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常识部分试题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等。

A.《周易本义》B.《诗集传》C.《论语集注》D.《孟子集注》2.“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A.侧重的方面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语法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3.《词诠》近人杨树达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实词的辞书。

()A.错误B.正确4.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A.错误B.正确5.结合古文字形体看,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有()A.取B.羊C.禾D.牧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A.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B.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C.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D.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7.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A.画成其物,随体诘诎B.视而可识,察而见意C.比类合意,以见指撝D.以事为名,取譬相成8.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A.乌鸟隹虫B.刀刃兔象C.木末本标D.牛马狗豕9.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

()A.错误B.正确10.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

A.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B.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C.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D.表示假设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BCD2.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C6.参考答案:ABCD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BC。

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常识部分试题以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常识部分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十八)古书的注解(讲授内容)一、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1、汉代的注释传笺2、唐代的注释疏正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3、宋代的注释朱熹4、清代的注释衍文脱文二、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读若读如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2)“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2.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仪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春秋左传正义晋.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东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东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北宋.孙奭疏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战国策注,东汉,高诱。

⏹吕氏春秋注,东汉,高诱。

⏹楚辞注,东汉,王逸,宋洪兴祖补注。

⏹老子注,魏,王弼,河上公;周易注,魏,王弼。

⏹庄子注,晋,郭象,《世说新语》以郭象窃向秀之书。

⏹国语注,吴,韦昭。

⏹论语注,梁,皇侃。

⏹荀子注,唐,杨倞。

⏹管子注,唐,尹知章。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隠,张守节正义。

⏹汉书集注,唐,颜师古。

⏹文选注,唐李善、五臣注。

古代汉语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属训诂体式名称的有()参考答案:注_集解2.在古文今译的时候,一般以意译为主,译文要翻译得通顺、流畅,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原文进行调整和修改。

参考答案:错误3.翻译文言文时,历史词、古语词可以保留。

参考答案:正确4.古代训诂学在学科上具有一定的混整性质。

参考答案:正确5.训诂体式名称众多是术语规范化程度不高的表现。

参考答案:正确6.古人行文都不加标点。

参考答案:错误7.同韵的意思是字音的韵母一致。

参考答案:错误8.双声诗可以作为研究古今声母不同的典型材料。

参考答案:正确9.清代学者经常利用《说文》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来考证先秦韵部。

参考答案:正确10.“同谐声者必同部”是钱大昕提出的观点。

参考答案:错误11.有关“古无轻唇音”说的论述见于如下著作参考答案:《十驾斋养新录》12.《经典释文》注《诗经》中“甫”字说:“甫,郑音补。

”这说明()参考答案:“甫”字的声母古为重唇音13.提出“古无舌上音”论断的学者是()参考答案:钱大昕14.“伏羲”在古书中又常常写作“庖羲”,这能说明()参考答案:古无轻唇音15.形声字“幢”“撞”均以“童”为声符,这能说明()参考答案:古无舌上音16.主张“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的学者是()参考答案:顾炎武17.“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中应破读的字是()参考答案:语18.“度义而后动”(王安石文)中的“度”应破读为()参考答案:duó19.指称商族部落始祖的“契”应读作()参考答案:xiè20.“曹大家”的“家”应读作()参考答案:gū21.所谓“古无舌上音”的“舌上音”,其所指声母含有()参考答案:彻_知22.下面有关“而”字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表示胡须义时属象形字_表示连词时属假借字23.下面所注文字读音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衣(yì)人之衣_以恶食(shí)食项王使者_先入关者王(wàng)之24.下列专名注音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洪洞yóng tóng_荤粥xūn yǒu25.下列专名注音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齐衰zī cuī_徵zhǐ_仆射pú yè26.提出“喻三隶匣,喻四隶定”论断的学者是章太炎。

华中师大《古代汉语》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古代汉语》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古代汉语》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木否杯2、下列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的一组是()A.经忘婚娶B.字受闻谢C.被伪旨暮D.表监约坠3、在下列各组汉字中,意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惟惭忽恭B.佞伦作仞C.胡期朔腿D.颖颇项颍4、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刀D.上云寸中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合体字的一组是()A.朱饮豪高B.即鹿朝理C.逐豕威衷D.网空伐受6、下列各组汉字中,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支肢枝歧B.裁栽哉载C.颤顶顿顾D.徒吐杜镇7、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A.乌鸟隹虫B.刀刃兔象C.木末本标D.牛马狗豕8、《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郑”。

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A.代B.攻C.侵D.袭9、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用作本意的一句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C.四鄙.之荫人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若网在网,有条而不紊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是用其假借义的有()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故错人而思天,则万物之情。

