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对于高热的患儿,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 温处理,以防止高热惊厥。
继发感染预防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护理,防止继发感 染。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
05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康复期患儿生活起居调整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 患儿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儿科手足口病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与实施未要点找到bdjson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02
合理安排患儿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03
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 腔感染。
0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家长心理疏导和支持工作部署
01
02
向家长解释手足口病的病程、治 疗及预后,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皮肤 护理、口腔护理等,增强家长的
预防感染
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减少人员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方法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变化。
补充血容量
对于出现休克的患儿,应立即给 予补充血容量治疗,以维持正常
血压。
护理配合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ppt课件

手足口病ppt课件

04
手足口病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出现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可能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危及 生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肺水肿等,影响呼吸 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100%
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手、 足、口、臀等部位,表现为红色 丘疹、疱疹,部分可破溃形成溃 疡。
80%
口腔症状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可出现疼痛、 流口水、拒食等症状,检查可见 口腔黏膜充血、散在疱疹或溃疡 。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
从患者疱疹液、咽拭子或粪便 中分离出肠道病毒,是确诊手 足口病的金标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预后评估和改善方法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及康复情 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改善方法
针对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 ,如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同时, 加强患儿的营养和运动,提高免疫力 ,预防再次感染。
05
儿童手足口病特点护理要点
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原因
01
02
03
04
发病季节
春夏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肠道病毒 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手足口 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样本 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具有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鉴别诊断与误诊原因
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需根据皮疹特点、伴随症状及实验 室检查进行鉴别。

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

健 康带 毒者 和轻 型散 发 病 例是 流 行 间 歇 和 流行 期 的 主 要传 染 氧化 剂( 高锰 酸钾 、 漂 白粉 等 ) 、 甲醛、 碘 酒 能灭 活 病 毒 , 病毒 在 5 O ℃
源, 在 流行 过程 中隐性 受染 者 比显 性 发病 者 多百 倍 以上 ] 。在 急性 可迅 速灭 活 , 4 ℃ 可存活 1 年, 在 一2 O ℃ 可长期保 存 , 在 外环 境 中病毒
消 毒液浸 泡 3 0 mi n或 煮沸消 毒 。不 宜蒸煮 或浸泡 的物 品可置 于 日光
粪 一 口为 Co x Al 6主 要 传 播 途 径 , E V7 1传 播 途 径 则 主 要 为 眼 一 下 暴 晒 6 h 。洗手 能有效 防止 肠道病 毒 的传播 , 护理 患儿 前后 应在 流 手 一眼 , 亦 可 经 粪 一 口 途 径 传 播 ] 。 如 患 者 咽 喉 分 泌 物 及 唾 液 中 的 水 下 严 格 洗 手 。 驱 蚊 蝇 及 蟑 螂 。
2 0 1 3年 第 8期
手 足 口病 传 播 特 点 及 居 家 护 理 干 预
柳 素 茹 钟 振 青 ( 增城 市人 民 医院 ( 中山 大 学 附属博 济 医院) 广东 增 城 5 1 1 3 0 0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 7 【 文献标 识码I A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3 ) O 8 —1 2 2 —0 2
心率 、 呼 吸 以及神 经 系统受 累 的情 况 , 如发 现患 儿有 高热 、 抽搐 、 接触 , 经 口传播 。接触 被病 毒 污 染 的水 源 ,常造 成 流行 。年龄 越 小 温 、
3 0:1 。感 染 后 , 对 同 型病 毒 有 持 久 免 疫 力 [ 5 ] 。

手足口病课件(ppt)

手足口病课件(ppt)

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
疱、常伴有瘙痒。
03 治疗与预防措施
治疗方案及原则
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如降温、止痛 等。
抗病毒治疗
支持治疗
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等 。
对于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
02
01
并发症治疗
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
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02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等,皮疹
多在发热1~2天后出现,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
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
03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
1.谢谢聆 听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等肠道病毒引起。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 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 播。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 季多见,呈现周期性流 行的特点。
手足口病课件(ppt)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 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 幼儿发病为主。

幼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护理策略

幼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护理策略

幼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可能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

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饮食营养和口腔护理。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宝宝应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进行口腔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总之,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健康。

