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
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2、政府部门的膨胀3、低效率4、寻租行为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案例简介社区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它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区管理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改善社区环境。
案例描述在某市某社区,由于社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紧张,一些不法分子也频繁活动于此,给社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部门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社区管理。
1. 强化巡逻和监督社区管理部门加大了巡逻力度,建立了24小时巡逻制度,对社区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和治安隐患,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性和整洁度。
2.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社区管理部门组织了各类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环境保护和法律法规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区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觉悟。
3. 设立投诉建议箱为了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诉求和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在社区内设立了投诉建议箱,方便居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居民的问题,增强了社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通过培训和引导,社区管理部门加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建立了多个社区组织,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环境。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管理部门的各项措施逐渐取得了成效:•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整洁度和安全性有了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觉悟有所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社区内的矛盾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改进和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区管理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未来,社区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大巡逻力度,开展更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安全、干净的社区环境,让社区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结语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社区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
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当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社区的存在就成为一种必然。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
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社区治理是指通过政府、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商与合作,以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还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社区治理有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
社区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往往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通过社区治理,可以提供一个协商解决问题的平台,促使社区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从而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其次,社区治理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通过社区治理,可以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等,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只有在良好的治理下,社区才能够持续发展并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通过社区治理,可以引导社区的发展方向,提升社区的整体竞争力,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共管理的意义和挑战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和方式。
它旨在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秩序。
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实现政府治理的目标,推动社会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
然而,公共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可能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和影响,导致公共管理的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其次,公共管理需要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多维度和重要性等不确定因素,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最后,公共管理需要权衡利益和资源分配,而这种权衡往往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可能导致决策的难度和争议。
三、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密不可分。
社区治理需要依靠公共管理提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而公共管理则需要社区治理的协商和合作来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目标。
社区养老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概念
社区养老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概念摘要: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养老的一种新途径,但是,在其发展迅捷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法律风险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而产生这些风险的成因,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引导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有着密切联系。
研究其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营造良性宏观的法律环境,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完善社区养老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层次、广互动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这对促进我国城市养老体系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法律问题;对策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其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掣肘,尤其是法律层面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亟待解决。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与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在1999年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加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困难老人数量多、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先于工业化等基本特征,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养老服务体系也造成了极大冲击,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异军突起,其服务模式一方面能够减轻传统家庭养老的人力负担,又能解决养老机构数量不足,门槛较高,老人身处其中感觉亲情日渐淡漠的问题,获得了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的青睐。
本文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次是老年人不需要离开家庭,而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延续原有的社会网络,享受养老服务;第二层次是政府积极主导,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整合互联网+在内的各种资源,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队伍提供专业化和公益性服务,满足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其服务内容应包括日间护理、家务服务、医疗保健、应急救援、文体休闲等综合性服务。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调查方法
5
2019/1/15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内容:
包括社区服务业管理、社区教育事业管理、社区卫生事业管理、社区社 会保障、社区文化事业管理、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社区治安和社区公 共危机管理、社区信息化管理。
主体(按性质不同分类):
可分为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
08
09 10
社区教育事业管理 社区教育事业管理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信息化管理 社区信息化管理
2019/1/15
第一章
这一章主要概述了社区公共事业管理的 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首先,作者带领我们 一起梳理了“社区”的概念,进而指出社区 公共事业是社区公共需要不断增长的产物。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带领我们了解社区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主题以及基本职能。 最后,作为一门学科,作者又给我们介绍了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 分类
公共产品 全国性公共产品 地方性公共产品
一是提供者为地方政府; 一是受益范围为整个国家的疆域; 二是受益在整个国家的疆域分散均匀; 二是受益范围限定于一个区域内; 三是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居民。 三是提供者为中央政府。
2019/1/15
社区公共产品的蒂布特模型
消费者“以足投票” 对某种公共产品消费和税 收(价格)组合的偏好
公共事业管理:
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 会整体利益和谐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进行调节控制的过 程。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学
研究原则
1 系统分析的原则 1 实事求是的原则 2 3 矛盾分析的原则 4 比较分析的原则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3理来自与实践相结 合典型案例分析法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1、非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障、管理、法律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技术研究、开发和咨询机构、服务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5、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6、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形成了所谓的公共事业组织。
7、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8、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9、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0、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12、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控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治理模式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治理模式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机构为满足公众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服务和管理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对社会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包括市场机制、行政命令和社会参与等。
