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霍桑实验简述及总结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霍桑实验(ppt版本)

霍桑实验(ppt版本)
实验发现提高员工福利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这促使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福利,采取更多措 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实验强调了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内部沟通与协 作,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实验发现员工心理状态对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促使企业开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采 取措施减轻员工心理压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阶段一:照明实验
总结词
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通过改变照明亮度,观察工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产效率变化,以探索 照明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可以显著提高 生产效率。
阶段二:福利实验
总结词
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通过改善工人的福利条件,如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增加休息时间等,观 察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善福利条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和工作质量。
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霍桑实验所揭示的员工需求和行为规律,对现代管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管 理应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
霍桑实验表明,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重要影响。现代管理应注重组织文化的建 设,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和归属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阶段三:访谈实验
总结词
访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通过与工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并尝试解决他们的问题和不满,以探索访谈对生产效率的影 响。实验结果表明,关注和解决员工的问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阶段四:群体实验

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实验发起人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

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时代背景: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

他们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即“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

基于这种认识,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

从20年代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来看,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也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

这使得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阶段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 (1) 车间照明试验。

试验目的是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试验把 12 名女工分成试验组和控制组,研究工作者对两个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

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度一样。

以后逐步把试验组的照明度降低。

但试验组同控制组一样,产量都是一直上升的。

由此得出结论: 车间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补台重要的因素; 由于牵涉的因素太多,难以控制,无法测出照明对产量的影响。

(2) 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试验目的是了解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他们先后选择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试验。

发现无论每个因素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

认为参加试验的女工产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试验的女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形成一种参与试验计划的感觉,因而情绪高昂。

试验的结论: 工作条件、休息时间以至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改1/ 13变,都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位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同工人之间,以及工人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3) 访谈计划试验。

试验目的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试验人员对 2 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访谈开始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

开始自由地谈论起公司和管理人员的事情。

但他们不是按照研究者事先拟好的提问表来回答问题,而是谈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

谈话以后,虽然工作条件还没有改变,工资率也维持原状,但心理却觉得各种情况都改善了。

访谈计划试验的结果。

企业管理当局认识到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

访谈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

这就是难以反映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

试验的结论: 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1.提出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理论的“一般性” 3.奠定了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不足之处: 一般管理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方面还欠缺清晰性 对管理活动组成要素的概括,只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在管理规律的揭示上,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着矛盾性
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探索
(二)X理论和Y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是两组关于人性的假设
X理论“代表的是传统的指挥和控制观点”,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 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活动更呈现出大生产的特点,过去那种大量生产,以产定销的 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1980年孔茨把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11个学派,即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 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孔茨分析了学派林立 的原因,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活动。
3.管理的一般原则
• (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原则; •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 •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化原则; • (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的稳定原则; •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原则。
1864年,马克斯·韦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 的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霍桑实验结论

霍桑实验结论

霍桑实验结论霍桑实验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在当时并没有显示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证明,它是—个具有化时代意义的实验。

它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管理思想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给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行为科学也就由此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此,管理思想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境界。

霍桑实验,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了早期的管理理论和经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管理制度的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了行为科学的理论阶段。

如果说霍桑实验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飞跃,还不如说霍桑实验是西方的管理学者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寻找出路的结果。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梅奥认为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致命弱点。

欧洲的人们在绝望之余,希望找到新的出路。

结果,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德国选择了希特勒,从而导致一场人类大浩劫。

那么,新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呢?梅奥试图给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开一个药方,结果霍桑的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个药方中梅奥提出了他的重要观点: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可以大大促进工艺规范合理化的过程,但是却不能帮助我们弄清适合于人类最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梅奥提出,现代大工业的管理必须解决3个主要问题或3项主要基本任务:①将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系统化地建立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

③组织工作,其实质是在工作集体中实现持久的合作与协调。

以上的3条中,前两条历来受到重视,第三条却几乎完全被忽视,但事实已证明,如果这3条失去平衡,任何组织都无法获得总体上的成功。

对于一个结构复杂的大型组织来说,成功有赖于全体成员的齐心合力。

实际上,第三条是人们要寻找的一个和谐的相处环境。

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通过霍桑实验人们终于发现人群中的一些内部规律,为解决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思路。

