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如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用 了可能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发生 其它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并视 情况对华法林剂量做出调整。
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
常见种类
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 素、丙咪嗪、西咪替丁等
临床评估-体格检查
体 征: • 心律绝对不齐 •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 脉搏短绌
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心 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 中毒。
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甲亢是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
者,尤其是房颤心室率快、药物不易控制者,应疑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BNP(AF患者无心衰症状也可BNP升高,一旦恢复窦性心律,BNP可
迅速降至正常)
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
• 二维超声(评估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房大小及有附壁血栓等) • 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测左房血栓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常用于指导房颤复律
INR 5.0-9.0 (无出血并发症)
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1次,1-2日后复查INR。 当INR恢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 始治疗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1-2.5 mg),6-12小 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 疗
INR≥9.0 (无出血并发症)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6-12小时后 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 若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90% 外 周 动 脉栓塞: 10% ➢ 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 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
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
常见种类
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 素、丙咪嗪、西咪替丁等
临床评估-体格检查
体 征: • 心律绝对不齐 •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 脉搏短绌
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心 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 中毒。
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甲亢是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
者,尤其是房颤心室率快、药物不易控制者,应疑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BNP(AF患者无心衰症状也可BNP升高,一旦恢复窦性心律,BNP可
迅速降至正常)
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
• 二维超声(评估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房大小及有附壁血栓等) • 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测左房血栓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常用于指导房颤复律
INR 5.0-9.0 (无出血并发症)
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1次,1-2日后复查INR。 当INR恢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 始治疗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1-2.5 mg),6-12小 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 疗
INR≥9.0 (无出血并发症)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6-12小时后 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 若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90% 外 周 动 脉栓塞: 10% ➢ 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 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
房颤医学PPT课件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释放射频能量,破 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目 的。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0102Fra bibliotek03脑卒中
房颤患者易形成左心耳血 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卒 中,具有高致残率、高死 亡率的特点。
心力衰竭
房颤患者心室率快且不规 则,易导致心肌耗氧量增 加,进而诱发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现状
房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发达 国家,房颤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改变,房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未来,房颤 的防控和治疗将面临更大挑战。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与体征
01
心悸、气短、胸闷等
房颤时,患者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不规则的心跳节律,导致心悸、气
生活方式调整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对房颤管理 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房颤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力衰
竭、中风等。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管理
01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积极心态培养
02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
作用机制
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等方式,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电复律
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适用 于紧急情况下。
外科手术
通过开胸或胸腔镜手术,切除或隔离 异常电信号传导组织,适用于其他治 疗方法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心房颤动PPT课件
应处理。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H2评分确定房颤患者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分数
年龄≥75岁
1
心力衰竭
1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血栓栓塞病史
2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S2评分≥2的患者,应接受华法林抗凝
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化(INR) 维持在2.0-3.0,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CHADS2评分=1的患者,可考虑华法林或阿 司匹林(每日100-300mg)治疗。
