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定义 标准
气象灾害定义标准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气象要素突变等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危害的灾害事件。
根据国际抗灾课程标准,气象灾害的定义和标准如下:
1. 高温灾害:指气温异常升高导致的长时间高温天气,可能引发中暑、热射病、风险加剧等问题。
2. 低温灾害:指气温异常下降导致的长时间低温天气,可能引发低温冻害、冻伤、冰冻等问题。
3. 暴雨洪涝:指短时间内猛烈降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和城市内涝等问题,可能引发山洪、水灾、泥石流等灾害。
4. 干旱灾害:指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导致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可能引发农田干旱、水源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5. 风灾:包括台风、龙卷风、飓风等气象灾害,可能引发风暴潮、暴雨、强风、沿海侵蚀等问题。
6. 雪灾:包括暴雪、雪崩等气象灾害,可能引发交通受阻、屋顶坍塌、农作物受损等问题。
7. 雾霾: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增加导致的能见度下降和空气污染,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气象灾害定义和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有所差异。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现象引发的灾害事件,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面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措施的科学应用和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提供一些应对气象灾害的实用建议。
一、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1. 及时准确的预警:在气象灾害发生前,要通过各种气象观测手段,提早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准确、直观,为公众带来明确的指导。
2. 协同合作:各级政府、气象部门、抢险救援机构以及社会组织之间应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做到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救援协同,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整体效能。
3.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必须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及时的反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综合施策:应急处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施策。
包括避免灾害风险的源头,减轻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措施。
综合施策能够有效应对气象灾害,并提高整体的抗灾能力。
二、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在气象灾害常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修整河道、设置防护设施等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概率。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 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种气象灾害的预警标准、处置程序、资源调配方案等。
同时,要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迅速应对各类灾害。
3. 信息发布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要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信息,包括灾害的种类、预测路径、防护建议等。
信息发布要准确、清晰,并采用多种传播途径,如电视、广播、短信等,以确保信息覆盖面广。
4. 抢险救援抢险救援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要及时调动资源,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要熟悉救援技巧和装备使用,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执行。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气象灾害预警 标准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气象灾害预警。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在气象条件具备造成灾害的可能性和条件时,通过各种手段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减灾措施,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是指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预警的技术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条件。
1. 气象条件符合灾害发生的基本要求;2.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有明确预测依据;3. 预警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程序。
1. 监测预警,气象部门通过气象观测设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气象条件,判断是否符合灾害发生的基本要求;2. 预测预警,根据监测到的气象条件,进行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方面的预测;3. 决策预警,气象部门根据监测和预测结果,结合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发布气象灾害预警;4. 发布预警,将决策结果转化为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三、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技术要求。
1. 及时性,预警信息应该在灾害发生前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2. 准确性,预警信息应该准确地反映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信息;3. 可信度,公众对预警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信任度,避免发布虚假信息;4. 有效性,预警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注意事项。
1. 预警信息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公众理解;2. 预警信息应该多渠道发布,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以便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3. 预警信息应该及时更新,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发布最新的预警信息;4. 预警信息应该与相关部门的救援和救助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公众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效果评估。
1. 预警信息的发布效果应该得到及时评估,包括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反馈、灾害发生后的损失情况等;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预警发布的技术和程序,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与措施
预警模型优化
01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气象灾害预警模型,提高预
警准确率。
预警信息发布
02
建立多渠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
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
预警响应联动
0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预警响应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应急救援技术发展
无人机救援
05
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
气象监测技术应用
气象卫星监测
利用气象卫星对灾害性天气进行 实时监测,提供大范围、高精度
的气象数据。
地面气象观测
建立和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网络,提 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自动气象站
在灾害易发区、重要设施周边设置 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气温、气压 、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预警系统技术创新
分类
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暴风、雷电、冰 雹、霜冻、寒潮、干旱、雾霾等多种 类型。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 亡,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 ,如龙卷风、暴雨等。
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可能对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导致财产损失 。
环境破坏
气象灾害可能对生态环境 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如洪 涝灾害可能导致河流改道 、土地侵蚀等。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与 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 录
• 气象灾害概述 • 应急响应措施 • 灾害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
01
