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原创思维:国家进步的灵魂——王琦教授谈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1日 13 版)张仲景像编者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原创思维,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学科领域之一,蕴含丰富的内涵与科学价值。
中医原创思维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构成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所在。
但是,受西方思维方式及“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医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和影响,亟须重新认识并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国家科技部于2010年批准启动“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研究它有何作用?近日,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医思维:具有东方特色的原创性思维记者:为何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王琦:思维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之一,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原创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现今,在对创新要求更加强烈的时代,原创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原创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
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的原创思维,就会失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思维,是东方特色的原创性思维。
研究和构建中医原创思维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医原创思维的目的,具体说来有三个——一是阐明中医理论认知特点,实现理论飞跃。
通过中医原创思维内涵的研究,可以阐明中医理论认知特点,明确医疗实践活动的思维模式,进而审视自身局限,探讨如何实现与当前主流知识体系的对话,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构建未来的发展模式等。
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势必削弱自身的主体性,影响“卓然自立”。
二是回应文化责疑,建立文化认同。
近百年来,社会层面对中医的责疑之声不断,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因此,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不仅是中医学自身学术发展的需求,也是回应中西方思想界、科学史界、哲学界、文化界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难题。
用中医思维辩证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中医思维辩证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这种特色靠的是中医的思维。
有中医思维,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医,否则很难掌握中医的精髓,这也是中医易学难精的原因。
中医思维既是以精气为本原的,以阴阳五行为思辩规律的认识论,又是以经典为指导的,以辩证论治为实践纲领的方法论。
基于中医思维的辩证方法主要包括:1、辨证之首,注意主症辨证之首,首先应抓其主症,因为主症是辨证的要点、治疗的重心。
2、辨证之性,注意兼症辨证,既要辨病位,又要辨病性。
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
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
如胃脘痛者,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喜按为虚,合而辨之,谓之虚寒。
3、辨证中证,注意联系辨证之中,多见证中有证。
如胃肠不适病人,既有寒凝气滞型胃脘痛,又有肾阳虚之五更泻。
故辨证之中,一定要注意证中之证。
只有掌握好两个证型之间的联系,才能抓好主治、兼治、合治、先治、后治之机。
4、辨证外之证,注意夹杂所谓证外之证,是指临床表现中有两个系统以上的疾病证候群。
其辨证原则是在先治某一系统疾病的证候时,一定要兼顾其他疾病的证候,尤其是在主辨证候与兼顾证候病性不一致或相反时,更要注意其错杂、繁杂的特点。
5、辨静态之证,注意守法静态之证,是指疾病的病位、病性表现为恒态时期,或为气虚,或为血寒,或为肝经湿热……此期病位、病性已定,一旦辨证准确,疗效可以,就效不更方,可守法守方。
6、辨动态之证,注意灵活动态之证,是指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出现了变化。
如何定夺,要靠医生的经验,要行方圆智,胆大心细,临证需灵活掌握。
7、辨无证之证,注意隐症临床有无证可辨之证。
临床要根据个体的病史、体质、个性,结合临床经验,借助现代各种理化检验手段,寻找蛛丝马迹,找到隐症所在,由无证可辨为有证可辨。
8、辨错杂之证,注意调平慢性胃炎,临证每见寒热、错杂证候,既见胃脘痞满、喜温喜按之虚寒象,用温清并用之法,以平衡胃腑调节功能,临证用之,疗效满意。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限制,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研究。
中医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的核心,它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以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医思维方法的概念和特点中医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思维、经验总结和个性化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思维方法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疾病也是整体性的。
