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资料——饺子
饺子的传统文化PPT课件
![饺子的传统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49f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png)
在中国部分地区,立冬有吃饺子的习 俗,称为“交子”,寓意季节的更替 和冬季的来临。
各地饺子的民俗文化
01
北京
北京的饺子多为手工制作,皮薄馅足,常见的口味有猪肉白菜馅、韭菜
鸡蛋馅等。在春节期间,北京人会吃“素馅饺子”,寓意一年素净无灾。
02 03
东北
东北的饺子以个大馅足著称,常见的有酸菜猪肉馅、韭菜鸡蛋馅等。此 外,东北还有一种特殊的饺子——“酸汤水饺”,是一种以酸汤为调料 的小吃。
馄饨
馄饨的形状与水饺相似,但皮 较薄,通常用于清汤或酸辣汤
。
蒸饺
蒸饺是将饺子放在蒸笼中蒸制 而成,皮薄馅嫩,口感鲜美。
饺子馅料
肉类馅料
海鲜馅料
猪肉、牛肉、羊肉等是 常见的饺子馅料,可以 搭配蔬菜制成各种口味。
虾仁、鱼肉、蟹肉等海 鲜也是饺子馅料的常见
选择,口感鲜美。
蔬菜馅料
韭菜、白菜、芹菜等蔬 菜是常见的饺子馅料, 可以搭配肉类或海鲜制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饺子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华美食,可以成为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帮助中外人民更好地相互了 解和沟通。
传播中华饮食文化
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将饺子等中华美食 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华饮食 文化。
05
如何品尝与评价饺子
如何品尝饺子
观察饺子外观
闻饺子气味
首先观察饺子的外观,看是否有破损或变 形,颜色是否正常。
饺子的形状和寓意与中国古代 的哲学思想、吉祥文化等密切 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
饺子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反映 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特色。
02
饺子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饺子种类
01
02
饺子:中华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饺子:中华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3a8a1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f.png)
饺子:中华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历史悠久且备受喜爱。
除了其美味可口的口感,饺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话传说。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饺子背后隐藏的中华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一、饺子的起源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药学家,他在东汉末年创制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预防感冒并增强人体免疫力。
然而,这种药物十分苦涩,人们用饺子的独特形状包裹了这种药物,希望通过食用饺子来吃下这种药物。
在春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并将其中一颗饺子内放入药物,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二、小年夜的饺子民间传说,在农历十二月的小年夜,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厨房里的灶神会返回人间检查家庭的大小事务。
为了表示对灶神的敬意,人们会事先准备好包裹着各种馅料的饺子,在灶台上煮熟。
据说,灶神对饺子情有独钟,并会在家庭祭拜仪式结束后享用这些美味的饺子。
人们相信,通过供奉饺子给灶神,可以确保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和睦幸福。
三、神话传说中的饺子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有与饺子相关的故事。
一个最著名的故事是涉及到了一个名叫伏羲的神仙。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礼物和技艺。
有一天,他发现人类在寒冷的冬天里冻得瑟瑟发抖。
为了帮助人们度过难关,他教人们把各种食材包进一种半月形的面片内,蒸煮而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之为饺子的美食。
四、饺子与祈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饺子也经常被用来祈福和表达美好的愿望。
在农历新年的除夕夜,家人们聚集在一起包饺子,每个家庭会将其中一颗饺子藏有硬币,而最幸运的人将会吃到那颗有硬币的饺子。
传说中,吃到有硬币的饺子的人将会在未来的一年里获得好运和财富。
五、不同地区的饺子传说与习俗中国的地域广阔,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饺子传说与习俗。
例如,在北方的冬至节,人们会吃一种叫做“冬至饺子”的特别饺子。
据说,冬至那天吃了这种饺子,可以驱寒保暖,并让来年的作物丰收。
六、饺子的民间传说与寓意除了以上的传说和故事,饺子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https://img.taocdn.com/s3/m/98b9ccb2dd3383c4bb4cd2f2.png)
饺子的制作方法
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 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住饺边食指 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复褶折直推至右端 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波饺就完成了。
四喜蒸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肉馅,将面皮捏成
“田字形”方格(既四角空、中间粘合的四方角形),田字
形可以用手指沾少许水以便粘合放上烫软切碎的菠菜,热炒
饺子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
饺子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
小小饺子,包着乾坤,包着人们对来年幸福、平安、吉祥、 希望的心理,是新一年丰硕与收获的象征,它与中国传统文 化完全融合,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灵魂,渗透到每 个人生活之中。 饺子化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饮 食文化。 春节吃饺子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称为“扁食”。
饺子的历史及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
清朝称为“扁食”
明末称为“粉角”,
饺饵
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
冬至
春节
除夕
现代的饺子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北方人叫“饺子”,南 方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稍有 不同,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 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三鲜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 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有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以鱼肉为馅,在馅里加大量橙皮、 猪肉、鸡蛋,包的饺子却与朝鲜的 饺子相反,一个个仰面朝天躺着。
