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
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与钱三强走向不同国家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8岁就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这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10位是女生。
但由于受到传统偏见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一度劝她们转系,何泽慧硬是不为所动。
1936年何泽慧毕业后,意外得到消息,山西省政府有一项规定,凡是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学生,省财政均资助3年共3000大洋出国留学。
何泽慧虽然出生在苏州,但祖籍是山西灵石,于是她立即回山西办好手续,赴德国学习弹道学。
出国前何泽慧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
于是,她到柏林直接找到这人,对方跟她见面后却说,因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不可能吸收外国人,尤其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何泽慧跟系主任说,“您可以到中国当军工署顾问,帮我们抗日。
我也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才来学习这个专业的!”系主任最终被说服,破例收了她。
这也是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收外国学生,更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生。
1940年,26岁的何泽慧获得博士学位,接着进入柏林西门子工厂实验室工作。
有趣的是,那时她日夜都想念恋人钱三强,他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天性聪敏,勤奋好学。
受家风影响,钱三强从传奇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文/李蕊娟22有利的。
亲爱的钱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们的‘传染病’,今天又传给了你们。
我和伊莱娜共同祝福你们家庭美满,祝愿你们亲密合作,在科学事业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与钱三强结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
不久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三强宣读了题为“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论文,论文作者是何泽慧博士。
这是何泽慧婚前在德国海德堡核物理实验室所作的科研成果,她第一次将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摄入镜头,并从照片上显现出来。
这项科研成果引起与会同行极大兴趣,英国科技杂志称它为科学成果的“珍品”。
会议期间,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裂变方式。
吴健雄:从江南水乡走出的“物理女王”

她·视野V i e wSTRAIT SISTER22随着电影《奥本海默》的热映,一批以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为首的男性科学家为大众所熟知。
其实,在他们中间还有一群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吴健雄就是其中一位。
吴健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物理学界誉为“世界物理女王”“东方居里夫人”。
1975年,她荣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2021年,美国邮政署发行了一张纪念人物“永久邮票”,这张邮票上,吴健雄身着旗袍,尽显东方女性的优雅。
她是第一位登上美国邮票的华人。
美国历史上,受此殊荣的也只有爱因斯坦、费曼等著名科学家。
01吴健雄并非名门望族之后,她是从江南水乡走出的姑娘。
1912年5月,中华民国建立没多久,苏州太仓浏河镇的吴家新添了人丁,是个俊秀的女婴。
父亲吴仲裔是位温文尔雅的新派人士,对自己的第一个女儿百般疼爱,小名取作“薇薇”。
不过,在给女儿取大名的时候,吴仲裔却选择了一个很像男孩的名字:“健雄”。
吴家家族里的孩子依次以“英雄豪杰”为名,吴仲裔给女儿取个男孩的名字,是希望她能像男儿一样有成就,积健为雄。
吴健雄用卓越的一生回应了父亲对自己的期待。
她从小就智力超群,各个科目都十分优秀。
然而,对于那个年代的女孩子而言,长大之后相夫教子才是正事,才符合社会对她们的定位和期望。
大多数女性也局限于时代的普遍认知,并不对自己作过高要求。
幸运的是,吴健雄是个例外。
02吴健雄在年幼时就遇到了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胡适。
1923年,年仅11岁的吴健雄来到苏州读书。
少女时代的吴健雄初见胡适时,是胡适正做题为“摩登的妇女”的演讲现场,他在演讲中鼓励新时代的女性应当破除旧思想的束缚,参与到对国家和社会的改造中来。
胡适的话在年幼的吴健雄心中埋下了 火种。
吴健雄从江南水乡走出的“物理女王”文/顾景言 袁家骝与吴健雄 年轻时的吴健雄她·视野V i e w STRAIT SISTER23大家1928年,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央大学。
爱国故事:研究半导体的女博士

爱国故事:研究半导体的女博士爱国故事:研究半导体的女博士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林兰英,由于封建礼教束缚,小学毕业后,母亲不让她读中学。
后来,她与母亲订了一条协议:只要考第一名,不交学杂费,就可以读书。
结果,从初中到高中,她连续取得了12次第一名。
1948年,她到美国攻读数学,并选学物理、化学。
美国荣誉学会狄釒逊学院分会根据她的优秀学习成绩,授予她金钥匙,她的数学导师推荐她去写博士论文。
但她却怀着振兴祖国的宏愿毅然转学固体物理专业。
五年后,她成为宾州大学第一个固体物理学女博士。
1957年她回到祖国,研究半导体材料,成绩卓著。
女物理学家的追“光”之路

|创新人物Innovation characters女物理学家的追“光”之路物理学家吴令安已年近七旬,仍然孜孜不倦地活跃在科研一线,致力于“鬼”成像等量子信息相关的研究。
继2004年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之后,2013年又荣获第四届“谢希德物理奖”。
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她鼓励女性从事科研,为男女公平待遇奔走发声,她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男性可以做到而女性做不到的。
”归国:从天文梦到物理梦由于父亲在牛津大学任教,吴令安从小生活在英国。
轻松愉悦的环境奠定了她热爱创作、动手做实验的基础,从红色卷心菜中熬出酸碱试剂,用过饱和溶液生长大块的硫酸铜等单晶,还用尿素和甲醛自制了一个脲醛塑料碟子……小时的吴令安,望着天空上的星星总会想,“那上面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吗?”这样简单的疑问支撑着她学天文的想法。
1961年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因为这件事,吴令安梦想着做一个宇航员,那一年她17岁。
18岁,吴令安随父归国,准备考国内大学圆飞翔天空之梦。
但当时她还是中文“文盲”,有人告诉她:你的语文不好,如果参加全国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学,于是她凭借在英国的高考成绩,转学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从此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诱惑”,吴令安都选择继续学习物理的梦想。
1979年,邓小平和方毅副总理访问美国,吴令安担任方毅专职翻译,当时方毅是中科院院长而吴令安是他的英语口语老师。