中医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不仅要关注病灶本身,还要考虑整个人体的状态和环境因素,从整体上分析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辩证思维中医思维方法强调辩证思维,认为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不同病因、病机、病理阶段和人体状态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分析,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综合运用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3)经验总结中医思维方法强调经验总结,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医医生在日常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提高临床经验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个性化治疗中医思维方法强调个性化治疗,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史、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涉及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等多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1)中医理论的研究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研究是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基础。
目前,中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经典的研究和中医学术思想的研究两个方面。
绪论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变易思维是指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 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学用来研究生命和健康 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等的思维方式。
(二)变易思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的所有事物始终处于 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运动变化中维持和谐的状 态。
1.恒动变化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 生命在于运动 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 生,亦恒于动。”
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 研究系统和要素(系统的构成部 分、因素、单元)、要素和要素、 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从而综合地考察认识对 象的整体性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
构建最早的 系统思维方法
1.整体宏观 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万物由混沌 一体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五行之 气、五行之气生万事万物。
2.动静相召
变易健康,即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生成输布的 动静相召,以臻“平”“和”的生理状态。
阴阳消长运动变化失于平衡,称为“阴阳失调”
○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整体宏观
中医学的宏观认识:
宏观考察生物人、自然人、社会人的总体功能变化规律 宏观认识人体自身,总括为五脏系统,建立五脏一体观 宏观把握五脏系统与精气神、经络、体质等要素的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 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认识。
《素问·气交变大论》: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 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 通神明之理。”
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人本原于一气,同构同律,相参相应的思维 方式。
中医诊断思维与辨证思路
2.3 正确利用辨证思维以减少误诊
• 2.3.2 动态辨证法
• 疾病变化无穷,今天的隐性因素,明天可能成为显性因 素 ,同样 ,今天的显性因 素,随着病程的进展 ,可能逐 步消失。因此 ,对症状、 体征(特别是舌象、脉象)的观察, 应该以动态的观 点,观察其发生、发展、轻减的过程, 根据证的动态 变化进行辨证。如果只观察一个症的动态 变化,对 一个症状来说 ,虽然认识的比较深入,但对一 个证 来说,还不够全面。因此,还必须与其他症状、体 征 结合起来 ,才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辨证结论。
二、疾病诊断的意义
• 1.可把握病变规律
• 由于每一种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 机可究、规律可循、治法可依、预后可测。因而明确疾病诊断,便可 以根据该病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该病的全局,有利于对该病的 本质认识和辨证论治,掌握诊疗的主动权。如中风。
• 同时, 确定了病名,便可抓住疾病辨证的纲领。由于每种病的常 见证型有限,抓住了病,也就把该病的辨证范围大致局限于该病的常 见证型当中,缩小了辨证的范围,减少了辨证的盲目性。
中医诊断思维在辨证中的应用
•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复杂,常常包括许多症状 、体
征,但这些表现不是同等重要的,有主次之分,而对于诊 断来说,要找到疾病的主要表现,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 , 得出正确的诊断。
2.1 用诊断思维来突出辨证重点
• 2.1.1 特征辨证法 • 从辨证学角度来看,大多数症状、体征的辨证意义是相对
基于中医状态学理论的健康状态辨识算法研究
加强中医状态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 广,提高其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和地 位。
05
基于中医状态学理论的健康状态辨识算 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态辨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中医状态学理论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状态辨识 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态辨识是临床医学中的 重要问题。中医状态学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环境的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基础,而慢性病患 者的身体往往处于一种长期不平衡的状态。 通过中医状态学理论,可以评估患者的体质 、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从而对
