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5/30/2013
13、用斜线“/”为下列文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 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 / 其次则渐渐有疑 / 中则节 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 疑渐渐释 / 以至融会贯通 / 都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
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
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
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 答案: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 / 故能大 / 圣人者 / 事无 辞也 / 物无违也 / 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 反 / 复往 / 又不受 / 使 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 人则献之 / 奚为不受 / 曾子 曰 / 臣闻之 / 受人者畏人 / 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①即使国君对我有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 惧吗? 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答案: 宋人或得玉 /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 以 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 / 子罕曰 / 我以 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 若人各有其宝
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 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答案: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 归亦 捧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 贫 人见之 / 挈妻子而去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惜乎。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三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三

• 《孟子•弈秋》 孟子•弈秋》
• 孟子说:“我们的大王不明智不要疑惑了。天下虽然 孟子说: 我们的大王不明智不要疑惑了。 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 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 生长的了。我见王的机会太少了。 生长的了。我见王的机会太少了。我走后使王受冻的 人就来了, 人就来了,我对于大王头脑里的那些思想萌芽能怎么 样呢?现在,下围棋是一种技艺,是一种小的技艺, 样呢?现在,下围棋是一种技艺,是一种小的技艺, 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会的。弈秋, 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 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 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但一心以为 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 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他 虽然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围棋,他不如那个人。 虽然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围棋,他不如那个人。是因 为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们说: 为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们说:‘不是这样 的。’”

《孟子•弈秋》 孟子•弈秋》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以 射之。 射之。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以射之。 援弓缴以射之。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以射之。 思援弓缴以射之。 •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另一个人虽然也听 弈秋的,但一心以为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 弈秋的,但一心以为有一只大天鹅将要飞来,老想着拿 起弓箭去射它。 起弓箭去射它。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1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断句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翻译答案: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都把羊全丢了。

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

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题旨:一个在用功读书,一个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是同样疏忽了放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

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是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2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断句答案: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

暨春东作,自曝于日。

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

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

以献吾君,将有重赏!”翻译答案: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

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

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

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

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题旨: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力戒这种主观片面的局限性。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断句答案: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寡人》《劝学》《过秦论》《师说》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寡人》《劝学》《过秦论》《师说》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答案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六跪二螯
蛇鳝之穴
輮以为轮róu 槁 gǎo暴pù 就砺则利 lì 须臾yú 跂而望矣qì 舆马yú 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qí骥jì 驽马nú 锲而不舍qiè 金石可镂lòu 六跪二螯áo 蛇鳝之穴shàn
课文理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 蓝;冰,水为(形成,凝结)之,而(却)寒于 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 )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 又晒干,不会再挺直)。故(所以)木受绳则直 ,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 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参省(检查反省)乎 (相当于“于”)己,则知(通“智”,智慧) 明而(而且)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 臾之(的)所学也;吾尝(曾经)跂(踮 起脚后跟)而(表修饰)望矣,不如登高 之(的)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但)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 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假 (借助)舆马者,非利足(脚步快)也, 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 (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高中语文必修3
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训练
杨振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sù )于河内 王好(hào )战 弃甲曳(yè )兵 衣(yì )帛(bó ) 数(cù )罟(ɡǔ )不入洿(wū )池 鸡豚(tún)狗彘(zhì )之畜( xù ) 庠(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wànɡ )者 饿莩(piǎo )
狗彘食(吃)人食而不知检(约 束),涂(通“途”,道路)有饿莩 (通“殍”,饿死)而不知发(打开粮 仓赈济百姓);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年成)也。’是(这,这种说法)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归罪归咎)岁,斯(则, 那么)天下之民至(到,归顺)焉。”

专题3文言断句翻译

专题3文言断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断句方法方法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诵读这个篇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方法2:名词断句法。

