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规范
浅层地热标准
![浅层地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2ee3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0.png)
浅层地热标准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为了规范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浅层地热标准。
本文将就浅层地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的背景、内容、意义和作用等方面。
一、标准的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浅层地热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浅层地热能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浅层地下的地热资源,包括地热水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稳定可靠、清洁环保、绿色可再生等特点,适合用于供暖、生活热水、温室等领域。
由于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技术、经济、环保、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为了规范和引导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浅层地热标准。
二、标准的内容浅层地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与资源评价:包括地质调查、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地热资源储量评价等内容,用于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规模和品质。
2. 开发利用技术:包括地热井建设、地热能利用设备、地热供热系统等技术,用于指导地热能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3. 环保安全标准:包括地下水保护、地表环境保护、地热井建设安全等内容,用于确保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
4. 经济评价和管理:包括地热资源经济价值评价、地热能成本效益分析、地热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内容,用于指导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标准的意义和作用浅层地热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技术进步: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使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更加高效和环保。
2. 保障资源合理开发:标准的实施可指导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规范市场秩序:标准的制定使地热能市场更加规范,保障了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地热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https://img.taocdn.com/s3/m/183c7dab10a6f524cdbf858c.png)
工提供埋管工艺和埋管材料热
传导性能等。 砂质粉土
土壤的传热性能取决于土
细砂
壤的热导率、密度、比热容等。 粘土
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密度和导热
性有决定性影响,潮湿土壤的
热导率高于干燥土壤。
F
场地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2. 热响应试验
取得换热孔的有 效传热系数、岩 土体平均导热系 数、地层初始温 度等参数,计算 确定换热孔的合 理间距
D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
E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案建议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下,地
下含水层的流动和传热机制; 2、地下含水层储能与水热调蓄的能力。
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 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巨大,在 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换热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 适用。
勘查要求:
• 勘察井深度一般宜小于200m,当有多个含水层组 且无水质分析资料时,应进行分层勘查,取得各 层水化学资料;
• 勘察井工作量按下表确定。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察井工作量
工程热负荷q/ kW
q<500
勘察井数量数量/ 个
1~2
500≤q<2000
2~3
q≥2000
≥3
注:工程热负荷取冷、热负荷中较大者。
地热资源与浅层地热能区别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浅层地热能评价
![浅层地热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b52d85277232f60ddcca13a.png)
对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评价开发浅层地 热能的过程中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影响,评价 循环介质泄漏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对地表水换热系统,应评价开发浅层地 热能的过程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 地表水的影响,评价回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评价能否产生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生态环 境问题。
浅层地热能利用经济评价
抽 水
井
回 灌 井
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
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应计算浅层地热 能热容量和可利用量 区域浅层地热能评价的深度范围为1m 至200m埋深以内。 场地浅层地热能评价的深度根据工程 的需求而定。
区域浅层地热能换热功率:计算评价整个 评价区在取热期的平均可取热量,是采用合理 的利用方案,通过非取热期的地温恢复和制冷 期存热,能够达到多年热均衡的浅层地热能的 换热功率。 在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的基础上,分别 计算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区 浅层地热能换热功率。
D ——单孔地热能(W) ΔT——温差(℃) R —— 导热热阻(℃/W) λ—— 热导率(W/m℃); L—— 单孔U形管有效热交换长度(m)
地下水换热功率计算
适用于地下水地源热泵 地热能可利用量的计算
Qh qwTW CW 1.1610
式中: qw——地下水循环利用量,m3/d ΔT——温差 ℃
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温度稳定, 是很好的替代能源和清 洁能源。近20年以来, 热泵技术逐步得到推广,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浅层地热能成为地热开 发利用的增长点。
热泵的工作原理
应用冷凝器排出 的热量进行供热
应用蒸发器吸收 的热量进行制冷
热泵系统的种类
热泵技术
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