有一次,院长办公室吴兴主任曾暗示她方毅的院长“考虑需要外事秘书”,但她仍向往做真正的科研而拒绝了,她回答说:“不需要,你的外语就足够好了。
”1981年,已满37岁的吴令安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进修,重回课堂学习物理。
文|宁芝科学之友 |42钻研:开辟基于光纠缠态的量子光学新途径1986年,在美国读博期间,她和导师一起首次用光参量谐振腔实现光挤压态(压缩态),压缩率高达4.3 dB。
吴令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十分激动,“我们决定星期六做最后一次尝试,寻找挤压真空态。
介绍一位女科学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介绍一位女科学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介绍一位女科学家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科学家,女,一位,介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中英语中查看更多范文。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关于物理学家吴健雄的简介。
词数:100左右。
(1)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12年5月3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2)1936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获得许多美国著名高等学府的博士学位;(3)她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并在美国及国际上多次荣获大奖;(4)吴健雄生前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从1973年起多次来中国讲学,1992年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吴健雄实验室;(5)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女士因心脏病逝世。
wuJianxiong,afemalechinese-Americanphysicist,wasborninTaicangcounty ,Jiangsuprovinceonmay31st,1912.shewenttotheusAforfurthereducationi n1936.Fouryearslater,shegotthedoctorsdegreeincaliforniauniversity.After thatshereceivedlotsofdoctorsdegreesinmanyfamousuniversitiesintheusA. shedevotedherlifetoherresearchinphysicsandwonmanyprizesintheusAan dallaroundtheworld.shehadpaidmuchattentiontothedevelopmentofscien ceandtechnologyinchina,andshehadbeenbacktoholdlecturesmanytimessi nce1973.shesetupalaboratoryunderhernameinDongnanuniversityin1992. onFebruary16th,1997,shediedofheartdisease.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

“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作者:黄薇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4期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江苏苏州太仓人,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东方居里夫人”,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吴健雄回忆人生历程时,言及父亲的影响常常十分激动:“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现在我可能在中国某地的小学教书。
”父亲吴仲裔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
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崇信教育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曾大刀阔斧地将镇上的火神庙改为当地第一座女子学校,一时震动四野。
她11岁只身前往苏州的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8岁以优异成绩保送至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浙江大学教过书,23岁便受聘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多年后吴健雄的同学们忆起她,几乎全都是那个坐在第一排默默好学的女生。
吴健雄自己说过: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父亲,另一个则是她亲炙其教诲的胡适先生。
胡适也曾坦言,能有驰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吴健雄这样的学生,“这一件事,我认为平生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进中央大学之前,吴健雄曾在上海私立中国公学专攻过一年的数理化。
当时胡适已是她的老师,讲《有清300年思想史》。
吴健雄期末考试的文章,让胡适赞不绝口,他兴奋地对同校执教的杨鸿烈、马君武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阐述得这么透彻,我打了个满分。
”杨、马闻言,也说班上有个学生总得100分。
三人分别写下这个学生的名字,一对照,居然都是“吴健雄”,相视开怀大笑。
她到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便是胡适倾力推荐。
1936年,考虑到国内研究条件有限,吴健雄下定决心远赴美国自费留学。
赴原定的密歇根大学就读前,吴健雄去参观了伯克利大学,就此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袁家骝。
伯克利大学物理系实验设备的完善精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這当口,密歇根大学爆出一个风波,校方竟然规定:“密歇根大学俱乐部的正门禁止女性进入。
”这让一直崇尚女性独立的吴健雄,格外失望。
毛蔚打造“中国芯”,打破西方国家的光芯片垄断

17岁夺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打破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这项赛事金牌的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才女”毛蔚1978年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普通家庭。
她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毛蔚就读的启东中学是当地有名的“学霸中学”,而她又是学霸中的学霸。
从初中开始,她就被多个学科老师指定为竞赛选手,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化学等学科竞赛。
而毛蔚的梦想是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当时好多人都认为她异想天开,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理科适合男孩子,女孩缺乏理科思维。
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是中学生物理最高规格的比赛,很多智商超高的男生都无缘参加,毛蔚能有这本事?但毛蔚不信邪,上高中后对物理更加痴迷,成绩也在班级遥遥领先,被同学们称为“异类”,也理所当然成了学校参加全国物理奥赛的不二人选。
