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芣苢》课件

合集下载

《芣苢》ppt课件20张

《芣苢》ppt课件20张
• 雅: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31篇;“小雅 ” 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74篇。
• 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分为《周 颂》、《商颂》、《鲁颂》,现存共40篇。
•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 •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
• 明确: •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
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 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 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 6.概括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 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 (3)丰富的想象空间。 •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
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 解读空间。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 2.《诗经》六义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内 容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1)种类
• 风: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 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与《雅》、《颂》相比, 《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 写被丈夫拋弃的女子的哀怨。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 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美丽诗经
猜猜下面哪些成语和诗经有关? 人言可畏 风雨如晦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秋水伊人 战战兢兢 白头偕老 哀鸿遍野 毕恭毕敬 不可救药 遇人不淑 衣冠楚楚 鸠占鹊巢 万寿无疆 夙兴夜寐 辗转反侧 小心翼翼 绰绰有余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耿耿于怀 进退维谷 夙兴夜寐 高山仰止
美丽诗经
《诗经·小雅·车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腓腓,六辔如琴。靓尔 新婚,以慰我心。 《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诗经·郴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诗经·大雅·桑柔》:瞻彼中林,牲牲其鹿。朋友已谱,不胥以谷。人亦 有言:进退维谷。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诗经·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这是方玉润想象的场景,请你也尝试一下,用 你的语言描绘出诗句的情景。
翻译的严谨与趣味
请你探究:两种译本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
采呀采呀采芣苢, 采呀采呀采芣苢, 采呀采呀采芣苢, 采呀采呀采芣苢, 采呀采呀采芣苢, 采呀采呀采芣苢,
美丽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请问大家见过芣苢吗?
芣苢,大部分学者认为芣苢是车 前草,它嫩叶可食,也可作饲料, 全草和种子都可入药。
再读诗歌,你发现这首 诗歌有什么特点?
连一连
通过字形的推敲, 你能否演绎动作?
芣苢

统编版上册《芣苢》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上册《芣苢》 课件(共27张PPT)
文本构建
芣苢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 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 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 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 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 素、自然之美。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结构图示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任务设计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 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 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 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 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 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 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芣苢》课件2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课件21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独立自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风》是由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所以又叫“十五国风”, 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 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 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
3.诵读诗歌,感悟诗歌语言特色。 (1)采采芣苢,薄言V.之
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意境优美 简单重叠,留白想象
(2)采、有、掇、捋、袺、襭
动态变化
动作多样,画面感强 动作连贯,凸显情感
赋:铺陈叙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
称,有气势。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
往往用于开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主旨升华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表
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 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 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 朴素、自然之美。
当堂诊学
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芣苢》ppt课件24张

《芣苢》ppt课件24张

采采芣苡,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重章复沓
• 重章复沓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 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 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从轻快的 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同时,六个动词的 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浪动,一浪方罢,一浪又至。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加深理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像《芣苢》 这篇重叠得更加明显。综观《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 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 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 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 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 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 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 题,就事唱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文本解读】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 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 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高昂。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学采以致采用 ,薄言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劳动开创未来”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 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 想不会自动成真。” ——习近平
“一勤天下无难事”

《芣苢》课件(共22张PPT)

《芣苢》课件(共22张PPT)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
2.《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以下 三类: 风 、 雅 、 颂 。
3.《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指: 赋 、 比 、 兴 。 4.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 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 生活的一面镜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比较概括,还不具体。前两句表现出 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 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 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 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⑷掇(duō):拾取,摘取。
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想象之 擘画之

1.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描绘你心中的“采芣苢”图。 (50字左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
爱情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
劳动
读一读 填一填