地下水地源热泵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计算方法、可替代常规能源计算方法、陕西省主要地层岩土热物性参数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计算方法、可替代常规能源计算方法、陕西省主要地层岩土热物性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deb9efe15727a5e9846a61d1.png)
附录A 计算方法(资料性附录)A.1浅层地热能热容量计算采用体积法计算浅层地热能热容量,应分别计算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单位温差储藏的热量,然后合并计算评价范围内地质体的储热性能。
a)在包气带中,浅层地热能热容量按下式计算:R S WAQ Q Q Q …………………………………………(A.1)1(1)S SS Q C Md …………………………………………(A.2)1W WW Q C Md …………………………………………(A.3)1()AAA Q C Md …………………………………………(A.4)式中:Q R ——浅层地热能热容量,kJ/℃;Q S ——岩土体中的热容量,kJ/℃;Q W ——岩土体所含水中的热容量,kJ/℃;Q A ——岩土体中所含空气中的热容量,kJ/℃;ρS ——岩土体密度,kg /m 3;C S ——岩土体骨架的比热容,kJ /kg ·℃;φ——岩土体的孔隙率(或裂隙率);M ——计算面积,m 2;d 1——包气带厚度,m ;ρW ——水密度,kg /m3;C W ——水比热容,kJ /kg ·℃;ω——岩土体的含水量;ρA——空气密度,kg /m 3;C A ——空气比热容,kJ /kg ·℃;b)在饱水带中,浅层地热能热容量按下式计算:WS R Q Q Q …………………………………(A.5)式中:Q R ——浅层地热能热容量,kJ/℃;Q S ——岩土体骨架的热容量,kJ/℃;Q W ——岩土体所含水中的热容量,kJ/℃。
Q W 的计算公式如下:2Md C Q W WW……………………………………………(A.6)式中:d 2——潜水面至计算下限的岩土体厚度,m 。
Q S ——计算公式参照A.2中计算式,但厚度采用d 2。
A.2地下水方式换热功率计算适用于取得地下水循环利用量后,计算换热功率,公式如下:q h Q Q n …………………………………(A.7)51.1610hw ww Q q TC ………………………………(A.8)式中:Q q ——为评价区地下水换热功率,kW ;Q h ——为单井换热功率,kW ;n ——为计算面积内可钻孔数量;——为土地利用率。
3-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3-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https://img.taocdn.com/s3/m/bd9bb63ae2bd960590c6778a.png)
(二)浅层地热能的本质
浅层地热能的本质
存在于浅部地质体中(非地热田)的相对稳 定的平均地温与冬、夏两季气温之差形成的 热潜能。
30 25 20 15
月 月 月
夏天
月平均气温
制冷期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浅层地温
月 月 三 一 九 十 二 一 二 四 月
10 5 0 -5
四
五
六
七
八
十
十
供暖期 冬天
热响应测试车
热响应测试车
热响应试验
现场热响应试验要求: • 现场热响应试验时,应进行两次不同热负荷的试 验。当测试孔深度在80-100米时,大负荷宜采用 6—10kW,小负荷宜采用3—5kW。 现场热响应试验首先做无负荷的循环测试,获取 地层初始平均温度。 对回路中的传热介质连续加热(冷)负荷。温度 稳定(变化幅度小于 1℃)后,观测时间不少于 24h。
试验井要求:
抽水回灌试验应在地下水换热适宜区内进行,每 100km2应不少于3处。试验井的位置应具有代表
性,试验井可为条件适宜的水井、已建成或新建
的换热井,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专门施工勘察井。
抽水及回灌试验
回灌试验: 同层回灌试验
单井回灌试验 对井回灌试验 群井回灌试验 确定回灌井
回灌量
压力随 时间的 变化
(二)浅层地热能勘查分类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分类
浅层地温能勘查分为两类:
1、区域浅层地温能调查 2、场地浅层地温能勘查
目 录
一、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二、浅层地热能勘查内容与分类 三、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 四、场地浅层地热能调查 五、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评价
(一)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要求
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
![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e31f78f46527d3240ce019.png)
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作者:王万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目前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存在的问题: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缺少资质管理,行业缺乏专门部门进行管理,测试水平高低参差不齐,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和上海地区测试案例进行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地质钻探、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和解释过程中。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热响应测试热物性测试原始地温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现状分析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同时也是一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技术;近几年,随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工作的加强,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按相关规范要求对拟建地埋管换热系统场地应进行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
勘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施工和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国内从事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的单位较多,包括各个地方的工程勘察单位、科研院校、研究中心、暖通空调设计院、机组设备厂家和钻探施工单位等,各单位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勘察测试内容差异较大,很多单位和专业人员认为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等同于热响应测试,笔者认为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内容应包含地质钻探、埋管成孔、原始地温测试、热响应测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在地下水流动较大的区域应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上海地区地下水流动速度较慢,可以查阅水文地质资料作为参考,勘察测试成果报告应当为设计、施工和系统运行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本文根据在上海及江苏地区开展的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的情况分析总结浅层地热能勘察测试关键技术,希望能为专业人士提供一定借鉴。
2工作内容及方法钻探钻进方法采用地质勘查钻机连续钻探,终孔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
探钻进过程中应进行孔深、孔斜校正,对测试孔宜进行孔斜测试,终孔后应进行二次扫孔。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46de00bb68a98271fefac0.png)
术指南 》中提 出的野外换热场地勘查方法 ,以及 欧洲大量的文献分别介绍的地埋管换热和地下水
.
