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制度与方法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制度与方法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制度与方法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和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打电话订餐、旅行订票,一些数据统计信息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着人们的生活。

大数据时代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应用与转化是数据价值的关键体现,大数据的前提和基础是统计,因此,大数据背景下,对于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必然为统计制度与统计方法带来一些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制度与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一)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是适应数据时代的现实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量迅速增多,数据源的存量也在日益增长,在海量信息中,传统的以现象描述为主要特征的统计方法并不能充分的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不能合理的阐释国民经济体系里各个数据指标的因果关系,不能有效的分析和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因此变革制度和统计方法就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借助信息技术,使得各种数据源能够相互补充,交叉运算,通过深入分析数据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从而从根本上理清数据特征,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二)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能够促进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家统计局负责统计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但是在社会上,常常会听到民众反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和居民的实际感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统计的大数据与每个人的个体感觉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发展和进步使得经济指标和体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好的难度和挑战。

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其客观和准确能够更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

因此,变革统计制度与方法,对于更加准确的反应和衡量经济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加有利于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制度与方法改革的方向(一)树立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性更大,信息量更大,信息的统计工作更加复杂,对统计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要求也更高,因此统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统计制度与方法的变革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树立大数据的意识,深刻洞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统计的内涵和意义,把握大数据的整体特征,从而更好的在大数据时代里游刃有余的做好统计工作。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统计方法制度是我国统计工作得基础与规范,关系到什么是统计、怎么样统计得咨询题,关系到统计质量得咨询题,关系到服务于决策者和社会等咨询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得深入进展,统计工作进入到一个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得关键时期,统计方法制度伴随着生产经济方式得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咨询题没有解决,提出相应得解决措施差不多成为一个重要得课题,本文就此详细得进行了论述.