C.八月剥枣D.吴起须故人而食。

1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的是()A.共供免娩B.田畋并鏐C.内纳反返D.奉俸知智1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与括号里的字有异体字关系的是()A.美女妖且闲(娴),采桑歧路间B.舍其梁肉,邻有康(糠)糟而欲窃之C.洪水横流,汜(泛)滥于天下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暖)不足于体与?1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上形下声的字是()A.茅简翠窦零B.策雷霞盖型C.穷定鸾驾盛D.罟罩筵葺崩16、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鱼女禾眀B.燕鸟羊水C.人山马从D.火日考牛17、选出下列字中本义用古字表示,为引申义另造今字的()A.生--姓B.景--影C.益--溢D.禽--擒1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众若眉而B.间益逐鸟C.初齿网休D.牧采取射19、意义相关的词在词义引申过程中,有相互渗透和影响的现象,“举、称”这组词属于()A.同义词的同步引申B.反义词的同步引申C.相向引申D.替补引申20、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苗闻病功 B.领宇斧暮 C.颖阁辨霖 D.肌篱衷眉21、选出古今意义不一致的划线词汇()A.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华师古代汉语复习题

华师古代汉语复习题

古代汉语1.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答案:D )A。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答案:C )A。

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B.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C.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D。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3.下列句子,属于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语法标记的是(答案:D ) A.谓之君子而射之。

B。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D。

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

4.“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中的“爪牙”古今词义的差别属于()A。

词义扩大 B。

词义转移 C.词义缩小 D。

词义色彩变化答案:D5.“毙"字的本义是( )A.失败B.死C.消灭D.仆倒答案:D6.“庄公寤生,惊姜氏”中“惊”的用法属于( )A.动词的使动用法 B。

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7.下列各组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是()A。

止末行锦 B。

目亦林颖 C。

又受朝甘 D.亦眉疆修答案:B8.下列各组字,全是假借字关系的是()A.禽擒;然燃B.归馈;蚤早C.益溢;取娶D.莫暮;解懈答案:B9.下列句子,用“为"表示被动的是()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B。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D。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答案:B10.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A。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B.汉果不击我矣.C.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D.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答案:C11.“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字古今词义的差别属于()A。

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词义色彩变化答案:C12.根据字形分析,“行”字的本义应该是( )A。

行走 B.道路 C。

出行 D。

行程答案:B13.下列各组字,都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罢疲;昏婚 B。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三、名词解释。

1.省声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

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完整)《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许慎__编著的《___说文解字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14__篇。

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30___卷,分为__540___部首,共收___9353___单字;重言字__1163____个。

2.《__尔雅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张相_____的《___诗词曲语辞汇释___》。

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汉语大词典》。

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部曲、音序检字法、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读若(读如)和直音,反切其中反切较为科学。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经籍纂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释名》。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方言》。

12.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30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王先谦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陈彭年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_____知徹澄娘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仄仄平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A.侧重的方面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语法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2.依据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武”、“信”属于()。

A.转注字B.假借C.会意字D.形声字3.以下对介词“于”的用法解释正确的是()。

A.“王坐于堂上。

”——“于”表示“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表示“给”。

C.“季氏富于周公。

”——“于”引进比较的对象,意思是“比周公更富有”。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为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4.以下不属于程度副词的是()。

A.少B.稍C.颇D.固5.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A.错误B.正确6.不属于古书注解术语的是()。

A.曰B.为C.谓之D.是7.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

()A.错误B.正确8.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等。

A.《周易本义》B.《诗集传》C.《论语集注》D.《孟子集注》9.以下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吾B.我C.余D.予10.“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后来指步行,行走。

词义发生了转换。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BCD9.参考答案:ABCD10.参考答案:B。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下列各组汉字,不具异体字关系的有()A.說——悦B.烟——煙C.綫——線D.距——拒2.不属于古书注解术语的是()。

A.曰B.为C.谓之D.是3.近体诗的特点是()。

A.句数固定B.押韵严格C.讲究平仄D.要求对仗4.依据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武”、“信”属于()。

A.转注字B.假借C.会意字D.形声字5.下列句子,用了所谓“古今字”的古字的有()A.取妻若之何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C.宴尔新昏,不我屑为D.庄公寤生,惊姜氏6.《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郑”。

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A.代B.攻C.侵D.袭7.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是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加“侪、等、辈、曹、属”。

()A.错误B.正确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A.譬喻B.代称C.并提D.互文9.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A.乌鸟隹虫B.刀刃兔象C.木末本标D.牛马狗豕1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三省六部,组成中枢机构。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D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ABC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三、名词解释。

1.省声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

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许慎__编著的《___说文解字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14__篇。

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30___卷,分为__540___部首,共收___9353___单字;重言字__1163____个。

2.《__尔雅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张相_____的《___诗词曲语辞汇释___》。

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汉语大词典》。

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部曲、音序检字法、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读若(读如)和直音,反切其中反切较为科学。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经籍纂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释名》。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方言》。

12.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30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王先谦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陈彭年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_____知徹澄娘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仄仄平____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

A.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B.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C.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D.表示假设2.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A.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B.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C.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D.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后来指步行,行走。