宝宝口腔疼痛会导致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症状。

为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以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此外,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对于皮疹,要保持宝宝的衣服和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

同时,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对于手足部皮疹,可以在初期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以涂0.5%碘伏。

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手足口病图解护理课件

手足口病图解护理课件
手足口病图解附件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图解 • 手足口病护理 • 手足口病预防 • 手足口病治疗 • 手足口病案例分析
01Leabharlann 手足口病概述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 吸道和接触传播。
特点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具有季 节性,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 场所爆发。
中医治疗
如中药汤剂、针灸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
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措施, 以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06
手足口病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 手足皮疹就诊。查体:体温38℃,口 腔、咽部、手足掌面及手指、足趾侧 缘见多个米粒大小疱疹,周围绕以红 晕。诊断为手足口病。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减少与患有手足口病 的人的接触,特别是避免 接触他们的疱疹液、呼吸 道分泌物和粪便。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
社区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和消毒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 玩具,保持社区卫生。
监测疫情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 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知晓 率。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发病机制
病毒经口摄入后,在肠道内增殖,通 过血液传播至全身,引起一系列症状 。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疱疹等,部分病例可出现脑膜炎、心脏疾病等严 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4 0℃ ) 3例 , 没有 超过 4 0℃ 以上的病 例 , 热多 在 发
病程 1 ~3d出现 , 固定 热 型 。无 发 热 病 例 6例 。 无 2 8例病 例均 出现 了皮疹 , 常见 于 手 掌 、 足底 及 手 指 、 足趾 屈侧 和 侧 缘 、 甲周 围 , 始 时 为 玫 红 色 斑 丘 指 开
痛、 不痒 、 结 痂 、 结瘢 痕 , 不需 要 特 殊 护理 , 不 不 故 但
要保 持皮 肤清 洁 。患儿 宜穿宽 松柔 软衣裤 , 勤更 换 。
参 考 文 献
E i 胡亚美 , l 江载芳. 诸福常实用儿科学[ . 7版. M] 第 北京 : 民卫 人
括 流涎 3例 、 食 或 少食 6例 、流 涕 1 拒 2例 、 嗽 5 咳
体 温高 于 3 . 8 5℃ 的患 儿 , 理 降 温 同 时可 遵 医嘱 物 用退 热 药 。及 时 补充 水 分 , 给予 高 蛋 白、 高维 生 素 、
易 消化 的流质 或半 流质饮 食 。 2 4 口腔护理 . 患儿 因 口腔 疼 痛而 拒 食 、 涎 、 流 哭 闹, 要保 持患儿 口腔 清 洁 , 前 饭 后 用 温 开水 漱 口, 饭
1 3 治疗 及转 归 2 . 8例患 儿均 给 予利 巴韦林 抗 病
毒 治疗 , 象 高者 加 用抗 生 素 , K- 血 C MB升 高者 予 维
生 素 C静脉 治 疗 , 口腔 内水 疱 、 疡 不 能 进 食 者 注 溃 意补 充热 量和 电解 质 , 热 、 嗽 、 涕 者 给予 对 症 发 咳 流
或浸 泡消 毒 , 宜 浸 泡 的 物 品 可 放 在 日光 下 曝 晒 。 不
1 1 一般 资料 .

1 o例 。年龄 最大 8岁 , 小 5月 。小 于 1 3例 , 最 岁 1 2岁 8例 , ~3岁 5 , 3 4岁 7例 , >2 例 > ~ >4岁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 入机体,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 中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进 而导致全身性感染。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患儿通常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 小疱疹或小溃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表现为手 、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和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重型可出现神经系统 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记录病情
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发热时间、皮疹出现和消退时间等,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发展情 况。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肌炎监测及干预措施
01
监测患儿心率、心律及 心音变化,定期进行心 电图检查。
02
发现异常心音或心律失 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 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03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 激,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
04
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药 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疗 效及不良反应。
肺水肿风险评估及应对方案
01
02
03
04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 及深度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
难、发绀等表现。
监测患儿肺部体征,定期进行 肺部听诊。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 除呼吸道分泌物。
发现肺水肿征象时,立即报告 医生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
居民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手足口病的预 防和控制工作,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 报告。
部门协作
卫生、教育、疾控等部门加强协作, 共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THANKS
鉴别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口蹄疫、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口蹄疫主要发 生在畜类动物中,人类感染罕见;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发生在口腔后部;水痘的皮疹则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 肢近端,呈向心性分布。

