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精简答案整理版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
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
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
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
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
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墨西哥地区;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城市中的主要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性建筑,分布在一条2公里的大道两侧。
其他建筑形式成若干横轴,布局严整。
②丹诺奇迪特兰特【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城在盐湖中央,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
中央广场四周分布了3所宫殿和1座多级金字塔。
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式。
市内街道与运河交错,城市中果木园与花园极多。
古代玛雅地区;①提卡尔城【美洲最古的城市之一,建筑组合非常优美】神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组合得非常优美而闻名。
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德院落和广场的周围。
城市有一座庙宇,早在金字塔上。
塔下有一些四合院式建筑。
②奇清依扎城【土著玛雅造】古代印加地区;马丘比丘【保有大量印加庙】最重要为一座金字塔礼庙,塔前有一密排柱子的大型建筑,此城还有建设质量极高的一些圆形庙。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答:希波战争以后,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居民思想抬头,使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了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是以下哪座城市?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杭州答案:A2. 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规划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D3. 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中国城市是?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厦门答案:A4.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B5.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二、填空题6. 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____是城市中心,通常建有皇宫或政府机构。
答案:皇城7. 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体现了____的思想,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答案:中轴线对称8.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市”是指____,是商业活动的集中地。
答案:市场9.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其城市布局遵循了____的原则。
答案:天人合一10. 宋代的《营造法式》是中国最早的建筑规范书籍,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中轴线的对称布局;(2)城市中心设有皇城或宫城;(3)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不同功能区;(4)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
12. 描述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答案: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宫城位于城市中心,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皇城围绕宫城,是政府机构和皇家园林所在地。
外郭城则是普通居民的居住区,城市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强调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和美感;(2)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分区管理的参考;(3)重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理念;(4)城市设计中融入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礼”等,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5)《营造法式》等古代建筑规范书籍,为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一、填空题。
(55/1’)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
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
()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奈良地区的()。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义?绘开封平面简图。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未删减版)
第一讲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夏商周时期的城市思考题:1、城与廓的概念▲●《墨子•非攻篇》、《孟子•公孙丑篇》、《战国策》中都提到:“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见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2、城与市的概念▲●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3、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附图说明)。
▲●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周礼·考工记》。
(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以井田为原型的城市规划)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1, 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2, 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3, 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格网的规划方法。
4, 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
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意义《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4、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译:匠人营造的王城(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填空、选择、判断:1、原始的居住形式:⽳居、巢居、半⽳居、地⾯建筑等。
⽳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居及地⾯建筑。
2、伴随着⼈类社会的第⼀次社会⼤分⼯,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类的第⼆次社会⼤分⼯,即商业、⼿⼯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的。
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产及⽣活的需要⽽产⽣简单的分区,⼀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积达 25 平⽅公⾥的古代⼤城。
城市平⾯近似⽅形。
城墙为夯⼟墙,⼜厚⼜⾼。
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制陶、铸铁等⼿⼯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
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的基本单位“夫”:即⼀农夫所受之⼀百亩耕地,被⽤来作为城市规划⽤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个奴⾪制王朝,统治600余年。