预防性
中医状态学理论强调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助于及时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预防效果。
个体化
中医状态学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能 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缺点分析
主观性
中医状态学理论的分析和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客观量化标准。
缺乏数据支持
中医状态学理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和模型 ,导致算法的训练和验证受到限制。
中医状态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01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不同的体 质类型,每种体质类型都有其独 特的生理特征和易患疾病。通过 对个体进行体质辨识,可以为个 体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03
02藏Βιβλιοθήκη 学说证候理论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人体内部环境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 化和症状。中医状态学认为,不同 的疾病阶段和个体差异都会导致证 候的不同,因此需要对证候进行辨 识和分类。
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的辨识。
案例二:老年人健康状态的早期辨识
总结词
中医状态学理论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状态的早期辨识。
中医原创思维结构要素探究论文
中医原创思维结构要素探究论文中医原创思维结构要素探究论文中医原创思维定义存在的问题界定中医原创思维,是一项相当棘手和难度很大的工作。
除了要概括其定义,还必须改变长期因循的理论定势,需要沟通众多自我生发的孤立观点,区分几个外延不甚清晰的基本概念。
1理论定势的偏向需要纠正理论定势偏向其一,中医原创思维是哲学命题,认定思维活动只是单纯的认识活动。
此等认识的结论,大都缘于中医学同哲学的思维功能基本一致,认为思维活动只是认识万物和宇宙自身。
尽管认知功能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思维的功能还有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梳理层次结构与构建实践规则,创造价值与进行评价的功能。
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曾说,中医学不仅体现了认识论上的知识论,更是实践论。
换句话说,中医原创思维,不是为了认识而去认识,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其二,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国其他传统学科思维具有共同性,通过对中国传统农学、天学、物候等学科的思维进行解析,能够从外部间接了解中医原创思维。
笔者认为,从思维发生的认知基础与基本特征,如天道自然、天人相应等认识的逻辑起点来看,这一思路并无不当。
但基础和特征并非思维本身,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根本界限不应忽视。
中医学是以人体生命现象及其调控法则为对象,要认识的是生命的机制与原理,要解决的是辨证论治的实际问题,故中医原创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大相径庭。
2见仁见智的理论认识需要通约通约,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科学哲学在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时,常常称之为“可通约”。
关于中医原创思维的定义,当代不少学者都有论及。
如王琦[2]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
刘天君[3]提出“具象思维是中医学基本的思维形式”。
王永炎[4]主张原创思维具有“特有”、“与众不同”、“创造性”3个属性,“科学与人文交融”、“天人相应、调心与调身并重”两大特点。
刘长林[5]曾指出,中医原创思维应以象思维为主导;“象”作为思维单元,是中国思想文化,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思维方式的共同特征。
理解中医(15)之中医的思维方式
理解中医(15)之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一听这个,大家肯定觉得自己都这样的思维方式,但事实绝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了,是很直接的逻辑思维方式。
那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中医思维总体而言是辨证思维,这表现在几个方面:意象思维、抽象思维、中医概念思维。
意象思维: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意是指主观意识,由心而发;象是指外在的物象、形象。
意象是主观心神与客观事物的结合。
因此意象思维是以直观为基础,直观观察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由意象导向抽象,这种方式在很多诗词中都有表现,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就是一个从意象来思考的过程,诊断时,四诊的情况是象,建立病证或病机就是意。
把脉也是如此,脉象如浮、弦、滑等,这些象背后代表的病机就是意。
这种思维很复杂,需要比较好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同时还需要理性抽象力和悟性。
一般是两个步骤:观物取象和据象归类。
《黄帝内经》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这是阴阳的意象思维。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也是意象思维的结果。
脏象学说同样是意象思维的结果。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相对,这是逻辑思维或者叫概念思维。
中医逻辑思维,定义各种概念,然后加以推理,这种推理逻辑比当代逻辑学复杂,是关联逻辑的推理。
如五行的生克制化。
因此中医的抽象思维是整体的辨证思维,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包括联系思维、中和思维以及综合思维等方式。
联系思维认为,事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每一个事物无法独立存在,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中和思维:就是中庸,讲究平衡。