这就是当时的人际关系学说。

王光建管理学霍桑实验的结论

王光建管理学霍桑实验的结论

王光建管理学霍桑实验的结论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什么是霍桑实验,通过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霍桑实验是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委员会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实验。

霍桑试验结论如下: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霍桑实验的结论与意义霍桑实验得出了那些重要结论?1933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提出了以下见解: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著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

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霍桑实验及梅奥的见解提出了领导活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非正式组织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霍桑实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管理学原理课件(PPT)(2024)

管理学原理课件(PPT)(2024)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智能行为 ,辅助企业进行决策、优化流程和创 新发展。
20
05
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2024/1/29
21
管理者素质概述
2024/1/29
管理者素质定义
指管理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和实践形 成的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和潜质。
管理者素质特点
包括自然性、稳定性、基础性、可塑性、内在性、综合性。
发展趋势
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跨 文化管理等。
2024/1/29
6
02
管理思想与理论
2024/1/29
7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由泰勒提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 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 及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工业工程理论
关注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利 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素。
9
现代管理理论
2024/1/29
系统管理理论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强调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 的相互作用。
情境管理理论
认为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法,没有普适的最佳 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理论
关注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强调对外部环境 的分析和应对。
10
当代管理理论
03
概念技能
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 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 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05
04
诊断技能
指针对特定情境或问题,识别、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1/29
23
管理者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梅奥与霍桑试验全

梅奥与霍桑试验全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 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 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霍桑试验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存在着霍桑效应
照明试验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 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 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 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 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访谈试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
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
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
乔治·埃尔顿·梅奥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 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23年,埃尔顿·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 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 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

霍桑实验(ppt版本)

霍桑实验(ppt版本)

二.对于实验方法的评价
• 1.实验方法是三类方法的综合 • 2.三类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观察法
• 优点:使用方便,简单可行,操 作简单,所得材料真实
• 缺点:观察样本数小,观察所获 得的材料不够系统和普遍,不易 排除偶然因素影响等,很多时候 不能判断出事情的原因。
访谈法
• 优点: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
群体实验
• 实验过程:选择了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 里从事绕线、 焊接和检验工作。 对这个班 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 • 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 工人更加努力工作, 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但结果并非如此。
实验结论
• 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 热情,但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 果关系。 •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因素。 •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和人际关系,使人们 快乐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 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功效的决定性因素。 • 4.故前四种实验假设都是不正确的,只有 第五种实验假设是正确的。 • 5.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 使产量得到提高。
实验法
• 优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 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 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 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 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 生,反复观察验证 • 缺点: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 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 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三.霍桑实验优缺点分析
霍桑实验的优点
• 第一,霍桑实验的目标和方法比较明确,在各个阶段 都是围绕着中心目标去设计去操作。 • 第二,经历的时间较长,观察的次数和时间比较多, 有利于长期的思考。 • 第三,调控的手段比较多元化,善于发现各个因素和 最后结论的关系。例如,在访谈阶段,付酬方法的改 变,休息频率等因素都设计在其中,考虑的很仔细。 • 第四,采取了对照实验,可比性强,几个阶段的对照 啊,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 • 第五,该实验是在非传统管理模式先展开的,真诚地 把员工看成是企业成功的合作伙伴,因此在进行实验 的过程中,雇员一方始终对管理层的动机和能力充满 信任、持有信心,公司上下士气高涨。

霍桑效应PPT课件

霍桑效应PPT课件

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支持人不断改变照明பைடு நூலகம்工资、休息时间、午餐
、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
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来效率
一直未上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
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
2019/10/20
.
8
④群体实验
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这是一项关于工人群体的实验,其目的是要证实在以上的实
验中研究人员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 工人的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实验者为了系统地观察在实验群体中工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车间中挑选了14名男职工, 其中有9名是绕线工,3名是焊接工,2名是检验工,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工作。 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向工人说明,他们可以尽力地工作,因为在这里实行的是计件工资 制。研究人员原以为,实行了这一套办法会使得职工更为努力地工作,然而结果却是出乎 意料的。事实上,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只是保持在中等水平上,而且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 是差不多的。根据动作和时间分析,每个工人应该完成标准的定额为7312个焊接点,但是 工人每天只完成了6000~6600个焊接点就不干了,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宽裕的时间,他们 也自行停工不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的理 由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会制定出更高的 生产定额来。
①照明实验
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 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这项 实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然 而照明实验进行得并不成功,其结果 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人都 退出了实验。

