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教科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是高中物理必修 2 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
它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特例,是学生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同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和和谐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等知识,为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初步结论。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学法(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物体自由落体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出机械能守恒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内容。
难点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先找一名学生配合完成小实验:把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偏至这位同学鼻尖处释放,当钢球摆回时,观察该同学反应,并让学生分析会不会碰到鼻子,思考原因。
由此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播放视频:荡秋千、过山车、撑杆跳、瀑布等视频材料,初步深刻感受各种丰富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滚摆、单摆、自由落体等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中物体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重力势能减少,因为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思考:减少的重力势能去哪了?学生: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在逐渐增加,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即物体原来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教师:那如果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时,能量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物体原有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水平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振动的实验。
感受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师举例说明:物体被弹簧弹出去之后,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的速度增加,动能增加。
也就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
学生总结:不仅重力势能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弹性势能也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补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提问: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为例,研究这一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的条件和意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动能公式KE=1/2mv^2,势能公式PE=mgh。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4. 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做功为零。
5. 守恒的意义: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能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如摆钟的上下运动,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如抛体运动、滑块下滑等,引导学生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热能、电能等)之间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重点、难点分析篇一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说明篇二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学目标篇三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篇四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2、科学思维(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科学探究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教学方法: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悠悠球、平抛运动实验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温故知新(屏幕投影)(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4)弹力做功与弹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指导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巡视观察,并给予指导。
师:大家都写的很好,说明以往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为奖励,下面观看精彩视频和表演!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下面几种情况能量是怎么转化的?①视频1:伊辛巴耶娃撑杆跳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这短片怎样?太平淡?那来点刺激的!②视频2:高山滑雪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精彩是精彩了,可毕竟离我们有点远,还是不过瘾,要不来段真人秀?ok,有请自称“悠”灵杀手的小范同学!③真人秀:悠悠球表演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及分类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5. 实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机械能守恒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守恒原理。
2. 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及分类,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运用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5. 安排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验操作技能等。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分类,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能力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通过ppt的事件提出问题迪斯尼乐园的过山车情景,请问:“一辆滑车在下滑过程中,既然没有什么动力,为什么每次总能如此准确的完成一连串有惊无险的动作呢?”知识回顾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决定?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③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总?112mv2?mv12221?mgh2 ③重力所做的功和物体重力势能之间变化的关系为: WG?mgh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功.相反,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教师总结:①同学们要注意动能定理中动能的变化量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关系式中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②引入: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力学范畴,统称为机械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机械能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提高物理解题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2.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机械能指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它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也称位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和内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它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就是从任意时刻到另一任意时刻,系统内各部分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当重力势能增加时,动能就减少;反之当动能增加时,重力势能就减少。
可见,机械能的变化来自重力势能和动能的互相转化,并且是彼此抵消的。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能的计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计算机械能的大小、各种能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等;(2) 物理问题的解答: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各种力学问题,包括摆的周期、弹簧的拉伸、动能等;(3) 上机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教学步骤(1)引入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或者运用它。
因此,在开始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来向学生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个球从较高的平台上自由落下,这时它会具有一定的动能;而当球从地面弹起时,它会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产生动能。
这些情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在完整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之前,首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索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现象。
2. 讲解: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收集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物体自由下落、抛体运动等。
2.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的关系,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布置一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提出疑问和建议。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习题和应用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4. 应用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PPT、实例分析、练习题。
3. 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应用实践(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反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的定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弹力及合外力做功对能量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三种能量都参与转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其次,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夯实基础。
因此,本节课就本章内容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更容易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首先,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进而教师总结过渡,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和学生一、新课引入以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的一段视频来引入,撒贝宁坐在摆球中被拉到距离地面8m高的空中,张腾跃则坐在和摆球完全对称的位置上。
在摆球完成摆动的过程中,两人在8m的高空尝试击掌。
师:小撒坐在大摆球中能否与张腾跃在空中击掌成功,以及为什么,学完本节课,同学们自然可以知晓答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二、新课教学【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板书)演示实验1:如下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进行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师: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动能】(板书)演示实验2: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
拉动弹簧振子,使之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
师: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证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动能】(板书)师: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势能与动能的总和】(板书)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实验装置及原理。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原理。
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应用。
3. 演示实验:展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进行演示实验。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9. 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所需的装置。
2. 教学课件: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2)掌握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3)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机械能的转化;(2)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机械能守恒;(3)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2)加强能量观念,认识能量转化的重要性;(3)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机械能守恒的定义(1)解释机械能的概念;(2)阐述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2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机械能的转化;(2)介绍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守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机械能守恒的概念与判断方法;(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机械能转化;(3)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机械能守恒;(4)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2)运用物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3)借助于物理仿真软件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话题:讨论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2)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与判断方法;(3)运用实例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5)总结与评价。
5.2 时间安排(1)第一课时:介绍机械能守恒的概念与判断方法;(2)第二课时: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第三课时: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对机械能守恒概念的理解;(2)实例分析: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判断方法的掌握;(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恒,当物块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
势பைடு நூலகம்最大,得:
速度为v1时的弹性势能为EP,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代入数据得:
引导学生分析:③式也可以写成
思考: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不守恒),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变式1.如图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m1中并留在其中,m1、m2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则:
由B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 ③
④
联立③④可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mg.
