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B2、C3、A4、B5、A6、A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概念题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概念题答案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 10、√选择题1. 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1)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5)节约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1)劳动者(2)劳动管理(3)劳动资料(4)劳动对象(5)劳动方式3.生产力:(1)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5)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4.生产关系:(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5)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①②③④⑤2、①③④3、①②③④⑤4、①④⑤5.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生产(2)分配(3)交换(4)消费(5)服务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1)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2)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3)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4)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5)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7.马克思经济学:(1)研究的只是生产关系而不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2)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3)认为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特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生产的统一(4)认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自然现象(5)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技术和应用层面8.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1)表现为某种阶级性(2)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3)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4)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5)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选择题答案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7、②③⑤8、①②④⑤辨析题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习题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资源配置 D.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B.劳动价值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论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的交换和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5.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B.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C.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D.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抽象方法B.历史方法C.唯物辨证法D.逻辑方法(二)不定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有()A.空想社会主义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古典哲学D.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E.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物质资料生产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C.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E.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3.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E.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关系的总和4.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E.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A5.D6.C(二)不定项选择题1.AB【解析】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前没有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之一,但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
所以,这三个选项都是干扰项。
2.BCDE【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第1章商品和价值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资源配置二、选择题(下列选项至少一个是正确的)1、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在一只绵羊=2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表现出来的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满足人们需要物质实体C.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5、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E.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价值6、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成各种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D.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其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各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A,2、B,3、C,4、ADE,5、AB,6、ABE。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概念题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概念题答案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地位和产品的分配形式。
2、错误。
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规律会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二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发挥会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制约。
案例分析题1.案例内容: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
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
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案例问题:(1)根据上述故事,请你谈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需要假设?(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有那些方法所构成?2.案例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4、生产力5、生产关系6、经济规律二、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4、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大学政治经济学试题汇编(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政治经济学试题汇编(含答案)政治经济学试题第1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一、单项挑选题1.政治经济学是(A)A.经济学的原初形态*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D.生产方式3.马克思经济学办法论的核心是(B)B.矛盾分析*4.经济学分析办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C)C.解决矛盾*5.由抽象到具体是(C)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6. 政治经济学是( D )。
D. 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D )。
D. 以上各项都正确(时期性、科学性、实践性)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B)开始的。
B.商品2.具有别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因此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缘故是所有商品(C)C.都凝聚着无差不的人类劳动3.无差不的人类劳动的凝聚形成了商品的(C)C.价值*4.商品是(A)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C)C.使用价值和价值6.商品的价值是(B)B.交换价值的内容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D)D.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0.制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C)C.具体劳动11.就别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A)为计量单位。
A.简单劳动12.社会必要劳动时刻决定(B)B.商品的价值量*1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D)D.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B.社会必要劳动时刻决定的1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B)B.成反比 16.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A)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如今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17.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如今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C)C.普通价值形式18.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D)D.流通手段1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如今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B)B.扩大的价值形式*20.货币是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D)D.特别商品21.价值形式的进展顺序是(A)A.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普通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2.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A)A.价值尺度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A)A.别需要现实的货币24.能够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A.价值尺度 2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C)C.支付手段的职能 26.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B)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27.货币流通速度是指(C)C.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A.价值规律2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0.商品经济产生的缘故是(B)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1.资本原始积存之因此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彻底确立之前2.小商品生产是指(D)D.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要紧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3.资本原始积存是指(C)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4.资本总公式是(B)B.G-W-G′*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C)C.劳动力成为商品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C)C.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日子资料的价值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别性在于它被使用时(D)D.能制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9.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C)C.生产资料1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因此叫别变资本,是因为(B)B.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别发生变化11.资本的别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别同作用,可分为(B)B.别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2.别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依照资本别同部分(A)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别同作用*13.剩余价值来源于(A)A.工人的剩余劳动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C)C.工人无报酬动的产物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A)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制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17.价值增殖过程只是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那个"一定点"算是指(D)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刻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A)A.剩余价值率19.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B)B.劳动对象20.剩余价值率是指(A)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1.生产资料是指(A)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2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2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制造的全部价值是(D)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24.可变资本是(C)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时期是(A)A.简单协作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C)C.劳动生产率别变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B)B.工作日长度别变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A.在必要劳动时刻别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基本上依赖(D)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刻获得的31.