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
城市中集中着为奴⾪主服务的各种⼿⼯业和商业,如青铜器、⾻器、陶器等。
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为贵族王宫,廓为⼀般市民住宅,城中⼀般都有王宫,修筑在⼈⼯夯筑的⾼台上,⽬的是防卫及显⽰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海港⼴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陵)、运河⾄黄河的转运中⼼汴州(开封)。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一、填空题。
(55/1’)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
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
()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奈良地区的()。
城市建设史分类复习题目2023年修改整理
现在先贴城建史方面的题目中国城建史1. 宋朝之后都市建设与之前都市建设特征比拟2. 中国古代都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3. 要紧古代都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都市格局〔周代洛邑城——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拟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与典型都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都市建设思想〕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子兵法——商君书〕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开展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开展9. 中国古代都市设计手法的运用10. 平江城规划以与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备设施的演变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都市选址特征与其缘由13. 中国古代都市与西方古代都市开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14. 近代都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都市15. 近代都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都市与其各自特征16. 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解放止,一百多年来都市的开展过程与其对中国近代都市规划建设的阻碍17. 的建设与开展,规划的意义,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外国城建史18. 古埃与都市建设成就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与其演变,典型都市20. 希腊化时期都市特点21. 古罗马不同时期都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时期——罗马帝国时期〕22. 营寨城特点与其演变,典型都市23. 罗马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24. 中古都市社会特点、都市建设特征、典型都市的格局25.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都市与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都市特点26.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与典型广场格局27.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都市建设主28. 巴洛克时期都市建设特征与要紧都市格局29.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30. 在西方古代都市开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君权思想的穿插交锋,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穿插交锋的过程演变31. 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都市3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33. 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都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规〕34. 华盛顿不同历史时期的都市建设〔郎方规划——Boswash——放射形长廊〕35. 哥本哈根规划36. 要紧都市规划著作时期、作者、容〔建筑十书——论建筑——理想的都市——明日的田园都市——进化中的都市——明日的都市——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寂静的春天——都市意向——美国大都市的生生死死——都市不是一棵树〕37. 不同时期科学城的特征和典型都市38. 田园都市理论年代、作家、书名、产生背景、概念、规划目标、容、阻碍39. 勒.柯布西埃、霍华德、赖特都市理论比拟40. 堪培拉、昌迪加尔、巴西利亚都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41. 都市广场、现代商业中心、都市商业区、园林绿化等空间要素不同时期的特征与其演变趋势历史爱护42. 都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护历程上重要文件与其容意义43. 历史爱护遗产的意义44. 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爱护区、历史风貌地区概念与区别45. 历史街区爱护围包括哪几个等级,如何划定,在爱护区有何法律规定46. 文物古迹爱护区爱护围包括哪几个等级47. 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体系的开展过程48. 都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之间的关系49.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体系中的问题50. 古城爱护的治理机制,不同层次爱护的治理原那样51. 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容、审批、成果、作用5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53. 历史爱护区划定考虑的因素、高度操纵需要考虑的因素54. 名城爱护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55.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爱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56. 都市更新的定义、目标、方式57. 我国都市更新的动力机制58. 都市规划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爱护的作用59. 爱护规划编制的原那样操纵性详细规划60. 操纵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容、成果、审批61. 操纵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62. 容积率与哪些参数有关,如何确定63. 操纵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地位64. 法定图那样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5. 美国区划法、法定分区打算大纲图、土地使用分区治理、法定图那样的区别66. 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67. 区划的定义,开展过程68. 通那样式与判例式的定义与区别,典型国家,两者的结合69.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定义、相关的阻碍因素70. 兼容性规划与治理如何进展完善都市规划思想史71. 现代都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都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都市美化运动——公司城〕72. 现代都市规划的思想根底和技术根底73. 田园都市思想社会背景、要紧概念、空间模式、社会意义、结构示意74. 线形都市、工业都市、巴黎改建、赫尔辛基规划的空间模式75. 西谛、盖迪斯、沙里宁的都市建设思想76. 纽约的区划法规77. 现代建筑思想的缘起与思想根源、要紧特点78. CIAM的成立与其对都市的认识79. Le Corbusier的现代都市设想与阻碍80. 邻里单位理论的目的与全然原那样,Radburn规划81. 雅典宪章产生背景、要紧容、意义82. 广亩城产生背景、容83. 物质空间决定论的要紧概念、要紧手段、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以与对其的批判84. 