这种中和性是根据阴阳学说来的,其实这是一个最优的思维方式,不是非输即赢的思维方式,非要争个你高我低是西方思维方式。
综合思维:就是综合多方面相联系的信息,多方印证,互为参考来综合判断。
如:四诊合参就是如此。
辨证思维包括对立思维和宜思维。
中医学中大量应用对立的概念,如:阴阳、寒热、表里、天地、虚实、男女、上下、补泻、正邪、盛衰等等。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属于原创思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学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
掌握和运用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当代和未来中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一)象思维象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物象、现象为基础,以意象、应象为特征和法则来类推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思维方式。
从汉字发生学而论,“象形”是汉字的主要构造法,除通常汉字造字以外,也源于对中医药学知识、实践的客观描摹,如“”,即是古人源于对心的解剖观察,而达到汉字与所指事物的形似或神似。
从思维发生学而论,《周易》以“象”为基本观念,观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征象,归纳为天下深邃之道理。
如《易传·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象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意向思维和应象思维三种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根本,以意象思维为特征,以应象思维为法则。
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常常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生动的直觉反映。
如中医学观察五脏,心“状如莲蕊”、肺“虚如蜂巢”、脾“扁似马蹄”等,将藏于体内的脏腑的形象和生理功能以及外在表现,称为“藏象”。
四诊中望诊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称为“舌象”;切诊观察脉的形象变化以测知疾病,称为“脉象”,这些都是中医辨证所依据的主要因素。
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观察和再现,更致力于对已有形象的类比推理,获得新的形象,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
如中医学认识病因,“观物取象”,观察自然界的风由空气流动引起,“风胜则动”,临床上凡是肢体动摇的震颤、抽搐,病位游走不定等病象都归因于“风邪”。
再如中药“以象名之”:如根之形象如人形者,名曰人参;全株密生白色茸毛,状如白头老翁,名曰白头翁;形如乌鸦之头,名曰乌头。
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原创思维及方法探讨
“ 阳” 阴 就是 这种 具有谐 伴 关 系的代 名 词 。“ 阳学 阴
说” 阐释 了构 成 “ 环运 动 ” 或状态 回归 运动 ) 统 循 ( 系 的两个 谐伴要 素 之 间 的关 系 , 伴要 素通 过 依存 互 谐 根 、 长转化 , 持 了系 统 状态 回归 运 动 的平 衡 , 消 维 从更 深 层次上 来认 识 状 态 回归运 动 的 平衡 实现 , 通
对 中医症候 本质 探索 的有效 途径 。
4 小 结
在 “ 质 ” 础 难 以 如 实对 应 , 在 临 床 治疗 中 , 形 基 但 通
过生 理功 能构 相 推 导 出 的 “ 理 时 相 ” 有 着 执 简 病 却
对 中医理论 的继 承 、 新 与发展 战略 的探讨 , 创 必
特点 。“ 象 学 说 ” 释机 体 生 理 功 能 构 相 及 其 与 脏 阐
过 程 的综 合反 应状 态 , 同个体 或 同一 个体 的不 同 不
疾 病 阶段 可表 现 出不 同的病 理 相 位 , 致 不 同 的临 导 床 症候 , 以 , 所 辨证 论 治 就要 对 疾 病 过 程 中病 因 、 病
病 。生物 理化 运动 是 生 命 运动 的初 级形 式 , 生 命 是 高级 运动 的 内在物 质 基 础 , 高级 运 动 不仅 包 含 了 而 初级 运 动综合 结果 , 包含 了有 机体 与 环 境 、 量 、 也 能 信 息适应 与统 一 的诸 多 方 面 , 有 机 体 内部 自调 自 是
因此 , 辨证论 治 的方 法 论 实 质 是 “ 态 分 析法 ” 它 状 , 与要素 还 原 分 析法 有 很 大 的 区别 。“ 理 相 位 ” 病 是 患病机 体 自稳态紊 乱状 态与 正常 生理稳 态偏移 的位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进展述评(一)_邢玉瑞
第 四,进 一 步 扩 展 了 象 思 维 的 应 用 与 研 究 方 法。 文理等将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用于企业模糊诊断研究, 即根据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以五行的特征属性为划 分原则,把 人 体 系 统 与 企 业 系 统 进 行 功 能 比 类,按 照 “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结合企业环境分析、财务 分析等现代管理分析工具,设计出企业的诊断指标量 表,并利用模糊评价原理,进行企业的能力评价和健康 程度的诊断[16]。龚月圆则利用意象对话技术,尝试对 五脏的意象进行引导,并总结和分析意象呈现规律,从 而对中医的元理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五个脏器的 意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心有火之象,属阳中 之阳,并且有灵动、明、力量之象; 肺与水和风关系密 切,与自由、干净相关; 肝有刚之象、与怒、工作、舒畅相 关; 脾有吃和小之象; 肾和生命力、水、成对、关系之象 相关。五脏意象还反映出五个脏器之间的关系,心和 肝与火关系更密切,肾和肺与水关系密切。心、肺更偏 动态,而肝、脾更偏静态[17]。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以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医思维方法的概念和特点中医思维方法是指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中医思维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观念。
中医思维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2.辩证思维。
中医思维方法强调辩证思维,即在分析问题时必须采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寻求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平衡引起的,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采用辩证思维,寻找疾病的根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个体化。