印度饺子
用料、做法与俄罗斯饺子近似,只是个 头还大,但不是煮着吃,而是烤着吃。
现代的饺子
墨西哥饺子
他们用洋葱、牛肉、番茄、荷兰芹菜做馅,饺子皮不是擀的,而是用手压成长方形。包
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
![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03c118dd88d0d232d46a70.png)
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为什么我们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呢?同学们有学过这个问习题吗?下面请看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 1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妈妈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正好也是冬至,这么说,我与冬至这一天还颇有缘分。
每年的今天,我家都会吃饺子,可为什么要吃饺子,我却一无所知。
为此,我上网查找了些资料,和大家分享。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管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决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传统文化精选作文 2 今天是周末,也是立冬,我们去姥姥家吃饺子。
一进门便看见姥姥把一大块面揪成许多小面团,再把小面团赶成扁片,其次把肉馅放进扁片里,最后把边沿捏出许多的小花边使饺子合拢,这样就做好了。
饺子其实它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传,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立冬这一天,他看见许多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也冻伤了,当时伤寒病正在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很多。
张仲景便在当地搭起了一个医棚,还支起了一个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都送给了老百姓。
饺子的传统文化意义
![饺子的传统文化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cd74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b.png)
饺子的传统文化意义
1 饺子的由来
饺子是中华文化里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物之一,它源自
汉朝初年,原名“饺子”,是因为它的看起来像小耳朵,后来被改成
了它今天的名字:饺子。
据记载,当时端午节,宫廷文人给老百姓分
发粽子,一对对的,正常的粽子里面,会有两个饺子,也就由此解释
了“饺子”一词的由来。
2 饺子的传统文化意义
传统意义上,饺子象征着团圆美好,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中国节日中,特别是家庭聚餐方面,下饺子是传统习俗,把家人及朋友团聚在
一起。
一包饺子,充满了归家的情怀,这也深深地反映了中国人和家
庭的传统文化。
3 饺子的保留
饺子虽然遵循着古老的方式、技巧和工艺,但也不断发展壮大,
出现了各种新颖的口味,餐桌上的饺子以其精致的外形、丰富的口感、诱人的颜色、清香的味道给人以无尽的想象与乐趣。
有了现代化的制
作工艺,传统的饺子文化也得以逐步传承,传统体现中华民族积淀多
年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受到众人尊崇。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饺子背后所
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饺子无疑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依托,它将永
远延续下去,自古至今,传统的中国文化之中,有了饺子,民众也有了一份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爱。
传统文化的魅力6篇
![传统文化的魅力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b6d9669eae009591bec9c.png)
传统文化的魅力6篇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饺子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期望的佳节,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有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了。
我为了能吃上这美味的饺子,我就自我做了起来。
想吃饺子当然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粉放在盘里,之后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了起来,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
哎,水总是加不适宜,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又加了一点干面粉,面总算弄好了,我拿起饺子皮在妈妈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来一个又一个饺子,之后我突然觉得包饺子也不是那么困难,最终包好了。
开始煮了,我在锅旁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儿在欢快的玩耍。
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我觉得离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了一步。
我爱这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日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齐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齐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冬至食俗吃饺子的文化背景与传承
![冬至食俗吃饺子的文化背景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7230b0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5.png)
冬至食俗吃饺子的文化背景与传承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注重饮食,尤其是吃饺子。
吃饺子已成为冬至食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习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传承和弘扬。
一、饺子的文化背景1. 历史渊源饺子作为一种传统食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汉代。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寒冷的冬天,医生建议士兵们腹中寒冷,以饺子为饮食,因此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 寓意与象征饺子原本寓意“交子”,即婴儿婚嫁的钱币形式,象征着吉祥和财富。
