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文化复习资料
一年级数学小报人民币模板可打印
一年级数学小报人民币模板可打印一、概述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人民币的面值、颜色、图案等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币,我们设计了这份可打印的人民币模板小报。
这份小报包含了人民币各面值的具体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人民币。
二、内容1. 人民币面值介绍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介绍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
我们会详细介绍每个面值的人民币的颜色、图案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购买力。
2. 人民币防伪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别真假人民币,我们将介绍一些人民币的防伪知识,包括水印、安全线、光变油墨等。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民币的独特之处,学会如何辨别真假。
3. 人民币的用途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包括购物、交通、娱乐等。
通过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4. 数学与人民币的关系数学是学习人民币的基础。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介绍数学与人民币的关系,包括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如何比较价格等。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设计风格这份小报将以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为主,色彩鲜艳,图文并茂。
字体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版面布局合理,内容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四、使用方法1. 打印:将这份小报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或家里的墙上,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复习。
2. 学习:学生可以在小报上涂涂画画,加深对人民币的了解。
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与人民币的关系。
3. 复习:老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让他们回答小报上的问题,检查他们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
4. 互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互动学习,例如购物时教孩子如何找零钱,如何比较价格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货币知识复习
3.人民币升值,同样的商品价格折成美元,价格增加,因此,对于出口不 利。
4.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加,到国外投资增加。
所以答案为B
例题二、(2013· 四川文综,1,4分)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 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 换。至此,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回答 例题三、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 货币流通速度为: A.0.5次/年 B. 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 例题四、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该国价格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 代入公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解题方法 1.直接交易兑换,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因此减少交易费。由于便利,可能 推动双方贸易。因此①正确
2.人民币的供求来自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不是能不能兑换。
3.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比例,能够直接交易不一定提高人民币 汇率。
第二、注意通过计算或者通过推理做出判断 例题一、深圳一模 12.2016年1月某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6.58,某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1.75%,美元存款利率一年期为1.0%。老 李准备用100000元人民币闲置资金投资一年,且假设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中间报价不会高于6.4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兑换为美元存储比人 民币存储 A.最多损失2855元人民币 B.最多多收益5718元人民币 C.最少损失3512元人民币 D.最多少收益1820元人民币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题库
天津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题库《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2.间接金融:间接金融(indirectfinance)直接金融的对称。
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行为。
3.金融资产:指代表未来现金收入的所有权合约,属于无形资产。
4.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各种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5.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实际存在着的货币数量。
6.准货币:是指不能随时转账、但能以较低成本转为现金和活期存款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7.债券:是指发行人以一定的发行条件和一定的发行面额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作为发行人与债券投资人的债务债权关系凭证的有价证券。
8.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是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控制货币供给、实施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9.利率:利息率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本金的比率。
对债权人来说,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对债务人来说,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花费的代价。
10.货币政策:所谓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各种金融措施。
11.超额储备: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12.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或区域发展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
13.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贮存起来。
