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合集下载

冬奥廊道植被恢复评价

冬奥廊道植被恢复评价

冬奥廊道植被恢复评价摘要:一、引言二、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现状与问题1.植被种类与数量2.植被分布与覆盖率3.植被生长状况三、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措施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2.引入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植物种类3.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多样性4.注重植被保护与养护四、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效果评价1.生态效益2.观赏效益3.社会效益4.经济效益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冬奥廊道的植被恢复工程受到了广泛关注。

冬奥廊道作为连接比赛场地与城市的重要纽带,其植被恢复不仅关系到赛事的顺利进行,还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本文旨在对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二、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现状与问题1.植被种类与数量冬奥廊道植被恢复过程中,选择了多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等。

然而,部分区域植被种类较为单一,数量不足,导致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不尽如人意。

2.植被分布与覆盖率受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冬奥廊道植被分布不均匀。

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发挥。

此外,植被与比赛场地、城市景观的融合程度也有待提高。

3.植被生长状况冬奥廊道植被恢复过程中,普遍存在植被生长不良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植物种类不适应当地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

三、冬奥廊道植被恢复的措施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针对冬奥廊道的自然条件和功能需求,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规划。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性高的植物种类,确保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2.引入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植物种类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注重引入本地特色和优良植物种类,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观赏性。

同时,采用混交种植、多层次配置等手法,增加植被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3.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多样性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拓宽绿化带等手段,提高冬奥廊道植被覆盖率。

同时,注重植被多样性的培育,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2021

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2021

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2021一、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林草资源的国家之一,这些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林草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二、林草资源状况1. 森林资源中国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中,天然林面积约为1.3亿公顷,人工林面积约为9000万公顷。

人工林资源主要以松树、杉树、毛竹等为主,为中国的木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2. 草地资源中国草地资源广阔,分布于山区、草原、湿地等多种地形。

据统计,中国的草地面积约为 4.5亿公顷,占到了全国土地面积的47%左右。

草地资源在草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土资源起到关键作用。

三、生态状况评估1. 森林生态状况虽然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森林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的森林存在退化、老龄化等问题。

其次,森林火灾、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森林资源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此外,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过度采伐、非法砍伐等问题亟待解决。

2. 草地生态状况草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过度放牧和草地过载利用导致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需要加强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相关保护措施。

四、生态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林草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森林和草地资源的保护,推动实施森林防火、虫害防治等重点工程。

其次,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法采伐和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一系列地区。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划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地理调查、生态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并涉及到山地、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538个,覆盖了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左右。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投入到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生境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长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并推动了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另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然而,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而在生态功能恢复、生境连通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不少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机理解释和定量分析。

其次,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数据不够完善和共享。

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以及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积累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同时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为加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结合政策法规和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 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功能维护情况:包括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分布、种群数量和繁殖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2. 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3. 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工作评估:包括保护区规划建设、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巡护监管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本报告提出了改进保护工作的建议,包括完善保护区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保护区经费投入、加强公众教育宣传等。

同时,本报告也肯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在生态保护、物种保护、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成效,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

- 1 -。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源,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各种人为破坏不断增加,包括各种森林资源的大量砍伐,导致大量森林资源消失,无法跟上后续配套种植,这将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削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控制环境退化,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保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生态系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要增加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遵守环境规律,保证环境不退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森林在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性在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破坏必然会影响森林资源的利用。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物,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因此,减少环境退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生态文明的结构。

各部门、各委员会要制定有效的自然保护区战略管理规划,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实施科学的濒危物种保护措施,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有效的环境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

发生自然灾害时,旅游项目不宜建在自然保护区附近。

通过科学保护森林资源,建设自然公园,了解植物的生活规律,提高人类的安全意识,使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可以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3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森林资源经营方式不完善,经营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设立了各种森林管理部门,形成了森林经营的基础。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摘要:一、引言退化林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林地。

退化林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退化林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我们进行了退化林本底评估。

二、植被状况评估通过对退化林区的植被进行调查和测量,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地区覆盖率不足30%;2. 植被种类单一,植物结构简单,缺乏多样性;3. 存在大量的退化植物群落,如杂草、藤蔓等;4. 植被恢复能力较差,林地面积不断缩小。

三、土壤质量评估退化林的土壤质量是恢复和保护林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对退化林区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土壤质地较差,贫瘠度高;2. 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 土壤养分含量低,缺乏有机质;4. 土壤酸碱度不均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生态功能评估退化林的生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我们对退化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得出了以下结论:1. 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量减少,濒危物种增加;2.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3. 空气净化能力减弱,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吸附能力下降;4. 碳汇能力降低,对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减弱。

五、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了对退化林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1. 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多样性;2. 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保育,增加有机质含量;3. 制定退化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4. 加强对退化林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

六、结语通过本次退化林本底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退化林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对退化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天然林保护护林情况汇报

天然林保护护林情况汇报

天然林保护护林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天然林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林的面积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天然林保护护林情况,我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资源进行了调研和汇报,以下是具体情况的汇报:一、天然林资源面积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林资源面积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其中,受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针叶林和西南地区的常绿阔叶林。