通读原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以及一些表时间的名词等。

方法3:对话标志,有“曰”、“对曰”、“谓……曰”、“言于……曰”、“语……”等。

方法4:虚词标志。

用在句首的,有些是引起议论的。

常见的有:夫、且、且夫、盖等。

◆用在句首,是表明前后句关系的,如:于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

◆一些语气词常常用在句首。

如:其、岂等。

◆放在句尾的语气助词。

如:“者”“也” “者也”“矣”“焉”“哉”“乎”“邪”“与(欤)”。

“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方法5: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方法6:辨句式: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翻译技巧方法一、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

方法二、增补。

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

例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例1中的“一”后省略了量词“次”(或“趟”)。

例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析:“当官的自会去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应补出省略的主语“你”。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注]"辞",辞令、口才。

"怿",喜悦。

"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教学是古代语文教学的全部,同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语文必修2014-06-23 14:50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重要文言语句翻译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

如您。”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
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
呢?”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接着说:“这三方
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
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
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
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济阳之贾人”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 以舟往救之。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 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 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 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有一 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
6

“魏置相”
• 翻译句子:
• ③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 何也?”
• 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 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
• ④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 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 给了您。”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 上面的原因啊!”
4

“魏置相”
• 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 子乎属之于吾乎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 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 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

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3《师说》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 (1)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 (1)

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并将序号填入下面句式相应位置。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安在?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古之人不余欺也!9、秦,虎狼之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疑问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

