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

合集下载

泛在知识环境下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生存之道龚鸽丽

泛在知识环境下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生存之道龚鸽丽

2012年10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Octo ber2012 第19期总第26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9T o tal N o.269泛在知识环境下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生存之道龚鸽丽1,张 甫2,杨志强1(1.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图书馆;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安徽合肥 230031) 摘 要:从泛在知识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今科研院所图书馆在外部环境变化中的应变,提出了新环境下科研院所图书馆要发展数字图书馆、变革服务和建设机构知识库等生存之道。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数字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9—0135—03 2003年,“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召开,会议上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

研讨会重点关注的是数字图书馆长远的研究和发展,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不应该再放在早期数字图书馆计划的研发项目上,会议提出要创建“泛在知识环境”,要建立一个多语言、多媒体、移动的、语义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网来检索人类知识,服务范围从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动知识进步[1]。

泛在知识环境的来临,让人们在此体验到信息的“无所不在”。

在泛在知识环境的冲击下,信息模式、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利用机制都产生了重大变革[2]。

信息的海量以及知识网络的复杂性,造成了用户很难在这种环境下高效率的获取合适的知识。

图书馆作为人类信息的主要获取源,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新的姿态来面临时代的变革。

科研院所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界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直在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知识组织、管理和传播能力。

1 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改变1.1 科研用户与普通用户的共性1.1.1 图书流通率持续走低,电子阅读成为主导。

移动图书馆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新途径

移动图书馆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新途径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278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根据2003年6月,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召开的“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中提出泛在知识环境一词。

泛在知识环境是以知识泛在化、泛在知识的系统化、知识服务体系的协同化、服务智能化和学习的终身化为特征的。

它以无所不在性、透明性、智能性无缝地为人们提供无所不在的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

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到泛在知识环境下,可以提供移动、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移动图书馆是指依托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便携移动设备(手机、PDA、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方便灵活的进行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资源内容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1.移动性移动性是移动图书馆服务最显著的特性,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对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进行在线查询浏览、下载与阅读,移动图书馆——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新途径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宋艳秋并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图书馆发来的图书逾期、预约通知或个性化订制信息。

2.经济性用户在获取信息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方便程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等。

对于用户而言,可以在线阅读各种文档,观看教学视频,同时进行下载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经济实用。

对图书馆来说,一些热门图书,往往会供不应求。

而电子图书重复下载性,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节省了馆藏建设开支。

3.个性化图书馆可建立的互动沟通信息服务平台,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新书通报及相关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真正做到及时、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二、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类型1.短信服务短信服务主要有两大类型:定制型,即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主动地定制要求,向读者推送相对动态的信息,如图书催还提醒;请求应答型,读者按照相应格式编辑由代码和文本组合的摘 要: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移动图书馆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是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泛在知识环境对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影响

泛在知识环境对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影响

3、 信 息 获 取 方 式 的 变 化 智 能网络 的高速发展和笔记本 、 平板电脑 、 智能手机等各种智能设
备的逐渐普及 , 使用户可 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不在拘于图书室 、 图 书馆 、 家里 等场所来获取信息资源 。近些年来图书馆原文传递 、 远程访 问、 馆际互借数量大量增加也说 明了这一点 。因此 , 图书馆应该转变服 务观念 , 按 需设计 , 按需服务 , 按需变化 , 由“ 信 息在哪里 , 用户就 到哪 里” 变为“ 用 户在哪里 , 图书馆 的服务就到哪里” , 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 、 任何地点提 出的信息要求。


1 、 “ 无处 不 在 ” 性
泛在知识环境 包含 了各种层 次和形式 的信息 , 几乎能够提供所 有 的服务 。用 户只需利用终端智 能设备便可 以随时随地 , 不受 时间和空 间限制 , 获取 自己所需要 的信息 。
2 、 隐蔽 性
隐蔽性 是泛在 知识环境 一个 重要特征 。对 于用 户来说 它是虚 拟 的、 “ 透 明” 的、 无形 的, 不 易让人觉察 。但它也 是动态的 , 无缝 的 , 并具 有 交互性 的。它能够洞察 、 识别人 的需求变化 、 物质的变化, 并能 通过 种 无缝 的 、 隐蔽的 、 常常是不可见的方式作出响应。 3 、 智 能性 泛在 知识环境下 , 通过知识共享平台 , 能够对最新技术的应用 及用 户需求的变 化作 出及时 的反 应, 并根据用户提 出的问题及 问题环境 进 行 分析, 对信 息资源进行重组, 从而为用户提供与之需求相匹配的知识 以满 足用 户需 求 。 三、 泛在 知 识环 境 下 用户 信 息 需 求 的 特 点 l 、 多元 化 泛在知识环境 下的载体形 态已经不再局 限于单一的印刷型 资源 , 而是 向音频 、 视频 、 图像 、 幻 灯片 、 文本等媒体 资源转变 ; 信息 内容不 仅 需要 教育 、 科 研信息 , 也要涵盖经济 、 政治 、 文化 、 娱乐 、 体育等多领域信 息; 在信息 的获取渠道方 面 , 不再局限于 图书馆传 统的文献借 阅服务 , 而是借助终端 智能设备通过 网络 、 数据库等 多元 化的信息空 间来 获取 资源。 2 、 个 性 化 泛在 知识环境下 , 用户 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 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更 加 具体 和准确。需要图书馆提供经过二次加T的 、 有针对性的 、 有深度的 信 息 。因此, 将 数字图书馆服务 和资源与计算机 技术包容在一个 相对 无缝 的服务环境 中 , 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 满足用户需求 。 3 、 主动 性 泛在 知识环境下 , 用户可通过知识共享服务平台, 借助于人T智能 和 泛 在移 动 通 讯 环 境 能 够 自 由 自在 、 随 时 随 地 进 行 不 同 目的 、 不 同 方 式 的信息获取 而不必受 限于电脑桌前, 并随时通过 泛在设备获得 图书馆 员 的帮助, 这是传统数字 图书馆所无法 比拟的。 4、 系统 性 泛在 环境下 , 信息资源交叉联系越来越紧密 , 随着用户信息获取手 段 的逐渐提 升 , 用户信息需 求已 由单一学科 向综 合化信息和 多学科 需