气象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异常变化,如 暴雨、暴风、雷电、冰雹等,对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的现 象。
气象灾害等级
气象灾害等级1. 引言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要素引发,并对人类、家畜、植物和人类建设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很多气象灾害都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破坏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气象灾害,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气象灾害等级,以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援措施。
2. 气象灾害等级分类2.1 风暴等级风暴等级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中的飓风、台风、龙卷风等强风天气。
根据风速和破坏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强风:指风速达到6级或以上,并能够造成损害;•热带风暴:指风速达到8级或以上,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威胁;•强热带风暴:指风速达到10级或以上,会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台风/飓风:指风速达到12级或以上,可能引发灾难性影响。
2.2 降雨等级降雨等级主要是对降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洪涝、山洪等灾害进行评估和预警。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小雨:指小时雨强小于2.5毫米,对大部分地区的影响较小;•中雨:指小时雨强在2.5毫米至1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局部地区的洪涝;•大雨:指小时雨强在10毫米至5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洪涝和山洪;•暴雨:指小时雨强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可能造成严重的洪涝和山洪;•大暴雨:指小时雨强在100毫米至250毫米之间,可能引发特大洪涝和山洪;•特大暴雨:指小时雨强超过250毫米,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灾和人员伤亡。
2.3 高温等级高温等级主要是针对极端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警示。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对特定人群可能产生不适;•高温预警:指日最高气温在37℃至39℃之间,需要注意防暑;•高温警报:指日最高气温在39℃至41℃之间,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高温灾害:指日最高气温超过41℃,可能对人员和农作物造成灾害性损失。
2.4 寒潮等级寒潮等级主要针对极端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警示。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前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低温、雷电、冰雹、大风等异常天气现象,给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由_____担任总指挥,_____担任副总指挥。
成员包括气象、民政、水利、交通、农业、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组织调配应急救援物资和力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置指令。
(二)各部门职责1、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气象服务工作。
2、民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和资金;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3、水利局负责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的巡查和抢险工作;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做好洪涝灾害的防御和处置工作。
4、交通局负责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的疏导和抢险工作;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做好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工作。
5、农业局负责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的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6、电力局负责组织开展电力设施的巡查和抢险工作;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
7、通信局负责组织开展通信设施的巡查和抢险工作;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及时抢修受损的通信设施。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一)预防措施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2、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1. 暴雨洪涝灾害:指由于暴雨导致的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城市内涝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有时可达到十级以上。
台风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强风暴潮、大雨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3. 霜冻冰雹灾害:霜冻是指低温天气下地面或植物表面结露而形成的一层薄冰;冰雹则是指空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
这两种现象都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4.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5.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台风等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水暴涨现象,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如下:1. 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洪涝、台风等灾害。
2. 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对房屋、交通设施、农作物等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破坏: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发展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的精度。
五、结论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应对能力提升和科技手段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气象灾害知识介绍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
1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 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2 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 特殊行业外)
台风如何预防
3
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 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 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4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 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 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 大风扰动,引起海 岸水面异常升高,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 象
危害地区
台风的危害
•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
• 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 灾最为严重
台风的危害
-01-
•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 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 4月和 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冬半年 高纬度 地区
寒潮的形成
接收到太阳光热很少
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力强
气温 很低
干冷空气 堆积,形 成密度较 大的冷气 团
强冷空气从 高纬向低纬
移动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 阴山、秦岭和南岭等, 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 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 对温暖,灾害减弱
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 广、灾情最重。
-02-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 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 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 缺水的一种现象。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
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
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三、预警与监测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发布。