14.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实现并优化投资与消费的跨时期选择。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背记手册(选择性必修一)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最初的货币:海贝、骨、石仿制贝2、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3、春秋战国:各国使用各式各样的铜铸币,圜钱、布币、刀币等4、秦朝:在圜钱的基础上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此后被长期沿用(秦半两)5、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五铢钱一直沿用到唐初。
6、唐:唐初铸开元通宝/开通元宝,不再标识重量,唐朝中后期出现年号钱,但未形成制度;柜房、飞钱7、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8、元:纸币作为单一路通货币,元末恶性通货膨胀9、明:恢复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10、清: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11、清晚期:开始铸造银元【机器制币】12、中华民国成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法币改革,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
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贬值速度更快,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13、解放区: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1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人民币到1999年先后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普遍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金本位制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和复杂;英国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时间: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
重庆工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4.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5.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阐明主要观点并逐一加以论述。
材料内容:中国货币供应量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10.12
2011.12
2012.12
2013.7
货币和准货币(M2) 725851.79
851590.90 974148.80 1052212.34
1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10.我国的狭义货币 M1 包括流通中现金和( )。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11.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2.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3.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 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4.货币在( )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 30 万元,此时货币执行( )职能。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储藏 D.计价单位 16.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 )。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17.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 制度是(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19.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20.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信用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 表格中。错选、多选、未选均记-1.5 分。) 1.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金融学第二版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融学第⼆版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融学第⼆版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1.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价值尺度;流通⼿段;⽀付⼿段;贮藏⼿段;世界货币2. ⼈民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1)⼈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民币是我国唯⼀的合法通货;(3)⼈民币的发⾏权集中于中央银⾏;(4)⼈民币以商品物资作为发⾏的⾸要保证,也以⼤量的政府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商业银⾏票据等为发⾏的信⽤保证,还有黄⾦、外汇储备等也是⼈民币发⾏的现⾦保证;(5)⼈民币实⾏有管理的货币制度;(6)⼈民币称为可兑换货币。
3.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4.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1)不兑现信⽤货币⼀般由中央银⾏发⾏,并由国家赋予其⽆限法偿能⼒,这是不兑现信⽤货币制度最基本的特点;(2)信⽤货币不与任何⾦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3)货币通过信⽤程序投⼊流通领域;(4)信⽤货币制度是⼀种管理货币制度;5. 钱、货币、通货、现⾦是⼀回事吗银⾏卡是货币吗不⼀样。
(1)钱的概念在不同场景下有很多不同的意思。
可以是个收⼊的概念、也可以是个财富的概念,也可以特指现⾦货币;(2)货币是在商品劳务交换与债券债务清偿时,被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的东西。
(3)通货是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与银⾏体系之外的货币。
范围⼩于货币。
(4)现⾦就是现钞,包括纸币、硬币。
现⾦是货币的⼀部分,流动性很强,对⼈们的⽇常消费影响很⼤。
(5)银⾏卡本⾝也称为“塑料货币”,包括信⽤卡、⽀票卡,记账卡、⾃动出纳机卡等。
银⾏卡可以⽤于存取款和转账⽀付。
在发达西⽅国家,各种银⾏卡正在取代现钞和⽀票,称为经济⽣活中⼴泛的⽀付⼯具,因此现代社会银⾏卡也是货币6.社会经济⽣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古⾄今,⼈们⼜往往把⾦钱看做说万恶之源(1)社会经济⽣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国际金融复习要点