泛在知识环境下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难点分析

泛在知识环境下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难点分析
些 工作措施 。
关键 词 : 泛 在知识 环境 ; 学 院 图 书馆 ; 信 息服务 中 图分类号 : G 2 5 8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 - 6 9 2 1 ( 2 0 1 3) 0 7 _ _ 0 1 4 4 _ _ 0 2 信 息 服 务 工 作 是 高 校 图 书 馆 全 部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与归 宿 , 最 终 目的 是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图 书 馆 文 献 资 源 的作用 , 为教 学 和科 研 服 务 。在 网络 技 术 和数 字 化 空前发 展 的今天 , 尤其 是泛在 知识环 境下 , 对学 院小 型 图书馆 的信息 服务工 作是 一个很 大 的冲击 。泛在 知识 环境是 由网络设施 、 硬件 、 软件 、 信息 资源 、 人等 有机 组成 的新一代 科技 知 识基 础结 构 , 是 未 来知 识 型社会 的一种综 合 的全 面 的数 字化 信 息基 础设 施 , 是通 过计算 、 存储 和通 信 方 面 的最 大便 利 , 使人 、 数 据 、 信息 、 工具 、 设 备 等 资 源能 够 更 为完 全 彻 底地 发 挥作 用而 构建 的一种 普遍 的 、 综 合 性 的 知 识 环 境 。 1 泛在知 识环 境下 高 校 小型 图书 馆信 息 服 务 的外
第 7期 总第 2 8 1 期
泛在知识环境下学院图书 馆信息服务工作难点分 析
杨晓红 , 甄 旭
1 0 0 0 1 1 ) (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图书馆 , 北京
摘 要 : 分 析 了 泛在 知 识 环 境 下 , 学院 图书馆 的信 . E - 服 务 工 作 面 临 的 许 多难 题 , 提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一
2 0 1 3年 4月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摘要】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入手,探讨泛在知识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介绍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分析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探究和相关建议。