2.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及时收集、分析气象灾害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依据。
四、应急响应1. 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2.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1)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道路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保障。
3. 一般情况下的应急响应:(1)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2)组织力量开展灾后重建。
(3)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保障1. 保障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应急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六、信息发布与宣传1.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加强媒体宣传,普及气象灾害知识。
3. 发布灾情信息,让公众了解灾害情况。
七、总结与评估1. 应急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省、市法律法规为准。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1. 定义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或威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雷电等。
2. 重要性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生命安全气象灾害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力、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甚至死亡;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触电等事故。
2.2 经济损失气象灾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例如,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和农业损失;暴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破坏基础设施、房屋和交通工具,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2.3 社会稳定气象灾害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灾害可能导致人员紧急转移、社会恐慌等后果,给政府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灾害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社会不稳定。
3. 应用气象灾害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3.1 预警与防护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台风路径、暴雨强度等信息,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避难、撤离或加固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灾害管理与救援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管理和救援方案。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特点,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提前准备好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组织救援,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3 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的概念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时空分布等特征,可以揭示气候系统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影响,并制定适应性措施,减轻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概念
气象灾害概念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条件异常引发的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雪灾、雾霾等,这些灾害都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台风是一种由海洋热量和水汽驱动的强风旋涡,通常伴随着暴雨、洪涝、海浪、风暴潮等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雨是指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降水,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
洪涝是由于降水过多、径流集中、排水不畅等原因引发的涝灾和洪水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对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
干旱是指气象条件异常导致土地表层水分严重缺乏,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偏少,造成农作物歉收、水资源紧缺等问题。
雪灾是由于大雪天气导致人员交通、供电、通讯等方面的严重障碍,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危险。
雾霾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过多,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有害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应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1 -。
气象灾害_精品文档
气象灾害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气象要素和气象过程的异常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
它们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
气象灾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象灾害的各种类型、造成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雪灾、冻灾、热浪、寒潮、霜冻等。
这些灾害的类型各异,但都源于气象要素异常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台风是一种强风灾害,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形成。
它以巨大的风力和降水量为特点,给沿海地区带来洪涝、风暴潮等严重影响。
暴雨洪涝则是指降雨量超过地面排水系统处理能力,导致水涝、山洪、内涝等灾害。
干旱则与降水异常不足有关,给农田、水源和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
雪灾和冻灾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降雪和低温给农田、交通运输和生活带来困难。
热浪和寒潮则是与温度异常变化有关,给人类健康、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带来威胁。
霜冻则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造成气象灾害的原因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首先,气候变化是引发气象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导致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如降雨量、温度和风力的变化,从而引发各种灾害。
其次,人类活动对气象灾害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人类活动,都对气象要素和气候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影响及应对措施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象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洪涝、台风和其他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和财产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洪灾和干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灾害的限制。
针对气象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定义 标准
气象灾害定义标准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冰雹、龙卷风、雪灾、台风、干旱、沙尘暴等。
气象灾害的标准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来确定的,例如:
1. 暴雨和洪水:标准通常是根据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降雨量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50毫米或以上)且
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4小时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暴雨
和洪水。
2. 冰雹:冰雹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冰雹颗粒的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冰雹颗粒的直径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0.5厘米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冰雹灾害。
3. 龙卷风:龙卷风的标准通常是根据风力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风力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2级或以上)且持