1995年,毛蔚从选拔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2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前25名,赴北大附中全国理科实验班学习,并参与角逐仅有5个名额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入选资格。
经过数月废寝忘食的学习,毛蔚成功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1995年7月7日上午8时,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考试开始。
只有17岁的毛蔚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5位选手展开激烈竞争。
通过理论计算题和实验题两轮角逐,毛蔚不但夺得金牌,还斩获一等奖第一名,以及总分最高奖、女学生成绩最佳奖等大奖,结束了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历史!也正因如此,她获得了“世界第一才女”称号。
放弃百万年薪回国,她要帮助祖国打破西方国家在光芯片领域的科技垄断参赛归来,毛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破格录取通知书,攻读电子工程系物理与光电子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毛蔚赴美留学,就读17岁代表中国夺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打破26年来没有女生获得这项赛事金牌的历史,被誉为“世界第一才女”。
从美国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她拥有了一份年薪百万美元的工作,但为了提升我国芯片技术水平,她毅然舍弃一切回到祖国——毛蔚:打造“中国芯”,打破西方国家的光芯片垄断□文/图王洁毛蔚在学术会议上发言22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吴健雄

主办单位: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协办单位:有机1411班 参与人员:陆伟、王阳、华凌云、李家 淇、崔维毅,李军、石怡佳、周逸秋、 李思佳
吴健雄
吴健雄,是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被称为 “世界物 理女王”、“物理学第一夫人”、 “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 王”, 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 学勋章。吴健雄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 性的贡献,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 宇称不守恒,她以卓越的实验研究成果,推 翻了此前关于宇称守恒观念,使物理学进入 了新纪元。由于她坚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 献身科学的精神,巨大的成就,国际科学界 称誉她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是南 京大学物理系杰出毕业生,获得了普林斯顿 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荣誉博士。
世 界 物 理 女 王
吴健雄 1912 1997
中 国 的 居 里 夫 人
1958年,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当选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国 家科学院院士。 1975年,当选为第一位美国物理学会女会长。 197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78年,获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沃尔夫奖。 1986年,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周年庆典时,获艾丽斯岛荣誉奖。 1986年,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起 在台北创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 1986年被授予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吴健雄星”。 1991年,获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 要 成 就 :
1957年,吴健雄在普林斯顿大学讲堂向科学家
“在弱相互 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的实 验结果。
历史趣闻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有着怎样的人物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有着怎样的人物影响导语:吴健雄(Chien-shiungWu)(1912 5 31-1997 2 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吴健雄(Chien-shiungWu)(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吴健雄主要学术工作是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奠定了吴健雄作为世界一流实验物理学家的地位,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为她没有因该项成就同杨振宁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而疑惑不平,但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的诺贝尔奖落选者而设。
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超过诺贝尔奖。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江才健著《吴健雄》一书。
1986年,在南京大学设立“吴健雄、袁家骝”奖学金,以表彰在物理实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1998年,吴健雄以她父亲的名义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
1990年,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建立“吴健雄图书馆”,东南大学建立“东南大学吴健雄实验室”。
1992年,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在台北发起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历史】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被称为东方的居里夫人

【三国历史】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被称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吴健雄(chien-shiungwu)(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1912年5月31日(民国元年),吴建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六合镇的一个学者家庭。
他的父亲吴忠义倡导性别平等,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这对吴建雄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剑雄属于“剑”一代,人们依次称他为“英雄”。
虽然绰号为“威威”的吴建雄是个女孩,但由于排名第二,他得到了一个相当男性化的名字“建雄”。