同时,饺子也有团圆的意味,因为包饺子是家人一起动手并围坐在一起完成的重要活动,代表着家人间的亲情和团结。
3. 营养价值饺子作为一种包含多种食材的传统美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价值。
在寒冷的冬季,吃饺子可以为人们提供足够多样化的营养,满足人体对能量和维生素的需求。
二、冬至饺子的传承1. 家庭传统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被广泛传承。
每年的冬至,家人会一起准备食材、包饺子,共同享受制作过程的乐趣。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亲情,也是家庭传统的一种表达。
2. 学校教育在中国的学校,冬至食俗也被纳入了教育课程中。
学生们会了解冬至的文化意义,学习制作饺子的技巧,并通过亲手制作饺子的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吃饺子的习俗也在一些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中得到弘扬。
比如,一些城市会举办饺子文化展览和品尝活动,吸引游客了解饺子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三、冬至饺子的现代演变1. 地域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之间的差异,冬至食俗吃饺子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演变。
在不同地方,人们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特色口味和食材,创造出不同口味和形状的饺子,丰富了饺子文化。
2. 创新与融合在现代社会,饺子也开始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口味。
创新型饺子店和餐厅推出了各种创意口味的饺子,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饮食的需求,并将传统的冬至食俗延续下去。
冬至北方人的吃饺子传统
![冬至北方人的吃饺子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4a9d1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b.png)
冬至北方人的吃饺子传统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北方人来说,吃饺子是这个节日中的一项重要传统。
饺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代表着团圆和丰收的象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冬至北方人的吃饺子传统及其由来。
一、饺子的由来和象征意义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物,在古代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发明了饺子。
他发现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患上了冻疮,于是制作了一种以草药为馅料的饺子,并以沸水煮熟,用来治疗冻疮。
正因为这个原因, 饺子也被称为“角子”,呈半月形。
饺子的象征意义也在于其外形,像一个紧紧包裹着馅料的小包子,寓意着团聚和祝福。
冬至正是北方农民的淡季,农田工作减少,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团聚。
因此,北方人将冬至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并以吃饺子来表达对团圆和丰收的祈愿。
二、吃饺子的传统和习俗冬至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一项传统习俗,通常会和家人一起共享。
以下是一些吃饺子的传统和习俗:1. 包饺子:在冬至这一天,全家人会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
这是一项团结互助的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情,还能增进家庭之间的感情。
2. 食材丰富:正因为冬至是北方农民的淡季,所以这一天会用各种食材丰富饺子馅料,以展示丰收的喜悦。
常见的馅料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还加入蔬菜等多种食材,味道丰富多样。
3. 煮饺子:饺子一般用沸水煮熟。
在煮饺子的过程中,人们相互祝福,希望来年顺利和幸福。
4. 吃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香气扑鼻的饺子。
有时候还会举行一些有趣的吃饺子比赛,增加互动和欢乐氛围。
三、吃饺子的意义和价值吃饺子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1. 团圆和祝福:冬至吃饺子代表着家人团聚,寓意着团圆和祝福,是一种传达爱和感恩的方式。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吃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吃饺子,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承给下一代。
3. 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饺子外形酷似元宝,寓意着来年的丰收和财富。
吃饺子也代表着吉祥和好运,是一种祈福的方式。
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11篇
![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7ac9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4.png)
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11篇20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篇1)记得小的时候,每当家里吃“饺子”时,我总是会歪着脑袋,充满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又是谁发明的饺子呢?”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现在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
妈妈告诉我,饺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寒冬,他在回乡的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贫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
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
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在锅里煮,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
人们吃后,顿时觉得全身温暖,两耳发热。
从此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慢慢地我长大了,知道了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不过因为饺子深受人们的喜欢,除了逢年过节,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诉大家个小秘密吧,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吃饺子的人,因为妈妈包的饺子实在是太美味了。
一说到妈妈包的饺子,我就会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妈妈每次包饺子,都会特别用心。
她总能变着花样做出五颜六色的饺子皮:用火龙果汁和面,做成红色皮;用菠菜汁和面包,做成绿色皮;用紫薯和面,做成紫色皮;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面,做成黄色皮。
