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德育效能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日益增加,但却忽略了对精神的追求,而感恩精神则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向善的重要途径。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结合小学德育的实际情况,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感恩教育强调的是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心怀感激之情,同时也注重对自然、生活的感恩之心。

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追求。

感恩之心让人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能够使人更加乐观、积极。

感恩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感恩是心灵的美德,能够使学生更加乐观、自信,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懂得感恩、感激,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师长,珍惜老师的教诲,尊重父母,关爱家庭,从而促进学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1.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组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的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课、感恩教育周、感恩助人行动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感恩的内涵和重要性,通过讲故事、体验活动、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恩家庭、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营造感恩氛围。

2.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感恩之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感恩之情。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体验公益助人的快乐,让学生建立对他人的感激之心。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导言一、感恩教育的概念解析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教育活动。

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教育方式。

感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懂得珍惜、感恩、回报,这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感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育学生具备感恩的心,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不断努力,回馈社会。

感恩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正向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德育的特点1. 新鲜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他们对于外界事物都抱有一种好奇心和向往心。

全新的德育方式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有助于提高德育效果。

2. 可塑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他们辨别是非、学会感恩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中。

及时进行感恩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可持续性:感恩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品格养成。

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培养出懂得感恩、乐于付出的小学生。

1.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班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现有的资源。

教师可以在班会中向学生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通过小品、歌曲、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鼓励他们认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让感恩之情在心中生根发芽。

学校可以结合感恩教育主题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开展感恩周活动、感恩父母节、感恩师恩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参与,使感恩教育不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和品质。

3.课堂教育引导德育教育还需要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通过课堂教育引导,老师可以在各类课程中注入感恩教育元素,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感恩知识,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引言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孩子感恩心态和品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而感恩教育正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感,更能够促进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德育中,成为了教育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案。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感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使人心存感恩、感恩报恩。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这种社会风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感,很有必要。

只有让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他们心怀感恩、感恩回报,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提高孩子的情感修养。

2.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它能够使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和谐、友善,更加善良。

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

当孩子懂得感恩时,往往会更加善良、更愿意付出,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是非常有益的。

3.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使人们心态平和、心情愉悦。

当孩子内心充满感恩,就会拥有积极的心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感恩能够使人们更加乐观、坚韧,有助于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加从容。

感恩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德育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可行性1.小学生的感恩心态尚未形成小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感恩心态尚未形成,因此有必要在小学德育中融入感恩教育。

2.小学的教育内容适合融入感恩教育小学的德育教育中,通常会涉及到孝道、友爱、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而这些内容与感恩教育相互关联,故小学的教育内容适合融入感恩教育。

3.小学生对于感恩教育有着积极的反应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于感恩教育有着积极的反应。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一、引言感恩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备受重视的一个课题,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关注他人的付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感恩教育能够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同时提出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1.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感恩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受的恩惠和付出,并学会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心存感激之情。

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庭的示范,学生能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在行为和言语中表现出感恩的态度。

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恩心态能够使他们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培养出善良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感恩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当学生懂得感恩,并由此产生的奉献之心,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这些品质会伴随孩子们一生,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感恩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当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生活,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们的心态会相对健康,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能更加从容,因为他们知道,尽管生活中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自己所拥有的,已经足够让他们感恩。

4. 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感恩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成就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更容易失去感恩之心。

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感恩教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使我们认识到幸福其实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满足和关爱。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探究1. 设立感恩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或者专题班会活动来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却可能变得贫乏起来。

面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焦虑、匮乏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人们更加需要一种感恩的精神来照亮他们的心灵。

感恩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只有拥有感恩之心,人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非常重要。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在小学德育中融入感恩教育成为一种必然。

本文将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将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研究意义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物质浪潮带来的心灵贫乏和情感匮乏。

感恩教育可以教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提升其情感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德育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感恩教育则是小学德育的有益补充。

通过感恩教育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对于小学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来说,深入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拓展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开展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感恩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感恩教育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并以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感恩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恩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但与此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物质满足,精神空虚”的现象。

教育界开始注重情感教育,并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用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赞美之心。

感恩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孩子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德育中实践感恩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1.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小学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学会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帮助。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感恩是一种美德,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孩子懂得感恩,就会明白生活中的不易,尊重他人的付出,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自我反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在感恩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感恩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感恩中茁壮成长。

1.感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感恩教育可以融入小学的语文、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当中。

在语文课中,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感恩精神的课文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讨论。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感恩,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让学生从小树立感恩的意识。

2.感恩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营造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感恩日活动、举办感恩主题班会、感恩主题展览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在学校营造感恩的文化氛围,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发现感恩,传递感恩,让感恩这种美德在整个校园得到传播。

小学五年级“感恩”主题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五年级“感恩”主题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五年级“感恩”主题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知恩图报、助人为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一个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教化典范充实和发展了我国以“仁爱”为基础的民族文化。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因此,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2.但据我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

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任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从而导致了孩子们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项,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

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对周围的亲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懂感恩。

基于此,向学生播种爱,传递爱,让孩子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小学生“感恩”主题教育已是形式所迫,大势所趋。