➢CHADS2评分=0的患者,可不需抗凝治疗。
治疗
(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 房颤持续≤24小时,复律前无需做抗凝治疗。
➢ 房颤持续>24小时,转复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 疗,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3-4周。
➢ 行食道超生心电图除外心房血栓后再行复律, 复律后华法林抗凝4周。
➢ 紧急复律治疗可选用静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 子肝素抗凝。
➢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率极不规则 ➢ 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心电图检查
➢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 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 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导,QRS波增宽复方法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消融。 ➢ 转复药物ⅠA(奎尼丁)、ⅠC(普罗帕酮)、
Ⅲ类(胺碘酮)均有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 60%左右。 ➢ 药物转复失败后,可改用电复律。 ➢ 导管消融被列为二线治疗,不推荐作为首选治 疗方法。
治疗
(三)控制心室率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H2评分确定房颤患者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分数
年龄≥75岁
1
心力衰竭
1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血栓栓塞病史
2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S2评分≥2的患者,应接受华法林抗凝
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化(INR) 维持在2.0-3.0,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CHADS2评分=1的患者,可考虑华法林或阿 司匹林(每日100-300mg)治疗。
➢CHADS2评分=0的患者,可不需抗凝治疗。
治疗
(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 房颤持续≤24小时,复律前无需做抗凝治疗。
➢ 房颤持续>24小时,转复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 疗,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3-4周。
➢ 行食道超生心电图除外心房血栓后再行复律, 复律后华法林抗凝4周。
➢ 紧急复律治疗可选用静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 子肝素抗凝。
➢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率极不规则 ➢ 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心电图检查
➢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 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 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导,QRS波增宽复方法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消融。 ➢ 转复药物ⅠA(奎尼丁)、ⅠC(普罗帕酮)、
Ⅲ类(胺碘酮)均有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 60%左右。 ➢ 药物转复失败后,可改用电复律。 ➢ 导管消融被列为二线治疗,不推荐作为首选治 疗方法。
治疗
(三)控制心室率
房颤治疗建议课件PPT课件
05
02
适用范围:心脏功能正常、房颤病史短的阵 发性房颤患者
04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06
效果:治愈率较高,但复发率较高
心脏外科手术
房颤的手术治疗 适用范围:心脏功能正常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效果:治愈率较高,但复发率较低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房颤的抗凝治疗 效果:预防血栓并发症,降低脑卒中风险 适用范围:所有房颤患者
对于房颤患者,可选用华法林、利 伐沙班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房颤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
要点一
转复窦性心律药物的 疗效与副作用
胺碘酮等药物能够有效转复房颤患者 的心律,但可能导致甲状腺异常、心 脏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要点二
控制心室率药物的疗 效与副作用
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房 颤患者的心室率,但可能导致低血压 、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适当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房颤患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脏功能,建 议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当的运动。
房颤的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 制血压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
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戒烟限酒 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
控制体重
肥胖也是房颤的一个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以降 低房颤发生的风险。
房颤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
房颤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脑 梗塞等。
危害
房颤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心力衰竭、脑梗塞等严重后果,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02
房颤的诊疗现状及挑战
房颤的诊疗现状
1 2
诊疗现状
目前房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趋向年轻化, 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01
02
03
04
胺碘酮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 有效不应期,减少折返激动形
成,降低房颤发作频率。
普罗帕酮
阻断心肌细胞钠通道,减慢传 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发
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 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减少房颤发作。
钙通道拮抗剂
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收 缩力,减慢心率,发挥抗心律
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房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心电图在房颤诊断中应用 •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房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CHAPTER
房颤定义及分类
定义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 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一级预防策略
对于高风险患者,采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使用抗凝药物进行一级预防,降低脑卒中发生 率。
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 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 果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 定个体化运动方案,鼓 励患者进行适量有氧运