她的父亲吴忠义希望她不要让自己的男人和她的力量。
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吴建雄从小就能够像其他兄弟一样阅读。
1923年(民国十二年),吴健雄小学毕业后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小学教师”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日后回忆起来,吴健雄曾这样描述父亲对她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现在我可能在中国某地的小学教书。
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1929年(民国十八年),吴建雄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
在居里夫人的学生、物理学家史世元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吴建雄于1934年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拉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并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不久,她在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
1930年(民国十九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
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的个人生活怎么样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的个人生活怎么样师恩三叠人们爱称吴健雄是中国的居里夫人。
尽管她是1936年赴美,而居里夫人1934年已作古,失之交臂;但吴健雄在中央大学作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施士元先生是居里夫人的学生,由此而言倒真有一种嫡亲的师承关系。
吴健雄到美后,能以一个外籍女科学家的身份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缘其时她本身已崭露头角,更得力于她的老师美国“原子弹之父”、这项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对她的赏识和厚爱;吴健雄在柏克莱的导师、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对她更是喜爱有加。
他们共同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
吴健雄就有关研究结果写了篇论文,前列塞格瑞的名字准备发表,塞格瑞发现后删去了自己的名字。
这篇论文以吴独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俾使她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举成为科坛佳话。
塞格瑞早年游学欧洲,与居里夫人有所过从。
他在评论吴健雄时写道:“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她更加入世、优雅和智慧。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
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
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吴健雄和胡适的这段师生经历,不但吴健雄认为对她影响深远,而且胡适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这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
胡适勉励吴健雄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尊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
这还不是我要对你说的话,我要对你说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往留期间,多注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达,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
1962年2月24日,台北“中研院”院士会后,下午有个酒会,吴健雄、袁家骝应邀出席。
钱三强妻子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钱三强妻子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她要学更厉害的东西,好打败日本侵略者。
就这样,何泽慧用无与伦比的勇气,跨越男女差异,成了该系第一个外国女留学生。
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她,继续在德国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
那时她虽然身在德国,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祖国和家人,可当时中国战火纷飞,她难以联系上亲人,就在这时,她想到了一个人,正在法国深造的钱三强。
他曾是她在清华时的同班同学,出身同样很显赫,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次子。
那时两人一个聪颖灵秀,一个文质彬彬,彼此心存爱慕,可因为都太羞涩了,谁都没先将爱说出口。
直到在德国的她给他写了封信,询问是否可以代她向父母报平安,从此两人传书不断,感情也日渐升温。
到了1945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求婚,她离开德国来到钱三强所在的巴黎,在居里夫妇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但因为国内战事未休,两人只好暂时留在法国,她进入居里实验室工作。
没想到,她在法国竟书写了一段科学生涯最辉煌的篇章!一直勇敢独立的何泽慧,不会甘于只成为丈夫“背后的女人”,她有足够的能力与爱人并肩而立。
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这些重大发现宣布后引起巨大反响,西方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称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上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她也被国际尊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而当时,这项震惊世界的发现,足以获得诺贝尔奖,可由于当时世界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并没有公平发放奖章。
但她还是引起了国际重视,众多顶尖科研机构争相聘请她,然而这时,她却和丈夫毅然决定,回到满目疮痍的中国去。
一边是高薪优渥的生活,一边是战火仍隆一穷二白的祖国,凭他俩的本事,足以在未来取得更大荣誉。
可这些东西,他们眼睛都不眨就直接放弃。
1948年,两人历经艰辛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
她和钱三强一起扛起了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任。
沒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他们在废品收购站,在旧杂货店,在那些灰尘泥土里,寻找着可以利用的元件。
He_Zehui_—_China’s_Marie_Curie_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Spotlight /聚光灯He Zehui — China’s Marie Curie 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朱广春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的创始人。