因为“感恩”所蕴含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是个体人格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

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羞恶廉耻之心都丧失了,后果不可想象,也必将自食恶果。

3.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苍白乏力。

因此小学生“感恩”主题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核心概念“感恩”,即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主题”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教育者实施的认识、了解、报答和付出感恩的人文教育。

德育活动:就是淡化纯理论的灌输,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需要学生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

关于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研究实验方案

关于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研究实验方案

感恩教育的研究实验方案根据辽宁省《关于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通知》精神,依据凌源市教育局和大河北中心小学德教育的“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感恩教育的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名称:关于在小学生德育和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及教师反应,发现我校学生道德品质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学生对身边一些美好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2、学生情感不丰富,不会感动,更有甚者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3、个别学生对一些善良的人,视而不见,认为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4、出于种种原因,学生不懂感恩.不懂珍爱与回报,只知索取.拥有。

以上问题严重阻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与发展,制约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前进步伐,长期下去,这些孩子极易形成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不明荣辱,盛气凌人,天下负我的心理人格。

因此,小学生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此项研究就是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铺平,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道理,使德育工作显现它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三、基本设想与理论依据:(一)基本设想:我校设计并实施的关于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教育实验的基本设想是“一个核心““两个实践““三维主导“。

“一个核心”:以感恩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两个实践”:即学校学习生活实践.社会切身经历实践。

“三维主导”:1.学科渗透。

2.活动灌输。

3.家庭标榜。

(二).理论依据:1、德育框架:人人育德、育德人人。

2、德育理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3、气氛效应:环境造就人,社会影响人,学校塑造人,家庭培养人。

四、实验目标与原则:(一)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实践”,“三维主导”,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新思路。

2、培养目标:(1)感知父母.师长.同学(兄长)、祖国之生育、培养、关爱、教育之恩情,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集体、祖国中的地位与人生的价值。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1、“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

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

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

2、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3、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他是受着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其深层原因,应该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感恩教育的整体缺失。

在全民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再对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做众所周知的阐释,在这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和谐学校也需要感恩教育。

4、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一、引言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和行为的教育方式,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珍惜与感恩身边的一切,包括家庭、老师、朋友、自然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感恩之情,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小学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实施进行探究。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使他们学会感恩和回报。

在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关爱同学、感谢父母,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宽容、友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

当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时,他们会更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拥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会更加注重身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到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4.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道德观念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懂得尊敬他人,感恩他人的帮助。

学生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善意,学会感激,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感恩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与他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在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帮助,形成一种团结、和睦的集体氛围,增强班级和集体的凝聚力。

1. 借助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一、引言感恩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感恩之意识和感恩之行为,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老师、社会,懂得感恩生活中的点滴,从而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实施探究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心态和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感恩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逆境意志,增强学生的逆境克服能力,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幸福的源泉在于感恩。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明白: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珍惜,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成才信心。

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和行为规范,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和力,为学校和谐稳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守纪守法、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感恩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小学德育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家庭、师长、朋友等方面的感恩之情,一直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本文从小学德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并对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内容。

感恩意味着对他人的付出表示感激,对生活的赐予给予感恩。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关心他人,乐于奉献,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人。

在小学生的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更有益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1. 开展感恩主题班会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进行感恩教育。

在班会中,可以通过故事、演讲、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感恩的理念,引导学生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等身边的人。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的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

2. 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在学校日常的德育教育中,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和体验。

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去陪伴老人,或者到贫困山区去帮助孩子,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而产生感恩之心。

3. 利用感恩故事和课文进行教育在语文、作文等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感恩故事和选取一些感恩课文来进行教育。

让学生通过欣赏感恩故事,学习感恩文章,从中领悟感恩的真谛,感悟感恩的情感,培养感恩的心灵。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推行感恩日记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要写一篇感恩日记,记录下自己一天中所经历的感恩事件和感恩心情。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和感恩行为的教育方法。

在小学德育中实践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他们的情感和道德素质,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和道德判断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实践感恩教育。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可以设置感恩教育的专
题活动,比如讲述感恩的故事,观看感恩的视频,进行感恩的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
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的付出和帮助,并且从中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
生为生活中的恩人写感谢信,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表达感恩的方式和意义。

通过学校活动来实践感恩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感恩周活动,开展感恩义卖、感恩演讲
比赛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感恩的实践中,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习惯。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身边的人对他们的付出和帮助,进而学会感恩。

家庭教育也是实践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回
访亲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认可,
让孩子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容和感恩的家庭环境,以
身作则,让孩子从家庭中学会感恩。

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引导他们理解他人的苦衷和善意。

教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好行
为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一、引言感恩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和行为,使他们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策略。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一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珍惜身边的一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及做出积极的社会贡献。

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恩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懂得感恩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忠实感恩、知恩感恩的品格。

感恩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主动地为他人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公益活动。

最终,感恩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珍惜社会资源、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1.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是感恩教育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校会等形式,定期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一切来自于别人的付出,学生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多思考自己的得失,并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人进行感恩。