动。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病情评估及调整方案
02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0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给予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CHAPTER
射频消融技术原理及操作过程简介
房颤ppt课件完整版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动态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
采用HAS-BLED评分等工具,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指导抗凝治疗决策。
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避免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或食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处理出血事件。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蔬 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
戒烟限酒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限制酒精 摄入。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干预在房颤管理中应用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状况。
PART 05
房颤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监测指标安排
心电图监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观察房颤发作频率和持
续时间。
凝血功能检测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 导抗凝治疗。
心脏超声检查
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变 化,评估房颤对心脏的
影响。
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 排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脏磁共振等检查。
负荷过重可使心房扩大。
心功能下降
房颤患者心输出量可降低20%左右, 尤其当心室率过快时,心室舒张期 明显缩短,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
心脏附壁血栓
房颤时,心房内血流缓慢,易在心 房内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 起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为常见。
血栓栓塞风险增加
栓塞事件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7倍,其中脑卒中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患者病情、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动态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出血风险评估
采用HAS-BLED评分等工具,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指导抗凝治疗决策。
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避免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或食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处理出血事件。
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蔬 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
戒烟限酒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限制酒精 摄入。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干预在房颤管理中应用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状况。
PART 05
房颤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监测指标安排
心电图监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观察房颤发作频率和持
续时间。
凝血功能检测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 导抗凝治疗。
心脏超声检查
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变 化,评估房颤对心脏的
影响。
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 排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脏磁共振等检查。
负荷过重可使心房扩大。
心功能下降
房颤患者心输出量可降低20%左右, 尤其当心室率过快时,心室舒张期 明显缩短,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
心脏附壁血栓
房颤时,心房内血流缓慢,易在心 房内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 起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为常见。
血栓栓塞风险增加
栓塞事件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7倍,其中脑卒中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AAD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 AAD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 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而不
是消除房颤) 一种AAD无效时可换用其他AAD 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常见 同疗效相比,更应重视AAD应用的安全性
抗心律失常药(AAD)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通道和电生理特点,将众多化学结构 不同的药物归纳成四大类:
抗心律失常药(AAD)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肌β受体的效应,表现为减慢4相
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 而减慢传导性。本类药有普萘洛尔等。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抑制多种钾电流(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 期,但对动作电位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很小。本类药有 胺碘酮等。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华法林的用法P902
华法林1片(2.5或3.0mg/片)qd,起效时间2-4 天,5-7天血药浓度 达峰。
用药前测INR,用药后3、6、9天复查,据INR调华法林用量,若连续2 次INR达2.0-3. 0(年龄≥75岁,1.6-2.5),可每周测2次,稳定1-2周后可每月 测一次。
华法林疗效受多种药物、食物、酒精等影响,须长期随访,观察不血不 良反应,定期监测INR并调整剂量。
8、心力衰竭; 9、糖尿病;
10、肥胖。
另外有:
饮酒;电击;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电解质紊乱
等可引发一过性房颤。
脑栓塞是房颤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
房颤的危险分层
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 ①高危因素:既往血栓栓塞史(脑瘁中史、TIA、其 它部 位A栓塞)、二尖瓣狭窄及人工心脏瓣膜。 ②中危因素:年龄≥75岁、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 心功能受损(LVEF≤ 35%或FS<25%)及DM 。 ③低危因素:女性、年龄65-74岁、冠心病及甲亢。
房颤目前认识与治疗建议PPT课件
房颤目前认识与治疗建议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房颤概述 • 房颤病因和病理机制 • 房颤诊断和评估 • 房颤治疗现状及问题 • 房颤治疗建议 • 研究展望
01
房颤概述