其对象为:承担外汇风险的外币资金(风险头寸、敞口) 外汇风险一般包括三个要素:本币、外币与时间。 2.交易风险:又称结算风险,指一般企业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或非贸易交易时, 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本币价值变化的风险。(最常见、最主要的外汇风险) 3.以货币兑换为特征,外汇风险主要表现:进出口贸易、国际借贷、外汇买卖 4.折算风险(会计风险、转换风险):指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 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资产负债表中某些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在折算成以本国货币表示的项目时,因汇 率变动而可能产生账面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5.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预期收 益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性风险。(或指企业的世纪经济价值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不确定产量、成本、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度,它对企业而言比交易风险、会计风险更 重要 6.加价保值法:用于出口交易中,指出口商接受软币计价成交时,将汇率损失 摊入出口商价格中,以规避风险。 出口商品新价=原商品价值×(1+计价货币预期贬值率) 7.压价保值法:用于进口交易中,指进口商接受硬币计价成交时,将汇率变动 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进口商价格剔除,以规避汇率风险。 进口商品新价=原商品价值×(1-计价货币预期升值率) 8.企业在外向型经济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外汇风险?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 对策:(1)灵活选择和使用结算货币:○1争取使用本币计价结算(有利成本核算、汇率风险转移、自由兑换货币、国际惯 例:国际黄金、石油、主要农产品等交易以美元计价)○2争取硬货币取汇(出口),软货币付款(进口)○3多种货币报价 (一篮子货币计价法)○4出口配合进口币种对外报价 (2)价格调整法:○1加价保值法○2压价保值法(价格调整法不能消除外汇风险,只能转嫁外汇风险) (3)货币保值法:○1黄金保值条款(固定汇率时期)○2外汇保值条款(货币风险条款)○3“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SDR) (4)提前或延期结汇:迟收早付,迟付早收 (5)配对管理(6)资产与负债管理(7)损益均摊法(8)净额结算(9)建立多国货币管理中心(10)参加汇率保险 (11)利用金融交易抵补或调整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1远期外汇市场避险○2货币市场避险 (12)福费廷(13)出口押汇 第五章汇率制度及选择政策 1.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或把两国货币汇率波动的界限限定在 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2.浮动汇率: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对汇率波动不进 行任何干预。 3.自由浮动:又称不干预浮动,是指国家政府对汇率上下浮动不采取任何干预 措施,完全听任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涨落。(理论上) 4.管理浮动:又称干预浮动,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一单元复习一.神奇的货币Ⅰ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①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贵金属(货币产生)(贵金属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③货币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①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②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计量单位:人民币的“元”,英镑的“磅”,欧元的“元”等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现实中的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逐值——与本身价值相等)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纸币①特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②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③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④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⑤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Ⅱ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用纸币完成经济往来转账: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2.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广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及作用:可以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转账支票:付款单位开出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比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多变的价格Ⅰ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间接: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②直接:供求关系: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上涨→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下降→买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③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劳动生产率: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纸币的含义的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8年10月30日起陆续发行201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一套12枚,其中熊猫普制金银纪念币6枚(2018年10月30日发行)、熊猫精制金银纪念币6枚(2018年12月10日发行),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对于这套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①这套纪念币可以在市场上直接用来购买商品②这套纪念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这一基本职能③这套纪念币与现行流通的人民币职能相同④这套纪念币本质上是商品,不能用于流通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数字人民币“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
目前央行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A.十分安全、方便B.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与移动支付本质相同D.面额和购买力由国家决定3.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其发行的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一般是()A.物价上升过快B.纸币发行过多C.金银供应量严重超出流通需求量D.商品供应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4.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已在多个国家出现,但它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的身份信息。
据此,下列对比特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作为信用凭证为人们消费提供了便利②能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③不能作为法定货币在我国市场上流通④可能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5.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于2015年11月12日起采用新版替换旧版的方式发行。
新版人民币提高了机读性能,采用了先进的公众防伪技术,使公众更易于识别真伪。
新版100元纸币发行后,与同面额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