续时间较长(通常为15分钟或以上),就可以被视为龙卷风。
4. 台风:台风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最大风速和路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最大风速达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7级或以上)且路
径接近或直接影响到陆地地区,就可以被视为台风。
5. 干旱:干旱的标准通常是根据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降雨量较少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一个季节或以上),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就可以被视为干旱。
6. 沙尘暴:沙尘暴的标准通常是根据能见度和沙尘浓度来判断。
一般来说,当能见度降低到一定数值(通常为1000米或以下)且沙尘浓度较高(通常为200微克/立方米或以上),就可以
被视为沙尘暴。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暴雨和洪水: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降雨的现象,其降水量超过了当地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所能容纳的范围。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周围地区的淹水现象。
暴雨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和高山地区。
暴雨和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灾害性的泥石流和滑坡。
2.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候现象。
干旱通常发生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发生在农业地区。
干旱导致土地干燥和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干旱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与风速关联。
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地区,例如太平洋的台风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路径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对受影响地区的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的空气漩涡,其形成于强对流天气中的云下。
龙卷风通常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碰撞的地方形成。
龙卷风带来强劲的风速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摧毁房屋、砍倒树木以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龙卷风多发生在美洲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区,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有发生。
5. 冰雹: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形成的降雨过程,其中的水滴经过上升运动和凝结过程后变成冰粒。
冰雹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下落到地面。
冰雹通常在雷暴活动时出现,它们的大小可以从豆大小到橙子大小不等。
冰雹可以破坏农作物、破坏房屋和车辆,对农业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以上是对气象灾害地理知识点的概括。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灾害常识
气象灾害常识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
当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果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危害。
(一)龙卷风1. 什么是龙卷风龙卷风是从对流积雨云延伸到地面的小规模强烈气旋。
它的上端连着一片积雨云,下端悬浮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 龙卷风的特点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龙卷风的攻击范围很小,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几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 遇到龙卷风怎么办1在家时,一定要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墙,躲在龙卷风对面的墙壁或小房间里,用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的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并趴在低洼地上,但要远离树木和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当汽车在龙卷风中外出时,不要开车或躲在车里。
因为汽车对龙卷风的防御能力很小,所以应该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区躲避。
(二)雷电1. 雷电是怎么回事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1. 气象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暴风雨、雷暴、龙卷风、台风、暴雪、干旱和洪水。
这些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可能发生,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2. 暴风雨暴风雨是一种强风和降水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降水和极大的风力。
暴风雨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暴风雨还可能造成树木倒伏、电线断裂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3. 雷暴雷暴是一种伴随有雷雨和强风的天气现象,常伴有强降水和冰雹。
雷暴天气可能引发洪水、闪电、风暴潮和暴风雨。
雷暴天气还可能造成建筑物受损、树木倒伏和电线断裂等问题。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风旋涡,通常伴随有激烈的降水和雷雨天气。
龙卷风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对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灾难性影响。
龙卷风还可能引发飞脱物、水库泄洪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5.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系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飓风。
台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造成广泛的破坏,包括房屋、农田、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
台风还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
6. 暴雪暴雪是一种强风和大雪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发生。
暴雪可能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和生活救援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影响。
7. 干旱干旱是由于长期缺乏降水而导致土壤和植被严重干旱的天气现象。
干旱可能对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8. 洪水洪水是由于大雨和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位上升的天气现象。
洪水可能引发河岸决口、农田淹没和城市积水等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9. 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对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和破坏。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0.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需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6.1气象灾害课件(共48张PPT)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干旱
湿润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读图思考:
1.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 区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2.为什么干旱的西北地区旱灾发生 的次数不多?
破坏交通、 通信设施等
危害近海养殖
台风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①狂风能够吹倒 房屋,拔起大树, 破坏交通、通信 设施等。
②暴雨会引发洪水、 滑坡、泥石流等灾 害,并危及近海养 殖。
③风暴潮侵蚀海岸、 破坏海堤,造成海 水倒灌。
台风的危害
我国受台风灾害 影响严重
结论: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的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等级较高。
洪涝灾害的危害:
①淹没农田,农作物减产;
②淹没聚落,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③破坏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 施,交通通讯受阻;
④引发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生态 问题;
⑤诱发疫情等,造成人员伤亡,威 胁人类身体健康;
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 济发展。
郑州暴雨
2021.7.17
一.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
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一般什么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呢?