房颤定义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 房肌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出现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导致心脏 输出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
房颤治疗建议-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钙通 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胺碘酮等,以减缓房颤发作频 率和持续时间。
抗凝药物
所有房颤患者均应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 等,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病因治疗
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 ,可有效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缺乏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前房颤治疗方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较少,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来推动
房颤治疗的发展。
05
房颤治疗建议
房颤治疗目标
控制心室率
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室率过高引起的心 衰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恢复窦性心律
尽可能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 间。
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抗凝治疗,降低栓 塞发生的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但需要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
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01
房颤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心悸、气促等症状,但目前的药物治疗尚无法完全
缓解这些症状。
02
抗凝治疗依从性不佳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关键措施,但临床实践中华法林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房颤概述 • 房颤病因和病理机制 • 房颤诊断和评估 • 房颤治疗现状及问题 • 房颤治疗建议 • 研究展望
01
房颤概述
房颤定义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 房肌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出现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导致心脏 输出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
房颤治疗建议-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钙通 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胺碘酮等,以减缓房颤发作频 率和持续时间。
抗凝药物
所有房颤患者均应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 等,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病因治疗
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 ,可有效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缺乏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前房颤治疗方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较少,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来推动
房颤治疗的发展。
05
房颤治疗建议
房颤治疗目标
控制心室率
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室率过高引起的心 衰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恢复窦性心律
尽可能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 间。
预防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抗凝治疗,降低栓 塞发生的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但需要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
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01
房颤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心悸、气促等症状,但目前的药物治疗尚无法完全
缓解这些症状。
02
抗凝治疗依从性不佳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关键措施,但临床实践中华法林
心房颤动诊断治疗PPT课件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
7d
非自限性 反复发作 控制心室率和必要时抗凝和/或 转复和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永久性房颤:
不能终止的 终止后又复发的,没有转复愿 望的 持续永久性 控制心室率和必要的抗凝治疗
房颤的发作形式
三、流行病学现状
在美国将近220万人患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心电图表现
3.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可存在阵发性房颤反复 发作,1)房颤终止时出现窦性停搏,而窦性 心律期间窦房结功能无明显异常,运动后 心率可增加到90~100 次/min 以上,窦性停 搏均出现在房颤发作终止后2)对抗心律失常 药物敏感,低剂量即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 过缓,使房颤发作后的窦性停搏加重。3)同 一份心电图可既有心房扑动又有房颤。
电复律与药物联合应用
对于反复发作的持续性房颤,约25%的患者 电复律不能成功,或仅能维持数个心动周 期或数分钟后又转为房颤,另25%的患者复 律成功后2周内复发。
若电复律失败,可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再次体外电复律,必要时考虑心内电复 律。胺碘酮可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复律 后房颤复发的比例也降低。
转律新药物
Dronedarone 胺碘酮改良药物 不含碘:
肺毒性和甲状腺毒性显著下降
但22.6%出现胃肠道反应 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不足 已暂缓向欧洲药审委提出新药申请
药物转律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也可口服抗心 律失常药物进行复律。顿服普罗帕酮450 mg(体重< 70 kg),普罗帕酮600 mg (体 重> 70 kg),可使70%∼80%的房颤患者在 平均 4 h 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该剂量欧美国家常用,对我国患者是否适当 尚不能定论。
《房颤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
25
.
26
率律治疗: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
27
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
先走实线再走虚线 .
---2010 ESC指南 29
室率控制
优点
大部分患者控制心室率 能显著减轻症状
与节律控制相比,心室 率控制较易达到治疗目 标
相对减少了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副作用
缺点
由于心室率不规则,不 少患者仍有症状
无症状性房颤:以房颤的并发症(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表现出来,或偶然心电图记录发现。
.
8
房颤的分类
C.2014 AHA/ACC/HRS: 沿用了2010年ESC房颤分类 并定义非瓣膜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机械或生物瓣膜或二尖 瓣修复情况下出现的房颤。
.
9
房颤症状分级
房颤症状分级(EHRA)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房颤显著提高卒中率
房颤
2-7倍
5倍
瓣膜 房颤
17倍
房颤卒中患者 预后差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
一般 人群
为了降低房颤死亡率,抗 凝治疗地位必然提高
.
14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
20
.