新版人民币的发行①能更好地保护持币人利益②没有改变人民币发行量③使百元纸币的购买力不变④会改变货币流通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2016年6月24日,英国宣布退出欧盟,当日英镑兑美元跌到了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金价创下自2008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第39讲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
_一__条__鞭__法__,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清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时
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期 清朝 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 ___摊__丁__入__亩___”。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 __人__头__税____彻底
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第39讲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 的形成。 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3.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知识清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货币。
出现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 __铜__铸__币____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单元特征
本单元主要讲述两大主题: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货币由海贝、金属 货币向纸币演进,明朝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近代 货币 中国银元与钞票等先后流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 与 民币在解放区开始发行,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伴 赋税 制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19世纪初 建立起来,实行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__个__人__收__入__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师指津】近代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危害 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制定关税的权力,外籍税务司制度则使中国 丧失了使用关税的权力,以保护本国生产发展和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海关 大门完全向侵略者敞开了,其恶劣后果远远超出了财政范围,一步步地 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固
货 (1)偶然物物交换
定 在
币 的
(2)扩大物物交换(缺点)
贝类
在 贵
产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交换 牲畜
金
生 (4)货币的出现
布帛
属 金
……
银 上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巩固复习
单项选择 假定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用公式表示:把斧头是一只
(3)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 价值发生变化;
(4)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进行交易。
(二)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的差异:
货 币 一般等价物
含义 不同
课本第15页
课本第1 4页
产生时
不间 不 同同 点 特征
不同
程度 不同
比一般等价物 晚
价值大易于分 割易于保存
固定
比货币出现的早 给交换带来不便
灵活
相
同
点
(1)都是商品 (2)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三)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商品,但不同于一般商 品,它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不同于 一般等价物,它是贵金属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时才产生。
(3)货币的作用就是起到一般等价 物的作用。
贝类:便于携带,但价值较小
牲畜:价值大,但不便于分割和保存
布帛:不便于分割 …… 金银:满足以上所有要求,体积小、
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 地均匀、容易分割
新的一般等价物应该具备的特点
(1)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 的交换
(2)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 交换带来方便;
中国古钱币复习资料
1四铢:南朝宋的四铢,铸于文帝元嘉七年,币面有“四铢”二字;武帝孝建元年续铸四铢,背面加“孝建”二字,俗称“孝建四铢”。
2大德通宝: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铸行3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造,重量适中,钱文“五铢,至唐武德四年废止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4天圣元宝: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铸,对钱,有楷书,篆书二体5宋元通宝:宋开国钱。
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
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
6圣宋元宝: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所铸,小平银质钱7剪轮钱:东汉末年的劣质钱,即外轮被剪去或者磨去8绍兴元宝: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铸,有铜、铁质之分。
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9宣德通宝:明朝宣宗宣德八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10綖环钱:东汉中晚期劣质币,即剪去内圈的五铢钱11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所铸的铜质六铢钱,面文“太货六铢”,玉箸篆体,面、背内外廓精整挺拔,制作精良12太和五铢: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九年铸造。
形制类五铢钱。
“太和五铢”四字呈方折篆体,直读,光背。
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
13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造。
均为大钱。
钱体厚重,制作精良。
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
面文“至正之宝”为楷书,直读。
14永安五铢: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铸造,直读。
15钱牌:“诏信纳宝”钱,绍兴年间铸16天启通宝: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元至正年间徐寿辉起义,改年号为天启时也铸造了天启通宝。
元天启钱光背,明代有的背后有字,且两种钱的字体也略有差别。
17铜板(交钞):海陵王贞元二年发行“交钞”,大钞分五贯、四贯、三贯、二贯、一贯;小钞分七百、五百、三百、二百、一百五等,七年一界,流通黄河以南。
1965年西安出土贞佑三年拾贯文交钞铜版,长210毫米,宽110毫米。