通过总结现状和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智慧图书馆在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需求上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开展更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获取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探究、建议、影响、概念、特点、现状、未来发展、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传递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在这个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型升级,迎合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阅览室、借阅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高校图书馆需要借助智慧化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探究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智慧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和学术服务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推动智慧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创新与改革,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校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泛在知识环境下理工类高校学科馆员配置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泛在知识环境下理工类高校学科馆员配置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泛在知识环境下理工类高校学科馆员配置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作者:赵磊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赵磊(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本文叙述了学科馆员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特点以及学科馆员制度本土化之后的工作内容.在分析本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安徽建筑大学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人员配置与职能配置方案,并考虑了在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学科馆员;人员配置;职能配置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92-03始于1981年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通用的服务模式.国内以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设立“学科馆员小组”为标志,开启了学科服务的先河.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在国内高校图书馆遍地开花.有些高校明确提出了实行“学科馆员”服务,有些高校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实行“学科馆员”服务,但是在日常的参考咨询等业务工作中,切实有效地践行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由于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国外特别是欧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和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深度是国内高校不可企及的.学科馆员一方面具有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研究特长.这样的学科馆员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可以真正的融入院系,参与院系学科专家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对院系学科专家提供非常有实用价值、非常精确的文献信息,有些学科馆员甚至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的学科馆员在国内高校非常少见.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高学历员工中,有些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不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有些是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但是不知晓图书情报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这种情况还会长久存在.因此,在讨论国内学科馆员的相关问题时,不能拿国际的标准来衡量.基于中国图书馆界的实际情况,把国内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于能切实为院系、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能较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求是国内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的要求.本文所讨论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工作模式及配置方式均基于此种要求.“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1]正式提出于2001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举办的主题为“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上.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解释为泛在知识环境是指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以及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的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处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用户周围.学科馆员的功能就是创作、更新这些空气,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新鲜养料.1 泛在知识环境简介1.1 泛在知识环境的起源“泛在知识环境”缘起名为《Revolutioniz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Cyberinfrastructure》的报告.这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 Advisor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3年1月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交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美国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图书馆近20年的发展,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建立ACP-Advanced Cyberinfrastructure Program的建议.基于这份报告,同年6月,NSF召开了主题为Wave of the Future :NSF Post Digital Librarary Futures Workshop 的研讨会,并发布了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将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定位于旨在构建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即“泛在知识环境”.由此,“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正式提出.1.2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泛在知识环境”强调一个“泛”字,意指知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应该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用户周围,使得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时能信手拈来.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2].①需要获取的信息量更加广泛、更加全面.②信息加工的深度更加深入、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③提供信息服务的空间范围尺度不断扩展,时间范围尺度不断延伸.④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要求更高.⑤用户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便捷性、及时性要求更加苛刻.⑥用户个性化服务要求更强.以上工作特点对学科馆员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不能再局限于原始的参考咨询,应该在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建设的要求下,不断创新工作模式.2 泛在知识环境下我馆学科馆员配置条件分析2.1 学科馆员制度设置的必要性2.1.1 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安徽建筑大学[3]自2013年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学校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0人.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2014年起在安徽省整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的提升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角度来说,工科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所以就要求教师授课的知识内容要紧跟工程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前沿,要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有拓展性、新颖性、前卫性,尽量避免出现学生一毕业所学知识就陈旧落后的现象.教师要不断的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吸收接纳新的知识,才能在授课中游刃有余.从科研角度来说,学校更名之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近些年来学校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明文规定每年的科研工作量,同时,对教师的科研奖励也逐步提高,以此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新知识、新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诚然泛在知识环境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多得多,但是传统的图书馆渠道,由于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仍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一是为了与本校教师的需求相匹配,同时也是与学校更名,教辅部门工作能力提升相呼应.前已提及,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非常鲜明.图书馆在进行馆藏建设及服务建设时已经注意到按照学校办学特色设置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例如在图书馆藏建设中,专门设立了建筑书库借阅室.图书馆还有自建特色数据库,如“学科导航”、“徽派建筑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节能建筑数据库”等.若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针对不同的学科或院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无疑将使图书馆服务迈入一个新的台阶.2.1.2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求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泛在知识环境的特点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深度进一步加深.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纸本图书、纸本期刊所占比例会逐步下降,而e时代的产物—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杂志、网上报刊、网络信息等的比例会逐步提高.在信息浩如烟海的电子时代,教会用户如何精准的获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如何精确分辨诸多信息的真伪,学科馆员势必要担当起这个重要角色.2.1.3 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一般偏向于重复性工作,例如期刊、图书的采编,图书的借还、排架,数字图书的加工等.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形成思想上的懈怠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长此以往,会逐渐消磨员工的上进心,使得个人职业发展止步不前.另一方面,图书馆界目前争议这样一种思潮:图书馆的存亡.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泛在知识环境及现代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将走向灭亡.这种论断给图书馆员工敲响了警钟,灭亡与转型必择其一.作为一名信息工作者,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说,学科馆员是督促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行的一种有效途径.2.2 学科馆员制度设置的可行性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3]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建筑类院校情报网”常务理事馆,安徽省数字图书馆成员馆,安徽省图书馆建筑分馆.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发展,图书馆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不断改善,现在已完全具备设立学科馆员的条件.人员配置:图书馆现有在职在编工作人员50名,其中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8人,中级职称16人,硕士研究生17人.人员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有明显进步.近五年,我馆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项.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可见一斑.对外服务:图书馆除传统的馆内阅览、图书外借等服务外,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现在已经开展了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读者教育等多种服务.先后开展了七届读书宣传周活动、六届优质服务月活动、三届校园书签设计竞赛,举办电子资源检索竞赛、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教学.力争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硬件资源: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其中土建类学科文献资源丰富.可以为学科馆员的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目前,馆藏图书总量达到280余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3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图书馆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其中自购数据库31种,如《CNKI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库》、《台湾科学期刊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银符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全文数据库》、《EBSCO人文库》、《Springer-Link外文期刊全文库》等.可共享文献资源数据库7种,如《就业培训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等.还有图书馆自建数据库6个,如《徽派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等.3 我馆学科馆员配置3.1 配置模式3.1.1 人员配置从已经公开出版的文献总结分析,目前国内学科馆员的配置、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类: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为所有学科馆员划归一个部室统一管理,分散式为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各个部室,凡是符合学科馆员资格的都可以竞聘该职位.集中式管理模式和分散式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从管理调度的有效性和我馆现有的工作模式来考虑,我馆拟采用集中式的学科馆员配置模式,以参考咨询部作为学科馆员的管理和工作机构.我校现有教学院系13个,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体育教学部和研究生部.从大类来说,教学门类涵盖了文、理、工三大类,并以工科为主.参考咨询部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6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涉及信息管理、档案学、法律、科技、土木、工程管理等.根据院系大类及工作人员专业大类的不同,考虑日常工作量的大小,学科馆员配置见图1.工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3人,专业为科技、土木、工程管理;文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2人,专业为信息管理、法律;理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1人,专业为档案学.3.1.2 职能配置参考咨询部现在进入常态化的服务项目有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读者教育等.原有的工作模式为“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即不委派专人负责特定工作,遇工作量不大的任务时再当场委派,若遇工作量很大的任务,大家统一作战.此种模式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工作职能无具体划分,导致馆员的工作泛而不精.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为“分工与协作”.我们在传统的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读者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尝试增加信息推送、定题服务、学科前沿导航等服务项目.学科馆员在传统的工作上还是采取协作机制.比如在每年年终对教师的文章进行查收查引工作时,理科大类相对于工科大类来说,文章量是相对较少的,这时理科类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工科类学科馆员的工作,协助进行文章的查收查引.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的信息推送、定题服务、学科前沿导航等工作,则要求学科馆员各尽其责,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成效.3.2 遇到的问题由于我校现在配置的6名学科馆员均有专业背景,并且均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所以在基础服务上,工作难度不大.但是随着专业服务的加深和学科馆员制度的明确建立,一些问题逐渐凸显.3.2.1 学科馆员专业化程度问题对于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专业化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一要面广,二要精深,三要更新迅速,要能快速捕捉学科发展动态.所以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励学科馆员有兴趣、有干劲,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钻研专业知识.3.2.2 工作业绩的考评问题.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无法进行定量评价.由于院系、学科性质不同,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学科馆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各学科馆员之间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或指标评价.3.2.3 用户的接纳程度问题网络信息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之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有资料显示,目前期刊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约有50%-60%来自网络上可免费获得的文献[4].在网络信息服务如此便捷的时代,学科馆员在进行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主动式服务时,能得到多少用户多大程度的接纳与认可,会不会成为用户的负担,成为学科馆员服务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用户的满意度是衡量学科馆员服务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让用户满意、愉快接纳此种服务,学科馆员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法上多做思考,多下功夫.4 小结本文叙述了学科馆员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特点以及学科馆员制度本土化之后的工作内容.在分析本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安徽建筑大学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人员配置与职能配置方案,并考虑了在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不是热点,高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潮也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正是学科馆员制度本土化之后的冷思考时期.我们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切实结合我国国情和本馆馆情,踏实地进行学科馆员工作,力争在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上实现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陈维军,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6(9):3-6.〔2〕赵磊.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与评价[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1(6):15-19.〔3〕安徽建筑大学学校概况-学校简介[EB/OL]./s/1/t/128/p/1/c/1406/d/1443/list.htm.〔4〕陈顺忠,夏磊.激活与共享-文献服务的实践与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4.。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探讨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探讨
收 稿 日期 :0 0—1 0 21 2— 6
泛 在知 识环 境下 图 书馆信 息资 源组织 的重 点在 于开发 和优化 网络 资 源 , 网上 相 关 的 信 息 资源 进 将 行 有效 重组 和导航 , 之有 序化 , 使 为广 大用 户提供 查 询便 利 是 图书馆 网络信 息 资源建 设 和开发 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在 图书馆 已有 信 息 资 源 的基 础 上 , 力 挖 大 掘潜 在信 息资 源 、 重 网络 信 息 资源 开 发 。It n t 注 n re e 是 目前世 界 上 最 大 的 信 息 宝 库 , 容 涉 及 科 研 、 内 文 教、 商业 、 艺术 、 医药 等各 个 领 域 , 能够 提 供 文字 、 图 片 、 音 、 画等几 乎 所 有 形 式 的信 息 资 源 , 且 发 声 动 并 布 自由。在查 全率 与查 准率要 求不 高 的情况 下获 取 信息 是非 常容 易 的。 网上资 源最 大的特 点就 是它 的 开放性 , 打破 了信 息存贮 和检 索 的地域 界 限 , 它 使全 球 信 息资源 共享 成 为现实 。网络信 息资 源建设 和 开 发 工作 具体 可 以分 为 : 1 注重 开 发 与 服 务 对 象 需 () 求 有 关 的 网络 资 源 。 ( 建 立 专 题 特 色 文 献 数 据 2) 库, 将各 种载 体 、 种 类型 的 网络信息 资 源进行合 理 各
资 源 。 ( ) 种 多样 的形 式 : 在 环 境 下 图 书 馆 应 4多 泛 该 能够 动态 、 缝 地 提 供 异 质 信 息 。现 代先 进 的网 无 络技 术 为 图书馆通 过 各 种 格 式 提供 信 息 、 供 解决 提 方案 。这些 格 式 包 括文 本 的 、 D P F的、 图像 的 、 幻灯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演绎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演绎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演绎李明理2013-4-18 21:12:5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3年01期【作者简介】李明理,男,1966年生,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焦作454003【内容提要】文章从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精神实质出发,结合图书馆的时代特征,演绎出了五定律的新版本,并阐述了如何运用新版五定律对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学五定律/演绎1931年,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以下均称为五定律)面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被誉为图书馆行业最简明的表达[1]。