她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但她却低调了一生。
她,就是何泽慧。
Track 4/人物志Life StyleIn March 1914,He Zehui was borni n a1)p r o m i n e n t family in Suzhou, Jiangsu. In 1932, she became the student to b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with the highest score.In 1936, He Zehui went to Germany to study experimental ballistics for a doctorate at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At that time, the subject did not admit female students, so He Zehui wrote a 2)sincere letter to the school, “My country is suffering from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I am studying this specialty to fi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Her sincerity moved the school, and she became the first foreign female student to study ballistics there.In 1940, He Zehui received her doctorate in engineering. InApril 1946, she married Qianat the Curies’ 3)laboratoryof University of Paris inFrance. Qian Sanqiang wasLife Style/人物志h e r c l a s s m a t e a tTsinghua Universityand later becameknown as “father of China’s atomic bomb”.At the Curies’ laboratory, on December 20, 1946, He Zehui discovered a new way of uranium fission, which causeda sensation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was regarded asthe most significant discovery in physics after World War II. Asa result, she became the object of competition among variouscountries. Despite that, she said, “Science has no borders, butscientists have their own country.” In the summer of 1948, sheresolutely chose to return to her homeland with her husband.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going through 3 years and more than 420 failed attempts, she led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edChina’s own nuclear emulsion.In the 1950s, He Zehui also presided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irst nuclear reactor and cyclotron, and served asthe director of the Neutron Physics Research Laboratory.In the 1970s, He Zehui worked as the vice director of1) prominent adj.重要的;著名的2) sincere adj.衷心的;诚挚的3) laboratory n.实验室;实验大楼4) cosmic adj.宇宙的Institute of High EnergyPhysics, Chinese AcademySciences. She advocated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actively promoted research in 4)cosmic ray ultra-high-energy physics and high-energy astrophysics. Under her leadership,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built the world’s highest alpine nuclear emulsion room in Tibet, making China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that could produce nuclear emulsion during those years.In her later years, she continued to work tirelessly for China’s scientific cause. At the age of 90, she insisted on going to work and taking long-distance sleeper trains to attend academic conferences.On June 20, 2011, He Zehui, who had dedicated half a century to China’s nuclear industry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atomic and hydrogen bombs,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97.In 2017, to commemorate this high-energy astrophysicist, China named its first space X-ray astronomical satellite —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Insight” (Huiyan in Chinese).Life Style/人物志1914年3月,何泽慧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名门望族。
胡适最看重的女物理学家

2 6 文史博览 2 0 1 4年第 1 2期
往 事 / W AN GS HI
胡 适 最 看 重 的女 物 理 学 家
春 夏
1 9 2 8年 5月 , 胡 适 在 苏 州女 中做 了一 次 题 为 《 摩 登 的 妇女 》的 演讲 。 当时吴健 雄 ( 1 9 1 2 - 1 9 9 7 , 美 籍 华 裔 女 物 理 学 家 , 美 国物 理 学 会 第
1 9 5 9年 5月 , 已 在 物 理
学 上 成 就 斐 然 并 成 为 美 国科
学 院 院 士 的 吴 健 雄 又 写 信 给 胡 适 ,信 中写 道 : “ 几 星 期 前
之 喻 ,是 勉励 中人 以 下 之语 , 也 是 警 惕 天 才 之 语 , 有 兔 子 的 天 才 ,加 上 乌 龟 的 功 力,
里 , 吴 健 雄 成 为 美 国物 理 学 会有 史以来第一位女性 会长 ,
与居 里夫人 并列为 2 0世 纪 最
很 多 遍 , 正 考 虑 回 信 时 , 又
收 到 了 胡 适 的 第 二 封 信 。 原
来 上 封 信 里 的 一 个 英 语 单 词
“ M” 系 是 “ A” 之 误 , 胡 适
的信 件 ,有 一 封是 我 刚从 中
国 来 到 美 国 西 岸 后 不 久 你 的
信 。 信 中 对 我 竭 尽 鼓 励 ,使
后 来 吴健 雄 进 了上 海 的
中 国 公 学 ,成 了 胡 适 最 得 意
成 才 哲 学是 : “ 成 功 =天 赋 + 定 力 +博 学” 。 同 时 ,还 建 议 她 多读 文 史 的 书 , 多读 其 他 科 学, 使胸襟阔大, 见 解 高明 。