小儿手足口病简单护理查房

小儿手足口病简单护理查房

易感人群与高发季节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儿童易感,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高发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与肠道病毒活跃、气温高、湿度大等因 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手足 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表现为手足口等部 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伴有发热等症状;重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 能障碍等表现。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查房重点内容回顾
01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与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手、足、口腔等部
位的疱疹,以及可能出现的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02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在查房过程中,重点观察患儿的皮肤疱疹情况、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
,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小儿手足口病简单护 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指导与家长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定义与特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 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肌炎监测及预防措施
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心音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 肌炎迹象。
预防措施
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心肌耗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减轻病 毒对心肌的损害;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提高心肌抵抗力。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近期,我所在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小儿手足口病暴发事件,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疫情概况自2023年3月1日起,我园陆续发现多名幼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截至3月10日,累计报告病例32例,其中男生18例,女生14例,年龄集中在3-6岁。

经过医院诊断,均确认为手足口病。

二、病例特点1.发病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1日至3月10日,呈现聚集性发病特点。

2.临床表现:患儿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4.并发症:多数患儿病情较轻,无并发症。

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三、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餐具等传播。

3.粪口传播: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粪便传播。

四、流行病学调查1.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组中有共同暴露史,如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到过公共场所等。

2.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3月份,与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相符。

3.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幼儿园的多个班级,呈现聚集性特点。

4.人群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3-6岁的幼儿,与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相符。

五、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

2.严格消毒:对幼儿园的环境、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3.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4.加强监测:对幼儿园内幼儿进行定期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预防接种: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1.本次疫情是由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多样,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2.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风险场所,应加强防控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消毒、隔离治疗、加强监测和预防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

幼儿园幼儿夏季传染病及防控(一)幼儿手足口传染病及防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学龄前幼儿普遍易感,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全年可见,5-7月份为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感染。

1、手足口病的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需要注意。

✧发病1~2天后,幼儿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因此,不少幼儿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后果会比较严重。

2、手足口病的护理: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如无并发症,患儿1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已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老师可告知家长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

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若臀部有皮疹,要随时保持臀部的清洁。

3、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隔离。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清洁,切断传染途径。

一旦有幼儿疑似或确诊为手足口病,及时在家隔离,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养成习惯。

幼儿园及家里都要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洁,勤通风换气、勤洗晒衣物。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

使用七步洗手法有效的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消毒。

班级出现患儿对其个人生活用品及班级的各种玩具、桌椅、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一、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

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二、临床特征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未经治疗,7-10天可自愈。

患儿通常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口腔疱疹、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部分患儿仅出现皮疹,而无发热。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三、传播方式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瓶、餐具、床上用品及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传播。

四、病例管理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

患儿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可进行退热、镇痛等对症治疗。

患儿在皮疹水泡干凅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避免传播疾病。

若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患儿应在家自行隔离更长时间,直至皮疹水泡干凅后2周。

家长和医生还应密切关注病情,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就医和加强救治: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躯干共济失调、突发性肢体无力、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五、预防目前无疫苗预防,在本病的流行季节,应告知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1、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

3、勿公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勺等。

4、需清洗和消毒患儿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厕所,可用紫外线、漂白粉进行消毒。

5、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从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7~10d自行痊愈,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属病毒感染性疾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大部分轻症患者主要是门诊对症处理,居家隔离治疗。

因此,了解本病的传播特点,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有利于疾病恢复及控制传播。

1传播特点1.1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隐性受染者比显性发病者多百倍以上[2]。

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3]。

1.2传播途径粪-口为CoxA16主要传播途径,EV71传播途径则主要为眼-手-眼,亦可经粪-口途径传播[4]。

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人眼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通过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的日常接触,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

年龄越小的婴幼儿,易感性越高。

每次流行中,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是30∶1。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5]。

1.3易感人群人对CoxA1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婴幼儿最为易感。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出现,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6]。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皮疹等,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痛苦。

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家长和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出现皮疹。