还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
妈妈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馅儿饺子,吃到嘴里不仅味美,有益健康,还能让我感受到妈妈那暖暖的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西餐,但是我还是喜欢身边的传统美食,我会传承中华文化,传递这份浓浓的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77a7f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5.png)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素材一《春节的饺子》春节,那可是咱中华民族超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吃饺子。
每到大年三十儿,家里就忙得热火朝天。
妈妈会早早地准备好饺子馅,这个馅那可讲究着呢。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决定包芹菜馅的饺子。
妈妈把芹菜洗得干干净净,那芹菜翠生生的,看着就很新鲜。
她仔细地把芹菜切碎,再把肉剁成细腻的肉末,然后两者混合,加上各种调料搅拌均匀,那香味瞬间就在厨房弥漫开来。
包饺子的时候那就更热闹了。
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一边包一边聊天。
我总是包不好,不是馅放多了饺子皮破了,就是包得奇形怪状。
奶奶就会笑着说我包的饺子是“异形饺”。
最后包着硬币的饺子是最受期待的,据说谁吃到了就会有好运。
而煮饺子也有讲究,开水下锅,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泡澡。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一口满是家的味道,那是春节独有的幸福味道。
素材二《端午的粽子》端午和粽子可是绝配。
每到端午前几天,街头巷尾就开始有粽叶和糯米的叫卖声了。
有次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那可真是个细致活儿。
首先要挑粽叶,要选那些叶片大而完整的。
奶奶把粽叶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就像挑选艺术品似的。
然后把粽叶洗干净放在锅里煮一煮,说是这样粽叶会更有韧性。
准备粽子馅也好玩。
红枣、豆沙那是甜粽子的标配,而猪肉、蛋黄则是咸粽子的绝好搭配。
奶奶包的粽子那叫一个精致,她熟练地把粽叶折成一个小漏斗,放进米和馅料,再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紧紧地捆住,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煮粽子的时候,那浓浓的粽叶香飘满了整个屋子。
等粽子出锅,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绳子咬一口,糯米的软糯、馅料的香甜在口腔里散开,整个端午就充满了粽子的香甜气息。
素材三《元宵的花灯》元宵节看花灯可是超级有趣的事儿。
去年元宵节,我们当地有个花灯展。
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去凑热闹了。
一到那儿,真是人山人海啊。
各种各样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
冬至的饺子文化
![冬至的饺子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d2cba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c.png)
冬至的饺子文化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人有着一项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传统习俗——吃饺子。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人在冬至这一天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为你介绍冬至饺子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冬至饺子的起源据历史记载,冬至饺子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相信冬至这一天是阳气渐衰,阴气渐长的节气,也是寒冷的冬季来临之际。
而饺子的形状与古代农耕社会的皮辊相似,象征着人们希望冬至这天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
同时,古代人们还相信冬至这一天的阴气最重,认为蒸馅入面饺子能将阴气驱散,使人们在接下来的寒冷冬季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二、冬至饺子的传统习俗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家庭通常会举办团聚宴会,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包饺子。
这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活动,也是亲情和谐的象征。
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饺子的制作。
传统的饺子馅料包括猪肉、虾仁、韭菜等,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性的饺子馅料。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饺子制作方式和独特的口味。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之间交谈、嬉笑,愉快的气氛弥漫在屋子里。
包好的饺子通常会煮熟或者蒸熟,然后摆放在盘子上,端上餐桌供全家人共享。
家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一起品尝自家制作的饺子。
饺子在冬至这一天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在吃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之间互相祝福,表达对彼此健康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三、冬至饺子的文化内涵冬至饺子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代表着中国人珍视家庭、传统文化和团圆的情感。
首先,包饺子过程中的家庭团聚强调了中国人对于亲情的重视。
家人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一道饺子菜,象征着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其次,冬至饺子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项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代代相传。
通过这一传统的食俗活动,人们深入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冬至饺子还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祝福。
中国的饺子文化
![中国的饺子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3e7edbafd0a79563c1e7220.png)
中国的饺子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特别是一些节日节气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
民谚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围锅转。
”合子也是一种饺子,平时是烙熟,而初三是煮熟。
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吃饺子。