在别延长工作日的事情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办法,属于(B)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2.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截了当目的是猎取(C)C.超额剩余价值33.工资实质是(D)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C )C.商品资本2.资本的生产时刻包括( D )D.劳动时刻和非劳动时刻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B )B.生产资本4.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做预备的时期是( B )B.购买时期*5.产业资本要实现延续别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 C C.在时刻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6.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时期是(D )D.出售时期7.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时期是( C )C.生产时期 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B )B.PWˊ-Gˊ-WP*9.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时期是( B )B.购买时期1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C )C.Wˊ-Gˊ-WPW’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时期( D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12.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时期( C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1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D)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5.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A )A.G—WPWˊ-Gˊ1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17.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时期(B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18.流淌资本别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B )B.机器设备19.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A )A.劳动资料20.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的资本形态是(C )C.生产资本21.既属于别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D )D.机器、厂房、设备22.依照价值周转方式的别同,生产资本能够划分为(B )B.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2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A )A.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24.把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是依照它们在(D)D.价值转移过程中的别同方式25.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别变资本的是(B )B.劳动资料26.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棉花是作为(A )A.流淌资本27.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B )B.有形磨损28.在同一生产资本中(B )B.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淌资本29.加速资本周转能够(A )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0.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A )A.周而复始31.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C )C.精神磨损3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 )C.I(v+m)=Ⅱc33.cⅡ>)m+v(I是(B )B.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34.()cmxmm cⅡ)+v(I+=+是(C )C.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35.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咨询题是(D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6.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C )C.Ⅰ(v+m) >Ⅱc 37.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动身点是(A )A.社会总产品38.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咨询题是(C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39.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平衡条件是(B )B.()cmxmvⅡ)+v(I+=+*1.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B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2.利润率公式表示为( A )A.vcp+ ='m3.反映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B.利润率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C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B )B.别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同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8.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初在量上的关系是( D )D.剩余价值=利润9.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是由(A)A.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C )C.平均利润率*11.生产价格与价值( D )D.数量也许相等但性质别同12.生产价格的变动最后取决于( D )D.商品价值的变动*13.生产价格是( D )D.价值的转化形式14.生产价格等于( B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15.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B )B.生产价格*16.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 A )A.生产过程与流经过程的统一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 )A.别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18.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B )B.利润19.成本价格是指( A )A.生产商品所费的别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2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D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2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 B )B.转化形式22.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 B )B.c+v23.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 C )C.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24.商业利润来源于( D )D.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产业剩余价值的分配*25.利息是( A )A.对利润的一种分割26.利息是( D )D.借贷资本的价格27.借贷资本的价格是( A )A.利息28.利息率是指( B )B.一定阶段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29.一定阶段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是( A )A.利息率*3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B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31.企业主收入是( C )C.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 32.银行利润率是( A )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 33.利息率的最高限普通别能超过( D )D.平均利润率34.借贷资本是一种( B )B.生息资本35.级差地租等于( A )A.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不价值的差额36.级差地租Ⅱ是指( B )B.等量资本延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别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37.级差地租产生于( C )C.土地经营的垄断38.土地价格是( B )B.资本化的地租39.级差地租是( A )A.因经营较好土地获得的归土地使用者的超额利润40.绝对地租产生的缘故是( A )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41.级差地租Ⅰ是指( A )A.等量资本投在别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别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别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42.绝对地租等于( B )B.个不价值与个不生产价格的差额43.土地价格( D )D.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44.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别包括( B )B.企业家才干----利润 1.资本积存是指(B)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A)A.农业过剩人口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A)A.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4.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关于(B)而言的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存可以汲取的劳动力5.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C)C.劳动力的供给相关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6.资本积存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D)D.相对减少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B)B.别变资本的比重增加8.相对过剩人口是指(C)C.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浮现的人口过剩9.平均利润率趋向下落规律的内部矛盾是(C)C.利润率下落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10.阻碍平均利润率下落的因素包括(D)D.剩余价值率别断提高11.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下落是(C)C.也许的12.导致平均利润率下落的因素包括(A)A.资本有机构成别断提高*13.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B)A.绝对日子水平别断下落14.资本主义积存的普通规律是(C)C.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15.个不资本在竞争中以兼并其它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自身,称为(C)C.资本集中16.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是(B)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7.资本积聚是指(D)D.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不资本*1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9.资本主义危机的全然缘故在于(D)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20.资本主义积存的历史趋势是(A)A.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2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C)C.个不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D)D.全球经济一体化2.现代企业的要紧形式是(A)A.公司制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日子中,企业的组织形式要紧有三种(C)C.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4.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日子中,最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D)D.单人业主制5.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要紧手段是(A)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举行干预的要紧手段是(D)D.反垄断政策+科技支持政策7.联合国依照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日子水平有一具划分标准,当一具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为50%~60%时属于(C)C.温饱8.恩格尔系数是指(A)A.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9.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D)D.0.5以上10.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B)B.0.2~0.311.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为(C)C.0.4 12.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B)B.中产阶级别断壮大,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13.战后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D)D.在法律规范下别断改善1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是(C)C.向新形态的过渡15.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D)D.公私混合所有制16.新的更高形态的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是B.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差不多发挥殆尽17.发生社会XXX的条件是(D)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旧制度都再别中意1.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低级时期实行(A)A.按劳分配2.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高级时期与低级时期的唯一差不是(C)C.分配原则3.马克思设想的将来社会别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D)D.过渡阶段4.我国的"过渡阶段"是指(B)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5.五年打算变成五年规划,是因为规划比打算更具有(B)B.灵便性6.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指对(C)的XXX改造。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集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3.物资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4. 与的结合方式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5.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和。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7. 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 是形成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9.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的统一。