本文将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
一、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治理模式强调市场竞争和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设立准入门槛、监管市场行为和制定法规,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管理。
例如,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让竞争者进入市场,提高了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
市场机制治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和提高效率。
同时,市场机制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避免了政府行政干预的不足。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共事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可能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需要政府进行监管。
二、行政命令行政命令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的权威和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例如制定规章制度、调控价格和制定计划等。
政府能够通过行政命令快速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管理,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命令治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统一资源和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性。
政府具有权威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共事业的需求和挑战。
然而,行政命令也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效率低下。
政府的单一决策可能忽视市场需求和用户权益,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三、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治理模式强调公众参与和共治。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决策,例如开展听证会、成立社区组织和征求公众意见等。
政府倡导公众参与能够增强公共事业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和参与管理。
社会参与治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增强民主性和公众参与程度,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效力。
公众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需求和用户意见,使政府更加贴近民众。
然而,社会参与也需要政府有效组织和引导,以免陷入利益集团和舆论操控的困境。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各种为居民提供便利、保障和满足需求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核心是以居民为中心,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利益,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社区服务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1 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是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照明、垃圾处理等。
良好的公共设施能够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公共设施建设是社区服务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1.2 社区医疗服务居民的健康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包括社区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此外,社区还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1.3 社区教育服务教育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此外,社区还可以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1.4 社区文化服务文化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它涉及社区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以居民为中心,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社区建设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2.1 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它涉及社区的整体布局、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等。
社区规划应该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2.2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如 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等。 (2)市场提供。主要是准公共产品,如 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 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 (3)混合提供。主要有教育、卫生、医 疗、体育、出版、广播、文化等。
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 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 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 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 (1)强制性权力 (2)非强制性权力
一、广泛性 二、复杂性 三、差异性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为宏观公共事业 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 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分为积极公 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分为政治环境、经 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等。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 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 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 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 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 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 素:
(1)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决 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 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 (3)政府能力 (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 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 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 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2)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 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
名词解释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2、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是人类在一定的环境中,为了克服人类个体体能和智能的限制,达到群体的共同目标,而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活动规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性合作形式。
组织的基本要素是人员、目标、结构、规则、活动方式、权力和环境等4、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5、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环境,就是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各种公共关系因素的总和。
6、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是以国别区域作为标准来对影响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因素进行分类的,它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的全球性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7、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决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也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和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等。
9、刚性方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10、行政管理方法,主要是指通过行政命令(利用公共机构相互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和公共政策,按照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调控和监督,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
11、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包括:a、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观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所从事的公共事业的忠诚、良心及认同。
b、公共事业管理的客观责任:是指有关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要求,以及上级交付的客观应尽的义务责任。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提高社区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确保社区和谐稳定,根据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升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2.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3. 优化社区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
4. 加强社区安全防范,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 增强社区文化氛围,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三、工作内容1. 公共设施建设(1)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如道路、照明、排水等。
(2)增加公共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
(3)增设休闲健身设施,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
2. 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定期清理社区垃圾,保持社区环境卫生。
(3)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3. 社区服务优化(1)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2)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3)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4. 安全防范(1)加强社区治安巡逻,提高居民安全感。
(2)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 社区文化建设(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举办社区文化节、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3)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品位。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提高居民满意度。
5. 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计划。