2. 设置感恩教育课程学校可以为感恩教育专门设置一门课程,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通过讲座、故事、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感恩教育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珍惜和感恩。

3. 建立感恩教育社区学校可以借助家长、社会资源,建立一个感恩教育社区,通过社区的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感恩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区中学会感恩和奉献,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4. 教师示范感恩行为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发展的榜样,应该在日常教育中示范感恩行为,积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学生的诉求,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等。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首先分析了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其次阐述了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了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方法,探讨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引导学生感恩。

接着分析了感恩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强调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益处。

最后探讨了感恩教育在小学中的可行性,论证了其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和实施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具有显著的实践效果,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实践探讨、理论基础、重要性、实践方法、影响、可行性、实践效果、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们的教育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普遍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与感激。

这种缺乏感恩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

本文拟就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从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实践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可行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中有效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有积极作用。

感恩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小学德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讨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通过感恩教育的实践探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营造文化氛围,传递爱与感恩感恩是一种文化氛围,需要从全局上思考。

在校园中进行感恩教育,除了教师起到的带头作用,家长、社会、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让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感恩氛围,营造一个爱与感恩共存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系列感恩活动、讲座等形式,来加强全体师生的感恩情感。

比如,可以开设感恩沙龙、感恩礼仪培训、感恩故事分享等活动,让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感恩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与美好。

在回归传统文化方向的教育浪潮中,学校还可借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文化活动,注重家庭教育的渗透与延伸,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感恩的基本概念,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感恩?」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校内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和阐释,以实现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在学校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恩题材贯穿到小学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感悟。

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述感恩故事,使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感恩的内涵;在数学、科学课上讲述感恩经验,促进学生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体育、音乐等课程上,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强化对感恩的认知与体验,让他们身心愉悦、充实快乐地体会到感恩的力量。

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方式,使感恩成为一种学生自觉共同追求的价值追求,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形成。

三、通过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感恩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感恩、铭记感恩,同时在行动上体现感恩。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探索
感恩是一种精神,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表达。

在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付出,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并从中汲取力量前行。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实践案例为例,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
践探索。

在某小学的四年级班级中,教师组织了一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亲
身体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感恩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教师邀请了学生们的父母或祖父母前来参加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感
受到家人对他们的爱和付出,从而懂得感恩。

在活动中,学生们为家人准备了一份感谢信,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学生们还为家人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用来表示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活动结束时,学生们向家人亲手送上感谢信和礼物,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意。

通过
这个环节,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感恩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恩之
心。

教师组织了一次参观社区的活动。

学生们参观了社区的一些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
和消防站等。

通过观察实践,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公共设施对社区的重要性,从而懂得
感恩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一切。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发表
自己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感激之情,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更加
深入地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设施,并从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付出。

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以S小学为例

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以S小学为例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品德,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

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面对他人的帮助,常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所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问题的提出。

从课题的背景、其它相关研究和概念界定三个方面梳理了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在此基础上认为,人们对于“感恩教育”的研究不足,实施策略多但针对性不强,最后指出根据校情和学情,设计适合的感恩校本课程目标,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与主题活动,让小学生能在系统的知恩、感激、报恩过程中懂得感恩身边的事物。

第二章是关于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

笔者针对S小学的特点,对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性质、实施原则、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内容、管理保障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确保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为小学感恩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笔者以S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和成果展示来分析在实施感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校本教材、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三大板块,最终实现感恩教育“三步走”——知恩、感激、报恩。

第四章为小学感恩校本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笔者通过学生和家长的问卷,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感恩意识和学校感恩教育的落实情况,结果证明学生的感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感恩品质的培养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经过五年的实践和积累,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系列校本教材初见雏形,进入课堂为学生所用,感恩资源教室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I为学生体会恩情、懂得感恩提供了资源。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探究引言一、感恩教育的价值1.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和生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容易忽视对他人及事物的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内心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恩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感恩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感恩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与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主动去回报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良好品质的人。

1.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感恩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感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1.4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感恩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在感恩的过程中,会更加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攀比和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2.1 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感恩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德育工作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

可以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从感恩家人开始,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朋友的关爱。

在各个学科的课程中,都可以融入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语文课可以通过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恩伟人的付出和奉献;数学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感恩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2.2 举办感恩活动营造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感恩主题的活动,如感恩周、感恩节等,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开展感恩主题的征文比赛、感恩卡片制作、感恩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体验。

2.3 通过班会课、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故事,鼓励他们用心去感悟身边的感恩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小学德育效能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感恩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

美国1789年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

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

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

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

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

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德育不同于智育。

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

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

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

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

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

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

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

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

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

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

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

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

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

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05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

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

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

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研究》。

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

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

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

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

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

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一)阶段成果形式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二)最终成果形式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2、研究报告;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王晓燕:全面负责课题的策划、指导、组织、协调工作。

曹克俊: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及各阶段的总结工作及资料的收集、统计、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朱雁伟、余秋娟、庾根云、杨士芳、刘红霞、王芳、陈小娟、庄毅:负责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开发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需按时提交调查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分析材料、阶段研究报告等。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本课题从2009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12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9月)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