10.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①生产关系②生产力③经济规律④物资资料生产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①商品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3.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③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④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4.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工具④上层建筑5.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
①社会生产力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劳动过程④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分配关系③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④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①生产②分配③交换④消费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资料④劳动者9.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
①人们不能认识经济规律②人们可以创造经济规律③人们不能运用经济规律④人们可以认识但不能改变经济规律10.价值规律是( )。
①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②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④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是()。
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②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③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生产关系是()。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旗开得胜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2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docx
第二章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A.使用价值和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2.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A.价值B.价格C.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3.商品的价值是指一个商品CA.能换多少其它商品B.能卖多少钱C.凝聚了多少劳动D.对人有多大的用途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
A.使用价值B.价格C.价值D. 交换价值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D)。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价值尺度6.下列关于价值规律不正确的论断是()。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发生作用的规律.B.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独有的经济规律C.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D.它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A. 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供求规律8.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商品的等价物D. 商品相对价值形成9.价值是商品的(B)。
(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 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10.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B)。
A. 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B.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C.两者相互决定D.两者没有直接联系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2.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C)。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A.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加13.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1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1章)一、名词解释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任何社会形态中,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的是(A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商品D. 货币2.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是( D )A.产品B.物质财富C.资本D.商品3.商品是( C )A.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C.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用来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4.商品的二因素是( C )A.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5.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是(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6.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B )A. 具有相同的效用B. 具有相等的价值量C. 都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 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效用D. 货币8.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 D )A.它们的交换价值相等B.它们的使用价值大小相等C.能满足双方自己需要D.它们的价值相等9.构成商品价值实体是的( D )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0.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 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不成比例D.没有关系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2.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上,( B )A. 劳动既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又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C.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D.劳动既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1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 C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5.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C )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的社会属性的统一D.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的社会属性的对立1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D)A.商品的质量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中包含转移的劳动量大小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8.能够创造出新价值的劳动是(C)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活的抽象劳动D.物化的劳动19.商品价格是(B)A.价值的基础B.价值的货币表现C.价值的实体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0.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C )A.价值B.交换价值C.劳动时间D.价格21.个别企业生产单位商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D )A.商品价值量减少B.商品价值量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政治经济第一单元练习题
政治经济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A. 剩余价值学说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剩余价值3. 价值规律是:A.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B. 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 所有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规律D. 自然经济特有的经济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实现共同富裕C. 国家宏观调控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按劳分配为主体D.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 现代企业制度B.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C. 宏观调控体系D. 社会保障制度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简述商品的两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案例分析题材料: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GDP增速位居世界前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六、计算题1. 假设某企业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原来生产该商品需要10小时,现在请计算:(1)提高生产率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时间。
(2)如果商品的原价值为100元,提高生产率后,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2.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商品,甲商品的价值量为200元,乙商品的价值量为300元。
如果甲、乙两种商品的利润率分别为20%和15%,请计算:(1)甲、乙两种商品的利润额。
(2)该企业的总利润额。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一、名词1.物质资料生产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社会生产力5.社会生产关系6.生产方式7.经济规律8.基本经济规二、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①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②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③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发展规律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的生产方式2.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①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②人们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③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④人的劳动、生产方式和劳动对象3.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④生产资料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③生产资料所有制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5.在屠宰场里,牛肉是()。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④劳动手段6.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①生产力②上层建筑③生产关系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7.生产力反映()。
①人和自然的关系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物与物之间的关系④人们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8.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下述方面()。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③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9.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②生产力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0.剩余价值规律属于()。
①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②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③一定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④某些领域个别经济规律11.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
①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②物质资料的生产③生产力的状况④经济发展的水平1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最主要的标志是()。
①劳动者②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④生产资料13.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②人的劳动、工具、厂房③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原材料④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1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题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二、单项选择题1、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是()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B、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A、购买、销售、调运、储存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C、流通、生产、储存、出售D、购买、运输、保管、售卖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进上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4、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A、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C、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不大D、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下列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A、原料B、辅助材料C、劳动力D、机器设备6、生产资料是()A、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B、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D、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说()A、它不可能被认识B、它不可能被利用C、它不可能被发现D、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9、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10、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1、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1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客观经济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1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A、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4、生产关系是指()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B、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界的关系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15、决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形式D、生产力的发展16、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指()A、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社会财力和物力的总和D、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17、在几个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西南财经《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