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逐步形成,使得图书馆的形态、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是否超出了原有的概念范畴?五定律是否仍然适用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如果不适用,究竟需要提出新的理论,还是可以在原有定律基础上进行演绎?针对这些困惑,许多研究者都进行了探讨。

在众多的探讨论文当中,认为五定律具有局限性,提出新理论的有:米切尔·戈曼的“新五定律”、老槐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之2.0版”、龚连英和袁漪雯的“图书馆五原则”、黄俊贵的“图书馆五原理”等,也有直接用“信息”替换关键字“图书”进行扩展的观点[2],而更多的是应用五定律对新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阐释。

但是,这些新定律、概念扩展、新的阐释均不能较好地用于指导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工作。

笔者认为,图书馆五定律并未过时,而是和其他任何理论一样,需要结合不断发展着的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

1 问题的提出1.1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l Atkins提出的,是指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3]。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足用 户需求 .才能在 激烈 的市场竞 争 中谋求更 大 的发
展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 图书馆具有 以下 3个特点 。
1 . 2 . 1 服务的泛在化
与传 统的知识 环境 不 同 .泛在 知识 环境是 一个 用 户可 以互动 参与 的信 息共享 环境 。高校 图书馆 作为 学
校教 学和科 学研究工 作 的学 术机构 ,同时也是 学校信 息化 和社会 信息化 的重要基 地 .这 就要求 图书馆 的服 务从 对象 、时间 、空 间和 内容上实 现泛 在化 。在服务 对象 上 ,高 校 图书馆 的服 务 不应 仅局 限在 校 内师生 , 应将 服 务社会 化 ,走 人社 区 ,服 务下 乡 ,将 “ 独享 ”
生产单位及社会公众等众多的服务对象和多层次的服122面向知识内容本身务需求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打破了传间的成功经验摆脱陈旧的服务理念敞开大门引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更加注重文献的深层次开进资金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泛在知识环境下发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知识内涵和特性从各类知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旨在把图书馆建设成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及发现知识间存在的内部联系3
不 断 更 新 和 阐 释 。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朱 强 馆 长认 为 :
传 播或 接收 知识 。而 高校 图书馆作 为一个 既可 以提供 面临 着诸如搜 索引擎 、电子 出版物 的强 烈冲击 ,另 一 方面又要迎接 繁杂的 网络信息环境 带来 的机遇与挑 战 ,
因此 .泛在 知识环境 下 的高校 图书馆应 打破传 统 的资 源 网络模式 .向知识 网络模 式转变 ,即实现 “ 三个转
为大 学里 “ 一站式 ” 的知识 交流 室 ,这对 于 哈尔滨工

论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

论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
和“ 核 心化 ” 图 书馆 失 去 其 对 信 息 资源 的 独 去 。
字 图书馆 的服务 有 机 嵌 入 用 户信 息 环 境 , 效 支 有
持用户知识活动, 积极推动 良性数字信息环境 的 建设 ,4 师生提 供 到 身边 、 为 到桌 面 、 时 随地 的 随
决 问 题 ; 三 , 识 服务 体 系 的协 同化 , 泛在 理 第 知 即 念 、 源和 技术 将进 行充 分 整合 , 同构建 协 同化 资 共
资源 , 而是 强调 获得 资源 及提 供知识 服务 的能 力 。
的知识基础设施 ; 四, 习的终身化 , 第 学 即人类终 身 学 习和知 识共 享成 为 其 E常生 活必 不可 缺少 的 t 部 分 。 因此 , 以 说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是 利 用 计 可 算、 存储和通信 方面的最大便利 , 使人 、 数据 、 信
[ 作者简 介]鲍翠梅 (9 6 ) 女 , 16 一 , 山东菏 泽人 , 山东理工 大学 图书 馆副研究馆 员 , 士 , 硕 主要 从事信 息检索 、 数字 图
书馆技术研究 。
15 0
用者 , 也是 潜在 的信 息生产 者 , 就是 We20 网 这 b.
络 的巨大 优 势 , 何 用 户 都 可 以利 用 We2 0技 任 b. 术在 网络 上 创 造 信 息 内容 和 创 建 自身 的 信 息 环
字化信 息 基础设 施 。泛在 知识 环境 为未来 观 的 目标 。近年 3 G
通 讯技 术 、 能 手机 及 We2 0技 术 等新 技 术 的 智 b. 发 展 为泛在 知识 环境 的构建 和 实施提 供 了技术保 障 。高 校数 字 图书馆 在泛在 知识 环境 的构 建和 应 用 中理 应做 出其 贡献 。

