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电磁波的海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 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3. 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分类,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简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3)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介绍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电磁波相关的例题,如计算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电磁波的填空题、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雷达、医疗设备等,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4. 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电磁波是由____和____交替变化而产生的;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3)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属于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下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电磁波的海洋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了解电磁波的产生1.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2.电磁波的传播知道电磁波怎么传播,了解描述电磁波的物理量,磁波的传播特点知道电磁的波谱,了解电磁波的主要用途.电磁波的家族和应用3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入课题电磁波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活动1: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

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实验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实验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

觉听生产们我使,动振膜鼓起引会,朵耳的们我到传波声但,到.活动2: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

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活动1: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实验1: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1.2电磁波的海洋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以及各种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的特性。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电磁波传播的波动性质。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无线电通信为例,让学生思考无线电波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以及各种电磁波的特性。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电磁波传播的波动性质。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计算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电磁波传播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生活中你熟悉的几种电磁波应用,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答案:如手机、电视、微波炉等。

2. 计算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解释为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

答案: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光是一种电磁波,因为它的产生和传播符合电磁波的特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波的海洋》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波的海洋》教案(精品套件)

以波的特征传播
不需要介质
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 c=λ•f
3.电磁波的应用:通讯、导热、照明、治病等。
四、课堂练习
1.一粒小石块投入平静的水中就会激起 水波 ;打鼓时,鼓面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声波 ;导
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 电磁波 。
2.微波的主要用途是 ( D )
A.超远程通信 B.无线电广播 C.电报
4G 手机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D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电磁波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课对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21.2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2.99792458×108m/s
【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有些陌生,并不能深 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 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让学生来感知,并根据学生搜集的有关电磁波的材料让学生来谈谈, 电磁波的利用和危害以及防护的小常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爆炸。
电磁污染
电磁波污染,又称电磁污染或称射频辐射污染。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射频设备的功率成倍
提高,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可以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比如:拨打手机;电脑
工作等,只要有电流变化的地方就有电磁波产生。
主要危害:
(1)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比如:飞机上禁止拨打手机。
(2)电磁波对人体也有极大危害。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单位: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姓名:宋兆敏《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宋兆敏一.设计思想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特别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程基本理念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课标要求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由于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上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

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

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的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章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是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对学生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本节课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是在对学生先进行调查问卷想了解关于“电磁波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调查后把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分为5类,1、电磁波的产生与发现;2、电磁波的传播;3、电磁波的存在和家族;4、电磁波的应用;5、电磁波的危害及其预防。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反思教案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反思教案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反思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心得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全新体验,也是对自己教学的挑战,因为过多的工作不是放在自己身上,而是要通过学生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把本组要研究的问题整理好同时展示给全体同学,因此对学生过多的指导是在课下。

本节课上完后总体感觉比较顺畅,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危害都要求学生广泛去查找大量资料,这也正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整理资料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电磁波就在他们身边。

电磁波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它的危害性,通过资料整理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目光去看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虽流畅但明显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不足,对于问题细节的处理不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需要去感悟的东西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快提高自己。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电磁波谱,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4.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电磁波传播介质等基本原理。
4.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电磁波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传播规律、应用等。
-合作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排版。
-成果展示:手抄报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交流分享:各小组之间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电磁波的概念、传播、应用等知识点。
2.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强调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电磁波这一抽象概念,并掌握其传播、应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电磁波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课题】电磁波的海洋【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地点】电子阅览室【教学对象】八年级(下)【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电磁波的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2)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3)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4)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5)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6)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教学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授法3.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电磁波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课堂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00MHz,求其波长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已知一个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和速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答案。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产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1.2电磁波的海洋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解决了哪些问题。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传播速度、波长、频率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如空气、水、金属等,并掌握其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
4.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如振荡电路、天线等,并掌握其发射和接收原理。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或调查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假设你是一名无线电通信工程师,如何设计一个既能传输大量信息,又具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通信系统?”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运用了课堂上所学的电磁波知识,还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思维。我则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他们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及怎样产生的》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及怎样产生的》教案、教学设计
4.电磁波的传播现象:讲解电磁波的反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2.话题: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电磁波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是什么?
b.生活中有哪些电磁波的应用?它们具有哪些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客观事实的依据;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关注电磁波污染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增进学生对我国在电磁波领域取得的成就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报告: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日常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传播特性。要求不少于500字,可结合图表、图片等辅助说明。
2.实践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例如,利用导线、电池、磁铁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无线电发射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结论。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的海洋及怎样产生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下)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电磁波的海洋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入课题电磁波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活动1: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

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实验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实验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活动2: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