患儿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喉咙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会出现红斑和溃疡,患儿可能会感到口腔疼痛和不适。

此外,手脚和臀部也会出现红疹和水疱,给患儿带来瘙痒和不适感。

在发现这些症状后,家长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

首先,家长要确保患儿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多饮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

其次,家长可以给患儿口服退烧药,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的症状。

同时,家长还需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患处感染,可以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品,如生理盐水清洁皮肤。

另外,家长还需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除了对症治疗外,预防手足口病同样重要。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家居环境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治疗过程中,对症治疗和预防同样重要,家长们要根据患儿的症状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措施研究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措施研究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措施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们日常卫生意识的提高,传染病的患病率普遍下降,但仍有一些疾病如手足口病时有时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爆发流行现象,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喉咙后壁有小疱及口腔内黏膜有疱疹,可合并手、足、臀部和口周等部位出现含水性疱疹等症状。

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和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特征分析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多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口密集场所,同时也存在于家庭中的儿童之间传播的状况。

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季节性流行,另一种是偶发性流行。

季节性流行:通常发生在每年的5月至10月,且有明显的时序性,病例数在同期间内较为集中。

这种情况可能与肠道病毒的传播渠道有关,可能与暑热潮湿的气候造成的病原体特别适应有关。

偶发性流行:全年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某个个体携带肠道病毒而引起的,而且当这个个体与其他人接触时,很容易将肠道病毒传染给接触者,因此在个别人和孤立的流行病学学者之间是很常见的。

二、主要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1.气溶胶传播:肠道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对周围人群造成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幼儿园、托儿所等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避免病毒的长时间滞留。

2.食物、饮水传播:通过摄入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饮水等途径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加强食品、饮水的消毒,避免肠道病毒的侵入。

3.接触传播:患者的体液、排泄物等分泌物中含有肠道病毒病原体,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很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的人。

因此,在感染手足口病后,要注意隔离,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其他人,同时进行个人卫生的提醒和教育。

三、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以下措施应该注意: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内部环境的清洁和干燥,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治疗原则】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有无手足口病接触史。

评估生命体征、皮肤皮疹、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护理问题】体温过高感染的危险舒适的改变有窒息的危险(或呼吸道受阻)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一、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一)皮肤疱疹护理疱疹较小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出现疱疹破溃者可先用0.25%安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软膏预防感染。

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开手、足有疱疹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认 知 情 况 。 结 果 证 明 通 过 健 康 教 育 , 家 长 对 手 足 口 病 有 使 了 全 方 位 的 了 解 ,有 助 于 帮 助 孩 子 建 立 起 良 好 的 卫 生 行 为 . 对 于 有 效 预 防 和 控 制 手 足 口病 的 传 播 和 流 行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病 , 观 察 到 病 例 9 2例 , 者 多 为 l 4岁 的 婴 幼 儿 , 为 该 共 5 患 ~ 此
手 足 1病是 肠 道病 毒引 起 的传 染性 疾病 , 避免 院 内交 3 为 叉 感 染 , 经 发 现 患儿 应 该集 中收 治 , 即采 取 有 效 的隔 离 一 立
措施 , 严格 控制 传 染源 , 将感 染患 儿 与普 通患 儿分 开 , 采 取 并 有效 的消毒 隔离 措施 , 到 早发 现 , 隔 离 , 治疗 。在 病 房 做 早 早 门1 3应设 置 醒 目标识 , 设立 单独 通道 , 排专 人守 卫 。 格 管 安 严
[ sr c]Had fo- uhdsaei acmmo e itci et u i ae n a ra at nc i rn A t e Ab ta t n -otmo t i s s o e np da i n ci sds ssa dh sgeti c o hl e . ci r f o e mp d v
1 中胃 医 药异播 4
CHIA ME C R D N DIALHE AL
21 0 1年 9月 第 8卷 第 2 6期