实际,中国人最讲究、最为看重的是大年除夕这顿饺子(也叫“年饭”),这是祖祖辈辈血脉里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全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吃年夜饺子,以示来年财源茂盛、平安吉祥、幸福康健、人丁兴旺等美好期望与祝愿。
饺子虽小个中天,文化内涵深着哩!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是专门研究秦汉以前多种礼仪的论著,载道:“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
”但饺子究竟源自何朝何代谁人之手,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既缺乏较为准确翔实的的史料记载,也缺少言之有理的科学阐释,但有两种说道说定饺子渊源也不足为过。
“张仲景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
东汉时期,南阳郡涅(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的张仲景,潜心钻研古代医书,广收有效方剂,著成《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对祖国医学发展功勋卓著。
他终生以“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为铭,济世救人,情系百姓。
长沙任太守,理政三年不忘大堂行医,诊病施药。
他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踮间为民行医。
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
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纪念张仲景恩师。
“李世民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令厨师在肉中加菜,结果炸、氽不能成型,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住水煮,唐太宗吃时问此为何物,厨师答曰用面皮包的丸子,这样做牢固,叫“牢丸”,不料唐太宗大喜,连称“这好!这好!”打那“牢丸”成为重大节庆的标志性食品。
饺子: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
![饺子: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https://img.taocdn.com/s3/m/c22d9f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饺子: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在中国各地广受欢迎。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饺子不仅风味独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一、饺子起源与历史传承饺子作为一道传统美食,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宫廷厨师们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饺子的技艺,并且将其用于国宴。
饺子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逐渐流传至民间,并成为过年时庆贺佳肴的代表之一。
二、制作工艺的精妙与独特制作饺子的工艺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一定的手艺和经验。
首先,饺子的皮要利用面粉和水搅拌制作而成,皮要韧性十足而又不易破裂。
其次,饺子的馅料是关键所在,不同的地域和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饺子馅料,如猪肉大葱馅、韭菜鸡蛋馅等。
将馅料放入饺子皮中后,需巧妙的捏合,以确保饺子的口感和形状都得到最好的呈现。
最后,将制作好的饺子放入开水锅中,煮熟后即可享用。
三、饺子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传承饺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传承。
首先,饺子的形状圆满而饱满,寓意着家庭团圆和幸福美满。
在中国的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会聚在一起包饺子,象征年年有余、团圆喜庆。
其次,饺子在制作中有着特定的手法和方式,世代相传,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四、饺子的多样口味和地方特色中国各地的饺子口味各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饺子。
例如,山东的饺子以香肠等猪肉制品为馅料,味道鲜美,色香味俱佳;四川的饺子则以麻辣口味为主,馅料中常加入辣椒和花椒等调料,富有辣味和麻味;而东北的饺子以大葱和猪肉为主要馅料,口感鲜嫩,清香可口。
这些不同口味和地方特色的饺子,体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性。
总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宫廷美食,饺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饺子不仅代表着团圆和幸福,更寓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饺子的传统文化
![饺子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30f0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4.png)
饺子的传统文化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饺子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介绍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饺子的起源及历史沿革、饺子的制作方法和饺子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农历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
这是因为饺子代表着团圆和幸福。
在春节前夕,全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共同享受饺子的美味。
同时,饺子还有“吉利”、“团圆”的象征意义,过年吃饺子就相当于祭祖、祈福。
另外,饺子还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南方人喜欢餐桌上使用花瓣状的饺子。
用大葱加入鲜肉和米粉,作为馅料,用手指将饺子馅搓成花瓣状,放入不粘锅,焯水烫熟后,再蒸一遍,就成了花瓣饺子。
在四川,饺子往往是辣味的,因为四川人饮食习惯偏辣。
在东北,饺子的馅料以肉类为主,因为那里的气候寒冷,需要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
渐渐地,这些饺子的文化特点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象征之一。
饺子的起源及历史沿革饺子的起源与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据考证,饺子是东汉张仲景这位医家所发明的。
汉朝时期,医家张仲景用亲身经历创制了“祛寒保健”之物——饺子,以弥补冬季鲜菜的不足,给病患食用,随后逐步普及到民间。
饺子一开始只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品,之后逐渐演化成家常小食品。
在唐朝时期,饺子地位更为重要,被称为“消夜”——中夜消食的食品。
唐朝时期,饺子的馅料以糯米、牛肉、小黄鱼、甜豆芡等为主,至清代时,猪肉、牛肉等肉制品作为饺子馅料的成分愈发丰富,特别是猪肉,在有的地区,糯米糠油也成了饺子馅料的必须成分。
饺子渐渐地成为了普及于全民众、已经成为了民间美食的一种煮食品。
饺子的制作方法饺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面团里包入馅料即可。