21
3.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X 启动
TF/VIIa IX
VIIIa IXa
形成
Xa
1. 直接Xa抑制剂 2. 直接Ⅱa抑制
剂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阿哌沙班 (Apixaban)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服务,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 强康复信心。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心房颤动的相关知 识,包括病因、治疗、康复等方面的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改善建议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 入,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组织专家培训、编写科普资料等方式,提高临床医生对老年心房颤
动诊治的认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
0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鼓励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老年心房颤
动的诊治工作,形成合力,提高诊疗效果。
03
监测与评估实施效果
建立定期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共识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为后
非药物治疗技术进展
射频消融术
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异常电路, 恢复窦性心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
受的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事 件,适用于高栓塞风险且不能耐受抗凝治疗的
患者。
合并症管理与处理原则
心力衰竭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同时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可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从患者角
度评价共识的实施效果。
THANKS
01
老年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成为一种常见的心律
失常。
并发症风险
02
老年房颤患者更易出现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
响生活质量。
诊疗挑战
03
老年房颤的诊疗过程中需考虑多种因素,如共病管理、药物相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心房颤动的相关知 识,包括病因、治疗、康复等方面的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改善建议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 入,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组织专家培训、编写科普资料等方式,提高临床医生对老年心房颤
动诊治的认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
0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鼓励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老年心房颤
动的诊治工作,形成合力,提高诊疗效果。
03
监测与评估实施效果
建立定期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共识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为后
非药物治疗技术进展
射频消融术
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异常电路, 恢复窦性心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
受的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事 件,适用于高栓塞风险且不能耐受抗凝治疗的
患者。
合并症管理与处理原则
心力衰竭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同时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可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从患者角
度评价共识的实施效果。
THANKS
01
老年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成为一种常见的心律
失常。
并发症风险
02
老年房颤患者更易出现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
响生活质量。
诊疗挑战
03
老年房颤的诊疗过程中需考虑多种因素,如共病管理、药物相
房颤ppt课件
.
4
.
5
临床表现
❖ 症状: ❖ ①有症状:房颤发作时除基础心脏病引起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外,由于房颤使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心室收缩变得不规 律室率增快,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如合并冠心病病人 可出现心绞痛、眩晕、晕厥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如 合并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常诱发急性肺水肿伴有肺动脉高 压者可发生咯血。 ❖ ②无症状:某些慢速型及中速型房颤病人可以无任何症 状尤其在老年人多见常在体检或做心电图时发现。 ❖ ③不典型症状:见于慢速型或中速型房颤,病人无心悸 感,可有乏力疲劳、心前区不适或微痛感,需进一步做相关 检查方可诊断。
.
18
护理
❖ 2 心理治疗及精神护理 首先了解病人的病态 心理活动,鼓励病人善于表达他们的感情, 护理人员应以热忱、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 病人,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使病人建立 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然后协助解除病人的 各种顾虑,教育家属正确对待和关心体贴病 人的疾苦,使之提高病人对疾病作斗争的决 心和信心,促使病人的心身早日康复。
❖
C.持久性房颤:是指不能转复或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
❖
(2)根据心室率分类。可分为慢速型房颤:心室率<60次/min;中速
型房颤:心室率在60~100次/min;快速型房颤:心室率在100~180次
/min之间;极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80次/min老年人或病程久者多为慢
速型及中速型房颤快速型和极快速型房颤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易
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室颤动应尽快控制心室律应用药物或电复律。
❖
.
8
分类
❖ (3)根据发作特点分类:
❖ ①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以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为诱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作以夜间 为主也见于休息饮酒或餐后;发作前心电图呈窦性 心动过缓刺激迷走神经或应用兴奋药可诱发
房颤PPTppt课件
。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
家属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家属沟通渠道,如定期 召开家属座谈会、设立家属联络员 等,及时了解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医患合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回顾
房颤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 学特点
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 表现
02
01 03
房颤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房颤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04
05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和进 展
新型技术在房颤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在房颤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
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在房颤消 融治疗中的应用
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患者中的 应用和前景
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 应用和前景
提高对房颤认识和关注程度
房颤PPT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房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房颤基本概念与 流行病学
房颤定义及分类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 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理咨询服务
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支持效果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 行评估,及时调整心理支 持方案。