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天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天然林资源面积有所增加,但整体来看,天然林资源面积的减少趋势仍然较为明显。

二、天然林资源质量情况。

在天然林资源质量方面,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天然林资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树木的疾病虫害、人为砍伐和非法采伐等方面。

尤其是一些珍稀树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受到了较大影响,这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在一些天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管理下,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资源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天然林保护措施情况。

针对天然林资源面临的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首先是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严格禁止砍伐和非法采伐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是加强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工作,积极推动天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天然林资源的保护覆盖率。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天然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平。

四、未来工作展望。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天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天然林资源的保护覆盖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天然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平,促进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综上所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环境现状总结范文

生态环境现状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一、总体状况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2. 沙漠化迅速发展: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2000平方公里。

3. 森林资源锐减: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66%,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知的生物物种有4万多种,但每年有近100种物种灭绝。

5.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全国有80%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6. 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突出,雾霾、PM2.5等指标持续超标。

7.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源不断增加。

二、局部改善情况尽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生态环境在一些局部地区已取得一定改善。

以下为部分改善情况:1. 三江源地区: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场的压力得到有效减轻,草场植被覆盖率和草地生产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

2. 森林植被恢复:我国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3. 污水处理:我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4. 大气污染防治: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等,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三、治理意义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全面发展的重要瓶颈。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档将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及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体上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18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7%。

可耕地总面积为309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6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则缺水严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质不好,因为水污染重,导致水资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3.空气质量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其中PM2.5、PM10等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气体的主要成分。

由于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而户外工作和生活的人群对空气质量不良的影响也逐渐加重。

二、主要污染源及危害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造成周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特别是金属加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对环境的破坏性最大,这些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物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造成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的过度使用,污染了surrounding 的土壤和水体,同时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相比,在规模和分布上可能更为分散,但是影响不容忽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源包括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固体废物等,这些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生态问题而加剧,城市垃圾问题十分突出,卫生处置混乱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态评价

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态评价

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态评价
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态评价
深圳市位于华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化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深圳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
城市。

植被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
环境,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因此,了解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
点及其生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深圳市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两种。

人工植被是指城市绿
化的植物,主要有草坪、灌木、大树等,它们有助于净化空气,减少
噪声,缓冲风力,改善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绿化率。

自然植被是由深
圳市大自然自然形成的一种植物,主要有林木、草地、湿地等,它们
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从植被的生态效益来看,深圳市植被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消除噪声,增强水质,改善
土壤质量,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等。

可以说,深圳市植被的生态效益
是非常显著的。

总之,深圳市植被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它们具
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和绿色发展
做出贡献。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而植被资源是自然保护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围绕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暖温带植被资源,就其调查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植被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是了解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的重要手段。

针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调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野外调查:利用人工取样和记录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不同地形、高程、坡度等进行细致观察与测量,同时记录下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植被覆盖度等数据。

2. 遥感技术应用:借助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进行遥感解译,通过图像分类和图斑划分,实现对植被类型、密度等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二、植被资源评价植被资源评价是对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质量与价值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

对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暖温带植被资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物种多样性评价:调查与统计各类植被的物种数量、物种分类以及物种丰富度等指标,以评价保护区内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程度。

2.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考察植被资源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3. 植被景观评价:通过对保护区内不同植被景观的观察与分析,评价其生态美学价值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植被资源保护建议植被资源保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结合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监管工作。

2.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社会共识,共同参与植被资源保护。

3. 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植被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酸雨污染。

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

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

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4.人们环保意识薄弱恶化的环境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环境问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的危害。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一、概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珍稀植物面临着生存威胁,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工作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引种栽培是指将外来植物引入新的地区进行栽培,以丰富当地的植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而迁地保护则是将濒危植物从原生地迁移至条件更为适宜的地区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因环境变化而灭绝。

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成功引进并培育了大量外来植物,也为众多濒危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

当前中国的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可用于植物栽培和保护的空间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人们对于植物资源价值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两项工作的发展。

有必要对当前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也需要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以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维护。

1. 植物引种栽培与迁地保护的重要性植物引种栽培与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植物引种栽培有助于丰富本地植物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提供物质基础。

通过引种栽培,人们可以将外地优良植物品种引入本地,促进本地植物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对于濒危植物种群的保存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或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许多植物种群面临灭绝的风险。

通过迁地保护,人们可以将这些濒危植物移至安全区域进行繁殖与保护,避免其因环境恶化而灭绝。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这些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原生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很多植物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原生境,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建设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的建设旨在保护濒危植物种类,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不到位、资金紧缺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全面了解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包括地理分布、面积规模、保护措施等;二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识别影响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三是提出有效的建设对策,包括政策调整、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建议,以推动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最后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生态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原生境保护区是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修复等。

研究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可以了解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林地资源现状与评估报告

林地资源现状与评估报告

林地资源现状与评估报告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林地总面积约为2.2亿公顷,其中包括
约1.2亿公顷的天然林地、0.5亿公顷的人工林地,以及0.5亿公顷的疏林地和其他林地。