中医思维方法强调个体化,即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1.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论研究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论研究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医思维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例如,国内学者李光洙提出了“整体辩证思维模式”,强调了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在中医思维方法中的重要性。
国外学者麦克弗森提出了“体验性思维模式”,认为中医思维方法是一种基于体验的思维方式。
这些研究为中医思维方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谈谈中医的思维认识方法
谈谈中医的思维认识方法中医的特色、与西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思维认识方法与西医大不相同或有所区别。
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巧妙的医学,在没有科学仪器昌明的年代里,中医把思维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经验加推理交互作用,形成了中医的局面。
笔者对运用所谓内证修炼的方法并没有体验,但对古人一定是用心去感知世界、感知事物、感知人体是深信不疑的。
本文试图从古籍当中忠实地搜索、提炼出古人的思维认识方法来,以期世人对中医增加一个认识了解的角度。
关系法我们要认识研究一个对象,就要认识研究该对象与其他外部事物、相关因素的客观必然的关系以及该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关系。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中医是非常关注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内部关系的。
中医把人放在宇宙天地日月的大环境中去研究。
结果得出的结论很多很独特。
比如天地一大宇宙,人身一小宇宙;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以四时之法成;人随日出日落而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大纲;认为外部的风寒暑湿燥火是致病因素;认为人身的阳气与天上的太阳一样是生命的动力源泉;中医早就认识到女人月信与月球的关系;等等。
中医又力求把握人体的内部关系。
得出的结论也很多很独特。
比如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行相生是互相滋生互相协同的关系,五行相克是互相制约互相矛盾的关系;脏的特性是藏精气而不泻,腑的特性是传化物而不藏,互相配合;五脏各有其开窍,各有其华所在,各有其表里关系;脏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联属贯通;阴阳水火气血有其内在关系;正气与邪气的关系是正存于内、邪不可干,邪不空见、中必藏奸;精神气血的关系是,血以养气、气以养神、精血互生、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经络中有腧募关系、井荥输原经合关系、六合穴关系等;又有六经、三焦的关系等等。
此外还有身心、男女、亲子的关系等。
中医非常关注时间与人体的关系,刘力红一部《思考中医》有个副标题就是“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而何以中医切脉可以诊得脏腑全体的信息,也是脉息与人身全体有必然的关系,是全体状态的一个反映与缩影。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几大问题.doc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的几大问题“中医原创思维”是近几年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它吸引大量的学者从不同观点发表了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意见与学说,其意义可与“中医科学性”、“中医现代化”、“中医方法论”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等重大理论命题相提并论。
这些命题的提出,都离不开当前语境下中医学发展的需要,看似高妙空玄,实则很接地气。
提出这些命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在西方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十分不易。
相对于另外4个命题,中医原创思维更具有基础性,一旦研究到位,不仅有助于合理说明其他命题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发挥消除存在已久的中医异化与分化的积极作用。
从字面而言,中医原创思维的说法较为宽泛模糊、学理性较弱,为方便系统深入探讨,本文采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提法,这样可以提高命题的刚性,增强论证的强度。
由于命题本身复杂,需要首先明确如下3个问题,以作为全面研究的基石。
1何谓中医原创思维模式首先需要对“中医”、“原创”、“思维”和“模式”做出符合命题本意的说明,不可望文生义地随意发挥。
这里所说的中医,其主体是狭义的,是在汉文化背景下生成、发展、演化而来的医学知识体系,不包括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回医学等广义中医学范畴的民族医学,因为不同医学体系的文化背景与实践环境有所不同,若不加区分,势必造成新的混乱。
原创也有2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基于医者个体实践的,不同于传统,也有异于同时代其他医者的个性化创造;另一种则是基于中医传统整体的、不同于其他医学体系的差异化创造,后一种理解符合命题本意。
思维在此处的含义不是局限于严格意义的概念、判断、推理范围内的形式逻辑,而是综合性的认识过程,更接近于“认识论”和“认知”。
模式不是对一种或一类具体中医学认知方法的说明,而是对中医学知识积累中带有共性的普适规范的概括。
在上述4个概念中,最重要且争论最多的是模式,共有3种代表性意见:一种认为中医不存在模式,只有灵活机动、因时随势的各种方法,充其量可以说是方法体系;另一种主张模式在中医学中存在多种形式,是一系列类似武术套路的程式,属于技术范畴;第3种观点认为中医学尽管个性化色彩较为明显,看起来缺少一个共同的标准化基础,但实则形散神不散,共同的基础其实是存在的。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项目名称: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 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