家属参与和沟通渠道建立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
家属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家属沟通渠道,如定期 召开家属座谈会、设立家属联络员 等,及时了解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医患合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回顾
房颤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 学特点
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 表现
02
01 03
房颤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房颤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04
05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和进 展
新型技术在房颤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在房颤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
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在房颤消 融治疗中的应用
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患者中的 应用和前景
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 应用和前景
提高对房颤认识和关注程度
房颤PPT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房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房颤基本概念与 流行病学
房颤定义及分类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 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理咨询服务
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支持效果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 行评估,及时调整心理支 持方案。
家属参与和沟通渠道建立
房颤治疗建议课件PPT课件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适量饮酒对房颤的影响尚不明确。
心理调节
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控制房颤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栓塞事件的发生。
控制心室率
对于有症状的快速心室率患者,应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控 制心室率,缓解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 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 全、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
房颤的症状通常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02
房颤的诊断与评估
房颤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心悸、胸闷、 气短等)、体征(心律绝对不 规则、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及
心电图表现进行诊断。
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可记 录房颤的特异表现,如P波消失, 出现f波,RR绝对不齐等。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
更安全、更有效的抗凝药物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导管消融技术的改进
提高消融效果、降低并发症,将是未来导管消融技术的重要研 究方向。
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
对于慢性房颤,心脏起搏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未来将 有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使用心脏再同 步治疗可以改善心脏节律,减
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04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
定期检查与随访
定期心电图检查
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以监测房颤 及心脏功能。
定期就诊
每3个月至6个月就诊一次,进行病情评估、调整 用药及给予针对性建议。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适量饮酒对房颤的影响尚不明确。
心理调节
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控制房颤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栓塞事件的发生。
控制心室率
对于有症状的快速心室率患者,应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控 制心室率,缓解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 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 全、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
房颤的症状通常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02
房颤的诊断与评估
房颤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心悸、胸闷、 气短等)、体征(心律绝对不 规则、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及
心电图表现进行诊断。
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可记 录房颤的特异表现,如P波消失, 出现f波,RR绝对不齐等。
新型抗凝药物研发
更安全、更有效的抗凝药物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导管消融技术的改进
提高消融效果、降低并发症,将是未来导管消融技术的重要研 究方向。
心脏起搏治疗的研究
对于慢性房颤,心脏起搏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未来将 有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使用心脏再同 步治疗可以改善心脏节律,减
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04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
定期检查与随访
定期心电图检查
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以监测房颤 及心脏功能。
定期就诊
每3个月至6个月就诊一次,进行病情评估、调整 用药及给予针对性建议。
心房颤动疾病PPT演示课件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心房颤动可引起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表现为
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心室率
通过药物或电复律等方法将心室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心脏 负担。
预防血栓栓塞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应使用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
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心理支持策略制定
焦虑与抑郁情绪管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 技巧。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通过正面思考和积极行动来应对疾病挑 战。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心房颤动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 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 来有望出现更多创新性的治疗 手段,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 和可穿戴设备等,为心房颤动 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 眩晕等症状,与心脏泵血 不足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 。
体征检查
心律不齐
医生听诊时,可发现患者 心律明显不齐,心跳快慢 不一,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
触诊脉搏时,可发现脉率 低于心率,即脉搏短绌现 象。
心脏杂音
部分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 ,如二尖瓣狭窄时可在心 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 音。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
房颤ppt课件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 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运动 等。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 物、节律控制药物等。
及时就诊
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应 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04