制作的面团可以用菜籽油、小麦粉或者糯米粉制成。
馅料的选择也因地区而异,可以有鸡肉、猪肉、牛肉、虾仁等各种品类,其它食材包括韭菜、芹菜、香菜、豆角和豆腐等,需要加入牛油和酱油来提升鲜美的口感。
传统习俗吃饺子与包饺子
![传统习俗吃饺子与包饺子](https://img.taocdn.com/s3/m/e41865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8.png)
传统习俗吃饺子与包饺子传统习俗——吃饺子与包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是一种具有浓厚象征意义的食品。
无论是吃饺子还是包饺子,都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深入探讨饺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并介绍包饺子的过程和传统习俗。
一、饺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饺子作为中国传统食品之一,与春节和元宵节等重要的节庆活动紧密相连。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饺子是一种寓意吉祥的食物。
形状像元宝的饺子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吃饺子则寓意着一年的好运和快乐。
除了象征富贵和好运外,饺子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圆的渴望。
在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中,家人们会聚在一起亲手包饺子,共同参与制作过程。
这种团聚的氛围,不仅增进了亲情,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包饺子的过程和传统习俗包饺子是中国人喜爱的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农历除夕夜或元宵节这两个重要的节日进行。
以下是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传统习俗。
1. 准备食材和工具包饺子的食材是饺子皮和馅料。
饺子皮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购买现成的。
馅料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猪肉馅、韭菜馅、虾仁馅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个大碗、一把刀和一个饺子的模具。
2. 和面和擀皮将面粉和适量的水混合,揉搓至面团光滑并醒面片刻。
然后将面团分成小块,一个一个擀成圆形的饺子皮。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3. 包馅和折叠饺子将包好馅的饺子皮放在手掌中,用拇指和食指捏出一侧的褶子,然后一点点向对面捏合。
在每个褶子上留一段空隙,最后通过折叠将两边捏合在一起。
这种折叠的方式使得饺子的形状更加工整美观。
4. 煮饺子和品尝将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煮熟,待饺子浮起后再继续煮2-3分钟。
煮熟的饺子捞出后,可以沾上调料食用,如醋、辣椒油等。
此时,一道美味的饺子就完成了。
包饺子的传统习俗中,除了家人团聚和亲手制作饺子外,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包饺子时在其中放入一个金财神、一个银财神和一个铜财神,被吃到的人将会有一年的好运和财富。
此外,还有“吃饺子”时的吉祥话:“年年有余”、“财源广进”等,寓意着好运和财富的连连。
关于饺子的文化
![关于饺子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58cd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1.png)
关于饺子的文化
饺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它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吃饺子,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吉祥。
其次,饺子的制作过程需要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因此它也是家庭团结和和谐的象征。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可以一起聊天、分享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饺子的馅料也有很多种,每种馅料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例如,韭菜馅的饺子寓意着长久的友谊,白菜馅的饺子寓意着百财,肉馅的饺子寓意着富贵等等。
最后,饺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饺子是一种宫廷食品,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享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总之,饺子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吉祥、团结、和谐和传统,是中国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
包饺子的传统文化
![包饺子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f2d4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0.png)
包饺子的传统文化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那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饺子,还有那藏在饺子皮儿里的传统文化,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头暖洋洋的。
说起饺子,那可是咱们中国人餐桌上的老熟人了,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不整上一盘饺子,那味儿啊,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象征,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
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全家人就忙活开了。
妈妈和奶奶是主力军,系上围裙,挽起袖子,和面、调馅儿,那叫一个利索。
我呢,就围着她们转,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团白花花的面团,心里头那个馋啊,早就飞到饺子上了。
和面是个技术活,得讲究个“三光”——手光、面光、盆光。
奶奶的手艺那叫一个绝,面团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会儿揉,一会儿搓,不一会儿,一个光滑细腻的面团就诞生了。
调馅儿也是个大学问,猪肉大葱、韭菜鸡蛋、三鲜馅儿……每一种都是经典,每一种都能勾起你的味蕾。
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包饺子环节了。
大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手里不停,嘴里也不闲着。
我呢,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上馅儿,一捏一合,嘿,结果包成了个“四不像”。
大人们看了都笑了,说我这是“创新版”的饺子。
不过没关系,包得再难看,那也是自己亲手做的,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饺子下锅了,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热气腾腾的,满屋子都是饺子的香味。
等到饺子浮起来,变得胖嘟嘟的,就可以出锅了。
