CRC新发38.8万例,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
回顾我国近30年CRC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中国新增CRC患者发病率以年均4%~8%左右的速度递增[1]02019年天津统计数据显示肠癌发病率达38/10万,已接近发病率最高的肺癌。
反观美国统计数据,从1991—2016年美国总体癌症病死率下降29%,其中CRC病死率下降了53%o2023年美国CRC统计报告显示美国CRC发病率和病死率从1985年开始持续下降,2000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
从2000至2016年,美国CRC整体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3.3%,病死率平均每年下降3%oCRC是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过程,病因复杂,虽然我国CRC病例中约1/3的患者有遗传背景,但只有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CRC,其余为散发性CRC o 从病理类型看,我国CRC患者中管状腺癌的比例2010至2017年间从78.6%上升至93.4%[2],乘除6.6%肠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等,目前尚无权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可以筛查。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的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的诊断原则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肠癌的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1. 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
FIT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 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
粪便检测阳性者应行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应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肠镜包括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硬质直肠镜。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可以明确病理诊断。
推荐有条件地区采用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对于高危人群。
直肠肿瘤在我国患者中的比例高,直肠指诊可有效检查低位直肠肿瘤,推荐体检人群行直肠指诊。
但是,直肠指诊对于直肠肿瘤的筛查价值不明确。
【推荐筛查方法】: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B.多靶点粪便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或3年1次;C.肠镜检查推荐可至回盲部的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1-癌症筛查课后作业
1、从生存获益原则来看,肝癌是早诊获益率相对较高的肿瘤正确答案:错2、防癌体检的概念是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部分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并对发现异常的人群及高风险人群进行有效管理的体检方式正确答案:对3、本次培训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正确答案:错4、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率下降是因为治疗手段的进步正确答案:错5、甲状腺癌是近年来上升最快的肿瘤,应该重视其筛查早诊正确答案:错6、癌症发病率升高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D 人口老龄化7、我国癌症治疗目前的五年生存率是正确答案:C 40%8、中国男性死亡率最高五种肿瘤是:正确答案:D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9、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提出的筛查短期目标是:正确答案:C 提高参与率,D 提高结肠镜筛查质量10、防癌体检的原则是:正确答案:A 常见癌症,B 高危人群,C 确切手段,D 合理间隔,E 安全微创11、1、机会性筛查一般不作卫生经济学评价正确答案:对12、大便潜血化学法(gFOBT)筛查结直肠癌的敏感性要高于免疫法(FIT)正确答案:错13、一个肿瘤筛查确切手段的确定一般需要做人群筛查验证,证明其可以降低该肿瘤的人群死亡率正确答案:对14、对于结直肠癌筛查来讲,序贯筛查的策略既适合于人群筛查,也适合于机会性筛查正确答案:对15、胃肠超声造影、胶囊胃镜的筛查手段适合于机会性筛查正确答案:对16、可独立作为肿瘤筛查的肿瘤标记物是正确答案:D 血PSA17、最适合筛查的两种肿瘤是:正确答案:D 结直肠癌和宫颈癌18、乙肝携带者筛查肝癌的合理间隔是:正确答案:B 六个月19、肠道肿瘤序贯筛查的方法包括正确答案:A 结肠镜,C 大便免疫法检测FIT ,D 大便DNA检测20、乳腺癌确切筛查方法是:正确答案:C 乳腺超声,D 乳腺钼靶21、大便化学法检测和免疫法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果是相当的正确答案:错22、结直肠癌是最适合筛查的肿瘤之一正确答案:对23、用结直肠镜检查作为大规模自然人群筛查的手段不适合我国正确答案:对24、粪便隐血普查可以使大肠癌死亡率降低正确答案:对25、我国结肠癌筛查的基本策略应该是正确答案:D 序贯筛查26、结直肠癌筛查中,有效性验证有循证医学证据(大样本随机对照筛查试验)的检查手段是正确答案:C 大便FIT定量检测27、阴性预测值高,结果阴性可有效排除结直肠癌的检查是正确答案:C 高敏大便FIT定量检测28、大便潜血检查最重要的质控指标是正确答案:A大便不能沾水29、适合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手段有正确答案:A 高危问卷调查初筛,B 大便FIT 初筛,C 大便DNA检测,D 结肠镜筛查30、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推荐的适合我国结直肠癌初筛手段是正确答案:A 高危问卷调查,B 大便FIT检测,C 大便DNA检测1、传统宫颈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是哪种,该分类方法将细胞分为几级正确答案:巴氏,五级2、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是哪方面技术的重大革新正确答案:制片技术3、HPV病毒属于正确答案:双链闭环的DNA病毒4、HPV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别可引起的疾病是正确答案: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生殖道湿疣5、阴道镜检查的指征,以下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宫颈柱状上皮外移6、张某,女,25岁,主因“孕16周,TCT提示HSIL,HPV52型(+),要求进一步诊治”就诊。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36页】
检测方法
▪ Checkmate142研究表明,纳武单抗有效率为31%[26]。而非MSI-H/dMMR患者有效率则显著较 低。KEYNOTE-177研究表明,MSI-H/dMMR患者姑息一线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客观缓解率为 43.8%,而标准化疗靶向组显著较低,为33.1%[27]。
▪ MSI/MMR状态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也具有较大的意义,尤其是林奇综合征的诊断, 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是确诊的金标准。
检测方法
▪ NCCN指南和CSCO指南对BRAF V600E突变mCRC患者的二线治疗均推荐西 妥昔单抗+伊立替康+维莫非尼(BRAF抑制剂),或者西妥昔单抗+BRAF 抑制剂±MEK抑制剂的联合方案[17,18]。BRAF基因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的 预后评估也具有指导意义[18,19,20]。BRAF V600E突变患者相比其他患者预 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21]。
▪ 而对于RAS基因突变患者,应用抗EGFR单抗则无明确获益,一般采用化 疗联合VEGF单抗治疗。因此,推荐在mCRC患者开始治疗前,应进行RAS 突变的检测,有助于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检测方法
2.BRAF基因点突变: ▪ BRAF基因作为RAF原癌基因家族的成员,位于RAS基因下游,是RAS-RAF-
结直肠癌分子 标志物临床监 测中国专家共 识
前言
▪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 死亡率居第2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8万, 死亡病例18.7万[1]。