一、统计方法制度差不多特点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治理工作得一个重要得对象,是统计工作得一个基础与规范,贯彻与执行以及实施统计方法得相关制度就包括:我国基层中得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政府部门中统计工作者得统计工作、以及政府综合性得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其要紧得特点就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全面性.统计方法相关制度确实是包括了各个领域,包括资源、流通、生产、以及分配等等,涉及到了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得相关部门.从社会经济得各个方面来看,它就全面得反映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科技文明、以及环境文明等等.其次,可比性.从纵向上来讲,我国得一些统计制度就在非常大程度上保证了一定得可比性以及稳定性.统计制度就在非常大程度上反映了长期得稳定与进展,这也是能够成为一个长期制度得缘故,也是因为这种缘故,才能够在经济运行得过程中发觉一些存在得咨询题以及规律,从计算得方法来看,在我国得统计方法制度中,也在非常大程度上保证了可比性以及稳定性.此外,系统性.wWwc从治理得角度来讲,统计方法制度就包括了部门、地点、以及国家得统计方法得制度.在时刻上来讲,这就包括了年报以及定报.从标准来讲,这差不多形成了一套标准.从其治理得方面来看,差不多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差不多上形成了一种固定得模式.二、我国得统计方法改革存在得咨询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得需求量剧增,不管是宏观治理依然微观经济活动,对统计信息得依靠程度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与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法制不健全,协调监督不力,技术手段滞后,形成得反差非常大.现行得统计体制得弊端越来越显示出来,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常规统计得内容以及范围还存在着一些缺口.在我国得一些常规性统计中,其调查制度得一些内容以及范围还存在着缺口,其覆盖面不是非常全,这就意味着对我国得国民核算体系还缺乏一定得支撑作用.要紧体现在以下几点:价格得统计制度不是非常健全、常规服务业得缺口也比较大、以及一些专业得统计范围不是非常健全.第二,专业性统计制度之间得协调性较差.这就往往体现在年报以及普查之间得矛盾;抽样调查与全面报表得矛盾;核算统计相关制度与专业性统计制度得矛盾;我国得统计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得、协调得、有机得整体.第三,统计得标准化程度还没有对现在得需要完全相习惯,目前来讲,非常多得统计标准其在制定以及修订得过程中,往往是以国际得标准以及与国际标准相联系得标准予以展开得,而没有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没有结合着自身得进展以及相关得制度改革相联系,这类得标准是较少得.尤其是目前得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得调查单位,与城乡一体化相互配合得一些支出分类,以及反映出我国得一些企业登记与注册得标准等等都需要做到对其研究、制定、以及改革.第四,重复性调查比较多,对基层来讲起负担较重.统计信息得白费比较严峻.因为缺乏一种对制度得平衡以及整体性设计,这就造成了专业制度其内部、各个专业之间、部门统计以及综合统计之间得一种重复性调查,这就在非常大程度上加大了工作量.首先,基层得统计数据其质量不是非常高.其次,造成了数出多门以及一门多数或者是数据打架得一种情况.在那个过程中非常多得统计信息就会被湮没,使得能够运用得信息较少,造成了不必要得白费.三、制度方法改革得思路及策略综上所述,随着形势得进展,统计工作得现行体制、制度、方法等弊端就越加暴露出来,只有加大改革得力度,加快统计方法、制度得改革步伐,转变职能,统计工作才有生气,才有盼望,才能不断地向前进展.(一)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在不断得改革以及对社会经济进展得规律不但得认识基础上,要做到不断得去发觉并要捕捉到经济进展中得一些难点以及热点咨询题,要对当前得一些适用得统计指标要保留,对一些过时得、陈旧得、不适用社会进展得一些指标予以去除,对指标体系做到不断得改进以及完善,使得整个得指标体系在真实得基础上反映出实际情况,做到对社会各个方面得统计与要求能够习惯.(二)改进统计得方法统计工作应该要在实际得情况以及新环境得基础上,依照实际得调查对象其不同得特征来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在实行普查得基础上,依靠着抽样调查以及全面报表体系,同时要利用一些非全面得调查方法,加强利用行政记录.对调查方法进行改革中,首先要保证数据得质量,早保证质量得基础上再对成本加以考虑,用比较少得花费以及比较小得一种力量,来实现一种统计得目得.目前来讲,在调查方法体系中,存在得一个要紧得咨询题确实是推进行政治理体系以及调查方法之间得一种考核还存在得一些矛盾,怎么样去协调以及治理,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研究以及解决.此外,还要对统计得标准化水平予以提升,还要不断得对国民经济得核算体系进行完善等.四、结束语总之,对我国得统计方法进行改革有着极为现实得意义,鉴于在统计方法制度中存在得一些咨询题,就应该不断得采取相应得措施,促进我国得统计方法制度得不断进展与完善.。