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

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
收查引等服务。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这些研究生, 其查 互动。在这个空间里用户可以检索信息、 接受素质教育、
找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已经不再依赖于图书馆等专门的信 参考咨询、 学习研究与讨论、 网络互动、 阅读、 写作、 休闲
息服务机构 , 其网络信息工具 的使用经验, G O L 、 等。 如 O G E
学法理念、 教学 目 教学方向、 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 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很方便地获得可以用于信息检索的信
面进行改革创新, 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 标由 传统的灌输方 息设备。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 用户信息需求和 信息行为也 存在着泛在的特征。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让用户有不同的 式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 信息分析、 信息挖掘、 信息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 02年第 8 期
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
庄 善 洁
( 木 斯 大学 图书馆 , 佳 黑龙 江 佳 木 斯 140 ) 50 7
摘要: 文章概 述 了泛在知识环境的特征 , 了 目 分析 前研 究生的信 息获取现状 , 并提 出了研 究生信 息素养教 育培 养
现和创造。
佳木斯大学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只在机械专业、 材料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 , 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刷 专业、 医学专业开设 , 在对这些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信息素 型图书和期刊, 而是出现了文本型的声频、 音频、 视频等信 养调查的过程中, 调查内容主要是对图书馆资源及其信息
息, 这些信息用户在网 络上随处可得, 并且用户具有了信 服务的了 解与利用程 调查结果发现目 度, 前研究生在信息 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双重身份, 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信 意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多数 息提供者通过网 络发 布信息, 信息提 供者增多可以满足信 研究生认为图书馆在专业资源的收藏方面不足, 满足不了

基于信息行为研究的虚拟知识空间——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新探

基于信息行为研究的虚拟知识空间——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新探
问答接 待部 、个性化 知识推 送定制服 务部 、知识 整合
与实践 中 。根据其各 自侧 重在 I c理论基础上 发展 出了
L C ( L e a r n i n g C o m m o n s ) 、K C( K n o w l e d g e C o m m o n s ) 、
R c f R e s e a r c h C o mm o n s ) 等相 似 的分支 。笔者就 在 I c 的基础上借鉴 KC的概 念研究数字 图书馆知识服务 的新 模式 。 目前 国内图书馆学 界讨论研究 的 I C主要针对 图书
第3 期
周秀会等 : 基于信息行为研 究的虚拟知识空 间——泛在知 识环境下高校 图 十 ; 馆服务模式新探
1 1
是 “ 信 息共享 空间 ” 、 “ 信 息共享 中心 ” 、 “ 信 息共 用
空 间”等 .香港称 为 “ 资讯廊 ”和 “ 资讯坊” ,台湾则
研机构面 向科研人员的高校图书馆更是有 O A等开发存 储类数据库 内容 的知识需求 。 虚拟 K C服务模 式就是 实现知识整合 、知识服务一 体化的基础 。在虚拟 KC设计 中可考虑采用建构 主义理
传递部和隐性 知识转化部等核心 4大服务部门 。4 大部
门既有 一定 独立性 ,又相互 联 系 ,连接 成一个 动态 的 知识共 享 系统 。老用 户可 以 自主定制 ,新用户 可 以获
得入 门引导 。很 多研究 已经表 明 ,多数 的信 息是在无 意识 中接 收的 大学 新 生的用 户很多时候 不知 道具体 要查 询 的名 词 。甚 至不知 道需要 看些什 么 ,从 哪里 开
为基于 用户需 求 的知识 服务搭 建 了平 台。用户 可 以通
过虚拟 K C平 台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 ,真正成为全 天候

高校图书馆为研究生提供嵌入式泛在知识服务探索

高校图书馆为研究生提供嵌入式泛在知识服务探索
融合嵌入式、
网络、
通信等技术将人、
馆、
泛在图书 馆 4 个 阶 段 [3].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读 者 尤
”其 本 质 是 以 泛
定位于提供全新的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景下嵌入式泛在知 识 服 务 逐 渐 受 到 关 注,嵌 入 式 泛
资源、
物理空间 无 缝 融 合 为 全 新 的 服 务 平 台. 尽 管
2020 年 1 月
第 2 期 总第 444 期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ne
rMongo
l
i
aSc
i
enc
eTe
chno
l
ogy & Ec
onomy
J
anua
r
y2020
No.
2To
t
a
lNo.
444
高校图书馆为研究生提供
嵌入式泛在知识服务探索
何胜韬1,刘 洋2
(

华北理工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定制化的内容与服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本质是
学科背景的差异,
研究生在跨学科培养背景下对知
打破传统图书馆物 理 空 间 的 限 制,将 服 务 延 伸 到 用
识的需求显然与 传 统 的 信 息 服 务 有 着 较 大 的 差 别.
户一线,
它不仅包括用户的实验室、
教室、
会议室、
宿
图书馆作为研究生 获 取 知 识 的 重 要 场 所,对 研 究 生
于学科服务领域,
其主要内容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制的创新等方面,
教育学相关研究体现在课程设置
将知识服务融入到用户的学习、
科研的全过程中,