综 述 ・
腔清 洁 , 前 饭 后 用 生理 盐 水 漱 口, 予 患 儿 清 淡 、 和 、 饭 给 温 易 消 化 的 流 质 或 半 流 质 饮 食 , 免 食 用 辛 辣 刺 激 性 食 物 。 有 溃 避 疡 者 可 予 维 生 素 B 粉 剂 与 双 八 面 体 蒙 脱 石 散 剂 混 合 均 匀 涂
理亲 属探 视制 度州 每 问病 室 以 2 3人 为宜 , 室应 该定 时 开 。 — 病 窗通 风 , 持空 气 新鲜 、 通 , 保 流 温度 适 宜 , 天用 紫 外 线 照射 每
国有 记 录 以来 魄最大 一次 流 行病 。 目前 , 足 口病 在 中 国大 手
陆 大 范 围流 行 , 发 生 呈逐 年 上 升趋 势 , 国 各 地 均有 病 例 且 全 报道 并且 有 大规 模流 行暴 发 , 亡病 例 不断 出现 。 2 0 死 到 0 9年 3月全 国报 道 的手 足 口病病 例 超 过万 例 ,0 0年手 足 口病 的 21
L ANG Ho g u I ny
De at n fNe b r ,Chlr nSHo ptli o i gCi , b iP o i c ,Ba dn 0 0 , ia p rme to w on id e s i n Ba dn t He e rvn e a y oig 7 0 0 Chn 1

