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植树问题,具体包括理解植树的概念、树木生长的意义,以及树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树木的间距,以及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树木间距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难点1. 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当植树数量和总长度不是整数倍关系时的处理。

2. 如何将植树问题与实际情境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计算器、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树木的图片,引入植树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植树的理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

4. 巩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强调植树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重点:- 植树的概念- 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 植树与环保的关系作业设计-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度下均匀植树的数量。

- 提高题:设计一个校园植树计划,考虑树木间距和环境因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植树问题。

但在讲解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与环保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当植树数量和总长度不是整数倍关系时的处理。

2. 如何将植树问题与实际情境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树木间距的计算方法树木间距的计算是植树问题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两种基本的计算情况:一种是植树线路是封闭的,如围绕一个花坛植树;另一种是植树线路是开放的,如沿着一面墙植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2015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2015秋)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学生对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和观察中,探索并体会段数和剪的次数、段数和树的棵数的关系,并能以此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获得物体的个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观察、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同桌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从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和观察中,探索并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并能以此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探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绳子、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探索段数和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1. 情景引入(1)学生动手剪绳子,把剪到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独立完成)(2)交流:(指名口答)(3)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单独思考,再同桌交流)(4)交流:(抽生回答,不同意见的补充)师板书:剪的次数=绳子的段数-1绳子的段数=剪的次数+1【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生直观感知剪的次数与绳子的段数之间的关系。

】2. 练一练:(1)小亚要剪50段,需要剪()次。

(2)小亚剪50次,得到()段。

3. 揭示课题:(板书:分段)二、探究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1. 出示植树图和表格。

2. 小组合作学习。

3. 交流。

板书:树的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树的棵数-14. 小结。

5. 练习。

(1)一条马路的一侧有11棵树,共有()个间隔。

(2)小朋友排队做操,一列队伍中有12个间隔,这列队伍有()个小朋友。

(3)从一楼到五楼要走()层。

【设计意图:学生从剪绳子过渡到种树问题,只要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很容易探究出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三、沟通、比较1. 师:“剪绳子”和“植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四人小组讨论)2. 交流:板书:两端都没有物体:物体的个数=段数-1两端都有物体:物体的个数=段数+13. 小结:四、练习:1. 选择题:(1)把一根木头锯4次,可以锯成()段。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沪教版教案:植树问题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的第三节《植树问题》。

本节主要讲述在一定的路长上植树的问题,包括两端都要植、只在一端植、间隔植等不同情况下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一定路长上植树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难点:理解并掌握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植树故事,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植树问题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知识讲解:讲解两端都要植、只在一端植、间隔植等情况下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例题讲解: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跟随步骤,共同解决。

例题1:如果要在一条长为200米的路上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解答:200 ÷ 5 + 1 = 41(棵)例题2:如果要在一条长为300米的路上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10米,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解答:300 ÷ 10 + 1 = 31(棵)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1:如果要在一条长为150米的路上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15米,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练习2:如果要在一条长为250米的路上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0米,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6. 板书设计:棵数 = 路长÷ 间隔 + 17.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1:完成练习册第16页的13题。

作业2:思考一下,如果路长和间隔都发生变化,棵数会有什么变化?请举例说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沪教版

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化繁为简”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软尺、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咱们身边就有,请大家跟我一样伸出左手,五指张开,你能看到数字几?再看看,还能看到不同的数字吗?是啊,在我们手上还有4个空,这个“空”在数学上也有名字,我们把它叫作:间隔。

(板书:间隔)现在咱们来比比谁的反应快。

5个手指几个间隔?4个手指呢?你还能接着说“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吗?像刚才这样4个、3个、2个、1个间隔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些和间隔有关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齐读标题。

(设计意图:从手中直观认识“间隔”,通过比比谁的反应快,说清“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引出“间隔数”,从而为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作铺垫,自然过渡,揭示课题——植树问题)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1)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

教师: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预设:这条小路全长1000米教师:“1000”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是它的全长(板书:全长)教师:还有其他重要的信息吗?预设:每隔5米栽一棵教师:“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预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教师:换句话说是怎么栽树的? 5米栽一棵,5米栽一棵,5米栽一棵,这样一直栽下去。

那么5米就是间隔距离。

(板书:间隔距离)教师:你能解释“两端都栽”吗?(头尾都要栽)教师:我把直尺的这个面当成小路,你能说说“两端都栽”的意思吗?也就是从起点到终点都要栽树。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2.引入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

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生:植树造林师:对,植树造林。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2.能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的植树问题;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察环境、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植树的好处。

2. 植树的计算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自行发挥,通过计算学习如何精准地种树。

可按以下方式进行:1.分角色:组长、财务、设计师、后勤;2.模拟场景: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植树场地,地形,材料等由设计师和后勤讨论,组长统计成本,财务审核;3.计算过程:根据场地大小、树苗数量和其他相关因素,计算出整个植树过程所需的费用和时间;4.审核过程:让学生自主审核其他小组的成本和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财务、设计能力,同时加深对植树的认识。