浅议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浅议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第 2期 总第 2 7 6期
浅议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信 息 素 养 教 育
张 红 英
( 西安科技大学 图书馆 , 陕西 西 安 7 1 0 0 5 4 ) 摘 要: 简 述 了泛 在 知 识 环 境 的 涵 义 及 特 征 , 分析 了泛在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的信 息 需 求及 行 为 变化 , 提 出只有 不 断改革教 育方 式才 能提 高学生 的信 息素 养 , 提 高 他 们 的 创 新 能 力 和 利 用 信 息 检 索 解 决 问 题 的
1 . 2 . 1 信 息 类 型 及 提 供 者 多 元 化 。在 网 络 出 现 以 前 , 信 息 资 源 的加 工 、 组织 、 保存 、 传 播 和 利 用 都 是 以 信息 服务 机 构为 主 , 他 们 是 用 户 获 取 信 息 资 源 的 主 要场 所 , 获取 的 信 息 资 源 以 印刷 型文 献 为 主 。 网络 出现 后 , 信息 使用 者 获 得 的 信 息 资 源类 型 除 了 印刷
2 0 1 3年 1 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y
J a n u a r y 2 01 3
No. 2 To t a l No. 27 6
型文 献外 , 电子书、 电 子 期 刊 成 为 信 息 使 用 者 的最 爱 。利用 先进 的网 络 , 信 息 使 用 者 同 时也 可 以成 为 信 息 提供 者 。 1 . 2 . 2 信 息 的 泛 在 性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下 , 人 们 可 以
在 任 何 时间 , 任何 地点 , 通 过 某 种 设 备 访 问 所 需 要 的 信 息 或 获 取 所 需 要 的服 务 , 不 受 时 空 限制 。 1 . 2. 3 信 息 的 交 互 性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下 , 任何 人 都 可 以参 与 信 息 共 享 , 随 时 随地进 行信 息交 流 、 互动 。 1 . 2 . 4 信 息的“ 不 可 或 缺 性 ”。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下 , 知 识共 享 和终 身学 习变 得 更 加 轻 松 和 愉 快 , 并且 日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构建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构建
专 业 化 的 服务 特点 。 1 . 2 . 1 个 性化 服务 “ 以人 为 本 ” 是 图书 馆 服 务 的 基 本 宗 旨。图书 馆 要 站 在 用
书馆员以学科专业知识和 图书情报知识为基础 , 针对用户在
知识 获 取 、 知识选 择 、 知识吸收 、 知识 利用 、 知 识 创 新 过 程 中 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 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搜 寻 、 组织 、 分析 、
t i o n ) 研究 报告 , 报 告 中将 数 字 图 书 馆 的未 来 描 述 为 构 建 “ 泛
将应 用软 件( 包括 自建 数据库 、 引进数 据库 、 在线 咨询
等) 、 数字资源 ( 包括多媒体资源 、 教学课件 、 电子 图书等 ) 、 信
息服务 ( 包括查新查 引 、 机构跟踪 、 科技查 新等 ) 聚合到一个 平 台上 , 无论用户在哪里 , 只需进入学科化服务平台 , 图书馆 均能智能化地链接 到相关 服务 , 满足用户及时获取信息 的需 要, 使用户的检索 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成/ 3 / 。 在 学 科 知 识 门 户 建 立 的过 程 中 , 对 各 种 资 源 和 服 务 进行
各种信息 , 实现知识 的快速发布 、 共享 、 开发和创造。
泛在 知 识环 境 ( U b i q u i t o u s K n o w l e d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 是 指
1 . 2 泛 在 知 识 环 境 下 高校 图 书馆 的服 务 下 的 学科 化 服 务 是 一 项 系 统 工 程 , 要 求 图
随着信 息环境 的网络化 、 数字 化 , 图书馆 的需 求 和运 作
环境也发 生 了变化 , 不再 是单纯地 提供信 息 , 而是要真正 贯 穿用户信息需 求的全过程 , 随 时随地为用 户提供 服务 , 因此 泛在 知识 环境赋 予 了高校 图书馆 个性 化 、 智 能化 、 集 成化 、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究及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发展智慧图书馆,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们所面临的任务之一。

本文从当前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高校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便捷化,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数字资源管理、开放获取资源的服务和学术科研支撑等方面的挑战。

2.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数字资源建设不足、服务理念偏旧、知识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

图书馆的传统功能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断层,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必要性1.满足用户需求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和知识使用的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提升服务质量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能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得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得以延伸、升级。

3.促进学术交流通过智慧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学术科研提供支撑,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建议1.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于数字资源的建设投入,丰富数字资源内容,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且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

2.更新管理理念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用户需求。

3.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泛在知识环境下要求的知识管理体系,建立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存储、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各项功能。

4.推进开放获取资源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开放获取资源的服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开放获取资源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

【 关键词 】泛在知识环境
数 字图书馆
数字档案馆 比较研 究


泛 在 知 识环 境 概 述
泛在 知识 环境 是 在2 0 0 3 年6 月 ,美 国国家 科学 基 金
还 是对 于 利用 者而 言 ,都缺 失 意义 。数 字 图书馆 通过 资
源 共 建使 图书 馆拥 有海 量 的可 用性 和可 获取 性资 源 ,并
泛在 知 识 环 境 下 数 字档 案 馆 与 数 字 图书 馆 比较研 究
口彭清清
【 摘
要 】本 文在 泛在知识环境 的背景下 ,将数 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进行 匕 较研 究。 目的是通过泛在知识环境下数
字 图 书馆 的迅 速 发 展 , 为我 国数 字 档 案馆 的 未 来提 供 理 性 的 实践 发 展 经 验 论 文 具 体 从 知 识 资 源构 建 、智 能 技 术 以及 泛在 服 务 化 三 个 方 面进 行 比 较 并得 出启 示 ,从 而扩 宽我 国数 字 档 案 馆 的发 展 之 路 .
智能 交 互 。数字 档 案 馆 的 目标 也 即运 用 泛在 智 能技 术 ,
二 ,客观 上 关 于档 案部 门档 案 开放 利 用 的相 关法律 法规 等不 健全 ;主观 上档 案馆 工作 者思 想 意识 不够 先 进 ,知
识 素质 有待 提 升 ,档 案人 才缺 乏 引进 等 ,这些 主 客观 因 素导 致泛 在化 服务 进展缓 慢 。
( 一 )知 识资源 系统 构 建是基 础 通过 比较 ,从数 字 图书馆 泛 在知 识环 境 下丰 富海 量
数 字 图 书 馆 与 数字 档 案 馆 在 泛 在 智 能 技 术 的 不 同
数字 档案 馆 同样可 以通 过 知识 资源 构建 ,满 足 以档 案利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创新研究李录遥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创新研究李录遥

