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第1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提示
A 项与文中第②段首句“当然,离不开
‘我’,并不是只有‘我’”相矛盾;D 项与文中第 ⑥段“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 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一句相矛盾。 答案 AD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 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 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 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 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 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 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 “非我”中表现了“我”。
审题提示 “我”。
此选项表明是欣赏者在“非我”中找到了
3.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 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审题提示 画线的句子前半部分说的是“我”中“无 我”,后半部分说的是不可无“我”,所以在解答时 应分两层理解。
答案 ①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 “我”进入“非我”。②演员在表演中使自己变成岳 飞,变成秦桧,则是在“非我”中失去了“我”。(或 答为:演岳飞、秦桧像岳飞、秦桧,却不使自己变成 岳飞、秦桧,则是在“非我”中体现了“我”。)
题型训练 1 (2010·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 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 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 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 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 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 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 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 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
wk.baidu.com
知识与题型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 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 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 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 内涵(特有属性), 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 “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 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 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 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 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 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 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 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 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 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 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 可以最鲜明 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 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 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 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 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 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 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 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 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 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 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 不把“我”浸染于其间, 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 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作者的自我表现。
(
)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 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 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 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 “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 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感情当做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 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 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 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 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 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 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 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 不可无“我”。
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 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 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 ——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 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 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 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 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 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 《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 有删改) ,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1节 理 解 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 (2010·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 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 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 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 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 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 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 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 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 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 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 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 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 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
4. 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 欣赏两方面回答。
审题提示 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句,进行提取、加工、
整合就可以了。 答案 ①在创作中,只有渗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
他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作品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 能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达到创作目的。所以,不可 无“我”。②在欣赏中,只有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 和鲜明个性,才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否则会在欣赏中迷失自我。所以,不可无“我”。
(1)明确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 物的标志。 就通常情况而言,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 语,其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内 涵的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 (2)明确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也就 是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商品”的特有属性是为了交换 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都具有 “商品”所反映的属性,因而它们都是“商品”的外延。对概念 外延的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有哪些作判定,或是 分别对若干对象作出是否包含在某事物之中作判定。
解析 B 项信息源于第三段第一句话, 原文是说“原本 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 天经地义的、 带有信仰 ...... 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 选项中“原本指„„” 太过绝对; 另外, 原文中“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是指 “原本”具有这种力量, 而不是指其他的具有这种力量 的东西。C 项信息源于第三段第二、三句话,是说“传 统”的形成过程, 而非“原本”。 项信息源于第三段 D 最后一句话, 是说“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取得了独立于 “原本”的自主性,是对“传统”的解说。
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 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 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 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 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
④另一方面, 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 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 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 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 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 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 观现实之中, 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 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 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 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 “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 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 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 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 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 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 “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 而不能只 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 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 己化为张三李四, 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 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 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 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 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 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答案 A
题型点拨 第一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 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 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 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二步,搜索信息区间。就是找到题干、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 原文所处的位臵。须注意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某一 段落(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 文中几个段落而设。 第三步,比照分析。就是迅速将选项与锁定的区间内的相关句 子进行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之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可采用如下应试方法:
考点研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论述类文章“理 解”层级中的两个重要考点。 对于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 《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重要 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 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在实际考查中,主要是 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概念的内涵主要指概念的本质特 征、功用、原因等,外延主要指种类、数量、条件等。题型可用选 择题也可用主观题,多以选择题为主。 对于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 《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重要 句子”是指对文章的思想、 观点、 情感、 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在 实际考查中,多选择能够表达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是概括文中某一局 部内容要点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