都市意象研究的意义、要紧思想与其要紧容85. J.Jacobs的都市活力论产生的要紧背景与其要紧容86. 倡导性规划产生背景与其要紧容87. 公众参与兴起背景与其社会意义88. Alexander的都市半网络结构理论的要紧容89. 马丘比丘宪章产生背景、要紧容90.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照第三批题目,是关于都市规划思想史、居住区、都市化、小城镇问题和都市结构与形态的91. 系统科学方法论产生的背景,现代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概念92. 1968年英国城乡规划法的要紧容93.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94. 综合规划理论、别离渐进规划理论、混合审视理论、连续性规划理论的方法论根底、创始人、特点、优缺点95. 人文生态学派的要紧理论观点、其都市社会理论96. 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理论的提出者、结构模式、优缺点与其开展97. Wirth 的都市生活方式研究的要紧容98. 经济根底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可达性理论、通讯理论的要紧容99. 区位理论的定义和要紧容100. 政治经济学派从阶级斗争和资本积存动身对都市和规划的研究的要紧容101. 后现代思潮的形成、核心、总体表现、重要意义以与关于现代都市规划的批判居住区102. 有关概念〔人类住区——日照间距——都市居住区——日照间距系数——日照标准——绿地率——公共绿地——环境指标——配建水平——千人指标——住宅区——社区——人居环境〕103. 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104.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容105. 用地平衡表与其作用106.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方法较往常有哪些改变,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107. 腾尼斯提出的社区形成的四个条件108. 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109. 社区形成的根底110. 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之间的关系111. 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全然原那样112. 都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与其在住宅区规划的作用113. 服务半径的定义以与设施分级、服务半径确定考虑的因素114. 住宅区路网布局时应遵循的原那样115. 阻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116. 人居环境设计的指向原那样117. 都市规划、行政区划、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118. 都市住宅区位与其阻碍因素分析119. 《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有何问题,如何修编120. 社区规划的概念、类型、容,公众参与的作用121. 居住区规划现存的问题以与进展社区规划的必要性都市化122. 都市化的概念123. 世界围都市化进程的三个时期124. 都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的要紧容125. 世界、中国、开展中国家〔除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中的特点126. 概念的区别〔都市化Ⅰ与都市化Ⅱ;正统都市化、过度都市化、郊区都市化、乡村城镇化;向心型都市化与离心型都市化;外延型都市化与飞地型都市化;景观型都市化与职能型都市化;积极型都市化与消极型都市化;自上而下型都市化与自下而上型都市化〕127. 都市化的单一指标度量法与复合指标度量法的定义128. 人口比例指标的计算方式与缺陷,都市人口如何确定129. 人口集聚度指标法的容130. 都市化速度的定义131. 我国都市化的开展前景132. 我国都市化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与要紧战略方向小城镇问题133. 我国小城镇开展的全然模式134. 开展小城镇的优势、弊端、浮现的问题,乡镇企业的开展问题135. 我国小城镇开展应采取的对策136. 几个概念〔小城镇——都市——乡村——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郊区——都市边缘区〕137. 城中村现象、特点与问题焦点都市结构与形态138. 都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定义、关系与作用139. 都市结构如何协调开展140. 外部结构、部结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定义141. 都市总体布局的全然模式与图示142. 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以与信息时代的都市物质结构的演变特征143. 卫星城式开展模式的特征144. 都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与特点145. 都市社会的演化趋势146. 工业化、后工业化、逆工业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定义147. 都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148. 英国、美国和的都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149. 我国的都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150. 的都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以与与传统都市规划运作体系的比照151. 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以与如何解决152. 都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然概念、区别、联系153.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154. 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定义、容155. 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156. 现时期我国的总体规划实施存在哪些问题157. 远景规划的概念容158. 都市性质、都市职能的定义以与确定依据159. 都市规模、都市规划区、都市建成区、开发区的定义160. 都市开展方向定义161. 战略规划的产生背景、与总规的区别162. 战略规划的技术核心、方法论根底,目前存在的问题163. 近期建设规划的产生背景、缘由164. 近期建设规划的全然任务、期限、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容、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容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165. 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开展打算的定义以与之间的关系166. 区位理论与增长极核理论的容以与在我国的应用167. 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三种全然类型的结构形态168. 区域规划再兴起的缘由16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规划的开展变化170. 都市区、都市圈、都市群、都市连绵区、都市带的概念与之间区别171. 城镇体系的概念172. 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规划目标、编制容土地173. 土地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174. 区位、区位理论的定义与容175. 都市层面的土地经济学中的土地特征176. 竞租理论容与推导177. 都市开发的类型以与其经济特征178. 世界层次土地政策的演变趋势179. 我国土地所有制所包括的容180. 我国土地市场机制所包括的容181. 我国土地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与解决方法182. 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和全然要求183. 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的概念和容184. 都市土地使用分类185. 国标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都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指标比例186. 土地兼容性的定义、相关阻碍因素187. 兼容性规划和治理如何完善188. 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189. 我国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阻碍190. 有关概念〔都市开发——土地开发——公共开发——区位——郊区——都市规划区——都市建成区——都市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1. 