盛上一碗,蘸点醋,再加点辣椒油,那味道,简直了!咬上一口,皮薄馅足,汤汁四溢,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吃饺子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说说笑笑,那个温馨劲儿,别提了。
饺子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亲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现在啊,生活条件好了,吃饺子不再是过年过节的专利了。
但无论什么时候吃,那份对饺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没变。
每当吃到饺子,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的情景,那份温暖和幸福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所以说啊,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ac0cff0b4e767f5bcfcecf.png)
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收集的饺子传统文化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咦,这是谁包的饺子?褶皱清楚,馅料没有一点露出来的,平整、光滑,还十分漂亮,让人看着就有食欲。
原来是我们组的一位同学的奶奶啊。
我们学着她的样子,把皮平放在手上,然后放适量的馅,再用食指沾一点水,涂抹在饺子皮的边缘,最后用食指一折,一捏,一个完美的饺子就完成了。
有了这位“外援”的帮助,我们不一会儿就包完了全部的饺子。
出锅啦!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们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
不知谁说了一句:“呀,好辣!”,那边有人说话了:“辣死我了!”没等这句说完,又有人吃到了“大陷阱”:“我这里怎么全是胡椒粉,水……水……”。
大家都笑了,笑声传满屋子,传出教室,传向校园的上空……浓浓饺子情,这次包饺子的经历是那样美好而快乐,它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深深的情谊。
就让笑声永远飘荡在校园上空,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浪,让它永远荡漾在我心头。
我最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饺子饺子饺子——吃了变成人中骄子。
每当我现在看到饺子就会想起小时候姥姥劝我吃香喷喷饺子的场景。
饺子历史据说也很悠久了,是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特征之一,深受老百姓的欢送,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喜气洋洋的春节,每到新年的除夕夜,饺子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角色。
因为大年除夕可少不了包饺子吃。
我问过妈妈,年夜饭一定要有饺子,妈妈说这是古人传下来的,一家人在除夕的炮竹声中吃年夜饺子,就会有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与祝愿。
饺子文化可是在饮食里面有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呢。
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
饺子可以让人们把各种桔祥的祝愿包到馅里,谁吃到说明谁新的一年有更多的福气,我曾经就为了吃到妈妈包在饺子里的硬币,连吃了20多个饺子,后来被大人们笑话了很久。
饺子还代表团圆美满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有同名电影。
另外,中国特色健康保健食品——饺子,已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如日本饺子、朝鲜饺子、韩国饺子、越南饺子、墨西哥饺子等。
典故和传说
张仲景发明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河南省南阳)人。
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
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呢!今天,我们用
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女娲造人说
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苏巧生发明饺子说
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
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
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
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
”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
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欢迎、送行
家里有人要出远门,吃饺子为他送行。
家里有亲人来了,吃饺子表示欢迎。
编辑本段风俗文化
春节习俗
提到过年,许多北方人想到的都是一家围在一起包饺子。
饺子是北方人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
主要是在中国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活动。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
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槛,就开始忙年。
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
在北方,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
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
那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把它固定下来。
这种习俗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
就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那么每天开始呢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今天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那么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那么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
中国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辞旧迎新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那么在这个时候吃饺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北方中国人才慢慢形成,在春节、在大年初一、在交子这个时刻,吃饺子这么个习俗。
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
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有些地方还会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包在饺子里面,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冬至习俗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送行
出门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