拓展:如果脱离轨道,应该在那个区域脱离?
二、类型二: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类
㈠弹簧类
例.如图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m=4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v0=5m/s的速度挤压弹簧,求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及木块的速度v1=3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在分析过程中渗透解题的各个环节。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是等效的。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比机械能守恒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得: ①
例1.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此时悬线拉力多大?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动能定理) 得:
最低点选线拉力为T,可得:
将速度带入可得: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需要研究机械能?2. 讲解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实验环节: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2. 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能够识别机械能守恒的系统和过程。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条件。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即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复杂情境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动画演示机械能转化、守恒过程)。
•实验器材(如单摆、滚摆、斜面、小球等,用于演示机械能守恒实验)。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条件。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过山车在轨道上运动的视频,提问:“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哪些能量在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的思想,引出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新课教学1.机械能的概念•复习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举例说明不同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组成。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提出•分析实例(如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单摆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变化特点。
•提出疑问: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物理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②预习新课二、教学课题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三、教材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八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学准备: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2.教具准备: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3.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并填写学案四、教学方法探究、讲授、交流讨论、练习五、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导入新课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
器材:细线、小钢球、铁架台实验: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观察该同学的反应,小球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呢?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并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进行新课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机械能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K +EP1)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观看视频资料:荡秋千、翻滚过山车、撑杆跳高、瀑布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这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五、教学方法: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
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式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思考题:
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③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EK2-EK1。
③重力所做的功和物体重力势能之间变化的关系为:
WG=EP1-EP2
3、教师总结:
①同学们要注意动能定理中动能的变化量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关系式中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②引入: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力学范畴,统称为机械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机械能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 K+E P
2、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实例分析:滚摆上卷然后自由释放说明重力势能和动能间的相互转化。
(2)播放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瀑布、撑杆跳、蹦床运动分析起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过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有什么变化呢?
(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老师与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小球会不会碰鼻子?
这个例子有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了。
现在我们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为例,从理论上探究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转化,机械能的总量遵循什么规律?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A 点自由下落,
经过离地面高度为h1的B 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
为h2的C 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B 点时的机械
能和在C 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
量关系。
理论推导过程
物体只有重力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得:
21222
121mv mv W -= (1) 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21mgh mgh W G -= (2) 由(1)(2)两式可得
2121222
121mgh mgh mv mv -=- (3) 移项得:
2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4) 提问:(3)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4)式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此运动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结论: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守恒。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理解:
(1)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表达式
2212222121mgh mv mgh mv +=+
提问:如何理解“只有重力做功”?
例:学生判断以下几种情况机械能是否守恒?
A 竖直上抛运动
B 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C 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物体
D 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物体
提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考:几种运动模型:(课后思考)
竖直上抛运动、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物体、
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单摆
3、运用类比法
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间相互转化,但物体和弹簧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理论推导中的重力做功改成弹簧弹力做功,重力势能改为弹性势能)
书上例题分析解答,强调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们说机械能守恒的关键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四、作业:
五、板书: 第四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内容 P76
(2)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
(3) 表达式:
2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六、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