换 热场地勘查 、评价 的方法和数学模型 。根据 国
内情况 ,在场 地 浅层 地 热 能勘 查 的 技术 要 求 中部 分 吸 收 了 国外 的 技 术 。 目前 从 国 外 的资 料 检 索
井 、回灌井的数量与布局 。在计算浅层地热容量 的基 础上 ,可 根据 当地 可利 用 温差 ,计算 可利 用 的储藏热量 。根据 区域浅层地热换热功率 、采暖 期 和制冷期 ,确定采 暖期取 热量 和制冷期排 热
中,没有发现其他国家进行过区域浅层地热能调
查 ,我 国的社 会 、经济 发 展 ,需 要 从行 政 区域 或
地
热
能
Hale Waihona Puke 量 ,并 可 根据 当地 单位 面 积平 均 热负荷 ,估算 供
暖和 制 冷 面积 。 应进 行 区域 浅层 地 热 能 均 衡评
水 换热 系 统 和地埋 管 换热 系 统监 测站 各 一个 。该 项 调查 历 时三 年 ,成果 已经得 到政 府 主 管部 门和 有 关专 家 的认 可 ,被认 为达 到 国际领 先 水平 ,具 有 实用 价值 。 河 北省 浅层 地 热 能调查 评 价是 由河北 省 国土 资 源厅 组 织河 北第 三 水文 地 质大 队完 成 的 。在全 省 水文 地 质工 程地 质 区域 调查 成 果 的基 础上 ,分 析 已建 成 的浅层 地 热 能工 程 ,有 针对 性地 进行 野
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提供基础依据。勘查技术方法
包括物探 、钻探 、测试 、试验等。 《 规范 》针对
地 埋管 换热 方式 、地下 水换 热 方式 和地 表水 换 热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9ac1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0.png)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1. 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需要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查和评价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热资源勘查的过程和方法,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勘查范围地热资源勘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层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2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地震探测、电磁法勘查、重力勘查等。
2.3 地热水化学分析地热水化学分析是通过对地热水中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来评估地热资源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2.4 地热测井地热测井是通过钻井和测井技术获取地下地热数据的方法。
地热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地热水温度、水化学性质、地热梯度等信息。
3. 勘查方法3.1 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可以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地质化验分析等方法来开展。
勘查人员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详细测量和描述,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地震探测、电磁法勘查、重力勘查等。
勘查人员需要根据勘查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勘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3.3 地热水化学分析方法地热水化学分析需要采集地热水样品,并进行元素分析、离子浓度分析、水温测定等实验室分析。
勘查人员需要根据分析结果来评估地热水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3.4 地热测井方法地热测井需要进行钻井和测井操作。
测井装置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进行现场操作和数据记录。
测井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解释,以获得地下地热数据。
4. 数据处理和评价勘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评价,以确定地热资源的潜力和可开发性。
4.1 数据处理勘查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验证、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步骤。
勘查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王贵玲)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王贵玲)](https://img.taocdn.com/s3/m/010d0728e87101f69e31957d.png)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5~25
1~2×102
需热泵 供暖、
提高品 空调、
位
供热水
广大 地区
盖层中
地热资源与浅层温能区别
热物性测试(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采用人工或天然热源对岩土体样品的热物理参数
浅层地温能评价应划分换热方式适宜区,计算换热功率、 浅层地温容量,论证采暖期取热量和制冷期排热量的保证 程度,评价浅层地温能热均衡,并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 用环境影响预测。
(三)基本调查内容 气象、水文 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
(四)专门调查内容
1、岩土体物理、热物性参数 (1)岩土体物理性质,包括比重、含水率、密度、干密度和孔隙率 (或裂隙率)。 (2)岩土体热物理性质,包括比热容、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单位 深度钻孔总热阻。 2、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 (1)制热期的进口平均温度、出口平均温度、循环水量或流体量、制 热时间、制热量、制热面积。 (2)制冷期的进口平均温度、出口平均温度、循环水量或流体量、制 冷时间、制冷量、制冷面积。 (3)水平地埋管热泵的埋管面积、制热期/制冷期单位面积换热功率。 (4)垂直地埋管热泵的钻孔数量、钻孔密度、钻孔深度和制热期/制冷 期单位长度换热功率。 (5)地下水源热泵的平均井深、抽水井数量、回灌井数量和灌采比。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0
(3)收集钻孔应具备完整或较完整的地质、水文 地质测试数据和观测数据。
(4)在系统收集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每100km2调 查区应部署不少于2个勘查孔,每个勘查孔分别进 行现场采样、热响应试验和地温观测等。
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
![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aabba9dd3383c4bb4cd2d5.png)