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
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方面,1,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
,3,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项目名称: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 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
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
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方面,1,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
,3,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2.方法与技术方面,1,修订中医体质量表~形成中医体质分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2,揭示体质偏颇的影响因素和易患疾病风险因子~建立健康状态风险评估体系。
,3,运用高通量技术绘制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类型“图谱”~进而从全基因组水平判定不同的体质状态。
再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体质“图谱”中特征性的“印迹”~为中医健康状态体质微观辨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4,建立计算机辅助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实现对各种体质的计算机信息集成。
,5,研制中医健康状态测评量表,为整体、多维、动态评估中医健康状态提供测量工具。
,6,通过数字化信息提取、识别与集成~开展四诊合参健康信息研究以及经络测量方法研究~对脏腑经络功能状态进行辨识。
,7,设计并建立契合中医辨证思维的智能辨识算法模型~整合健康状态参数系统和计算模型的研究成果~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健康状态辨识系统,通过验证性试验研究~对模型进一步训练和优化~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搭建可靠、可行、可拓展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平台。
,8,基于中医学健康相关理论~以“形神一体”观为指导~建立包括症状量化诊断辨识、体格检查诊断辨识、客观检查诊断辨识的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方法。
3.基地建设,1,发展壮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中医诊断重点研究室、中西医结合重点研究室。
,2,充实发展广东等地的“治未病”中心、北京同仁医院的体检中心。
,3,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的科研基地网络。
4. 考核指标和人才培养计划,1,开发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软件及硬件系统。
,2,制定、修订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相关量表。
,3,修订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标准。
,4,出版专著3-4部~发表SCI学术论文12-15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110篇。
,5,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或报告12-15次。
,6,申报专利5-6项。
,7,培养博士研究生25-30名、硕士研究生25-3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4名~并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三、研究方案(一)总体思路提出假说:以“象”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运用规律和法则,健康状态是个体体质对外界影响因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自然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应答反应~是内外、身心和谐程度的综合体现。
明确要点:围绕假说~按照“两个层面六个要素”的学术思路开展研究~两个层面是指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理论层面包含“思维升华”和“认知实证”两要素~应用层面包含“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及“多维辨识法”四要素。
通过整理提升中医原创思维~并应用认知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把握主体:在理论层面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为指导~基于系统思维~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中梳理出以“象”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和方法~阐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独特的运用规律和法则,思维升华,,?以中医的“象”思维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阐明中医在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思维特点,认知实证,。
在应用层面上~?体质辨识法应用中医体质学理论方法~把握人体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构建反映人体即时健康状态的辨识方法,?整体动态辨识法体现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互动~建立整体状态参数体系~构建健康状态辨识体系,?多维辨识法以“形神一体”理论为指导~从多角度建立反映中医健康状态的辨识方法。
以上四个辨识法从不同视角把握中医健康状态~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技术路线图:,二,创新点1.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揭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并进行哲学和科学的升华。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具体临床思维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揭示中医以“象”思维为代表的科学内涵~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体系。