3. 植树的游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进行实践性培训。

游戏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分组比赛。

第一阶段:1.规定时间内,每组需要种下尽可能多的树,时间到后,记录树苗的数量;2.在记录完成后,计算每个小组的种树速度。

第二阶段:1.在第二个阶段中,需要小组在保证树苗成活的前提下,比拼种植场地面积,得出每个小组的收益率,并计算出小组的综合得分。

4. 总结环节在本课结束时,可以进行现场演讲和讨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分享,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来深入了解植树的意义,栽种更多的树苗,共同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到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游戏模拟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演讲等。

五、教学评估通过阶段性测验和实践性考核,对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和激励,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实现全员参与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能够根据图示和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并汇报教学内容1.引入:播放植树栏目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植树以及如何植树2.讲解:教师介绍植树的重要性,讲解树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树苗的成长规律,从而了解植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3.实践: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植树的合适数量。

然后让学生在校园内找到树木数量最多或者最少的地方,并给出改进的意见。

4.总结: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计算和发现,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总结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植树的好处,强调植树需要行动,不能只说不做。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计算植树的合适数量2.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并汇报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小树苗的成长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校园内树木数量和分布的规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植树栏目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植树以及如何植树2.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植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植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和观察,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4.汇报法:通过小组汇报和总结,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资源1.植树栏目的视频2.校园内的树木分布图和数据表格课后作业1.小组内完成植树数量计算表格,并在课堂上汇报2.组织家庭成员一起植树,写一篇日记记录植树的过程和感受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汇报和总结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家庭日记评估学生对植树的认知和态度变化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学习本节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植树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情形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小兔要在家的外围修一圈栅栏。

它先锯木头,锯了15次。

小兔锯了多少段木头?揭示课题:数学广场——分段二、探究新知(一)两端不种的植树情况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一根纸带当作木头。

出示一根纸带,用剪刀剪一次,纸带分成了几段?请你也这样剪,边剪边做好记录。

记录完,观察这张数据表,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合作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纸带的段数反馈: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纸带的段数 2 3 4 5 6 7 8 9 10小结得出:剪的次数=剪的段数 -12、如果要把这根纸带剪20段,要剪几次?怎么想的?剪100段呢?3、看录像:这里有几个人在剪彩?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说一说,绸带被剪成了多少段?怎么想的?4、录像演示:学校就要召开运动会了,为布置运动场,老师们在操场的一侧插彩旗。

头和尾都不插。

出示:已知老师们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9面彩旗,操场有多长??米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操场长30米,算式:3×(9+1)=30(米)生:因为两端没有插旗子,所以9面旗子有10段。

要用“每段的长度×一共有几段”才能算出操场的长。

生:道理和剪纸带是一样的。

插旗子处相当于剪刀剪的地方,每段纸带相当于旗子与旗子之间的间隔。

小结得出: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二)两端种树的植树情况1、出示:为了将运动场布置的更漂亮,在操场的另一侧也插彩旗。

观察:这次插的过程哪里不一样了?生:第一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没有插。

第二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插了。

2、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摆上两面彩旗,你发现彩旗之间的间隔数有几个?生:1个。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情况。

2.能够运用加法、减法解决植树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解决植树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实物模型。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小明家门前有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现在小明希望再种一棵树,这棵树应该种在哪里?2. 学习新概念•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到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让学生自己测量出树之间距离的总长度。

3. 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植树问题。

•每组根据自己的解决思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并通过加法或减法求解。

4. 全班共同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并会解决植树问题。

5. 归纳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归纳概括,例如:–加法解决问题:已有树之间的距离加上新种树的距离。

–减法解决问题:已有树之间的总距离减去新种树的距离。

6. 拓展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7. 小结与作业布置•小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一个植树问题,并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完成后写在作业本上,并明天交给班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全班讨论中,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概括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拓展练习和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中抽取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在一条不封闭直线上的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今年我们学校进行了大修,现在的校园你感觉怎样呢?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最近事务主任庄老师,正在为设计一份植树方案,而在招聘小设计师呢?你想不想试一试呢?出示设计要求:在操场边,有一条8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2米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8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2米种一棵。

)师:每隔2米是什么意思?(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2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已知条件,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8米的小路。

(师课前给学生准备画有8厘米线段的纸张)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小组活动)2、反馈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5棵,4棵,3棵)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思路)这些设计方案是不是都合理呢?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那么如何检验呢?(参照设计要求,检验设计的合理性。

)师:既然都合理,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是什么?生:(媒体演示)段数都是相同的,都是4段。