18永通万国: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始铸。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货币的其他职能的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夺冠》票价为35元,小王使用会员打折支付现金20元人民币购买了电影票。
在这里,人民币执行的职能分别是(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2.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于8月30日发行。
19 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提升了整体防伪性能。
19年版人民币对旧版人民币的替代有一定过程,新旧版人民币并行存在一定时期的过渡期,19 版人民币的的发行()①增加货币的投放,定会引起通货膨胀②增强纸币使用的安全性和流通时间③方便央行对货币购买力的控制与调节④同样能执行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6月5日发行世界遗产(平遥古城)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金银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这套纪念币①只能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②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④本质是等价物,可用于交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7枚,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4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
其中,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8克,面额100元。
下列关于该套纪念币的认识正确的是A.100元的面额是8克纯金的实际价值B.该套纪念币可以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C.该套纪念币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D.该套纪念币只具有储藏价值,不可以流通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拥有知识是财富真正的源泉。
在付费语音问答平台上,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
在知识付费模式中①付费平台的出现有利于知识价值的实现②知识价值的多少取决于语音回复的长短③知识作为无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④货币的基本职能发生了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小王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6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16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4万元和利息10万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新课标中对于本课的表述只有一句话: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内容从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及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基本状况,属于单纯的历史线索的梳理,侧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但结合专门的货币发展史及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题来看,对于货币的考察绝不仅限于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
所以,对课标的理解应该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货币制度演变的历史动因是什么,货币制度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什么,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跟世界形势、世界格局有什么联系。
第三,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尤其是现代中国的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货币体系由什么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中的第1课。
本课之前是两段单元引言文字,总述了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背景下货币与税收政策的发展,及单元课标任务。
本课内容除了正文部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两部分之外,还包括“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研究与拓展”等辅助材料,内容丰富。
本课需要重点弄明白的问题有两个:第一,选择性必修一重点讲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货币与赋税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经济问题。
所以,为什么要把本单元放到选择性必修一而不是选择性必修二来学习。
第二,本课总共只有两目内容,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部分似乎没有联系,是并列关系。
但只要想一想就会明白中国货币肯定会跟世界货币体系发生联系,所以,这种联系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参上也已经进行了说明。
高一历史,地理,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交换(同分配)和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一)五代十国的更迭(907——960)一、政治1、概况: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民南迁3、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二、经济12、原因:●北方混战不已,南方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劳动力、技术与工具。
●统治者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3、表现:兴修水利(吴越——捍海塘)●农业:增加耕地(圩田)经济作物(桑柘、茶树)丝织业——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手工业:造纸业印刷业——很发达(成都、金陵)制茶业——很普遍(南唐建州茶)●商业:城市(杭州、扬州);贸易(楚国商业税)(二)两宋的兴衰(960——1276)一、北宋的统治(960——1127)1、建立:①时间:960年②地点:东京陈桥驿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④方式:军事政变武将夺权(陈桥兵变)⑤国号与年号:北宋(东京----开封);建隆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分析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国家分裂——消灭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武将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辽占据幽云地区——北伐未果,守内虚外2、局部统一: ①战略方针(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政权力量薄弱,物产丰富)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②结果(宋太宗):两次征辽(高粱河战役),未收复幽云地区③统一原因:统一趋势加强,顺应潮流;后周世宗改革,奠定基础;战略方针正确3、强化中央集权①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②目的:解决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专制皇权。