房颤的预防与控制
一级预防
要点一
总结词
预防房颤发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尚未发生房颤的人群,通过控制和改变 一些已知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新的风险 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肾脏病等,针对这些 因素,一级预防还包括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戒烟、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措施。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接受专业医 生的检查和指导。
康复护理指导
运动康复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游泳、 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心室率控制
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介入治疗,消除房颤病 灶,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外科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房颤 ,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心脏起搏器
对于房颤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 降,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监测房颤病情变化。
三级预防
总结词
减少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 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运动 等。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 物、节律控制药物等。
及时就诊
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应 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04
房颤的预防与控制
一级预防
要点一
总结词
预防房颤发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尚未发生房颤的人群,通过控制和改变 一些已知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新的风险 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肾脏病等,针对这些 因素,一级预防还包括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戒烟、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措施。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接受专业医 生的检查和指导。
康复护理指导
运动康复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游泳、 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心室率控制
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介入治疗,消除房颤病 灶,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外科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房颤 ,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心脏起搏器
对于房颤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 降,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监测房颤病情变化。
三级预防
总结词
减少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岁以上患者将达到1000万
-
14 12 10
8 6 4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年龄[岁]
70 - 79
男性 女性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4
房颤分类及机制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缺血性脑卒中: 90% 外 周 动 脉栓塞: 10% ➢ 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 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
Framingham 研究显示
脑卒中: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
对照组的5.6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
对照组的17.6倍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 普通人群2~7倍
临床评估-体格检查
体 征: • 心律绝对不齐 •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 脉搏短绌
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心 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甲亢是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
临床房评颤估临-床症评状及估病史
➢ 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 房颤引起的心室率( 律) 异常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 ➢ 初发和阵发性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慌,持续性房颤多为运动耐量降低,
严重者可致晕厥及动脉栓塞 ➢ 房颤的临床类型(阵发,持续,永久)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药物疗效
房颤房的颤病病理生理理生及理预后
心功能受损:1
- 房颤发作时心房泵血功能基本丧失,可导致心排出量显著降低( ≥25%) 。对于已经存在
心室舒张功2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其心室充盈更加依赖心房收缩,故一旦房颤发作,心排
出量降低会更为明显,心功能的恶化也会更为显著。
- 房颤时绝对3不规则的心室律对血流动力学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有不良影响。
瓣膜病房颤卒中:
普通人群17倍
年龄: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高于年轻患者
50~59 岁房颤脑卒中:1.5%/年
80~89 岁房颤脑卒中:23.5%/年
3、房颤与心肌缺血
➢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 冠心病患者缺血加重
➢ ACS患者中新发生房颤4.4-7.5%,且明显增加近期和 远期死亡率
左心耳血栓形4成:
- 左心房血流速度↓→局部凝血因子浓度↑→RBC、PLT的聚集性↑→血液黏稠度↑
- 心房血液形5成涡流→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启动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栓形成
房颤并发症
1
房颤与心衰
2
房颤与栓塞
3
房颤与心肌缺血
1、房颤与心衰
➢ 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
触发机制:心房、肺静脉、心大静脉内异位兴奋灶发放快速冲动 维持机制:多发子波折返、局灶激动、转子学说
心房重构
2、病理生理学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健康心脏
1 2
3 4 5
房颤
3、房颤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呼吸睡眠 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脉压增大 欧裔、家族史、基因变异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 左心室壁厚度增加 血清生物标志物: CRP、BNP升高
和射频消融)
• X线胸片 • 多排CT • 心脏MRI
临床评估-心电学检查
• 心电图(基础) • Holter(适用于发作间隔<24h)、心电事件记录仪(适用于发作间隔大于24h) • 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旁道相关或房早诱发时,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
于明确诱因)
➢ 房颤是心衰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 ➢ 在NYHA 心功能IV 级的患者中,有高达40% 的患者合并房颤,住院的房颤
患者中1/3存在心力衰竭; ➢ 心衰所致房颤的预后更差。
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
2、房颤与栓塞
➢ 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 ➢ 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
房颤诊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目录
CONTENTS
PART 1 房颤分类及机制 PART 2 房颤的病理生理及预后 PART 3 临 床 评 估 PART 4 房 颤 治 疗
2004年我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
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
(30-85岁)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者,尤其是房颤心室率快、药物不易控制者,应疑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BNP(AF患者无心衰症状也可BNP升高,一旦恢复窦性心律,BNP可
迅速降至正常)