她是我国的居里夫人,研究原子弹唯一女性,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

她是我国的居里夫人,研究原子弹唯一女性,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进行建设,尤其在科技方面,与众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爱国华人们纷纷回国为祖国繁荣献上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环境,为了自己的祖国他们从零开始,无怨无悔为中国科技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人比较典型的有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一类,他们在航天,导弹,原子弹,能源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注定会留下他们的一笔。
但是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且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王承书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是我国早期少有的核物理学家。
王承书的出生比较好,生于书香门第的诗书之家。
原本居住在上海地区,在王承书出生不久后全家北迁来到了当时的北平。
后来王承书由于体弱多病,在求学路上有过两年的休学时间。
即使身体不好,但王承书的成绩非常出色,在1930年王承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燕京大学的物理系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全班13个新生中王承书是唯一一个女生。
这不仅能看出王承书的学习能力,更能看出在当时社会上女性普遍教育低下的时代,王承书能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的不容易。
但由于国内抗日战争的爆发,王承书在大学毕业后离开北平后去了很多地方,后来她申请了前往密歇根大学的请求被同意,于是王承书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求学之路。
在美国王承书从师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物理知识,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承书原本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人物,她和导师完成了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这对于后来的物理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王承书继续留在美国深造,在达到一定年龄的情况下,诺贝尔奖项获得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但王承书却因为一个决定,放弃了这个奖项。
这个决定就是王承书选择回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但回国也不见得这么容易的,可以参考一下钱学森的回国难度,就能感受到王承书回国的阻力有多大了。
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中国太空材料之母作者:潘彩霞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第9期1955年的一天,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到中南海汇报工作。
周恩来总理对他说:“叶飞同志,你们福建老乡,在美国的物理学家林兰英还没回来。
”不久,远在大洋彼岸的林兰英收到了亲人的来信,信中转达了祖国对海外赤子的召唤。
林兰英的心掀起波澜,报国之梦、亲人团聚之愿又何尝不是她日夜期盼的?奈何她在联邦调查局“榜上有名”,归国之路受到百般刁难。
1948年,作为福建协和大学与美国迪金森学院的交换生,林兰英赴美留学。
面对法语教授一句略带轻蔑的“你还是学点别的语言吧,法语对东方人来说很难掌握”,林兰英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仅仅两周,林兰英就以“A-”的成绩令他惊呼:“这个中国姑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一个不可多得的东方才女”以一流的数学成绩,获得数学系埃尔教授的最高评价。
鉴于人才难得,埃尔教授推荐林兰英去芝加哥大学深造。
林兰英放弃了,她决定去念固体物理,因为“念物理学比念数学对中国经济的服务更直接”。
1955年,林兰英的博士论文发表于美国最具权威的《物理评论》杂志上,受到高度好评。
她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115年来的第一位女博士。
在导师米勒的推荐下,林兰英受聘于索菲尼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很快便因成功解决拉制硅单晶和锗单晶时出现的难题而一鸣惊人,“她有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头脑,很多难解的问题经她的头脑一过,立即便有了答案。
”奖励、加薪接踵而来,林兰英却一刻也没有放下回国的念头。
随着日内瓦会议的召开,美国终于同意中国留学生自由回国。
以“母亲重病”为由,林兰英提交了回国申请。
辞职时,公司主管非常意外,“你回到历经战乱的中国,生活只会大大低于美国水准。
”一对美籍华人朋友专程赶来劝说。
林兰英斩钉截铁,“你要说服我不回国就像我要说服你回国一样,,是不可能的。
”1957春节,经历了联邦调查局的层层阻拦,林兰英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回国后,她因急性腹膜炎被抬上手术台,周总理指示:“只能治好,不能出任何意外。
“训练电子”的科学女皇

“训练电子”的科学女皇作者:清明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03年第04期吴健雄(1921-1997)美籍华裔科学家。
她是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被誉为核物理女皇、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弱力作用下不宇称不守恒的假设,受到了世人的敬重。
那是194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从芝加哥到纽约去,为的是看望他的老师吴大猷。
当时,吴大猷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实验。
在吴大猷的引荐下,李政道认识了吴健雄。
李政道跟她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实验室,看她在磨一件东西,便问:“你在干吗?”吴健雄说她在做β衰变实验,要一步步去纠正过去某些理论的错误。
说到最后,吴健雄告诉李政道:“要想做好β衰变实验,要掌握两个秘诀。
”“那两个秘诀?”“第一,表面一定要光滑,不能有脏东西。
”说着,吴健雄便指了指她手里正一件物品。
“第二,电子要训练得特别好,不能离散。
”立刻,李政道被吴健雄的“训练电子”看法吸引住,连连地说:“好,很好。
这个‘训练电子’的观念倒很有意思,很新鲜。
”为什么说吴健雄的看法“很新鲜”呢?只有对物理研究入木三分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作为名声显赫的费米指导下的理论物理博士生,李政道深深明白:搞理论的人,是用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来理解、描述电子的状态、行为的;而真正做实验的人,却要像对待猫、狗一样,要细心爱护、训练电子。
只有电子训练好了,里面没有杂质了,由此而获得的数据才能真实地告诉我们,这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
想到这儿,李政道忙问:“你的结果怎样呢?”“结果呢,是否定了科诺平斯基-乌伦贝尔理论,而与费米的理论相吻合。
”李政道听她提起自己的老师,自然很兴奋,说道:“这很好。
反正费米的理论一定是对的。
”李政道由衷地接受了吴健的结论。
当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美国逝世时,李政道悲痛不已。