土地储藏制度的定义、作用、运作、意义、作用、问题、目标、对策192. 土地储藏制度的土地征购方式、运作程序193. 土地置换的定义、问题、对策194. 中国都市土地市场结构、交易的参加者、交易形式热点问题195. 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定义196. 工业时代都市功能结构的特征197. 信息化都市在结构、空间、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198. 信息化的负面阻碍与其应对199. 信息化对都市规划的阻碍200. 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形成历史201. 人类住区的定义、开展任务202. 环境、社会、经济、都市空间结构可持续开展的表达203. 可持续开展的评价原那样204. 可持续开展理念关于都市规划的阻碍205. 郊区化的定义206. 郊区都市化与都市郊区化的分别207. 郊区化的表现208. 中外郊区化在背景、动力机制、表现方面的比照209. 睿智增长的产生背景、容、目的、特征210. 中国郊区化的利弊以与解决措施211. 全球化的背景、重要文献212. 全球都市、国际性都市、全球都市化、都市全球化的定义以与区别213. 世界都市的特征以与指标体系214. 都市产业结构重组的开展趋势215. 社会空间结构的开展趋势216. 实体空间结构的开展趋势217. 巨型都市、大都市连绵区的定义与联系218.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219. 全球化关于都市开展以与都市规划提出的要求220. WTO关于中国都市开展的机遇221. 老龄化的定义、带来的社会问题222. 我国老年人独有的特点223. 都市规划、居住区建设关于老龄化问题的对策都市开展224. 都市如何产生225. 阻碍都市开展的要紧因素226. 现代都市开展的要紧动力227. 都市经济根底理论、都市进化理论、增长极核理论、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分异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要紧容228. 国外都市中心的演化规律。
同济大学中国城建史思考题
1.城市形成的评定标准1、聚集性2、经济性第二、第三产业为主非农人口比重大3、社会性----------一定的复杂社会关系所组成2.早期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a)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必要前提)b)3.城市的本质特征分析a)以人为主体i.任何城市都是人建造的ii.任何城市都是由人管理的iii.任何城市都是为人类服务的b)高度集中人口稠密、活动频繁、物资雄厚、文化荟萃c)中心作用磁力、吸引力、与辐射力d)多样性、复杂性4.殷周时代城市的特点1.商代商代都邑都邑都邑的特点的特点a)人口众多,密度大,遗址范围大,各种建筑多。
b)城市外围有规模巨大的夯土城墙,垣曲,殷墟有壕沟。
c)尸乡、郑州两座商城基本可划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d)城内有大量的手工作坊e)城内有排水设施2.殷商时代城市的特点a)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地,因此宫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b)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
从发掘出的奠基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级差别和对立。
c)白灰面夯土建筑——由柱础支撑的高大的木构架,可能仍用草屋顶,传说中的“茅茨土阶”3.周代城市的特点a)b)丰京、镐京:西周的都城(今西安)c)王城、成周:(今洛阳)d)已经有一定的规划5.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1.春秋春秋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战国时代城市形态特征a)b)城市平面形态上的巨大变化c)城市防御设施有较大发展d)水陆交通,水系利用有独到之处e)城垣、城壕组成的城圈稳定性,对城市改建影响大。
6.周代的营国制度、产生原因以及其对于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a)营国宏观规划体制:国家由王畿、诸侯封国、卿大夫采邑城(都)。
b)城(国)的规划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i.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3000米),各开三座城门。
城内有九条枞街,九条横街,每街宽都可容九辆车子并行(车轨的9倍,约18米);(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社稷坛,前临外朝,后通宫市,宫市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一百亩)。
城建史思考题
城建史思考题第一讲思考: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描述聚落向城市演进的轨迹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世代、意义4、生产力的发展和早期人类社会大分工对早期城市的意义5、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对城市形成的影响进一步阅读: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二章,32—652、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第一章、第二章,1—55(选读)3、检索张光直、Elman Service 、Fried、Morgan 的有关人类进化学说第二讲思考:1、周代以后政治制度的变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奴隶制社会出现的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城市的功能与形式上有哪些差异?3、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进一步阅读: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三章,107—204 (选读)2、吕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选读)掌握:1、《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城市建设的影响?图示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
2、以“齐临淄”为案例,剖析奴隶制社会城市的形态与布局特点。
3、描述奴隶制社会的分封制对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等级、城乡关系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违制”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讲思考:1、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城市相对于宗法分封的奴隶制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2、秦汉都城营建中哪些方面受到了传统宇宙观的影响?3、秦汉魏晋都城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的制度?进一步阅读: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四章,297—343 (选读)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53-62)掌握:秦咸阳、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的城市布局及特点(图示)?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在哪些方面奠定了封建社会中起的都城布局形式?第四讲思考:1、唐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对都城长安的影响?2、中唐至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城市产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3、唐宋都城在管理上出现了哪些变化,探悉其原因。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
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
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中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中国部分)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质?(p7-8)【丰京,镐京,洛邑,成周】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p8)【国,诸侯,都,市朝,夫,轨,经涂】5: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模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它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以分析。