▪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相关分子标 志物的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补充,同时对个体化方案的判定、预 后判断及疗效预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此,中国专家共识于近期发布了《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标志物。
该专家共识提出了以下要点:1.分子标志物背景与意义: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是通过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来帮助诊断和评估结直肠癌的疾病状态。
它们可以提供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的信息,从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早期诊断标志物:早期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目前已有许多分子标志物被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如血浆CEA、DNA甲基化标志物、miRNA等。
这些标志物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结直肠癌风险人群,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3.预后评估标志物:预后评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随访非常重要。
通过检测一些分子标志物,如组织中的Ki-67、BRAF突变、微卫星稳定性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分辨高危和低危患者,并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靶向治疗标志物:靶向药物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分子标志物,如KRAS和NRAS突变,可以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减少无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5.表观遗传学标志物:表观遗传学是指细胞和组织在基因组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机制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现象。
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标志物的状态,可以提供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信息。
总结起来,《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指出了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在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中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这些标志物,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状态,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文章旨在为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建议。
文章将全面概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依据,推动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筛查策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的共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加强早期筛查意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筛查策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策略,应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应优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包括有家族史、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
同时,也应考虑年龄因素,因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筛查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不同的筛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2-3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对于筛查中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加强随访管理。
同时,也应加强对筛查阴性人群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加强公众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筛查意识,是实施有效筛查策略的重要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一、前言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3,4],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5,6]。
2018年预计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7],疾病负担沉重。
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8,9]。
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10],目前在部分省市或地区有区域性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11,12,1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计划,2019年4月13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健康管理和内镜质控等多学科专家,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14]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相关概念1.人群筛查(mass screening):也称自然人群筛查(natural population screening)或无症状人群筛查(asymptomatic population screening),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筛查方案,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
多由国家或地区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统一投入,以各种手段督促符合筛查条件的全体人群,在规定的、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参与筛查。
其各阶段实施遵循严格的规范,每项流程均可跟踪审查,需要占用较多资源,常需医疗保险系统支持。
在检出早期癌的同时发现并干预癌前病变,目的在于降低该人群或地区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2.伺机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也称机会性筛查或个体筛查(individual screening),是一种基于临床,针对就诊者或体检个体的筛查。
依托现有医院、体检中心、社区门诊实施,无需额外资源支持,根据个体情况灵活选择筛查方式,旨在早期检出结直肠肿瘤(包括部分癌前病变),优化治疗效果,但无法判断是否可降低某一人群或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
结构化的伺机筛查(structured opportunistic screening),指由官方政策支撑、医疗保险系统支持,广泛覆盖目标人群,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完成并关注质量、监测结果的伺机筛查。
结构化的伺机筛查以美国的广泛结肠镜筛查为典型代表,在我国尚未开展。
三、筛查目标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长期目标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广泛推动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后,已观察到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15]。