③措施: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集中军权 设“三衙”——三分禁军统领权分兵权 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行更戍法——兵将分离 防止武将专权强禁军卫京师——“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参知政事(副相 )——分割行政权中央——分割相权 枢密使 ——分割军事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文人知州地方通判(兼监察)牵制●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集中司法权——文官担任,死刑报中央复审严格考试程序(乡试、省试和殿试 ) ● 完善科举制度: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 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 扩大录取名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军队战力低下④特点: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边防空虚,边患迭起⑤评价:A. B. 消极——形成“三冗”,积贫积弱的祸根4、危机和改革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表现在那些方面?⑴历史背景:● 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 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形成“积贫”局面(官俸、军费、岁币)● 边疆民族矛盾:辽和西夏威胁,形成“积弱”局面(守内虚外、兵将分离、养兵政策)⑵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王安石)①主要内容:理财方面——富国(政府直接经商,保证农时,扩大税源)。
东财1103考试批次《货币银行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东财1103考试批次《货币银行学》复习题及答案本复习题主观题加注知识点的页码所用教材为: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单选题1. 当企业将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时,则()A .M1增加B .M0减少C .M1减少D .M2减少2.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 .银币B .金币C .金币和银币D .都不是3. 现代信用的最主要形式是()A .高利贷信用B .国家信用C .商业信用D .银行信用4. 实际利率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可以是()A .正利率B .零利率C .负利率D .以上都可以5. 通常,提高利率会使企业利润相对()A .减少B .增加C .不受影响D .不一定6. 利用现值的概念,如果贴现率是10%,则一年后的1100美元和两年后的1200美元相比,哪一个现值更高?()A .前一个B .后一个C .一样高D .无法比较7.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呈(),与债券价格呈()A .同向变动,反向变动C .同向变动,反向变动D .不变动,不变动8. 下列属于间接融资形式的是()A .发行股票B .发行商业票据C .银行贷款D .企业间赊销9. 不属于我国中央银行职责的是()A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 .发行人民币C .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D .接受普通居民存款10. 下列关于股票指数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产生最晚的一种金融期货工具之一B .到期需要使用现金进行交割C .其价值通常是现货指数的某一倍数D .到期需要使用股票实物交割11.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规定银行拥有的总资本不能低于经风险调整后资产总额的()。
A .4%B .8%C .20%D .40%12. 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仍属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影响贷款本息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有可能影响到贷款本息的偿还,贷款损失概率还不超过5%,以上是关于()的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文化一.名词解释。
1、印子金:即金版,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
有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
2.“夹锡钱”:“夹锡钱”创始于宋崇宁二年,在铁钱中加入锡,使钱币变脆,主要是防备北方辽、金两国大量收购南方的铁制钱币,然后熔炼制作兵器。
3、交子:发行于北宋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4、会子:会子,是南宋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
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
5、大明通行宝钞: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诏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面额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种,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大明通行宝钞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纸币。
6、白鹿皮币:白鹿皮币是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
汉武帝之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作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因其作价太高,不久即废止。
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7、布币: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是中国古代货币,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8、三官钱:叫“上林三官钱”,是汉代五铢钱中的一类。
汉武帝时发行的通行全国的货币。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改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故亦称“上林三官钱”。
9、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
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10、汉兴钱: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
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
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1、会昌开元钱: 唐武宗会昌毁佛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
与唐代其他钱币在外形上有差异,即钱背上铸有地名。
12、罗汉钱: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
与普通康熙通宝的区别在于,罗汉钱的“通“字的走之旁是单点,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大多是双点;罗汉钱的”熙“字左上没有一竖,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写为”熈“,这一点是鉴别罗汉钱的关键。
13、牌坊银锭: 云南省在光绪初年至民国初年铸造的银锭。
这种银锭采用方槽铸坯,两侧趁热压扁,再打上钢印,印上在当地有一定信誉的字号名称或银匠姓名,还要在银键左右柱面打上同业公会、公估或官公估的鉴定印,以保证成色。
这种银锭因其外形像牌坊,故名牌坊银锭,也有人认为像马鞍,又称马鞍银锭。
14、铜元: 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
俗称铜板。
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铜元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