”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

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

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

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

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

”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

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

”君曰:“诺。

”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

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

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②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A.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B.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C.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D.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答案】A【解析】(1)“因亲用之为爪牙”的意思是“因此被尹赏亲自收用为爪牙”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亡命”指亡命之徒“郡国”修饰“亡命” “郡国亡命”意为“郡国内的亡命之徒”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是中国古代执掌司法官员的一种泛称”错误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答案】B【解析】(3)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可知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答案】(4)①(长安)城里接近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②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被免官就会终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严重望谨慎不要这样!【解析】(4)①薄暮接近傍晚横道横躺在道路上枹鼓击鼓的声音②一一旦坐因犯……罪或错误甚于比……还严重毋不要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A. 2019年1—4月中国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9.3% 可以预测中国餐饮业收入2019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与2018年大致持平B. 2015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入从3万亿级突破到4万亿级与之前从2万亿级突破到3万亿级相比所用时间缩短C.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却大幅放缓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已趋饱和D.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收入增速可见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答案】D【解析】(1)D项“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无法得出此推断【答案】C【解析】(2)A项“不计得失”于文无据B项“在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后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又随之兴起”表述不严谨材料一第三段只是提到“餐饮企业堂食摁下了‘暂停键’” 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 而且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并不是在堂食暂停之后才兴起D项“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幻想回归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只有新的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理解有误列举印度粪便污染的例子旨在说明旧产业和旧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就天然环保我们应勇于接受新产业和新的生活方式故选C【答案】(3)①材料一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和变化②材料三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③材料四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解析】(3)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需要我们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根据三则材料后面的出处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由“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驰而过的中国‘外卖大军’被誉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英雄’ 让‘宅’在家中的民众有饭吃、有货囤”可推知说的是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由“随着疫情爆发外卖行业产生了新变化”以及出处“《疫情推动外卖行业新发展》”可推知文段的另一侧重点是讲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变化材料三由“一些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仍处于‘危险期’”以及出处“《你在网络这头订外卖送外卖的却订了你的隐私》”可推知文段侧重讲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材料四由“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卖导致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对于外卖污染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环保理念和日常习惯同样重要”以及出处“《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片面的环保观》”可推知文段侧重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功过格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能度量抽象的功过善恶使之基本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B. 功过格是中国人创建的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意义深远C. 功过格能有效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D. 功过格推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思想的传播和功德积累被所有民间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答案】A【解析】(1)B项“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说法绝对原文是“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C项“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和尖锐”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积功累行以积厚福’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功过格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 因此并没有论证“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答案】C【解析】(3)C项“没有实用性不能被广大民众接受无法流传到今天”错误原文说的是“《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擅长讲授为善去恶的道理提供宏观深刻的伦理原则而功过格则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小说标题为“褒贬两画家” 小说对两位画家是如何褒贬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4)小说以拍卖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引出万画家和水画家并借评论家之口对两位画家的名字进行点评看似无心之笔但结合后文来看作者或许别有深意B. 在带学生的事情上万画家和水画家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这是他们迥异的性格所致万画家难说话人缘自然比不上水画家C. 水画家明知姚老板送来鉴赏的《喜鹊踏梅图》并非自己所作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由此可见水画家的仁者心胸D. 万画家在家门口贴出告示被很多人误解为贪财不讲情面爱摆架子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由此可见他对原则的坚守【答案】C【解析】(1)C项水画家委婉地告知姚老板画作是伪造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其实是他不想因此得罪他人可见其处事圆滑、精于世故而非仁者心胸【答案】C【解析】(2)C项并非“留下了讲述余地避免绝对化” 对于两位画家的品格高下作者是非常清楚的对两位画家的褒贬作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之所以让“看官自己判断” 是有意先不道破直接在后文的叙述中通过层层对比简洁鲜明地表现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结局的大逆转既是对万画家画作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的颂扬【答案】(3)①对万画家小说似贬实褒表面上批评万画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②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解析】(3)作答此题需抓住题干关键“如何褒贬” 总体来看小说是在对比中对两位画家进行褒贬的收学生方面万画家要求甚严“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 而水画家“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多跑几次”必成此外在鉴定画作、为人作画方面两位画家的行为态度也截然不同两位画家的追悼会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而最后在拍卖会上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人缘看似不好的万画家的画作大受追捧而人缘良好的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小说对万画家似贬实褒表面批评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而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答案】(4)①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拍卖会上万画家的画作价钱飙升而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和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耐人寻味②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的不同境遇印证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水画家圆滑世故③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人们真正认同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解析】(4)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人们在拍卖会上对两位画家画作的态度与对两位画家生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结尾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而两位画家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不同遭遇其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故其画作品质高更能得到大众认可而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甚至缺乏底线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大打折扣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戏剧性的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赞美了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A. 夸张引用排比B. 比喻夸张对偶C. 比喻拟人排比D. 对偶拟人引用【答案】C【解析】(1)C项“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是拟人“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是比喻“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是排比故选C【答案】(2)①原句将“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②原文使用短句使句式更显活泼音节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感觉【解析】(2)“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是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更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炊烟的形状、姿态和颜色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修改后的句子把这些修饰语变成了一组因过多而显得累赘的修饰成分也不能起到强调作用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①顺着这大道走去, ②朝阳是难得见的【解析】(3)①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可知画线处的句子应与“大道”相关根据画线处后文“走到尽头”可知画线处可填入与“顺着这大道走去”相关的句子②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地升起” 以及后文“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可知这里“它”指的是朝阳“但它来时”提示了前文是想说“它”不怎么常来故画线处可填入与“朝阳是难得见的”相关的句子7.(1)填空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至大至刚” 被孟子称为“_______________”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故事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7.(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7.(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1)①浩然之气, 揠苗助长, ②张君瑞, 蝇头微利【解析】(1)①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推知“浩然之气” 根据“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可推知寓言故事为“揠苗助长”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西厢记》最后一本是“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据此进行填写即可【答案】(2)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2)解答本题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相关内容找出能够体现“生命的美感”这一主题的相关情节展开具体分析即可【答案】(3)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 但并不“伪善”①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②觉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③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可知觉慧虽帮助了“这个孩子” 却因为“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 这表明他并不伪善根据“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可知这时觉慧已经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进行了一些象征进步青年的真诚的反省并不伪善正是觉慧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②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A.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B.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C.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D.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答案】D【解析】(1)本题画线句中“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 “每见高祖”的主语是“贺琛” 而“与语”的主语则应该是“高祖” 故应在“高祖”与”与语”之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和C项“故省中为之语曰” “曰”字后是说话的内容应在其后停顿据此排除B项故选D【答案】A【解析】(2)A项“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说法有误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公车上书”【答案】C【解析】(3)C项“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错误依据“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和“琛奉敕但谢过而已”可知高祖是把主书召到跟前口授敕令贺琛是接到敕令所以不是“当面斥责”【答案】(4)①贺琛家产丰富后买公主的府第做自己的私宅被有关官员上奏因此被免官②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竟然不能效力于一职担任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解析】(4)①第府第为有司所奏被动句被有关官员上奏坐因为②荷承受曾竟然效效力居担任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作铺垫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答案】C【解析】(1)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误“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答案】(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解析】(2)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一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因而柳诗终带“排遣之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写于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独怜”二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上”字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开朗最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渡口只见空空的渡船悠然自在地飘浮在水面全诗通过幽草、黄莺、树阴、小舟的意象营造幽静的意境表露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因而韦诗自含“旷达之怀”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重点语句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重点语句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重点语句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文言字词的学习当中,其中有很多的重点语句需要进行翻译。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答案:参考答案: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1、①劝告②图谋③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