综 述 ・
2 1 9 第8 第2 0年 月 卷 6 1 期
小 儿 手 足 口病 的发病 特 点 以及 护 理 进 展
粱 红 玉
河 北 省保 定市 儿童 医 院新生 儿 科 , 北 保定 河
0 10 7 00
【 摘要】h L / J 手足 口病 是儿 科 常见 的传 染性 疾病 , 对小 儿影 响 较大 , 极 做好 护理 工 作有 利 于促 进 疾病 痊 愈 。本文 从 积 对 该疾 病 的基 础 护理 、 心理 护 理 、 康教 育 等 方面 的 进展 进行 综 述 , 健 旨在 为小 儿 手足 口病 的治疗 提 供 必要 的 护理 依
a d g o ae c n e h c ains e o e y h satce h s rve d te p o r s n p may c r,p y h lgc lc r n o d c r a n a e p t t n e r c v r .T i ril a e iwe h rge s i r r ae s c oo ia ae i n e h e u ai ft eds a e i r e op o i en c s ayn ri gb ssfrc i e n t r t n h a d h at d c t n o h ie s , n od rt rvd e e sr u sn a i o hl rn i het ame to a d fo— l o d e f n -o t
结 痂并 开 始脱 落可 以解 除 隔离[ ] 5。 - 6
32严 密 观 察 患 儿 病 情 变 化 .
病人 数大 幅度 增 加 的原 因与 流行 范 围的扩 大 有关 。
手 足 口病 的 主要传 播途 径 包 括 :① 通 过 密切 接触 传 播 ;
② 通 过飞 沫传 播 ; 通过 饮用 或食 用 被 患者 污 染过 或者 被 带 ③
mo t ie s . uh ds a e
[ ywod ] a d fo- uhdsae C r; rges Ke r s H n -otmo t i s; ae Po rs e
肠道 病 毒可 引起 许 多临 床疾 病 。 中包 括 一种 传 染性 极 其 强、 多发 于婴幼儿 的疾病 , 被称 之为手足 口病 (a dfo-mo t h n -ot uh
[] 高 莉 丽 , 敏, 丽丽 , . 足 口病 并 发 多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患 儿 的 护 理 [ . 1 徐 贾 等 手 J ]
由于d J 手 足 口病可 引起 d J 手部 、 ,L ,L 足部 、 部及 下 肢 的 臀
疱 疹 . 疹 如果破 溃 可引起 疱疹 中病 毒 的传播 。 E常护 理工 疱 在 t
病 毒 的昆 虫叮爬 过 的水 和食 物 传播回 。 2 手 足 口病 的 临 床 表 现
尽 管 大 部 分 患 儿 手 足 口 病 预 后 良好 , 也 有 少 数 进 展 迅 但
速 , 致严 重 的脑 炎 , 导 神经 系 统 障碍 , 至 死亡 。故 严 密 观察 甚
患 儿 病 情 进 展 情 况 , 现 异 常 及 时 报 告 , 时 处 理 情危 重者 可致 死 亡 。 病
3 手 足 口病 的 护 理 措 施
31集 中收 治 , . 消毒 隔 离
循 环衰 竭脚 病死 率 极 高 。 , 1手 足 口病 的流 行特 点
19 9 4年 .英 国暴 发 了一起 遍 布英 格 兰威 尔士 的 手足 口
34皮 肤 的 护 理 .
综 上所 述 , 于 手 足 口病 的 患 儿 , 定 要做 到 密切 观 察 对 一 病 情 变 化 , 止 恶 性 进 展 。做 好 口 腔 护 理 、 肤 护 理 、 热 护 防 皮 发
理 、 液护 理 等基 础 护理 。另 外 , 为整 体 护理 的重 要 内容 。 输 作 做 好 对 患 儿 的 心理 护 理 以及 对 患 儿 家属 的健 康 教 育 可 以有 效 地 建 立 患者 健 康 行 为 , 进 疾病 痊 愈 , 促 同时 增 加 家 属 对 传 染 病 的 防范 意识 , 降低 手 足 口病 的发 生有 着 重 要 的意义 。 对 【 考文 献】 参
作 中 , 该 注意 保持 床 铺 整 洁 , 应 干燥 。 出院患 儿 床单 应 进行 终
末 消 毒 , 采 用 臭 氧 消 毒 机 消 毒 1h 再 用 浓 度 为 10 0mgL 先 , 0 /
中华 护理 杂 志,0 94 () 0 — 0 . 2 0 ,48: 7 7 8 7
或 圆 形 的 斑 丘 疹 或 疱 疹 , 疹 周 围 有 炎 症 性 红 晕 . 内 液 体 皮 疱 较 少 , 疱 为 深 在 性 , 壁 厚 不 易 破 裂 , 部 分 结 痂 , 部 下 水 泡 有 臀 肢 丘疹 , 口腔 黏 膜 呈 疱 疹 或 小 溃 疡 , 伴 有 流 涕 、 欲 不 振 等 可 食
据。
【 关键 词】 手足 口病 ; 护理 ; 进展 f 中图分 类 号J 4 37 7 .2 R
【 献标识 码】A 文
( 章编 号】 17 - 2 0 2 1 )9b - 1- 2 文 6 3 7 1 (0 10 ( )0 4 0
Fe t e n a epr g e so d a rcha -f o - o t s a e a ur sa d c r o r s fpe i t i nd —o t m u h die s
义。
抹 患 处 , 促进 溃 疡 愈合 另 外 使 用 中药 制剂 也 能在 一 定程 可 。
度 上 有 效 地 促 进 口 腔 溃 疡 的 愈 合 。 李 恩 慧 嗣 对 2 4例 a J 在 1 ,L 手 足 口病 的 护理 中发 现 应 用 含 蜂房 、 公 英 、 角刺 等 中药 蒲 皂 口腔 炎 喷 剂 可 以 减 轻 伤 口 疼 痛 . 进 溃 疡 面 愈 合 。 对 于 口腔 促 溃 疡严 重 者可 用 2 %的 利 多 卡 因 局 部 涂 抹 。
患儿 的生 命体 征 , 观察 患儿 呼 吸状况 , 经精 神状 态 , 神 防止 短 时 间 内进 展 危 重 。
33 口 腔 护 理 .
d J 手 足 口病 多 侵 犯 口腔 , 约 有 9 % 的 患 儿 有 口 腔 溃 ,L 0
疡、 口腔疱 疹 等 表 现 , 起 患 儿哭 闹 , 响其 进 食 , 利 于 身 引 影 不 体 的恢 复 。 做好 1 腔护 理 , 于促 进 口腔 溃疡 的愈 合 , 3 对 防止感 染 , 进 康 复 ,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口腔 护 理 中 首 先 要 保 证 口 促 有 在
手 足 口病 的潜伏 期 平均 为 3 5d 一般 患 儿病 情轻 微 , ~ , 以 发热 、 食 、 厌 精神 不 振 , 以后 出现 皮 疹 , 现 为 手 、 、 表 足 口腔 部 位 的疱 疹 等 临床 症 状 , 特 征 为 充实 性 丘 疹 , 疹 一般 局 部 其 皮 出 现 , 重 者 可 泛 及 全 身 , 掌 面 为 主 , 量 不 等 . 椭 圆 形 严 以 数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