词义发生了转换。

()A.错误B.正确4.不属于古书注解术语的是()。

A.曰B.为C.谓之D.是5.下列各组汉字,不具异体字关系的有()A.說——悦B.烟——煙C.綫——線D.距——拒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A.譬喻B.代称C.并提D.互文7.结合古文字形体看,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有()A.取B.羊C.禾D.牧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是用其假借义的有()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故错人而思天,则万物之情C.八月剥枣D.吴起须故人而食9.古人读书时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合起来就叫“句读”。

()A.错误B.正确10.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BC2.参考答案:ABCD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AD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C8.参考答案:ABC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十八)古书的注解(讲授内容)一、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1、汉代的注释传笺2、唐代的注释疏正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3、宋代的注释朱熹4、清代的注释衍文脱文二、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读若读如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2)“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

“疏”是对注的解释。

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2.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仪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春秋左传正义晋.西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东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东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北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北宋.孙奭疏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战国策注,东汉,高诱。

⏹吕氏春秋注,东汉,高诱。

⏹楚辞注,东汉,王逸,宋洪兴祖补注。

⏹老子注,魏,王弼,河上公;周易注,魏,王弼。

⏹庄子注,晋,郭象,《世说新语》以郭象窃向秀之书。

⏹国语注,吴,韦昭。

⏹论语注,梁,皇侃。

⏹荀子注,唐,杨倞。

⏹管子注,唐,尹知章。

⏹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隠,张守节正义。

⏹汉书集注,唐,颜师古。

⏹文选注,唐李善、五臣注。

⏹三国志注,南朝宋,裴松之。

⏹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南宋,朱熹。

⏹论语正义,清,刘寳楠。

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讲授内容)一、古代的句读二、标点古文的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合起来就叫“句读”。

2.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1)必须符合原文文意;(2)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3)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4.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答:(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

5.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答:(1)点破了句子;(2)用错了标点符号。

6.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讲授内容)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二、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1.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

2.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

....3.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十一)古代的文体(自学内容)1.曹丕...........四种。

......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2.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

3.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4.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5.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6.司马迁写的《史记》...........的先例。

....,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7.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8.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9.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0.“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讲授内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分析文句的辞格,所以必须掌握例子。

一、引用 1、引言引事引文2、明引暗引二、譬喻 1、明喻隐喻 2、博喻三、代称1、代称与譬喻的不同P8812、代称的分类(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2)用泛称代特称。

(3)用特称代泛称四、并提1、并提的构成2、如何评价并提这种修辞方式五、互文1、互文的构成2、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六、夸饰七、倒置1、倒置与倒装的不同P8852、倒置的构成八、委婉1、避粗俗2、避忌讳(“死”的委婉说法)3、避冒犯(敬:陛下、执事、左右、足下、赐、子、君、先生;谦:仆、愚、牛马走、再拜)4、交际辞令(“则非某之所敢知”、“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九、省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或兼语3、省略述语4、“曰”字省略(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讲授内容)一、韵母的差别1、韵脚字和叶音说2、叠韵联绵词二、声母的差别1、双声联绵词2、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守温)三、声调的差异平上去入1.掌握三十六字母。

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2.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3.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

宋代三十六字母(二十六)上古音简说(讲授内容)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上古音上古音指先秦两汉....音作为代表。

....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中古音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近古音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

现代音普通话(《切韵》.....所编。

)....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二、上古的韵部研究1、陈第批评叶音说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什么是“叶音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没有注意到古今语音是发展的。

2、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上古韵部系联法(串连韵脚字)古韵十部3、谐声偏旁在研究上古韵部中的作用4、古韵十一类三十部(王力)三、上古的声母研究1、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2、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3、章炳麟的“娘日二母归泥说”4、黄侃“照组两个来源说”照二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照三归(近)舌头音端透定5、曾运乾“喻母两个来源说”喻三归匣,喻四归(近)定上古音三十二声母⏹上古声母的主要特点:⏹1、无轻唇音和舌上音,分别合并于重唇音和舌头音。

⏹2、照组分两类,照三近于端组,照二近于精组。

⏹3、喻母分两个,喻四为一个声母,喻三合并于匣母。

⏹4、娘母合并入泥母。

四、上古的声调研究陈弟,顾炎武:古有四声,四声一贯。

段玉裁:古无去声。

“去声备于魏晋。

”孔广森:古无入声。

江有诰:古有四声,古四声与后世不同。

黄侃:古有平、入声,无上、去声。

王力: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

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广韵》声母系统声母特点1、唇音只一套,不分轻重唇。

2、泥娘合一,端、透、定和知、彻、澄分开。

3、照组声母分成两套,都是齿音,尚未合并。

4、喻母三等还在匣母中,未与喻母四等合并。

《广韵》206韵的主要特点:1、四声相配。

(声调:平上去入)2、分韵细密。

《广韵》的韵不等于韵母。

对206韵加以分析研究,共有141个韵母。

(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讲授内容)P10771.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

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