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活动1: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实验1: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2: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3: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第二十一章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

《第二十一章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波的基本观点,掌握常见电磁波的种类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收音机、无线路由器等。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预习相关内容。

4.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初中物理课程《电磁波的海洋》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基本观点、分类和应用。

以下是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磁波,比如手机的信号、Wi-Fi信号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新课讲解:2.1 电磁波的基本观点: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波长和频率等基本观点,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本质。

2.2 电磁波的分类:介绍电磁波的分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多样性。

2.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医疗、探测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室互动: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无线电波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教室气氛。

4.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波应用案例,如卫星通信、医学影像设备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电磁波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6.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关于电磁波的科普文章或视频,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奥秘和应用前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物理_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题目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执教者课时4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电磁波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出示中央电视塔图片,学生说出作用。

宇航员空中太空中给我国同学授课,之间信息交流是靠什么传递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电磁波?对于电磁波这个词生活中很熟悉,它是怎么呢产生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总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通信使用的导线,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电磁波的海洋。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10min)1.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如何研究它呢?学生回答师生讨论由空中授课视频,让学生领略科技进步,激起学生好奇,与对科学的热爱。

物理思想问题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类似问题运用什么试验方法?2.下面我们制造一下电磁波,大家感受一下。

【实验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3.用水波类比电磁波的产生:【视频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结论】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导语】电磁波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它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本篇教学设计以海洋为背景,设计了一节关于电磁波的探究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应用,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观察、图表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进行了解,培养学生对保护海洋环境的关注与责任感。

4.学习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海洋图书或海洋相关资料2.演示海洋图像或视频3.实验材料和装置:电磁波发生器、接受器、测量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展示一张海洋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海洋的疑问与思考。

2.学生就展示的海洋图片或视频,提出与电磁波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授(20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水下声波通信、卫星通讯等。

并对这些应用进行简要的讲解。

三、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电磁波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如无线电通信。

2.小组成员合作收集关于无线电通信的资料,并整理成海报或PPT形式进行展示。

3.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等途径,探究无线电通信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原理,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尝试解答其中的问题,并及时整理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四、实验观察(30分钟)1.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实验装置,包括电磁波发生器、接受器和测量工具等。

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的使用说明,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3.学生通过实验,深化对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八年下《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八年下《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导言:作战飞机上的飞行员和指挥部之间对话,并没有电线从他们的话筒通向指挥部;用手机与亲朋好友通话,手机与手机之间也没有电线的连接;你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从你家通往广播电台或电视台。

这些都靠无线电通信,顾名思义,无线电通信就是不用电线来传输电信号。

那么,它是怎样传递信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吧!问题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记一记:手持小木棍上下振动,让木棍下端接触平静的水面,可以看见水面上有一圈圈凹凸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水波;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____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打开收音机,听到的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和听到的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和图像;用移动电话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____在信息的传递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做一做: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到它的存在。

打开收音机,转动选台的旋钮,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

如图所示,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把锉刀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

拿着导线头,让它与锉刀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这时收音机会发出“喀喀”的响声。

想一想:收音机发出响声,说明它接收到________,它是由锉刀组成的电路发出的。

由此可见,当电路中有________时,就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

结 论:当电路中有________时,就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

问题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做一做:把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再用固定电话拨打该移动电话。

结果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移动电话的彩灯闪亮,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移动电话的铃声。

想一想: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直接传播,所以宇航员可以利用____来通信,可见真空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播电磁波。

第21章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第21章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

2.知道电磁波怎样传播,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电磁波的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课前准备水槽、木棍、音叉、铁架台、小球、收音机、千电池、导线、手机、塑料袋、木盒、真空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入课题电磁波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活动1: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

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实验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实验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活动2: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

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活动1: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1.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以及电磁波谱。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 电磁波谱的分类3.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谱的分类,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性。

(3)电磁波谱:分类介绍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让学生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电磁波谱的分类,以及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
够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2.波长、频率与波速
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2)波长(λ)──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3)频率──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
(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

它们间的关系为:: c=λf。

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抽象,因为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如何把电磁波讲直观了,是这节课的关键。

1.通过水波讲电磁波,采用视频或让学生回忆水中波纹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可以使学生感知
水波的形成,再利用类比推导出电磁波的形成,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

2.把电磁波的传播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得出。

一方面我多做了一些能证明电磁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另一方面我还通过举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电磁波的传播,后者的方法更让人们信服。

3.在对微波炉、雷达知识的介绍时,由于学生见得少,所以效果不好,后来我积极发动学生,让有微波炉的同学介绍其使用方法及使用的便捷程度,起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实学生自身的不同生活经验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