这年的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大学“纪念吴健雄大会”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讲。
他重提这件往事,并且说:“从此,我与健雄建立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非常亲密的工作和私人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美女物理学家在中国的传奇一生,看到文革那里好担心作为一个心系祖国的美少女,蛋蛋姐前几天发现了一件重大八卦,那就是美国人最恨的一个女人,竟然是一个50年代出逃到中国的科学家,你敢信。
一般我们讲故事,那都是中国人50年代出逃到美国,大家都看得很多了,但是从美国出逃到中国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人叫琼·辛顿她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毕业后曾担任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参与美国二战时期的核武器机密研究“曼哈顿”计划但是在40年代她突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延安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并在此后的一生中从事中国奶牛研究为中国奶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1949年琼·辛顿在陕西瓦窑堡好吧,这个故事看起来毛病很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恨她呢?且听我慢慢道来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土生土长的白人农场主家庭而且人家的血统还特别好她的奶奶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琼一家人在美国也小有名气琼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富二代了琼继承了优良血统从小天资聪颖不过她不喜欢文学反而专攻核物理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接着就去做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并且亲自参与到了美国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图:美剧《曼哈顿计划》剧照那个年代美国还歧视女性所以琼作为女性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计划里可见她的优秀“曼哈顿计划”有多重要呢?实际上它是一个代号这个计划的真名叫“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脱不了干系琼当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也参与了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放中她亲眼看到黑色的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这时她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是蘑菇云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琼的一生她原本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核物理学家参与美国最尖端的保密军事项目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合作掌握的是一个人可以毁灭地球的技术但是,和当时的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一样在日本升起蘑菇云的那一刹那她突然醒悟了: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科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学但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她想要的是什么呢?很多人在遗失梦想之后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甚至消沉、堕落但是琼没有她很幸运的发现了人生的新偶像说真的这段我反复查了好几次资料没错的,就是这样琼读了一本书,叫做《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美国作家斯诺所著的是纪实性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然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远隔着千山万水一次面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下就征服了这一位美国顶尖物理学家琼向往《西行漫记》中描绘的那个充满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同时厌恶美国人资本主义的嘴脸和战争的残酷她心心念念就是想到中国去1948年3月琼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中国受到了宋庆龄的欢迎为她在延安安排了技术工作她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寒春”和未婚夫阳早(中文名)一起在延安开始了新生活他们认为“共产党的中国是一个希望之乡”从此,她再也没有踏上过美国的土地图:寒春和丈夫阳早其实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有点懵逼。
不过没有关系我发现美国人也是懵逼的因为直到1953年美国的《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从他们的角度看来一个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突然间离奇失踪接着几年后在中国北京露面那只有一个可能:她被中国挖角过去从事核研究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核秘密这是一个不要脸的卖国贼!而就在这篇阴谋论的文章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寒春在那里呢?她当时正在西安市奶牛场做着奶牛技术的研发。
唔,这就是宋庆龄给她安排的工作。
但是你要是这么告诉美国人他们怎么能信呢?一个顶尖核物理学家跨过千山万水现在在中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研究奶牛??!!这种故事你也编的出来?!!你先说你自己敢不敢信咯?!!我自己。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蛋蛋姐信了。
毕竟就美国人那点思想觉悟怎么能理解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呢?如果没有一只又一只健康的奶牛能有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吗?你凭什么看不起奶牛?!!你们这些把牛奶倒掉也不肯给穷人喝的波士顿资本家!!就这样我强迫自己相信了寒春从美国核物理学家到中国奶牛学家的华丽转型但是寒春带给我们的惊喜还不止这些在1996年接受CNN采访时,回忆在中国近50年的生涯,寒春表示:“我们从没想过要在中国住那么久,只是当时的中国太吸引人了以至于不想离开。
”唔。
中国有那么吸引人吗。
我怎么不知道。
我又仔细考虑了一下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个年代的中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穷而对于寒春来说穷苦的生活让她着迷。