A.物资资料的生产B.人口的生产C.精神产品的生产D.劳动力的生产2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
A.生产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上层建筑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政治和经济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4 .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自然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都不是多选题(共3题,每题15分)1 .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
A.生产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上层建筑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政治和经济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4 .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自然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都不是多选题(共3题,每题15分)1 .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3 .根据不同社会经济条件把经济规律分为三大类( )。
A.在每个社会经济形态都起作用的最一般的经济规律B.在某些社会经济条件下共同发挥作用的规律C.社会化大生产规律D.一定社会经济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二、商品1 .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A.货币B.使用价值C.价值D.商品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3 .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政治经济学前六章 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同步练习题目(一) 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社会生产方式D 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B )A.劳动产品B.生产资料C.生产方式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而优化配置 D 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C)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消费6作为马克思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B)A 政治关系B.物质利益关系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B)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9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D)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C)A.主观主义B.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BCE)A.劳动技术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D.劳动方式 E 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ABCD)。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ABC)A.生产工具B.基础设施C.能源设施D.未经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E.已经人们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ABCD)A 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 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C 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D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E 决定生产力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说法正确的包括(BCD)A 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B前者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题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概念题答案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 10、√选择题1. 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1)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5)节约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1)劳动者(2)劳动管理(3)劳动资料(4)劳动对象(5)劳动方式3.生产力:(1)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5)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4.生产关系:(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5)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①②③④⑤2、①③④3、①②③④⑤4、①④⑤5.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生产(2)分配(3)交换(4)消费(5)服务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1)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2)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3)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4)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5)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7.马克思经济学:(1)研究的只是生产关系而不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2)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3)认为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特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生产的统一(4)认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自然现象(5)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技术和应用层面8.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1)表现为某种阶级性(2)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3)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4)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5)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选择题答案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7、②③⑤8、①②④⑤辨析题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2.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辨析题答案1、正确。
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的分配形式。
2、错误。
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规律会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二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发挥会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制约。
案例分析题1.案例内容: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
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
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案例问题:(1)根据上述故事,请你谈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需要假设?(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有那些方法所构成?2.案例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
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
从这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提示的原理和规律,不少都有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模型来表示。
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
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
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
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
当前西方经济学也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
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
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案例问题:你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为什么?3.案例内容: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的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适合一切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实际上,有些西方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承认这一点。
西方学者并不都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
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劝说集》中就曾直言:“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
”凯恩斯终身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且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都可以得到改善。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也曾说过:“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
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式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
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察觉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体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所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
”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问答题答案1.答:(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适当地运用假设,是经济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包括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除了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外,还需要运用综合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以及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等认识手段,适当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的某些方法和范畴。
所有这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2.答:(1)应该承认,数学是辅助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很有益的方法。
首先,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要研究经济中的数量关系。
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这就为经济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能。
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
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2)但是,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
因为,第一,数学不是经济学本身,而是一种工具。
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第二,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
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
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数学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但不可能赋予错误理论以科学的内容。
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而不是数学化。
3.答:(1)观点正确。
说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客观存在的。
(2)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史表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就是各阶级之间利害关系。
所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直接触及各阶级的切身利益。
(3)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
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到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问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问答题答案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