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 从气候上看,洪涝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上看,沿海、沿江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气象灾害,它有什么特点?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气象灾害的特点是: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细分;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我国从 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例如, 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1972年4月1522 日,从辽宁到广东共有16个省、自治区的350多县、市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害天气。
③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①灾情重。
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2. 气象灾害是怎样监测的?监测气象灾害目前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网及气象卫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信息迅速传递到气象中心,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而实现的。
气象观测网中的各个气象站,观测的项目和时间都是统一的,一般每隔6一8小时观测一次,将观测得到的各种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编报,发往指定的气象通报台,再通过各地中心气象台到国家气象中心集中起来。
然后由中心再把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各地气象台站和用户。
他们按照统一的格式把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填在专用的地图上或进行专门的处理,气象人员根据多种时刻的气象囱和实况分析,就能清楚地了解各种天气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发展的演变情况,同时,为判断气象灾害出现的区域、强度、影响的时间、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等提供了依据:天气雷达网则根据需要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跟踪观测,能够及时监测暴雨等天气的演变和移动情况。
气象卫星则是从宇宙空间,用遥感的方式监测气象灾害,将遥感到的信息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由接收站将信息转换为人们所直观的卫星云图或其他资料,气象人员对这些资料或云图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及时了解大范围的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实际应用时,人们常将三种不同方式监测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
3. 目前我国有多少个气象台站,任务是什么?我国气象系统目前有各类气象台站2610余个,其中气象站约2300个,气象台310个,遍及全国各县、市。
另外,军事、民航、农垦、林业、盐业等部门还各自拥有相当数量的气象台站,各类气象台站的共同任务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气象站是气象业务的基层单位,其任务主要是进行气象观测、整理、积累各种气象资料。
在我国,根据当地需要和条件的可能,还要开展本地补充天气预报。
气象台是进行天气预报业务的专业机构,其任务是分析、研究气象资料,发布天气预报和警报,对气象站进行技术指导。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都设有气象台,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气象台的等级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而定。
此外,还有为各类专业服务的气象台,如海洋气象台、盐业气象台、航空气象台等。
4. 天气雷达是怎样监测暴雨天气的?雷达又名无线电定位,是利用电磁波能被目标物反射的现象来探测目标物的方向和距离的。
天气雷达是根据雨滴、云滴、冰晶、雪花等对电磁波的散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气象探测工具。
它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定位器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有的还配备了数据处理和远随离传输系统。
雷达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一面在大气中传播,一面又不断的被大气本身和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所散射、吸收,以致逐渐减弱。
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中遇到水滴时,在水滴内部就感生出偶极子振荡,入射的电磁波能量,一部分被水滴吸收,转化成其他能量形式;另一部分则被散射,被水滴散射的电磁波只有其中一部分能按照入射波的方向返回到雷达天线,这上部分散射就叫做后向散射,又称反射。
反射回来的信号,被天线接收后,经过放大和检波由显示器显示出来,即称为回波。
大气中含水汽量越多,水滴越大,回波越强,从而就能知道暴雨中心所在的位置。
通过连续跟踪探测、体积扫描,通过数据处理就可知道暴雨的移动路径和速度、范围、降水强度以及发展趋势等多种信息,从而为防洪抗灾提供大量的、科学性的决策依据。
5. 气象卫星是怎样监测气象灾害的?气象卫星是用遥感技术,从宇宙空间探测天气变化和灾情的。
由于气象卫星上装有可见光和红外及微波辐射仪器,所以可以接收地表和云层等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及地球大气和地表发射的红外和微波辐射,并且不断向地面发送所探测的资料,然后通过地面接收站的接收,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得出各种图像和数据。
目前气象卫星有静止和极轨两种。
静止气象卫星,是由于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正好与地球自转相同,均为24小时,所以从地球上看卫星是静止的。
这种卫星的优点是,①站得高,看得远。
由于卫星静止在3.6 万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可观测到地球四分之一的面积;②能观测到云的分布,以及地面、海面、云顶等的温度分布。
由于它一般每隔3小时转播一张云图,可从云图的连续变化了解热带气旋、锋面和暴雨云团等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