浅论以法治思维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浅论以法治思维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浅论以法治思维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统计工作也正处在认识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承前启后关键的发展时期;特别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同时面临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此新形势下,可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东风,以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为“牛鼻子”,厘清其本质与特征,正视其近年来改革中出现的“加法”多“减法”少,基层疲于应付等问题,以法治思维为统计改革发展定向把舵,全面推进法治统计建设。

一、当前统计方法制度的双重属性我国统计方法制度适应和见证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它的发展演变,既有统计科学技术的推动,也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体现了其功能与作用。

以当前而言,它同时具有业务与法律双重属性。

统计方法制度的业务属性主要体现在基本内容和设计理念上。

当前我国统计方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报什么”和“怎么报”两部分组成,其相对应的表现方式就是报表(调查表)和填报说明(包括:填报调查对象、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平衡关系、报送时间、报送单位、频率、附录等)。

在设计理念上,当前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设计注重单项的完整性、单表的平衡性、套表的关联性,兼顾了统计报表的业务功能、应用技术和工作条件。

此外,由于政府统计部门既是统计方法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统计方法制度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其设计意图的执行有一定权威和较强效能。

统计方法制度的法律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类统计方法制度有着不同层次的法律约束。

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既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也有单纯业务报表制度、调查制度等。

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就是统计方法制度管理最基本、最高效率的法律依据。

二、当前我国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统计方法制度的双重属性,既体现了统计工作的业务性,也体现了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性。

两者应在统计方法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改革完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适应。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21世纪,知识经济以崭新的经济形态引发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网络化程度显著提高,全球经济日益向国际化、一体化方向迈进,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正以不可阴挡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面对国内外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反映者——统计工作,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是因循守旧、被动应付,还是勇于改革、完善自我,关乎着统计工作和统计部门的生死存亡。

在此,笔者就当前的统计改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统计改革虽涉及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改革重点应放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实:首先,从统计制度方法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来看一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信息的采集具有导向作用。

采集哪些统计信息,怎样去采集统计信息,首先要从制度方法上入手。

制度可行、方法科学,采集就会顺利,就会及时快速,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统计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工组合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决定作用。

一套科学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制度方法,既利于调查人员方便操作,减少因制度方法上的缺陷而造成差错,又有利于减少因工作环节上的失误造成的疏漏,还能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分析研究具有定性作用。

制度方法科学适用,有利于广大统计人员全方位、宽领域地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深层次地问题,减少“数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适用性,提高统计分析的实用价值。

其次,从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来看一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统计制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全面确立,市场经济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将改变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

传统的统计工作,而对全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其固有的弊端正逐步显露出来,只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会有统计发展的空间,而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统计制度方法必然成为统计改革的重点。

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

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

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经济管理对于准确、及时获取和分析数据的需求日益迫切。

工业统计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业统计制度在满足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需求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建议,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能和精准性。

关键词:经济管理;改革思路;措施;工业统计制度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统计制度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管理需求。

本论文旨在探讨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使企业更加注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济管理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企业跨国经营和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企业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以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工业统计制度需要更加注重收集和分析跨国市场数据,以帮助企业了解全球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对数据的敏感性和精准性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的动态等。

[1]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企业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产品定位、市场营销和销售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工业统计制度需要更加强调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企业对市场信息的需求。

数据分析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统计制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决策。

在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中,数据采集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存在误差和漏洞。

现代化的数据采集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数据分析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统计方法和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以满足实际需要。

同时,在统计分析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非简单地将其视为独立的因素。

三、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政府、企业和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数据资源,进行开放共享。

这不仅可以增加数据的使用价值,还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四、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统计制度方法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发布,以及推进电子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流。

五、国际标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国际标准,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的国际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促进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应该更加重视数据治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机制和规范,加强数据的分类、整合和利用,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越,对于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变得愈发的迫切。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健全的数据治理机制,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统计领域,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和全面对外开放的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际可比的、与统计工作自身发展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报表制度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我省在国家统计制度的总框架下,结合浙江实际,勇于创新改革,在制度方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但形势的发展不断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表(MPS)。

但由于MPS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SNA体系,于19XX年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自那时以来,经过对试行方案不断的修订、改进和完善,在20XX年,全国实行了GDP按初步核算、最终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并建立了地区GDP质量评估制度。

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在我国整个统计制度体系中起着一个基本的核心作用。

就我省而言,浙江积极研究与实践GDP核算方式改革。

自19XX年建立县级GDP核算制度以来,针对由于统计调查制度不完善、核算的可塑性和其他非制度等因素导致各地区汇总的GDP以及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且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20XX年起,我省采取了积极措施: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统一核算核实经济普查年度各级GDP数据;建立地区GDP核算下管一级制度;规范全省和各地GDP数据发布时间和发布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效1.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从MPS到SNA 的转变。

浅谈工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

浅谈工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

浅谈工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工业统计方法是一种指标体系,研究问题采用的手段包括科学的整理、调查和分析,通常研究的目标是工业经济结构、水平、效益和速度,研究的目的是反映出工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发展规律和特点。

所以,对于国民生产来说,工业统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工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所以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阐述工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之后分析改革工业统计的方法。