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
• 二维超声(评估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房大小及有附壁血栓等) • 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测左房血栓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常用于指导房颤复律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 P 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 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f分之间 。
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 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 附壁血栓形成。
1、房颤临床分类
1
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2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 48小时),多为自限性
3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
4
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
5
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有复发,无转复愿望
2、房颤形成机制
1、电生理机制
50-59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
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75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 正常人群的 0.4-1.0% ◆ 65岁以上人口的 2-5% ◆ 80岁以上人口的 8.8% 预计2050年我国房颤
-
14 12 10
8 6 4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年龄[岁]
70 - 79
男性 女性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4
房颤分类及机制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缺血性脑卒中: 90% 外 周 动 脉栓塞: 10% ➢ 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 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
Framingham 研究显示
脑卒中: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
对照组的5.6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
对照组的17.6倍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 普通人群2~7倍
临床评估-体格检查
体 征: • 心律绝对不齐 •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 脉搏短绌
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交界性心 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甲亢是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
临床房评颤估临-床症评状及估病史
➢ 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 房颤引起的心室率( 律) 异常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 ➢ 初发和阵发性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慌,持续性房颤多为运动耐量降低,
严重者可致晕厥及动脉栓塞 ➢ 房颤的临床类型(阵发,持续,永久)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药物疗效
房颤房的颤病病理生理理生及理预后
心功能受损:1
- 房颤发作时心房泵血功能基本丧失,可导致心排出量显著降低( ≥25%) 。对于已经存在
心室舒张功2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其心室充盈更加依赖心房收缩,故一旦房颤发作,心排
出量降低会更为明显,心功能的恶化也会更为显著。
- 房颤时绝对3不规则的心室律对血流动力学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有不良影响。
瓣膜病房颤卒中:
普通人群17倍
年龄: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高于年轻患者
50~59 岁房颤脑卒中:1.5%/年
80~89 岁房颤脑卒中:23.5%/年
3、房颤与心肌缺血
➢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 冠心病患者缺血加重
➢ ACS患者中新发生房颤4.4-7.5%,且明显增加近期和 远期死亡率
左心耳血栓形4成:
- 左心房血流速度↓→局部凝血因子浓度↑→RBC、PLT的聚集性↑→血液黏稠度↑
- 心房血液形5成涡流→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启动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栓形成
房颤并发症
1
房颤与心衰
2
房颤与栓塞
3
房颤与心肌缺血
1、房颤与心衰
➢ 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
触发机制:心房、肺静脉、心大静脉内异位兴奋灶发放快速冲动 维持机制:多发子波折返、局灶激动、转子学说
心房重构
2、病理生理学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健康心脏
1 2
3 4 5
房颤
3、房颤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呼吸睡眠 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脉压增大 欧裔、家族史、基因变异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 左心室壁厚度增加 血清生物标志物: CRP、BNP升高
和射频消融)
• X线胸片 • 多排CT • 心脏MRI
临床评估-心电学检查
• 心电图(基础) • Holter(适用于发作间隔<24h)、心电事件记录仪(适用于发作间隔大于24h) • 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旁道相关或房早诱发时,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
于明确诱因)
➢ 房颤是心衰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 ➢ 在NYHA 心功能IV 级的患者中,有高达40% 的患者合并房颤,住院的房颤
患者中1/3存在心力衰竭; ➢ 心衰所致房颤的预后更差。
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
2、房颤与栓塞
➢ 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 ➢ 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
房颤诊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目录
CONTENTS
PART 1 房颤分类及机制 PART 2 房颤的病理生理及预后 PART 3 临 床 评 估 PART 4 房 颤 治 疗
2004年我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
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
(30-85岁)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者,尤其是房颤心室率快、药物不易控制者,应疑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BNP(AF患者无心衰症状也可BNP升高,一旦恢复窦性心律,BNP可
迅速降至正常)
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
• 二维超声(评估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房大小及有附壁血栓等) • 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测左房血栓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常用于指导房颤复律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 P 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 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f分之间 。
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 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 附壁血栓形成。
1、房颤临床分类
1
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2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 48小时),多为自限性
3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
4
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
5
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有复发,无转复愿望
2、房颤形成机制
1、电生理机制
50-59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
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75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 正常人群的 0.4-1.0% ◆ 65岁以上人口的 2-5% ◆ 80岁以上人口的 8.8% 预计2050年我国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