还可以从每隔30分钟云的变化资料推测出空中风的分布情况。
③可以了解云的高度、地面积雪、海水的分布等;④它又是一个气象情报的收集、转发站。
极轨气象卫星,又称太阳同步卫星。
即卫星在轨道上,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通过赤道的时刻(地方太阳时)总是保持一定的。
其高度约1千公里左右,绕地球一周约1侧分钟左右。
目前美国的泰罗斯(TIROS一N)系列是以两颗星为一组,各地每日可得到4次观测资料。
它具有多种探测仪器,不仅能完成静止卫星所探测的气象资料,还可以探测农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洪涝、干旱及森林火灾,甚至地震前的一些宏观现象等。
同时可观测到高纬度地区的气象情况,弥补静止卫星的不足。
还可以测得从地面到10百帕的气压和水汽分布以及云层内气温的垂直分布等。
6. 什么是专业气象服务?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服务有公益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两个部分。
公益气象服务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通用性的气象情报和预报、如日常电台的气象广播、电话询问等。
专业气象服务是指除公益气象服务之外的,根据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提高工效,减少消耗和损失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近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气象部门在加强公益气象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
目前,专业气象服务已涉及农业:林业、工矿、城建、能源、交通、水利、环保、保险、旅游、储运、文化、体育等多种行业。
许多气象台站的科技人员深入实地,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科研活动,逐步掌握了许多生产环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避免不利天气条件,、在提高生产梦茸、。
减免损失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例如:河北省兴隆县啤酒厂1988年要完成8000吨啤酒的生产任务,要完成这个指标,必须打:破冬季不生产的惯例,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
因冬季生产若竭持续低温或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5℃时,发酵罐就要冻坏报废。
在他们举棋不定的情况下,兴隆县气象站预报1987 年冬季是个暖冬, 1988年1月上旬到2月下旬不会出现低于零下25℃的低温天气。
啤酒厂根据预报马上投料生产,桔果预报与实况一致,冬季共生产啤酒800吨,获利9.6万元。
又如,天津纺织进出口公司1988年8月26日上午有90余件棉细纺布正在装车待发,下午收到市气象台广播有大暴雨的预报,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加班垛盖,刚刚将这些棉布码好盖后,就降起了大暴雨,为国家减少了18万元的经济损失。
7. 什么叫天气系统?它是怎样分类的?围绕地球的大气像滔滔的江水一样不停的流动着,由于地表物理特性的差异和地形等的影响,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波动,波峰区为高压区,波谷区为低压区。
在高压区空气由中心向外流动,低压区则相反,空气由外向中心流动。
当流动的空气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在北半球逐渐向右偏移,直到与等压线平行时为止。
所以,在北半球高气压区的风向是顺财针的,而低气压区是逆时针的。
另外,它们的垂直空间结构也不相同,一般高压区垂直方向的气流是下沉的,低压区是上升的。
因此产生的天气也不相同。
为了区分大气的各种运动状况,气象上把它们分为高压、低压等系统。
就是说,天气系统是指大气运动状况和天气特点等相对独立的系统。
它们是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天气系统大都呈涡旋状或波状的形式运动的,如台风、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等。
为使人们对天气系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区分,气象上常从天气系统的物理特性、空间和时间尺度、所产生的地区等方面进行分类。
从天气系统的物理特性进行分类,有冷性气旋、"冷性反气旋(冷高压)、暖性气旋、暖性反气旋(暖高压)。
冷性切变线、暖性切变线、冷锋、暖锋和静止锋等;以气候带划分的有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温带气旋等;以发生地区进行分类的有极地高压、极地气旋、蒙古气旋、东北低压、东北冷涡、黄河气旋、东海气旋、江淮气旋、西南低涡、高原低涡、青藏高压、西北太平洋台风、南海台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赤道反气旋等。
由于以发生地的划分法给予人们比较具体、明确的概念,所以用的较多。
8. 如何区分长、中、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就天气预报时间的长短而言,气象上把它们划分为短时、短期、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四种,其各自的预报方法和预报对象也有所不同。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的旱涝、冷暖、雨量、气温等天气趋势的展望,形式上有月、季、汛期和年度预报等多种。
一年以上的长期预报,常称作为超长期预报或气候展望。
对未来410天内的天气预报叫做中期天气预报,一般有45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周报及以天气过程为主的旬报等,内容主要针对降水、气温和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的变化。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即72小时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其预报内容是通常在气象广播中播发的风、降水天气和气温等。
短时天气预报是指未来12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主要是对已作出的短期天气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对大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尺度较小的天气预报效果较好,也有人将时效3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称为即时预报、超短时预报等。
9. 什么是副热带气压,对我国的天气气侯有什么影响?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