春秋战国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大统一、中央集权与郡县制、驰道建设、重农工商)发展概况如何?(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会嵇、琅琊、之罘、咸阳都城改造、地方古都城等)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8:秦朝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p17-18)【龙首山,斗城,辟雍】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p18)【市廛,弹室,上林苑,市楼】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南北宫、金墉城、中央140多个闾里、24街、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影响?(p20)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p21-22)【戚里】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p22-23)【平城,金墉城】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扩建、建康宫;加建东府城、西周城;其间为坊里商市;九门、三道加重搂;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寺;园林)(p25-26)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经济中心转向长江流域;大运河开挖;国内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运河四大都市;长安(大兴)、洛阳建设;汴州、商丘、睢阳、泗州、广州、泉州、“扬一益二”)(p26-27)三大商业城市:广州,扬州,汴州(p33)洪州,成都。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
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4、宇文恺: 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简答题:1、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2、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⑥出现了礼制建筑;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②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③城市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④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⑤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点●关于城市的理解: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换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了解几个古代城市的基本情况郑州商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城市平面近似方形。
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
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周王城丰京和镐京、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等先后在此建都。
清代的票号的总号均设在山西,以平遥、太谷、祁县为突出,这三座城号称山西票号“三帮”。
●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井田的基本单位是“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中等规模的邑才设置市。
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有的内外两重,有的并列。
●古代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几个文献理解《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
周代城制对中国古代城市有很大影响,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如城市的规模、形制等要按礼制的等级进行建设,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深远影响。
●了解我国当前规划法规的基本情况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古代规划相关文献阅读、释义●《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制度:(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和建设城市;方九里指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横街和九条竖街;经涂九轨指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祖右社,即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市朝一夫,市与朝各占地一百亩。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第一篇: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1、论述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基础及条件。
(2009、2017)我国上古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所以能产生城市,这不是偶然的。
它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大分工,导致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和私有制出现,以及社会成员大分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和掠夺性战争的频繁发生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2)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
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
两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
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见我国古籍《礼记·礼运》中的记载。
)(3)第三、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2、试论述西周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2013)1.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筑城高潮的兴起。
各地诸候纷纷大兴土木,筑城修室,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增。
除中原地区外,在山东、河北及长江流域等地的诸候方国也纷纷建城。
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2.形成三级城邑网。
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候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
3.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
4.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影响。
中国城建史思考题20130102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答:汉代军市:汉初为了抵御匈奴侵扰,曾打通河西走廊,联结西域,使丝绸之路畅通。
在沿通往西域的商路上建设了一些驻军城堡,包括城、堡、屯、燧。
这些军市实行“屯垦戌边”政策,在城堡附近就形成商市。
陵城:汉朝曾集中天下富户于长安,实际是集中到长安附近的皇帝陵墓附近,建造陵城。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答:1.由于中原的割据与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对城市发展有一定影响;2.有了文化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汉民族在城市建设和宫室建筑的制度与经验,在一些偏远地区修建了大的城市;3.汉民族的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使原来较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加上南方这些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答:曹魏邺城:曹操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
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