我国的林地资源面积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
得益于我国政府对林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的高度重视。

然而,我国林地资源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体来看,东北地
区的林地资源质量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树种繁多,生态功能显著;
西南地区的林地资源质量次之,但部分区域的森林破坏严重,生态脆弱;东南和华南地区的林地资源质量相对较差,森林覆盖率较低,树
种单一,生态功能较弱。

在林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方面,我国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木材生产、
林果产业、生态旅游和碳汇功能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林地资源的利
用效率不断提高,木材生产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果产业成为农村
经济的重要支柱,生态旅游逐渐兴起,碳汇功能逐步显现。

为了保护我国的林地资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立法
工作,完善林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
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等违法行为;再次,加大财政投入,实施重
点生态工程项目,恢复和扩大林地资源;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
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林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总的来说,我国的林地资源现状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林地资源
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林地资源
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推动林地资源的利用方
式转变,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本评估报告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在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物种保护的效果得到了提升。

然而,自然保护地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物种保护工作不够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和破坏。

此外,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本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监测和管理,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保护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水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 1 -。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定量技术的评估指标及评估内容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定量技术的评估指标及评估内容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定量技术的评估指标及评估内容介绍如下:
1.物种多样性指数:通过评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情
况,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物种重要性指数等。

可以
使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来量化物种多样性。

2.物种丰富度变化:评估不同时间段内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物种丰
富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调查数据,以确
定保护成效。

3.濒危物种保护情况:评估自然保护区内濒危植物物种的保护情
况,包括其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种群动态等。

可以使用濒危
物种红色名录等评估指标。

4.植被覆盖度:评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植被的覆盖度,可以使用
遥感数据或野外调查数据进行评估。

5.外来物种侵入情况:评估自然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物种的侵入情
况,包括外来物种的数量、分布范围、对本地物种的影响等。

6.栖息地质量评估:评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栖息地的质量,包括
植被结构、土壤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的评估。

7.社区参与和教育成效:评估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参与保护活动和
教育宣传的成效,包括社区参与程度、教育活动覆盖范围等。

以上是评估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的一些常见指标和评估内容。

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指标选择应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保护区的特点和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确定。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我国政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原生境保护区。

目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就是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600多个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总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

这些原生境保护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地维护了一些关键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了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原生境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一些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地点偏远,缺乏有效管理人员和资金支持,导致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原生境保护区时也存在一些盲目性,短期内盲目扩大建设面积而忽视了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

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和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规划较为滞后,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设计。

很多原生境保护区缺乏明确的保护区划分和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导致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管理混乱。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原生境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也制约了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中也存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冲突。

一些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导致保护区内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出现冲突。

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很多原生境保护区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建设过程中的补偿和搬迁问题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完善原生境保护区的管理。