《芣苢》课件

《芣苢》课件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 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参考答案]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 (2分)一派欢 快的劳动景象。(2分)
《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全诗三章十二句, 只有动词 (“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 其余全是重叠。 (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 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 产生了简 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 又生动地表现 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出自《诗经》的成语
•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 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诗经·国风·周南》: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诗经·小雅》: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
置。 • 《诗经·国风·召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 呦呦: 鹿鸣叫声。 • 苹: 一种生在陆地上的野生植物,是鹿喜欢吃的植物。 • 承: 奉送。筐: 盛币帛的竹木编织容器。 • 将: 进献。 • 周行: 从西周之地通向各地的大道,引申为大道、正
道;此处用引申义。 • 蒿: 青蒿、黄花蒿,菊科,鹿喜食之,味香,也可以
入药。 • 视: 示,显示。 恌(tiāo): 同佻,轻薄。 • 则: 效法。 傚: 效法;字同“效”。 • 燕: 宴乐。 敖: 遨游,自由自在。 • 芩(qín): 蔓苇,与芦苇同属。一说是一种与苹、蒿
‘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3.写战争徭役: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创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西周取代殷商, 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 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 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 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 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4.写燕(宴)飨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
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tiāo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研读诗歌
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重章叠句:概念: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诗歌表现力上: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内容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主题归纳
桃天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本诗在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兴、重章叠句。以鲜艳的桃花、硕大的果实、茂盛的桃叶来比喻新娘子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旺,联想巧妙,生动形象。三章均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子的赞美和祝福。比兴及重章叠句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植物名,即车前草,幼苗可食用,全草可药用。
功效
(fú yǐ)
利尿
清热
明目
祛痰
相关常识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 ):捋( ):袺( ):襭( ):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duō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活动4:四读《芣苢》,体会手法美
• 《芣苢》这 首诗在描绘劳 动过程和劳动 图景时运用了 多种艺术技巧, 请结合诗歌具 体分析。
参考:活动4
• 使用赋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 集芣苢的劳作过程。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 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芣苢的过程,描绘了一幅 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 运用细节描写。分别采用了 “采”“有”“掇”“捋”“袺”“襭”这六 个动词,形象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 不烦琐。
•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 ⑶有:取得。 •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
塞裹。
• 2、《芣苢》 一诗句式上的 鲜明特点是什 么?有怎样的 艺术效果?请 简要分析。
•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 自《小雅·采薇》,描述了战士出征和归来的情景,表达了 深深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
• 一、阅读《芣苢》,回答1-2题。 •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
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 B.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
• ③运用叠词。《芣苢》
中叠字用得颇多, “采采芣苢”中的 “采采”二字,在重 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 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 唱出来,将女子劳作 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 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积累任务:素材积累
• 一、课文材料运用示例 • 课文素材运用: • 《左传》中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在
习近平总书记那里传来响亮的回音,他进一步指出,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纵观人类 文明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当今的信息时代,劳动一 直推动着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直滋养着人类的 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 农神庙,中国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这些历经岁月 沧桑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无不辉映着千千万 万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
分 , 有 十 五 国 风 。 比 较 常 见 的 篇 目 有 《 周 南 ·关 雎 》 《 秦
风·蒹葭》《卫风·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诗
一般看作“正声雅乐”。常见的篇目有《小雅·采薇》 经
《小雅·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都是通篇用比,把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用 义
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
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 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 体,节奏为每句二拍。
芣 苢(fú yǐ)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 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 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芣苢》课件2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课件2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 语
(5)薄言捋.之:_从__茎__上__成__把__地__取__下__。
(6)薄言袺.之:__提__起__衣__襟__兜__东__西__。_



采 采 芣 苢,薄言采之。采 采 芣 苢,薄 言有之。

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把它采下来。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获得了它。
芣苢(fú yǐ):车前草。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 “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有:取得,获得。
风 雅 颂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 谣。它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和鲜明 的现实主义特色。与屈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 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用 于贵族宴飨,《大雅》 用于诸侯朝会。
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采 越
和 欢 欣