管理心理学 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 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概述谭伟学习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一般模型熟悉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前情回顾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现场研究法测验法案例比较法⏹个体水平⏹ Individual level ⏹群体水平⏹ Groups level⏹组织水平⏹ OrganizationSystems Level管理心理学的一般模型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泰勒1900-1927 人际关系理论以及X-Y理论阶段霍桑实验1927-1965现阶段权变1965-now工业心理学之父《心理学和工业效率》《管理心理学》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背景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实验时间:1924-1932年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为什么?实验内容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大规模调查接线实验(群体实验)照明实验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也增加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实验结果无法被解释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哈佛大学的梅奥来进行这项实验挑选了六名女工改变各种工作条件,休息条件和奖励办法产量不断地增加什么原因?❑ 我们有一种实验的紧张感 ❑ 实验中没有人监视我们,说闲话没有人叱责 ❑ 你们对我们的健康很关心,我们有一种满足感 ❑ 什么事都同我们商量,我们象也参与了实验 ❑ 改善了材料供应情况和工作方法 ❑ 减少了工作天数,减轻了工人的疲劳 ❑ 改变了休息时间从而缓和了单调性 ❑ 产量增加了,奖金增加了 ❑ 改善了监督方法,使工人改变了工作态度女工的回答原因分析(假定)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方法:问卷和访谈时间:1929-1932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器公司的工人结论:不是工作环境, 是人际关系影响人的生产效率接线实验(群体实验)14人自动组成两个非正式小组不能工作太多不能工作太少不能向领导打小报告不得打官腔定额为7312个焊点, 工人只干6000-6600 工人偷懒害怕失业小组的监督保护落后工人人际关系理论观点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由金钱驱使的纯“经济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企业有非正式组织评价人际关系学说为管理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它突出了生产中人的因素,这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新的起点。

霍桑实验(ppt版本)

霍桑实验(ppt版本)

人际关系学说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 工作态度和周围人的关系 早期理论 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科 学 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对象: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 影响因素
行为管理理论
• 雨果· 芒斯特博格(1863—1916)德 国人,工业心理学传世人之一 • 玛丽· 福莱特(1868—1933)在古典 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 了一座桥梁 • 莉莲· 吉尔布雷斯注重研究个体行为
霍桑实验
刘冉冉
1.实验背景
乔治· 埃尔顿· 梅奥
George Elton Mayo • • • • • • • 1880年生于澳大利亚 1900年毕业于阿福雷德大学 1922年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 1924年开始霍桑实验 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 代表作1933年《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1945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四.霍桑实验的改进空间
• 1.定性观察实验法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2.加强实验控制,避免实验研究人员对于实验本 身的干扰。例如,人和机器人对话 这个就可以摒 除部分研究人员的因素在内 • 3.利用心理学和管理学在此实验之后的新的研究 成果,丰富实验的内容。例如,在试验中培养和 指导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重新评估和 看待最后产量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 4.考略更多因素,如工时、压力,更好的控制实 验过程 • 5.增加实验外部效度,如考虑人员更全面、行业 更广
• 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作为一位心 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 试验,即霍桑试验
• 试验的其他主要研究人还包括罗特利斯伯 格和狄克逊
2.实验四阶段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霍桑实验是指20世纪20年代由哈桑(Elton Mayo)教授在美国西部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进行的一系列关于工作效率的研究。

这个实验以其创新性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闻名于世。

在霍桑实验中,研究人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关注了工作环境对工人行为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当时,很多研究都致力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机器效率,而忽视了工人的角色和需求。

而霍桑实验则打破了以往的观念,强调了人的因素对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影响。

这一实验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关注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环境对工人的心态、情绪和工作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在霍桑实验中,研究人员对工作环境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包括调整工作时间、改变工作条件和提供各种不同的激励措施等。

通过这些调整,他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结果。

例如,即使是小幅度的改变,也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

这一发现引发了关于工作激励的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

总的来说,霍桑实验是一系列关于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的研究,它通过关注工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揭示了工作环境对工作效果的重要性。

