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
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
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生。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己。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2高一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所有女子于笄礼后等待出嫁”以偏概全,原文“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故选C项。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D. 第一段中的两个“包袱”分别指:第一个“包袱”指小狗在我家时给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我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5. 第二段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表现手法及好处。
6. 本文要反映的是“文革”的残酷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的命运?
【答案】4. C 5.第二段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的。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高考语文试卷】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鸡西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民俗中,男女青年步入成年的礼仪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
古代汉族青年的成年礼俗,男孩称为冠礼,女孩称为笄礼,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
其核心是束发,在传统礼制下,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他们头发往往扎成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称为“总角”。
但到成年之期,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头发整理起来,男子戴上冠,女子加上笄。
我国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在先秦时已很完备,《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周代冠礼在祖庙中举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带“冠”的同时他还获得自己的“字”,“字”的获得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而是一个开始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活动范围开始由家庭扩大到社会,他必须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由于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行为要求,因此为了与自己家庭生活的身份相区别,他们需要另一套身份标识,这就是“字”。
从此以后,除了自己的至亲外,其他人就不再称他的名而要称“字”了。
《礼记·檀弓篇》:“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疏曰:“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
”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因此冠礼之行远比笄礼为庄重。
冠礼在宗庙举行,将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用筮(一种占卜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俗称“筮日”。
筮日之后,主人要亲自登门告诉亲友,邀请他们参加冠礼,俗称“戒宾”。
冠礼的前三天,用占卜的方法在所邀请的客人中用筮决定请哪一位来宾为青年加冠,这是冠礼上的正宾,俗称“筮宾”。
冠礼的头天傍晚,冠礼的主持人“宾者”在庙门外宣布第二天冠礼的时间,并把日期通知宾家,俗称“告期”。
到行礼那一天,早晨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将加冠的青年立于房中,其父请宾进门,入庙就位,然后将加冠的青年带出房就位。
五年(2018-2022)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1 单选 语言表达(解析版)

五年真题分类汇编单选语言表达【2022年】一、选择题1.(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使用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镌刻”的“镌”应读“juān”;B.“大形”的“形”应改为“型”;D.“捉谜藏”的“谜”应改为“迷”。
故选C。
2.(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杭州亚运吉祥物裸眼3D宣传片,生动展示了足球、帆船、电竞三个运动场景,是实现亚运吉祥物的“破屏出圈”,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的重要技术。
B.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C.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D.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进行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我们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切不可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 )②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的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敏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 )③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④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⑤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 )⑥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我们总算安然无恙地被放在了一个小河边。
( )⑦他听到儿子出车祸的消息后,顿时心猿意马,如坐针毡。
( )二、语言文字运用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剐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2021年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
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
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
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
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
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材料二材料三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
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
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
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配套K12】河南省新郑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
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
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
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
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
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
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
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
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
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
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
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
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
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
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
苏教版语文高二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传统社会的成年礼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
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
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
在鲁南苏北的大坟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拔牙习俗。
山东大汉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64%,女的占80%。
在四川珙县发现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
拔牙的年龄在14岁左右。
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
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
”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
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
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
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
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
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 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
2024届高考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含解析)

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①,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②,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这就是说,③。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文中使用了“他”和“我”两种不同的人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用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为①______________,我却一直无缘瞻仰与中华文化起源相关的遗址。
距离最近的黄帝元妃嫘祖故里盐亭,也是在今年深秋一个秋风微凉浓雾弥漫的日子,才得以走进。
踏上盐亭的土地时,正逢大雾。
以一个高山村夫的视觉看这浓雾,就是一张巨大无比的神秘薄纱,遮掩着嫘祖故里神秘的山水、神秘的历史、神秘的人和神秘的故事。
也不是严严实实的遮掩,却是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像是故意掀开一个神秘的角落,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便在目力所及处②______________地感受嫘乡的多姿、嫘祖的神韵。
我想像数千年前,作为美丽少女的她带领着村姑罗敷们,挎着竹篮,行走于桑田间,采摘着桑叶。
你们一路歌声,一路欢语,逗得鸟雀③______________,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你们一路手舞,一路轻蹈,惹得蝴蝶翩翩起舞,欣欣然翻飞追随。
第04单元 测试题-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提升版)(2) 含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代际升级,主要体现在通讯速度、传输速率的提升,而通讯速度、传输速率也是制定通讯标准时最主要的参考评价标准。
高代际往往伴随着高速率、大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5G时代的到来,则主要是这些具体技术指标的实现。
业内把2019年称为全球5G元年,同样中国的5G发展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随着5G技术的成熟,许多新兴的行业,如智能安防、无人驾驶、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都将得到极大发展。
5G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将引领更多的新兴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诸多创新将主要依赖5G通讯技术。
随着5G标准和频谱生态环境的统一发展,各国加快了5G的商业化进程,在5G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竞相卡位,竞争激烈。
中国5G发展已进入全球5G研发第一营,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在为5G提供关键的中频频谱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华为联手安立公司在业内率先完成5G射频一致性测试;由于无线基础设施的显著优势,中国的无线运营商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百次大规模5G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多款异厂家5G手机互通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5G独立组网核心网第一阶段内场测试,华为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完成首个基于5G终端芯片巴龙5000的业务应用验证。
(摘编自李丹《5G的发展现状分析》)材料二:2019和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台各项预测数据(出货量以百万计)(IDC公司全球移动电话跟踪2019年2月20日)材料三:随着时代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能使生活更具品位,实现“诗意化栖居”。
通过万物互联,智能设计已经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特别是智能家居设计,不单单通过网络等科技将家庭产品连接,实现各种功能的良好交互,还注重产品之间、产品与环境之间视觉审美上的和谐统一,进而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产品功能与形态完美契合。
单品优化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发展方向。
单品优化即通过技术升级与大数据反馈,优化单品功能;同时顺应时代审美,优化单品形态。
“成人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练:(21)表达得体2Word版含解析