试验 、 水 和 回灌 试 验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指 标 。 抽
讨 。 很 多 专 家 提 出 了很 中 肯 的 意 见 。 规 范 编 写 组 吸 纳 了各 方 面 专 家 的 建 议 , 出 了 送 审 稿 和 报 批 搞 。 经 国 提 土 资 源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水 工 环 地 质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的 审
强监测 , 握 开发 动态 。国土资 源行业 标 准《 ZT 掌 D /
进 地 了 地 下 水 换 热 系 统 和 地 埋 管 换 热 系 统 适 宜 性 分
浅层 地热能 开发 利 用评 价 内容包 括 : 境影 响 预 环 测、 经济成 本评估 和 开 发利 用 方 案制 定 。评 价 和预 测 浅 层地热 能开发可 能带来 的生态 环境效 应和 环境地 质 问题 , 论证 浅层地 热能不 同开发方 式 的建设 、 运行成 本 及 经济性 。开发利 用方案 要满足 区域浅 层地 热能利 用 规 划和地源 热泵工 程设计 的需求 。
0 2 -20 2 5 0 9浅层 地 热 能 勘 查 评 价规 范 》 的发 布 , 在 并 20 0 9年 7月 3 1日试 行 , 成 为 浅层 地 热 能勘 查 的 技 将
术 依据 。
查, 国土 资源部 于 2 0 0 9年 7月 发 布 了《 层 地 热 能 勘 浅 查评 价规 范》 。 浅层 地热 能勘查 分 为 区域浅 层地 热能 调查 和场 地
区, 计算 了南 昌市 区的浅层 地热容量 、 下水 循环利 用 地 量、 适宜 区 范 围 内换 热 功 率 、 供 暖 面 积 和 可 制冷 面 可
浅层地热能场地勘查规范
![浅层地热能场地勘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21f354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b.png)
DB41/T 2118—2021浅层地热能场地勘查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浅层地热能场地勘查分级、地下水和地埋管换热系统浅层地热能勘查、浅层地热能资源计算与评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地下水、岩土体为低温热源,采用热泵技术进行供热、制冷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的前期场地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Z/T 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 0181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 0225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CJJ/T 29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JGJ/T 8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NB/T 10097 地热能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 50027、GB 50366、NB/T 1009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浅层地热能从地表至地下200 m深度范围内,储存于水体、土体、岩石中的温度低于25 ℃,采用热泵技术可提取用于建筑物供热或制冷等的地热能。
[来源:NB/T 10097—2018,2.1.6]3.2地源热泵系统以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浅层地热能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暖制冷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方式,可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来源:NB/T 10097—2018,2.5.6]1DB41/T 2118—20213.3地下水换热系统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来源:GB 50366—2009,2.0.10]3.4地埋管换热系统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275259700abb68a982fbce.png)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作者:————————————————————————————————日期: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 41/ XXXXX—XXXX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4-11-13)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V)引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地下水源井设计 (2)4.1 一般要求 (2)4.2 井管选择 (2)4.2.1 井壁管选择 (3)4.2.2 过滤管选择 (3)4.2.3 沉淀管选择 (4)4.3 抽水井、回灌井布置及数量设计 (4)4.3.1 布置方式 (4)4.3.2 数量设计 (4)4.4 抽水井、回灌井结构设计 (4)4.4.1 井身结构设计 (4)4.4.2 抽水井、回灌井的封闭 (5)4.5 过滤器设计 (5)4.6 抽水量与回水量设计 (6)5 垂直地埋管钻孔设计 (6)5.1 一般规定 (7)5.1.1 设计内容 (7)5.1.2 设计原则 (7)5.2 U形管选择 (7)5.3 地埋管布置及数量设计 (7)5.3.1 地埋管布置原则 (7)5.3.2 地埋管钻孔数量 (8)5.4 地埋管钻孔结构设计 (8)5.5 回填材料选择 (8)6 地下水源井施工 (8)6.1 一般规定 (8)6.2 钻井技术方法 (8)6.3 钻井液选择与护壁堵漏 (9)6.4 成井工艺与抽水、回灌试验 (9)6.4.1 成井工艺 (9)6.4.2 抽水试验 (9)6.4.3 回灌试验 (10)7 垂直地埋管钻孔施工 (10)7.1 一般规定 (10)7.2 钻探技术方法 (10)7.3 钻孔冲洗液要求 (10)7.4 U形管下入及固定方式 (11)7.4.1 管材、管件运输和储存要求 (11)7.4.2 U形管下入前外观检查 (11)7.4.3 垂直地埋管安装规定 (11)7.5 回填材料投入方式 (11)8 工程验收方法 (12)8.1 地下水源抽水井、回灌井验收方法 (12)8.2 垂直地埋管地下系统验收方法 (12)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PVC-U塑料井管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规格 (13)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地埋管管材外径及壁厚 (14)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埋管围填材料的热物性指标 (16)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源热泵水质要求 (17)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乌鲁木齐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初步认识