随堂练习
B 1.下面对《芣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劳动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 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B.“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采集野菜的急促感。 C.“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D.“掇”“捋”“袺”“襭”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掌握“诗经六义”;了解杨万里,把握“诚 斋体”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熟练地背默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两首诗歌内容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回忆初中所学《诗经》篇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 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 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摘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
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 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 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
子抹下来。
之”,再到手提衣襟“祮之”,掖起衣襟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撷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
手法:《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芣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使
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描写
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莒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本诗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芣苢》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 六字交替变动,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 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https:///
(一) 研读诗歌,感受画面美
思考 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 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全诗用六个不断变换的动词就为我们展现了先民劳作的全过程,试着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总结手法
3.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
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 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诗歌的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 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从采获写到收盛、满 载而归的情景,节奏明朗、轻快,欢乐之情渐渐凸显。
采摘时的竞技图
精读诗句,把握内容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句意理解
茂盛的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茂盛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描写画面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 “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 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 襟来兜。
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采”“有”“掇”“捋”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 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使诗歌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芣苢》中,描写女子提起衣襟兜住采摘的车前草的句子 是: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3.《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 句子是:薄言襭之 4.《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 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薄言掇之到 薄言捋之 ,是对采 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薄言袺之 到 薄言襭之 ,是对收工 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fú yǐ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③前人读《芣苢》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本诗有什么写作特点?产生了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重章叠句。不断重复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 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艺术特色
• 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 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 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 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 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 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 —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拓展知识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 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 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 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 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答案: (1)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 换运用极具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2)《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 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芣苢》ppt课件

《芣苢》ppt课件
2. 掌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结构布局、 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
3. 培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意象、修辞手 法的能力,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4. 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从多角 度、多层次解读诗歌。
2.《周南》及《芣苢》
《周南》是《诗经》中 的第一个诗集。"周南"指 周室南方,即洛阳一带。这 里是周初的王畿重地,文化 昌盛,《周南》诗篇多反映 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芣 苢》是《周南》诗集中的 第一首诗,在《诗经》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与解析:“春风得意,情意绵绵”通过描 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与幸福。这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 染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和对 未来生活的向往。
感 观谢

• 例题一
• 问题:请解释“芣苢”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与解析:在《芣苢》中,“芣苢”作 为植物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 它生长在水边,代表着纯洁和芬芳,同时 也象征着诗人对爱的渴望与思念。整首诗 通过描绘芣苢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爱 情的向往与追求。
例题二 问题: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与解析: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 修辞手法。例如,“芣苢在水”中的比喻,形象地 展示了芣苢与水的和谐;“心中常念”使用了拟人 化手法,赋予心灵以情感,表达思念之情。诗中的 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抒情氛 围。
五、启示借鉴 1.热爱生活,志存高 远
诗中少女热爱生活,憧 憬美好未来。她们的 形象启迪我们要热爱 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 的美。同时,要胸怀理 想,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在奋斗中成就远大抱 负。
2.真情实感,率真质 朴
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情 感真挚动人。少女采 摘芣苢的场景让人感 受到她们的率真。生 活中,我们要学会用真 情实感打动他人,学会 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心 中所想。率真质朴,方 能打动人心。

《芣苢》课件精品17张

《芣苢》课件精品17张

谢谢大家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品读感悟
思考:诗中“采、有、掇、袺、襭”这六个 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 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诗歌反复地描 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 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唤醒劳动意识 传承劳动精神
·
《 诗 经
周 南芣 》苢
车前草,初夏开 花,结出的子, 就叫车前子,晒 干后可以入药, 有清热解毒的功 效,所以古人就 要去采摘部诗歌总集 ,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 于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2.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 305 首,先秦时称《诗》《诗 三百》, 西汉 被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4.《芣苢》中,《芣苢》一诗中,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5.《芣苢》一诗中,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6.《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2.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3.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4.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5.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6.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3.《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
三类。
风、雅、颂

《芣苢》教学课件33张2022-2023学年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教学课件33张2022-2023学年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 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①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 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 题,就事唱事。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 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②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 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 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 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 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 采起来。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 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 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文本研读
2.《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 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 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 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 美感。
朗读感悟
芣苢 《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章叠句
•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 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 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 例:“采采”二字,一释为“采而又采”, 一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 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 “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还有观点指 出采采当为作形容词用。如晋·陶潜《荣木》 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南朝谢灵运 《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 这两首诗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 思。“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 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売的光彩注目, 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 一边动手采摘。
王者采诗。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
《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 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 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 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 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 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 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 提起衣襟兜起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 掖起衣襟兜回来。
•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 什么主题?
•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 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 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 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 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 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 溢着劳动的热情。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 ⑴把握好节奏: ⑵注意轻重音:助词适 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⑶读出劳动的欢欣,心 情的热情。
•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 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 成语并解释。
(一)自由恋爱的歌唱。这类作品有的大胆而直率, 如《郑风·溱洧》、《召南·摽有梅》、《召南·野有死 麕》;有的比较温文典雅,如《周南·关雎》、《邶 风·静女》、《陈风·月出》。
(二)表现相思和爱情受阻的诗。如《郑风·狡童》、 《秦风·蒹葭》。
(三)描写美满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郑风·女曰鸡鸣》。
•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 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 因。
•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 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 “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 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 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 “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 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 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 我们赶紧来采呀。
•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 我们赶紧圈起来。
•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 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 一片一片摘下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
三、《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涉及到 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 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除了湖北地区(江汉流 域)是南方外,其它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可 以说《诗经》大部分产生在北方,显示的是 北方文化的特色。
四、《诗经》的分类
•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
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
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
国风中。