加强对原生境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强化保护区的边界管控,严格限制非法采摘和破坏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㊀2015,31(6):796-801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周大庆,夏㊀欣,张昊楠,钱者东,王㊀智,蒋明康①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㊀210042)摘要:基于1458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资料㊁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建立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㊂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㊁较好保护㊁一般保护㊁较少保护㊁保护状况不明㊁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7个等级㊂评价结果显示,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不予评价的有4种㊂受评的579种中,522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保护㊂有效保护的自然植被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9%;较好保护㊁一般保护和较少保护的自然植被分别有154㊁110和20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 4%㊁18 9%和34 3%㊂另外,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有38和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8%㊂总体来说,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得到就地保护,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存在保护空缺的植被类型,亟须加强调查研究以确定其位置㊁范围和保护价值等,并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内㊂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群系;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就地保护中图分类号:X3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796-06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2EvaluationoftheStatusQuoof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ZHOUDa⁃qing,XIAXin,ZHANGHao⁃nan,QIANZhe⁃dong,WANGZhi,JIANGMing⁃kang(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Abstract:Basedonthedataoffieldsurveysof1458naturereserves,generalplanningandrelatedopenlypublishedliter⁃ature,an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evaluationindexsystemwasestablished;statusquoofthein⁃situconserva⁃tionwasanalyzed;gapsintheprotectionofnaturalvegetationweredetermined.Inlinewiththeevaluationindexsystem,the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wasdividedinto7levels,thatis, EffectivelyProtected , WellPro⁃tected , ModeratelyProtected , LessProtected , StatusUnknown , NotProtected ,and NotEvaluated .Amongthe583types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4werenotevaluatedand579wereevaluated.Amongthe579,522wereprotectedtovaryingextent.Amongthe522typesofvegetation,58weresortedinto EffectivelyProtected ,154into WellProtected ,110into ModeratelyProtected ,and200into LessProtected ,accountingfor9 9%,26 4%,18 9%and34 3%,respectively,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Besides,gapsstillexistedinconservation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referringtothetwotypes,i.e., StatusUnknown and NotProtected ,which,together,accountedfor9 