表达得体21、下边是某中学写给家长的“成人礼”邀请函底稿,其在格式、内容、得体等方面共有五处问题,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各位家长:“昨日垂髫 ,今朝成冠 ,君子淑女 ,美哉青年。
文质彬彬 ,意正容端 ,胸襟家国 ,立地顶天。
”在这美好的节气里 ,我校将于 2019 年 1 月 20 日清晨 9 点盛大举行 2019 届高三年级成人礼 , 特邀各位家父家母一同目睹孩子一世中重要而美好的时辰。
18 岁 ,意味着长大 ,意味着感恩 ,意味着责任。
成人礼是满18 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重要仪式。
在这个重要的成人仪式上,孩子需要您的参加,孩子需要您的目睹。
迈过成人门,感谢父亲母亲恩 ,孩子们将惠赠您一份精巧礼品。
我们再次诚心邀请您务必拨冗列席 !2019年 1月 10 日XXX 中学2、下边是某校一在校学生写给母校百年庆典的文章的片段,此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改正。
金秋十月 ,惊闻母校百年庆典,我夜不可眠 ! 饮水思源 ,永难忘却 !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这几年 ,全部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舞和帮助 ! 今年 ,是您百年寿辰 ! 弦歌百年今又始 ,桃李不言满庭芳。
祝福您 ,我的母校 !祝福各位恩师扬名杏林 ! 祝福莘莘学子学业有成 !3、下边是某杂志社一则特别申明的片段,此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敝刊因故未能实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写部,以便奉寄样刊。
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作者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 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 ,请随意办理。
4、下边是某校国学社社长李明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处所的一则申请书的草稿片段,此中有五处表达不妥 ,请找出并作改正。
我是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 ,打算于本周五 19:00 组织一次国学讲座 ,此刻向总务处提出借用礼堂和有关设施的申请 ,恳请贵处予以落实。
你们的大力互助 ,将会让本次活动更为顺利 ,对此自己不甚感谢。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精测(9)(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精测(9)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特点。
一个是脾气好。
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
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
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
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
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
另一个特点是:内秀。
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
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
但这只是相对固定。
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
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
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
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
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
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
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
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
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
来。
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
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
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
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
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
心想:这是谁1.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文中加粗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高三丈,镇上人乱烘烘地都说强盗厉害。
B.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
C.他的心跳得厉害。
D.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搞成这样,你也未免太厉害了吧!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框的句子如改成:“他能摆弄任何他见过的乐器。
”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时候在老家,每到夏天炎热的夜晚,一家人总喜欢拿出凉席铺在二层的平台上,躺一排看着夜空中闪耀的星光。
《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资料一:孔子以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久困顿却不忘一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堪称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持续到明朝。
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行大纲》,倡议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起誓的成人仪式。
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行大纲》,倡议展开成人仪式活动,指引公民提高道德涵养。
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领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一样的形式确定了地方“成人节”。
2018 年全国“两会”时期,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以增强学生公民心识教育和国家观点教育,把仪式所独有的隆重感转变为感人和鼓舞,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例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资料二: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贺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眠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事后,年青的主角神态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倾听父亲叙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累积的这些财产,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秀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一样的角度论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青的主角也发布了“成人誓词”。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只给他买了来回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时期,几乎每日都在不一样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资料三:(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状况检查》)资料四:201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有关市里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阅读理解及答案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阅读理解及答案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发现阅读试题的命制思想越来越成熟,考查的能力项目越来越容易检验出真正的阅读能力。
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欣赏文章中优美的书面语言,还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
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这篇《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阅读答案①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
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③“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⑤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
”好多同学笑起来。
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⑥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⑦“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
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⑧“去买一个啊。
”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⑨“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
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
”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⑩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
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糙。
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却依然挺拔。
(11)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12)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2021年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2年增幅达58%。
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去?这个曾经令无数人千愁百转的两难选择,如今有了坚决笃定的最优选项。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
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
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
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持续提升。
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
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及出国人数比重情况分析》)材料三: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2020年江门市中港英文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江门市中港英文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
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
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
同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中医药、武术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
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总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材料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
【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事实证明,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引领着全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例外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严格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大凡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过后,年青的主角神情严俊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劳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例外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青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例外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
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意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美满;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优美;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严肃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
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舍弃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英勇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明提升。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18.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例外的特点?请结合材料扼要概括。
【答案】
16.D
17.A
18.①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
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