文言断句加翻译练习

文言断句加翻译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二、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三、把下面的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有澄子者,亡其缁衣,顺涂以求之。

见妇人衣缁衣焉,援之而弗舍。

曰:“而以为是偿我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然此吾所自为者也。

”澄子曰:“而弗如速以傍我矣!我昔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所衣者,缁也,以缁而当我之纺缁也。

而岂有所不得哉!”(《吕氏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把下面的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并将序号填入下面句式相应位置。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安在?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古之人不余欺也!9、秦,虎狼之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疑问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

”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

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

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

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

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

”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

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

”君曰:“诺。

”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

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

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

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B.莫不宾服宾服:归顺..,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C.君好文章..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犹漆黑之以(之)为器B.(以)缯帛为茵褥C.既已得(由余)矣,举兵而伐之D.故霸(于)西戎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国君奢”的一组是()①饭于土簋,啜于土铏②觞勺有彩,为饰弥侈③四壁四帷,茵席雕文④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⑤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⑥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的一项是()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A.西戎的臣子由余,深谙治国之道,他的一席话引起了秦穆公的担忧。

B.戎王中了内史廖的计谋,沉溺女乐,不理政事,不听劝谏,而亡其国。

C.秦穆公本是奢侈的君主,但他能听贤纳谏,痛改前非,终称霸西戎。

D.同是失国,舜禹失去的是属国,夏后氏、西戎王失去的是自己的国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四、给下面文言文选段中没有标点的部分做句读(5分)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一、1、判断句2、省略句3、省略句4、倒装句:宾语前置5、被动句6、倒装句:定语后置7、倒装句:状语后置8、倒装句:宾语前置9、无标记的判断句10、动词﹢于的被动句11、疑问句﹢固定结构。

二、6.C(文章,在这里指车服旌旗等)7.D(D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给,替。

A项两个“故”字,前者是连词,所以,因此;后者是副词,故意。

B项两个“所”字,前者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构成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地方)”;后者是名词,处所,地方。

C项两个“夫”字,前者是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揭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8.C(不出来的应该是代词“之”,代前面的“兵势”“地利”)9.B(②③④⑥表现国君奢,①表现国君俭,⑤秦使戎王奢)10.C(秦穆公“痛改前非”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三、【解析】10、选D。

夺:改变。

11、选B。

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因而”;后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却”。

A项均为介词,表目的,“用来”。

C项均为介词,“替”。

D项均为介词,“在”。

12、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及虚词进行断句。

可用排除法,如根据A 项“黯前奏事上不冠”是两层意思,应在“黯前奏事”和“上不冠”中间停顿;B项“望见黯”中“黯”做“望见”的宾语,“望”“见”中间不能停顿;D项“上不冠”中“上”做“不冠”的主语,“上”“不冠”中间不能停顿,即可加以排除。

13、(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四、【答案】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附【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

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汉武帝认为他贤德,因而赦免了他的罪。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汉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庄助又替他请假。

汉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

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自己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汉武帝说:“说得对。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卫青统领。

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坐于床侧。

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谒见汉武帝,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到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曾经(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