![乌鲁木齐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初步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cbdb00aa00b52acfc7cac9.png)
乌鲁木齐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初步认识浅层地温(热)能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等地质体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是指通过地源热泵换热技术利用的蕴藏在地表以下恒温带至200m以内,温度相对稳定,受地域和气候环境影响不大,温度低于25℃的热能。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经济的为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
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有:天然出露的温泉地热资源;通过热泵技术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资源;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地热水(汽)资源和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
浅层地温能从不同分类角度可以划归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非燃料能源、新能源、过程能源、低品位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与传统意义上的地热相比,具有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可循环再生、清洁环保、经济实惠、安全性强和可就近利用等优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求。
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资源和能源的双重属性,但与其它的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不同,也与太阳能、水能等不同,在地球的表层都有分布,在适合的地方都可以开发利用。
2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存在的本质是冬、夏两季地层中比较恒定的温度与外界空气存在较大的反向温差,利用浅部地层进行热能储存,即冬天利用地热源向建筑物供热,将建筑物交换后的冷源回灌入地层中,夏季将建筑物交换后的热能又回灌到地层中储存,因此,它可以季节性地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低温冷、热源,通过消耗少量的机械能,为建筑物供暖制冷。
浅层地温能开发是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实现的,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下换热系统、热泵机组和室内末端系统三部分组成。
地下换热系统可分为地埋管、地下水和地表水换热系统;热泵机组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组成;室内末端系统则由风机盘管、地板采暖散热器、毛细管等构成。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就是通过热泵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和地下水中的低位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达到供热制冷的目的。
热泵技术原理主要是通过压缩机做功,用冷凝器排出的热量进行供热,用蒸发器吸收的热量进行制冷。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https://img.taocdn.com/s3/m/58bd47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b.png)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地热资源是指地壳内部的热能资源,包括浅层地温能和深层地热能。
浅层地温能是指地下1000米以及更浅的地层中贮存的热能。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稳定、可持续、无污染等特点,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浅层地温能的评价主要包括资源量评估和能力评估两方面。
首先,地热资源量评估是评价地热资源丰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地热勘探和地质勘查等方法,可以确定地下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分布、面积和厚度等地质特征。
地热资源量可以通过测定地下温度梯度、埋深等参数以及地热流动方程进行统计计算。
地热资源量的评估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能源规划和地热资源定价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其次,浅层地温能的能力评估是评价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的关键因素。
能力评估主要包括资源品质评估和可利用能力评估两方面。
资源品质评估主要衡量地温梯度、地下温度等浅层地温能的质量。
地下温度是影响地热能可开采程度的关键因素,地下温度越高,浅层地温能的可利用程度越高。
可利用能力评估主要考虑地质热适应性和地热利用方式等因素。
地下地质条件对于地热能的开采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地热渗透性、地热导热性等因素。
同时,地热能的利用方式也会影响地热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如热泵地源热泵、地热采暖等方式。
浅层地温能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浅层地温能是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特点,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地热能的开采利用对地下地热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地热资源耗竭、地下水源污染等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总之,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地热资源评价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需要对地热资源量和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也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以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
![浅层地热能钻探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5df24e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b.png)
7.5回填材料投入方式11
8工程验收方法12
8.1地下水源抽水井、回灌井验收方法12