关键词:工业统计;工业经济;方法;改革自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一突破性的改革,驱使我国工业统计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就是工业统计,工业统计制度的设计目的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给政府制订经济政策。

所以,当传统的工业统计工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时,需要我们对现行的工业统计工作进行更新和变革。

一、当今工业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今工业统计方法制度虽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分为欠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和上报时间、不科学的统计操作方式和不可行性的工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一)欠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及上报时间一是工业统计指标的设计重复繁杂,加重企业负担。

工业统计制度几经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基层的工作量,报表的种类基本未变,一些表中的指标设置未减反增。

如B201表《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和B203表《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有重复统计的现象存在,《主要工业产品、库存、订货》表中所反映的主要产品产量在《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中已有统计,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库存指标已不能反映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又如企业上缴税指标在B202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中只设置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两项内容,没有涵盖企业的全部税种,还不反映企业实际上缴情况,根据财务制度,企业除了印花税直接交纳外,其他税金均通过“应交税金”这一科目核算,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缴纳的税金情况,是否能在表中增加“应交税金”这一指标。

乡镇统计改革思考及体会论文

乡镇统计改革思考及体会论文

乡镇统计改革的思考及体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统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的问题。

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统计改革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产业层出不穷,乡镇统计工作暴露出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多,一味地按部就班或等待上级统计部门制订统一的方法和制度已显得十分被动,特别是近两年来“四大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要求基层统计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试点,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方法制度。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

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统计网络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统计站,且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随意性、流动性大。

第二,统计工作没有全面开展,统计职能没有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

第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

第四,基层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档案缺失现象存在。

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规范,造成数据资料缺失严重。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人 民生 活 明 显 改 善


改 变 了 以往
分级核算

分 级 负责


得 了 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举 世 瞩 目 的辉 煌 成 就 域


在统计 领
算 方式 下 各市 汇 总 的G D P 与 全 省 G D P 差距 不 断扩 大 以及 各市
G D P增 幅普遍 高 于 全 省 的状 况
● 统计改革
对 统 计 制 度 方 法 改革 的 思 考
左 南丁
潘强敏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坚 定 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