五、工作期限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具体工作期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预计在一年内实现以下目标:1.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文化资源整合
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 推动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
社区安全管理
治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
01
加强社区治安维护,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
全。
消防安全
02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定期检查消防设施,预防火灾事故。
应急管理
0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共治社区
建立健全社区共治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共同推动社区公 共事务的发展。
共享成果
让居民共同分享社区发展的成果,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4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案例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度, 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完善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 事务的管理流程和规范。
加强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社区公共 事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共建共治共享的策略
共建社区
鼓励居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 事务的建设和管理。
挑战
资源配置不均,存在资源浪费和短缺 现象。
对策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社区需求合理分 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居民参与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居民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
对策
建立居民参与平台和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感谢您的观看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满足公众需求而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
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交通、供电、供水、污水处理、自来水、燃气、垃圾处理、邮政、通信等。
公共事业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良好管理和运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增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和规划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公共事业的实施和运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同时适应城市和社区的需求和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更新。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管道、电网、水库、垃圾处理设施等。
3.服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监督和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包括公共交通的运营、供水和供电的管理、垃圾收集和处理、邮政和通信等服务。
4.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有效地管理财务预算,确保公共事业的长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用户费用和融资。
5.监督和评估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这包括监测和控制排放、检查水质和空气质量、监管公共交通和供电系统等。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着重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公共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发展公共服务管理政策和监督机制。
公共组织可以提供专业技能、人力资源和服务管理,以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和可靠。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是城市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深入参与和协作,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
17.所谓目标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工作成果的管理。在目标管理中,责任的基础以及执行目标的条件是权限。在目标管理中,处理例外事件的权限上级保留。目标管理基本上以麦克雷戈的Y理论作为人性论基础。公共事业的目标管理是典型的参与型管理。在公共事业的目标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控制点包括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5.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型激励指公平激励。公共事业行为改造型激励主要指挫折激励。
6.公共事业管理的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指道德和舆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法律是外在控制。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奖励、记功属于积极控制。
7.强调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客观性,可以避免在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中否认行为规范的社会价值以及履行行为规范的必要性。
8.在沟通中,那些非例行的指令信息才由下级按照正式渠道向上沟通,是利用了沟通中的例外原则。
23.中国国务院于2004年2月4日通过《基金会管理条例》,加强对基金会的管理。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基金会要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基金会每年按其宗旨用于资助活动的基金数额不得少于上年末基金余额的10%。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还规定,对担任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外国人以及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负责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中国基金会的理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可连选连任。
公共事业管理的城市社区与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城市社区与公共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公共事业管理的城市社区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密切,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的特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等方面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的城市社区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城市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首先,城市社区是一个多样性的集合体,不同的人群、文化和经济状况在城市社区中交织在一起。
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者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其次,城市社区是一个互动性的空间,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各种社区活动和公共设施,增强社区凝聚力。
最后,城市社区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社区内的各种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全面考虑社区的各个方面,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是城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满足社区居民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福祉和幸福感。
首先,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区居民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
其次,医疗是公共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该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
此外,交通和环境保护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它们对于社区居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该改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城市社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一、前言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区的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展开探讨,就其重要性、内容、指导思想、实施方案等方面作系统阐述,以期为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就业增长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推动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供水、供电、供暖、绿化环境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制度化管理,才能实现社区公共事业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3.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健全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的权益和利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为社区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内容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是指社区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规范、程序、制度和具体措施的总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暖、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公共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和管理社区的各类公共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效益。
3. 公共服务提供。
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环境保护与绿化。
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建设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5. 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1. 全面发展。
各项公共事业都要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确保每一位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
2. 公平公正。
在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要公平、公正,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差距,让每个居民都感受到社区管理的温暖。
公共事业管理在现代社区的发展
现代社区管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摘要:众所周知,随之我国经济的快速迅猛发展,我国的社区规模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的功能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承载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众日常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现代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它的功能和社区管理中的许多功能有相似和交叉的关系,因此社区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有着和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现代社区管理中所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项目以及。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居委会一、社区管理的发展(一)社区的由来及社区管理概念社区作为人们的生活场所这一个基本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的,滕尼斯早在1887年出版的成名作《社区与社会》中认为,社区是指那些价值取向相同,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其体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