2012年9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September2012 第18期总第26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8T o tal N o.268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创新研究李录遥(三亚学院图书馆,海南三亚 572000) 摘 要:介绍了泛在知识环境理论,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的改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针对这种改变,所推行的阅读推广活动。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8—0124—02 近年来,泛在知识环境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 ous Kno w ledge Enviro nm ent)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L 项目负责人Daniel At kins所带领的“蓝丝带委员会”,于2003年1月提交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名为《通过Cyberinf rast ruct ure实现科学和工程革命》的报告所提出的。

报告建议NSF建立一大范围、机构互连、国际合作的“Advanced Cyberinf rast ruct ur e P rog ram”(ACP),具体来说就是结合网络和系统设计、人机互动、人工智能、信息检索、信息组织、机器翻译、数据库等技术理念,构建一个为用户提供最大便利、使技术彻底发挥作用的知识环境,即泛在知识环境。

泛在知识环境的总体目标是: 个人知识的无所不在存取—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任何内容需要获取个性化信息、知识; 从非结构化信息中抽取知识——信息自组织和知识生成; 信息的自然交流——知识社会化; 用询问式学习方式改革教育; 知识生命周期; 扩大知识基础结构; 知识的个人组织。

泛在知识环境具有无处不在性、交互性、全能性等特点。

图书馆泛在化知识服务核心能力分析

图书馆泛在化知识服务核心能力分析
知识服务的概念 化知识 服务应 当确 保用户无论任何 时间、 何地点 , 任 在动 态环


迄今为止 , 学术 界对 知识服务 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 的认 境 中无 缝地使用信 息, 能“ 并 识别 佣 户所 处的具体环 境 , 根据 从而与用 户进行 识, 但国 内外对其理论的研 究 已相当丰富。UN D( P 联合 国开发 用户需求和环境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计划署1 认为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全球 知识 技术状态上的建议、 专 有 意义 的、 于“ 基 环境认知 ” 的交互 , 进一 步成为 ” 获和 转换 捕 家意见 、 经验, 和试验方法 , 它被提供来帮助请求者获得对 问题 人类知识的机构。
个性化标签等方式创造知识 。
协作能力成 为影响知识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 。 在所有服务工作
2 .重视用户交互 。数字 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促进用 户交 人员 中, 每个人 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水 平各不相 同, 务能力也 服 互, 以此来增加用户体验 。它支持用户对信 息资源 的个 性化动 参 差不齐,如何进行人力资源 的有效配置和 岗位 的层级分 配, 态存取 , 并设计新颖 的信息资源导航和使用方式 , 例如: 数字 使 服务工作人 员之 间充分协调 , 为补充 , 对 互 发挥 出强大的知识
( 泛 在 化 知 识 服 务 的核 心 能 力 的构 成 因素 二)
1 .重视用户参与。泛在化知识服务重视用户个人对 共同 表 达 能 力 。
1 .人才因素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 知识服 务的核心 能力对
相应 的服务和 软件工具 ,支持共 同利 益小组和 虚拟社 区的创 人 才有高度 的依赖性 , 人才是核心 能力的关键 因素, 更是知识 建、 个性化 服务和知识 协作与共享 , 使得 用户通 过注释、 评论 、 服务创新 的动力源泉。知识服务工作人员的的专业 素养水平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以下均称为五定律)面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被誉为图书馆行业最简明的表达[1]。

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逐步形成,使得图书馆的形态、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是否超出了原有的概念范畴?五定律是否仍然适用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如果不适用,究竟需要提出新的理论,还是可以在原有定律基础上进行演绎?针对这些困惑,许多研究者都进行了探讨。

在众多的探讨论文当中,认为五定律具有局限性,提出新理论的有:米切尔·戈曼的“新五定律”、老槐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之2.0版”、龚连英和袁漪雯的“图书馆五原则”、黄俊贵的“图书馆五原理”等,也有直接用“信息”替换关键字“图书”进行扩展的观点[2],而更多的是应用五定律对新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阐释。

但是,这些新定律、概念扩展、新的阐释均不能较好地用于指导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工作。

笔者认为,图书馆五定律并未过时,而是和其他任何理论一样,需要结合不断发展着的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

1 问题的提出1.1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l Atkins 提出的,是指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3]。

1.2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五定律的适用性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实体馆舍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虚拟化的环境,收藏对象也不再是文献单元,而是具体到文献中的知识单元。

图书馆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服务方式的转变,无不印证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论断。

但图书馆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其“生命细胞”仍然是“信息处理”。

通常我们都认为信息是一种工具,图书馆是一种媒介,只是方便我们检索和获取知识而存在的中介机构。

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的收集、整理、标引、指导与服务等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依然存在,只不过图书馆已经不是一种传统图书馆的形态,也不是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借用了图书馆的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型,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之上而已[4]。

可见,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依然属于五定律中图书馆概念的范畴。

1.3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五定律的局限性五定律最明显的局限是前四个定律均以“图书”为关注对象,尽管阮冈纳赞在其著作中早已提出“谁能够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够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实现”,说明其对文献载体发展趋势早有预测。

但毕竟在电子化、数字化、知识泛在化趋势下,用“图书”一词来表述定律缺乏时代的适应性。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产业化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推行,“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彰显,也就是说越是符合第三定律的方便快捷,就越违背第二定律所倡导的平等理念[5],这是五定律自身无法直接回答的。