师: 4段,如果用算式来表示你会吗?(8÷2=4(段))8、2、4分别表示什么?板书(总长÷毎段的长度=段数)师:那它们的不同点又在哪里?(种的棵树不一样,分别是5棵、4棵、3棵,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两端都栽。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 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 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植树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植树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2.教学难点:计算植树需要的数量,以及计算植树后可以排放的氧气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了解植树对环境和生态的好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年都会过春节,春节之后就是立春节气,你们知道为什么吗?2. 提出问题(5分钟)1.问题1:一棵树可以排放多少氧气?2.问题2:一棵树需要多少水分?3.问题3:如果我们想让学校周围的环境更美丽,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计算种多少棵树,才能让学校周围的环境更美丽。

4. 小组展示(10分钟)1.随机选择一组,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2.与其他小组讨论,确定最佳计算方法。

5. 计算植树需要的数量(15分钟)根据最佳计算方法,计算植树需要的数量,并展示计算过程。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每平方米需要种多少棵树,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学校周围需要植树的总数量。

6. 计算植树后可以排放的氧气量(15分钟)根据已知的数据,计算植树后可以排放的氧气量,并展示计算过程。

7. 活动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学生回顾本次活动,总结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在家中种一盆花或植一棵小树,并记录植树所需要的材料及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要防止单纯的背诵,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方法。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案: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分数与除法》的第八节。

本节课主要讲解植树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植树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要在一片空地上植树,每棵树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如何计算需要植多少棵树呢?2.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题:一块空地长10米,每棵树之间需要保持2米的距离,请问需要植多少棵树?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解释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整个空地长度的几分之几,从而得出需要植树的数量。

3.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分数的应用:通过实际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3. 例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4. 随堂练习的题目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分数来解决,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的植树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是基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数学广场为背景,将植树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数学广场即将举行植树活动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一个关于植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如加减乘除、等于、不等于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植树问题中,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图形等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了解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绿化等。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学校数学广场的实际情景,计算植树数量,并尝试解释计算过程。
2.探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
3.撰写一篇关于植树问题的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植树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具体的植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验,亲身体验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2. 主要内容: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公式计算3. 关键点:理解并掌握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间隔下的树的数量。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树的数量,计算间隔。

3. 拓展题:研究多边形植树问题,探讨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对于拓展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 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 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的植树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植树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的概念理解,特别是对于“树”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的解题策略选择。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植树问题的实际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概念: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树”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讲解解题方法:通过例题讲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强调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策略选择。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分享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7.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2. 内容:-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植树问题的练习题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提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植树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背景,讲解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

通过练习巩固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板书设计中,突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既有巩固性练习,又有思考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植树问题的三年级应用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2022年秋)

植树问题的三年级应用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2022年秋)

植树问题的三年级应用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2022年秋)教案43: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学内容:第五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情形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带我剪刀和绳子,教师准备8棵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剪绳子的发现:1、师:小亚同学准备在元旦给其他小朋友准备一些礼物,现在要剪绳子包装礼物,她发现了有趣的问题。

大家想不想知道她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啊?2、操作: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和一段长纸条拿出来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操作的结果填到书上的表格内。

3、师:大家来观察一下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剪的次数和剪得的段数有什么关系?剪的次数=剪得的段数-1二、植树问题:1、师: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啊?(植树节)那天小丁丁他们一起去植树,来我们看看他们植的树。

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树?(8)那么间隔有几个啊?(7)2、下面老师要大家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来看看两端都种了吗?(种了)那么树的棵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全班一起说一说。

例2、一条马路长104米,如果在这条马路的一边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2、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道关于讨论间隔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看下两个端点有没有间隔物体?(有的)那么规律就应该用的是:两个端点都有间隔物体时:间隔物体的个数=间隔数+1要求的是“一共要种多少棵树”,即求间隔物体的个数,那么我们要先求“间隔数”间隔数,我们可以通过每8m为一段,104m刚好可以分为13段。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计算求出植树数量和植树间的距离;2.能够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植树的位置,理解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使用;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树木的数量和树木之间的距离。

学生能回答问题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讲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如何计算树木的数量和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树木间的距离是如何计算的,并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3. 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2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教师给出简单的坐标系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4. 植树问题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植树问题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组,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学生进行对一些难点的反思,特别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1.学生通过练习题的解答能够准确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在坐标系上准确表示点的位置;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解中注重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基本概念;2.给予适当的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章,第一节“植树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问题。

具体包括:如何计算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总数,如何计算间隔数,如何计算每棵树之间的间隔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如何计算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总数,如何计算间隔数,如何计算每棵树之间的间隔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例如:一条马路需要种植100棵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那么这100棵树需要占据多少米的空间?2. 知识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实际问题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然后,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向学生讲解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具体包括:如何计算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总数,如何计算间隔数,如何计算每棵树之间的间隔长度。