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
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15.母范: 母范又叫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
早期钱范的钱模直接刻划在石、铜质的范材上,也有用陶质刻划的。
16.沈郎钱: 沈郎钱”指的是东晋大将军王敦手下的一名参军沈充所铸的钱币。
《晋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
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光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钱文“五朱”二字横读,有外形。
面有外郭。
钱径1.9厘米,重约1.15克。
17.女钱: “女钱”,又叫“公式女钱”。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铸行,为无外廓而仅有内廓之“五铢”小钱,径2厘米、重1.5克左右。
因属官铸,是谓“公式”;因其轻小薄弱,故称“女钱”。
18.短陌:短陌,是“足陌”的对称,以不足实数一百而当百钱使用的一种制度。
19.长生库:南朝时,寺院典当业开始出现。
寺院所成立的这种典当借贷机构,又被称为“长生库”。
20.飞钱: 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21.和田马钱:主要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且背面大多打印有一马形图案而得名。
公元1-3世纪的于阗(今和田)地区发行的一种钱币。
这种钱币是东西文化的合壁,吸收了东西方两大钱币体系的特点,用汉文和佉(qu)卢文双体文字。
和田马钱的外形呈圆形,无孔,正面的中心是一匹马或一峰骆驼的图像,马或骆驼的周边是一圈佉卢文字母,是一种颂词,背面是汉文篆字“重廿四铢铜钱”、“六铢钱”等,表示钱币的重量和面值。
22.龟兹五铢: 龟兹五铢又称“汉龟二体钱”,约从东汉晚期至随唐之交(3-7世纪)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地在今新疆以库车为中心的一片绿洲地带。
龟兹五铢铜质红赤,制作较粗,大多数面书汉文篆体“五铢”钱背为龟兹文23.汉粟二体钱:所谓“汉粟二体钱”又称粟特青铜钱,是昭武九姓各国仿照开元通宝钱币,采用中原地区浇铸技术制造的圆形方孔钱。
一种正面铸“开元通宝”汉字,背面为粟特文;另一种是两面均为粟特文;还有一种是一面是粟特文,一面是图徽或汉字。
24.高昌吉利钱: 唐朝贞观年间西部(今新疆地区)高昌国当时铸行的一种流通货币,有大样、中样、小样等多种版别,从钱质上看,可分红铜与青铜两种,钱体厚重,制作精美,钱文为隶书,方正见长,旋读,素背,附图实物为中样钱,足可看出高昌国高超的铸钱水平,也是汉文化在西域的充分展现,钱径为26毫米穿径,7毫米,厚2.5毫米,重7.5克,具有浓郁的魏晋钱币之气韵。
此钱曾于1928年在吐鲁番出土一枚,现存世量不足三枚,可见其珍稀之程.25.日月光金钱: 据考证为唐回鹘钱币,与信仰摩尼教有关,大约产生于回鹘保义可汗在位时期(808-821年),,青铜质,钱径2.65cm 左右,正面镌汉文"日月光金"四字,楷书,右旋读;背面镌少数民族古文字还有待释读。
26.和同开珎:。
“和同开珎”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即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
元明天皇是天智天皇的第四个女儿、文武天皇的生母。
公元707年,文武天皇去世,其生母登基,称“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八年,却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简答题1、简述最初的货币从哪些物品中产生并举例说明?ﻩ答:最初的货币主要集中在两类物品中:一种是最重要的交换品,珠玉龟贝之类。
一种是生产生活必需品,如布帛、牲畜、盐。
2、为什么说贝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答:①有文献记载。
2.中国汉字中凡是与钱财有关的,往往包含“贝”。
③有考古资料作证明。
夏商周三代墓葬中都发掘出大量海贝和仿贝。
④云南直至清代以前仍使用贝币,提供了现实佐证。
三、论述题1、结合史实论述中国货币材质发展的主要趋势?答:中国古代货币材质的演变呈现出以实物货币开始,发展到金属铸币,再发展到纸币,最后向着电子货币发展的趋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货币发展的这四个阶段和趋势不是直线演进,而是曲折前行的。
在货币发展的进程中,有人也把实物货币和金属铸币阶段看做商品货币阶段,纸币和电子货币作为信用货币阶段。
2、结合史实论述为什么中国古代金银没有成为长期流通的主要货币?答:1.中国传统政策是重农轻商,商业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大规模的商人,小农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对金银的需求。
2.我国是最早使用铜材的国家之一,且铜矿相对金、银矿来说相对较丰富。
3.已有的黄金被大量消耗,不能满足交易所需。
如陪葬、金银器等,佛教传入后,金像、金经等也消耗大量货币。
二、简答题1、列举五种王莽时期出现的主要货币?答:王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有错刀、契刀、大泉五十、货布、货泉等。
2、列举五种年号-通宝钱并说明它发行的朝代、皇帝?答:(1)“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又称“开元钱”。
2)。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开始发行的钱币。
3)。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发行的铜钱。
4)宣德通宝。
明宣宗宣德年间发行的铜钱。
5)弘治通宝。
明孝宗弘治年间铸造的钱币。
3、开元通宝发行的历史意义?答:1、再次肯定钱币的形状为外圆内方,肉好皆有周郭。
钱的大小为直径2.4厘米,重约4.2克,1000文重六斤四两,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铸币标准。
2、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改称通宝、元宝、重宝等等,为后世钱币重量同实际币重分离奠定了基础。
“开元通宝”标志着纪重钱币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700多年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五铢”钱最终告别流通领域。
三、论述题1、结合史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哪四大金属货币体系及其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答:1.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从农耕铲类农具演变而来。
布币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布,空首布——实用性降低,形制缩小,但仍保留有中空的銎。
,平首布——实首布,钱面有地名和货币单位等钱文。
2.北方燕赵和东方齐国的刀币:产生于东方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商业发达地区。
主要流行于齐、燕、赵等国,它是从一种叫做“削”的手工业工具演变出来的。
3.西北秦国行用圜钱:圜钱的形制是由纺轮或玉璧发展而来的。
基本形制是体圆、有孔、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特征4.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爰金”:爰金,通称为郢爰,是中国最早的金铸币,又叫印子金。
二、简答题:1、什么是钱荒,它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钱荒,又称“钱乏”,指的是市场上流通的铜钱紧缺,无法满足所需的情况,唐宋时尤为明显。
原因: 1、两税和免役征钱2、铜钱外流3、销钱为器4、铜钱窖藏.最根本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钱币流通出现了结构性匮乏现象。
3、请列举五种中国古代与货币流通、汇兑等相关的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答:贷款: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已经有了专门的“称贷之家”。
2. 南朝时,寺院典当业开始出现。
寺院所成立的这种典当借贷机构,又被称为“长生库”或“质库”。
抵当:3.宋代官府办的当铺称为抵当库、抵当所。
4.寄附铺:唐宋时期一种代人出售物品并放贷的商行,类似后世之当铺与寄卖商店。
保管:5.柜坊:又名僦柜,唐后期在长安等大都市开设的一种商铺。
它专门代人保管金银钱财和其他贵重物品,并收取保管费作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