2 泛在知识环境下五定律的演绎2.1 第一定律:知识的自由利用(Free access to knowledge)五定律中的第一定律表述为“书是为了用的”。

在古代图书馆时期,图书的生产方式落后,手抄图书的效率低下,印刷图书成本高,图书非常珍贵,收藏与保管图书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图书馆非常重视对图书的收藏和保存。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不断增加,图书的“藏”与“用”自然就成为当时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矛盾。

五定律正是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书是为了用的”这一正确论断。

追求知识共享的最大化是一切公共知识机构必然的最终目标。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人们建设知识库的使用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但怎么用却看法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知识是否能够自由地利用这一问题的争论逐步升温,免费服务的观点是主流,但也不乏过分夸大“有偿服务”的重要性,提出“以文养文”服务的理念[6]。

当然,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区别对待”的原则[7]。

除此之外,商业化运作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发行模式更使得知识自由利用障碍重重。

对于信息资源数据库生产商来说,知识是为了获取利润。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对知识产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作了许多苛刻的限定,其结果必然与知识自由利用的理念相背离。

信息数据库生产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人们渴望自由地利用知识之间的矛盾已逐渐成为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一种强大的愿景,那就是知识服务的公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开宗明义地宣称:“社会和个人的自由、繁荣与发展是人类的基本价值。

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信息灵通的公民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人们的建设性参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令人满意的教育和自由与无限制地利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

由此可见,人类的基本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而免费服务是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保障[8]。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鉴于网络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来源可靠性缺乏有效甄别等负面因素的存在,通过图书馆利用知识仍是人们获得系统、及时、准确、权威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第一定律可表述为“知识的自由利用”。

2.2 第二定律:知识的无障碍获取(Accessibility access to knowledge)五定律中的第二定律表述为“每位读者有其书”。

第二定律改变了“书为特定的少数人”的概念,它表明图书馆应向一切人开放,要使所有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

平等阅读的原则是国际上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它实际上是图书馆开放性原则的延伸,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一种反映[9]。

阮冈纳赞的第二定律贯穿着一种民主精神,即:无论是什么人,高贵贫贱、健康伤残、无论什么时候、身处何方,只要有获取知识的意愿,就可以进行操作并获得知识。

然而,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不但没有体现“书是为了用的”这一理念,反而又重新回到了“书是为了少数人用”的时代、“区别服务”的时代。

要实现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知识自由获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以方便读者获取知识。

知识自由是人权的一种,是人类的自由权利在图书馆领域的体现。

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形象地概括为“5A”理论: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8]。

这种5A理论实质上表述的就是“消除人们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一切障碍”的精神。

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第二定律可表述为“知识的无障碍获取”。

2.3 第三定律:智能化的知识系统(Intelligent system to knowledge)五定律中的第三定律表述为“每本书都有其读者”,是对第二定律的补充。

图书馆不仅要注意“可得性”,而且还要注意“揭示性”,其基本思想就是为每本书找到潜在的读者,也就是业内人所说的“为书找人”[10]。

每本书都有其读者的实质是对知识系统的充分揭示,让读者容易发现。

在泛在知识环境中,就是要避免死知识的存在,除了充分揭示以外,知识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至关重要。

随着数字洪流时代的来临,对知识的生产、收集、整理、保存、揭示将成为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

首先就是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收录,而非全部拿来,以保证知识库的权威性;其次,对如此庞大的知识库,需要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功能。

例如:自动抽词、自动标引、知识关联、推送服务、智能搜索、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以保证读者获取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将是全方位和智能化的知识服务。

面对用户新的知识需求,图书馆能否及时开发出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机制,将成为维持用户的关键。

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第三定律可表述为“智能化的知识系统”。

2.4 第四定律:无限的知识服务(Unlimited service to knowledge)五定律中的第四定律表述为“节约读者的时间”。

郑重指出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前提下,还要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

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必须考虑到工作效率,强调读者的利益高于一切。

节约读者时间,实际上就是考验馆员的服务效率。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服务系统。

时间上是全天候的服务,空间上是无处不在的服务,层次上是多分层的服务,专业上需要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

图书馆员要在方便读者使用方面下工夫,注重终端多样性和知识的易获得性,泛在知识系统要以易学、易用、高速、高效为目标。

否则,获取渠道越是畅通,获取方式越是便捷,知识贫富差别就会越大。

数字图书馆没有书架空间和其他供应瓶颈的限制,面向特定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给用户提供无限选择的空间,这将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具有竞争力的未来。

泛在知识环境的未来不属于那些仅仅提供虚拟空间的导航者,也不属于那些堆积数字信息的提供者,而属于那些帮助人们获取、利用所有知识者[11]。

读者培训,知识的有效、创新,读者交流,营造优美环境等,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创新,都是未来图书馆需要做好的服务。

因此,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第四定律可表述为“无限的知识服务”。

2.5 第五定律:开放的知识系统(Open system to knowledge)五定律中的第五定律表述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是对图书馆生长状态及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即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我。

与时俱进是一个体系具有生命力的优秀品质。

通过“邀请参与”、“用户体验”等方式促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促进知识资源与知识系统的不断更新,即永远的beta版[12]。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人才、设施,建设一种开放的知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知识单元的建设体系是开放的,人人可以参与知识的加入、编辑、纠错、完善;知识的服务体系是开放的,人人可以解惑答疑、实时提供服务;知识管理与发布系统是开放的,技术人员可以修补漏洞,完善功能;知识交流平台是开放的,读者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知识的交流和传播。

因此,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第五定律可表述为“开放的知识系统”。

3 新版五定律的指导意义3.1 第一定律:知识的自由利用第一定律明确地指出,知识不但是为了用,而且还要被自由地利用。

知识的自由利用,既不是某些网站提供的付费下载方式,也不是某些网站提供的先看广告再免费下载的方式,而是完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利用知识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