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性质及分类
管理制度汇编如何分类
管理制度汇编如何分类一、分类的依据1. 部门分类:按照组织结构的部门设置进行分类,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等,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2. 内容分类:按照管理制度的内容性质进行分类,如员工奖惩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
3. 程序分类:按照管理制度的操作程序进行分类,如请假管理制度、招聘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
4. 层级分类:按照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权限等级进行分类,如总部管理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员工手册等。
二、管理制度汇编的编写1. 确定分类标准:在编写管理制度汇编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依据,确定好各个管理制度的分类标准,以便后续编写和整理。
2. 统一格式:为了方便员工阅读和查找,管理制度汇编的编写应统一格式,规范内容,包括标题、正文、附表、适用范围等。
3. 划分章节:根据分类的依据,将管理制度划分成相应的章节,确保管理制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 编写细节:在编写管理制度时,要注意细节的表述和规范化,确保每项管理制度的内容完整、准确、可操作。
5. 定期更新:管理制度是随着组织运作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因此,管理制度汇编也需要定期更新,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管理制度汇编的分类示例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招聘管理制度- 培训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2. 财务管理制度- 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3.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销售管理制度- 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品牌推广管理制度4. 行政管理制度- 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会议管理制度- 公文管理制度四、管理制度汇编的作用1. 明确规范:管理制度汇编的分类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
2.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类的管理制度汇编可以帮助员工更快地找到相关制度,减少查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促进规范化管理:分类清晰的管理制度汇编有利于加强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篇总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①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 理论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出资者按期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等;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 二、人员配备的程序 • 1、制定用人计划。使用人计划的数量、 、制定用人计划。使用人计划的数量、 层次和结构符合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组织机 构设置的要求。 构设置的要求。 • 2、确定人员的来源。即从外部招聘还是 、确定人员的来源。 从内部重新调配。 从内部重新调配。 • 3、根据岗位标准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考 、根据岗位标准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考 确定备选人员。 察,确定备选人员。 • 4、确定人选。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 、确定人选。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 以确保能适用于组织需要。 以确保能适用于组织需要。 • 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 ——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3、 组织 —— 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 其主要内容是 : 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 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 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 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 作标准、职权、职责; 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 方式和规范,等等。 方式和规范,等等。 组织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目标( 组织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 即 : 目标 ( 组织存在的 依据) 部门(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关系( 依据)、部门(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关系(部门及其 活动的联系方式) 活动的联系方式)。 人事——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 ——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 4、人事 —— 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 ,通过选拔、 培训 、 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 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 动。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职能有 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职能 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管理的一般职能源于管理的性质——二重性, 二重性, 管理的一般职能源于管理的性质 二重性 即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即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管理的具体职能是指一般职能在管理活动中的 具体体现。 具体体现。
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的责任.
管理者的类型 •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地位,把管理者
分为(高层、中层、基层) • 按照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的范围分为
(一般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 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直线管理人员、
参谋人员、职能管理人员)
返回
1. 管理的几种含义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
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由法约尔等提出的,强调管理的过程。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
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 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 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 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 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 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是有目的的过程,协调的目的是为了达 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 效率(Efficiency)
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一定的输入导致 更多的输出或少的输入导致同样的输出就 是效率---活动的方式
• 效果(Effectiveness)
当组织实现了目标,我们就说管理者的活动 是有效果的---活动的结果
我们给出管理的定义:
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 和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 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一定义由三个部分组成
•管理首先是协调――资金、物资、人员三个 方面;管理的本质及对象
•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 协调的手段;管理的手段
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效果则是做正确的事。
学校管理制度如何分类
学校管理制度如何分类一、按性质和内容分类1.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包括招生与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评价与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 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规范和落实行政管理职能而建立的制度。