20世纪30年代初,在我们国家,费孝通先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首先在我国使用了中文“社区”一词。
2000年11月3日,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织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区居民,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计划、实施和有效调控的过程。
(二)社区管理的内容《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城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另外,还强调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内容。
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社区建设的内容也是社区管理的内容。
本章重要介绍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几项内容。
(三)社区管理方法我国的社区发展大致历经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区中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社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业、社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社区卫生事业管理、社区社会保障管理、社区教育事业管理、社区文化事业管理、社区信息化管理以及社区社会工作。
了解社区安全治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即传统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局限,掌握社区治理理论与方法在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社区治安的含义、测量指标及其现状社区治安就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可以通过客观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
1.客客观性测量指标: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2.主观性测量指标: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产安全的放心度;居民夜晚出行的安全感;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目前,我国社区层面上的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刑事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很低;(2)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频发;(3)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严重,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成长环境恶劣;(4)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事故隐患严重,居民生活安全没有保障;(5)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6)邻里关系紧张,“老死不相往来”,居民互相救助单薄,无法从社区网络中得到支持帮助;(7)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防范措施不到位,处理日常性和突发性安全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及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需求为导向,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从狭义上就理解,是仅仅把社区卫生或社区卫生服务看作是社区医疗服务,是指为了方便社区对群众,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疾病,运用候诊、出诊、转诊、家庭病床等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转向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是:基层性、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可及性。
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如何?怎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现状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着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它数量多、分布广、贴近民众,担负着社区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治、转诊,计划生育指导,卫生工作宣传等重任,照理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上要有所倾斜,满足广大老百姓日常看病的需求。
城市大医院、重点医院、中心医院,属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其重点服务对象应该是重病、大病、疑难杂症患者,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影响,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甚至将社区卫生服务视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因此,国家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上,优先重点考虑的是城市大医院和中心医院,这就使得这些少数的高层次的医院设备更加精良、技术更加先进、人员配置、素质水平、服务质量达到一流,相比之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人员配置、技术水平与大医院无法相比,这种状况造成了人们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到这些少数高层医院求诊,医院每天人满为患,病房爆满,不堪重负。
而本应当承担大部分治疗和预防任务的社区医院却因技术设备落后,医疗水平有限倍受人们冷落,无人或少人求医问诊,大量医疗设备和技术闲置,医务人员无事可做,最后只有关门停业,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老百姓看病难、难看病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基层卫生服务投入,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
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逐步完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比例,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的扶持力度,在工作经费、基本设备和房屋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各地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可按照有关规定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当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
在城市建设规划或改、扩建居民小区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鼓励优惠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对无偿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可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第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必须是具备卫生技术人员法定职业资格,通过公开招聘录用的专业合格人员,不合乎条件的坚决不予使用。
坚持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乐于奉献、能够吃苦的医疗卫生队伍。
同时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百姓提供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亦可聘请大、中型医疗机构的退休医护人员来社区服务机构工作。
四.物业管理与社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对居住、商用、工业、公共设施四种物业管理活动的总称,是指物业或物业使用者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物业管理企业按照服务合同约定,对各类物业及相关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管理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
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规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有:是一种社会化的服务;是一种经营性的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
社区物业管理的内容有:1.常规性的管理工作: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房屋设施、设备的管理;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公共秩序管理;2.特殊性的管理服务:日常生活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社区文化服务。
五.社区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功能广义上讲,社区文化指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囊括了社区内所有的居民活动现象。
狭义上讲,社区文化指社区内除了物质文化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包括了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社会风尚、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一般而言,社区文化可以定义为: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社区文化有社会沟通、价值导向、心理凝聚、行为规范、文化传承、协调发展等功能。
六.社区社会保障定义,我国现行的社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有国家和社会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实现了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城乡社区已经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和责任主体。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功能主要有:劳动与就业服务(登记、提供);实施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接受申请、资格鉴定、发放);残疾人保障服务;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司法服务等。
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组织体系。
这种组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需求,起到了救助贫困、保障生活、稳定社会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与社区建设体系之间,是一种纵向与横向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保障资源配置方面,出现资源重置配置,人员与机构重复设置的情况,缺乏在社区层面上的统筹机制,从而造成了保障资源的无序发放和浪费,社区居民在社会保障资源的享用上就存在着畸重畸轻的现象。
(2)由于市、区、街、居四级组织是不同性质的机构,前三者是属于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后者是城市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但在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中,却变成了行政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社区居委会要按照指令性的标准和时限,对社区居民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者是否具有享受资格,然后报街、区、市三级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审批,这样,社区居委会的意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使得居民委员会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社区范围内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机构,成为了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
这与居民委员会本身的职责是相抵触的。
(3)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在执行社会保障的指令性任务时,由于工作强度大,人手、经费十分有限,再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成员素质、精力、信息来源、人情关系),难免调查结论意见与事实错位,这就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解决办法:(1)在组织体系的相互关系中,要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朝着群众自治组织的方向发展,要让居民委员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自治意义上的工作任务,不承担强制性社会保障中的指令性职责:居委会成员应该协助政府组织做好居民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