作为一个美国农场主的女儿寒春从小大概不知道穷字怎么写但是到中国没多久她就会了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作为一个小富二代她梦想中的婚礼应该是奢华的至少也应该浪漫一些吧但是当时延安的条件非常艰苦寒春根本找不到任何婚庆装饰品于是组织上也提出可以拨一些面粉给她做蛋糕但是寒春觉得:不要!不要给我补助!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最后,寒春断然拒绝了这些好意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蛋糕是很重要的传统于是,她自己用泥巴做了一个蛋糕然后在上面刻了字。
这就是寒春婚礼上仅有的一件算是装饰物的东西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婚后,延安组织一些农业学家去更艰苦的陕北和内蒙交界开荒原本没有安排寒春但是寒春主动提出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要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于是,她和丈夫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因为地方偏僻那里连道路都没有交通全靠毛驴通讯基本靠吼她和丈夫什么都没有全都要靠自己挺住甚至在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20天后寒春才知道消息哎呀,我渐渐地有点产生钦佩之情了是怎么回事。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战士吧。
然后,就到了让人担心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了寒春怎么样了呢?在美国的时候寒春的生活可以说是养尊处优她们家有肥沃广袤农场但是她从来不需要自己动手就会有大把的遗产等她继承图:寒春阳早夫妇和孩子们在中国而到了中国一切都要她用双手做出来大跃进时期组织上希望他们的草滩农场能养鸭子先是送了5只鸭子给他们又送来了一个大孵化器接着组织上把目标定为了5万只。
5只变5万只。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概念反正我看到这个目标时觉得。
然而,面对这样天文数字的目标寒春却表示非常兴奋:到了我为共产主义发光发热的时候了我就要实现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了!寒春拼命工作确实孵化了数以万计的鸭子可惜的是饲料太少很多都跑掉了完不成预定的任务大家都很着急于是公社里开始有人偷工减料甚至把从上海买来的拖拉机零件组装起来后宣称是自己研制的她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这是浮夸和欺骗!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寒春不仅有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觉悟她也保有一个科学家的求真和理性接着就到了文革时期了1966年,由于是外国人的身份寒春和阳早都被调到北京搞翻译工作,被安排在专家楼里,这是寒春到中国后第一次享受了较好的待遇,但她不能跟一般的老百姓交往。
放在一般人眼里能这样真是高兴地不行但是寒春却觉得这些特殊照顾深深伤害了她。
不要!不要给我补助!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但是组织上已经安排好了她要怎么办呢?结果,寒春日思夜想真的被她想到了办法1966年8月29日,他们联合另外两个外国专家,写了著名的大字报《为什么在世界革命心脏工作的外国人被推上了修正主义道路?》大字报中写道:“这种待遇是什么思想支配的?这是赫鲁晓夫的思想,是修正主义的思想,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他们的要求是,生活待遇要和同级的中国工作人员一样,取消特殊化!这张大字报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并迅速起到了效果,寒春作为“造反派”参加了所在单位的“战斗队”寒春的生活水平又恢复到了贫困线以下。
寒春对此深感满意:感谢组织的帮助!终于可以实现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了!对寒春来说大跃进和文革那都不算是困难的时期1976年才是因为那一年,她的偶像毛泽东主席逝世了和所有人一样,寒春也去了北京向毛主席的遗体告别大家都哭了,但是寒春没有。
她相信自己反对核武的人道主义也相信争取公平的阶级斗争更加相信反对霸权和解放天下穷苦人的梦想她说:“要达到梦想,就需要牺牲和坚强,而不是虚伪的效忠。
”毛主席的去世,对寒春是重大的打击但是她仍然选择了留在中国在那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寒春对信仰的执著和坚持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为了表彰她为中国奶牛业以及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出的贡献组织上给了她副部级待遇在城里有一套很好的房子但是寒春一点都不喜欢:不要!我不要房子!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于是,她从来不去城里的房子住23年来一直住在一个乡间平房里家具陈设仿佛停留在1960年代,远非寒酸一词可以形容。
她的朋友曾经估算她房间里的“不动产”:“除了电视和冰箱外,她家所有家具可能不值2000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
”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穷困潦倒又怎么样?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党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更加稳定平和的局面于是寒春把共产主义的事业重心完全放在了奶牛业研发上1982年,寒春夫妇来到北京沙河小王庄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牛场,近30年来,小王庄就一直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20世纪八十年代,牛奶紧缺。
有人就说,每次清洗挤奶设备管道的水中也有奶,可以将这些水掺入奶中增加分量。
阳早寒春坚决反对:作假是可耻的!这是阻碍我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个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女整日把头埋在中国的牛圈里然而,就是靠着这种纯粹、较真的精神截止2003年,她和丈夫成功把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奶牛改良为年产奶9088公斤,个别甚至超过13000公斤。
位居全国之首。
他们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机械工业部的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和上海白玉兰荣誉奖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也就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2010年,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寒春曾总结自己的一生:“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前美国核物理学家中国奶牛学家国际友人寒春的故事对于寒春来说她的前半生在富足的美国农场主家庭度过衣食无忧、悠闲奢华但是她却觉得不开心直到她为了自己的信仰来到延安她才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寒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人感慨如今的我们很难理解寒春甚至觉得她奇葩、搞笑但是其实她只是坚持了自己信仰的东西寒春晚年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被记者问到现在的生活她说不喜欢,“因为大家净顾着赚钱了,现代中国让我感到陌生”坦白说,我不理解寒春但是我羡慕她羡慕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此而奋斗终生你呢?你的信仰是什么?你的人生,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