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校园秩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3. 教师和员工管理制度教师和员工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规范教师和员工行为、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权益而建立的制度。
包括招聘、任职、培训、考核、激励和奖惩等方面的制度。
4. 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建立的制度。
包括学生管理规定、考勤制度、纪律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5.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制度。
包括安全教育、应急预案、保卫工作、校园巡逻等方面的制度。
二、按功能和目的分类1. 制度规范类制度规范类是指强调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操作性,旨在明确办学原则、规范管理行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行的制度。
如行为准则、管理规定、会议制度等。
2. 制度管理类制度管理类是指为规范和落实各项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制度。
如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3. 制度激励类制度激励类是指为激励教师和员工积极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营造良好校风而建立的制度。
如激励奖励制度、先进事迹宣传制度等。
4. 制度保障类制度保障类是指为保障学生权益、保障校园安全和稳定、保障教育质量和发展等而建立的制度。
如学生权益保护制度、校园安全保障制度、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等。
三、按制度层次分类1. 院校级制度院校级制度是指由学校制定、实施和监督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校务会议制度、院系管理制度、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等。
2. 系部级制度系部级制度是指学校各个系部为适应自身特点和需要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管理的性质及分类
管理的性质及分类管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下面,我们将探讨管理的性质及其分类。
一、管理的性质1. 目的性: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
任何管理行为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2. 普遍性:管理存在于各类组织之中,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非营利组织,都离不开管理。
3. 创新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4. 人本性:管理活动依赖于人的参与,关注人的需求、激发人的潜能是管理的重要任务。
5. 系统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多个环节。
二、管理的分类1. 按照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规划、决策和资源配置。
(2)中层管理:承担下达的职责,对高层管理的决策进行分解、执行和监督。
(3)基层管理:直接面对员工,负责具体任务的分配、指导和考核。
2. 按照管理对象划分:(1)生产管理:关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
(2)财务管理:涉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和监管等环节。
(3)人力资源管理:关注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福利等方面。
(4)市场营销管理:研究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制定营销策略。
(5)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内部事务的协调、监督和保障。
三、管理的核心要素1. 领导力:管理离不开领导力,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的潜能,引导组织向既定目标前进。
领导力包括愿景设定、激励、沟通和决策等方面。
3. 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通过协调,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能。
4. 控制:控制确保组织按照既定计划和目标运行。
有效的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管理的挑战与趋势1. 挑战:(1)变革管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引导组织顺利实现变革,是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2)跨文化管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问题,成为管理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分类管理 管理 管理
分类管理管理管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分类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事物或事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进行分门别类,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分类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复杂的管理对象进行简化,并便于组织、分析和决策。
在企业管理中,分类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分类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管理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控制。
分类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功能、层级、地域、产品等来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实现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分类管理的影子。
比如在家庭中,我们会把杂乱的物品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和管理,比如把书籍放到书架上、衣服放到柜子里、厨具放到厨房等。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找到需要的物品,并帮助我们保持家庭的整洁和有序。
在企业管理中,分类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通常会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和市场需求来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市场划分、设置不同的销售策略等。
企业也会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和技能水平来进行分级管理,帮助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除了在产品和员工管理上,分类管理还可以在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项目管理中,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目标来进行分类管理,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规划和执行项目任务;在知识管理中,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知识的传承和共享;在风险管理中,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提高应对能力。
第二篇示例:分类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组织或个人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使得资源能够得到优化利用。
分类管理包含了对各种资源的识别、分类、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多个方面,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分类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业管理的分类
物业管理的分类I. 概述物业管理是指对建筑、设施及相关服务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的管理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业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物业管理进行分类和探讨。
II. 商业物业管理商业物业管理主要涉及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商业性质的地产项目。
其主要任务包括租赁管理、设备维护、保安管理、清洁服务等。
商业物业管理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高效率的商业环境,以吸引商家和顾客,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III. 住宅物业管理住宅物业管理指对公寓楼、住宅小区等居住性质的地产项目进行管理。
其主要职责包括小区安全、绿化环境、垃圾处理、修缮维护等。
住宅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IV. 工业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针对工业园区、仓库、工厂等工业性质的地产项目。
其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
工业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V. 特殊物业管理特殊物业管理是指对非传统类型的地产项目进行管理,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这些项目具有特殊的运营需求和特定的管理要求。
特殊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安全、有序和舒适的公共服务环境。