这一实验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向,使得工作环境和激励因素成为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霍桑实验对后来研究者的启示也十分深远,为工作效率和员工福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介绍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1) 引言部分将概述霍桑实验的背景、重要性和相关研究现状,为读者提供对该实验的基本了解。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霍桑实验的背景、设计和结果。

2.1 霍桑实验的背景将详细探讨该实验的起因和历史背景。

我们将回顾实验的提出者埃尔顿·霍桑(Elton Mayo) 教授以及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对西部电器公司工厂工人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完整版《管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管理学》ppt课件
目标评估与反馈
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提供反馈并调整目标或实施计划,以 确保目标的最终实现。
全面质量管理法
定义与核心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法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 控制、全面提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强调预
防为主、持续改进和顾客满意。
质量控制
通过检验、测量和测试等手段,确保产品 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并
创新管理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过程管理、创新团队建设等, 以及开放式创新、颠覆性创新等前沿理念。
03 管理职能与过程
计划职能
确定目标
制定明确、可衡量、可 实现、相关性强和时限
明确的目标。
制定战略
分析内外部环境,选择 适当的战略以实现目标。
制定计划
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 动计划,包括时间表和
资源分配。
01
生产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制 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库存管理
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避免库 存积压和浪费。
03
02
生产过程组织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 备的正常运行。
04
财务管理实践
预算管理
编制全面的财务预算,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 资金。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企业愿景与使命的制定
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激发员工共同 奋斗的动力。
战略制定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总体战 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
ABCD
战略分析
运用SWOT、PEST等分析工具,全面评估企业 的内外部环境及竞争态势。
战略实施与控制
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企业文化建设等 手段,确保战略的顺利执行和及时调整。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

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工人对不同级别 的上级持不同态度,存在非正式组织。
3.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应把工人看成“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 •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贡献
导致了人们对组织中的人的重新认识,使 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之后进入了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4
• 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 ): • (1)员工满意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2)工作环境的物质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3)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4)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 ): • (1)员工满意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2)工作环境的物质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3)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4)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Thank you
个人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1、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 Ehon Mayo,18801949) 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主要试验:霍桑试验(1924-1932年) 主要贡献:创建人际关系学说
2
2.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明试验(1924-1927)
照明度与作业效率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福利 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与普查 (访谈实验)(1928-1931)
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福利,而是职工的 士气和心理满足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选择14名男工人组成班组, 实行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设想, 实行这套奖励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 但结果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且 不高。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维护他 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 范。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 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
管理学 霍桑实验简述及总结
管理学 霍桑实验简述及总结
By:蒙铭惠
管理学 霍桑实验简述及总结
什么是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 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霍桑实验的重要地位 霍桑实验是管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重大突破,霍桑实验中的发现是管 理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式进展。
2. 福利实验 1927年4月—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 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 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 变,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
3. 照明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进行了访谈计划。 工人们提出了对工厂的各项管理 制度和方法的不满,情绪得到发 泄过后,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 提高。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 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最重要的发现——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认为人是作为社会 的一员而存在。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无时不刻在受着 周围人的影响。人的积极性产生于和谐有益的社会关系之 中。 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着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 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 情快乐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 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实验背景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 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可以说是工作待遇丰厚,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 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1. 照明实验 1924年11月—1927年4月
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 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 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 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霍桑实验简述及总结
通过本章的阅读,我深入地了解了由美国工业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的梅约教授等人设计进行的著名的霍桑实验,其之 于管理学的重要意义是无需赘述而备受肯定的。通过这个实 验,人们意识到在进行管理、生产活动中,需要以人为中心 来进行管理。人非“理性人”,而是社会人。
霍桑实验一开始也是只设计探究了环境条件等物质因素 对人的影响,但发现实验效果不如预期,从而走出了关键性 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从人的角度去探究哪些因素对人的 工作效率有所影响。随着实验的深入,实验条件的改变(不 一定是改善工作环境),人们的生产热情一度只增不减—— 实验者在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工作的热情高涨从而带来工作 效率的提高。此外,实验中还发现人们的工作质量会受到“社 会团体”规则的限制等等,这都充分说明了人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会受到周围人、周围环境的影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