8%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Generallyspeaking,mostofthenaturalvegetationhavebeenputunderin⁃situprotectioninChina,buttheconservationneedstobefurtherintensified.Regardingtotheprotectiongaps,itissuggestedthatmorestudiesshouldbedonetodeterminetheirlocations,areasandconservationvalues,andfur⁃thertoconsummatethenaturereservenetworksoastotimelyincludethoseinthegapintothenaturereservenetworkofChina.Keywords:naturereserve;formations;ecosystem;protectiongaps;in⁃situconservation收稿日期:2015-09-10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专项(HBSY0915);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STSN-7)①通信作者E⁃mail:jmk@nies.org㊀㊀植被是自然界各类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被开展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3-18㊂‘中国植被“依据植被的种类组成㊁外貌结构㊁生态地理特征和动态特征等特点,将我国的自然植被划分为29个植被型,583个群系[1]157-697㊂我国自然植被受到诸多威胁,除自然和气候等原因以外,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产生了深刻影响㊂因此,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极为迫切㊂由于植被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是植被保护的唯一途径㊂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自然植被保护的最主要途径㊂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㊀第6期㊀周大庆等: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㊃797㊀㊃2729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428个,地方级(含省级和县市级)保护区2301个;保护区陆地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4 8%㊂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立为自然植被保护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但截至目前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现状㊁保护空缺等基本问题尚不清楚,仅有少数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㊂李敏等[2]通过建立吉林省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数据库和吉林省植被类型数据库,经对比研究后发现吉林省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率达到91 0%,尚有6个群系处于保护空缺状态㊂王猛[3]采用空缺分析法研究了安徽省自然植被保护现状,发现温带沼泽和亚热带㊁热带沼泽尚未被纳入安徽省自然保护体系㊂相比之下,国外的植被保护现状评价工作起步较早,也较为系统,一般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分析植被保护现状㊁保护空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4-6]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形势下,对全国自然植被开展就地保护现状评价工作非常必要㊂笔者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已开展系统植被调查的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资料㊁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建立自然植被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㊂该研究系我国首次全国范围内的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工作,是自1956年我国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植被就地保护工作的系统总结,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指明发展方向㊂1㊀研究方法1 1㊀研究区概况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km2[7],自然条件复杂,自然历史悠久㊂我国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西连欧非,东通北美,南接印度和马来西亚,南部更是北方劳亚古陆和古南大陆(冈瓦纳)植物区系的汇集地[8],因此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极为丰富,为多样的植被类型奠定了基础㊂根据‘中国植被“,我国的自然植被可被划分为29个植被型,583个群系㊂该研究以群系为单位,对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进行评价㊂1 2㊀数据来源与数据库构建对‘中国植被“[1]157-697建立的中国植被类型数据库进行整理,具体包括每种植被类型(以群系为单位)的名称(含英文名称)和分布范围等,并为每种植被类型赋予唯一代码,便于分析㊂根据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资料库中1458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㊁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9-24],参照中国植被类型数据库,对每个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数据库,具体包括1458个自然保护区中各植被类型的种类和数量㊂1 