VI. 综合物业管理综合物业管理是指将商业、住宅、工业和特殊物业管理相结合,综合管理多种类型物业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大型综合体、城市综合开发区等复杂项目。
综合物业管理的目标是协调各类物业的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VII. 物业管理的挑战虽然物业管理在提升城市品质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管理费用和效果的矛盾,人力资源的匮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行业监管,提升物业管理的专业水平。
结论物业管理是一个广泛且多样化的领域,其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和需求进行了各类分类。
商业物业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特殊物业管理和综合物业管理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
管理的性质及分类
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管理所拥有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必定
的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广泛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许管理的特别属性。
同生产力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特别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重申其客观的规律性。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娴熟的运用不过而且经过奇妙的技
术来达到某种成效。
重申灵巧性与创建性。
三、管理的分类
(1)从人类的活动范围来讲,人类活动能够分为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宗教活动,所以,相应的也能够把管理区分为四种种类: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和宗教管理。
(2)按历史的发展阶段分,有古代管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
(3)按管理的精度分,有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
(4)按决议者的地位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5)按决议主体分,有专制管理、民主管理。
(6)按信息传达分,有单项管理、双向管理。
(7)按管理的范围分,有开环管理、闭环管理。
(8)按管理领域分,有微观管理、宏观管理。
上述管理分类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对的、活态的。
第一节 管理的涵义、性质和作用
参考: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 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 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 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 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 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 了管理学的发展。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 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 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关键是由于管理落 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 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 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 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 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 术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有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 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益(果)两 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 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和威胁。
效率与效果
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即“怎么做”)的问题, 那么, 提供的产出是否符合需要,即是否“做正确的事”,就是与效 果 相关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做什么”比“怎么做”往往更 加重要。 项目 地 位 意 义 侧重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什么是计划工作的特征?(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作用:3.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具有下列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4.什么是决策?它具有哪些特征?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1)超前性。
(2)目标性。
(3)选择性。
(4)可行性。
(5)过程性。
(6)科学性。
5.正确的决策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满意原则。
(2)层级原则。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4)整体效用的原则。
6.如何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对于组织,要从两个角度理解其含义。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7.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8.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一、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物业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物业管理组织:芝加哥建 筑物管理人员组织成立;
推动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业主组织:建筑物业 主组织。
一、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的延续和完善:
各种关系协调 1、企业内部协调; 2、与相关部门关系协调。
业主 大会
业主 委员会
街道 居委会
业主
常规性的公共服务
日
常
物
业
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管
理
工商
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环卫
城管
通讯
派出所
系 统 的 协 调
供水电气
七、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物业管理基础业务 2、物业管理专项业务 3、物业管理特约业务
七、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概念一、物业
物业的特性: 位置的固定性和地区性 形式上的多样性 使用上的长期性 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 容易受政策的限制 保值性和增值性
二、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概念二、物业管理
行业定义: 是指由专业机构或公司,按照合同或契约,接
受业主(用户)的委托,按照市场经营方式,运用 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为使物业充分发挥其使用价 值和经济效益而对物业本身及其业主(用户)进行 管理并提供综合服务。
七、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物业管理基础业务
4) 安全管理 根据工作性质,安全管理包括:治安防范、消防
管理、交通管理等。
七、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作用: 1、必须确保物业及附属设备、公共场所、建筑地块等, 不受人为损坏、破坏或尽可能减少损失。 2、必须阻止或防止任何影响业主或使用人的生命财产的 行为。 3、必须终止任何影响业主和使用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维 护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工作秩序。 4、加强区域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睦邻里关系,减少邻 里纠纷。 5、阻止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区的安定团结。
第一章认识管理
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和领域
综合管理者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整个组织的 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职能管理者职能管理者是指组织内负责某一 类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 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管理人员
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
管理者。他们与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隶属关系, 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职权关系。