8.2垂直地埋管地下系统验收方法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PVC-U塑料井管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规格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地埋管管材外径及壁厚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埋管围填材料的热物性指标16
一一泵室段井管内径,应根据抽水设备型号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
4.4.1.3井深设计
抽水井、回灌井井深设计宜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一当地水文地质条件;
——水质要求;
一一出水能力或回灌能力。
4.4.1.4沉淀管长度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人于5m。
一一抽水井与回灌井之间井间距;
一一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4.2井管选择
井管包括: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井壁管选择应根据地层、井深、井径、水质和经济性等选用:过滤管应根据含水层类型、水质和井深选用;沉淀管根据钻进地层情况和井深选择。在同一井内金属井管(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材质宜一致。
4.2.1井壁管选择
4.4抽水井、回灌井结构设计
4.4.1井身结构设计
4.4.1.1一般原则
井身结构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埋深及钻井工艺进行设计。
松散地层情况井身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按技术或合同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室段井径;
一一按地层、钻井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一一按地层复杂程度和终孔II径确定井的开孔II径。
本规范是在近年来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钻探技术标准制定而成,旨在为浅层地热能钻探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依据。
28.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
![28.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https://img.taocdn.com/s3/m/203a939bbceb19e8b9f6ba0f.png)
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
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为使浅层地热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促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矿产资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要求,摸清浅层地热能资源,编制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利用浅层地热能,统筹当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技术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实行规范管理,促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二、工作部署1.调查评价,查清浅层地热能资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201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调查评价的对象原则上为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上报的适宜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城市(镇),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调查评价的范围为城市的城区和远景规划建设区。
调查评价内容主要是查明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赋存条件和地层热物性参数等,估算可利用资源量。
调查评价工作按照我部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进行。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应编制详细的本行政区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并于2009年3月底前报部备案。
2.编制规划,保障浅层地热能持续利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当地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于201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城市(镇)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第一部有关浅层地热能开发的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规范》,面向全国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据中国地调局水环部韩再生介绍,该《规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受国土资源标准化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分技术委员会委托编制完成的行业标准。
目前完成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有关浅层地热能的概念和术语,首次系统提出浅层地热能资源计算评价的方法,特别是在其核心技术——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的评价方法上作了有益探索;分别规定了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和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基本工作内容、工程控制程度以及质量要求;对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提出了地下工程、水源井施工和质量要求、井群设计、水质评价和处理方法等;对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资源评价、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提出了要求。
该《规范》适用于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的勘查评价,可作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中设计书编制、勘查工程布置、浅层地热资源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