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
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
邺南城:邺都南城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宫城位于北部中央,沿曹魏邺城南正门形成全城的中轴线,市场、坊里完全左右对称,十分整齐。
规划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到明清时期的北京仍然沿袭这种规划布局特点。
影响: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2.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即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4.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答:①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②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③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④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简述1942—1944年艾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的主要内容(6分)1942年大伦敦规划为艾伯克龙比规划,普遍采用了霍华德和盖迪斯等人的思想,摆脱了过去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自身问题来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路。
把整个伦敦市区纳入到周围广阔的地域进行研究,最后来研究城市发展,采用了区域规划的思想。
大伦敦规划沿用但一种中心的城市格局,以圈层的方式解决城市问题。
把距伦敦中心48公里的范围由内向外划分为四个圈层。
内圈为伦敦中心区,主要以改造旧街坊、控制工业、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为主。
第二个为近郊圈即伦敦市的边缘区,是作为建设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
圈内绿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化不足。
限制居住区净密度。
内圈和外圈作为伦敦市区的范围。
在近郊圈外为宽约8公里的绿带圈,限制中心城市的扩展。
绿带圈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及游憩运动场地。
并就近解决供应蔬菜和副产品。
绿带圈外为外圈。
用来安排卫星城镇,用于疏散伦敦郡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大伦敦规划的交通组织靠环状和放射性道路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环路有两条,内环位于伦敦郡中部。
用以联结向外放射的10条快速干道。
外环主要用来处理过境交通。
放射性干道用来联结卫星城和其他主要部分。
本规划吸取了20世纪以来西方规划理论的精髓,但对于控制伦敦城市大扩展以及改善混乱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也是世界范围内解决现代工业,现代交通给城市带来冲击的一次很伟大的尝试,对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有很大影响。
局限和问题:卫星城理论不成熟,建新城不仅投资大,建设速度慢,而且未起到疏散人口的作用,反而起到推波助澜,增加市中心人口的作用。
对金融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规划不全面。
造成市中心区拥挤。
大量第三产业的人口往返于新城与中心区之间,大大增加了区域交通的压力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使得城市中心负担过重,放射性道路最终将交通引向了城市中心区。
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有机的控制手段,由于土地私有,中心区改善不完善,自发建设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建筑史思考题
请思考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道理
1东西方是不同的哲学体系,而美学是依赖于哲学的。中国在魏晋时期,思想再次迸发,崇尚天人合一,园林追求自然美。园林是释放个人的情感而非理几何型的美。
2北京四合院如何体现儒家思想当中的“礼”。
1四合院中的居住分配上。正房是为最尊贵,厢房次之。而正房住长辈或宅主,厢房住晚辈。
2垂花门将前院与后院分开。前院、内院互不干扰,体现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宗法礼制。
3院内主仆的交通路线有别。
4人的社会等级不同,对四合院的装修、规模等都会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以求门当户对。
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
异:1在意境营造上,皇家园林中出现了寺庙街市酒肆。如颐和园的后湖买卖街、万寿山。2颐和园主入口有宫殿建筑群,布局对称,前朝后寝。而拙政园中不止建筑,全园空间布局灵活多变,追求步移景异。3佛香阁是颐和园中的标志。颐和园建筑体量为了控制全园、与空间相称,尺度都很高大。4颐和园尺度大、有真山真水。而拙政园原是洼地,以水为主。水面不似皇家园林的平整而显曲折灵动。山则是造园者对自然山型的提炼再现。5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花草树木皆有其意,建筑类型不同,与谁同坐轩、水廊、待霜亭。6颐和园气魄宏伟、拙政园宁静雅致。
2、受哲学的影响,古典园林最大的欣赏便是品味园林所营造的意境。园林与自然美结合,用山、水、树、花、名胜古迹、古刹酒肆间接表现氛围,而又在适当处用意象、诗词、匾额来直接点出这一处意境。
总结而言,便是视觉上的自然美景和联想中的超然外化。欣赏时不仅是用人的感官,更是哲学上的思考。
5、在佛教融入中国过程中,建筑的装修逐渐变成中国固有的形式。
(完整word版)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52365)一、选择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 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B.郑州商城C.西亳D.陕西半坡村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B.长乐宫C.二里头D.明光宫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B.孟菲斯C.阿玛纳城D.乌尔城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B.北魏C.隋唐D.宋元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B.扬州和杭州C.扬州和苏州D.扬州和淮安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 城墙呈白色, 有马面, 城防牢固。
A.高昌城B.交河城C.统万城D.渤海上京龙泉府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 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A.安阳B.成都C.大同D.大理13.中国近代第一城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
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
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
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
3,重视城市分区。
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
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
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
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
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
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
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
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
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
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
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
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
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
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