3㊀就地保护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有特定植被类型分布的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及其分布面积,将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以下7个等级,即有效保护㊁较好保护㊁一般保护㊁较少保护㊁保护状况不明㊁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25-26]㊂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有效保护:指该植被类型在30个及以上自然保护区有分布,或者该植被类型3/4以上的分布区位于保护区范围内㊂(2)较好保护:指该植被类型在10 29个自然保护区有分布,或者该植被类型>1/2 3/4的分布区位于保护区范围内㊂(3)一般保护:指该植被类型在5 9个自然保护区有分布,或者该植被类型1/4 1/2的分布区位于保护区范围内㊂(4)较少保护:指该植被类型在1 4个自然保护区有分布,或者该植被类型小于1/4的分布区位于保护区范围内㊂(5)保护状况不明:指该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较广,根据其分布特点,理论上其在自然保护区内应该有分布,但现有资料尚不能证明其在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㊂(6)未受保护:指该植被类型分布区较为狭窄,且现有资料证明其确实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㊂(7)不予评价:指该植被类型仅分布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暂不评价㊂1 4㊀就地保护现状评价及保护空缺分析基于中国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数据库,参照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每种植被类型的保护现状㊂通过对比中国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数据库与中国植被类型数据库,分析得到尚未被现有自然保护区网络覆盖的植被类型,即为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主要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㊂㊃798㊀㊃㊀生㊀态㊀与㊀农㊀村㊀环㊀境㊀学㊀报第31卷2㊀结果与分析2 1㊀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2 1 1㊀整体就地保护现状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受评的植被类型有579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9 3%;不予评价的植被类型有4种,占总数的0 7%㊂受评的579种自然植被类型中,522种植被受到不同程度保护,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89 5%;剔除不予评价的4种,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率达到90 2%㊂其中,评价结果为有效保护的植被类型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9%;评价结果为较好保护和一般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为154和11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 4%和18 9%;评价结果为较少保护的植被类型有200种,占总数的34 3%;保护状况不明的植被类型有38种,占总数的6 5%;未受保护的有19种,占总数的3 3%㊂2 1 2㊀有效保护的植被类型有效保护的植被类型占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比例仅为9 9%,绝大部分为地带性较为常见或者跨区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㊂有效保护的植被类型如下:兴安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青扦林,樟子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台湾松林,侧柏林,红松林,铁杉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蒙古栎林,辽东栎林,短柄枹树林,麻栎林,栓皮栎林,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红桦林,多脉青冈㊁尾叶甜槠㊁缺萼枫香㊁中华槭林,栲树㊁罗浮栲林,钩栗㊁栲树林,米槠㊁甜槠林,甜槠㊁木荷林,都枝杜鹃矮曲林,箬竹林,箭竹林,毛竹林,金露梅灌丛,绢毛蔷薇灌丛,榛灌丛,虎榛子灌丛,胡枝子灌丛,沙棘灌丛,马桑灌丛,野古草㊁金茅㊁芒灌草丛,五节芒灌草丛,白茅灌草丛,羊草草原,半日花荒漠,地榆㊁裂叶蒿为主的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芨芨草草甸,碱蓬群落,柴桦㊁白毛羊胡子草沼泽,毛果苔草沼泽,苔草㊁小叶章沼泽,芦苇沼泽,茭笋沼泽,香蒲沼泽,金鱼藻㊁黑藻㊁孤尾藻群落,狐尾藻群落,满江红㊁槐叶苹群落,菱群落,莲群落,慈姑群落,共计58种㊂2 1 3㊀较好保护的植被类型较好保护的植被类型占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比例为26 