毫不 动摇

改革取 得 了 明显 成效
G D P 数据 的 基 本衔 接



是统

核 算达 到 了 省与 各市 汇 总

地 促 进 对 外开 放

经 济 活 力 不 断增 强

建 立 以及 我 省 G D P 核 算 方式 的 改 革 为 宏 观 经 济调 控 和 管理 起 到
了 重 要 的作 用 。
2
结 合 浙 江 实际

勇于 创 新改革
在 制 度 方 法 方面 也 取 得 了
积 极 的进 展 要求

但 形 势 的 发 展 不 断 向统 计 工 作 提 出 了 新 的 更 高 的

相 继 建 立 了 服 务 业 统计 报 表 制

新 的 国 民 经 济 核 算体 系 框 架 在 我 国 整 个 统 计 制 度 体 系 中 起 着

欠 发 达 乡镇 奔 小 康 社 会

浅析企业研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浅析企业研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分费用往往是划分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科 目中,而
据 具 有 良 好 衔 接 性 ,管 理 费 用 、研 发 支 出 、固定资产及无形
统计部门往往是把新产品设计费列到其他费用科目中。
资 产 是 企 业 主 要 的 研 发 费 用 核 算 一 级 项 目 ,不 同 的 一 级 科
⑷ 其 他 费 用 。根据税务部门的相关规定,需要严格把
目前,国 内针对研发统计,基本完善了科目设置的企
⑶ 新 产 品 研 发 费 。从设计费用的角度来看,技术部门的
业 ,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些涉及高新技术行业的大中型企业, 设计费用中,并不包含临床试验费以及现场试验费等,这部
这 部 分 企 业 自 身 拥 有 规 范 的 数 据 采 集 方 法 ,在 改 革 前 后 数
些指标:
一直 以 来 ,我 国 企业研发统计方法,沿用的都是联合国
(1)人 员 人 工 费 。根 据 制 度 改 革 后 的 要 求 ,在 原 有 的 研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制 定 的 以 R& D 为核心的国际通行标
发 人 员 费 用 中 ,并 不 包 含 直 接 技 术 服 务 人 员 ,其 主 要 纳 入 科
(上 接 第 1 9 4 页)释 过 程 中 ,需要将上述取消 指 标 进 行 解 释 , 这样才能将修订前后科目进行清晰区分。
(二) 强化逻辑对应关系,提升数据质f i 在 统 计 指 标 和 填 报 口 径 逐 渐 实 现 调 整 的 过 程 中 ,研发 项 目 表 以 及 活 动 表 两 者 之 间 存 在 的 联 系 也 会 随 着 改 变 ,因 此需针对制度改革前审核关系,进 行 相 应 调 整 ,以此来实现 数据质砑的有效控制。例 如 ,在制度改革后,两个指标中所 涉 及 的 项 目 研 发 人 员 口 径 ,指 的 都 是 直 接 参 与 企 业 研 究 开 发 项 目 的 人 员 ,在 口 径 上 实 现 了 统 一 ,而 且 将 管 理 人 员 、直 接 服 务 人 员 排 除 在 外 。在 企 业 内 部 ,从事技术研 发 的 人 员 不 仅仅致力于一个项目的研发, 一 些研发人员可能会在同一 时间段内同时参与很多项目的研究,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参与技 术 研 发 的 人 员 和 技 术 应 该 超 过 活 动 表 研 发 人 员 合 计 ,因此 针对该项目也应该新增审核。 (三) 需针对非工业统计项目类比设计进行完善 与工业 企 业 相 比 较 ,建筑行业等非工业企业的研发活 动 具 有 明 显 差 异 ,根 据 非 公 企 业 实 际 情 况 可 以 发 现 ,研究开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既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总纲。

在当前形势下,怎样使统计部门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参谋部、智囊团,备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历来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形象和交好口碑。

然而尽些年来,统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统计数据广受质疑,统计形象每况愈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从外部讲,是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从统计内部讲,统计数据的确存在失真现象。

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指标越来越多,上报频率越来越高,致使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统计人员没有充裕时间、充足精力搞准数据;二是方法制度变化频繁,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

尤其是“下管一级”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因政绩需求人为干扰数据质量;四是统计调查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摸式,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另外,统计指标内涵与常规之意区别太大,群众难以理解。

如工资、纯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所含内容与社会上常规认识出入太大,容易造成误解等。

这些原因使得统计部门任务重,经费紧,工作难开展,上下矛盾冲突大等等,其工作成果,即统计工作质量,自然难以使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满意。

总之,我们认为现有统计调查体系已经远远不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发展建议要扭转统计事业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彻底转变观念,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形势的需要,使统计事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

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探讨马晶晶摘要:统计制度方法是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也随之进行了几次变革。

但是在现代化发展中,现行的统计制度体系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

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统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统计制度;抽样调查;改革;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制度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其从先开始的统计产品的实物量到计算价值量的指标,从比较单一的全面统计变成抽样调查主要指标,从专业统计的相对独立转化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全面系统的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现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换与发展,经济多元化的出现,各界和各级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也越来越依赖统计信息。

所以,统计体系的问题逐步在显现,传统的统计信息已不能得到各界满足,致使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任务变得急迫艰巨,而且其意义重大。

目前,地方统计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统计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和适应实际统计体系是什么,我们都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一、现行统计制度方法的基本特点1.系统性从管理范围来说,我国统计制度方法包括国家、地方、部门等统计制度方法;从时间序列来看,包括年报、定报;从其标准来说,大体已经形成一系列统计标准;从管理层面来看,统计制度方法基本也成为一整套管理模式。