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
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
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
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
重,如《大雅·板》《荡》《民劳》
《桑柔》,《小雅·节南山》《雨无正》
《巧言》《巷伯》等。
• 国风之怨刺诗多出于下层及民
间,多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或事件, 讽刺更尖刻辛辣,情绪比较外露, 以嘻笑怒骂为能事,富有平民文学 的特质。如《邶风·新台》《鄘 风·相鼠》《魏风·硕鼠》《陈风·株 林》等,皆为名篇。也有比较含蓄 哀婉的作品,如《王风·黍离》。
五、战争徭役诗

以战争、徭役为题材,抒
• 比和兴,后世往往合称。它们都是通过联想、 想象,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三、语言形式的特点
(一)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 八言。《桃夭》《伐檀》《硕鼠》
(二)据王力先生《诗经韵读》的统计,只 有《周颂》中的八篇没有韵,其他诗篇大多 押韵,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押 ( 韵及其它押韵法,押韵可增强节奏感。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宋代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被 后世普遍接受。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譬喻和比拟;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 联想和想象。
• 《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可以
叙事描写,可以议事抒情。赋中可以用比,或 起兴后再用赋。比兴都是为表达抒发情感服务 的。
• (1)“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 经·大雅·云汉》) 成语:兢兢业业。解释:小心谨慎, 认真负责。 (2)“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 经·郑风·羔裘》) 成语:孔武有力。解释:非常勇猛 有力。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 经·大雅·抑》) 成语:投桃报李。解释:他送给我 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 赠答,友好往来。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 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 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 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
《诗经》以 其丰富而广泛 的内容,向我 们展示了周代 社会生活的巨 幅画卷。
一、祭祀诗与史诗
内容以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兴盛、 赞颂祖先的丰功伟业为主。《大雅》中 《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记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 伐纣的周族发祥的历史。具有史诗特点。
二、农事诗
主要描写农业活动。代表作品《豳风·七月》。
(四)弃妇诗。《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遗 弃的妇女的咏唱。其中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 最有名。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 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 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 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 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 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 现实主义的开端。
一 、《诗经》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抒情诗成 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 雅”精神
风雅精神就是指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 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 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 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古风》
三)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 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蒹葭》
(四)《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 采。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 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参差 踊跃 栗烈 委蛇 差池 绸缪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 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编定 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 “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 称为《诗经》。
除305篇之外,《诗经》还有六 篇有目无辞,谓之《笙诗》。(都 在小雅)
二、《诗经》的编集
• 关于《诗经》的编集,
过去有采诗说、献诗说、 删诗说三种说法。 •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 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 进行采集,然后命太师和 乐工们整理、编纂而成的。 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一 般学者都认为不可信。
六、《诗经》的流传
• 在汉代,《诗经》的传
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 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 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 燕人韩婴;此外有古文的毛 诗,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所传。后来三家诗先后亡逸, 毛诗独传。
•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 是毛诗。
石经毛诗残本
七、《诗经》的注本
• 《诗经》的古注本,最重要的
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公传,东汉 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即正义)。 《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此外,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疏》、马瑞辰 的《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的 《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 始》,以及今人高亨先生的《诗经 今注》等,也是重要的参考书。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诗经
• 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 绽放了嫣然,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 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 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 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 进《诗经》,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 的情景。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一、《诗经》的名称
• 风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 邶、鄘、卫、王、郑、齐、魏、唐、 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 160篇。
•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 颂、商颂, 40篇。
五、《诗经》在周代的作用
• (一)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 • (二)实行教化的主要工具 • (三)政治外交活动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