4%,具体包括:长白落叶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红杉林,长苞冷杉林,鳞皮冷杉林,岷山冷杉林,冷杉林,红皮云杉林,白扦林,云杉林,丽江云杉林,川西云杉林,紫果云杉林,麦吊杉林,鱼鳞云杉㊁臭冷杉林,方枝圆柏林,赤松林,高山松林,巴山松林,柳杉林,红松㊁鱼鳞云杉㊁红皮云杉㊁臭冷杉林,红松㊁紫椴㊁风桦林,云南铁杉针阔叶混交林,水杉林,云南松林,思茅松林,柏木林,槲栎林,锐齿槲栎林,色木㊁紫椴㊁糠椴林,春榆㊁水曲柳林,岳桦矮曲林,牛皮桦林,川白桦林,赤杨林,旱冬瓜林,胡杨林,钻天柳林,栓皮栎㊁岩栎林,米心水青冈㊁青冈㊁交让木林,水青冈㊁包石栎林,亮叶水青冈㊁小叶青冈林,包石栎㊁峨嵋栲㊁珙桐㊁香桦林,多变石栎㊁水青树林,青冈㊁细叶青冈㊁卵叶鹅耳枥㊁化香树林,苦槠㊁豺皮樟㊁石栎林,鹿角栲㊁硬斗石栎林,元江栲㊁滇青冈㊁滇石栎林,细叶青冈㊁云山青冈林,红楠林,银木荷㊁甜槠㊁红楠林,刺栲㊁栲树㊁木莲㊁红木荷林,薄片青冈㊁木果石栎㊁含笑林,猴头杜鹃㊁美丽马醉木㊁冷箭竹林,猴头杜鹃㊁厚皮香林,吊钟花㊁云锦杜鹃林,川滇高山栎林,黄背栎林,千果榄仁㊁番龙眼㊁翅子树林,麻疯桐林,海岸桐林,水芫花林,玉山竹林,拐棍竹林,方竹林,刚竹林,淡竹林,水竹林,苦竹林,慈竹林,高山柏灌丛,高山香柏灌丛,头花杜鹃㊁百里香杜鹃灌丛,雪层杜鹃灌丛,箭叶锦鸡儿灌丛,银露梅灌丛,变色锦鸡儿灌丛,峨嵋蔷薇灌丛,山杏灌丛,西伯利亚杏灌丛,黄栌灌丛,连翘灌丛,柽柳灌丛,多枝柽柳灌丛,白刺灌丛,白栎㊁枹树㊁栓皮栎㊁麻栎萌生灌丛,黄荆灌丛,小果蔷薇㊁火棘灌丛,余甘子灌丛,檵木㊁乌饭树㊁映山红灌丛,桃金娘灌丛,中平树㊁布渣叶灌丛,小花龙血树(山海带)灌丛,水杨柳灌丛,荆条㊁酸枣㊁黄背草灌草丛,荆条㊁酸枣㊁白羊草灌草丛,黄背草㊁细柄草灌草丛,蕨菜灌草丛,贝加尔针茅草原,白羊草草原,线叶菊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长芒草草原,羊茅草原,百里香草原,冷蒿草原,戈壁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紫花针茅草原,硬叶苔草原,琐琐荒漠,膜果麻黄荒漠,泡泡刺荒漠,裸果木荒漠,沙冬青荒漠,川青锦鸡儿荒漠,红砂荒漠,驼绒藜荒漠,合头草荒漠,拂子茅草甸,结缕草草甸,狗牙根草甸,野青茅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寸草苔草甸,矮嵩草草甸,粗喙苔草草甸,以珠芽蓼为主的杂类草草甸,以圆穗蓼为主的草甸,瘤囊苔草㊁小白花地榆沼泽化草甸,苔草草甸,华扁穗草草甸,星星草草甸和碱茅草甸,赖草草甸,含有耐盐植物的芦苇草甸,马蔺草甸,鹅绒委陵菜草甸,杜香㊁泥炭藓沼泽,乌拉苔草沼泽,漂筏苔草沼泽,苔草㊁灯心草沼泽,水葱沼泽,杉叶藻沼泽,泥炭藓沼泽,菹草㊁苦草㊁茨藻群落,竹叶眼子菜群落,细叶眼子菜群落,轮叶狐尾藻㊁狸藻群落,浮萍㊁品藻群落,紫萍㊁浮萍㊀第6期㊀周大庆等: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㊃799㊀㊃群落,莕菜㊁水鳖群落,野菱㊁芡实群落,共计154种㊂2 1 4㊀一般保护的植被类型一般保护的植被类型占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18 9%,具体包括:太白红杉林,大果红杉林,四川红杉林,臭冷杉林,黄果冷杉林,川滇冷杉林,雪岭云杉林,青海云杉林,油麦吊杉林,偃松矮曲林,大果圆柏林,祁连山圆柏林,白皮松林,红松㊁沙泠杉㊁千金榆林,铁坚杉林,滇油杉林,银杉林,槲树林,橿子栎林,欧洲山杨林,栓皮栎㊁短柄枹树㊁苦槠㊁青冈林,细叶青冈㊁大穗鹅耳枥林,水青冈㊁曼青冈㊁萍柴林,亮叶水青冈㊁细叶青冈林,滇青冈㊁圆果化香树林,南岭栲㊁栲树林,峨嵋栲㊁木荷林,元江栲㊁刺斗石栎㊁银木荷林,高山栲㊁黄毛青冈林,青冈㊁红楠林,曼青冈㊁红楠林,滇青冈林,木荷㊁云山青冈㊁罗浮栲林,栲树㊁山杜英㊁黄杞㊁木荷林,印栲㊁刺栲㊁红木荷林,帽斗栎㊁长穗高山栎林,木棉㊁楹树林,鸡占㊁厚皮树林,榕树㊁香花蒲桃㊁假苹婆林,蚬木㊁金丝李㊁肥牛树林,四树木林,陆均松㊁栲㊁五列木林,海莲㊁木榄林,红树㊁角果木林,红海榄林,秋茄树㊁桐花树林,桐花树林,海榄雌㊁桐花树林,桂竹林,胖竹林,斑竹林,粉单竹林,密枝杜鹃灌丛,金背枇杷㊁黄毛杜鹃灌丛,毛枝山居柳灌丛,杯腺柳灌丛,白刺花灌丛,黄蔷薇灌丛,杭子梢灌丛,山桃灌丛,灰旬子灌丛,蚂蚱腿子灌丛,美丽胡枝子灌丛,皂柳灌丛,油蒿半灌丛,沙蒿半灌丛,差不嘎蒿半灌丛,茅栗灌丛,樟叶荚莛㊁竹叶椒㊁羊蹄甲灌丛,红背山麻杆㊁灰毛浆果楝灌丛,刺芒野古草灌草丛,龙须草㊁扭黄茅灌草丛,芒萁灌草丛,针茅草原,糙隐子草草原,铁杆蒿草原,石生针茅草原,木霸王荒漠,齿叶白刺荒漠,绵刺荒漠,柠条荒漠,沙拐枣荒漠,珍珠猪毛菜荒漠,蒿叶猪毛菜荒漠,无叶假木贼荒漠,盐穗木盐漠,尖叶盐爪爪盐漠,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垫状蚤缀垫状植被,高山糙苏草甸,紫苞鸢尾草甸,假苇拂子茅草甸,无芒雀麦草甸,小糠草草甸,线叶嵩草草甸,禾叶嵩草草甸,四川嵩草草甸,塔城嵩草草甸,以黑穗苔草㊁黑花苔草为主的苔草草甸,藏嵩草草甸,大嵩草草甸,喜马拉雅嵩草㊁黑褐苔草草甸,苔草㊁针蔺草甸,獐茅草甸和小獐茅草甸,梅花藻群落,萍蓬草㊁睡莲群落,大漂㊁凤眼莲群落,眼子菜㊁浮叶眼子菜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节节菜群落,共计110种㊂2 1 5㊀较少保护的植被类型较少保护的植被类型已超过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1/3,达到34 3%,部分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或因人为干扰等已较为少见,其分布㊁生存现状和保护状况等需要受到更多重视㊂较少保护的植被类型具体包括:西伯利亚落叶松林,西藏落叶松林,西伯利亚冷杉林,喜马拉雅冷杉林,苍山冷杉林,西伯利亚云杉林,林芝云杉林,西伯利亚红松林,垂枝圆柏林,塔枝圆柏林,曲枝圆柏林,水松林,细叶云南松林,乔松林,油杉林,巨柏疏林,海南松林,新疆野苹果林,密叶杨林,坚桦林,灰杨林,麻栎㊁光叶栎林,木荷㊁粗穗石栎㊁大穗鹅耳枥林,亮叶水青冈㊁云山青冈㊁鹿角栲林,青冈㊁铜钱树林,青冈㊁青檀林,青冈㊁麻木㊁青檀林,鱼骨木㊁小叶栾树林,黄毛青冈林,金毛石栎㊁木荷㊁甜槠林,包斗栎㊁滇青冈林,刺斗石栎林,小果润楠㊁青冈林,刺栲㊁厚壳桂林,华栲㊁厚壳桂林,越南栲㊁黄果厚壳桂林,润楠㊁罗浮栲㊁青冈林,瓦山栲㊁杯状栲㊁木莲林,大刺叭杜鹃㊁沙巴乌饭林,川西栎林,藏高山栎林,铁橡栎林,锥连栎林,光叶高山栎㊁滇青冈林,灰背栎林,榕树(多种)㊁小叶白颜树㊁割舌树林,黄桐㊁围涎树㊁水石梓林,青皮林,中国无忧花㊁红果葱臭木㊁梭子果林,高山榕㊁麻楝林,擎天树㊁海南风吹楠㊁方榄林,青皮㊁蝴蝶树㊁坡垒林,狭叶坡垒㊁乌榄㊁梭子果林,云南龙脑香㊁毛坡垒㊁隐翼林,长毛羯布罗香㊁野树菠萝㊁红果葱臭木林,望天树林,葱臭木㊁千果榄仁㊁细青皮林,鸡毛松㊁青钩栲㊁阴香林,缅漆㊁假含笑㊁滇楠林,草海桐林,银毛树林,苦郎树林,海桑林,水椰林,节竹林,净竹林,唐竹林,倭形竹林,车筒竹林,硬头黄竹林,凤尾竹林,茶秆竹林,山骨罗竹林,毛藤竹林,麻竹林,龙竹林,牡竹林,箣竹林,青皮竹林,撑篙竹林,薄竹林,滇藏方枝柏灌丛,新疆方枝柏灌丛,西伯利亚刺柏灌丛,山光杜鹃灌丛,理塘杜鹃灌丛,隐蕊杜鹃灌丛,毛喉杜鹃灌丛,髯花杜鹃灌丛,腺房杜鹃㊁红背杜鹃灌丛,扫帚岩须灌丛,圆叶桦灌丛,多叶锦鸡儿灌丛,金雀花灌丛,甘藏锦鸡儿灌丛,西藏狼牙刺灌丛,藏薄皮木灌丛,密刺蔷薇灌丛,陕甘花楸灌丛,毛叶绣线菊灌丛,中华绣线菊灌丛,秦岭小檗灌丛,铁扫帚灌