2.全面性统计制度方法覆盖各个领域,比如产品生产、流通、分配、销售到管理等,包括三大产业和各层经济部门;然而从社会文明和发展方面来说,其全面体现了物质、精神、政治、科学、环境等各种文明。

3.可比性我国统计制度方法长久以来一直体现出其可比性和稳定性。

它一直以来都显示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状态,所以一直都处在长期制度的地位。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发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办法,保证社会经济高速稳定发展。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简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统计制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统计制度方法是各行各业所必需的工具,也是国家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本文将分析和解析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背景、需求和实施方式。

背景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和工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间相互联通,统计数据也日益贴近现实,涉及面更加广泛。

因此,为了更好地统计数据,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成为了必然趋势。

需求-提高数据质量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现实情况,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决定了各行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工作效率在原来的统计制度方法中,存在一些繁琐的手工计算和信息采集的过程,这些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干预也会降低,减少了出错概率。

-提高信息运用价值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完善可以让相关数据变得更加有效,更易于企业和机构使用和运用,进而为决策提供更加合理、正确、预测性的依据,最终实现决策的成功。

实施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统计制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改善统计调查方式原有的统计调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调查需要。

新的统计调查方式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可以帮助统计局获取目标样本、原始资料,便于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工作,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强化国家监管机制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中,国家监管机制非常重要。

全面的国家监管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快速获取和处理,更能够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同时使数据更有效地体现经济运行现状。

精编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精编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需要引入非财 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
以更全面地评估公司的业绩。
优化现金流指标
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公司 现金流的稳定和充足。
增加长期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增加长期指标,如经济增加 值(EVA)、平衡计分卡等,以引导公司 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
引入风险管理指标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指标,如风险加权资产 、违约概率等,加强对公司风险的监控和 管理。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统计制度 在财务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 化水平。
构建综合财务管理平台
整合财务、会计、税务、审计等资源,实现 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 信息透明度。
提高统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信息质量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披露财务信息 ,增强社会监督力度,提高财务信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梳理和评价,结合企 业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精编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为企业 财务管理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02
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财务管理是组 织资金流动、分配和 决策的过程,以支持 组织的战略目标。它 是对公司经济活动的 规划、组织、控制和 监督。
特点
综合性:财务管理是 公司管理的核心,涵 盖了公司运营的各个 方面。
复杂性:涉及多个利 益相关者,需要平衡 各种需求和目标。
敏感性:需要对市场 变化和政策调整做出 快速响应。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规划资金流动、分配和决策,财 务管理有助于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

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

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

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

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发布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

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

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

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
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

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

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不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2、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

第一步,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

只要精心设计,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

第二步,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

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以满足部门、企业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3、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帐。

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

但对基层单位而言,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

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

三、关于“目录抽样法”
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

通过普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

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使其发挥龙头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内容,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
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填补空白,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

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

二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超级汇总制度,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并可进行各种加工分析。

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

此外,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四、关于“计算机网络化”
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包括上报与反馈)。

21世纪之初,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

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还可以在网上发布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

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

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而言。

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须改革统计机构,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应,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

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按制度方法设计、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及时。

当然,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

通过以上改革,力争提高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
和灵敏度,使其及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在下个世纪前10至20年的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模式,就能建立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并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及时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

当然,就当前来看,明确方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者说朝着改革的目标模式迈进,尚存在诸多障碍。

首先,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还难以一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一思想需要一个过程;其次,省及省以下机构改革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有可能对统计机构产生较大冲击,削弱统计队伍,使其连目前的职能也难以胜任;第三,目前统计机构特点是基层统计机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部分地方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依然沿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这种状况一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尽管存在诸多障碍,但我们应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

首先,应在广大统计工作者中开展广泛的讨论,认清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统一看法,形成共识。

其次,应该看到通过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现状会得到相当改观。

统计部门应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巩固统计队伍,明确统计工作的地位。

再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适时地分阶段地推出一些能为多数人、哪怕是部分人接受的改革措施,使我们的统计方法制度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标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