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总数 = 棵数 + 1间隔数 = 棵数间隔长度 = 总长度÷ (棵数 + 1)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条马路需要种植100棵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那么这100棵树需要占据多少米的空间?2. 一片树林需要种植80棵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6米,那么这80棵树需要占据多少米的空间?答案:1. 500米2. 480米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植树问题,例如:在一条曲线上均匀植树,或者在一条直线上不均匀植树。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对植树场景的观察和具体操作,探索并初步体会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数(段数)与棵树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感受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在区分间隔物体、间隔、间隔数和间隔物体数时显得很混乱,这也是由于他们对概念理解的不够造成的,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实际摆放,理清什么叫“段”、什么叫“棵”,段与间隔之间、棵与间隔物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得出间隔数和间隔物体数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正确区分两种基本植树问题之间的各自做法。

另外本课中还出现了一个线段图,但之前学生的水平只是能看懂线段图,如何自己根据题意来画线段图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线段图的引入上,如何将数化成点、化成小竖线还需进一步的规范教学语言,进行引导3重点难点不同情形下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1.手的数学知识。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五指伸直、并拢、张开)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把造成这个“间隙”的物体称之为“间隔物”。

(板书)2.生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一)剪绳子1、出示主题图。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目标1.懂得用长尺寸量植树距离2.能够用百分之百表示成比例3.能够计算在一定范围内植树的数量教学重点1.用尺寸量植树距离2.学习如何计算百分之百表示成比例3.学会在一定范围内计算植树数量教学难点1.计算百分之百表示成比例的数量2.计算给定范围内的数量教学内容及准备教学内容1.植树的重要性2.如何用长尺寸量植树距离3.学习如何计算百分之百4.学习如何计算在一定范围内植树的数量准备工作1.教师准备长尺寸2.准备百分比计算和题目3.准备练习题和小游戏教学过程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展示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作用。

2.用长尺寸量植树距离–给学生演示如何用长尺寸量植树距离,并让学生们模仿操作。

3.学习如何计算百分之百–设计百分比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模仿计算,并进行讲解。

4.学习如何计算在一定范围内植树的数量–设计植树的数量计算练习题,并让学生们模仿计算。

5.小游戏–设计小游戏,让学生们玩着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植树的重要性的了解程度。

2.通过练习题,了解学生对于百分之百的计算掌握情况。

3.通过计算植树数量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数量的掌握情况。

4.通过小游戏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全面了解植树的重要性,掌握用长尺寸量植树距离、计算百分之百和计算植树数量等知识,同时通过小游戏的实际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评估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所学知识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 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 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不同情形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兔要在家的外围修一圈栅栏。

它先锯木头,锯了15次。

小兔锯了多少段木头? 揭示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二、探究新知
(一)两端不种的植树情况
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一根纸带当作木头。

出示一根纸带,用剪刀剪一次,纸带分成了几段?
请你也这样剪,边剪边做好记录。

记录完,观察这张数据表,发现了什么规律?小
组合作
2、如果要把这根纸带剪
20段,要剪几次?怎么想的?
剪100
段呢?
3、看录像:这里有几个人在剪彩?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说一说,绸带被剪
成了多少段?怎么想的?
4
、录像演示:
学校就要召开运动会了,为布置运动场,老师们在操场的一侧插彩旗。

头和尾
都不插。

出示:已知老师们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
9面彩旗,操场有多长?
?米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操场长30米,算式:3×(9+1)=30(米)
生:因为两端没有插旗子,所以9面旗子有10段。

要用“每段的长度×一共有几段”才能算出操场的长。

生:道理和剪纸带是一样的。

插旗子处相当于剪刀剪的地方,每段纸带相当于旗子与旗子之间的间隔。

小结得出: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二)两端种树的植树情况
1、出示:
为了将运动场布置的更漂亮,在操场的另一侧也插彩旗。

观察:这次插的过程哪里不一样了?
生:第一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没有插。

第二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插了。

2、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摆上两面彩旗,你发现彩旗之间的间隔数有几个?生:1个。

师:三面、四面、五面-------这些彩旗之间的间隔数分别有多少?请你边摆边
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
3、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物体个数比间隔数多1的这种情况呢?找一找。

张开右手,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

教室中6排学生中有5个过道
(三)比较发现
讨论:同样是插彩旗,为什么发现的规律不一样?
生:一个是两头插,一个是两头不插。

两头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两头不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四)练习:
如图,小伙伴们在走廊里摆花盆,每隔3米摆一个花盆,一共摆了5个花盆,这条走廊有多长?
8名小朋友们排队做操,每隔2米站一名同学,这个队伍有多长?
?米
☆情境:10个小朋友做丢手帕的游戏,9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圈,每隔2米坐一个小朋友。

小巧在小亚的后面,走了一圈,把手帕还是丢在了小亚的身后。

小巧走了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