丛,牛奶子灌丛,黄花儿柳灌丛,秀丽水柏枝灌丛,黄柳灌丛,山荆子㊁稠李灌丛,刚毛柽柳灌丛,铃铛刺灌丛,白刺花㊁对节木㊁小马鞍叶灌丛,岗松㊁山芝麻灌丛,铁仔㊁金花小檗灌丛,清香木㊁黄杞灌丛,番石榴灌丛,假鹰爪灌丛,露兜树㊁酒饼簕㊁仙人掌灌丛,兴安胡枝子㊁沙蓬㊁软毛虫实灌草丛,穗序野古草灌草丛,鹧鸪草㊁蜈蚣草灌草丛,鬣刺㊁金须茅灌草从,快隐子草草原,白草群落,窄颖赖草草原,沟叶羊茅草原,冰草草原,丛生小禾草草原,三刺草草原,固沙草草原,青海固沙草草原,茭蒿草原,东方针茅草㊃800㊀㊃㊀生㊀态㊀与㊀农㊀村㊀环㊀境㊀学㊀报第31卷原,高加索针茅草原,无芒隐子草草原,多根葱草原,蓍状亚菊草原,灌木亚菊草原,驴驴蒿草原,羽柱针茅草原,座花针茅草原,假羊茅草原,银穗羊茅草原,藏籽蒿草原,藏南蒿草原,垫状蒿草原,扭黄茅㊁虾子花㊁木棉稀树草原,白琐琐荒漠,塔里木沙拐枣荒漠,油柴荒漠,白杆沙拐枣荒漠,红皮沙拐枣荒漠,戈壁藜荒漠,小蓬荒漠,盐生假木贼荒漠,短叶假木贼荒漠,盐节木盐漠,圆叶盐爪爪盐漠,耔蒿㊁沙竹荒漠,沙蒿荒漠,地白蒿荒漠,博乐蒿荒漠,戈壁短舌菊荒漠,中亚紫菀木荒漠,灌木亚菊荒漠,亚菊㊁灌木亚菊荒漠,藏亚菊高寒荒漠,粉花蒿高寒荒漠,仙人掌㊁霸王鞭肉质刺灌丛,囊种草垫状植被,垫状点地梅垫状植被,糙点地梅垫状植被,四蕊高山莓垫状植被,短柄草草甸,光稃茅香草旬,高牛鞭草草甸,看麦娘草甸,鸭茅草甸,异燕麦草甸,直穗鹅观草草甸,短轴嵩草草甸,喜马拉雅嵩草草甸,北方嵩草草甸,虎耳草㊁高山龙胆草甸,术贼状荸荠草甸,野黑麦草甸和散穗早熟禾草甸,苦豆子草甸,罗布麻草甸和大叶白麻草甸,胀果甘草草甸,疏叶骆驼刺草甸,花花柴草甸,西伯利亚蓼草甸,狭叶蓼草甸,隐花草群落,盐角草群落,木里苔草沼泽,酸模叶蓼沼泽,薄果草沼泽,黄花狸藻㊁黑藻㊁菹草群落,海菜花群落,川蔓藻群落,共计200种㊂2 1 6㊀不予评价的植被类型不予评价的植被类型一般是我国台湾省特有植被或者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具体包括:台湾冷杉㊁台湾云杉林,无柄栲㊁厚壳桂林,台湾肉豆蔻㊁白翅子树㊁长叶桂木林,假金花杜鹃㊁红毛杜鹃㊁台湾杜鹃灌丛,共计4种㊂2 2㊀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由于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均未在已开展过系统植被类型调查的1458个保护区中有分布,可以认为其为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㊂保护状况不明的植被类型占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6 5%,部分植被类型可能在现有保护区中有一定的分布,但因考察资料不全面㊁分布范围狭窄等原因,尚不能证明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具体分布现状㊂所以,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更加全面㊁细致的科学考察很有必要㊂保护状况不明的植被类型具体包括:冲天柏林,尖果沙枣林,秀雅杜鹃矮曲林,泡竹林,钟花杜鹃灌丛,两色杜鹃灌丛,新疆锦鸡儿灌丛,兔儿条灌丛,宽刺蔷薇㊁新疆蔷薇灌丛,伞花小檗灌丛,短梗胡枝子灌丛,西伯利亚白刺灌丛,银合欢灌丛,克氏羊茅草原,扭黄茅㊁刺篱木㊁鹊肾树稀树草原,白滨藜盐漠,苦艾蒿荒漠,喀什蒿荒漠,昆仑蒿荒漠,苔状蚤缀垫状植被,白花老鹳草草甸,以高山象牙参㊁云南米口袋等为主的杂类草草甸,黄花苜蓿草甸,白香草木樨草甸,白车轴草草甸,蒙古剪股颖草甸,偃麦草草甸,以西伯利亚三毛草等为主的高禾草草甸,黄花茅草甸,西伯利亚斗蓬草㊁绿花斗蓬草草甸,偏生斗蓬草㊁紫斗蓬草草甸,帕米尔嵩草草甸,三角草草甸,绢毛飘拂草㊁肾叶打碗花草甸,岗松㊁鳞子莎沼泽,蒯草沼泽,田葱沼泽,水皮莲群落,共计38种㊂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仅占全国植被类型总数的3 3%,具体包括:银白杨林,木荷㊁紫槭㊁野漆树林,纳槁润楠㊁基脉润楠林,铁力木林,箭毒木㊁龙果㊁橄榄林,华箬竹林,短穗竹林,泰竹林,刚毛杜鹃灌丛,矮杜鹃灌丛,印度锦鸡儿灌丛,吉尔吉斯针茅草原,拟长舌针茅草原,女蒿草原,银沙槐荒漠,囊果碱蓬㊁小叶碱蓬盐漠,帕米尔委陵菜垫状植被,双花委陵菜垫状植被,藏刺矾松垫状植被,共计19种㊂3㊀讨论笔者研究发现我国522种自然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就地保护率高达90 2%㊂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被纳入现有的自然保护体系之中㊂另一方面,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突出表现为:(1)较少保护的植被类型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比例高达34 3%㊂一般来说,濒危物种在有记录分布的保护区数量越多,其就地保护程度就越高[26]㊂笔者认为自然植被的保护也遵循这一规律,如果某一植被类型在越多的自然保护区中有分布,那么其保护程度就越好,反之越差[2]㊂目前全国34 3%的植被类型仅在1 4个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说明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明显不足㊂(2)自然植被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缺㊂该研究发现我国保护状况不明的植被类型有38种,未受保护的有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总数的9 8%,即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率为9 8%㊂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级为主㊁地方级为辅,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具有涵养水源㊁水土保持和调节气候等综合生态功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但仍有近1/10的自然植被未被纳入现有自然保护体系,亟待改进㊂对于保护状况不明的植被类型,其保护状况不明的原因主要有:部分自然植被因人为破坏已不存在或面积很小;有的植被类型属于演替中的特定阶段,随着时间的推进,已演化到更高级阶段;有的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