在我国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增多、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快、发病率逐步上升的大背景下,从开展筛查到遏制上升趋势,进而观察到实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下降,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死亡和肿瘤登记系统,有效监控长期目标存在诸多困难。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中期目标是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国际上有研究将结肠镜质控指标与筛查的中期指标如间期癌联系起来[16,17],但间期癌的定义、规范及识别在我国尚未达成广泛共识[18,19],可操作性较弱。
筛查的短期目标着眼于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进展期腺瘤、广基锯齿状病变及其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检出率和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短期指标可即时观察早期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成效,便于审查及持续质量改进[20],在我国现阶段可操作性较强。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曾明确提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审查和质量控制[21],主要通过监测多个短期指标实现。
筛查的长期目标: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筛查的中期目标: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筛查的短期目标: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推荐评估短期指标促进筛查项目质量持续改进,并酌情兼顾中、长期指标。
四、筛查模式和对象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建议在发病率大于30.0/10万的国家或者地区开展人群筛查。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30.0/10万的30个国家几乎都开展了基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或结构化的伺机筛查,36个发病率≥25.0/10万的国家均进行了人群筛查试点[2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据GLOBOCAN2018数据估计,我国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准人口)已达23.7/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8.1/10万,女性为19.4/10万[7],人群筛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增加。
但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目前尚无简易而高效的筛查手段进行全民结直肠癌普查。
依据现有经验,我国结直肠癌预防知识知晓率低,人群筛查依从性不高,严重降低了筛查的效率[11]。
在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社区门诊)和体检中心面向就诊者及体检个体进行的伺机筛查,简便、实用、依从性较好,能明显缩小筛查人群,节省卫生资源,是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集中力量开展伺机筛查。
加强结直肠癌预防宣传和健康科普教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筛查模式。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5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而在50岁以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欧美国家把50~75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年龄段。
76~85岁人群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选择是否参与筛查,85岁以上则不再建议筛查。
新近,美国癌症协会(ACS)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和数学模型研究,建议从45岁开始结直肠癌筛查[23]。
我国结直肠癌人群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速度加快,50岁以上加快更为明显[24]。
而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依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50~75岁人群总数为2.94亿人,40~44岁和45~49岁人数分别达1.25亿和1.06亿。
据2012年全国消化内镜医师执业情况普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仅开展结肠镜583.24万例[25],人均结肠镜资源极其匮乏。
根据我国国情及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人群筛查建议将5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
同时应密切关注40~49岁甚至更年轻人群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26,27],并纳入卫生经济学评估[28],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获得的医疗资源、民众的接受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将其纳入目标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结直肠癌患者中约40%无明显报警症状,因此不应因无报警症状而排除筛查对象[29]。
进行伺机筛查时,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作为人群筛查未覆盖的年轻和高龄个体的补充。
对于有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个体,特别是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的个体,则不作年龄限制。
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五、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可简便快速筛选出高危受检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附表1)凝聚了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现场筛查工作的宝贵经验,尤其适合筛选出有症状、有家族史和高危病史的人群,在我国使用范围广,顺应性良好,是社区筛查的常用风险分层系统[30],但尚有简化优化的空间[31,32]。
伺机筛查风险问卷适合于到医院就诊个体的早诊筛查,一般由专业医务人员使用(附表2)。
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33]及其修订版[34](年龄、男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肥胖)作为筛选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高风险人群的工具更为简洁易用,适用于我国无症状人群,已得到较为广泛的验证[21,35]。
基于我国无症状人群年龄、性别、吸烟、结直肠癌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和自诉糖尿病的评分系统可预测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的总体风险,有助于后续筛查方案的选择[36](附表3)。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六、筛查方法(一)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FOBT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最重要手段,包括化学法和免疫化学法。
1.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gFOBT)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具有价格低廉、检查便捷等优点,人群筛查参与率相对较高,研究证实其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37]。
但gFOBT 检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性较低[38],故无法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此外,其检查结果易受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干扰,假阳性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已逐步被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