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
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
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
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
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
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
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
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
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
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
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
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
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
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
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
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
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
——阐述我国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市发展特点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还在继续。
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4,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5,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
6,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城市建设特点宋代由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坊、市制度的崩溃,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虽然继续保持着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现象;另一方面,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关厢”。
(2)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度的提高,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中,因此,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
(3)在中小城市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众多中小市镇中,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由于受封建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转变很不彻底,始终处于“开”而不“放“的状态——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主要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阐述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并阐明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找不到答案)发展特点: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
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市兴起与发展。
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的位置。
建设特点: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设施防御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概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1,政治、军事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向于多元化。
2,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
3,城市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
4,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5,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阐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1,早期的耕作制度,2,传统的营建技法,3,特有的文化观念——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相土、形胜与风水说。
4,封建政治制度,5,社会经济形态。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
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等,以唐长安、明清北京等为代表。
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一致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斜方正型(榆林)、外曲内方型(海州)、方正错落型(太原、合肥)、叠合型(南京、广州)等。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和古代城市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1.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2.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3.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4.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5.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6.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7.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8.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方面、功能、结构方面,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职能方面: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功能结构方面:工业区和交通站的出现;公共设施内容增多;市政公用设施发展;资本主义商业区和新的市中心出现地域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并阐述中央政治区与商业选址考虑的因素。
共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
中央政治区:理由主要是:“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北部地面居高临下,俯瞰可尽全城,气象尊严,无逾此者”;“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查世界各国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有鼎新革故之意”。
军事上的理由:“紫金山峙立境北,形势险要,一建炮台,实具建瓴之势,军用工厂、机场实在其南,兵营又相接近,调遣灵活。
”商业区:拟布置在明故宫旧址。
理由是符合城市向东发展方向,面积广大且地点适合,位于中央政治区和居民区之间,更重要的是“该地现价甚低,大半又属官有,一成为商业区域,地价必倍增加,政府收入因亦大进”。
这实际含有土地投机的成分。
——1946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哪些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
“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一稿内容包括了新旧城区在内的大上海区域计划及上海市土地使用与干道系统规划两种。
二稿为避免城区范围过大,规划提高了人口密度;对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设想在市区内建高架道路;同时对改建闸北西区作了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