3.构建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系统。
,三,课题设置和课题间的联系项目拟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一、阐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
二、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及其科学内涵。
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
本项目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设置相互关联的六个课题:一、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二、中医思维认知科学研究,三、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法研究,四、中医健康状态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研究,五、中医健康状态整体动态辨识法研究,六、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法研究。
6个课题的内在关系是,通过整理提升中医原创思维~并应用认知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体质辨识、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整体动态辨识、多维辨识~形成多种健康状态评估系统~可以直接为评估国人健康提供服务。
课题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研究研究目标:1.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
2.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主要研究内容: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研究,1,核心观念研究主要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观念入手~阐明其对原创思维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析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根源与特点。
,2,基本模式研究包括:象思维的思维活动基本单位,意象概念,研究~象思维概括事物的境遇式、守常式、感应式等基本形式研究~象思维的直觉体悟方法研究~象思维形象直观、功能动态、模糊整体特点研究~象思维的随时律、易简律等基本逻辑规律研究~象思维观象、取象、意象、想象、联想方法研究。
,3,思维模型研究基于中国原创思维的核心观念~从气本论、认识路线和系统模型的角度~研究“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包括阴阳模型,一阴一阳、太少阴阳、三阴三阳等,、五行模型,类比、生克、制化等,。
2 中医理论与实践中的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研究,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在中医理论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基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认识论基础~结合现代中医原创思维相关研究成果~疏理《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藏象、经络、气化、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重要范畴所体现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重点研究“象”思维模式在上述理论范畴中的具体运用,~立足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术语~阐明中医理论与实践中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与方法。
,2,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全面分析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对伤寒、火热、脾胃、攻邪、肾命、温病、汇通等历代中医各家学说创新的积极影响~纵观学术发展历史全过程~厘清和阐明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和思维方法演化机制。
,3,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研究通过选取石淋、黄疸病、消渴病、风水病、真心痛、历节病、癃闭、支饮、带下病、狐惑病等10个,类,诊断指征明确客观的典型病证古代医案分析研究~以中医临床解决具体问题的诊疗实践记录为对象~阐明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等实践方式的思维过程~辨析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具体运用原理与规律。
3.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应用研究,1,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应用调研与分析进行中医科研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中医教学实践中的原创思维应用研究。
,2,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诠释与科学意义研究立足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本体~借助现代科学哲学、思维科学等多门类学科诠释方法~阐明中医原创思维的原理、内容、特征、本质和规律,基本阐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通识”特征、生成逻辑、辨识模式、推类内涵、形式化系统及其实践规律,系统阐释中医学理论思维、临床思维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学术理念和认知特点。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认识论基础的哲学表达、理论揭示、内涵升华及现代应用调研~比较中医“生成演化”世界观与现代“构成还原”世界观~开展中医“生成论”与现代“构成论”的对照研究~明晰中医学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与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区别与关系~阐明其对促进未来科技原始性创新的方法论意义和作用~提出促进中医学和我国科学技术原创性发展的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