福特建立起一个世界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 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 10 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的主管和 一些“助手”,只需“主管”和“助手”的汇报 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 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随着环 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 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 杂,个人管理难于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 到了 1927 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 后20年,逐年亏本。
第四节 管理的机制与方法
一、管理机制 机制,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 机理。
管理机制的特征: 1、内在性 2、系统性 3、客观性 4、自动性 5、可调性 6、稳定性
管理机制的现实应用价值 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对管理行为内在本质与 规律的揭示。 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 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改革的核心。
政治组织,如政党、政府等。 经济组织,主要是工商企业, 文化组织,包括教育和各种文化事业单位,如学校 宗教组织,如教会。 军事组织,主要指军队 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
(三)管理对象——资源或要素 1.人员 2.资金 3.物资设备 4.时间 5.信息
环境管理学
)
③ 环境生产: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 污染(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 物)和产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的总过程。 • 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
(2) 人类-环境世界系统模式的演变过程 ① 古生文明时代:环境生产起主导作用。 ② 农业文明时代:物资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 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主导。 ③ 工业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物资生产与环 境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 主导。
)
c.上述增长将在某个时候(21世纪)达到极 限,从而导致全球行危机,即人类社会突 然的无可挽救的互解;
d.社会应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 即只有停止地球上人口和经济发展,才能
维护全球性平衡; e.在均衡状态下,那些不需大量不可替代 的资源或不产生严重污染的人类活动可以 无限制地继续增长。
环境管理学
)
第一讲 环境管理基础知识
)
一、基本概念
(一)环境
1.定义: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 间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的总体。 2.人与环境的关系 3.三类环境观
)
4.环境的分类 (1) 按其属性划分 (2) 按环境的要素划分 (3) 按环境范围的大小(由近及远)划分
)
三、环境管理的模式、手段和职能
(一) 环境管理模式
• 环境管理模式:指在特定的环境管理组织 模式中所确定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 区域管理模式
(2) 行业管理模式
(3) 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
(二)环境管理手段
• 环境管理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 段(1。) 法律手段 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 和持续性 (2) 经济手段 • 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案
企业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案1.性质分类:-按照档案的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档案、行政档案、技术档案、法律档案等。
经济档案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等;行政档案主要包括人事档案、行政管理档案等;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档案;法律档案主要包括合同、诉讼、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档案。
2.用途分类:-根据档案的用途可以分为生产管理档案、经营管理档案、决策管理档案、服务管理档案等。
生产管理档案主要记录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等;经营管理档案主要记录企业的销售、采购、供应链等方面的信息;决策管理档案主要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层面的决策;服务管理档案主要用于客户服务、维修和售后等方面的信息。
3.存储介质分类:-根据档案的存储介质可以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和混合档案等。
纸质档案是传统的存储形式,适用于需要长久保存和保密性要求较高的档案;电子档案是数字化的档案形式,适用于快速检索和共享的档案;混合档案则是两种介质的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储存形式。
4.管理层级分类:-根据档案的管理层级可以分为战略档案、部门档案和个人档案等。
战略档案主要记录企业发展规划、战略和决策层面的档案;部门档案主要记录各个部门的运营数据、绩效和管理层面的档案;个人档案主要记录员工的个人信息、绩效、奖惩等。
总结起来,企业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案包括性质分类、用途分类、存储介质分类和管理层级分类。
这些分类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也能够方便档案的索引、检索和整理。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分类方案。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一、基本概念第一节管理的含义1、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其中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决策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人员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三节组织与环境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
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
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
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企业家: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计划职能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计划职能: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甚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
计划是控制点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也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详尽见P60)、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
其中计划过程中的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的过程,可以看出,计划是决策活动的核心。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预测是对未来环境的估计,即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做出的估计。
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测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者管理的特殊属性。
同生产力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2、
3、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强调其客观的规律性。
4、
5、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只是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强调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
四、管理的分类
(1)
(2)从人类的活动范围来讲,人类活动可以分为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宗教活动,因此,相应的也可以把管理划分为四种类型: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和宗教管理。
(3)
(4)按历史的发展阶段分,有古代管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
(5)
(6)按管理的精度分,有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
(7)按决策者的地位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底层管理。
(8)
(9)
(10)按决策主体分,有专制管理、民主管理。
(11)
(12)按信息传递分,有单项管理、双向管理。
(13)按管理的范围分,有开环管理、闭环管理。
(14)按管理领域分,有微观管理、宏观管理。
上述管理分类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相对的、活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